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99700000053

第53章 反变法的苏轼兄弟及其友生(2)

又引古人的话说:“以地奉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这些话名为讲史,实际上完全针对宋王朝的屈辱政策。特别是文章的最后一句:“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这无异于指责朝廷连六国都不如。如果说《六国论》主要还是在借古讽今,那么,《审敌》一文则是直接反对贿赂辽和西夏:“北胡骄恣,为日久矣,岁邀金缯以数十万计。曩者幸吾有西羌之变,出不逊之语,以撼中国,天子不忍使边民重困于锋镝,是以虏日益骄,而贿日益增。迨今凡数十百万,而犹慊然未满欲,视中国如外府,然其势又将不止数十百万也。夫贿益多,则赋敛不得不重;赋敛重,则民不得不残。故虽名为息民,而其实爱其死而残其生也;名为外忧,而其实忧在内也。”为了取得对辽和西夏的战争的胜利,苏洵主张要改革兵制,恢复武举,信用才将,并深入研究了战略战术问题。

苏洵是力主“有为而作”的文论家,苏洵的文论主张和创作实践与欧阳修领导的诗文革新是合拍的,他是北宋古文革新的有力推动者。苏洵没有专门的文论着述,他的文论散见于他的文章和书信中。把他这些散见的观点集中起来,仍是相当系统、相当深刻的。他反对时文,其《与梅圣俞书》(卷一三)表示不肯“区区符合有司之尺度”。他深入研究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其《上田枢密书》、《上欧阳内翰第一书》(卷一二)历评了先秦的《诗经》、《离骚》、《孙子兵法》、《吴子》、《孟子》,两汉的贾谊、董仲舒、晁错、司马迁、班固,唐代韩愈、陆贽、李翱以及本朝欧阳修的文章,归纳准确,评价公允,可见他用功之深。他在评价古代和当代的文人时,几乎完全不受儒家文以载道的传统观点的约束,全是就文论文,着重比较各家风格和艺术特色,很少有北宋道学家论文的迂腐气。他在《太玄论上》(卷七)中,强调要“得乎吾心而言”,反对因袭前人。强调文章内容要符合客观实际,其《议修礼书状》反对“掩恶讳过”(卷一五),《与扬推节书》(卷一三)反对以“虚浮不实之事”美化死者。主张文贵自然,其《仲兄字文甫说》(卷一五)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他的文贵自然的思想。他以风水相激而自然成文作喻说:“此二物者,岂有求乎文哉?无意乎相求,不相期而相遭,而文生焉。……二物者,非能为文,而不能不为文也。物之相使,而文出于其间也。故曰此天下之至文也。”他还以这样的思想教育苏轼兄弟。苏轼在《南行前集叙》(卷一○)中说:“夫昔之为文者,非为之为工,乃不能不为之为工也。山川之有云,草木之有花实,充满勃郁而见于外,夫虽欲无有,其可得耶?自少闻家君之论文,以为古之圣人有所不能自已而作者。

故轼与弟辙为文至多,而未尝敢有作文之意。”风水相激而成文,山川之云,草木之花实,都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非有意为之,故具有自然美。文章也是这样,为文而文是不会有好文章的,要不能不为之文,不能自已之作,才是好文章。“有所不能自已而作”,这是三苏父子共同遵守的重要的写作原则。

苏洵是“博辩宏伟”的散文家,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盛赞苏洵的欧阳修认为他具有荀子的文风,苏洵的文章“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目为孙卿子”;曾巩《苏明允哀词》(卷四二)说他的文章“雄壮俊伟,若决江河而下”;张方平《文安先生墓表》(卷三九)说他的文章“如大云之出于山,忽布无方,倏散无余,如大川之滔滔,东至于海源”;对苏洵“独不嘉之”并“屡诋于众”的王安石则说:“苏明允有战国纵横之学。”

苏洵也公开承认自己对纵横家的爱好。战国纵横家朝秦暮楚,没有自己的固定主张,苏洵是不赞成的;但他很欣赏他们善于根据人主的好恶,因势利导的雄辩之术。其《谏论上》(卷九)说:“龙逢、比干,吾取其心,不取其术;苏秦、张仪,吾取其术,不取其心。”后世也几乎公认苏洵散文深受战国诸子,特别是纵横家的影响。战国散文,包括纵横家的说辞,往往感情充沛,气势磅礴,纵横恣肆,酣畅淋漓,滔滔不绝,笔带锋芒,妙喻连篇,形象生动,富有鼓动性,具有雄辩的说服力。苏洵的文章也具有这种特点。

他的《项籍论》(卷三)劈头就写道:“项籍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曹操有取天之虑,而无取天下之量;刘备有取天下之量,而无取天下之才。故三人者终其身而无成焉。”此文的中心是要论证“项籍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但却以曹操、刘备作衬托,一开头就造成强大的声势。接着根据“地有所不取,城有所不攻,胜有所不就,败有所不避”的作战原则,指出项羽不乘胜直捣咸阳为失策,“而区区与秦将(章邯)争一旦之命”,使刘邦先入关中,这就决定了“天下之势在汉不在楚,百战百胜尚何益哉”。以上是讲项羽直捣咸阳的必要性,有无这种可能性呢?项羽“必能入秦”吗?苏洵又从章邯轻敌,亡秦守关不如刘邦守关,刘邦攻关不如项羽攻关等三个方面作了肯定的回答。

“或曰秦可入矣,如救赵何?”苏洵以虎方捕鹿,罴搏虎子,虎必回救的比喻和围魏救赵的战例,证明直捣咸阳,必能解赵之围。文章通过层层深入分析,已经充分证明没有直捣咸阳之失策,文章至此本可结束,但苏洵突然妙笔生花,提出“诸葛孔明弃荆州而就西蜀,吾知其无能为也”的问题,从侧面再次证明项羽没有直捣咸阳之失策。作者一面提出问题,一面分析问题,文中大量使用排比句,造成磅礴的雄辩气势,读之令人折服。苏洵的多数文章都具有这一特点,如他的《六经论》,尽管正统文人不赞成其观点,说它是“不根之谈”;但也不得不承认它“行文雄放,有俯仰一世之概”,“出入起伏,纵横如志,甚雄而畅”,“风驰雨骤,极挥斥之致”(《古文辞类纂》卷三)。

苏洵的文章还以委婉曲折见长,《与欧阳内翰第一书》、《送石昌言使北引》、《上张侍郎(方平)第二书》都足以说明这点。

《送石昌言使北引》(卷一五)是一篇仅四百来字的短文,文章的前一部分写他同石昌言的关系:苏洵儿时为戏,昌言以枣栗给他吃,两家相近,加之又是亲戚,故“甚狎”;后苏洵读书,未成而废,昌言闻之,“甚恨”;十余年后,苏洵“摧折复学”,昌言又“甚喜”。甚狎、甚恨、甚喜六字,不仅使得文章脉络清楚,而且使得文章波澜起伏,曲折多姿。文章后一部分才写送石昌言使北,苏洵先发感慨:“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接着写往年出使的人,一见敌方炫耀武力,往往“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接着写敌人不足惧,因为词卑者攻,词强者退,敌方如此耀武扬威,“吾知其无能为也”。最后引孟子“说大人而藐之”(对大人物说话应藐视他),以“况于夷狄”四字作结,表面看,苏洵似乎没有一句直接规讽石昌言的话,但实际上作者希望石昌言不要被敌人的气势汹汹所吓倒,要敢于折冲口舌之间,敢于藐视敌人,以夺取外交上的胜利。行文婉转曲折,意在言外,言者并未伤人,闻者足为鉴戒。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卷一二)称赞孟子“不为巉刻斩绝之言,而其锋不可犯”,苏洵这篇文章就具有这种特点。

苏洵文往往妙喻连篇,形象生动,其《谏论》(卷九)下篇,为了说明需要“立赏以劝之”,“制刑以威之”来“使臣必谏”,作了如下的比喻: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

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

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全,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

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

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在以势驱之耳。

前两条用以比喻赏(一是精神方面的嘉奖,一是物质方面的奖赏)对“使人必谏”的作用;后一条用以比喻罚(虎要吃人)对“使人必谏”的作用。这种生动的比喻比说一大堆空道理有说服力得多。类似的比喻在苏洵散文中比比皆是。如《易论》(卷六)以“酒有鸩,肉有堇(均有剧毒),然后人不敢饮食;药可以生死(医活将死的人),然后人不以苦口为讳”来比喻礼虽烦但可使人与人免于残杀,以“若水之走下”来比喻“民之苦劳而乐逸”。《书论》(同上)以“欲移江河而行之山”来比喻风俗之不可复反;《六国论》(卷三)以“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来比喻不可赂秦,等等。

苏洵的文章语言古朴、简劲、凝练,而内涵丰富,能给人以回味的余地。苏洵用貂裘从一溪叟那里换来木山三峰,置于堂前,并写了《木假山记》(卷一五)。这是一篇借物寓慨之作,抒发了他郁郁不得志而又不愿与世浮沉、力图自立的感情。他说,树木经历了种种不幸遭遇,或夭殇,或砍伐,或漂没,或破折,或腐烂,在“激射啮食之余”,作为木假山而留于人间,很不容易。人生经历了无数的升降浮沉,得留名青史,就更不容易了。很显然,这里也包含了他求仕不遂的隐痛,是苏洵对自己的写照。他虽经过多年刻苦努力,但如果没有欧阳修等人的荐拔,也很难名闻于朝廷。木假山能不能为“好事者取去”而供于堂上,一个人能不能出头而名留青史,确实有很多偶然因素。“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苏洵这些话是充满感慨的。文章后一部分讲到他家所蓄的木假山三峰:“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无阿附意。”有人说苏洵在以中峰喻己,而以二峰喻其二子。这未必符合苏洵的原意。看来苏洵主要在以三峰的峭拔象征一种巍然自立而不与世浮沉(所谓“无阿附意”)的精神,即“绝意于功名,而自托于学术”,坚持走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的精神。欧阳修喜欢荐拔人才,当然是苏洵得以名震京师的重要原因。但首先也要苏洵确实是出类拔萃的人才,欧阳修才可能推荐他,苏洵的名震京师并非偶然。苏洵说,木假山三峰得以置于他家堂上,“其理似不偶然也”。可见,苏洵虽然对沦落者“何可胜数”深有感慨,但他却并不屈从于命运。苏轼兄弟在后来的政治斗争风浪中屡遭打击,也始终“无阿附意”,继承了苏洵的精神。在这个意义上说,木假山三峰的峭拔挺立,意气端重,正是苏洵父子三人的写照。

苏洵的《名二子说》(卷一五)也是语言凝练而内涵丰富的代表作:“轮、辐(车轮上凑集于中心毂上的直木)、盖、轸(车箱底部四面的横木),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吾未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

而言车之功,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轼是用作车上扶手的横木,是露在外面的,因此说:“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苏轼一生豪放不羁,锋芒毕露,确实“不外饰”,结果屡遭贬斥,差点被杀头。辙是车子碾过的印迹,既无车之功,也无翻车之祸,因此说处于“祸福之间”。苏辙一生冲和淡泊,深沉不露,所以在当时激烈的党争中虽遭贬斥而终能脱祸,悠闲地度过了晚年。这篇仅八十余字的短文,说明了苏轼兄弟命名轼、辙的原因,表现了苏轼兄弟的不同性格以及苏洵对二子的担心和希望。这篇短文确实言简意赅,在极其精练的文字中,含有丰富的思想内容。

在《嘉佑集》中,既有相互联贯的成组论文,如《权书》、《衡论》均多达十篇;又有洋洋洒洒、长达四五千言的大块文章,如《上皇帝书》。曾巩《苏明允哀词》(卷四二)说,苏洵之文,“少或百字,多或千言,其指事析理,引物托喻,侈能尽之约,远能见之近,大能使之微,小能使之着,烦能不乱,肆能不流。其雄壮俊伟,若决江河而下也;其辉光明白,若引星辰而上也”。这可算是对苏洵散文的定评。

苏洵是“精深有味,语不徒发”的诗人,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二说:“(韩琦)席间赋诗,明允有“佳节屡从愁里过,壮心时傍醉中来”之句,其意气尤不少衰。明允诗不多见,然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正类其文。如《读易》诗(应为《送蜀僧去尘》)云:“谁为善相应嫌瘦,后有知音可废弹。”婉而不迫,哀而不伤,所作自不必多也。”这段话颇重要,指出了苏洵诗的特点:在数量上,“明允诗不多见”,今存多数版本的苏洵集存诗仅二十七首;加上宋残本《类编增广老苏先生大全文集》多出的二十首及其他一些佚诗,共存诗五十首;从内容上看,“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正类其文”;从风格上看,“婉而不迫,哀而不伤”。

同类推荐
  • 20世纪大富豪

    20世纪大富豪

    本书收录了作者20余年来在《宁波日报》和《人民日报》这两家报纸服务时,发表的一些新闻作品和随感,内容包括见证三峡、重庆履痕、雪泥鸿爪、强词夺理、旧闻拾遗、人海觅珠、说长论短等。
  • 在不确定的尘世

    在不确定的尘世

    本书是王志成先生的第二本个人散文集。比起第一本《后现代生活沉思录》(我社出版),作者的文笔更加成熟,思想也越发深邃轻灵,内容包括“圣人的顽固和思想的用场”、“真理的流淌和意志的力量”、“滋养的世界和简单的生活”、“神秘的自我和不确定的尘世”等。这些散文,不是晦涩的哲学思考,它们来源生活,将哲学世俗化,同时又带着一种沉浸于哲学者的天真,帮助读者净化思想,深入思考生活的意义。
  • 热爱

    热爱

    1950年,新中国刚刚解放,留苏归来的热血青年苏明涛与身份不明的沈寒秋在桥上相遇,一刹那,爱情的种子已在苏明涛的,心中深深地扎根。但是他万万没有料到,自己即将掉入一场劫难!苏明涛与沈寒秋再次相遇,可为什么沈寒秋冷若冰霜,恍如陌生人?为什么沈寒秋行踪诡异,对自己的过往遮遮掩掩?又为什么会忽然离开他,与他亲同手足的兄弟许军走在一起?到底她是谁?这是一个情节曲折、充满悬念的反特爱情故事,剧中的主人公秉着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在动荡的年代尽情抒写他们的青春故事,当一切褪去,唯有热爱被人铭记。
  • 文学回忆录

    文学回忆录

    本书是著名记者、作家、翻译家萧干的又一本回忆录。在本书中,萧乾先生详细地回忆了他的文学创作和心路历程,并阐释了他的文学创作观点,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他对世界与人生的意味深长的重新认识和深度思考,有很高的文学和数据价值。
  • 白话文学史

    白话文学史

    本书以西方“文学进化论”思想为指导,梳理了中国文学千余年的发展历史。全书分唐以前和唐朝(上)两编,阐述中国白话文学产生的背景。
热门推荐
  • 洪荒之紫莲传奇

    洪荒之紫莲传奇

    不一样的洪荒,不一样的传奇,一样的精彩。我为逍遥真人,名紫玄。入洪荒,参天道,逍遥天地。
  • 末独行

    末独行

    在闻名世界的地狱大门科拉钻井突遭变故,世界竟只剩他一人。三十年前的报纸,没有信号手机的来电,在真正一人世界下的人生意义,请关注刘三完首本小说《末独行》。
  • 灵魂牧场

    灵魂牧场

    人类在牧场放养牲口时,有没有想过自己也是被饲养在地球上的生物呢?其实,在人类看不见的地方,总闪耀着一道道奇异的光门,它们时刻都在注视着你体内的灵魂!任何正常或者意外死亡的背后,都有着光门活动的身影。它们是人类文明进程的推动者,也是人类灵魂的收割者。都市悬疑科幻《灵魂牧场》带你进入不一样的科幻世界!
  • 快穿男主接驾:相公,别跑

    快穿男主接驾:相公,别跑

    新男主2《炮灰快穿:夫君,请接驾》已开。阎再次陷入沉睡,他的灵魂进入各个界面的宠儿身上吸收灵光,冰若焰(苏纪)追随而去,上演一幕幕爱情。曾经你寻我千世,这次,换我寻你。群号:557303679
  • 好看的小说

    好看的小说

    因为太好看,所以用这个书名。主角陆晨是个高中生。本书讲述陆晨走上人生巅峰的故事
  • 黄泉列车

    黄泉列车

    ”本次列车下一站是阴司门,终点站是奈何桥。请需要下车的旅客做好准备。“郭刚猛的一口水喷到了对面。(本作品纯属虚构,恶搞,如有雷同,不胜荣幸)
  • 快穿之恶毒女配的逆袭

    快穿之恶毒女配的逆袭

    天之骄女君清歌意外死亡,偶然激发了自己各世的记忆,发现自己居然是被操控的恶毒女配,一路都在脑残的作死。绑定了恶毒女配打脸系统,开始穿梭于各个世界,开启打脸的征途。完成恶毒女配的愿望,赚属性分和能量的同时,无意间收获忠犬一枚。带着忠犬一起向幕后黑手挑战,揭开身世神秘的面纱。PS:主角三观不正,作者玻璃心,不喜勿喷!
  • EXO巅峰时代

    EXO巅峰时代

    每个不同的时代都有着共同的准则弱肉强食你只能靠自己你要战胜别人我变了你也变了一路摸爬滚打,我早已炼就不被伤的心,可是想到他,怎么还有窒息的感觉呢?——by尹惜我的爱从来都是互相折磨。不管对谁,我都是这样傲然,我能做的,就是站在顶端,碾碎弱者。——by吴世勋从开始就是我的自做多情罢了,你的眼里从来没我,我的付出对你来说,微不足道。——by鹿晗那个叫吴亦凡的傻子在唐念初面前从来都是卑微没有自我的,还在奢求什么呢?——by吴亦凡我的嗜血,我的冷漠,哪一样不是因为你?我更应该感谢你,感谢你让我站在顶端。——骆驼饰顾染年一百个人口中一百个我,我既是天使又是婊子,可我只在乎你所认识的我。——氧气饰林橘殃
  • 可以装糊涂,不能犯糊涂

    可以装糊涂,不能犯糊涂

    人生一世,所要经历的事情千千万,更兼于事情的复杂性,要不犯糊涂是很难的。因此,为了避免犯糊涂就要为心设防,以理控智,以不贪保身,以装糊涂做盾牌。处世做到识人于先,忍耐于前,凡事以不争守道,循事理探路,知其当行而行,知其不当行而不为,这样做,也就可以让自己尽量少犯糊涂了。
  • 我说悄悄话你说你知道

    我说悄悄话你说你知道

    每个人都有青春,都在曾经彷徨的年纪品味过不一样的人生,你未曾想过的并不代表它不会切切实实的发生,就像爱情,谁都不知道下一秒会遇到谁,你的心是否会随之悸动,你的眼泪是否再也忍不住的流下来,而她或他在你的生命中又是怎样抹不去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