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91900000038

第38章 人至察则无徒——与人相处不必太计较(5)

就在冯宁和他争论不休时,冯宁瞅见他的大学老师在隔桌坐着。话说这位老师在唐代文学领域可是颇有造诣。于是,他们跑过去让老师做仲裁员。孰料,老师听完后,在盖着桌布的桌下,用脚轻踢了冯宁一下,一脸严肃地对他说:“你记错了,那位小伙子所说无误。”

回家途中,冯宁越想越不服气,他不相信学识渊博的老师,居然会记不清这首诗。于是他一到家就从书柜中翻出一本权威版本的《唐诗三百首》,确定自己无误。第二天,他向公司请了事假,因为他要拿着书去学校找老师,要老师还自己一个公道。

见到老师后,冯宁还未开口,老师就先说了:“你昨天说的那首诗是李白的《长干行》,并没有错。”冯宁听完后,很是纳闷。老师接着说:“你是正确的,但我们没必要在那种场合让他人下不了台。那个小伙子并没有征求你的意见,只是表达自己的想法,对错根本与你无关,你干吗跟他争辩呢?在社会上行走时,永远不要与人进行无谓的争辩!”

“永远不要与人进行无谓的争辩!”我们应将这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因为在争辩结束之后,争论的双方十有八九比争辩之前更坚持自己的观点。

我们永不可能在辩论中赢得胜利,因为假如我们辩论输了,那便是无话可说;即便是赢了,一样也是“输”。此话怎讲呢?倘若我们赢了对方,将他的说法抨击得体无完肤,那又能如何呢?倘若我们获得一时的胜利,那种喜悦又能维持多长时间呢?

相反,假如对方在争论中占了下风,肯定会觉得有损于自尊心,他日必寻找机会加以报复。因为一个人如果不是心甘情愿地认输,内心依旧会执拗地守候着自己的见解。

事实上,当我们与人争执时,有时候争到面红耳赤仍旧毫无结果。或许最终证明我们是正确的,但如果这种正确性是以人际关系的受损为代价换来的,那么,我们真的值得这样做吗?当与人争辩时,不妨先思忖这样一个问题:“我究竟需要的是什么?一个是意义不大的‘表面胜利’,一个是对方的好感。”它们就好比孟子口中所言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一定要权衡清楚,尽量避免不应该有的遗憾。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过:“倘若你经常跟他人抬杠、反驳他人,与他人争论,或许偶尔可以取得胜利,但那仅仅是空洞的胜利罢了。因为你永远赢得不了对方的好感。”所以,天底下只有一种能在争论中获得胜利的方法,那就是永远不要跟人做无谓的争辩。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赢得好感,才能在人海中不再孤立。

我们双脚踩踏的地方,不过几寸大小,然而在蜿蜒的山路上踱步时,稍微不慎,就会坠入山崖之下;从碗口粗细的独木桥上过河时,稍微不慎,也会坠入河中。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双脚旁边缺乏足够的余地使然。人要想在社会上站稳脚跟,游刃有余地与人相处,也必须学会给别人留点回旋的余地,不要一味与人争论不休而在嘴巴上做得太绝了。

善于接纳别人的不同意见

平日里,我们要善于接纳别人的不同意见,在非原则的问题上,争取能够“求大同,存小异”。这样有助于我们赢得好人缘。

从前,有一位求道的年轻人,为了掌握人生的道理,不辞劳苦,长年累月,跋山涉水到各地拜访有道之士,求知解惑。时间一天天过去了,他也拜访了不少人,但感觉自己的收获并不大,所以他失望至极。他前思后想,也想不通为什么。

后来,有一位私塾先生告诉年轻人,在他家乡附近的南山中,有一名得道高僧,可以解答关于人生的各种疑难问题。年轻人听后大喜,连夜起程,边走边打听这位高僧的栖身之地。

这天,他终于来到南山脚下,碰到一个樵夫挑了一担柴从山上走下来,就走上前询问:“樵夫大哥,你可知晓这南山上住着一位得道高僧?如果住着的话,他的房舍具体在哪里?他又长什么模样呢?”

樵夫稍微想了想,说道:“这山上的确住着一位高僧,但我也不清楚他究竟住在哪里。因为他总是四处游历,随缘度化世人。至于他的长相吧,有人说他佛光普照,相貌清奇;也有人说他蓬头垢面,胡子拉碴。没有人能说得确切。”年轻人谢过樵夫后下定决心,找不到高僧誓不罢休。接下来,步履坚定地朝着深山走去。

后来,年轻人又遇见了很多人,他们当中,有的是农夫,有的是猎户,有的是牧童,还有的是采药人,就是始终没有遇见他心目中的那位可以指点人生迷津的高僧。

年轻人倍感绝望,打算转身下山。在半路上,他碰见一位拿着破碗的乞丐,跟他讨水喝。年轻人就从身上把水袋取下来,给乞丐倒了一些水。还没等乞丐喝进嘴巴里,碗里的水就漏光了。没办法,年轻人又倒了些水在碗里,并催促乞丐抓紧时间喝。但碗刚端到乞丐的嘴边,水又漏光了。

“你拿个破碗怎么可以盛住水呢?盛不住水怎么喝水解渴呢?”年轻人不理解地说。

“我说年轻人啊,你四处请教人生的道理,表面上谦虚,可是在你的内心里,判断别人的话是否合你的心意,你不能接纳不合你意的观点,这些成见在你的心中导致了很大的漏洞,让你永远得不到答案。”

年轻人听后,如醍醐灌顶,赶紧作揖说:“请问大师是否就是我苦苦寻觅的得道高僧?”连问数声无人回答,他只好抬起头来,原来那位乞丐已消失不见了。

参考别人的观点,借鉴别人的方法,才能让自己不断进步;尊重他人的意见,接纳别人的正确意见,对双方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人们在心灵上存在着很多的漏洞,比如嫉妒、猜疑、懦弱、浮躁、仇恨、成见等等。只不过,每个人的心灵漏洞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异罢了。心灵存在漏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有漏洞而懒得去弥补,以至洞变得越来越大,贻误人生。有了漏洞竭心尽力地去弥补,心灵才显得可贵。也唯有如此,别人才会乐意与这样的我们交往、亲近。

说话要有分寸,做到慎言、忌口

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有些人伶牙俐齿、口若悬河,这固然令不善言辞者心神向往。但假如在人多的地方,口无遮拦,说错了话,说漏了嘴,是很难挽救的。因此,在人多的场合,聪明的人会尽量少讲话,并讲究“忌口”。他们明白,如果由于言行不慎而让别人下不了台,或将事情弄得一塌糊涂,是很划不来的。

古往今来,“言多必失”的教训不计其数,让很多人将“三缄其口”作为处世的座右铭。纵观那些成功人士,说起话来往往很会把握分寸,无论在什么场合都是落落大方。该说的时候,说得充分;不该说的时候,惜字如金。

现实中,我们要想在别人心目中有个好印象,那么,有一个原则必须谨记于心:在任何地方和场合,针对任何话题,我们都要做到说话有分寸。

1.避免谈论他人的隐私和不当之处

有人喜欢当众谈论他人的隐私和不当之处。殊不知,这样做很容易让自己陷入非常尴尬的境地。

在一次宴会上,张先生在酒桌上向邻座的人谈论起某校校长的秘密来,同时表现出对校长卑鄙行为的大为不满,还说了一大堆抨击的话。

后来,有一位太太问他:“先生,你知道我是谁吗?”

“还没有请教贵姓。”他说。

“我正是你说的那位校长的太太。”

张先生当场窘住了,脸色通红,场面十分尴尬。

不过,这位太太显得非常有教养,并未当众指责他,但张先生口无遮拦,给众人留下的印象并不是很好。

2.要尽量避免伤害他人的自尊

在公众场合要重视对别人的尊重和说话的礼貌,否则很容易将对方伤害于无形之中,进而招致对方的反感和厌恶。试问,如此一来,又怎么能让别人接纳你呢?

在庆祝十月革命胜利15周年的晚宴上,斯大林心情甚好,他当着众人的面,对他的太太娜迦大声喊道:“喂,你也过来喝一杯!”

假如这话是在家中说,不失人情味。但当着前苏联党政高级官员和外国代表的面,这话就显得有失庄重与得体了,甚至可以说很是随便!偏偏娜迦是一位个性极强且年轻气盛的人,她从来就不觉得自己是男人的附属物。她听了这句话,觉得受到了羞辱,一时又想不到化解的方法和言辞,就回喊了一句:“我不是你的什么‘喂’!”然后,就站起来,怒气冲冲地在宾客的惊讶眼神中走出了会场。

第二天清晨,人们发现:年仅22岁的娜迦已经躺在血泊里,手中拿着“松牌”手枪。

一句不得体的话,毁了一条正值大好年华的生命,让人很是惋惜。假如斯大林注意场合和分寸,说一句:“娜迦,请你也过来喝一杯吧!”说不定就能够避免这场悲剧了。总之,注意说话的场合,亲朋好友之间、同事之间,甚至夫妻之间、父母之间,都不能忽视了说话的分寸。

3.说话形式的选择要跟场合相符合

一位湘籍著名歌星应邀到湖南某市做嘉宾,主持一个义演节目。她上台后,只见她手持话筒,高声说道:“那次在中央电视台举行青年歌手大奖赛,我给‘娘屋里’的参赛选手打了最高分,下次‘娘屋里’的伢子妹子到北京参赛,我还要给他们打最高分。”这番话假如是在私下场合对“娘屋里”的人说说私情乃人之常情,并没有什么不妥,但在这义演的严肃场合,说的又是严肃庄重的大奖赛评选打分的问题,她这样偏重于“情感”而忽视“理智”的言辞,引发了很多人的质疑:“作为一个评委,其公正何在?这样的话显然与自己主持人的身份不符。”

说话注意分寸,要做到慎言、忌口,同时还要兼顾说话的场合、地点和说话的对象。不能不管三七二十一,乱说一气;同时还要注意说话的内容和方式,做到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只字不说。没有考虑周到的话,也应该尽量少说为妙。

同类推荐
  • 现代女性应该注意的100个礼仪细节

    现代女性应该注意的100个礼仪细节

    这个世界仿佛永远是对男人责任要求多一些,对女人美丽要求多一些。其实女人温婉与优雅并不是全都要给男人看的,也是对自己的珍惜与关爱。就是有那么一种女子,让女人看到也会心动。她永远懂得在某种场合穿上一件合适的衣服,什么时候应该告辞,她可能把这一切做得很自然,仿佛事情就该是这个样子的。这样的女人是天赐的,是智慧的。
  • 30几岁要想得开

    30几岁要想得开

    三十几岁的人,已步人而立之年后的门槛,对人生的憧憬最为热切,对事业的期盼最为浓烈,其身心也最易感到疲惫。有道是,人生的征程中阳光与风雨同在,要活得明白、活得自在,就要想得开,想得开的人拥有淡定的心境、取舍的心胸、理解的宽容、知足的快乐、明智的退步、忍让的人生态度,远离虚荣的陷阱,理性面对挫折,正确对待功名成就……
  • 有钱人想的和你不一样

    有钱人想的和你不一样

    金钱可以给人们带来安全感、成就感,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人们无不希望成为有钱人。其实,金钱的运行是规律的,有钱人的所想所为正是遵循了金钱规律。本书系统介绍了有钱人之所以区别于究人的一整套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教会你如何树立正确的金钱理念和理财心态,制订个人理财计划,运用房地产、股票、债券、期货、收藏品等投资工具广开财源,并在日常生活开支中使用一些窃门进行谨慎节流。掌握了金钱的运行规律,顺应规律行事,你也能成为众人瞩目的有钱人。
  • 让老板听“指挥”

    让老板听“指挥”

    本书是一本职场小说加职场评述相结合的书籍,整本书是一个完整的职场故事,但是将整个故事分为好多小节进行叙述,在每一节的后面都配有对故事某一个阶段的职场评述类似于畅销书《潜伏在办公室》的感觉。
  • 乔布斯给年轻人的30个忠告

    乔布斯给年轻人的30个忠告

    乔布斯,一个用苹果魔咒撬动地球的商界奇才,凭敏锐的触觉和过人的智慧,勇于变革,不断创新,颠覆了一个行业,并引领全球资讯科技和电子产品的潮流,他把电子产品变得简约化、平民化,让曾经是昂贵稀罕的电子产品变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是什么让乔布斯成为了改变世界的天才呢?本书将谜底一一给你揭开,于此同时还深度剖析了乔布斯式的智慧精髓和人生哲学,相信我们年轻人从中会受到启发,找到完美人生的途径。
热门推荐
  • 冷总裁的前台小姐

    冷总裁的前台小姐

    她是他公司的前台小姐,是他的一夜情人,更是他的克星。他是她的仇人,为了给姐姐报仇,她不惜放弃原本可以拥有的好职位去做前台,更放弃深爱的男人去勾引他,大仇一天不报,她就一天不会离开。他是她的护花使者,大学开始,他们已经相爱三年,可是毕业前夕她却说要分手,原因就是她要给姐姐报仇。
  • 索长生

    索长生

    为道,搏击苍天为情,可堕九幽为你,倾尽芳华人生若浮梦转轮回逆红尘临绝顶索长生且看一个从零开始的少年败天下英雄一步步走上巅
  • 少年别跑:我们谈一下咯

    少年别跑:我们谈一下咯

    她遇上他,初见的那一眼,到底是谁惊艳了谁的年华,温柔了谁的岁月?作者懒人症晚期,请动动你的手指自行了解。
  • TFBOYS也许不该认识你

    TFBOYS也许不该认识你

    记忆中的那个少年,骄傲地发出宣言:伸出双手就能拥抱全世界,相信所有的梦想一定会实现…也许从来不敢相信,自己会遇上这样的三个男孩,可以说,他们改变了她的一生。酸甜苦辣,有失去闺蜜,朋友重病的悲伤;也有找到真爱,迷途重返的快乐。回过头来看完走下来的十年,时间真的好快!
  • 凯源玺权志龙:三生三世我爱你

    凯源玺权志龙:三生三世我爱你

    多幸运在最美的年纪/遇见你没有遗憾和可惜/抱紧你用尽全部力气/不让幸福逃离/多幸运遇见了你/多幸运爱上了你/多幸运能在一起……
  • 斗魂纪

    斗魂纪

    一位被皇族遗弃的少年觉醒神魂,他逆流而上,踏血而行,斗枭雄,灭诸王,踏九洲,于万族之中横行无忌。仇恨、杀戮、阴谋、背叛铺垫了少年通向至尊强者的骨骸阶梯。看少年凌宇如何在浩瀚的星魂大陆突破层层迷网,固本心,挥热血,交挚友,揽红颜,铸就一个属于自己的无尽帝途!
  • 《灿烂的友谊》

    《灿烂的友谊》

    传说有个黑洞很爱吸收小孩子,有两个儿童她们想去彻查明白。她们会被吸收吗?她们会再见面吗?
  • 我是女先生

    我是女先生

    我命硬。这是我一出生便会萦绕在耳边的话,算命的瞎子说我是白虎座煞,女生男命,先天刚硬,克夫克子克自己。村里人都说我活不下来,阳气太烈,就算是硬保住命了,以后也是个傻子。可当领堂大神的姥姥不服,年年为我烧替身,拜堂口,收兵马,积福德…………我是白虎女,带你认乾坤。
  • 我的编辑是茅山道士

    我的编辑是茅山道士

    简介:刚刚毕业的我因为心中的梦想奋然踏入了网文界,却没想到这个决定改变了我未来的人生轨迹。我的编辑为了我的小命从而带着我经历了封门村之谜,长沙千年之棺,云南悬空石棺,台湾少数民族与深山部落,半夜尸踪,诅咒之门,阴司嫁女、阴兵借道,老家长辈们所说的一些灵异怪事也被我撞见了。更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切原来早已命中注定,只是我不愿意记起而已。
  • 血溅三界之王

    血溅三界之王

    人生若只如初见。当年你还是在阳光烂漫的日子下的少年,那一身血色染尽的衣裳,能让我记得所有不朽的天空。多年后再次相遇。“娘子~”“谁是你娘子啊!!放手!!”“怎么每次都质疑我是不是你的相公呢?难道前两天娘子还没有测验够吗。那我们。。。”将白瓷打捞抱起,走向床榻,说道:“我不介意一直和你天荒地老。”半路冒出的相公,收了一个小正太,收了一个冷脸侍卫。“白末生,你我注定不能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