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28400000007

第7章 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和专业发展(2)

在新课程理念的感召下,“教师发展”已成为教育界的关键词。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我国教师现状不容乐观,不仅教师的学历、技能等职业手段不尽如人意,而且教师的教育观念和创新能力也令人担忧,有的教师甚至连“教书匠”都做不好。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有些教师成了只会低头拉车、不会甚至不愿抬头看路的“死干家”,他们不求崇高的师德修养和高深的教学方法,只求“短平快”和省心省力的填压灌方式提高成绩。所以,要真正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必须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打破教师的思想桎梏——由单纯知识的“传递者”走向“研究者”,由“经验型”教师走向“反思型”、“专家型”教师。

理念决定行动。但在研究中笔者发现,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源于新的教育理念,更是教育规律的内在需求。所谓“术业有专攻”,就是要求教师具备从事教育专业生活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同时,教师还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即师德。然而,在教师的发展过程中,师德的要求却往往被忽视。其实,师德是教师职业之魂。一名教师如果师德不高,即使业务能力很强,也教不好学生。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受益终生的。

当然,精湛的教学艺术水平是良好师德的精髓。所以,当一名好老师,必须要有深厚的知识积累。有学者认为,被誉为“天使”的职业有两个,一个是医生,一个是教师。与其他职业有所不同,教育是一项充满灵性和智慧的创造性劳动,教师要胜任工作必须有过硬的素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就是对当代教师素质的精炼的概括。

尽管如此,但有一点也成为我们的共识:“专业发展”是新课程对教师的核心要求。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付出和奉献,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将与学生共同成长和发展,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和体验自身的生命价值。

三、 读书与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我们知道,教师专业发展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过程,而是一个长期的、充满着困难和艰辛的过程,需要“内外动力”的激励和助推。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动力支持系统作为一种外在条件,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内驱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首先,教师要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向能者、善者学习,与智者对话,这是为师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其次,要做“反思型”的教师。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一道公式: 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所谓经验,是指教师由教学实践得来的知识和技能;所谓反思,是指教师对实践中的教育问题和情境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只有学思结合,才有可能逐步从自发提升为自觉,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的转变。我国语文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我们要常常检讨,紧紧把握,天天创造。”正是怀着这种“常常检讨”的精神,陶行知不仅自己时常反思,而且还要求学生“每日四问”: 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其实,我们今天的教师,要想每天都有进步,也同样需要“每日四问”,同样需要进行反思。实践证明,没有反思的经验是靠不住的,它不能给教师的行动以合理有力的指导。而且,单纯的经验积累对教师的教学来说也是不够的,往往出现“十年的经历可能和重复十次的一年扭曲经历的价值相当”,这种情形极大限制了教师的发展。

记得一位特级教师曾经说过:“教师如果不能在高层次的知识、智能、情意引领下勤奋创新,而是囿于低层次的环境呕心沥血,充其量只能‘呕’出低水平来。”的确,长期把教师束缚在“知识传递者”的位置上,将教师脑力劳动性质变为简单的“熟练工种”,显然不会取得真正意义上的进步和发展。因为我始终相信,学习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要素。有一句话说得好,“停止学习,就意味着拒绝成长”。今天,谁也无法指望一次职前的专业教育和单纯的经验积累就能满足一名教师全部职业生涯的需要。我们的教师需要终身的专业学习和发展,需要不断地实践和创新。著名作家王蒙说过这样一段话:“学习是一个人的真正看家本领,是人的第一特点、第一长处、第一智慧、第一本源,其他一切都是学习的结果、学习的恩泽。”创新也是学习的恩泽。学习是让我们更上一个层次的重要途径,而阅读是适合教师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21世纪是阅读的世纪,如果没有书,我们就不知道生活还有一个维度叫深度。周国平先生认为,一个人要读书,最好要读经典,读大师。尤其是教师,能够抽出时间,静下心来,读一些教育经典著作,与名师大家对话,在阅读过程中,一些苦苦思索的问题会豁然开朗,一些模糊的想法会变得越来越清晰。如我们从陶行知著作中读了“真教育”三个字。“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人求真”、“学做真人”、“解放儿童的创造力”等教育思想与实践都是“真教育”这棵根深叶茂的大树上结出的硕果。在苏霍姆林斯基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体系中,闪耀着一个大写的“人”字。他告诉我们:“教育,这首先是人学!”叶圣陶给我们最深刻的教诲是:“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虽然这三位教育家的著作中从未出现过“素质教育”四个字,但在我的心目中,他们堪称素质教育的先知先觉者和先行者。由此,我想,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有些东西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比如阅读和写作,任何时候都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基本途径。正如肖川教授所说:“造就教师书卷气的有效途径,除了读书,大概就是写作了。写作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因而,教师应该把阅读和写作视为自己生命的体现形式。阅读,要养成手不释卷的习惯,包括经典教育理论、古典文献书籍、教育报刊、中外文学作品以及中小学生生活的书等都应该在我们的视野之内。写作,也应该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但现在的教师,包括语文教师,不会写文章的绝非个别。这不正常。在几十年的治学过程中,我笃信《论语》中的两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按我个人的体会,写作的过程,就是我们反思、审视、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的过程。当然,对于一线的教师来说,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要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因为,“教育变革的真正‘秘密’正隐藏在日常教育经验之中,并且教师们的日常教学实践也在不断地赋予教育变革以真实的意义”。时下,有一种教育叙事研究,已走入教师的日常生活中。叙事法(narrative)是“当事人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充满意义的生活故事”的方法。杜威曾说:“教育是一种生活的方式,是一种行动的方式。”在学校中,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生活的过程。教育过程可以形象地叙述。教育者的智慧更多的是体现在教育过程之中,具体说,就是体现在故事中。因此,“讲故事”也是一种教育感悟的方式。在教育家马卡连柯所有的教育论著中,最有影响的是《教育诗》。在一个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中,在一个个跌宕起伏、曲折动人的故事里,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等等,全部在其中了。因此,我们可以运用经验叙事的方法,研究教师的生活故事,从而挖掘并认识隐含在复杂多变的教育现象中的深层规律。教师的故事通过解说者的叙述而得以实现,解说者可以是教师自己,也可以是研究教师的研究者。事实上,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讲,坚持写教育日记、教育手记,哪怕仅仅是记载自己每一天的教育故事都是很有意义的。如此坚持三年、五年,任何一个普通教师都可以成为真正的教育能手乃至教育专家。

由上所述,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 正确的角色定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教师需要发展,发展是教师的第一生命,但教师的发展最终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在当今课程改革正处于大变动的时期,教师如果不能从“专业化”的角度来正确认识自我,反思自我,任何有关自身学习和发展的目标与追求都会流于空谈。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师只有把自己的平凡工作变成一项具有无限魅力、值得终身追求的事业,专业发展才会成为可能。作为教师,当我们把平凡看成平淡、平庸的时候,就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现象;当我们把自己看成挑战者,不断超越自我的时候,我们就能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心态,并在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的过程中获得职业的幸福感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成就感。

同类推荐
  • 足迹与风采:南航校友访谈录(全2册)

    足迹与风采:南航校友访谈录(全2册)

    201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迎来六十华诞。六十年来,南航培养了12万余名校友,他们在社会各个领域建功立业,其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开拓者及各条战线上的杰出人才,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本书共收录了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各个时期从南航毕业到校外工作或曾经在南航工作过的校友访谈录100篇 (共两辑)。篇目按受访校友的入校先后顺序排列,同级校友以姓氏笔画为序。从这些讲述校友成长足迹和创业风采的朴实文字中,读者能够分享南航校友们的人生经验,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可以读出一部鲜活的南航“校史”,找寻一脉相承的南航“基因”,感悟生生不息的南航“精神”。
  • 想爱

    想爱

    每个人的情感都是一株葱郁的植被,需要用爱灌溉生长,想爱,为你揭秘情感世界。
  • 迷思为何存在

    迷思为何存在

    如同人类生存的压力可能是自然生态恶化的原因,但不能成为人类任意破坏生态环境的借口一样,激烈的商业竞争可能是新闻一时无顾伦理的原因,但不应该成为新闻伦理道德肆意缺失的借口。
  •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以美籍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的理论为基础,以“权利贫困”概念中的核心要素——机会、参与和机会的失而复得为分析工具,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深入探讨如下议题:第一,不同形态的贫困家庭“社会权利贫困”状态以及动态演化过程;第二,现有社会体系对贫困家庭的“社会权利”机制性排斥的表现和状态;第三,现有的扶贫政策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或方向;第四,贫困家庭和社会的连接及社会扶贫机会的增加。全书动态地分析城市贫困家庭的不同贫困状态,亦即贫困、致贫、脱贫和返贫以及其演变过程,最后着眼于已有的城市贫困家庭的相关政策,如低保、医疗、就业、教育等政策的完善和再建构。
  • 好班规成就好班级

    好班规成就好班级

    本书从两方面来介绍成就好班级的秘诀,这两方面分别为在校学生的管理和课外活动的管理。
热门推荐
  • 盖世狂尊

    盖世狂尊

    地底之下,一处处的裂域空间,从何而来。一块神碑,将秦恒带入异界,这块神碑,又从何处而来。万年前爆发的凶兽于人类的战争,真的是人类赢了么?大陆之外,大陆之上,又是什么?破开层层谜团,万千世界,千丝万缕,所知的,不过是沧海一粟,冰山一角。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的眼!
  • 女炮灰的忠犬

    女炮灰的忠犬

    比穿成女配更悲催的,恐怕是发现自己被利用完就赐死的命运了。逆天改命什么的臣妾做不到啊。果然自己是个炮灰命么……咦,等等……你这刺客哪里来的?什么?你说你是……作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校草独家爱:宝贝别想逃

    校草独家爱:宝贝别想逃

    他是帝都大学的高冷校草,是每个女孩的梦中情人;而她是一个呆萌的转校女。第一次见面,她骂他不要脸,第二次见面,她初吻被夺,她恼羞成怒,而他却说:“做我的女朋友吧!”但某女却说:“你这人到底要不要脸啊,我都说了,我不喜欢你,更不想看到你”。当她来到帝大时,发现他居然是她的同班同学。一场邂逅从此展开..........这本书已经弃,各位大大不要入坑哦
  • 龙演

    龙演

    “元石”它给人们带来了史前的灾难改变了所有!改变的一切!将人们以前的空想一点一点的呈现出来数百年的变迁人们越来越适应元石带来的改变慢慢的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开启一个新的纪元
  • 替嫁

    替嫁

    一个阅尽花丛,却片叶都不愿沾身的绝美男子,在自己认为是一夜纵情的时候,居然遇上了一个女人!一个让他一见倾心,一见钟情,情愿为其付出的女人!但是,女人的小脚,却是丝毫都没有客气,直接的将他自床上给踢了下来,一句滚,让他终生难忘,这是一个耻辱,一个终生的耻辱!他发誓,要找回自己在这个女人身上丢失的面子!(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魂修罗

    魂修罗

    这是一片神秘的大陆,没有魔法,有的只是神秘的灵魂,经过一代代的传承,人们不断完善这神秘的力量...当然这一神秘的力量也不是随便就能够控制和拥有的,只有先天魂力在三以上的人才能够修炼,然而有一些人却找到了属于他们的修炼方法:那就是人体内的力量,当这力量到顶峰时,就算是那神秘的力量也不能一定稳胜......主角从另一片大陆重生而来,他带来的又会是什么呢,他又会不会在这神秘的大陆上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呢...那段曾经的爱恋又能不能在这里重新......
  • 暗访记者

    暗访记者

    他是一个被社会遗忘的人,没有固定的身份和名字,没有档案和简历,没有朋友和家庭;他是一个生活在角落的人,只能不断地隐藏自己,不断地改头换面,不断地流血流泪;他常说自己是一个演员,扮演着生活中的各种角色,感受着命运中的各种痛苦。80后的他,热血、坚持、执着、好奇,却像老鼠一样活在这个世界上!
  • 洪承畴章奏文册汇辑

    洪承畴章奏文册汇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史记(第九卷)

    史记(第九卷)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其不但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鲁迅先生在他的《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本书选取其精彩篇章予以诠释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