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14100000007

第7章 游学拜师(3)

庞统说:“我有一个问题想向先生请教。我听说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怎能够屈洪流之量,却干些织妇之事?”

司马徽见问,知道对方也不是凡庸之辈,便说:“你先从车上下来。”

等庞统下车之后,司马徽便开始给他上课:“你只知道小路近捷,却不想会有迷路的危险。想当初伯成耦耕,不慕诸侯之荣;原宪桑枢,不易有官之宅。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此乃许、父所以慷慨,夷、齐所以长叹,虽有窃秦之爵,千驷之富,不足贵也。”

司马徽这番话,不但阐明了自己关于富贵的观点,而且句句都有历史典故。他说的伯成,是尧舜时的伯成子高,后来禹坐天下,他便辞官回家种田。

他说的原宪,是春秋时宋人,孔子的弟子。此人生活十分贫困,但始终学而不辍。他说的许、父、夷、齐,即许由、巢父、伯夷、叔齐,都是古代不求富贵的隐士。

他说的“窃秦之爵”,指的是吕不韦。此人曾利用手中的财富,帮助秦太子子楚回国登位,被封官赐爵。

他说的“千驷之富”,指的是春秋时的齐景公,据说他有马千匹,但无使民称颂的德政。

庞统听了司马徽这番话,对他的学问和见识都佩服得五体投地,说道:“我生在边野之地,少见大义之人。如果今天不来叩洪钟、擂响鼓,便不能领教其声音的洪亮。”

说完,便步行随司马徽来到郊外采桑,二人一个在树上采,一个在树下装,边采边谈,一直聊到深夜。

司马徽不但有学问,而且还是荆州地区古文经学的领袖人物。司马徽到荆州以后和刘表身边的宋忠一起授经讲学。

宋忠是当时与古文经学大师郑玄齐名的学者,他与郑玄虽同是古文经学的宗师,但两人的治学方法和特点又有所差异。宋忠和司马徽教出的学生李仁、尹默、王肃等都“依准贾、马,异于郑玄”。

这就反映了宋忠、司马徽的学问与郑玄确有区别,这种区别大致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宋忠、司马徽的学问简约,而郑玄的学问深芜。总的说来,东汉时的古文经学要比今文经学简约得多,正因为如此,郑玄的古文经学在东汉末期占了上风。

但郑玄学通今古各经,他的古文经学中吸取了一些今文经的内容及观点。

而宋忠等所撰写的《五经章句》,在当时被称为“后定”之学,鲜受今文经学影响,因而与郑玄是不同的。

在南北朝时,宋忠、司马徽的学生王肃所注的《周易》在南方流行,郑玄注的《周易》在北方流行。

司马徽治学简约、学以致用的学风,对诸葛亮是有深刻影响的。历史记载诸葛亮读书,不是“务于精熟”,而是“独观其大略”。

这不能理解为诸葛亮读书粗疏,而是说明了他在读书时比一般人多花了分析综合,从中抽象出最本质东西的功夫。

这种提纲挈领、化繁为简的本事,正是诸葛亮把治学简约的学风用于读书的最好说明。诸葛亮读书注重领会精神实质,正是出于思考、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因为只有最普遍、最抽象的道理,对理解现实具体问题才有理论的指导意义。

诸葛亮的《论诸子》,很能体现他学以致用的现实主义风格,其中写道:

老子长于养性,不可以临危难。商鞅长于理法,不可以从教化。苏、张长于驰辞,不可以结盟誓。白起长于攻取,不可以广众。子胥长于图敌,不可以谋身。尾生长于守信,不可以应变。王嘉长于遇明君,不可以事暗主。许子将长于明臧否,不可以养人物。此任长之术者也。

这里,诸葛亮对各家理论与经验的评判,完全是以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来分其短长的。

在当时,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徽赏识,连司马徽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都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

那时,还没有钟表,计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计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诸葛亮天资聪颖,司马先生讲的东西,他一听便会。

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诸葛亮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鸣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诸葛亮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过了一些时候,司马先生感到奇怪,为什么鸡不按时叫了呢?经过细心观察,发现诸葛亮在鸡快叫时给鸡喂食。

司马先生在上课时,就问学生,鸡为什么不按时叫鸣?其他学生都摸不着头脑。

诸葛亮心里明白,可他是个诚实的人,就如实地把鸡快叫的时候喂食来延长老师授课时间的事,如实报告了司马先生。

司马先生很生气,当场就把他的书烧了,不让他继续读书了。

诸葛亮求学心切,不能读书怎么得了,可又不能硬来,便去求司马夫人。司马夫人听了诸葛亮喂鸡求学遭罚之事深表同情,就向司马先生说情。

司马先生说:“小小年纪不在功课上用功夫,倒使心术欺蒙老师。这是心术不正,此人不可造就。”

司马夫人反复替诸葛亮说情,说他小小年纪,虽使了点心眼,但总是为了多学点东西,并没有他图。司马先生听后觉得有理,便同意诸葛亮继续读书。

诸葛亮敬重的另外一个老师黄承彦,则是襄阳名士蔡讽的长女婿。黄承彦是沔南白水人,是东汉末年的名士。他与荆州牧刘表是连襟,与庞德公、司马徽是志同道合的挚友。他经常听到庞德公、司马徽讲诸葛亮人小志大、机敏聪颖、才华出众、举世无双,是很有作为的少年,便想找个机会考考诸葛亮的才智。

有一天,黄承彦在湖北襄阳城外,扮成一个算命先生,摆了个小小的卦摊,给路人算命看相。古襄阳城南门外,是诸葛亮少年上学、放学必经之地。

那天,诸葛亮路经小卦摊时,见许多人围着一个老者看卦。老者口若悬河,侃侃而谈,听者凝神屏息,全神贯注。诸葛亮很奇怪,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算命先生正在天南地北、海阔天空地调侃。

黄承彦见诸葛亮走来,便要给他算一卦。

诸葛亮说:“好!不过我有点小事,出去一下,马上就来请您老算一卦。”诸葛亮背着书包,忙来到城墙附近的一小荷塘,顺手捉了一只小青蛙,跑来对黄承彦说:“老先生,请您给我算一算,我手中捏的这只小青蛙,是死的,还是活的?”

黄承彦闻言大吃一惊,继而又一喜。围观者均不知其中奥秘。黄承彦暗暗想到,此人小小年纪,已掌生死之权,果真了不起。我若说小青蛙是活的,他手一捏,小青蛙便会死掉;我若说小青蛙是死的,他手一松,小青蛙就会蹦跳到地上。黄承彦手拈胡须,思考片刻,提笔写了四个字给诸葛亮,然后挑起卦摊走了。

诸葛亮见老先生笑嘻嘻走后,便打开纸条一看,上面四个字是“生死由你”。

后来,黄承彦接受了诸葛亮这个学生,和庞德公、司马徽共同传教于他。

黄承彦和刘表有很近的关系,可他为人刚直,不愿攀龙附凤,多次拒绝刘表封的高官厚禄,甘愿清贫度日,在学业堂里教书育人。

诸葛亮踏进了设在襄阳城南两公里,岘山脚下的学业堂。他望着这个依山傍水、绿树成荫、环境幽雅的学堂,认定是个十分适宜读书的好地方,便暗暗下定决心,要成为学堂里最出类拔萃的学生。

寒窗苦读的生活开始了。每天清晨,雄鸡报晓后,诸葛亮便叫醒弟弟诸葛均,一同到岘山上去学习。这很快被细心的老师黄承彦知道了,便号召学生们向诸葛亮兄弟俩学习,并把晨读作为学业堂的一项制度规定下来。从此,学风为之一新,人们每天老远就能听到从岘山顶上传来的琅琅的读书声。

诸葛亮读书的方法很特殊,不像一般的学生那样死记硬背,而是观其大略,记其精粹,有过目不忘的能力。如要吟诗作赋,命题一出,诸葛亮便能即席而起,信口而出,并且文简意明,高雅隽永,字字句句都能表明他是一个文思敏捷、才华横溢的少年。

更使黄承彦惊异的是,这个平日沉默寡言、喜怒从不外露的诸葛亮,竟不顾刘表独尊儒术的三令五申,在夜深人静之时,如饥似渴地攻读诸子百家的著作。

黄承彦非常喜欢诸葛亮的俊逸轩昂、聪慧敏悟。除在课堂里传授儒家的经典著作外,还经常把诸葛亮唤到自己屋里,向其讲解三皇五帝乃至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历史,讲述前朝古代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们惊天动地、光照千秋的英雄业绩,启发诸葛亮树立宏大的抱负和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立志为国家、为黎民作出一番事业。

在老师们的关怀指导下,年轻的诸葛亮废寝忘食,刻苦地攻读诗书经文,学习治国之策。

珍惜韶华之年,多学各种知识,这是诸葛亮立下的规定。

读书陇耕隐隆中

建安二年正月,料峭的寒风阵阵袭来,令人有刺骨之感。

然而,使诸葛亮更加心寒悲伤的是叔父诸葛玄的去世。

从8岁至17岁期间里,叔父与诸葛亮在家庭关系上是叔侄,在感情世界里却是父子。

庞德公、司马徽、庞统等人听到了这件事,纷纷来安慰诸葛亮。师友们的劝慰,使诸葛亮渐渐从悲痛中解脱出来。此时的诸葛亮毕竟不是只知道悲痛的8岁孩子,而是一个有学识、有阅历、有思想的17岁的青年了。

怎样安排今后的日子呢?家乡是不能回去了。诸葛亮不愿意回到家乡,不仅是因为家乡依然战乱不已,也不仅是两个姐姐在荆州已有婆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叔叔的夙愿。

他知道叔叔希望自己学有所成,将来有所作为。而荆州地区环境安宁,消息灵通,交通便利,教育发达,人才济济,显然比战乱纷飞的家乡更适合于学习和发展。

诸葛玄死后,刘表在岘山下为他立了衣冠冢,一面安抚诸葛亮一家,一面表示愿意把诸葛亮留在身边做事。诸葛亮当即回绝了他,使刘表大为恼火。

不寄刘表篱下,学业堂自然也就上不成了。他曾打算带着弟弟回山东老家去,不料他的一批朋友却竭力劝阻和挽留,经过一番考虑,诸葛亮打消了回山东的念头,决定远离这喧嚣的城市。

到什么地方去呢?诸葛亮来请伯父庞德公指路。庞德公认为刘表虽然不可依,但荆州这块地方尚可保持十年之内的安宁,倒是求学炼志者的一个难得的地方。

在襄阳城西二十多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这里山峦起伏,山谷幽深。众山峦之中,最高的主峰恰好居中,因此称之为隆中山。

山村也因山得名,称为隆中。隆中山起伏盘旋,势若蟠龙。另一座大旗山与之隔谷相望,它一头高昂,一头缓缓下垂,像只卧虎。这里林木茂密,修竹叠翠,泉水潺潺,池塘清澈,是修身养性、静心读书的好地方。

在当时,隆中虽属南阳邓县管辖,但它远离战乱纷扰的南阳郡治,靠近安定富庶的襄阳。

庞德公是襄阳地区德高望重的名士。他多次拒绝刘表让他出来当官的邀请,认为在乱世当中确保自身与子孙安全的方法不是出仕,而是退隐。这种思想对诸葛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诸葛亮的一个姐姐就嫁给了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诸葛亮曾决心拜伯父为师,做一个有志气的男子汉。

庞德公听了诸葛亮的心愿,没有说行或不行,只是把儿子叫到跟前:“民儿,带你内弟到南山打柴去吧!”说罢,便转身入室。

庞山民拿着扁担、斧头,站在诸葛亮面前也不说话,只是用眼睛盯住他,好像在说:“你看怎么办呢?小兄弟。”

诸葛亮高高兴兴地跟着姐夫到南山上砍柴去了。

这一天,可把诸葛亮苦透了,累渴饿,他咬着牙顶过来,而且手脚都磨出了血泡,痛得他几夜都不得安宁,但他却始终没哼一声。

不久,诸葛亮第二次来向庞德公表白求师的心愿。庞德公叫来侄儿庞统,指着门前的一块地对他和诸葛亮说:“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你兄弟两人今天代老夫把这块地犁出来吧!”说罢,搬把椅子坐到门外晒太阳去了。

庞统和诸葛亮谁都不会套牛,更别说扶犁了。俩人一合计干脆用镢头刨!于是,本来一会儿就能犁完的地,他俩却整整刨了一天,累得不行。

这次,诸葛亮从劳动中悟出了为什么满腹经纶的伯父总是躬耕陇亩、注重农桑的道理。

诸葛亮再一次拜见庞德公时,发现他合衣躺在床上,鞋都没脱。他怕惊动了他,先是恭恭敬敬地站在一边,后来想到上了岁数的人这样睡觉容易着凉,于是上前轻轻地给庞德公盖上被子,又单腿跪在床边慢慢为他脱掉鞋子。

这回庞德公醒来了,看到诸葛亮不由心头一热,满意地微微点了点头,不等诸葛亮开口就带他来到平时从不让人进的后院。庞德公在一个周围堆满了秦砖的巨大磨石前停下来,然后拿起一块砖,认真地在磨石上磨了起来。

诸葛亮开始感到莫名其妙,过了一阵发现不远处有一个非常大的案子,上面整整齐齐地排放着已经磨好的秦砖。他走过去一看,每块砖上都编了号。

当他拿起“壹”号砖观看时,奇迹出现了,只见上面刻着两个苍劲有力的汉隶大字“诗经”。诸葛亮的心中惊诧,急忙跪在庞德公面前说道:“师傅请教我!”

庞德公这才语重心长地点头道:“要做我的学生,就得先学会做人,做人和做学问一样,是磨炼出来的。”

在庞德公如数家珍的教诲下,诸葛亮开始潜心研究历史,纵观上下几千年的兴衰,探索改朝换代的根源、定国安邦的重大问题。

如今,诸葛亮听了庞德公躬耕南阳的建议,便在好友们的资助下,带领全家来到了当时还是荒山野岭的隆中定居,结草为庐,开山为田,开始了他躬耕陇亩、博览群书、游学访友的生活。

同类推荐
  • 李自成第八卷:崇祯皇帝之死

    李自成第八卷:崇祯皇帝之死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 李煜与《花间词》

    李煜与《花间词》

    在中国文学史上,南唐是一个永远不能被忽视的时代,就在这短短的半个世纪里,出现了一位足以彪炳千秋的词坛巨匠,他就是享有“千古词帝”蛊誉的李煜。即使时隔千年,当我们翻开书卷诵读他的词作时,脑海中仍然会浮现出那清新俊朗的“词帝”形象。那么,李煜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他又是如何将自己的才情融入到词作当中的?
  • 世界名人大传(全集)

    世界名人大传(全集)

    本书所撷选的名人均为人类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并在此基础上不拘一格地节选,无论宗教、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艺术等诸领域,都广有涉及。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可能:从不同的人生角度去体会名人,从不同的价值角度去看待名人。本书对名人的表述更为人性化。名人往往被神化,这便隔绝了名人与平凡人之间的共性。
  • 我创办了共识网

    我创办了共识网

    本书共分为:人生这锅窝窝头、一路驼铃声、智慧的和聪明的、头顶有光环的人若干辑。主要是作者对家乡、亲人、朋友以及儿时的回忆和怀念,对岁月的感慨,以及自己近年来的工作经历等。随着岁月的消逝,这些生命的体验与感悟酝酿出让人唏嘘不已的经典之作。
  • 梁启超传记五种

    梁启超传记五种

    本书收录了《管子传》、《王荆公传》、《袁崇焕传》、《南海康先生传》、《殉难六烈士传》。
热门推荐
  • 暮色中长眠

    暮色中长眠

    采尼在房地产事业中规划建设了一个难以置信的梦想,创建新时代的世外桃源“桃源小镇”,却未来得及实现就已远去。。
  • 王府嫡女之重生三小姐

    王府嫡女之重生三小姐

    她本是王府嫡女,却被人陷害致死,一朝重生,却引出惊人秘密。
  • TFBOYS缘定三生

    TFBOYS缘定三生

    这个故事讲的是:TBBOYS三人和三女主的爱情故事,中间回冒出几个小三,但未了女主滴幸福,作者君不会让他们得逞,为了小三的未来,作者君给他们安排了专属人物!这是这是我第一次写小说,不好请原谅。。。。(这介绍听着这么变扭。。。)
  • 仙途风尘

    仙途风尘

    茫茫大道,漫漫仙途,这人生路,将何去何从。
  • “甩手掌柜”的用人哲学:管人用人的9条金科玉律

    “甩手掌柜”的用人哲学:管人用人的9条金科玉律

    对于员工来说,企业管理者就是他们的掌柜,聪明的管理者应当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会合理授权,学会当“甩手掌柜”。这里所谓的“甩手”并不是什么都不管,而是将“从头管到脚”转变为“管头管脚”。把管理者从事务性、常规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使其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关注和开拓新的领域。构思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甩手掌柜”的出现,正是这个商业时代变革的缩影,本书堪称为一部“甩手掌柜”的管理宝典,其中所有的话题都围绕着怎样选好人、用好人、管好人展开,告诉管理者如何让员工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 普希金诗选

    普希金诗选

    多年的流放生涯,使他有机会接触社会底层,也有更多的机会游览祖国河山,抒发自己的郁闷的心绪。但同时他也绘制了一幅幅祖国山川的瑰丽的风景画:广大的乡村,浩瀚的草原,茂密的森林,静静的顿河,雄奇的高加索群山,自由喧腾的大海,南方迷人的夜晚,北方漫天的风雪……在它的作品里,这样的画面随处可见。无怪当时就有人说,读了普希盘的诗,俄罗斯人的压抑的感情仿佛才得到了解放,俄罗斯人仿佛从普希金的诗中才以识了自己伟大的祖国,认识了祖国的美。这至少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心态。
  • 乾坤逆剑

    乾坤逆剑

    一名少年从出生时身边便跟随着一把剑,长辈们都说这是为了驱邪保护用的,可他不相信,坚信着这把剑一定有着什么不可告知的秘密……
  • 泪忆彼岸

    泪忆彼岸

    千年轮回,当她与他再次相遇,那莫名的熟悉感是否会唤起封存千年的回忆?
  • 血仇盟

    血仇盟

    基因裂子使人分子基因分裂变异,基因聚子使人分子与外界强大分子融合。看幽冥曼陀罗寒霜笑建血仇盟报血仇!
  • 脱线王妃之王爷请接招

    脱线王妃之王爷请接招

    风花雪月,四位貌美如花的花季少女。一个由四个顶尖的杀手组成的。这只是个传言,并没有人看到过她们动手,因为见过她们动手的人都已经成了她们的“剑”下魂。肆虐的风,高傲的花,刺骨的雪,冷清的月。一朝背叛,她,早已不再是人人可欺的废柴。一双紫眸,紫色秀发,倾世容颜,一见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