登陆注册
8351400000006

第6章 生产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和认识论基础

当代史是古代史和近、现代史的延续,我们必须认识和理解历史起点与逻辑的统一。人类历史从何处开始?人类社会大厦以什么为基础?这不仅是一个史实的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如何回答这一问题,历来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劳动是人类历史的起点和基础。而唯心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出发。或者把幻想中的上帝作为人类历史的终极原因,或者把所谓“绝对精神”作为人类历史的起点和基础,或者把人的思想动机为历史的出发点和决定因素,或者把抽象的人作为人类历史的出发点,把人类历史概括为人性异化和复归的历史。凡此种种,都颠倒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歪曲了人类历史的本来面目。

(一)生产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研究当代史必须直面具体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理论基础离不开对人类的认识,从而加深对社会发展的认识。自有人类以来,从来没有抽象的人,只有现实的、具体的人。从起源和发展来说,人是劳动的产物;从社会本质来说,人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者。

因此,人类历史的出发点决不是什么抽象的人、人性、人的本质,而只能是物质生产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物质生产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人们首先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而后才能进行政治、思想、文化、艺术、宗教、哲学等活动。因此,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同时这也是人们仅仅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都要进行(现在也和几千年前一样)的一种历史活动,即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毛泽东也说:“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劳动,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和调节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是通过有目的的活动来改变客观自然物质的社会实践。人类有目的的物质活动,包括工具在内的劳动资料、天然或人工的劳动对象等等。

劳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人在同自然界积极的相互作用中自我产生和发展的独特方式。人是通过劳动使自己与动物相区别的,同时,劳动又是人们在社会彼此相互联系、共同生活的第一个基本形式,是人的社会性和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劳动不仅推动人类形体的形成和发展,而且还促使人的社会意识、社会关系和交往方式的形成与发展。从以上几点出发,劳动内容的具体化和展开,就表现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这充分地说明人类社会是丰富而生动的有机整体。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正是“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唯物史观在理论上的起点,正是人类历史实际的起点,科学的劳动范畴和劳动观点,是唯史观的发祥之地。

马克思主义把物质生产活动看作人类的出发点,是对人类历史的科学概括,它的依据就存在于全部人类史中。

1.劳动创造了人类自身

“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存在”。因此人们创造历史的实践活动必须有三个方面:即生产资料的生产、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并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自然关系及社会关系。劳动是使人类和人类社会从自然界独立出来的唯一力量。自然界作为向生物提供生存的条件,对人和动物是一视同仁的,但动物只能利用一些现成的天然资源维持其生命,人类不仅能利用现成的天然资源作为自己的生活资料,而且能利用金属、煤炭、石油、木、石以及火力、风力、太阳等自然资源,作为自己的生活资料。人类一开始,就以主人的姿态对地理环境加以利用、改造。这种利用、改造的唯一手段就是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人类受自然界的束缚仍旧很大,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渐渐摆脱自然界的支配,转而支配自然界,使之为人类服务。

达尔文在一百多年前创立的生物进化论,提出了“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的结论,已经成为举世公认的真理。马克思、恩格斯在肯定达尔文学说成果的基础上,把从猿到人的生物进化过程同人类社会的产生形成过程统一起来加以研究,进一步揭开了猿如何变为人的奥秘,提出“劳动创造人”的科学原理。

从猿到人的转变是经过千百万年漫长过程的,其中经过亦猿亦人、亦人亦猿的等若干过渡阶段。作为转变基础的劳动,最初是从古猿的本能活动中萌发、成熟起来的。这种劳动并不是历史上某种现成的活动形式,也不是后来更成熟、更完美意义上的劳动,而是正在起源和演化发展中的劳动形态,但它毕竟是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有着本质区别的人类劳动。这主要表现在:(1)已开始制造和使用极简单的工具,这是人类劳动的根本标志;(2)开始按照事物的特性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这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大特点;(3)一开始便是群体的、具有社会性的活动。所以尽管古猿的最初的劳动形式多么低级,多么接近于动物的本能活动,但由于古猿的活动方式超过其他的动物,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群体的生活习惯,因而便具有后来严格意义上的人类劳动的一切萌芽因素。

大约在两、三千万年前,由于大地气候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古猿不得不从树栖改为地面生活,新的环境和生活条件使古猿经受了新的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适应地面生活的遗传和变异的特征逐步积累和巩固起来。

劳动使人直立行走。直立的结果,使肺和喉获得解放,发音器官逐渐得到改造;视听范围扩大,促进大脑组织复杂化。这一切为语言和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生理基础。这就使得人和猿之间鸿沟从此成为不可逾越的了。

手脚专门化的发展,使前肢更灵活,更精巧。手的拇指能与其他四指成90度角,并且能够内向转90度,这种高度的灵巧性使得猿前肢逐渐变为制造和使用工具的人手。恩格斯说:“手的专门化意味着工具的出现,而工具意味着人所特有的活动,意味着人对自然界进行改造的反作用,意味着生产。”原始人的手最初只能利用石块、木棍等自然物作为劳动工具。到经过打制、加工的石斧、石刀出现,人手与猿手就有了本质的区别,因为没有一只猿手能制造即使紧粗笨的石刀。

在生产劳动中,人们之间必然要发生一定的联系,孤立的、不具有任何社会的劳动,是不存在的。社会劳动需要有目的有计划,需要彼此交流思想,因此,人类又在劳动社会交往中产生了语言和意识。

由此可见,制造工具、社会关系、语言意识,这些人类特有的标志,都是在劳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没有劳动,也就不可能有人。所以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2.劳动开创了人类社会

人类祖先在以群体形式进行的生产劳动中所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原始的社会生产关系。

劳动是人类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这种目的性是出自人类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是社会生活的客观必然。劳动的客观目的性和条件性促使人们采取相应的活动方式,并建立和发展相应的、与劳动相适合的相互关系,如劳动资料的占有和使用、劳动分工和合作,劳动产品的分配和消费以及由此产生的人们之间其他的物质和精神的相互联系。在劳动的基础上,组成了人类社会复杂的关系之网。

在农业处于采集阶段时,猎取野兽是原始人主要的生活来源。游猎这种劳动性质,决定了人们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迁徙、流动的生活方式。到以种植为主的农业发展起来,人们在相对固定的地方通过劳动就能解决他们的物质生活资料,原始人的生活也就逐渐由流动方式转变为定居。定居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巨大进步,是人类从涣散的原始群逐渐过渡到原始公社的一个重大发展。而这正是劳动创造的结果。

劳动本身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即使是最原始的简单劳动,也必须有一定的社会形式来组织和领导。原始群和氏族公社内部劳动产品的分配,一些人与之间的关系的处理,也需要有人主持,这些事务最早是由原始群和氏族的首领担任,这些组织最初是松散的,劳动安排上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后来这些组织和安排既在劳动中产生,又在劳动中不断完善发展。

原始人群通过劳动获得的物质资料,在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的时候,产品是全部分配完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物质生活逐渐丰富,除分配处还有一定的多余,为了处理这些产品,也需要有一个凌驾于劳动之上的机构。这种机构除了组织劳动生、掌管产品的分配,还要主持劳动后的吉庆仪式,以及各种祈求丰收、消除灾害等祭祀典礼。这种从原始劳动中产生的机构,就是原始社会的上层建筑。

总之,由于劳动的需要,人与人间相互结成了一定的关系,即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总和就构成了一定的经济基础,由此又产生一定的上层建筑。社会是劳动的产物,它应劳动的需要而产生,又应劳动的需要而存在和发展。劳动的发展推动社会结构的变更,而社会又对劳动加以组织和提高。这就是劳动创造世界的主要内容。由此可见,劳动创造了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创造了整个人类社会。

(二)人类历史随着生产劳动的发展而发展

人类历史之所以得以延续,当代史之所以更加辉煌,这都离不开生产劳动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不断发展形成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过程。

1.人类历史的发生发展是劳动分工加深的结果

马克思说:“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生产的基本形式是分工。”劳动的社会分工被马克思称之为“先前历史的主要力量之一”,“是大工业建立以前最强有力的生产杠杆”。劳动的社会分工并非单指工厂内部个别生产部门的劳动部门的劳动分解和综合,而是包含着生产机构内部的分工和整个社会内部的分工,是“仿佛不需要个人参与而就自行区别开来的一些生产部门。”劳动社会分工,孕育着作为对抗性社会基础的各种矛盾的萌芽。随着劳动分工的步步深入,人类社会也一步步地向前发展。

历史上最早的分工是男女之间的自然分工,这种分工决定了最初以母系血缘组成的氏族公社的产生。尔后又出现了两次社会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离、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产生了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三大经济部门。在此基础上,又出现了“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一次分工。”社会分工造成了人与人之间、各部落之间交换剩余产品的可能性,这又必然导致财产的私人占有。商品交换和财产私有又必然引起贫富分化。氏族贵族得以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侵占公共财产。他们又利用自己占有的生产资料,“从直接生产者身上榨取无酬剩余劳动。”氏族内部的一般成员日益陷入贫困,不少氏族成员逐渐沦为奴隶。从此产生了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人类由无阶级社会向一个阶级社会――奴隶制社会过渡。可见“分工的规律是阶级划分的基础”。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发展,不仅使早已从生产部门中分离出来的商业高度发展,而且使金融贸易从商品贸易中分离出来。这两大分化又变成了现代大工业生产飞速发展的杠杆,促使生产内部的分工日趋细密。在劳动分工和自由竞争的基础上,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钢铁、石油、煤炭、汽车、飞机制造等许多垄断企业。这些垄断企业控制着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命脉。它们甚至越出国界,形成跨国公司。这些公司和企业成为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经济基础。

劳动的社会分工越发展,劳动生产的社会性越强。到了资本主义的帝国主义时代,无论是哪一种产品的制成都不是一个单独生产单位所能完成的,而是与整个生产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的生产劳动密切相关的。这种劳动的高度社会性势必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发生矛盾。劳动的社会分工越发展,这种矛盾也就越尖锐,最终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崩溃,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诞生。可见,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也是生产劳动分工的必然结果。

2.劳动是各个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基点

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是社会进步、精神文明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和社会物质财富的多寡是发展程度的两个重要标志。马克思在概括共产主义社会的特点时,也有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一条,极大丰富的物质财富,决定着共产主义时代“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分配原则,反映了那时人们的物质生产水平,以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

同时,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的“现实基础”,而人类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等意识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公元11到13世纪,发生在西欧、中欧的广大地区持续三百年之久的垦荒高潮,不仅仅促进了农产品的大幅度增长和人口的迅速增加,而且广大劳动者在把大批的荒地变为耕地时,其自身也有相当一部分人由原来的农奴变成了具有“新的力量”、“新的品质”和“新的观念”的农民。几何学的诞生,与古代埃及测量尼罗河以利农田灌溉密切相关。地震仪的发明是人们与地震这一可怕的自然灾害进行斗争的结果。社会的物质生产同样是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总之,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类生命存在和整个社会生活的基础和源泉。从根本上说,全部丰富多彩的人类史,不外是物质生产劳动的展开和深化。所以马克思说:“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全部所谓世界史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斯大林也说:“社会发展史首先是生产发展史,是许多世纪以来依次更迭的生产方式的发展史。这就是说,社会发展史同时也是物质资料生产者本身的历史,即作为生产过程的基本力量,生产社会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劳动群众的历史。”唯心史观的一个根本错误,就在于抛弃了人类历史的真实出发点――物质生产活动,不是人从社会存在出发,而是从某种精神力量出发,或从某几个天才人物出发,其结果又不可避免地否认人民群众的伟大历史作用,而,只能在历史上看到元首和国家的丰功伟绩。

(三)社会历史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当代史与往昔的历史一样是多姿多彩的,这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历史运动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历史运动的统一性是指社会形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一种普遍的规定性,也就是贯穿于同类历史现象中的共性。例如,人类历史普遍地经过了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劳动工具一般也经过了石器、金石并用、铜器、铁器等阶段,又进入大机器生产的时代。家庭婚姻制度一般也由原始群婚开始,经过血缘家庭、普那亚家庭、对偶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等几个演变阶段。

1.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历史运动的多样性是指同一类型的社会形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往往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呈现出气象万千、各不相同的个性。任何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只能出现一次,而不可能再生重演。就像世界上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历史上也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人和事。同样是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的辛亥革命,也各具特色。正如恩格斯所说:“自从我们脱离人类的原始状态即所谓石器时代以来,情况的重复是例外而不是通例;即使在某个地方发生这样的重复,也绝不是在完全同样的情况下发生的。”历史运动的多样性,反映了人类具有不同于自然界一切生物的巨大创造力和人类社会内部极其复杂的矛盾斗争。正是这种无限的创造力和复杂的矛盾斗争,使人类历史纷繁复杂,千变万化。

2.历史发展的统一性

历史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历史的统一性存在于历史的多样性之中,历史的多样性表现着历史的统一性。历史的个性色彩虽然非常浓烈,但它总不可能挣脱统一性这根十分牢固的“链子”。人类历史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结合体。历史科学必须从历史的多样性中寻求统一性,又用这种统一性去说明千变万化的历史过程和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决不可只顾其中的一面。

同类推荐
  • 三国之江东霸王

    三国之江东霸王

    何为王道?就是对手不乖,从他身上碾过。何为霸道?就算乖,也得碾过。何为天道?亲,今天你该被碾了。何为帝道?你不想被碾,也不得不被碾!王道以德服人,霸道以力服人,王霸兼用,敬天治人。现代人穿越到三国小霸王孙策身上,用霸道和王道能否在这乱世之中成就帝道。敬请期待。
  • 南国风光

    南国风光

    南国风光,千里炽热,万里火烧;望淮河内外,尽是土豪!
  • 贬仙当官

    贬仙当官

    大仙宋融因故被贬落凡尘,须造福苍生才能重返仙界。
  • 红颜有毒

    红颜有毒

    本文是个坑,慎跳…………………………………………
  • 绝世暴发户

    绝世暴发户

    走上人生巅峰,正准备享受生活的于致远忽然穿越成一个落魄少爷,在躲避仇家追杀的途中,一不小心就变成了一个朝代的暴发户。
热门推荐
  • 百变妖娆妃:笑若红颜

    百变妖娆妃:笑若红颜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百变妖娆妃:笑若红颜简介:◆不是吧?她只不过在地摊上买了个1块钱的玉戒指,戴着玩玩而已,竟然就…穿越了时空?◆居然还成了丞相府的三小姐?还是庶出…哼!小女子报仇,一天都不能晚!等我闹个鸡飞狗跳吧...◆很不小心地打了一头色狼,却发现那色狼手中的戒指,正她在地摊上买的耶!是不是把那戒指骗回来,就可以回“家”啦?嘿嘿…她开始奸笑…却不知道就是这样一枚戒指,引来了她深埋的身世…
  • 我要上天做神仙

    我要上天做神仙

    当遇到第一个妖,这个世界便开始变得不一样了。杀不完的妖,不敢行走人间的修仙者,怕死的孙悟空,内乱的海洋,无法渡过的天劫……神秘人物接连登场,不经意间白小脸才发现一幕幕扑朔迷离的故事中都有他的身影……癫狂的人类、具有善意的妖,充斥了仇恨的十方鬼谷,用生命喊出战争的鲛人……一场仙、妖、人共同催生的阴谋,阴黑的大幕才缓缓揭开……作为最具备修仙资质的白小脸势将为这个世界翻起滔天巨浪!
  • 无梦仙道

    无梦仙道

    一天,可以改变很多;一天,亦可以什么都改变不了。在那个仙路断了的时代,他从未放弃,为救自己爱的人,为了他爱的人和他的兄弟,努力的为自己续上仙路,改变他们的命运。生活,无奈;可命运,应该自己主宰。暮谷尘强势崛起,重续仙路。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常常对世界有奇妙的想法

    常常对世界有奇妙的想法

    一个像猫咪一样温顺的人,发起威来可能真的不是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啊”这样的话对于一个真实的只有一个自我的人往往也是不成立的。一个总是劝告自己要坚强的人,哪一次跌倒了没有哭泣?是不是总是会哭过以后想起安慰自己,因为依靠的肩膀和温暖的拥抱。一个追逐了你无数光阴的人,在每一次心死时只求一个答案,到底是多么不可饶恕的理由让你一辈子不能在意这个追逐你一辈子的人。为什么岁月静好你却永远看不到我的好?为什么岁月不饶人我却不回头?为什么弄丢了对自己好的人再也找不回来?为什么对这个世界抱着那么多的奇妙的念想?你看不到别人眼里的风景到底有多美,对世界抱着奇妙的念想的,也只是一个最普通的我。
  • 横扫修真

    横扫修真

    一个曾经的天才,人间的王,却被人,妖,魔三界之王陷害,不得不用轮回之法重生,看他如何横扫地球,很扫修真,看他如何回到曾经的巅峰之位,找到自己一生的真爱。
  • 十皇记

    十皇记

    跳脱了轮回,能逃的过命运吗?生命,是一场意外还是注定的安排,天才青年陨落却重生在另一世界的少年身上,看少年及其生命中遇到的兄弟如何完成创世之举。
  • 都市灵异录之阴阳鱼

    都市灵异录之阴阳鱼

    俗话说,孤阴不生,孤阳不长,新阳市普通的宅男陈若无意之中收到了一块来自神秘人的阴阳鱼,而这块阴阳鱼开启了陈若的灵异之旅,同时,也把他带入了一场巨大的危机中。。。
  • 遭遇外星文明

    遭遇外星文明

    偶然脑洞的产物,全部放在这里,个人觉得喜欢的话可以宣传一下。当然更新不定,时间不定,字数不定。
  • The Rifle and Hound in Ceylon

    The Rifle and Hound in Ceyl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