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02300000025

第25章 学生生理发现的启迪(3)

谢尼伯主要的成就,是解决了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问题。这样,上面提到的封闭瓶中老鼠和绿色植物共存的问题,立即得到解释。老鼠呼吸时放出的二氧化碳被绿色植物吸收,绿色植物放出的氧气又作为老鼠呼吸之用。它们互相依赖,共同生存。

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期,先后经历了将近一百年,才找到揭开“绿色工厂”之谜的一串钥匙。普利斯特列证明绿色植物会放出氧气,接着英根·浩斯证明太阳光是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必要条件,谢尼伯又证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绿色工厂”的基本原料之一。最后,由瑞士化学家赛逊尔于1804年用自己的科学实验,把上述各自独立的研究工作,统一起来,归纳成一个公式:

固定空气+水光绿色植物维持生命的空气

+植物性营养

这个公式用现代化学语言来表示,就是:

水+二氧化碳光叶绿体碳水化合物+氧气

这样,“绿色工厂”的原料、动力和产品等三大秘密,终于被英国、法国、瑞士、荷兰四个不同国籍和三种不同职业的人(其中一个牧师、两个医生和几个化学家),通过辛勤劳动而逐渐揭开了。

认识淀粉

“绿色工厂”的产品除了氧气,还有淀粉等碳水化合物。那么淀粉是怎样被认识的?

德国的植物生理学家朱里斯·萨克斯,是第一个认定“绿色工厂”的产品是淀粉的人。

朱里斯·萨克斯是一个酷爱植物的科学家。他对植物的生长和生活习性十分感兴趣。清晨,他给花草浇水的时候,常常对着色彩鲜艳的花团和迎风招展的枝叶沉思:如果植物合成的化合物主要是淀粉,那么淀粉通常是不溶于水和酒精的,但是一遇到碘,就会显出蓝色来。如果植物的“工厂”真的开在叶片内,那么,叶片里总该是有淀粉的啊!

他摘下多种绿色植物的叶片,把它们洗干净以后,放到盛有酒精的烧瓶里,然后加热,使叶肉里的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这时候,绿叶变成黄白色,再用水冲洗一下,滴上一滴碘酒,果然,叶片显现出蓝色。朱里斯·萨克斯高兴地跳起来,他证实了这家奇妙的“工厂”就开在绿叶里面。

接着,他又选取一盆绿色植物,当天晚上,用不透光的小黑纸片把一片绿叶遮蔽起来。第二天,把花盆放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然后,把被黑纸片遮蔽的叶片和没被遮蔽的叶片同时摘下来,也用上面讲的方法进行实验。结果,朱里斯·萨克斯发现:在滴上碘酒以后,没有遮光的叶片变成蓝色,而遮光的叶片仍然呈现黄白色。这说明植物要制造淀粉,必须借助太阳光。

以前,瑞士牧师谢尼伯在实验中曾经证实,在阳光照射下绿色植物能把坏空气变好,又能把坏空气当作自己生活的养料。那么,这个坏空气和植物制造淀粉的过程有什么联系呢?朱里斯·萨克斯继续思考,并且以简陋的实验证明了这个坏空气(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淀粉的必需原料。当时的实验设备和实验过程已无法查考。这个实验,我们现在是这样做的:

把两盆绿色植物放在暗处一两天,然后分别把它们放在特制的A、B两个玻璃钟罩内。罩底边是严密封闭的,罩口的软木塞上各插一支弯曲的玻璃管。A罩里放置一小株氢氧化钠溶液,上口的玻璃弯管装进小块的碱石灰(氢氧化钠加氧化钙);B罩里放一小杯清水,上口的玻璃弯管装些小石块,空气可以自由地流动。然后,把它们移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再分别摘取叶片,照前面讲的方法进行检验。最后可以看到:A罩里的叶片没有变成蓝色,而B罩里的叶片变成了蓝色。这是由于A罩里有氢氧化钠和碱石灰,都是碱性的,它们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使A罩里几乎没有二氧化碳了;而在B罩里的空气中,含有正常含量的二氧化碳。这个实验充分说明: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制造淀粉的必需原料。

朱里斯·萨克斯以三个关键性的实验,总结了19世纪以前科学家对“绿色工厂”的探索,进一步验证了凡·海尔蒙、英根·浩斯、谢尼伯分别提出关于水、二氧化碳和阳光是“绿色工厂”必需条件的理论的正确。

直到1896年,法国科学家贝尔纳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给绿色植物这种独特的生理化学过程,命名为“光合作用”。

综观19世纪以前科学家探索“绿色工厂”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一个人在某些方面取得成就,总是离不开前人在这方面打好的基础。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是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也就是说,科学是有继承性的。了解前人的工作历史,才能懂得现代科学是怎样发展来的。

氧从何处来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登高》一诗中写道:“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科学的发展犹如滚滚长江,后浪推前浪。到了20世纪,科学家就深入到“绿色工厂”内部,来窥探它的秘密了。

科学家通过实验已经证明了“绿色工厂”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又知道这两种物质里面都含有氧。那么,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来的氧是来自水呢,还是来自二氧化碳?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这个问题引起许多人争论了几十年。有人说来自二氧化碳,有人说来自水,众说纷纭,谁都拿不出确凿的证据来。

20世纪30年代开始,科学家对细菌的研究,大大推进了人们对植物光合作用的认识。细菌一般是寄生或腐生的,也就是依赖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的。当时发现,有些细菌有颜色,生活中需要光;有些细菌没有颜色,生活中不需要光。那么,这些有颜色、需要光的细菌是怎么生活的呢?和植物的生活有什么区别呢?

1930年,美国的凡·尼尔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实验:他把有颜色的细菌分离纯化,发现紫色和绿色的细菌,完全能在无机培养液中生活,但是需要有三个重要条件,一是光,二是二氧化碳,三是硫化氢。如果没有硫化氢,也可以在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等物质中生活。这样看,这些物质中必须含有硫。这就好像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须要有水一样。最后,凡·尼尔弄清楚了这些绿色和绿色的细菌在生活中,用二氧化碳和硫化氢作原料,在光的照射下,制成碳水化合物,并产生硫。它们同样是利用光能形成碳水化合物的。凡·尼尔指出,光合作用不是植物所特有的,有些细菌也利用色素来吸收光能,自己制造养料,这种细菌就叫做光合细菌。

凡·尼尔的发现,对进一步研究植物光合作用产物中的氧是来自哪里,提供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方法,就是用不同生物的比较研究方法,进一步研究。

最后科学家推论出,在紫、绿色细菌的生活中,它们用二氧化碳和硫化氢作原料,产生碳水化合物和硫,这个硫必定来自硫化氢;植物在生活中,用二氧化碳和水作原料,产生碳水化合物和氧,这个氧一定来自水,而不是来自二氧化碳。

4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又通过实验取得了可靠的证据。

鲁宾和卡门用示踪物质来探查绿叶里的化学变化过程。他们用的示踪物质是氧和碳的同位素。同位素就是指同属一种元素,但是质量不同的原子,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相同,在元素周期表中占同一位置。比如氧的同位素有16氧、18氧;碳的同位素有11碳、12碳、13碳、14碳等等。有些同位素还有特殊的放射射线的本领,比如11碳、14碳等等。

他们制备许多含有18氧的水,每天用这种水浇植物,结果植物在光合作用中放出的氧里面就带有18氧这种同位素。他们又用含有18氧的二氧化碳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放出来的氧和普通的氧一样,几乎没有18氧这种同位素。所以,他们的实验表明,只有水,在光合作用中才会分开。换句话说,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是来自水,而不是来自二氧化碳。

卡尔文的贡献

在光合作用中,水被分解成氢和氧。放出来的氧,提供生物呼吸之用。那么氢又是怎样和二氧化碳结合,形成碳水化合物的呢?

解决这个问题,也是通过放射性同位素的实验来完成的。

在早期的实验中,使用11碳,它虽然有放射性,但是寿命很短,很不稳定,几乎在半小时左右就消失了,很难用它来进行研究。

1945年,在原子反应堆里出现了同位素14碳。它的寿命比较长,他很稳定,适合用来实验。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生物化学家卡尔文和本森领导的一个实验小组,把一种单细胞的绿藻放在含有14碳的二氧化碳里,经过短暂的暴露,目的是让绿藻进行最早阶段的光合作用。然后把细胞放在热酒精中杀死,再磨碎,涂抹在色谱纸上面进行分离,随即出现放射显影图,最后在纸上找出哪些点是放射性的,进一步研究这些物质的化学性质。

根据暴露的时间,他们发现仅仅一分半钟,在纸上就找出了十五种不同的放射性物质。种类太多了,不好研究,他们只好缩短暴露时间。后来只暴露5秒钟,结果在纸上找出五种放射性物质,其中有两种放射性很强。经过深入的研究,这两种物质都属于含有三个碳原子的物质,叫做磷酸甘油酸。

磷酸甘油酸的形成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它再经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和许许多多的步骤,最后才形成了淀粉。

通过卡尔文的这个重要发现,人们才明白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时候,水里的氢和二氧化碳是怎样进行活动,最后形成碳水化合物的。

为了表彰卡尔文和他的同伴们十年的努力探索,瑞典科学院于1961年授予卡尔文诺贝尔奖金。

3.叶绿素的秘密

叶绿体

叶绿体好比工厂的车间。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上面进行的。

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叶绿体是椭球形的,周围有两层半透性的薄膜,它好像是“车间”的围墙。

叶绿体的面积大小不一,一般直径是5—10微米。叶绿体的外形和个体大小虽然千差万别,但是,“车间”内部的布置却有共同的特点,都像一层层重叠的云片,生物学家把它叫做叶绿体的片层结构,也叫层膜。片层里排列着叶绿素,就像澡塘里铺得整整齐齐的瓷砖那样。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说明叶绿素不是均匀地分布在叶绿体里面的,而是集中在片层的光合膜上面。叶绿素在基粒上面有一定的排列顺序,才形成了片层结构。在片层结构上还有其他色素和蛋白质、脂肪等等。

叶绿体细胞里的色素很多,其中主要是绿色的叶绿素和橙黄色的类胡萝卜素,另外还有花青素等等。有时候,花青素的量还会很多,甚至叶片的绿色都会被它所遮盖,比如秋天枫树的红叶,红苋菜的叶子都是红色的。

原来,红苋菜的绿色是隐藏在红色之中的。那红色是叶片所含花青素显示的颜色。花青素能溶解在水中,水温越高,它越溶解得快。而叶绿素却不溶于热水。因而,在沸水中,红苋菜就脱去红色的“外套”,露出绿“衬衣”——叶绿素来了。每年秋天枫树的红叶,那是因为气温下降,树叶里的叶绿素被破坏,花青素就显出了美丽的红色。

别看花青素把红苋菜打扮得这么鲜红妖艳,虽然它也吸收阳光,却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默默无闻地制造养料的,却是隐居在花青素背后的叶绿素。只是由于花青素浓妆艳抹,色彩太鲜艳了,才把生产的“主人”——叶绿素遮盖住了。秋海棠、枫树等植物,它们的叶子是红褐色或紫红色的,原因也是这样。

当然,也有例外的。比如,深海里的藻类植物红藻,它生活在海底,不能直接吸收太阳的红光和蓝紫光,因为它们被海水吸收了。尽管红藻里含有叶绿素,可是“绿色工厂”还是不能开工生产。它被迫改装了生产“机器”,利用它身体里边的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来帮助吸收透射力很强的蓝紫光,然后把能量传递给叶绿素来进行光合作用。这种只帮助叶绿素吸收光能的色素,叫做铺助色素。这种辅助色素在普通绿色植物中也是存在的。叶绿素分为叶绿素a和叶绿素b。叶绿素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它能吸收光能,然后把光能全部传给叶绿素a。高等植物“绿色工厂”中的辅助色素是叶绿素b,它是黄绿色的,所以叶片外表是绿的。红藻和褐藻(比如海带)的辅助色素是红的和褐色的,但进行光合作用的也是叶绿素a,尽管外表可以有各种颜色。

叶绿体是怎么样通过叶绿素吸收太阳光能的?对太阳光里的七色光吸收的情况又是什么样的?俄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季米里亚捷夫用了30多年的时间,研究探索植物在光合作用中绿叶是怎样摄取太阳光的。当时,他的实验是这样做的:

拿来几只试管,每一只试管中各放一片大小相同的绿叶,并且封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然后,把试管分别插到试管架上,试管之间用黑纸隔开,避免它们之间相互干扰。再取三棱镜一枚,把射进来的太阳光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让七色光分别照射到试管上面。经过三小时以后,测定试管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量和绿叶内含的淀粉量。结果发现:照射红光的试管里二氧化碳减少得最多,叶片制造的淀粉也最多,照橙光的次之,照蓝光的第三;而照射绿光的试管,里面的二氧化碳几乎没有减少,叶片里也找不到淀粉。这个实验告诉人们:绿叶有很强的吸收红光的能力,红光照射下的光合作用效率最高。

提取叶绿素

叶绿素吸收了光能以后,叶绿体才能进行光合作用。那么叶绿素是个什么样的物质,它有哪些物理和化学性质?只有把叶绿素提取出来才能进一步地研究它。

许多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首先搞清楚几种叶绿素化学成分的人是威尔斯塔特。

同类推荐
  •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转移是这一趋势和规律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指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化水平的重大战略举措。因此,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加快,农村向城镇转移人口的数量将持续而快速地上涨,农民工市民化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
  • 政府记者招待会:历史、功能与问答策略

    政府记者招待会:历史、功能与问答策略

    记者招待会是政府部门、社会团体或个人邀请记者参加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开特殊会议,是宣传与新闻结合的较好样式。记者招待会为举办方提供了在同一场合面对众多媒体发布信息、宣传自己的机会,也为记者提供了在较短时间内获取较权威、全面信息的便捷途径。政府记者招待会是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和新闻价值最大的记者招待会形式,它所传递的信息相对直接、权威和丰富,是新闻媒体重要的新闻来源。
  • 解码电视湘军

    解码电视湘军

    书是透过魏文彬的视角来解码电视湘军的,但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读者不仅仅可以基本完整地看见魏文彬从出身贫寒的农家少年到叱咤风云的传媒领袖的传奇人生,也可以见到电视湘军的一系列“大佬”,书中有大量电视湘军中高层重量级人物的深度访谈和近距离拍摄的图片以及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读者可以从他们的话语、表情和眼神里捕捉到“芒果台”的某些气质。从书的后记可以知道,作者与湖南广电渊源甚深,对电视湘军“大佬”们的历史背景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因而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他们的个性特征并且做出相当准确的描述以及恰当的评价。
  • 新闻历史足迹:项孔言新闻作品选

    新闻历史足迹:项孔言新闻作品选

    新闻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毋庸讳言,项孔言先生的新闻作品,尤其是其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的新闻作品,政治色彩是十分强烈的,是那个时代中剧烈动荡的政治在他新闻作品中的折射,反映了那个时代中社会变迁的某些方面。如果日后有学者要研究那个时代的新闻事业,如果日后有学者要研究那个时代的社会变迁,如果日后有学者要研究那个时代中普通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项孔言先生的新闻作品是值得一看的。
  • 语文知识小丛书:修辞常识例话

    语文知识小丛书:修辞常识例话

    以国家正式颁布的语言文字规范为依据,对常见的语文现象进行明晰透彻的辨析。从字、词、句、段、文,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地讲析,包含了语文常识的方方面面。是各行各业不同年龄、不同层次读者的好帮手。
热门推荐
  • 神功大崛起

    神功大崛起

    当武侠遇到修仙,难道只有破灭?不!用《生死符》凝聚冰刃,配合《小李飞刀》的心法投掷,再以诡秘的《凌波微步》相辅,会有怎样的效果?《降龙十八掌》?只有真正见过龙,屠过龙的人,才能发挥它的最终奥义。异度时空的少年重楼,睡梦中传承了我华夏大武侠神功,看他能否发扬光大,问鼎至尊?————————————————————————————————————开始稳定更新,3K打底,请各位书友监督。另外,如果可以的,请投几票梦想票。如果能上榜,会有加更哦!亲
  • 世界:战场人生

    世界:战场人生

    这是另一个世界,纵使妙笔生花,却无法言尽其详。这是另一个世界,纵使殊途千里,却不免归于尘土。这是另一个世界,纵使精彩纷呈,却只是南柯一梦。……
  • 花千骨之卿骨绝恋

    花千骨之卿骨绝恋

    梦娜要逆转大结局,让卿骨在一起,请米娜们敬请期待!
  • 宠爱攻势:唐小可的恋爱成长记

    宠爱攻势:唐小可的恋爱成长记

    一个真正优秀的和成熟的男人,都无一例外的尊重女人,尤其是自己的爱人!乔木尊重自己的爱人,更加宠爱自己的爱人,所以他是一个真正优秀和成熟的男人!迷糊懵懂的唐小可在遇上睿智内敛的乔木的时候,一切都似乎已经超出了她能掌控的范围!
  • 修道在修真界

    修道在修真界

    施主,接贫道这招掌中乾坤。修真与修道的碰撞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 妖孽帝鸢:十二星月逆天记

    妖孽帝鸢:十二星月逆天记

    十二星座转世为人,十枚徽章散落各地;前世故事,今世为人,十二个人无意中形成的组织,却是在未来人人口中逆天的传说。护短、腹黑、逆天,是他们独有的标签!帅哥美女正太萝莉组合,让人前所未闻!
  • 幻想世界降临末日

    幻想世界降临末日

    末日来临,无数幻想世界的生物降临地球。百米高的巨人、钢铁浇灌的龙族、挥舞骨刀的骷髅、蜂拥而出的虫族、只存在于幻想中的生物,在这一刻来到了地球,肆虐人类建立的文明。面对无尽的幻想生物,苏浩淡然的说道:“我的魔法,连我自己都怕!”
  • 天降萌宠柔妻

    天降萌宠柔妻

    救了他一命,他感缴不尽,却不想自己感缴错了人,婚礼上真正的恩人到来,他却说这辈子最后悔认识她,哼,她不稀罕,就当作救了一只狗吧!反正他不是最后悔见到她吗?
  • 人间梦冢

    人间梦冢

    联邦《梦之法案》规定,联邦公民每人每年至少强制休眠五个月,休眠期间必须购买价格不同的梦境。人类世界已经成为一片梦冢,人们不知是为了活着而做梦,还是为了做梦而活着,连梦都没有自由,人类将如何生存?是该卑微苟活,还是挣脱枷锁,亦或Dreamingtodie......方,一个立志成为联邦特勤异能战士的孤儿,如何拯救梦冢中的人类世界!(本文是末世异能文,喜欢的加qq群387259557,欢迎大家参与,共同打造爽文)
  • 青春多事之秋

    青春多事之秋

    那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了米拉依然会在某时某刻想起一段生命中最初的爱带着蓝色梦幻绵长的爱情可惜,秋天太短,而人生太长人的一生中,真正想要的其实不多爱情却总是让人无法割舍那是许久之后才明白的事了很久很久以后,一切都淡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