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33200000021

第21章 “转益多师是吾师(1)

——民国文人门派传承个案研究

从两位洋老师及其中国弟子说起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站在历史前台的无疑是陈独秀、胡适和蔡元培以及他们的反对者梅光迪、吴宓和陈寅恪等人,但在其背后其实隐约可见他们各自导师的影子。在胡适,是大名鼎鼎的杜威。在梅光迪和吴宓,则是白璧德。后者在中国名气虽不如杜威,但其学说见解一点不逊于前者。这两位美国“洋老师”也许当初根本没有想到,他们的学说在经由他们的中国学生发扬光大后,竟然会在古老的中国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这影响至今也没有消失,我们今天在这里讨论本身就已经说明了这一点。这也提醒我们,在分析任何一个历史上的文化变革或者重大事件时,不应忽视从文人的师承关系角度进行思考。

从历史上看,文人之门派传承在文学变革过程中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有关研究却相对薄弱。已有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单个作家之师承或同门关系;或将门派传承问题简单等同于文学流派的发展演变,忽视了二者的差异;或更多关注门派传承与文坛派系之争的关系,过于看重其消极作用,却对门派传承的积极意义关注不够。更值得注意的是,近代以来很多西方文人的文学观念被其中国弟子以各种方式绍介过来,对中国文学的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有关研究却相对落后。在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发展过程中,一方面门派传承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20世纪80年代前后文坛上新老作家共同努力,各种风格流派辈出,营造出的一派繁荣景象。另一方面,近年来伴随着很多大师级文化人物的逝去,有个性的门派日渐衰落,门派传承关系也被有意无意淡忘忽视,导致有特色有明确文学主张的文学流派日益减少,具有鲜明风格的作家群体呈衰落态势,理论研究方面更是缺少有特殊个性的学派。这显然不利于当代中国文学的健康发展。有鉴于此,本章试图从文人的门派传承角度,论述这一因素对中国近现代文学发展的影响以及研究门派传承在今天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并重点以在近代以来至1949年中国文学变革过程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章太炎及其弟子、胡适及其弟子等文人群体为主要论述对象。

在中国文学发展演变过程中,文人之门派传承关系一直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与中国文化对维系“学统”和“道统”的强调有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族本位思想和过于看重伦理道德的思想观念有关;与长期以来传统对文人个性、个体意识的压抑和过于强调继承的文化守成主义思想有关;也与文学和教育在历史上一直保持密切互动关系,强调“尊师重教”的优良学风有关。在近代以来的中国文学变革进程中,就有从曾国藩到俞樾、从俞樾到章太炎、从章太炎到鲁迅、再从鲁迅到孙伏园、胡风、黄源、萧军、萧红、柔石等一批文人这样一条清晰的师承关系线索,它几乎与近代以来中国文学的变迁历史同步,堪称奇迹。与此类似的著名门派传承关系还有很多,例如从康有为到梁启超、从梁启超再到蔡锷、杨树达等为代表的文人群体,以胡适及其弟子为代表的文人群体以及“学衡”派文人群体等。据《康门弟子述略》的不完全统计,参见陈汉才:《康门弟子述略》,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实际上康有为的弟子数量应该更多,只是其早年所收弟子因缺少资料无法准确统计而已。康有为的受业弟子多达120人,并有拜门弟子15人,私淑弟子10人,其中如梁启超、谭嗣同、麦孟华、唐才常、马君武等都是近现代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由于这一门派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在政治文化领域,除梁启超外他人对文学变革的影响相对较弱,本章不予具体论述。此外,近代以来门派之间关系错综复杂,门派之间界限有时分明,有时又相对模糊,对此这里也无意做梳理工作,而侧重于从宏观角度对门派传承与中国文学变革的关系进行阐释,这是要首先予以说明的。

作为中国近代文化与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的代表人物,曾国藩对于维系文化与文学传统有极为自觉的意识。在《圣哲画像记》中,针对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的冲击,曾国藩从维系中国文化“道统”和“学统”之延续性角度,列举了上至文、周、孔、孟,下至顾、秦、姚、王等历代三十二位中国文化与文学史上的代表人物,并把他们视为门派传承关系中的重要链条。自然,曾国藩本人也是维系中华民族“道统”与“学统”中的重要一环,并与龚自珍、魏源等人开启了近代以来中国文学变革的进程。此外,门派传承中的另一现象——同门关系也对近代以来中国文学发展变迁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方面的好例就是章(太炎)门弟子以及胡(适)门弟子,他们作为近代以来中国文学变革过程中影响最大的两个文人群体,其成就与其同门之间的相互支持与密切呼应有直接关系。正是这种源远流长、脉络清晰的门派传承关系,使得文人群体无论在文学创作还是在从事理论研究时,都呈现出比较鲜明的强调“师承”与维护“同门”利益的特点,而当维系师说与坚持个性独立方面难以两全时,他们也都表现出了矛盾和困惑。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西方文化的进入,传统的门派传承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其具体表现为:科举制度的废除使文人丧失借助师承和同门等关系进入统治阶层的机会,迫使知识分子寻找新的立足之地。该文称20世纪初比较知名的48位报刊主笔、编辑中,就有42人拥有功名,本属于士人阶层,但在废除科举后不得不进入新闻界。新式教育的出现和西式学堂的成立,在开启中国文化与文学现代化进程的同时,也导致文人之门派传承脉络日渐模糊淡化。随着传统的“座主”与“门生”以及“同年”关系不复存在,产生了基于现代教育体系的新型同学关系。从师承方面说,由于学生受教育层次增加、所学习专业范围扩大,则可被其认可为“老师”的人数亦大大增加。如被俞平伯认可为自己老师者就多达近十人,而钱玄同更是既拜章太炎又拜崔适为师,全不顾两位老师学说的截然对立。虽然有不少个案说明近代以来师生关系仍类似于古人的“师徒如父子”,但从整体看,师生关系日趋淡薄是不争的事实。

此外,伴随西方文化的进入,“洋”(西洋和东洋)老师开始活跃在中国文化和文学领域。他们或作为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培养出一批在中国现代文学与学术史上具有开创性和代表性的人物,如杜威之于胡适,白璧德之于梅光迪、陈寅恪、吴宓和梁实秋等;或者作为现代中国文人的精神导师,对他们的文学创作、批评甚至日常生活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如罗素例如章太炎晚年弟子曹聚仁就坦承他的思想一半受章氏影响,一半来自罗素。参看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上海鲁迅纪念馆编:《曹聚仁先生纪念集》,上海文史资料编辑部,2000年,第96页。仅就个人生活而言,罗素身为有妇之夫却携其刚结识的女友一起来华,确实给当时的中国知识界很大震动,并在青年知识分子中引发模仿“罗素式婚姻”的热潮,可参看冯崇义:《罗素与中国——西方思想在中国的一次经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第163页。、泰戈尔、罗曼?罗兰、萧伯纳等。整体上看,现代中国文人对于这些“洋”老师的态度以及对其文学观念的阐释,不仅较之对待“本土老师”有较大差异,且心态也较为复杂。一方面有崇洋与守旧的矛盾心态,一方面又受传统尊师情结影响,对“洋师”(无论是“东洋”还是“西洋”)基本以尊重为主。在吴宓日记中,即有很多对白璧德以及吴宓所景仰之穆尔等美国学者的评述,不仅赞赏他们的学术思想和文学观念,也有对他们高尚人格和魅力的赞美。不过吴宓后来对此有新的见解,认为若仅仅从耳濡目染白璧德的风采角度,其实一个学期时间足矣,没有必要转学到哈佛学习三年,更重要的是学习白璧德的学说。而白璧德对陈寅恪、梅光迪和吴宓等中国弟子也寄予希望,愿他们回国后能有所成就。此类内容很多,可参看吴宓:《吴宓日记(第二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第78、91、196、212页等。至于“学衡派”诸子如何走向白璧德,以及白璧德如何期望其中国弟子将其学说发扬光大,学术界已有很多研究,此类成果很多,如郑师渠:《在欧化与国粹之间——“学衡派”文化思想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沈卫威:《回眸“学衡派”——文化保守主义的现代命运》,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高恒文:《东南大学与“学衡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单篇论文更多,不赘。不过在这里我们主要从吴宓等人日记中觅得一些材料,考察吴宓等成为白璧德忠诚之中国弟子的偶然与必然。

至于胡适在留学日记中与杜威交往的多次记录及对杜威的评价,表明胡适从杜威那里不仅学到了实验主义理论,还继承了其对公共事务的介入和人文关怀。胡适:《胡适留学日记?卷九》,海南出版社,1994年,第173页。此页日记记载胡适正在室中读书,突然发现杜威竟资助和直接参与一妇女集会活动,胡适不禁大惊,以为“二十世纪之学者不当如是耶”。此外,胡适日记中还有很多对其他“洋师”的评述,以及美国学者谈大学对一个民族国家的重要性之内容的记录,这些都有助于解释为何胡适会来到北大及终生与北大有不解之缘。值得注意的是,留美时的胡适尽管乐意接受西方的文化价值观,但在评价培根和爱默生这两位文化大师时,却还是用中国传统的“道德文章”标准。胡适对前者明显流露出不屑而对后者表示敬意,就是因为培根的“有学而无行”,与爱默生相比简直有“霄壤之别”。后来胡适果然专门写了一篇《友谊论》,以“中人眼光东方思想评培根一生行迹,颇有苛词,不知西方之人谓之何”。

研究中国留学生与外国老师的关系,以往人们多从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或碰撞角度,其实如果换为从门派传承角度分析可能更有意义。这方面的文人个案还有傅雷、梁宗岱与罗曼?罗兰、瓦雷里等。另外文人对待其洋老师和本土老师的不同态度,也值得研究,如吴宓和钱钟书之间的关系,胡适、陈独秀等评价杜威,以及钱玄同、鲁迅等评价章太炎的态度与观点的变化等胡适对章太炎的评价有些复杂,早期留学美国时对章氏多取不屑态度,如“又有《章谭合钞》,取其《太炎文钞》读之,中有《诸子学略说》,多谬妄臆说,不似经师之语,何也”。但回国后特别是在提倡“整理国故”后,胡适对章氏学说评价甚高,但也只是归于旧学殿军而已…当然还可以分析东洋老师与西洋老师对中国学生的不同影响,以及留学东洋与西洋者各自回国后的不同出路和成就等,如此才可以理解20世纪中国文化史上“英美学派”与“法日学派”之明争暗斗的来龙去脉。

同为20世纪中国的文化大师,陈寅恪及吴宓等《学衡》派诸子和胡适一样,都曾留学美国,都对引进西方文化以振兴发展现代中国文化有极大兴趣。他们差不多同时接触到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和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学说,然而,胡适成了杜威的信徒,陈、吴等《学衡》派却成为白璧德学说在中国的鼓吹者,这其中的缘由值得探讨。此处笔者试图以陈寅恪和吴宓等《学衡》派人物在其书信和日记中对杜威以及胡适的评价为切入点,进行简单分析,以求对20世纪那些“洋导师”何以能在中国产生巨大深远影响的原因,给予新的解释。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本书反映了犹太民族的形成发展,赞颂了犹太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这些美丽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曾给无数的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提供无穷的灵感与启迪,至今仍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是生活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
  • 谎言与真相∶人类文明惊天骗局与悬疑全破译

    谎言与真相∶人类文明惊天骗局与悬疑全破译

    追述过去一两百年来的各种骗局,从军事、政治、科学、文学到灵异,无奇不有。骗局的英文为hoax,来自过去魔术师的咒文hocus pocus。有的骗局是犯罪行为,有的只是玩笑,有的可能是二者的混合体。
  • 敦煌历史文化

    敦煌历史文化

    敦煌,有着源远流长的古代文明,这一文明,是中华民族古代 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敦煌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特别 的自然生态面貌及其演变,奠定了她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别具一格 的重要历史地位。
  • 治学修身养性(中华千年文萃)

    治学修身养性(中华千年文萃)

    本书将古代圣人的原作加以搜集并编辑成书,这些文章展示了古人的治学态度、处世之道、修身之法。
  • 《封神演义》和神魔小说

    《封神演义》和神魔小说

    本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我想我们在一起吧

    我想我们在一起吧

    青春,那么美好,谁愿意去破坏?未来,那么美好,谁愿意离你而去?就让我们这样安静的度过以后的日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超级打车系统

    超级打车系统

    毕业后失业的杨明,用全部家当买了辆二手奥拓,准备跑私车赚钱,怎料,被告知嘟嘟打车注册用户车型至少十万元!杨明哭了!心灰意冷下载了一款超级打车的软件,没想到的是,这款软件的用户,竟然不止现实中的人,还有小说游戏中的人物!从此杨明开始了遨游异界,牛逼都市的生活;小姑娘,不要哭,告诉哥哥你家住在哪好吗?喔,你叫小龙女,家住终南山活死人墓,哥哥这就送你回家!……看着眼前十几岁的激萌小萝莉,杨明笑了。
  • 穿越之缘起:极道疯师

    穿越之缘起:极道疯师

    只不过在假期带领学生探险侗寨遗迹,顺带在路上监督熊孩子们健身、学习、洗衣、做饭而已,怎么就遭雷劈穿越了!果然不能祸害祖国的花朵,好吧,既来之则安之。阴阳玉石这么牛逼的东西竟然成了身体,从此再没了性别的限定,身高不是距离,性别不是问题,让本大人来创造个男女通吃老少皆宜的传奇!怎么好端端的又惹上了这么个傲娇的娃娃,你这么傲娇,你们仙界的手下知道么?妖界魔界的BOSS你怎么能随便改剧本呢,这一个个的上赶着来宣示主权,你们问过主角的感受么?只能让你们看看大杀三界的传奇!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胡适说:哲学与理想

    胡适说:哲学与理想

    《胡适说:哲学与理想》介绍了胡适,20世纪以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和学术大师之一。其文章,开一代风气之先,影响至今;其治学,严谨,实际,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其为人,自由独立,不满足于现状,敢说老实话,认真地做事,严肃地做人。他的笔下,描绘着理想中的家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用他的灵魂激荡、影响了中华百年……李慎之说:20世纪是鲁迅的,21世纪是胡适的。在这个浮躁的年代里,每个人都需要一位“胡适”先生,发出震撼心灵的呐喊,指导并引领我们寻找日渐远去的思想光芒。
  • 紫竹三调

    紫竹三调

    阳光少年,从懵懵懂懂的成仙梦,到杀伐果断的争仙路。什么是仙,一人一山为何成仙?为情?为长生?看阳光少年如何一步步鱼跃龙门踏仙桥,登仙路!
  • 友谊桥上的泪水

    友谊桥上的泪水

    错误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原来,我们真的都很傻。
  • 龙仙诛

    龙仙诛

    希望大家有个愉快的假期。
  • 至之法

    至之法

    两位上界大能,出事后修为几乎尽失,被乱流扔到小世界..嵩明,上界法师白棱,地球人,机械爱好者,穿越在未来他们将一起回到那本源初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