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33200000008

第8章 民国初年文人群体概述(5)

《北京大学史料(第二卷)?上》刊有1918年北京大学的《职员名录》,其中文科学长以下,文预科教授以上的教员名单中,教授共有二十九人,其中浙江籍就有十三人,而章氏门人占了十人。这还不包括像鲁迅这样的兼职教师。不过鲁迅虽然是兼职,但由于其在新文学方面的成就,他在北大文科还是有一定的号召力的。此外各个系的系主任,有一半多也都是浙江人。如数学系主任冯祖荀和物理系主任夏元粟都是杭州人;化学系主任俞同奎,浙江德清人;地质系主任王烈,浙江萧山人;哲学系主任陈大齐,浙江海盐人;史学系主任朱希祖,浙江海盐人;经济系主任马寅初,浙江嵊县人。后来又增加了几个系,其中教育系主任蒋梦麟是浙江余姚人;以日语为主的东方文学系主任周作人是浙江绍兴人。当时北大最具影响的自然是中文系,而中文系,又是“三沈二马”的天下。“三沈”指的是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浙江吴兴人;“二马”指的是马裕藻和马衡,浙江鄞县人。这里我们看一个“三沈二马”影响力的例子:蔡先生出任北大校长后,在我心中就有一个念头,北京大学应当办好,蔡先生负重名,我们应当帮助他把北大办好。有一天,我去看蔡先生,和他作了一次长谈。

我说:“蔡先生,这次北洋政府借您的招牌来办北大。到了有一天,您的主张和政府有所不同,他马上就会赶走您。所以,你现在对北大应进行改革,但有一点要注意,凡改革一件事,要拿得稳,不然的话,一个反复,比现在更坏。”

蔡说:“你的话对,你的意见是怎么办呢?”

我说:“我建议您向政府提出三点要求:第一,北大经费要有保障;第二,北大的章程上规定教师组织评议会,而教育部始终不许成立。中国有句古话: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与其集大权于一身,不如把大权交给教授,教授治校,这样,将来即使您走了,学校也不会乱。因此我主张您力争根据章程,成立评议会;第三,规定每隔一定年限,派教员和学生到外国留学。”

我的建议,以成立评议会为最重要,蔡先生深以为然,完全采纳,向当局提出,果然达到了目的。

而陈独秀虽为安徽人,却也曾经在1898年考入求实学院(浙江大学的前身),因此说他与浙江有缘也不过分。至于胡适虽为安徽人,但由于文学观念的差异,决定了他与桐城派不可能结为联盟,而只能和浙江文人走到一起,这在某种程度上自然有助于浙江文人势力影响的扩大。此外,陈独秀进北大,与蔡元培个人在教育部和学术界的影响力有很大关系,更与蔡元培的极力推荐有关。1917年1月4日,蔡元培正式到北大上任,11日即致函教育部,请求批准陈独秀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敬启者,顷奉函开,据前署北京大学校长胡仁源呈称,顷据本校文科学长夏锡祺函称,锡祺拟于日内归省加有他事相累,一时不克来校,恳请代为转呈准予辞去文科学长职务等语,理合据情呈请钧部鉴核施行等因到部。查文科学长夏锡祺既系因事不克来校,应即准予辞职,所遗文科学长一职,即希贵校遴选相当人员,开具履历送部,以凭核派等因到校,本校亟应遴选相当人员,呈请派充以重职务,查有前安徽高等学校校长陈独秀品学兼优,堪胜斯任,兹特开具该员履历函送钧部。恳祈詧核施行为荷。此致教育部。”与此同时蔡元培还附上陈独秀的一份简历:陈独秀,安徽怀宁县人,日本东京日本大学毕业,曾任芜湖安徽公学教务长、安徽高等学校校长。但是,据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庄森考证,陈独秀并没有在“日本东京日本大学毕业”,也没有担任“芜湖安徽公学教务长、安徽高等学校校长”的履历。只因蔡元培求才心切,一心想聘陈独秀,才不得不伪造陈氏的学历和任职经历。蔡元培如此看重陈独秀,则陈独秀对于蔡元培有意重用浙籍文人也就不好说什么。加之陈独秀与浙籍文人如钱玄同等在倡导白话方面有着共同语言,也就使得陈独秀自然而然与浙籍文人形成了同盟。

此外,如果我们考察鲁迅进入文坛的过程,可以发现以浙江地域为纽带的人际关系虽不能说起到关键作用,但至少为鲁迅提供了得以进入教育部和进入文坛的历史机缘。其中蔡元培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鲁迅于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由于周作人结婚,家庭经济紧张,他“不能不去谋事,庶几有所资助”。于是经浙江老乡许寿裳向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新任监督沈钧儒举荐,得以“一荐成功”。1912年2月初,又经许寿裳向时任南京临时政府的浙江老乡蔡元培推荐,鲁迅得以在南京教育部任职,后随蔡元培北上,在北京教育部就职。许寿裳是在1902年由浙江官费派往日本留学时在弘文学院结识鲁迅的,后来又同鲁迅一起求学于章太炎,与之结下了深厚友谊。而蔡元培在德国留学读到《域外小说集》时,才知鲁迅是其同乡,从此一直留意鲁迅的行踪。至于直接推动鲁迅开始白话小说创作的,也是他的浙江老乡钱玄同。钱玄同是浙江吴兴人,与鲁迅相识于东京留学期间,也是章太炎的弟子。由此可见,如果没有许寿裳、蔡元培、钱玄同等浙江同乡人际关系及其他方面的援助,鲁迅至少不会在新文学的发生期就得以名扬天下,而“浙江潮”可能因此不会那么早就出现,或者无法形成后来那样浩大的声势。

当代学者王晓明指出,“1919年以前,《新青年》可以说是中国唯一倡言新文化的大型的文化学术杂志”,当时人们的看法“都只能通过《新青年》才能够变成铅字”“它既是一条通道,使一些人的看法对读者发生影响,也是一种限制,把另一些人的看法——至少是暂时地——排除在读者视野之外。《新前年》的个性逐渐扩散为整个新文化运动的个性,它所刊登的文字,也就构成了一整套独特的话语体系”。

同样,新文化的另一阵地北大也具有这种“通道”和“限制”的性质。据陈万雄先生统计,在1917年3月至1920年这段时间内,《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和编辑中,浙江人占近一半以上,并且都是以后新文学和新文化领域中的领袖人物,如鲁迅、周作人、钱玄同、蔡元培等。当时的北京大学由蔡元培出掌,在北大的教授中无论是新派还是旧派,浙籍人均占三分之二以上,特别是在对新文化和新文学起风向标作用的文学院里,可以说浙籍人占据了统治地位。

第一章有关内容。从这一层面上看,浙江文人几乎掌控了新文化运动中的话语权,这种从运动初期得到的话语权,以及继而树立的权威意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在有意无意中排斥着异己,这也就为浙江人进入文化界和文坛提供了一个比别人更为有利的条件。特别是在相对历史不长的现代文学三十年中,这种状况极大影响了不同地区文学的发展。

鲁迅在一定程度上依靠浙江文人在京的人际关系网络,得以成为新文学运动的领袖。而在他成为偶像和权威之后,作为浙江人际网络中的关键性人物,也成为其他想进入文化界或文坛的浙江人所依傍的渠道。例如许钦文,考察他进入文坛的踪迹,我们发现这与鲁迅等浙籍文人的提携同样不无关系。鲁迅于1920年首次在报纸上看到许钦文的名字,即问当时《晨报》副刊的主编孙伏园“钦文是谁”,孙伏园说是许小姐的哥哥,因为许钦文的四妹是鲁迅三弟的学生,鲁迅早就认识。而孙伏园也是浙江人,是他见许钦文生活窘迫,提议许向《晨报》副刊投稿,鲁迅才得以在报上看到其名字的。后来鲁迅即开始指导许钦文创作,在1926年还直接命许钦文作一篇小说投到《莽原》上,才有了《石宕》最后被《中国新文学大系》收录的结果,由此奠定了许钦文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柔石则是另一个极为类似的例证,后面我们还会详述。

再看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从文学研究会发起的十二人名单来看,有五人是浙江人氏,此外作为文学研究会主要代表人物的郑振铎也出生于浙江温州,并且在浙江度过了自己的青少年时期,因此也可算为浙江的一员。这样,发起人中浙江人氏就占了一半。当代学者王晓明曾经说他在一个由青年人发起的文学社团的发起名单上看到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等“头面人物”时感到意外,因为三人不仅均为浙江人,而且蒋百里其实是军界人物及民国时期的著名军事理论家,和文学没有多少关系。不过联系到其中“浙江老乡”这一因素,一种借此来提携之的目的应该是显而易见的,那么这种意外也就不算为意外了。而文学研究会的机关刊物《小说月报》,作为上世纪20年代初唯一倡导新文学的纯文学月刊,它之所以在新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1921年其第十二卷由茅盾接手并进行全面的改革。笔者对茅盾任主编的1921年和1922年的第十二卷、第十三卷《小说月报》的目录进行了粗略的统计,发现在这两年中发表文章排在前几位的分别为茅盾(沈雁冰)、沈泽民、郑振铎、耿济之、周作人、王统照、鲁迅、叶圣陶、耿式之、许地山、徐雉等,从中可以发现浙江籍人氏6位,占一半以上,其中沈雁冰、郑振铎、周作人、鲁迅等在新文学发展史上都是领袖人物。此外,这两年《小说月报》每一号的文章中,浙江作家的文章几乎都占三分之一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二分之一以上,更有甚者如在1921年的第十号《被损害民族的文学号》中的文章,差不多全为浙籍文人所写。

至此,可以断言,在新文学发生期,正是当时已经形成并不断得到强化和巩固的浙江地域人际关系网络,使得浙籍文人在新文学发生时期掌控了新文学进入公共领域的“唯一”渠道,为浙江人进入文坛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最终为“浙江潮”的涌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陈汉才:《康门弟子述略》,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蔡元培:《我在北大的经历》,转引自钟叔河、朱纯编:《过去的大学》,同心出版社,2011年,第4—5页。

参看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71—177页。

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71—177页。

沈尹默:《我和北大》,转引自钟叔河、朱纯编:《过去的大学》,同心出版社,2011年,第140—142页。

沈尹默:《我和北大》,转引自钟叔河、朱纯编:《过去的大学》,同心出版社,2011年,第144—145页。

王学珍、郭建荣主编:《北京大学史料(第2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326、327页。

王晓明:《一份杂志和一个“社团”——重评“五四”文学传统》,《刺丛里的求索》,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年,第280页。

参看陈万雄:《五四新文化的源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

同类推荐
  • 老房子掠影

    老房子掠影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向上吧!中华少年

    向上吧!中华少年

    《向上吧!中华少年》稿以时间线索为经、空间线索为纬,纵横交织。纵向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其根基,以清末第一批少年出国留学为起点,分四个阶段(清末—辛亥革命;辛亥革命—1949年;1949年—1978年;1978年—当今),全面检索大时代、大交融、大潮流、大变化背景下中华少年成长的总体特性与普遍规律。本书稿将思想性、功能性和可读性融为一体,宏观描绘与个案解剖结合,既有生动叙述,又有思想深处的共鸣。
  • 明清时期的“官当”

    明清时期的“官当”

    《明清时期的“官当”》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教育概论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教育概论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中国艺术经典3

    中国艺术经典3

    本书从书法、绘画、建筑、服饰、民间传统工艺等多方面地展现了中国艺术的魅力,让青少年在阅读中受到传统艺术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生品味。
热门推荐
  • 血映雪

    血映雪

    血,染红了雪…雪,染白了三千青丝…血雪,见证了谁的一生繁华…血映雪,又伤透了谁一颗的真心…
  • 隔壁腹黑小萝莉

    隔壁腹黑小萝莉

    她8岁把10岁的他,当马来骑,等家长找来时,她却哭丧着一张小包子脸,说“那位帅哥哥欺负我,拿我当马骑。”所有的家长都责怪他不懂事,他并没有做过多的解释,这件事不了了之。十年后他们再次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EXO勋鹿之冷萌宝贝哪里逃

    EXO勋鹿之冷萌宝贝哪里逃

    吴世勋。心里有个他,无可取代。因为放不下的憎恨,而伤害了自己最爱的人鹿晗。到最后才发现,自己已经离不开鹿晗了。他过去的所作所为,痛了心也让自己失去了最爱的人。这一对彼此相爱的人,经历了多少心酸苦涩。
  • 轮回,吾本逆天

    轮回,吾本逆天

    吾本卑微,造化弄人;吾本谦逊,天道不公。轮回降临,神?魔?皆为历史云烟,往日余晖。风,起于青萍之末;浪,生于微澜之间。吾,崛起于大荒之中,搏击沧海,脚踏诸天。不为与天齐寿,万古无疆;而,只为——回家。
  • 特工小王妃:冷王的下堂妃

    特工小王妃:冷王的下堂妃

    她是家人捧在手心的明珠,却是他避之的蛇蝎她爱他入骨,最后沦落到家破人亡,在她最凄惨时,他为了心爱的女子将她打入死牢。只是,当现代小特工变成娇弱的千金嫡女,渣王爷,您就等着接招吧!
  • 皇后升职记

    皇后升职记

    于是,她步步做死。一脚碾碎太后的长生丸,然而,丸药有毒,程美人大功,晋贵人。一药打掉贵妃腹中胎,然而,此乃野种,程贵人大功,晋嫔。两耳刮子扇了皇后凉凉,然而,打好了皇后多年的歪脖子病,程嫔大功,晋妃。勾引侍卫银乱后宫,然而,侍卫竟是刺客为她重新做人投案自首,程妃大功,晋为淑妃。擦,还能不能愉快玩耍了,看来只能拿皇帝开刀。一把匕首,扎了皇帝一大窟窿眼,然而,皇上云:朕从来没遇到过你这么暴脾气的小妖精,甚得朕心,来人,传朕旨意,朕要立淑妃为后。(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女王风采

    重生之女王风采

    即墨卿在外流浪十年,回归家族,却意外卷入家族争斗,为了生存她不得不整日训练自己,她迷茫,她不解,却在一次又一次争斗中长大,父母的人为车祸让她失去了活着的希望,在绝望中,她惨死于家族争斗,异世重生,她又会有怎样的风华。
  • 最终王冠

    最终王冠

    真气,魔法,斗气......森罗大陆的爱恨情仇每天都在上演你我只在其间。超越者要去超越的宿命,传承者要来传承的使命。寂寞了数个纪元的天之王座是否迎来主人?可知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 林泉高致

    林泉高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凤凰朱砂染霜华

    凤凰朱砂染霜华

    我不知道自己为何存在于这世间,在沧月国这个用灵力操纵世界的国度里,我是仅有的一位公主,天生继承了纯正的血统,成为了最有潜力的魔王后代。天生拥有一头来自大海的水蓝色长发,那是传说中只有鲛人才会有的颜色,祖母说那是幸福的象征。有时候,我常常会想倘若当初没有遇见他,那么这一切会不会都不一样……用尽一生去寻找的人,就在那里默默的看着她。终有一天,当她站上顶点时,他一如既往笑的温和“那,浅儿,我们来下盘棋如何?”而她却不知不觉早已跳进棋盘之中成为一颗王牌棋子。“浅儿,我说过,你的一生都不用赌,你注定会是赢家!”“那可不一定哦,因为对手可是你啊!”“我说过了,你一定会赢”他袖手而立笑看苍生,最终赢了天下,输掉了她的心。你要快乐,我给你,你要自由,我放纵你……只是能不能给我一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