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83100000018

第18章 中西传统建筑的物质载体(3)

不同于西方,在中国任何时候都没有发生过神权凌驾于一切的时代。中国人始终以“人为中心,而非以“神为中心,传统的建筑观也并不奉神,而是切切实实地为着人居住的,所要永恒保存的,只是房屋所代表的历史与精神。所以,建筑也就成为人对自身创造力的一种欣赏,成为人生当下生存的精神寓所。因此,东方大地这一中国人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的“建筑场所,同时也是中国人所特有的“人情磁力场,作为传统建筑主要物质载体的土和木,正是东方大地农业文化的无私馈赠。深潜在中国人骨子里的那种“恋土、“恋木情结以及乐生、重生的现世精神,由此可见一斑。

要之,中国传统建筑长期坚持土木营构,是自然、经济、社会、政治、思想、审美等各种“合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更深的层次考虑,那种潜藏在顽强的现世生命意识之后根深蒂固的“恋土、“恋木情结,实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在这些因素的推动、激荡之下,中国建筑形成了完美的自律体系,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量。可以说,中国建筑的土木营构,是原始农业文明和生命审美意识的共同选择。

三、石头史书

中西古代建筑都起源于木构,这已为大量的人类考古发现所证明。但是,中国建筑始终对土木情有独钟,沿用了原始的木构结构,并保持了长期的一贯性和连续性,用土木谱写了一曲优美的乐章。西方古代建筑则在人类文明的早期就走上了石材发展的道路,用石头筑就了建筑的辉煌,书写了一部“石头的史书。其中有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但更为重要的,是中西传统建筑文化理念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中国建筑是为生活在现世的人居住的,因而也就没有必要修建万古长存的建筑物,西方建筑是为彼岸遥远的神灵建造的寓所,追求的是对此岸世界的无限超越,永恒的神灵与永恒的建筑物同在,建筑物也必须是经久不毁的,而石头自身的质地恰好满足了这一要求,所以选用石头作为建筑的材料,也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

西方古代建筑由木材改为石头作为建筑材料,也受制于自然环境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早在古埃及时期,石材虽是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多被用来制造一些简单的生产工具和日常的生活器皿,有时还用于制作装饰品,一般不用于进行建筑活动。但由于两河流域气候湿润,降雨较多,木构建筑易被风剥雨蚀而易于腐朽的特点也就越来越不能满足建筑物长久存在的需要。因此,对选用何种材料来代替芦苇及草木也就成为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长期的生产劳作过程中,人们从河水泛滥所带来的遍地淤泥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太阳晒干的泥砖作为建筑材料。据考古证明,泥砖曾是古代两河流域和埃及使用时间相当长的建筑材料,他们用泥砖建造住宅和宫殿。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时间的不断推移,古埃及人发展了几何学、测量学,创造了起重运输机械,学会了绘制建筑物图纸,能够组织大量的劳动力参加集体劳动……这一切都使大规模的采石活动成为可能。石材坚硬的质地和不易被雨水侵蚀而腐朽的特点,也使得它成为建造大型、坚固建筑物的理想材料。到公元前三世纪时,人们就已经开始了用石材来建造皇帝的宫殿和陵墓。这一传统在以后两千多年的建筑中持久不衰,并日趋完善,成为西方古代建筑舞台上的主旋律。

西方建筑广泛地采用石构,又是原始先民巨石崇拜观念的反映。社会生产力越低下,人类对自然事物的把握度也就越小。落后的生产力使先民常常生活在对盲目自然力的恐惧中,因而对一切自然现象产生了一种敬畏和膜拜之情。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和生活空间的扩展,他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大量的石头。石头坚硬的质地、重拙的体形以及自身所隐含的某种神秘感,都使西方人认识到石头是比木头对人类威胁更大、更无法控制的自然物,这就更加深了其万物有灵的观念,从而激发起对石头的崇拜热忱。据记载,法国的布列塔尼卡纳克附近有大量的巨石行列,英国的阿米斯堡也有石垣的遗址。这些巨石建筑,大致可分为六类:一,三石:树立二石于地,以一石复其顶部;二,桌石:以三石为“桌腿,其上覆以巨石;三,石道坟:其基本样式由“三石而演变为种种复杂形式,是民族成员的公共墓地,其冢穴多圆形或椭圆形,也有的为长方形;四,立石,单独树立一巨石;五,列石:许多立石排列成行;六,环石,排列许多列石成圆形或椭圆形构图栙。这些巨石,虽形状不一,但所体现出的庞大的形体、超人的尺度、坚硬的质地以及自身所具有的神秘性,一定在原始先民的心灵中产生过强烈的震撼力,激发过他们浓烈的崇拜意绪,正如马克思所说:“巨大的形象震撼人心,使人吃惊。……这些庞然大物以宛若天然生成的实体物质地影响人的精神。精神在物质的重量下感到压抑,而压抑之感正是崇拜的起点。栙因此,巨石建筑的文化意义有二:“一,认为巨石是有灵性的,因而建造巨石列群,首先表达出人对巨石的服膺与崇拜;二,被人崇拜的巨石,在人想来,其体积庞大、质量沉重,一定有一种镇压妖孽的无比的威慑力,这是人祈求于巨石的一种原始宗教幻想。由此,推动他们艰苦卓绝地去建造工程浩大的‘巨石建筑暞,企望对有害的神灵起一种拦截或推拒的巫术意义,目的是要在天地间划出一个令人感到‘安全暞的空间区域。

据考古发现,西方巨石建筑的最早遗迹,属新石器时代末期。当时的人们用巨石建筑堡垒防御野兽和敌人的侵袭,用巨大的石块建造坟墓,又竖立巨石纪念物用于宗教仪式。因此,在石材建筑起源的意义上,就同时包含着遮蔽身体与供奉神灵的双重功能。人们筑厚重的石墙来遮蔽身体,防御野兽和敌人的侵袭,又将最理想的石构居处用于宗教目的,供奉神灵,以祈求风调雨顺。

这种对巨石的崇拜热忱,必然产生对宗教的迷狂。因为任何宗教,都是以追求灵魂的不朽与精神的超越为主要特征的。石材自身所具有的坚固质地和对人的神秘感,正好满足了这种要求。古印度人把祖先视为不死的、永恒的神灵,相信他们会在彼岸世界里永生,因而用石材建造了庙宇和墓塔,以供祭祀。因为石质的僵硬和不易被腐蚀,正好象征了神灵的永生不灭。原始先民还认为,要得到神灵的保佑和庇护,就得献媚于神灵,以使自己免受伤害,石构建筑恰恰满足了这双重功能。因此,石构建筑为西方人提供了由崇拜走向审美的历史契机。而埃及金字塔的建造,正是这一历史契机中的辉煌杰作,深刻而持久地影响了西方人的审美观。

古埃及人迷信人死之后,灵魂不灭,只要保住身体,三千年后就可以在极乐世界里复活永生,因此他们对尸体的防腐保护就特别重视,建造了大量的陵墓。法老和贵族的陵墓都建造得十分精美考究。起初的陵墓用土坯来建造,其造型大多模仿活人居住的宫殿和住宅,但由于土坯不够坚固,而坚硬的石头更适合灵魂永久地居住,于是就改用石材建造地下墓室,地上部分也改用砖造,后来又不断探索,最后形成了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最古老、最恢宏的纪念性建筑物,以吉萨高地上的三座金字塔为杰出代表,它们矗立在尼罗河的西岸,大沙漠的东缘,背靠浩瀚无垠的沙漠,以其沉稳、简洁、高大、重拙的形象冲击着人的视觉,震慑着人的心灵,“金字塔的艺术构思反映着古埃及的自然和社会特色。这时古埃及人还保留着氏族制时代的原始拜物教,他们相信,高山、大漠、长河都是神圣的。早期的皇帝利用了原始拜物教,皇帝被宣扬为自然神。于是,通过审美,就把高山、大漠、长河的形象的典型特征赋予皇权的纪念碑。在埃及的自然环境里,这些特征就是宏大、单纯。这样的艺术思维是直觉的、原始的,金字塔就带着强烈的原始性,仿佛是人工堆垒的山岩,混沌未凿。它们因此和尼罗河三角洲的风光十分协调,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同其壮阔。栙“埃及建筑中对宏大的追求,体现于另一方面。永恒不易的天宇、大自然中运动的千篇一律,使这一民族追求牢固和永恒;体现于其金字塔的格调,犹如他们遗留给我们的其他古物中,这种永恒不易的格调,从不允许埃及人以他物从事建筑,唯有巨石。

这种对永恒观念的不懈追求,在西方古代建筑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希腊神庙一开始就着眼于它的永恒性。地上的国王、世俗的政权可以频频更替,奥林匹斯诸神却是万古如斯。“希腊的建筑不是兴奋过度的幻想的产物,而是清明的理智的产物,能单独存在,不依靠外力。倘不是人的蛮性或偏执狂发作而加以毁灭的话,几乎所有的希腊神庙都能完整无缺。培斯塔姆的神庙经过了两千三百年依然无恙;巴德农是由于火药库爆炸而一分为二的(一六八七年)。要是听其自然,希腊神庙可以至今留存,而且还会留存下去;这一点可以从它稳固的基础上看出来;因为整个躯干不加重它的负担而加强它的坚固。栛由这种永恒的理念发展出罗马建筑的拱券结构是必然的。哥特式建筑把拱券结构的原理大胆地运用来向高空垂直发展,也同样表达了那种超越尘世、追求永恒的倾向。

西方古代建筑由木构走向石构的演变过程,勾勒出西方先民在建筑观念上由实用、认知、崇拜到审美的四重变奏,契合了迷狂的宗教意绪,表达了执著的“恋石情结,体现出对永恒与超越的顽固追求,用石头写出了一部辉煌的建筑史书。

同类推荐
  • 林徽因全集(3):建筑

    林徽因全集(3):建筑

    这些文章,或写亲友交往、家庭琐事,或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或是发表真实的议论,思想内涵极为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诗文玲珑剔透、感情细腻、风格婉丽,颇富美感;建筑相关作品深入浅出、审美独特,古典韵味十足。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可读性和收藏价值。
  • 我是装饰镶贴工能手

    我是装饰镶贴工能手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我是装饰镶贴工能手》针对农民工从事装饰镶贴工而编写,主要介绍墙体涂装、镶贴饰面、金属装饰、木装饰、玻璃装饰等基本知识、施工要求和技能、技巧。《"金阳光"新农村丛书:我是装饰镶贴工能手》由常用装饰镶贴工具、墙面与顶棚抹底灰、一般抹灰工程罩面施工等十二部分构成。
  • 人体工程学与建筑环境设计

    人体工程学与建筑环境设计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人体工程学简介;人体工程学的发展历史;人体尺寸与环境;人体与家具;人的感知觉与室内环境;人的心理行为与室内外环境等。
  • 到莫干山看老别墅

    到莫干山看老别墅

    本书介绍了莫干山别墅楼独特的建筑特点与建筑风格,包括白云山馆、林海别墅、88号别墅、松月庐、郭沫若住过的雄庄、潘家园林等。
  • 我是木工能手

    我是木工能手

    本书为“金阳光新农村丛书”之《我是木工能手》分册,由刘金洪、李祖辉等编著,主要介绍了木工基本技能、木工安全知识、木结构施工、建筑模板、建筑装修等内容。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希望本书的出版,让农民朋友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用书上的知识指导实践,用勤劳的双手发家致富,早日把家乡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热门推荐
  • 勿忘安好

    勿忘安好

    安好,我想一直陪着你。
  • 蓝光年

    蓝光年

    蓝调年华,光年之最。目前发现离地球最远的星体要远在130亿光年处,光年之里情至骨髓,光年之外思念成殇。谁的江湖胜者为王,谁的轮回纸醉迷茫?遥望星空的瞬间,谁填充了谁的内心世界?如果可以,是不是把130亿光年的遐想星取名平凡爱!一曲蓝光年,几许人惆怅!
  • 灵御城

    灵御城

    这是一个有灵气的大陆,只有有实力的人才可以称霸天下!除了炼器师!然而却有一些人要来破坏这个灵气大陆那就是灵徒!灵徒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灵魂所变成的它会附体到人的身体里!最后它会以及自己的年数而爆发!成为最强的灵徒!灵徒是比灵兽还要厉害的一种怪物!所以能够压制他们的就是御灵卫!也就是御灵史!御灵宗!这就是灵气大陆
  • 青雷敕

    青雷敕

    一个悲惨的身世;一次艰难的复仇之路;一段可歌可泣的天道逆袭故事;一朝华丽转身,天下已大半入我手!且看董笙如何奉天敕命,执掌青雷天榜,于险象环生中搅弄风云!
  • 御龙乘风

    御龙乘风

    御龙起,乘风意,潇潇风雨夜月情,浮华倾尽。笑谈寰宇,俯仰之间,皆为天地真意。一个本该逝去的人,却来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当中。在这个世界品味这波澜壮阔,品味这此起彼伏,品味这千丝万缕。品味这,他不曾品味的一切。悟道修行,悟的是武道,悟的更一颗风霜下的红尘心。
  • 银发女孩的银色王子

    银发女孩的银色王子

    银发赤眸,是上官家的特征,没有例外。可是,除了哥哥爸爸外,紫韵竟然看见了跟他们一模一样的极品大帅哥。当爱情的因素慢慢产生,当渴望已久的爱情终于来临时,他谜一样的身世被掀开,紫韵真的没有办法再次面对他。是不顾一切的爱着他,还是选择放弃他,一切,只在一念之间……
  • 五维仙境

    五维仙境

    瀚海万里,止于岸!繁华三千,一世轮回!时空四度,加一维如何?!
  • 向下扎根,向上结果

    向下扎根,向上结果

    人生是一本书,用心去读,用心去品,才能明白道理,才能品出滋味。人生是一条路,方向正确,脚步扎实,才不至于绕弯子、摔跟头。人生是一面镜,认清自我,端正自我,才能成功地塑造形象,创造不平凡的业绩。这本书收集了当代作家林玉椿先生创作的哲理短文,形式不拘,取材多元,内涵丰富,道理深刻,浅显的小故事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爆发出感悟的火花,蕴涵着深邃的道理。一篇篇哲理短文,如同一盏盏明灯,教人认识自我和提高自我,教人看清社会万象和判断是非,教人做人处世和珍爱生活,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智慧为人的正能量。
  • 终古有情似无情

    终古有情似无情

    人成个,今非昨。我自人间惆怅客,终古有情似无情。楚雨与采芹大大的心愿小小的世界,走过了岁月的峥嵘,却不得人各一方,唯有秋风刮起。大雪纷飞的时候能想想对方。
  • 顾染夏熏爱

    顾染夏熏爱

    她是孤儿,为救妹妹,走上不归路他是家族独子,身负家族使命,却陷她温柔乡爱恨纠缠。终是谁对谁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