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36600000022

第22章 我的教学设计(2)

在教学至“但爱鲈鱼美”一句时,我先引导学生解释“但”字的意思,然后加以归纳:“在现代文中,‘但’字大多表示‘转折’,而在古文中‘但’字表示‘只,仅仅’的意思。不禁使老师想起唐朝诗人王维的《鹿柴》里,也有同样的用法——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学生立即接应。“宋朝的苏轼在《水调歌头》里有这样的名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学生对答如流。“宋朝陆游在《示儿》中写道: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学生似乎乐此不疲。“这些诗句中的‘但’字都是‘只’的意思,记住了吗?”“记住啦!”学生由衷而欢快地回答。有趣的古诗接对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对古文中“但”的用法也掌握到了淋漓尽致的程度。

古诗的字义往往与现代文中的字义有所不同。在引导学生理解时,不妨由此及彼,“穿插”借用,不着痕迹地把课内外的知识有机串联起来,自然妥帖地凸现其规律。这样,老师教得生动,学生学得活泼,触类而旁通,温故而知新,学生的运用能力在无形中获得了培养。

3. 以“穿插”渲染情感

教至课文的重点句“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我让学生在梳理句子以后,闭上眼睛,然后打开录音机,播放一段“狂风席卷着海浪拍岸”的音效,想象“江上的渔民是如何驾着小船在风浪里挣扎的情景”。听后,学生显然有些激动,有的说:“我仿佛看见小船在大浪里左右摇摆,衣服全被打湿了。”有的说:“渔民破破烂烂的小船在风浪里颠簸着,一会儿抛上浪尖,一会儿又跌到谷底,十分危险。”还有的说:“渔民驾着小船在惊涛骇浪里拼命挣扎,东倒西歪,眼看要撞上礁石了,可怜极了。”……学生说到动情处,语气十分激昂,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体会中心,并齐读全诗,教学再次掀起情感的高潮。

古诗是情景交融的艺术,只有引导学生对诗句进行跨越时空的生命体验,激发对诗句内涵的通灵感悟,才能使学生领会诗句所蕴含的美好情愫和智慧光芒。因此,在教学中,不妨运用“移觉”理论,“穿插”一段音乐、让学生闭眼想象诗的意境、诗的画面,深深唤起学生对诗情的共鸣,从而让学生在身临其境地深刻体悟古诗的思想精髓。

4. 以“穿插”拓展延伸

临近尾声,我有意腾出一些时间,询问学生:“其实,像范仲淹那样,关心和同情劳动人民的诗人还有很多,老师布置同学们到课外去搜集有关作品及诗人背景,都找到了吗?”学生纷纷取出课余查找的有关资料,如《悯农》、《锄禾》、《蚕妇》、《蜂》、《卖炭翁》等。随后,请同学们自学一下,再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和大家交流,比如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爱表演的可以配上动作演一演;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还有什么别的方法都可以试一试。课堂里顿时又热闹起来……最后,在学生声情并茂的交流中结束了教学。

由一首古诗的主题辐射到多首同类诗歌,让学生自主搜集、自由组合、自动创新、自行展示,这样的“穿插”给学生以充分的选择,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又使课堂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扩大了知识容量,诗的主题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课堂里的“穿插”,看似漫不经心、信手拈来,实际上是建立在教师充分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不懈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基础上的,是教师匠心独运的创造和厚积薄发的体现。要把握好课堂里的“穿插”,教师还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时间来定好位,否则插得太多难免有喧宾夺主之嫌,插得太偏则无关痛痒,插得太谬更会弄巧成拙。

正如滔滔江河,于奔流直泻之际,漾起几朵浪花,荡起几个回旋,更加增添了几分生命活力的豪壮之美。古诗课堂里适时的穿插,看似“旁逸斜出”,但实际上颇有举一反三之效、挥洒自如之感、左右逢源之妙。不仅情趣横生、满堂生辉,而且更加烘托了主题,为语文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江上渔者》的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查字典,说出“者、但、美、出没、风波”等字在诗中确切的意思。

2. 能看图说出重点句子“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的意思。

3.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古诗。

4. 学会另一首同情劳动人民的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合作探究: 能用“看注释、看插图、查字典”的方法,自己疏通诗句,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并能将学法迁移到课外诗歌的学习中。

2. 情景再现: 观察画面上如同一片树叶般的小船在险恶的波浪中时隐时现的情景,并想象渔民捕鱼时的艰辛。

3. 信息整合: 课前引导学生搜集一些表达诗人对劳动人民同情的诗歌,如《蚕妇》、《悯农》、《卖炭翁》等,在课上学习交流,以开阔视野、充实课堂学习的内容。

(三) 情感及价值观目标

体会渔人捕鱼的辛劳,以及诗人对劳动人民深深的同情。

二、 教学重点、难点

(一) 正确理解古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二) 通过观察、想象、感悟体会渔人捕鱼的辛劳,以及诗人对劳动人民深深的同情。

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刚才,大家的古诗读得真好,想不想再来学一首?

2. 出示: 范仲淹的头像,这是古代一位非常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知道他是谁吗?

3. 简介范仲淹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

4. 读题。理解: 渔者——捕鱼的人。引申: 理解“隐者、读者、作者、学者”的意思。

(二) 自学诗歌

1.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轻声读读全诗,试着读出诗歌的语调。

2. 自学古诗。(1) 借助字典、注释、插图、理解词语的意思,如“但”、“美”、“一叶舟”、“出没”等。(2) 说说诗句的意思。(3) 记下不懂的问题。

3. 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4. 汇报自己学懂的和不懂的词句。

(三) 理解句意

1. 你读懂了哪一句

“江上往来人。”江上: 江岸上。往来: 来来往往。这句话是说江岸上来来往往的人。

“但爱鲈鱼美。”但: 只。

拓展学习: 在现代文中,“但”字大多表示“转折”,而在古文中“但”字表示“只,仅仅”的意思。不禁使老师想起唐朝诗人王维的《鹿柴》里,也有同样的用法——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水调歌头》里有这样的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朝陆游在《示儿》中写道:“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总结: 这些诗句中的“但”字都是“只”的意思。

鲈鱼: 银灰色,是食用鱼类之一。美: 鲜美。这句话是说,只喜欢鲈鱼的味道鲜美。

2. 谁继续交流?“君看一叶舟。”

君: 你,表示尊称,联系上下文,实际上是指江上买鱼的富人。

一叶舟: 一只小船。(看图理解)渔船很小,远远看去像树叶一样,所以叫一叶舟。

这句话是说,你看江中那只像树叶般小小的渔船。

“出没风波里。”出没: 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时隐时现。

指导看图: 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风波: 就是风浪。课文指一望无际、汹涌澎湃的风浪。

这句话是说,在风浪中飘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诗贵含蓄。”诗人用的语言都是跳跃性的,诗句的字里行间有一定的空间,画外有画,言外有意。在理解时,我们要展开合理想象,说出言外之意。看图: 把诗意补充完整。

请您看那些的渔民,驾驶着的小船,在的江面上捕鱼。江上,小船在风浪里,一会儿,一会儿,让人看了真。

想象: 如此弱小的渔船,在大风大浪里挣扎捕鱼,会碰到什么情况?

3. 诗人在这首诗中讲了几种人?(吃鱼人。)(捕鱼人。)

4. 这两种人有什么不同?(有钱的行人喜爱鲈鱼的鲜美。)(贫穷的捕鱼人的艰辛。)

5.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小结: 这首诗,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联系起来看,是告诫吃鱼人别忘了捕鱼人的艰辛。表达了作者对于前者的淡淡的责备,以及对劳动人民的深深的同情。

(四) 指导朗读

1. 现在,你就是作者范仲淹,看到了吃鱼人和捕鱼人完全不同的情景,心里无限感慨,试着朗诵这首诗。注意停顿、节奏和重音。

2. 指名读、评议。

3. 配乐齐读。背诵。

(五) 拓展学习

1. 其实,像范仲淹那样,关心和同情劳动人民的诗人还有很多,请用同样的方法自学另一首同情劳动人民的诗——刘长卿写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 老师布置同学们到课外去搜集有关作品及诗人背景,都找到了吗?可能有《蚕妇》、《蜂》、《卖炭翁》等。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和大家交流。

3. 学生交流,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总结全文。

(三) 阅读课: 营造情感浸润的课堂

——谈《慈母情深》的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饱含母子深情的文章。备课时,我一遍又一遍地读,一次又一次被打动。这篇文章让初为人母的我感受心灵的震撼,于是找来了梁晓声的原文《母亲》,读后体会更深了。课文里的母亲看似低微而平凡,实则高尚而伟大。联系文本背景,捕捉语言特色,在字里行间倾听细微声响,我设计了教学过程;带着浓浓真挚的感情,我投入了课堂教学。回想起来,这一堂课,无时不在的深情氤氲其中,让我们的心情时而辛酸,时而激动,时而感叹。

1. 巧开头,引发情绪

课堂教学前的谈话,我和学生以母亲的话题展开,让学生说说和母亲有关的一个画面、一句句子、一个词语,学生深情回忆起妈妈给自己说睡前故事、接送自己上学、给自己做可口的饭菜等温馨画面,未成曲调先有情,唤起了孩子们内心深处对自己的母亲的那份深深的情感。随后,老师与他们分享了自己想起的孟郊的《慈母吟》,慈母爱儿的情愫已渐渐萦绕在师生的心头。引出课题后,我们查字典,理解“深”的含义,为课文教学中重点句子的理解,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学生充满情感的课题朗读也就水到渠成了。

2. 重体验,移情入境

教学中,我非常注意意把握那些体现深邃思想的内容,尤其是对表现“慈母情深”这一中心的寓意深刻、感情浓烈、内涵丰富的语句,引领学生体情揣意,合理想象。比如文中写道:“极其瘦弱的母亲,脊背弯曲着,头凑近在缝纫机板上。”我引导学生给其换词,并且通过画面,展开想象,把母亲极其瘦弱的样子具体描绘一下。于是,一个“瘦骨伶仃”、“眼窝深陷”、“脸色苍白”、“仿佛风一吹就会倒下来”的母亲形象赫然出现在学生的面前,母亲瘦弱的样子更深刻地定格在学生的脑海中。让学生换位思考: 体验如果自己在“震耳欲聋”的环境中会如何。出示《母亲》原文的句子,体会母亲的劳苦和体力透支……在情感的体验中,体会作者的情怀,使学生的感情与文章中的感情相互契合、交融。

3. 读中悟,以读传情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我积极创设朗读情境,变换朗读形式,注重反馈指导,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把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于声音之中。教学中,我一次次用自己那深情的语言带学生走进课文,学生通过自己独特的感受,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解读,如带着你的感受、你的理解读读课题;谁能通过朗读,把这组慢镜头展示在我们眼前?读后追问: 母亲的形象逐渐由模糊变得清晰,这一个个慢镜头让我分明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塞”,仅仅塞的是一元五角钱吗?她塞的是什么?请把四个“立刻”圈一下,读的时候,要一气呵成,谁来读一读?让学生通过师生对读、男女生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一次次声情并茂的朗读,触动心灵,引起共鸣,完成了自己对这份亲情、母爱的理解和诠释。

4. 会表达,情动辞发

语文教学最终归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和语文素养的形成,而其主要途径是言语实践。进行表达训练时,我立足文本,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学完了描写母亲的重点内容后,我引导学生思考;面对这样深厚的慈母情,“我”羞愧难当,竟然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后面是一串长长的省略号,“我”想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对母亲说什么?同时出示写话练习: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对母亲说:‘母亲;母亲;母亲……’”最后,“我”决定把原本打算买书的钱为母亲买一听水果罐头。让学生仿写课文里的排比句式,延续课文里的慈母深情,有了真情实感,学生才会有真切、独特的感悟,使别有情味的语言如泉水叮咚,在学生心中汩汩流淌,学生的写话内容无比精彩。

总之,文本情、学生情、教师情构成了语文教学丰富的情感内涵。语文作为传情达意的工具,所富有的特殊情意性决定了它在传递知识、训练能力时,应情注其中,意蕴其内。经过这堂课,学生对母爱的理解更加深透,并且,我还把感恩行动拓展到课外,布置学生回家做一张感恩心意卡,回忆母爱故事,表达母爱情感,相信孩子们对母亲付出的爱会更加珍惜。

《慈母情深》的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一) 理解和积累“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攥”等词语的意思。

(二) 根据句式训练表达,初步了解人物描写在人物思想感情中所起的作用。

(三) 拓展了解故事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慈母情深、亲情无价。

二、 重点难点

根据句式训练表达,初步了解人物描写在人物思想感情中所起的作用。

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文

同类推荐
  • 父母,请这样和孩子沟通

    父母,请这样和孩子沟通

    本书为广大父母打造了一把打开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让父母们去切身体会孩子内心的感受,从而找到与孩子沟通的方法,使孩子心甘情愿地与父母配合。以真诚的态度倾听,孩子才肯吐露心声,设身处地地体谅孩子,孩子才会体谅你的良苦用心,如此良好的亲子沟通方能让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 最精彩的胎教胎教故事:准爸爸讲故事,准妈妈读童谣

    最精彩的胎教胎教故事:准爸爸讲故事,准妈妈读童谣

    本书包含了适合用爸爸慈祥、值得信赖的声音讲给宝宝听的,充满了诚实、勇敢、协作、趣味相关的胎教故事。打破了一直以来主要由妈妈为孩子读胎教读物的这一固有观念。准爸爸讲故事,准妈妈读童谣,同妈妈一起亲身经历胎教的这一过程,会对与孩子出生后的情感交流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 让孩子亲身体验的50件事

    让孩子亲身体验的50件事

    本书从孩子生活和学习的细节入手,撷取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必须让孩子亲身体验的50件事,以精辟的语言透视了孩子的内心世界,系统全面地总结和论述了让孩子切身体验生活、感知世界的必要性,以及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书中让孩子亲身经历的50件事能让孩子在实践中明白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品质是受大家欢迎的,什么行为是被大家所讨厌的……每一次的经历都会给孩子一些启示,或让他们明白自立的重要性,或让他们窥到为人处世的一些小窍门……而这些自身经历沉淀出的经验都将陪伴孩子一生,为孩子以后的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 问题妈妈成长方案

    问题妈妈成长方案

    本书从真实鲜活的案例入手,分析了各种问题妈妈背后的家庭故事,记录着一个个触动人心的故事,探究问题妈妈心灵深处的酸楚,包括粗心妈妈让女儿遭遇怀孕的阴影、欲望妈妈为女儿套上的欲望枷锁、好强妈妈造就孩子失败的人生、心理变态的妈妈打出孩子心底的恨等内容。
  • 家有小天才

    家有小天才

    本书介绍了孩子生活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环境、语言环境等,都会对他们产生深远影响。
热门推荐
  • 美人天下第一

    美人天下第一

    “兀那贼秃,你站住,竟敢与贫道抢仙姑?看道爷不一鞋子拍灰你。”这,是一个浪漫又残酷,以情恋双修为主流的世界。浪漫牵手,彼此守护,可得魂牵梦绕之力,修行事半功倍。男女搭配,修仙不累。“我,孙超,此月此夜,愿在樊嫣浪漫女神的见证下。牵起白晓茹洁白无瑕的玉手,成为她的护花使。守护终生,不离不弃。”至情动九天,美人一怒,天地失色;美人一哭,伏尸百万。PS:书友群:63650608
  • 我的老婆是大佬

    我的老婆是大佬

    一个拉风的男人,黑暗世界最强的神!一个冷傲的女总裁,掌控上千小弟的帮派的大姐大!从此开始了一段你瞅我不爽,我看你就厌的杯具生活!拉风的男人无论走在哪里都是牛光闪闪,他肆意纵横花都,让无数美人为之倾心;他铁血纵横战场,用一双铁拳打出一个万世千秋;顶级势力,豪门巨族,世界为之颤栗!Q群:229536537欢迎大家加入小刀盟的大家庭!
  • 墓中生死局

    墓中生死局

    在这个表面平静的时代地下活动却从未停止,长沙九门后人主角张魁与好友;吴钰,李麟儿开始了少爷们的盗墓活动
  • 生化危机之生化校内

    生化危机之生化校内

    宁可烂尾!也不太监。
  • 猎妖魔

    猎妖魔

    狩猎妖魔鬼怪是我的主业,拯救世界才是我的副职。
  • 独孤求走

    独孤求走

    本书内容包括:想象;楼梯拐弯处;五月乡野的速写;橘花又飘香;奶;断章;失恋;际遇与碰撞等。
  • 太古俢魂者

    太古俢魂者

    你见过修灵魂的么?这里就有,带你装逼带你飞不一样的感觉不一样的世界
  • 金银之争

    金银之争

    这是延续着隐族遗子故事的继续。在这篇小说中,将逐渐揭开众人神秘身份的面纱。
  • 腾龙之修真酷少年

    腾龙之修真酷少年

    不知道好不好,随便了.实在不好看就当消遣算了.请大家留意我的新书《浑浊》
  • 仙道纪元

    仙道纪元

    所谓修仙的命运,就是要穿越苦海,再次踏上仙台,封命为仙。闻道者,朝夕生死!且看平凡少年李诩,为修仙执念,几经生死,历经坎坷,凭着其聪睿的心智,迈向崎岖仙路。赦为生,死则封,生死不过一念之间……修仙,到底怎样修炼为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