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28700000002

第2章 狄德罗效应:欲望从一件睡袍开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要做出许许多多不同的行为判断。而我们的行为、决策与判断总是会受到我们无穷欲望的驱使。所以,我们不可能总是以一种超然的理性态度来看待一切。欲望让我们的认知能力变得狭隘、庸俗;欲望让我们无视、无畏自己理性声音的呼唤;欲望让我们彻底颠覆自己一直坚守的行为准则。所以,有时候我们总是无法做出令自己、令他人都满意的答卷。

不满意,不是因为我们不够聪明,更多的时候是因为我们不了解自己,不了解自己的欲望如何驱使我们做出无法预测的变化,不了解欲望的神秘黑洞带给我们怎样大的冲击,不了解欲望的碰撞会如何放纵我们的行为。我们总是无法清晰认识自己,所以面对生活时我们总是感觉迷惑。孙子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不了解,又如何能过更好的生活,做出最优的选择呢?了解自己,就要了解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了解这些渴望对我们行为决策的影响。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我们买到一条漂亮蕾丝雪纺裙时,就会觉得自己旧的上衣与蕾丝裙不搭配。但是当买到新的可以与裙子搭配的上衣时,就又会觉得鞋子必须换,换了鞋子还要换发型、换装饰等,就这样一件件地买,一件件地换,直到筋疲力尽,还是无法满意。

再比如,当我们兴致高昂搬进期盼已久的新居之时,总是希望新的房子、新的装饰和新的心情相配套,难免要大肆修饰一番:铺上价格昂贵的大理石或木地板后,自然要以相一致的黑白木封墙,再配置上等红木的豪华家具,最后还要购买能够点缀整座房子之精华的顶级吊灯;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成套的与之相匹配的厨房、卫浴、书房、卧室,一切都是那么舒适和安逸。享受这样的住宅,显然我们更不能破衣烂衫,必定要有“拿得出手”的衣服与装饰品,于是我们就这样乐此不疲地更换下去。有的人甚至在自己飞黄腾达之后,有感自己的糟糠之妻难以匹配自己显赫的身份与地位,就会弃之如敝屣。如今,包养情人的新闻并不少见,更为称奇的是,金屋藏娇的还不止一处,可见人之欲望,深不见底。

事实上,在当今的消费生活中,尤其是都市消费,市民们越来越注重各种消费品之间的搭配是否和谐统一。在服饰消费中,人们开始重视帽子、围巾、上衣、裤子、袜子、鞋子、首饰、手表等物品之间在色彩、款式上的相互搭配。在家居生活中,人们注重家具、灯具、厨具、地板、电器、艺术品和整体装修风格之间的和谐统一。在品味格调上,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高雅、精致的艺术享受,红酒、茶道、书法、收藏、古董等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目光。

国外学者把这种现象称为狄德罗效应或配套效应。狄德罗效应是一种常见的“愈得愈不足效应”,在没有得到某种东西时,心里很平稳,生活很稳定,而一旦得到了某种东西,反而开始不满足,外界的和心理的压力会使你不断地接受更多非必需的东西。追求一流的品味和格调,这本身没有什么不对,关键是你是否拥有炫耀的资本,你是否拥有填满无穷欲望的筹码。

狄德罗效应源于18世纪法国的一个哲学家丹尼斯·狄德罗。有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的睡袍,狄德罗非常喜欢。可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书房走来走去时,总觉得家具不是破旧不堪,就是风格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旧的东西先后更新,书房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可他却觉得很不舒服,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就把这种感觉写成一篇文章叫《与旧睡袍别离之后的烦恼》。二百年后,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在《过度消费的美国人》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新概念——狄德罗效应或配套效应,专指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平衡的现象。

经济学上有一个与狄德罗效应类似的理论,那就是鸟笼定律。有一位经济学家比喻说:“如果给你一个鸟笼,并挂在你的房中,你大概就会买一只鸟。”因为别人走进来时很可能会问:“笼子里怎么没鸟?什么时候死的?”如果主人回答:“我从未有过一只鸟。”对方很可能马上会问:“那你要一只空鸟笼子干吗?”主人会因此被弄得有些不安,似乎不买一只鸟就是有些不稳妥。为了让自己安心,也为了防止别人不停的询问,干脆买了一只鸟装进鸟笼里。经济学家解释说,这是因为买一只鸟比解释为什么有一只空鸟笼要简便得多。即使没有人来问,或者不需要加以解释,狄德罗效应也会造成人的一种心理上的压力,使其主动去买来一只鸟与笼子相配套。

事实上,狄德罗效应在我们中国人看来并不是什么新鲜事。《韩非子》里就讲了“纣为象箸”的故事:商王纣叫人做了一双象牙筷。他的叔父、首辅丞相箕子知道了十分担心,因为他知道,象牙筷肯定不会和土制的器皿一起使用,而是与用犀牛角和玉做的杯碗相配套,象牙筷和玉杯碗也不可能会用来盛普通的食物,而必然是珍馐美味。既然吃的是珍馐美味,就不会穿粗布短衣在茅屋下用餐,而是绫罗绸缎的衣服,高大堂皇的宫殿。箕子“畏其卒,故怖其始。”果然,纣不断放纵自己的欲望,给国家增添极大的花费,弄到最后国库空虚,民不聊生,五年后,商纣就像箕子预见的那样亡国了。

狄德罗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一种病态效应,反映了人们内心永远不能填满的欲望黑洞。这种欲望造成的后果有时是非常严重的。

相信大家都不会忘记,2007年3月26日刘德华的女歌迷杨丽娟的父亲杨勤冀在香港跳海自杀一事。杨丽娟对刘德华的狂热痴迷充分地体现了狄德罗效应。以前,杨丽娟的唯一梦想是与刘德华近距离见一面,但真的近距离见了,她又不满,而是渴望与刘德华单独待上几分钟,一起唱唱歌、玩玩游戏。她说,如果能有这样的几分钟,她就心满意足了。相信,若刘德华真的满足了她这个要求,她可能会产生新的渴望。当她父亲为她自杀后,她居然这样说:“即使爸爸死我也不后悔,我不见到他我是不会走的。”

杨丽娟对刘德华的继续痴迷是她内心无法填满的欲望,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是一种病态的不健康的心理需要。狄德罗效应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常发生,尤其是在消费和职场升迁时,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这样的事:在得到某物之后还不断地追求与之“相配”的东西,反而越得到越不满足。

狄德罗效应给了人们一种启示:对于那些非必需的东西尽量不要。因为如果你接受了一件,那么你会想得到更多。朱丽叶·施罗尔认为,消除狄德罗效应的对策是立即终止攀升,非必需的尽量不要,推行以节制消费为主题的简单主义运动。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摆脱狄德罗效应的摆布有他自己的处理方式,这里我们可以借鉴一下:

苏格拉底被自己的学生怂恿去闹市购物,学生本以为自己的老师面对这么多琳琅满目的物件时会满载而归。殊不知,苏格拉底空手而回,他是这样与自己的学生说的:“此行我的确有一个很大的收获,就是发现这个世界上原来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的东西。当我们为奢侈的生活而疲于奔波的时候,幸福的生活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幸福的生活往往很简单,如最好的房间,就是必需的物品一个也不少,没用的物品一个也不多。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狄德罗效应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人要学会知足,知足才会常乐。不管是都市消费还是人生选择,对于一些不必要的浮华的东西,我们要学会克制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要崇尚节俭,知足常乐。

同类推荐
  • 哈佛精英教育全书:怎样培养未来的精英

    哈佛精英教育全书:怎样培养未来的精英

    《哈佛精英教育全书——怎样培养未来的精英》是一本写给所有希望实现自我价值的人(尤其是青年人)看的书。不管你处在人生的什么阶段,只要你愿意学习,追求上进,那么,你一定能从本书中学到进步的经验,找到杰出的楷模,领悟成功的真谛,获得奋进的力量,得到受益一生的智慧。
  • 心理学的陷阱

    心理学的陷阱

    生活中的人们常常习惯于用自己的行为模式来解释自己的行为后果,却忽视了行为模式背后的动因才是让他们走入陷阱中的主要驱动力。为了避免读者陷入抽象的理论思维束缚中,笔者通过采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故事,以及历史上经典的人物、故事剧情等生动地对每一种心理效应进行了通俗易懂的阐述。由故事引出效应,分析效应的背后动因和深陷效应中的人们的行为,并提出借鉴与规避的策略,这是本书的主旨所在。
  •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吗:进化心理学视角下的人性论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吗:进化心理学视角下的人性论

    人的行为是由思想决定,还是由自身生理需要决定?人是利己的,还是利他的?这是几千年来全世界争论不休的问题,谁都能说出自己的看法;然而,这个问题是无法从表面上把握的,它植根于人们对人内在动力的认识。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对事关人内在动力的研究必须着眼于人的自然。本书以此为原则,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心理学、生物学、生理学和自然界中的大量事实研究人内在的动力,从而最终揭示:人的机体上不仅存在着生理需要,而且存在着情感需要;人快乐痛苦的感觉是人的直接动力,机体需要是人内在的根本动力,情感需要是人内在的两大动力之一;不图回报的利他行为根源于人的情感需要,人在本性上有利他的一面。
  • 学习要懂心理学

    学习要懂心理学

    对不会学习的人来说,学习是一件难事,但对会学习的人来说,学习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认为学习是一件难事的学生,是学习的奴隶;认为学习轻松愉快的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人。如何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呢?为什么学过的知识总是记不住?为什么考试的时候脑子会一片空白?为什么面对试卷紧张得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怎么写?其实,这都是不良的学习心理在作怪。《学习要懂心理学》不仅列举了学习中常见的心理困惑,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的办法,相信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 做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

    做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

    看到这本记录中国心理咨询师培训心路的书让人由衷地高兴,这本书不但是送给心理咨询新手的一本比较系统、从心理学角度表达对心理咨询师培训理念及操作实务的手册,它还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上海国家心理咨询师培养的历程。在严文华的笔下,心理咨询师的训练不光包括面接技术的训练,不光包括个人在团队中的成长,更包括心理咨询师的个人修炼和成长,包括形成心理咨询师新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这是一本来自中国的心理学工作者的实践,发自内心、有自己独到看法的书。
热门推荐
  • One of Ours

    One of Ou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屠戮天记

    屠戮天记

    少年天才,一朝变成白痴,而清醒后,却一飞中天,再难遏制。在天道和命运中挣扎,殊不知这挣扎是福是祸。。。
  • 猥琐神王

    猥琐神王

    无耻闷骚宅男杜小荡穿越了,得到召唤网络神兽的金手指。菊花蚕专爆天才菊花。潜烈蟹专治强悍男对手。网络神兽针对不同男女的凶残大绝招,让杜小荡的敌人内牛满面,泪流不止。
  • 甜妻很呆萌:冰山总裁的心尖宠

    甜妻很呆萌:冰山总裁的心尖宠

    他,是站在世界顶峰的人物,唯我独尊,是A市K集团的CEO也是黑道叱咤的G帮的帮主。相传他冷若冰霜,不近女色。奈何,却被小时候见过几面的她征服了。从此变成了妻奴。宠妻无下限。“老公,有人说我配不上你”,次日,某公司倒闭。“老公,我被人欺负了”某女撒娇。次日,某人被送进了急症室。小包子抗议“我要和妈妈睡”某男“你不是要泡校花吗,走教你泡妞”“妈妈晚安”小包子非常听话的走出了房间。某女早就看呆了。(男女主身心干净,一定宠)
  • 你是我的堕落天使

    你是我的堕落天使

    “我想找一个人能够接纳我和孩子的对象,如果他也有孩子我一样会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爱他。”
  • 你是我的高冷校草

    你是我的高冷校草

    王雪回国第二天,糗大了,之后就不断的偶遇和意外,高冷男被吸引了?不,他要克制住。王雪喜欢上他了?不,她讨厌他。当两个人的真心互相发现时,可以好好在一起了?然而,世事难料......
  • 谁在半夜乱弹琴

    谁在半夜乱弹琴

    【锦书轩】让你爱上文字的香气。【幽幽千城】编辑旗下出品初识那年,赵靓(jing;各位看文文的亲们,我决不是说大家不认识这个字哈!只是因为是多音字,所以才小做解释哦!)渊16岁,苏子墨19岁。一个是调皮的初三学生,一个是被保送的高校优等生。那一天因为学业而无心睡眠的赵靓渊听到了对面窗户里传来的凌乱的琴音,透过窗户和月光看到了一个拥有完美轮廓的少年。因为父母闹离婚而心烦意乱,对着钢琴发泄的苏子墨无意中看到了对面窗户里那张模糊的脸。于是故事发生了。他们总在黑夜里透过窗户凝视对方,他们在小黑板上写着稚嫩的字体去了解对方。年轻的心,选择用最直接的方法告白,用最热烈的方式拥抱,也用最彻底的姿态分开。5年光阴,他们在没有彼此的世界里挣扎,终于明白,原来没有爱情,也能活的很好,只是,再也不提爱。当对面的灯光再次点亮,当凌乱的琴音再次传来,故事的弦还能不能续?“有达芬奇,有米开朗琪罗又怎样?我只知道,那里没有赵靓渊……”“子墨,犹言在耳,你还敢爱我吗?”顺便宣传下墨墨的新文,《爱你,在你来的时光》:http://novel.hongxiu.com/a/361858/终于终于出来!希望大家继续支持墨墨!哦也!谢谢大家~
  • The Ethics

    The Ethic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英雄联盟之竞技之梦

    英雄联盟之竞技之梦

    S2,IG兵败M5,WE八小时大战败走洛杉矶;S3,韩国强势崛起,皇族决赛惨遭SKT吊打,faker成就魔王威名;S4,三星双雄崛起,皇族决赛再度惨败;S5,LGD,IG双双小组出局,EDG八强赛惨遭FNC4:0吊打;LPL沦为外卡赛区。他是SKT的练习生,Faker专职陪练,S6,他从SKT辞职,回到了国内……他叫杨浩,人们叫他“巫师”
  • 离别前总有笙歌

    离别前总有笙歌

    当年,他们都误会了对方,而多年以后,男主想要追回女主,而女主一心以为他当初已经对别的女孩动心了,不愿和这种人一起过一辈子,但是,这一切都是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