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35900000019

第19章 十七、同质理论

原始同质规律是实体发展哲学在认识世界万物本质的活动中获得的第一个原始逻辑规律,简称同质规律。同质规律是一种思觉创造的思辨逻辑规律,即凡是能产生相互关联的实体或存在体必然在原始本质上相同。任何实体或存在体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因此所有的实体与存在体都是原始同质的,都是遵循原始同质规律的。同质规律揭示了世界万物在原始本质上的相同,因此,只要我们认识到任何一个实体的原始本质,那么就可以推断所有实体的原始本质。同质规律是我们在探索世界万物的本质中获得的符合真实的原始规律,在宇宙的原始形态的假说中,我们可以获得完满的对原始同质规律的解释。原始同质规律可以让我们在认识活动中获得确定的方向引导。我们可以对同质规律进行纯思辨逻辑的检验,我们的思觉与思辨在接受同质规律之外无法拥有别的途径。实体或存在体的本质是思觉与思辨属性对实体或存在体变迁来源的判断,或对实体与存在体构成来源的判断,所谓原始本质是其最初的变迁来源。而同质规律肯定了所有的实体或存在体都是具有一个相同的最初的变迁来源。我们无法理解如果实体或存在体不是原始本质相同的,那么就无法解释它们是如何相互关联的。我们同样无法理解如果实体或存在体不是最初来源相同,那么它们又如何在变迁中相互影响。

在人类的认识活动中,经验知识是思辨逻辑知识的基础与来源,我们的思辨逻辑知识必须建立在经验知识之上。我们在认识活动中,常常通过感悟获得经验知识,但经验知识无法摆脱一次经验的几率困境,思辨知识建立无一例外的必然规律。那么人类在认识活动中怎样通过思觉属性的创造达到从经验知识到思辨知识的升华呢?人类的思觉属性首先创造了思辨逻辑规律,即通过各种感官经验在相对性处理中获得一致的去矛盾化,从而获得思辨逻辑规律。同一个现象经过各种不同的感官获得的经验结果是不同的,它们汇聚在大脑里,但同一个现象是同一的,思觉属性首先创造了原始同质规律,大脑接受了原始同质规律的引导对同一现象的不同经验知识作出一致的处理判断,从而获得升华的思辨逻辑知识。原始同质规律就是完满的无一例外的思辨逻辑知识。为什么产生原始同质规律?思觉为什么创造出原始同质规律?这只能从表象实体的原始来源与人类生命形态的变迁中获得解释。对于思辨逻辑知识,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个思辨逻辑检验的途径来获得,但这是一个效率极低的方法,即假定一个知识是思辨逻辑知识,然后通过思辨逻辑知识的无一例外特征进行推理,如果它是符合真实的,那么它必然不会陷入逻辑困境;如果它不是思辨逻辑知识,那么它必然会陷入逻辑矛盾中,从而不会是符合真实的。在接受思辨逻辑检验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运用思辨逻辑规律之外,必须接受求实精神的引导,也就是与各种经验知识结合在去矛盾化的一致处理中。没有经验知识所具有的求实精神的的引导,思辨逻辑的检验是无法进行的。思辨逻辑与真实具有一致的对应。苏格拉底就是运用这种方法的大师,这是一个在经验知识匮乏的时代最稳妥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思辨逻辑的检验来论证原始同质规律,如果我们找到两个相互关联的存在体,它们不是在原始层面上相同的,那么依据思辨逻辑知识的无一例外特征,原始同质规律就是不成立的,也就是说不符合真实的。我们断然不会找到这样的现象。正如我们在前面提及的,原始同质规律在宇宙的原始形态的假说中,我们可以获得完满的解释。

同质规律折射出实体的原始来源,只是界定了实体在原始本质上的相同,并没有否定实体形态的差异,更没有否定实体形态的变迁。所以,我们不要因为原始本质上的相同,或者实体层面的本质上的相同就可以判断实体无差异,或者实体形态无变迁。实体形态总是在变迁之中,也没有任何两个相同的实体,正如那句哲学上经典的话,人不会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中国有一句古语,叫万变不离其宗,很有这层含义。在古老的形式逻辑学中就有同一律,即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我们接受形式逻辑中的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三个基本逻辑规律,为什么?犹如几何学中的公理,我们为什么接受?因为否定它们是不可能的,我们无法否定它们。犹如真实世界,我们怎么否定?犹如我们自身,我们怎么否定?我们通过思辨逻辑的检验来论证它对真实的符合。尽管这个论证过程需要来源的假说,似乎更像一种解释。在存在中,我们通过实体之间的关联来解释某种属性或者现象。在影象存在中,我们通过观念之间的关系来论证某种规律或者判断。但这一切必须在求实精神的引导之下。对于影象存在对存在的对应,我们只能通过解释来论证等效的转化对应。犹如我们拍摄电影,电影对现实的启迪功能,我们只能通过解释的途径来获得。形式逻辑中的三个基本规律其实是从三个角度表述原始同质规律的,A是A,不能A是非A,或者A或者非A,规律是对属性的对应,而属性必然是存在体具有的,所以规律的对象必然归于对存在体的对应;如果存在体在变迁中不遵循同质规律,那么这三个基本逻辑规律将无法成立,或者说完全失去意义与价值。存在体不论在变迁中或者极限量变或者极限质变,它在变迁中都是原始同质的,这才给三个基本逻辑规律提供逻辑起点。如果我们无法获得A与非A在变迁中保持本质的一致,那么它就无法符合真实。然而在存在中,实体总是处于变迁之中的,如果我们不能获得它在变迁中保持原始本质上的趋向不变,那么我们就无法获得形式逻辑中三个基本逻辑规律的被陈述对象,也就无法获得这三个规律本身。因此,古老的形式逻辑中的三个基本逻辑规律来源于原始同质规律,统一于原始同质规律,即凡是相互关联的存在体必然在原始本质上相同。存在体包含了实体。

我们要建立一个符合真实的知识体系,首先要在接受求实精神的引导下确立基本概念和基本命题,而我们如何从复杂的表象世界中在求实精神的引导下获得这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命题的?对世界万物本质的追问是一个开端,早在人类社会的远古时代就开始了。尽管我们对世界万物仍然缺乏认识,但人类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建立了诸多的经验知识和一些思辨逻辑知识。虽然经验知识缺乏思辨逻辑知识的无一例外的普遍,但它们在某个有限的范围内对应着真实的存在,经验知识累积到一定的程度,有利于思辨逻辑知识的建立。即使在经验知识严重缺乏的远古时代,人们朴素地意识到实体的同质规律,通过业已获得的经验知识逆向推理世界万物的本质。我们人类是世界里最表象的实体形态,即拥有思觉属性的生命实体,感官的感觉属性从最表象的实体或者现象展开认识与实践活动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活动是从表象开始的,即人们通俗所说的由浅入深。如果我们只有感觉属性,那么我们将永远停留在表象的认识层面,这种感知的结果尽管在某种角度或者层面符合真实,但永远无法触及实体的本质,更不会获得实体的原始本质。但人类拥有思觉属性,人们一开始就在努力通过思觉属性探索世界万物的本质,尤其是世界万物的原始本质。在远古时代的人类社会,尽管人类社会处于阻隔的状态,在国家社会形成之后,以国家社会的形态各自探索世界万物的本质。当然,国家社会只是人类社会的组成部分,无法构成整体性的实体形态,因此,在阻隔的社会状态也是互相关联的。无论在东方的四大文明古国,还是古希腊和古罗马,都形成了没有太大差异的自然哲学。比如古中国的五行学说,比如古印度的五大元素学说,比如古希腊的四元素学说等。在这些朴素的探索中,他们遵循了共同的同质规律,尽管他们没有清晰认识到这一点,但他们所创造的几元素学说无疑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判断之上,即世界万物具有相同的原始本质。虽然他们大部分没有建立一元素学说,但在这里,一元素学说与几元素学说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异。把世界万物的原始本质归结为一种表象的实体形态是不可能的,但即使这样,这种判断仍然具有巨大的认识成就。

在今天,我们似乎很容易判断用表象的实体作为世界万物的原始本质是不可能的,它无法解释宇宙形态的变迁。但真的这样容易吗?在现代物理学上,一些物理学家仍然持这种自然哲学的世界原始本质观念,比如宇宙大爆炸理论,比如宇宙奇点理论。尽管它们看上去与元素学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并没有本质的差异,它们都是一种表象的有限的实体形态,如果存在这种奇怪的实体的话。对于远古社会的人们,他们极度缺乏经验知识,但如果遵循求实精神的引导,他们仍然可以获得巨大的认识成就。古中国社会的老聃创造的无论就是一个巨大的认识成就,在世界万物原始本质的探索上超越了他时代的太多太多,是一个具有极深思辨逻辑的判断。老聃哲学的无论是典型的一元论,由于古中国的文言用词存在严重的局限,所以无的概念在用词上显得混沌。但有一点是清晰的,无的概念不可能解释为什么也没有,或者真空这样的概念,它是某种形态的存在体。当然,老聃为什么用无一词来作为无概念的用词?显然无的存在体不是表象形态的实体,这是人类社会第一次把非表象形态的实体作为世界万物的原始本质,这个认识成果不亚于苏格拉底的形式理论,尽管它显得非常模糊。

德国的古典哲学始于康德哲学,具有一个与老聃哲学相似的思辨逻辑体系,而康德本人受到了老聃哲学的影响。马克思哲学直接继承了德国的古典哲学,其哲学体系与康德哲学的逻辑体系一脉相承,在世界万物的原始本质的探索上接受了非表象的实体形态,尽管它们各有差异,但我们可以看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人类文明发展到十七、十八世纪,起源于远古时代的自然哲学在人类各自分散的不同的社会形态传承发展中相交汇,德国的古典哲学就接受了起源于古希腊的哲学体系与古中国的哲学体系的影响。而其来源于古中国哲学的主要影响是老聃哲学,而非孔丘哲学。在马克思哲学中,在对世界万物的原始本质的探索中陷入困境,尽管它肯定了物质,但无法放弃意识,尽管看似一元论,实则二元论。当然,马克思哲学企图努力统一物质与意识概念,好确定世界万物本质的一元论,但它没有做到。我们在理解马克思哲学时,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撕裂感与倾向感,把世界撕裂开然后做出倾向选择,其后又极力撮合。尽管它没有放弃融合,但却无法融合。我们在追问物质与意识是什么的时候,会陷入困境,在追问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时会同样陷入困境。物质在同一层面无法脱离意识的情况下如何做到一元论呢,又如何能派生意识存在呢?物质与意识是如此的本质不同,又如何相互作用呢?这是违背思辨逻辑的,对立是无法统一的,也是无法融合的。矛盾是不存在的。正如矛盾一词在中国的来源一样,什么盾都能刺穿的矛与什么矛都不能刺穿的盾是不能共存的,是违背思辨逻辑的。如果有两个在原始本质上不同的实体,那么它们就永远不会产生任何关联,也永远不会融合成一个具有整体属性的实体形态,宇宙也不能包容它们。因此这样的两个实体是不存在的。遵循同质规律,物质与意识概念就必然不符合真实,也必然不能作为世界万物的原始本质。

论证关于世界万物的普遍命题或者关于世界万物的规律,我们可以从物理学中获得比较充分的来源性解释。物理学的研究包含了宇宙的变迁历史,还有什么不是从宇宙的变迁中走出来的呢?除涉及人类自身的属性与规律,或者涉及我们如何获得知识,涉及宇宙万物本质的属性与规律都可以从物理学等自然科学中获得比较充分的解释。从更广泛的范畴来看,自然科学是哲学的基础,正是因为如此,古希腊社会从自然哲学中清晰地分离出自然科学与哲学,并且自然科学获得了清晰的研究方法和途径,这样的文明形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最终促使了欧洲的文艺复兴,产生了近代文明。而古中国社会或中国古代一直没有清晰地分离出自然科学,尽管也有自然科学的一些部分,但始终没有形成知识体系,哲学裹胁着一切文明形式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困境。在近代与西方近代文明的碰撞中,在头破血流中醒悟过来,开始学习自然科学。在物理学中,我们用相同的一些物理量来描述世界万物,比如质量、时间、空间、能量等,为什么可以?如果它们不是同质的,我们怎么可以这样来描述世界万物?而物理学的研究给我们开阔了眼界,从表象实体的一些容易感知的属性与规律一直深入下去,越来越发现世界万物在本质上是越来越相同,比如,任何一个我们知道的表象实体都可以归向基本粒子,都是有基本粒子构成的。引入到哲学的思辨逻辑上来,实体的同质规律便跃然呈现。宇宙原始形态的假说更是给同质规律一个完满的解释,一切实体都是时空场形态,一切实体都来源于原始形态的宇宙。因此,实体在原始本质上是相同的。我们就此可以获得同质规律,凡是能产生相互关联的存在体必然在原始本质上相同,存在体包含了实体。

依据同质规律,我们可以把世界万物通过一个概念表述出来,实体的概念就是这样获得的。既然世界万物在原始本质上是相同的,我们便可以把这个原始本质通过一个概念表述出来,从而获得人类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实体是拥有相对独立属性的存在体,是世界万物的统称,是世界的唯一存在,是世界的本质。哲学以及人类一切知识的认识对象都是归向实体的,我们通过认识实体形态的属性与规律来达到认识实体的目的。

同类推荐
  • 怀城旧事

    怀城旧事

    白朗起义失败后,大荔湾三百家眷处在危急之中,左車之子梁佑连夜将他们带出豫西,定居在山西怀城,在北洋军的全国通缉下,他们能否躲过一劫?前清素亲王奕仲劝说梁佑投靠保皇派,梁佑又该何去何从……
  • 末代三国

    末代三国

    或曰: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公元263年,邓艾偷渡阴平,嗣主刘禅投降,汉亡。同年,成都之乱,庞会为报父仇,尽屠关氏满门,汉寿亭侯关彝殁。……现代人重生为关兴之子,历史重新书写。江山谁主沉浮?这里也有忠肝义胆,绝世名将。这里也有侠骨柔肠,权谋政客。煮茶夜话,末代三国,也有不一样的精彩,细数指间风流。
  • 归隐

    归隐

    本是才华横溢富家子弟,却不慕荣利一心希望归隐山林。然,事与愿违。当他们都在流年中离我而去后,我才知晓,兵荒马乱的年代,怎容得下我一分一毫的安定。
  • 大唐人

    大唐人

    玄武门同胞受刃,血腥犹在。太宗皇帝初登大宝,内有百废待兴,外有强敌环视。这是贞观元年,是大唐的时代,这里有最骄傲的唐人,他们是百战的雄师,他们是不屈的战魂。他们发出了“生是唐人,死亦为唐魂”的时代最强音。在这滚滚的洪流中,一位脑子里带着一本《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少年,就像一只无意中闯进时空裂缝的蝴蝶,扇动着翅膀,在大唐刮起了属于他的飓风,书写着一个又一个的传奇!!!
  • 护宝余生

    护宝余生

    这是一个王爷带着自己的皇侄和手下们还有一些国师等等一些人一起在一个墓室里保护着皇上给的一个箱子
热门推荐
  • 金主不约:米虫妻不好当

    金主不约:米虫妻不好当

    【婚后萌宠文,更新保证】结婚两年后,她才知道,她原来是别人口中在枪口上度日的女人。他,外热内冷?残暴狠心?辣手无情?呸!还辣手摧花呢!“老公,记者说我命大哎。”“错,那是他们命短。”“老公,他们说你是坏人。”“大错特错,在你面前......我更坏。”“老公......。”还未说完,她便束手就擒,因为...那个...腾不出嘴了。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废柴小姐太倾城

    废柴小姐太倾城

    一朝穿越,相府嫡女,废物一枚,人人来打,人人来欺.却不知这具身体已不同以往,史无前例超神体,亮瞎你们的狗眼,扮猪吃老虎,搅得你们天翻地覆.拐个妖孽美男,携手妖孽惑乱天下,那些欺压过她的人,都哭死去吧!什么?有只神兽?抢过来!什么!有神器?夺过来!啥!你要来抢老娘的妖孽美男?不好意思已经睡过了!(本文男女身心干净,结局过程一对一,赶快戳进来吧!)
  • 守护甜心之破碎的梦

    守护甜心之破碎的梦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停下脚步,一切就不会改变,就能留住我们珍惜的人和回忆。实际并不是这样,不会改变的东西,只有死亡。生命像是一条流动的长河。哪怕是在深沉的梦中,也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很多东西,曾经以为天长地久的东西,原来坍塌只是一瞬间……
  • 耀夜王座

    耀夜王座

    风不断,雪不休,形只影单唱晚舟。人影断,心难留,碧波千里人事旧。爱不绝,恨不眠,枯树孤鸦立天涯。道未灭,义盘旋,四海孤岛同为陆。少年事,老年休,远行人儿送孤舟。同相怜,同相爱,玄剑难挡意难忘。
  • 帝女重生:惊华天下

    帝女重生:惊华天下

    你相信,所谓神的存在吗?那日,他从后面轻轻拥住她,富有磁性的优雅又惰懒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乖,不动。”他夺走了她的吻,双眸间有着似水的柔情,一袭白衣,墨发飘飘,似是天上下凡的谪仙,不被世俗所污染,高贵的让人不敢亵渎。“你是谁?”她的警惕心很强,他淡然一笑,“你的未来夫君,神王沐羽熙。”留下一地的落花,以及愣在原地的她。再次相见,他以沐国三皇子的身份出现,在众人面前拥住她,淡笑。“又见面了呢。”“真是凑巧,王爷。”那次,花树下,他问她:“阿曦,永生永世与我在一起可好?”她没有回答,他浅笑,食指在她的唇上摩擦。“一方星辰,天下为聘,生生世世,白首不离。”可我,死过了一次……
  • 独宠兰无颜

    独宠兰无颜

    兰无颜!一个心机特别重的后宫嫔妃,拥有聪慧的大脑得皇上喜爱
  • 穿越:傅青妍的专宠殿下

    穿越:傅青妍的专宠殿下

    我不等你、谁等你?我不等你、我等谁?你不等我、我等你!我等你等的天荒地老天空和云朵不见了踪影我穿越世界琉璃时光只愿你还在那个地方等我的到来朕:愿红颜一笑,弃江山而去!今生今世,来世如梦。一朵三色堇,思念亦无声。一枝蝴蝶兰,筱然默青丝。
  • 遇见你,是最美的邂逅

    遇见你,是最美的邂逅

    不愿将就的爱情,只为等到你,遇见你是我最美的邂逅!
  • 重生为狐:妖后苏妲己

    重生为狐:妖后苏妲己

    苏小小觉得这辈子最倒霉的事情都被她遇上了,她只是坐飞机回个家而已,居然也能穿越?一觉睡醒,惊奇的发现自己掉进了一个妖怪洞,还有两个尖耳朵的小狐狸要吃她?吓死宝宝了!最终有白马,哦不,白狐男神下凡把她救下,为了感谢他,她留下来做他的奴婢。狐媚嫉妒她可以每日陪在白城身旁,使计将她引进了‘不离幻境’,白城为了救她毁去了万年道行。再次苏醒,她原本以为之前的一切,只不过是黄粱一梦,可是眼前的事实却让她奔溃!她居然又莫名奇妙的变成了遗臭万年的苏妲己!?为了不被世人唾弃,苏小小决定奋起改命!她以为,她再也见不到白城,可是有一日她居然看见了和他长的十分相像的人,而他的身份居然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