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28600000018

第18章 宋明时代儒教的新教义(1)

一自然之理和正心诚意之学

宋代儒教在理论上最重要的创造就是程氏兄弟“体贴”出了“天理”二字:

明道尝言: 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上蔡语录》)

从总体看来,“天理”二字,是宋代儒教新理论的开端,也是整个宋明时代儒教教理的基石。人们把这一时期的儒学称为“理学”,就是抓住了此一时期儒教新理论的基本特征。

自从王充重新论证天道自然的正确以后,到魏晋时代遂成为广泛流行的思潮。经过唐代儒者的改进,这本由老子首先提出的原则,遂被儒者们认为是一种合理的原则。他们甚至认为,一种原则只有是自然的,才是合理的。作为宋明儒教最重要概念的理或天理,在它的创立者程颢那里,这理也是自然而然之理:

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皆自然而然,非有安排也。每中夜以思,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河南程氏遗书》卷一一)

天理是自然而然,也就是说,自然而然,乃是理学的基本原则。依据这个原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比如《易传》最重要的结论“一阴一阳之谓道”,也是自然而然:

“一阴一阳之谓道”,自然之道也。(《宋元学案·明道学案上》)

程颢的思想被朱熹加以继承和发扬:

性者,人所受之天理。天道者,天理自然之本体。其实一理也。(朱熹《论语集注·公冶长》)

因此,人的本性,也是自然而然的。而人的行为,也只有遵循自然的原则,才合乎道或天理:

人物各循其性之自然,则其日用事物之间,莫不各有当行之路,是则所谓道也。(朱熹《中庸章句》)

经过程氏和朱熹,自然而然,这也成为宋代以后儒者们遵奉的基本原则。从王充开始的、儒者们长期为之努力的新的天人之际理论,成为宋明时期儒教教理的基石和出发点。

唐代后期儒者对正心诚意的重视,则成为宋代儒教新理论的核心。

为了使天理能够时时处处指导自己的行动,宋儒要求人们要把天理时刻“存”在心中。而要能把天理存于心中,就必须去掉人欲。为此,他们设计了种种修养的手段,主敬、静坐等,以求达到在未有言行之前,使自己的心中没有私欲只有天理,以便在发出言行时,能够完全符合天理。这一切,归根到底,是修养自己的心,是心灵的作业。他们把这样一种过程归结为“正心诚意”四个字,并以此作为他们学说的核心。文献记载:

程颢每进见,必陈君道以至诚仁爱为本,未尝及功利。王安石之说既行,颢意多不合,事出必论列。数月之间,章疏十上。(《续资治通鉴》卷六七)

这是一个和王安石学说对立的治国之道。其所说“数月之间,章疏十上”之章疏,见于《河南程氏文集》。其《上殿劄子》又名“论君道”,其中说道:

臣伏谓: 君道之大,在乎稽古正学,明善恶之归,辨忠邪之分,晓然趋道之正,故在乎君志先定。君志定,而天下之治成矣。所谓定志者,一心诚意,择善而固执之也……惟陛下稽圣人之训,法先王之治,正(按: 或作一)心诚意,体乾刚健而力行之,则天下幸甚。

君道在于明善恶,辨忠邪,趋正道。要做到这一点,只有正心诚意。这是程氏要把正心诚意作为治国之道的根本原因。在《论王霸劄子》中,程颢说道:

臣伏谓: 得天理之正,极人伦之至者,尧、舜之道也……故诚心而王则王矣,假之而霸则霸矣,二者其道不同,在审其初而已……故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正志先立,则邪说不能移,异端不能惑。

正志,就是正心;诚心,就是诚意。正心诚意,才能“得天理之正”,行王道仁政。这就是正心诚意之学的逻辑。

到朱熹,一如既往地把正心诚意之学作为基本的治国之道。《续资治通鉴》记录了朱熹为君主进献正心诚意之学的事迹。其卷一四七载,淳熙七年(1180),当时知南康军的朱熹向宋孝宗上疏道:

天下之大务,莫大于恤民;恤民之本,又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所谓其本在于正心术以立纪纲者,盖天下之纪纲不能以自立,必人主之心术公平正大,无偏党反侧之私,然后纪纲有所系而立。

第二年,因为灾荒,朱熹被宋孝宗召见,论及灾荒的原因,他批评宋孝宗执政二十年来“未能循天理、公圣心,以正朝廷之体”,是“失其本”(《续资治通鉴》卷一四八)。这样,所谓正心,就明确规定为“循天理”。要“循”,就必须“存”。所以正心诚意之学,就是存天理、灭人欲之学。淳熙十五年(1188),朱熹在进京的路上,遭到了规劝:

周必大荐朱熹为江西提刑,熹入奏事。或要于路曰: 正心诚意之论,上所厌闻,慎勿复言。熹曰:“吾生平所学,惟此四字。熹可隐默以欺吾君乎!”(《续资治通鉴》卷一五一)

于是,他见到宋孝宗以后,讲的依然是正心诚意之论,并且把正心诚意之学明确定在存天理灭人欲的基础之上:

陛下即位二十有七年,而因循荏苒,无尺寸之效可以仰酬圣志。尝反复思之,无乃燕闲渊蠖之中,虚明应物之地,天理有未纯,人欲有未尽?天理未纯,是以为善未能充其量;人欲未尽,是以除恶不能去其根。一念之顷,公私邪正,朋分角立,交战于其中。……

愿陛下自今以往,一念之顷,则必谨而察之: 此为天理邪?为人欲邪?果天理也,则敬以充之,而不使其少有壅遏;果人欲也,则敬以克之,而不使其少有凝滞。推而至于人伦之间,用人处事之际,无不以是裁之,则圣心洞然,中外融彻,无一毫之私欲得以介乎其间,而天下之事,将惟陛下之所欲为,无不如志矣。(《续资治通鉴》卷一五一)

这就是说,所谓正心诚意,就是存天理、去人欲。一旦心中纯是天理,就会像孔子那样,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君主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国家就一定能够得到治理,天下就一定能够太平。这年年末,朱熹又上疏,言朝廷要办的六件“急务”: 辅翼太子,选任大臣,振举纲维,变化风俗,爱养民力,修明庶政。朱熹认为,六件急务虽然没有一样可以缓办的,但它们的根本,仍然是君主之心:

凡此六事,皆不可缓,而本在于陛下之一心。一心正则六事无不正。一有人心私欲以介乎其间,则虽欲励精劳力,以求正夫六事者,亦将徒为文具,而天下之事,愈至于不可为矣。(同上)

据说这道疏文送达之时,宋孝宗已经睡下,连忙又起床阅读。只因当时宋孝宗已经倦于朝政,正在筹划禅位,朱熹的上疏也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然而十多年之后,宋理宗即位。朱熹的学说逐渐取得了统治地位,皇帝也开始采纳朱熹的治国原则。《续资治通鉴》卷一六四载:

辛亥,郑清之同王暨进读,帝曰:“朕观汉唐以下人主,鲜克有终者,皆由不知道。”清之言:“圣见高明,可谓推本之论。”

约半年之后,侍讲范楷讲《周易》丰卦,说丰盛之时,“有壅蔽不明之忧”。宋理宗深有感触,认为此时易生奢心,应认真警惕。于是,侍读乔行简说,这番话,乃是社稷之福。宋理宗答道:

只要心有所主。

这时,侍讲侍读一齐赞扬道:“圣学高明,此语尤切当。若心有所主,则一切不能惑矣。”(《续资治通鉴》卷一六四)

宋理宗能否去掉人欲,保存天理,使心正意诚,是另一问题。就他对这种新儒学治国原则的理解来说,可说是已经及格了。

宋代新儒学的治国原则,不久就影响到了金朝:

云翼为金主讲《尚书》,言帝王之学,不必如经生分章析句,但知为国大纲足矣。因举任贤、去邪等数条,一皆本于正心诚意,敷绎详明。

……云翼尝患风痺,及愈,金主问愈之方。对曰: 但治心耳。心和则邪气不干,治国亦然。人君先正其心,则朝廷百官,莫不一于正矣。(《续资治通鉴》卷一六三)

元明时代,以程、朱为代表的宋代新儒学被定为儒学正宗,朱熹的思想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认可。正心诚意之学就成为这一时期的修身治国的基本原则。

君主自己首先应该正心,然后“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是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就提出的原则。但这个原则在董仲舒及其后继者那里,只是个普通原则,并没有引起很大重视。董仲舒及其后继者所重视的,主要是礼仪制度的建设,即制礼作乐,包括修明堂、辟雍等。直到唐代开元年间,儒者们完成了他们的制礼事业。他们希望,依靠礼乐的教化作用,使人们能够节制情欲,保持或者恢复良好的本性。宋代儒者也重视礼仪建设,不否认礼乐的作用。但他们认为,和礼乐这种外在教化相比较,更重要的是依赖内心的自觉,去除邪念。在如何促使人们向善这个基本目标之下,宋代儒者可说是创造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也是他们对儒教教理的最重要的改革。

二天赋人理和气质之性

“正心诚意”说出于《大学》,即《礼记·大学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并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其中格物致知是正心诚意的前提,容易理解。为什么正心诚意就可以使家齐,使国治,使天下平呢?以前的儒者没有深究其中的道理,宋代儒者给出了自己的解释。这个解释的要点是: 上天赋予人一个本性,这个本性就是天理。天理的内容就是仁义礼智信,因而做人治国的基本原则,都在人的本性之中。保持或者恢复这个原本纯善的本性,就会使行为不加思虑地保持正确。所以可以成圣,可以使家齐国治天下平。

从董仲舒以来,儒教就以一气聚散理论解释人的本性。董仲舒认为,气聚成人,人所禀受的,就是天的阴阳二气。人禀阴阳二气,所以就有贪仁两种本性,即本性有善亦有恶。参见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号》。由于阴阳是天的阴阳,所以人性禀之于天。在这里,天赋和气聚,是统一的。或者说,气聚就是天赋,而天赋乃是通过气聚。

董仲舒以后,扬雄的“善恶混”(《法言·修身》),韩愈的“性三品”,都是在董仲舒人性论基础上的发展和延伸。

王充把气禀看做天赋。只是对本性的善恶,认识和董仲舒等有别。王充说:

问曰: 人生于天地,天地无为。人禀天性者,亦当无为。而有为,何也?

曰: 至德纯渥之人,禀天气多,故能则天,自然无为。禀气薄少,不遵道德,不似天地,故曰不肖。不肖者,不似也。不似天地,不类圣贤,故有为也。(《论衡·自然》)

依王充所说,人从天那里秉受的气,就形成了人的本性。因为人性天赋,所以天道是自然无为的,人也应该自然无为。不然,就是违背天意,是天的不肖之子。魏晋儒者之所以主张任其自然,其理论基础就是天道自然。人性天赋,所以应该任其自然。天通过气的凝聚赋予人以本性,也是魏晋儒者的共识。

魏晋儒者的缺点,在于只到本性自然为止。而对于自然,则有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解释。如果认为自然和名教(即儒教)是互相抵触的,就难以为儒教教化提供理论支持。天道自然观念长期未能成为儒教的主流理论,这是重要原因之一。要采纳天道自然观念,就必须在自然和名教之间做出合理的解释。

宋代儒者认为,气是有理的;理或天理,是气的不可分离的本质属性,是气的主宰。甚至气可以有生有灭,但理无生无灭,永远存在。气聚合成人时,气中之理就成为人的本性。这是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不假安排。所以,理或天理,乃是人的自然本性。

气聚合成为人体,理凝结为人的本性,这个气的自然凝聚过程同时又是天命实施的过程。因为那凝聚成人的阴阳五行之气,乃是天用它们凝聚成人的。对于《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朱熹注道:

命,犹令也;性,即理也。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犹命令焉。于是人物之生,因各得其所赋之理,以为健顺五常之德,所谓性也。率,循也;道,犹路也。人物各循其性之自然,则其日用事物之间,莫不各有当行之路,是则所谓道也。修,品节之也。性道虽同,而气禀或异,故不能无过不及之差。圣人因人物之所当行者而品节之,以为法于天下,则谓之教,若礼乐刑政之属是也。盖人之所以为人,道之所以为道,圣人之所以为教,原其所自,无一不本于天而备于我。学者知之,则其于学知所用力而自不能已矣。故子思于此首发明之,读者所宜深体而默识也。

所谓“所赋之理,以为健顺五常之德”,就是说,儒教所要求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原则,就是天理的内容:

气则为金木水火土,理则为仁义礼智。(《朱子语类》卷一)

那么,当理凝结为人的本性时,本性自然就具有了仁义礼智的内容。因此,仁义礼智不是外在的、被强加给人的,而是自然而然、不假安排而形成的。这样,人们按照仁义礼智行事,就好像鱼儿应该在水里游、鸟儿应该在天上飞一样。假如不是这样,那就违背了自己的本性。鱼将不鱼,鸟将不鸟,人将非人。

这个过程,也是天命的过程。因为是“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也化生人。这样,天命和人为,名教和自然,在理论上,也十分协调地统一起来了。

这样,人的本性就是善的。可是本性善的人,为什么又有恶呢?宋代儒者引进了“气质之性说”。

同类推荐
  • 唐代佛教

    唐代佛教

    密教使佛教堕落成为以妖法惑世欺众的巫术,使佛教走八绝境,是在文化交流中流采了一股比其他各宗派更秽浊的脏水。华严宗无非是脑里空想,口上空谈,毫无买际意叉,根本是为统治阶级忠实服务的一套骗人把戏。
  • 星云大师谈当代问题1:心宽天地宽

    星云大师谈当代问题1:心宽天地宽

    本书为社会议题探讨,此类别收录了大师八篇言论,包括有大师对环保、经济以及自杀的防治与女性问题等提出的应对之道。大师的开示,均针对人们的现实困境与心灵需求提出建设性的见解,并给与疗愈,继而启发人之善言、善心、善行。
  • 当代北京云居寺史话

    当代北京云居寺史话

    力求既体现“史”的宗旨,即以真实的史料为依据,注重完整性、科学性、知识性,纵向脉络清晰,横向展现充分;又具有“话”的特点,即注重叙述的通俗生动和议论的简洁明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使广大百姓愿意读,喜欢读。本书是已出版的《当代北京社会生活史话丛书》的延续和拓展。
  • 五百罗汉之谜

    五百罗汉之谜

    《全彩五百罗汉之谜》由云一编著,以罗汉为开端,从介绍罗汉起源一直到佛教的宗派传承,洋洋洒洒间。带出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八百罗汉的相应解释,最后具化为佛陀、菩萨、僧信、与佛结缘的人物和形形色色的佛教人物。作者通过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和一个个佛教典故来深入浅出地诠释深奥佛法的传布、佛教宗派的发展与传承。本书对大量的资料进行了筛选,精心构建了一座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跨越的通向佛法之桥。
  • 给人欢喜(人间佛教语录)

    给人欢喜(人间佛教语录)

    本书是大师依据佛陀的言说及其弘法多年的教化经验。主要包括生活观、伦理观、修持观、处世观、仪礼观、教育观等内容。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武道至尊

    武道至尊

    废柴少年,无丝毫修武之材。一代战神在他身上重生,从此天地大变!群雄俯首,众神称臣!武道至尊,君临天下!
  • 重生之败者为王

    重生之败者为王

    向远——一个名副其实的失败者。三流大学毕业,就业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软件公司。妻子嫌弃他无能,不能让她过上好生活。家里的经济需求让他劳累不堪。一场车祸,让他回到了高三。错误的相遇,错过的真爱,碌碌无为的自己……他发誓,他不会再堕落!他要做一个强者!
  • 北京梨园金石文字录

    北京梨园金石文字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个自己的房间

    一个自己的房间

    《一个自己的房间》沿袭了《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温暖治愈的文风,从生活的微小处,生命的细节处找到感动的力量,重新审视我们所有的,拾回那些渺小却重要的爱好、乐趣,让一颗身处浮世的心不再彷徨、焦躁、不安。《一个自己的房间》采访了9位散落在不同行业,拥有着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善于从生活中捕捉“微小而确实”的幸福的男女。欣赏他们房间的细节,继而得以窥探他们关于人生的态度和生活的哲学。
  • EXO之云瑶缘

    EXO之云瑶缘

    不要看起了一个那么古风的名字,其实是写现代文的啦~你我是否还能有缘相见……难道……还要再错过一次吗……这一次,我们一定不分开
  • 帝画眉:失贞王妃

    帝画眉:失贞王妃

    新婚之夜,她的夫君眼看她承欢于他人,自此心碎神毁。悲苦无人知,只得到夫君的一句“贱人!”还有一记响亮的耳光。白皙的肌肤上赫然印着一朵妖冶的红莲。他原本慵懒的目光捕捉到那一抹嫣红,骤然变冷。“不必找了!”他语气森寒,“今晚你侍寝。”常言道:“最是无情帝王家。”在外漂泊了十余年的她,被迎回故国,却体会到了什么是“万千宠爱于一身”。父皇和母后的疼爱,皇兄的宠爱,还有他小心的喜爱,温柔的呵护,逐渐抚平她创伤累累的心。
  • 恶魔校花:霸道女主缠上我

    恶魔校花:霸道女主缠上我

    校草同桌半身旁,她不但不好好对待,反而,还变本加厉。虽然,校草经常被他欺负,但校草还是义无反顾地保护她。
  • 萌学园之时空之轮的秘密

    萌学园之时空之轮的秘密

    这一次是新的萌学园,会添加几个新人物,不过主要情节还是依照电视剧,不过人物感情线,和有些经历是全新的。
  • 风水轮流转是时候该我嚣张了

    风水轮流转是时候该我嚣张了

    队长身怀各种吊炸天技能,还有好多个性少年。,一个巨大的不良家族,会发生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