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29900000017

第17章 赵之谦的文化缔造意义与艺术中介精神

赵之谦的文化缔造意义与艺术中介精神

一、确认其为前海派领袖的历史成因

海派书画的兴起既是一种历史进程的契机,也是一种艺术发展的必然。身为前海派书画领袖的赵之谦,在艺术创作的变革及流派形成的构建上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赵之谦(1829—1884),初字益甫,后改字撝叔,号冷君、悲盦、孺卿、梅庵、无闷等,自署二金蝶堂。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幼承庭训,学习书画诗文,17岁随沈霞西攻金石之学,丧父后,遂以授馆为生。后赴杭城从艺,并北上京师,仕途落魄,但艺名却声振京师,并与潘伯寅、刘铨福、李文田等结交,致力于书画篆刻诗文及金石考订,成就卓然。同治四年(1865)会试,方取为国史馆誊录。同治十年(1871)才分发江西,任鄱阳、奉新、南城县令。自此疏于笔墨而勤于吏事。修桥筑城,为官清廉,甚得民心。他曾因不满官场腐败而欲辞不能,后中法战起,督促修城,劳累过甚,促使哮喘病发而逝于南城官舍,时年仅56岁。

在前期海派书画家中,赵之谦是一个颇为特殊的人物,他被公认为前海派书画家领袖人物,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他在上海的时日并不多。据杨逸《海上墨林》载,赵之谦于1859年曾来上海,时年31岁,他的书画在上海颇受欢迎,人争宝之。他主要居住地为杭州、北京、江西,与其他前海派书画家的交往也并不多,而论年龄他也没有张熊、任熊等人大,但为何他被选作前海派领袖人物?原因在于,从地域概念上来讲,他系浙江绍兴人,而海派书画艺术圈主要是以江、浙两地书画家为主,他获得了身份的认同。更重要的是从艺术观念上讲,他具有综合变通精神及多方吸纳意识,精于诗、书、画、印,并善于在师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富有市民意识与商品意识,而这正是海派艺术的主体精神和思想宗旨。于是,历史垂青于他将他推上了“前海派”书画领袖地位。1910年夏,吴昌硕到赵之谦曾为知县的江西南城,其子吴涵在此当官。吴涵得赵之谦《断万氏争葬地朱判》真迹,吴昌硕观后,深为其人品艺格所感动,题长诗曰:“无闷宰南城,吏才著卓卓。风流文采余,心细能折狱。……乾坤正多事,竞争叹危局。吏隐闭闲门,临风听修竹。”由此可见,两位前后海派书画领袖的心是相通的。

二、寻觅在传统与创新之间

以书画家名世的赵之谦,尽管在艺术创作上成就卓然,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颇不走运。在那盛行仕途经济、科举风靡的封建时代,他参加乡试却名落孙山,直到而立之年时,仍以一身“布衣”在风景秀丽的杭州卖画为生,但人卑艺贱,问津者寥寥。对于一个极有艺术抱负、注重自身人格的艺术家来说,内心的苦涩和积郁之气是可想而知的。如果说赵之谦早年濡染翰墨、挥洒丹青(《赵之谦大事纪》称其2岁即能把笔作字据)是传统的士大夫式的家学,那么当他在西子湖畔开始以卖画为生,就有为生活所迫、为五斗米奔走的辛酸了。这种现实的生存环境,使赵之谦很可能失去艺术理想与创造欲望,沦为一个为谋生而从艺的工匠型艺人。然而,作为一个有个性、有追求的艺术家,赵之谦并没有在生活的重荷下泯灭自己的创造才能,而是不懈地进行探索与艰辛的创造。从大文化背景上来看,赵之谦的这种秉性气质是传统文化中士大夫人格的体现,即“清贫不坠青云之志”。从个人性格基因来看,这是优化的智能结构、韧性的意志精神以及欲有所建树的抱负理想所致。赵之谦成功地运用了变通精神,海派艺术才有艺术创作上的扩张力与包容性,及艺术精神上的变通性与创造性。赵之谦的艺术创作为后代提供了一种书画美学图式。这是赵之谦为他人所难以企及之处,他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更是一位开宗立派的艺术领袖人物,由此构成了一种“赵之谦文化现象”。也正是在这个思维坐标上来透视赵之谦的艺术创作,才能发现其独特的文化意义与艺术价值。

在传统与创新两极之间,赵之谦似乎总是在孜孜以求地寻找着一种最佳途径。凭着深厚的文化底气,他对传统绝不偏激与虚无,而是沉浸其中,寻求体验方法上的感悟性、把握方法上的变通性及表现技巧上的拓展性。诚然,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的秉性气质与情趣爱好。赵之谦的绘画创作,在画风取向与画派参照上,无疑倾向于写意画派,归属于文人画系统。由王维、米氏父子、董源等人确立的文人画风,经过了陈淳、徐渭、八大等人写意化的表现更突出了笔情墨趣的形式意义、构图取象的诗化境界、气韵内涵的抽象意绪,这和文人画家的文化意识与审美追求是对应的。因此,赵之谦从20岁学画开始,便取法于写意画,徐渭的率简狂放、八大的怪诞冷隽、石涛的古朴萧疏、扬州八怪的恣肆奇逸,都使他仰慕不已。所以,综观他早年的绘画作品,颇有文人画的气息与士流画的格调。但当赵之谦在绘画艺术发展过程中明显地表现出创新意念时,他的文化观念与审美意识就颇为理智而现实,展示了一种强烈的中介精神。虽然文人画家的写意派画风与清逸性画格具有较高的层次,但毕竟囿于士流圈子,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与市场效应。特别是明清以来,那些弃官从艺或失意仕途的文人画家们,已没有了王维、苏轼等人的悠闲,他们常常要为生存而把自己的画卷当作商品抛入社会流通领域。但文人画格调高雅,“阳春白雪,和者盖寡”。因此,大多数文人画家的生活时常陷于落魄窘困之中,即使像徐渭这样一位大书画家,也发出过“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题葡萄图》)的感叹。特别是赵之谦在杭州卖画为生,对于民间的审美习惯与情趣爱好,应该说有相当的了解。他既没有官场的厚禄,也没有名士的风流。他35岁时客居京师,也曾致力于经世之学,亦数次应礼部试,但都不售。仕途的失意,使他更致意于艺事,感悟到人世沧桑。所以,当赵之谦开始在绘画中实行变法时,这种现实社会的文化氛围与个人的生活经历,不能不成为一种重要的因素。为此,赵之谦在清末画家林立的情况下,以优秀而先进的文化意识与艺术觉悟,运用中介精神,在确立写意画的抒情性与意象性的前提下,兼以工笔画的功力与精致,兼工带写,使自己的绘画创作既有文人画的雅趣,又有市民化的俗意,呈现出雅俗共赏的创作风格。

三、艺术变通精神的成功运用

杰出艺术家所创作的作品,除了本身的意义与价值外,作为文化现象与艺术实践,这些作品不仅达到与展示了该时代文化艺术的高峰,而且为今后的艺术创作活动提供了发展的动力,成为整个文化结构更新的基因。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不能把赵之谦雅俗并举的创新画风看作一般化的风格确立。因为在传统的认识规范中,文人画对“俗”是排斥的、贬低的,文人画的“雅”正是建构在对“俗”的否定基础之上,由此而积淀为士流画的文化模式。而赵之谦对“俗”的确认并在创作中予以表现,正折射出他个人文化观念的开放与艺术意识的更新。赵之谦才高扬起雅俗并举的大旗,不仅使嘉庆、道光以来画道中落的危机得到了缓冲与改观,而且为清末画坛海派的崛起与兴盛作了重要的贡献。而赵之谦这种善于兼收并蓄、敢于变汇通融的中介精神,为海派艺术提供了思想资源、笔黑形态与创作方法。

从我国绘画艺术发展史来看,花卉画起源甚早,其滥觞期可追溯至原始彩陶上的花卉图案与青铜器上的花卉纹饰。而花卉画成为一种独立的画科,约始于唐代。这个时期的花卉画家,如刁光胤、萧悦、张立等人,与宋代的黄居寀、赵易、崔白、李迪、法常等人,比较注重写实性与技巧性。至明清两朝,大量的文人画家涉足这个领域,使花卉画创作颇为兴盛,与山水画相应成为中国绘画中的两大画系。如明代的陈白阳、徐渭,清代的恽格、郑燮、李蝉、李方膺、华喦等人,作为中期花卉画家则注重写意性与情趣性,在构图上讲究空灵感,在色彩上推崇淡雅性,这与该时期文人画家们的文化观念与审美心态是相对应的。至清末,花卉画的发展又面临着新的视野与选择,以赵之谦为先导的花卉画家们正生存在这种艺术发展的过渡时期,而赵之谦充分发挥了前海派领袖人物的历史作用,首先在文化观念上对中期花卉画创作实行了超越,在美学意识上对中期花卉画创作进行了更新,即将中期的花卉画由“雅”返“俗”,实行雅俗并重的艺术创作活动。赵之谦艺术创作的手法,主要可归纳为构图上的饱满与厚重、色彩上的鲜亮与艳丽、笔调上的书意化与金石气这三个方面。

中国画的构图,在方法上是经营位置、设阵布势,在手段上是笔墨赋形、空间构造。它不局限于焦点透视,而是注重于虚实疏密。赵之谦的花卉画构图,从整体上来看,似乎很少有逸笔草草的率意之作,也不采用那种以虚衬实、以少胜多的方式,而是注重画面的丰实性与物象的丰富性。他的经营位置、设阵布势是以实见虚,他的笔墨赋形、空间构造是密中见疏,强化了花卉画的装饰效果。如他画的立幅《九重春色》,一株枝繁叶茂的蟠桃树布满了整幅画的上方,仅在左下角留有一小块空白,一只只硕大的蟠桃挂满枝头,更增添了画面的丰满感,由于在枝叶的纵横之中自然而然地留有空隙,因而给人以密中有疏之感。他的巨幅中堂《富贵眉寿》,整个画面的构图丰富多彩而层次多变,俏不争春的梅桩自上而下,疏影横斜,数块寿山石突兀而立、峻严凝重,几棵牡丹竞相吐芳争艳,绿叶扶苏,整个画面满而不闷、多而不乱,显示了精湛的空间造型能力。即便赵之谦偶一为之的山水画《积书岩图》也是采用了这种饱满构图法的。当然,赵之谦的花卉画中,也有一小部分是采用简约构图法的,如《湖石白莲》、《白石红梅》等,但他运用了补石法,使整个画面产生厚重之感。《湖石白莲》仅二三枝荷梗衬着一朵白莲,然而在右边却立有一块古朴奇崛的太湖石从而使整幅画平添了几分厚重感。

赵之谦绘画在构图、色彩、笔调三个方面的创新突破,固然是由当时的文化环境与艺术氛围所涵养,但不可忽视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寻觅其隐蔽于一定艺术形态后的经济形态。赵之谦构图的饱满与厚重、色彩的鲜亮与艳丽、笔调的书意化与金石气,都有着鲜明的艺术导向,那就是为了强化绘画的欣赏性、装饰性与社会性、商品性,这是从俗意识与平民观念在创作中的兑现。如他花卉画的题材大都是象征富贵、吉祥、长寿的牡丹、紫藤、莲花、蟠桃等;其题跋大都是吉语贺词,如“百禄是总”、“龙虎之节、珠玉之质”、“苍龙振缨、紫凤绾绶”、“富贵苍宜侯王”、“太华峰头玉并莲”、“桂树冬荣”、“眉寿”等。

由此可见,赵之谦的艺术创作,不仅是多重文化基因的组合与积聚,而且是一种优化的认识与操作。艺术的奥秘与美学的真谛,只有在创作者的实践形态与历史过程中,才能得到充分的认同与揭示。我们应当庆幸和感谢,一部海派书画艺术史选择了赵之谦作为前期领袖,从而为一个新兴的艺术流派提供了一个杰出的领军人物,确立了一个高端发展的创新平台,打造了一个博大高迈的风格坐标。他的出现,为之后海派领袖吴昌硕作了历史的铺垫与艺术的准备。尽管遗憾的是我们对赵之谦这位前海派领袖的再评价与再研究显得迟缓了些,但这毕竟是种好的开始。

同类推荐
  • 当代中国译制

    当代中国译制

    有人说如果没有翻译,西方民主思想、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传到中国;如果没有翻译,中国的四大发明也不可能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如果说译制是电影在世界各国沟通交流的桥梁,那么译制工作者就是世界电影的普罗米修斯。在当今数字化信息时代,译制的过程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翻译或者配音,因为诸多的译制生产元素,再加上生产之外的政策要素和市场要素构成了现代中国社会的译制文化。显然,当代的译制文化不仅仅涉及外来作品的引进,而且包括国内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以及国产影视作品的对外输出,由此才能说明译制的全部意义。希望通过此书,把我们对译制工作的热爱、体验和认识奉献给广大读者。
  • 技术:艺术思维

    技术:艺术思维

    本书介绍了技术-艺术思维分析、技术-艺术思维操作、技术-艺术思维生产、技术-艺术思维训练等内容。
  • 中国艺术经典4

    中国艺术经典4

    本书从书法、绘画、建筑、服饰、民间传统工艺等多方面地展现了中国艺术的魅力,让青少年在阅读中受到传统艺术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生品味。
  • 董其昌的书法艺术

    董其昌的书法艺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董其昌的书法艺术》介绍了董其昌的生平事迹、书法艺术特色、书法作品赏析等内容。
  • 宝石名鉴

    宝石名鉴

    一本装帧设计高端,同时内容非常基础的宝石书,看完之后,令人赞叹——宝石的芳华,千年累积,经过雕琢,流传百世。关键基础鉴定法、选购秘诀、评选等级、基础知识讲解、如何看宝石鉴定书等,让入门者在选择宝石的时候心中有数。26种宝石,世界分布图,令人目不暇接。
热门推荐
  • 逆天能力者

    逆天能力者

    地球本来是安定祥和的,但是却没有持续下去。科技失误,灾难降临。异时空的生物侵占地球烧杀抢掠民不聊生,人类为了生存保命不得不踏上了抗争的艰辛路程,虽然受尽了异族的打压和糟粕,但是上天并没有把人类推入绝望的深渊,遥远的神界打开了属性的大门,使人类从中受益才有能力保卫家园。我叫白小飞,19岁。在和平时期是一名屌丝,不光提早放弃了学业,还为了养活自己不断的奔波。终于有一天灾难降临于这个世界,我本以为上天会眷顾我,让我成为一个不错的能力者,但是没想到我的能力竟然是一个问号,对于上天的如此坑爹将指引我走上什么坑爹道路......
  • 都市召魂

    都市召魂

    一个拥有两个召魂的小人物,却莫名陷入了一次次不由自主的争斗当中。亲情,还无法寻觅。爱情,却败于现实。几乎一无所有的他,又该何去何从?(不出意外的话,一天最少两更。请大家放心收藏。)
  • 相遇

    相遇

    里面有些元素和终极一班类似,但是剧情绝对不相同。希望读者不要追究。
  • 那些倔强的年轻人

    那些倔强的年轻人

    有钱任性,没抢倔强,而我们则是属于那群没钱的倔孩子,我们争的或许不是所谓的输与赢,而是活着那心中一口气!活一口傲气,做一世兄弟!因为我们都是倔孩子!
  • 行走在都市的修真者

    行走在都市的修真者

    他就是一个在家长庇护下的小男孩,他调皮捣蛋、善良、还爱哭鼻子。他虽然是修真者,但是他很向往修真界之外的世界。有一天毕磊的父亲突然提起让他进入世俗磨练。想来反对毕磊不如世俗的他,为什么突然将毕磊送到世俗了呢?仇家找上门?还是另有隐情?让我们一起见证这个爱哭鼻子的男人,如何长大的吧!
  • 萌妖

    萌妖

    我原本以为会很平凡的度过高中,然后上大学,再然后娶妻生子不就完了嘛?哎呀,这是啥?狐狸精?
  • 我的梦想我做主

    我的梦想我做主

    三个美丽的女孩在一夜之间富贵人家的孩子,后来她们在校园的生活渐渐开始了
  • 你是我抵达不了的彼岸

    你是我抵达不了的彼岸

    暗恋多年的青梅竹马,终于上天不负有心人,得到对方的回应,可命运就是如此的残酷,或许……这就是他们的宿命“你终究是我抵达不了的彼岸,可是尽管如此,我还是会在另一个地方永远的守护着你。”
  • 重生之丧尸王

    重生之丧尸王

    卧槽,为什么别人重生是魂穿到古代什么的,而他要重生回14岁时丧尸爆发的时候?!而且还是末日的前一天?!!呜呜呜~他不想在体验一次在丧世被丧尸啃咬的滋味了!这次老子要把该死的丧尸踩在脚底,自由玩转丧尸世界!小爷我要当丧尸王!!【又名:重生之末日丧尸王】
  • 四兄弟闯东汉

    四兄弟闯东汉

    “我靠,咱们居然穿越到了东汉末年,怎么办呢?”徐浩然惊讶地说。“没关系,凭咱们的智慧害怕在这乱世不能出人头地吗?”王宸阳自信道。说完还瞟了瞟旁边的郭文超和张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