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28400000019

第19章 今天我们怎样阅读(2)

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我再次发现,那些经典的美是经过千百年确立、筛选和检验的,它们亘古未变。所以,一提到中国的经典,有人就会推荐“屈李杜苏”和诸子百家,还有鲁迅等。这似乎有点令人失望,怎么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闻所未闻的作家作品。这怎么可能?经过漫长的时间筛选出来的那种经典,我们无法遗忘。这就像阅读外国经典,不可能不提到英雄史诗,还有普希金、托尔斯泰、雨果和歌德他们一样。他们是在更大的时空坐标范围确立的。我们无法与之隔离。正如涂又光先生所说:“在基督教世界,每个人都要读一本书——《圣经》。在伊斯兰教世界,每个人都要读一本书——《古兰经》。我们中国呢?我看知识分子至少要读两本书《老子》、《论语》。”后来,任继愈先生也有类似的说法。

看来,经典著作一定要看,不读不行。经典是什么?经典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是历史赠予后人的精神礼物。正如中科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在2012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所说:“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在于它是人类文化科学发展的积淀,在于它所包含的超越时空的精神理念。”读经典与读一般的畅销书是不一样的。现在一些畅销书很是吸引眼球,但不一定是经典。经典名著之于热门畅销书,恰如恒星之于流星,时间是最好的见证。作家张炜在《时代的阅读深度》一文中有这样的观点:“要在一百年的坐标中找作家、作品。”意思是说,唯有百年的创作空间,唯经百年的阅读筛选,作品才能沉淀为经典。不可否认,时下的畅销书中也有一些好作品,但论文化内涵、厚重程度,绝大多数无法和经典著作相比。真正的好书,是具有范式意义的,它对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都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

特别是一些经典作品,不同人能够从不同层次去欣赏。欣赏者不同,欣赏的层面也不同。如《红楼梦》,有人看到了爱情,有人看到了官场,有人看到了服饰,有人看到了建筑,有人看到了历史……这就是经典作品,无论读者的学识水平如何,无论读者是精英文化的审美,还是大众文化的审美,都能找到自己想要、并且能够欣赏的部分。

那么,当代作品中有没有经典?从内容上讲,经典有古代的经典,也有现代的经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认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经典的标准,不能用几十年、几百年前的标准来套现在的作品。“今天要在新的世界性文学、中国文化自我更新、中华文学自我创造的语境中来理解,才能产生经典。”

经典阅读是一种精品阅读。据说,华东师大许纪霖教授很喜欢读书,可他却调侃自己读书三十多年来有“惨痛教训”——读“时人之书”太多。当年以求知若渴为荣,如今回过头来看却是年少气盛。如果多留点时间给经典,该有多好。我非常同意他的观点,经典往往记录着优秀的思想,它们总是超越时代、历久弥新的。读经典,你将从先贤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养分,从与高尚的心灵对话中受到陶冶。秘鲁作家略萨说:“如果一个人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或者只读‘垃圾书’,他可能会说话,但是永远只能说那点事,因为他用来表达的词汇量十分有限。这不仅是词汇的限制,同时又是智力和想象力的限制,是知识和思想贫乏的表现。”略萨对阅读经典的真谛作了深刻的诠释。因此,他呼吁:“在新媒体时代,更要留点空间给经典阅读,因为只有经典才能给你带来智慧。”在他看来,读书倘若不是为了功利,而是为了享受,最终的追求就会落在智慧的汲取。就像一把盐洒在汤里,你找不到摸不着,却能尝到它的味道。智慧是生命中的盐。但我们现在喝的多半是清汤,没有味。智慧是一个整体,是一种融通,是知识上的知识。由此,我想起了商友敬先生曾经说过的话:“知识由两个层次组成,浮在上面的是‘信息’,它能为你所用,而不能沁人心扉;沉在下面的是‘文化’,它积淀而为你的修养、思想、观念。”实际上,他是在告诉我们: 读书切忌浮躁、功利和盲目。功利的读书人读到的是“信息”,修身的读书人读到的才是“文化”。

何谓“文化”?文化和科技是不一样的,文化本身就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就是人们的言谈举止,就是人们潜移默化的一种价值理念。从整体上讲,或者说大文化,它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棵自然生成的树,一块藏之于地下的煤,不是文化。当人们去认识它们、利用它们,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搭界,就成了文化。所以有人说,文化的本质就是“人”化,就是以“文”化人。人能从动物人变成社会人,从野蛮人进步为文明人,从低级文明人发展为高级文明人,靠的就是文化。人是文化的第一载体,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创造了人。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基因。有了这样一个视角,我们才认识到: 人类一切的创新都是从文化创新开始的,而一切文化创新又是从知识创新开始的。文化的载体是知识,知识的载体至今主要仍是书本。知识对于人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西方哲学家有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现在看来,这句话不十分确切。如果从反面讲,“没有知识就没有力量”,这就对了。没有知识这一载体,就没有文化,但知识并不等于文化。

针对这几年的国学经典热,有一点必须指出,读经典,在乎内容不在乎形式。现在有些地方,让孩子穿上古装去读经典。穿古装,做个表演,搞个活动,都无可厚非,但还是不要追求形式。让老师穿上古装,拿根戒尺,我觉得既完全没有必要,也不符合中国思想文化的精神。不仅如此,现在有一些人认为,我们应该恢复私塾,让孩子不要去上学,在家里读“四书五经”就是了,读到十六七岁,再学其他东西。这种观点是有问题的,也是不科学、不现实的。要知道,读经典是提升个人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但它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

二、 读书是有境界和品位的

读书,要讲一点品位。所谓品位,就是通过阅读使你的心智达到一种境界。有境界,则自成高格。那么,读书究竟有哪些境界呢?愚以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去理解:

首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读书有三境界: 一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晏殊《鹊踏枝》);二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三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其一为登高望远,要有远大目标;其二为呕心沥血,要有坚忍不拔之志;其三为心旷神怡,得到成功的快乐。读书能达到王国维所说的第三种境界的人并不多。许多人在达到第二境时,由于不堪忍受身体与心力的“憔悴”而打了退堂鼓。

其次,今人辑毛泽东词句也把读书分为三种境界: 一为“此行何处,赣江风雪迷漫处”,二为“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三为“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此“三境”,同王国维相似,但更侧重读书时风云激荡的内心体验。

其三,童道明先生在文章中提出“读书的三境界”(《中华读书报》,2005年5月25日)。在他看来,读书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境界:

第一境界是马克思、鲁迅式的读书境界。他们读书不仅为自己,更为天下。马克思读了书写成《资本论》,让天下有革命志向的人生出实际的革命理想;鲁迅读外文书译外文书,有为中国人“盗天火”的神圣感。这个读书的最高境界是只有一代伟人或哲人才能达到的。

第二境界是杜甫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最为典型的例子是曹禺1930年进入清华大学后利用三年的时间读遍了清华园图书馆中从古希腊悲剧到奥尼尔的所有世界戏剧的经典名著,之后,也是在清华园图书馆内于1934年写成了《雷雨》。这种天才式的读书境界,一般人也是难以企及的。

第三境界就是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里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实在是一种难得的境界——悠然,从容,恬淡,还有自由。这个境界,我们自觉努力之后是可能达到的。重要的是,要“好读书”,“不求甚解”可以理解为不要“死读书”,这样就能“会意”。据说,陶渊明先生不会弹琴,却买了一把无弦琴,高兴的时候就闭上眼睛认真弹上半天,高山流水,小桥人家,窗外的鸡儿鸟儿就是最好的知音。种豆,饮酒,赏菊,看书,实在是人生的大境界。所以陶渊明的不求甚解绝对不是我们今天理解的走马观花,而是和弹奏无弦琴相映生辉的一种人生态度。读书,又不是死读书,把书中的意境真正融会贯通,滋养成自己的东西。

宋代苏轼读书的境界也很逍遥: 安静的夜里,一本好书,一壶好酒,读到尽兴的地方,就喝一口。整个夜晚就是在酒香和书香的融会贯通中盛开成一朵美丽的赤壁浪花,于是才会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胸襟,才会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柔肠百结,也才会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

还有,《红楼梦》里写林黛玉读《西厢记》,“嘴角不禁生出缕缕的清香来”。

当然,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与古人不同,也没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样的从容、恬淡、雅致。但无论多忙,无论多累,每天都不要忘了随手翻书,流连其间,体验一下书中的快乐和忧伤,也不失为一种修身养性、恬然自得。

其四,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新原人》中有一个著名的“人生境界说”,他把人生的境界分成四种: 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在自然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顺习”的,也就是顺从自然来发挥自己的才能或遵循自己已有的习惯。在功利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为利”的,做事情都有他们所确切了解的目的。在道德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行义”的,其行为所及的对象是利他的,是有益于社会公益的。在天地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事天”的,他不仅要处理好与社会的关系,还要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我以为,读书也有这样几种境界: 一是自然的境界;二是功利的境界;三是生命的境界。

可见,由于书不同,人不同,读书的目的和方式不同,读的结果和成效就有了不同,读书的境界也有雅俗、高低之别。这其中最高的境界,就是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而没有功利的目的。在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身心疲惫的时候,都有困惑的时候,都有需要温暖的时候。这个时候,书店就是最好去处,读书是“抱团取暖”的最好方式。赫尔岑说:“一个人通过阅读体验了时代。”而我要说,我们还应该从阅读中看到未来和希望。

三、 读书永远不能等

说到读书的客观条件,不用解释,我以为当今是有史以来最好的条件;而从另一个方面讲,其实读书是不需要什么条件的,不读书却有很多借口。小时候听过一首打油诗,其大意是: 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

秋来身乏不堪受,冬雪飘飘等来年。

这一首“不学调”,视读书为畏途,以各种借口逃避读书。今天,对那些在学习上想偷懒,不肯下工夫读书的人来说,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人生在世,似乎每一天都不难找到推脱的理由,却不知这样的借口越多,人生一事无成的几率越大,终生碌碌也就无可避免。事实上,无论升学考试,还是结婚生子、评级提干……若要走得顺利、做得好,离开读书是不大可能的。我的意思,不是说不读书就无法生活,不读书固然也可以活下去,读了书则可以生活得更好。这一点,我想大家都会认同。

“读书永远不能等”这句话有两层意思: 一是要趁早,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儿童时代是记忆的黄金时段,记得快,忘得慢,这时多背一些经典,非但不会感到困难,还会有乐在其中的感觉。《学记》有云:“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等到了成人的时候,即使费上大于儿童几倍的时间,也不可能达到儿童背诵的效果。著名作家、学者王蒙曾说过:“读书要趁早。越是年轻时,读书印象越深。”经验证明,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倘若没有养成读好书的习惯,以后再要培养就比较难了;倘若养成了,则必定终身受用。二是要挤出时间去读。一般来说,时间都是挤出来的,尤其是读书,要等有时间再去读,可能永远没有时间。

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栏目发起的“到现在为止对你影响最大的书”调查结果显示,前3位分别是《红楼梦》、《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平凡的世界》排在第6位,这本书的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路遥,他历时六年完成此书。回忆起自己的创作经历,他这样写道:

在《平凡的世界》进入具体的准备工作后,首先是一个大量的读书过程……那时间,房子里到处都搁着书和资料;桌上、床头、茶几、窗台,甚至厕所,以便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随手都可以拿到读物。

同类推荐
  • 兰州历史文化:重教兴学

    兰州历史文化:重教兴学

    本书依据兰州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基本特色,列出十二个专题,分别叙述了兰州的教育发展历史。
  • 2007—2008年甘肃省舆情分析与预测

    2007—2008年甘肃省舆情分析与预测

    舆情是民众和国家管理者在中介性社会事项的作用下不断互动的过程。它不仅具有相对稳定的性质,同时又经常随各种社会事项的发生具有变动不居的特点。2007年呈现给大家的舆情蓝皮书所反映的情况和问题,同2006年相比,其发展态势具有新的特点。细心阅读该书并同2006年的情况做对比,对我们了解社情民意,进一步做好改善民生的工作,是有帮助的。
  • 鸿雁高飞传忠诚

    鸿雁高飞传忠诚

    我是普通城民糊涂三毛,谨以工作之余拙作《鸿雁高飞传忠诚》(网络名《高端建议》),开启向党中央、国务院及部门高层真实反应当前社会热点、难点和焦点现象并拙诚可行性建议,力为国家和谐社会建设推波助澜、锦上添花。充分反映自我实事求是、客观民意、公正建言的诚实秉性,又不乏正直坦率、直言不讳、好管闲事的好汉作风,并着力充当社会热点、难点、焦点现象的优秀自由评论员而尽心尽责。
  • 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

    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

    班级的规范化管理是班级管理者基于对班级发展的展望和预测,并从班级的实际出发,依据教育法律法规和教学规律,制定出各项管理目标和措施,从而去落实、评价、反思、调控的过程。实施规范化管理不仅有利于构建科学的教育集体,实现和谐的教育发展,而且有利于良好校风的形成,从而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提高班级办学的整体水平,从而提升班级内涵的发展。
  • 主持人场景应对技巧

    主持人场景应对技巧

    即兴发挥、临场应变是主持人的基本素质要求。在简要介绍了几种临场应变的综合技巧之后,全书从开场导入、话题进行、即兴采访、受众交流、嘉宾把握、困境解围等方面列出了节目主持中可能出现的50种场景,并通过大量实例来说明应对技巧和处理原则。
热门推荐
  • 古武高手闯都市

    古武高手闯都市

    萝莉?住我家!御姐?住我家!女王?住我家!美女们,统统住我家。
  • 施设论卷

    施设论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贵族:野蛮丫头VS恶魔美男团

    贵族:野蛮丫头VS恶魔美男团

    【雪熠宫出品】什么?要我去‘特等班’?那个‘恶魔美男团’?全班都是美男子没有一个女生的班级?只要有女生去就会被捉弄到再也不想回去的班级?算了,豁出去了。什么?房子被银行抵押贷款收走了?马上就要流浪街头了?什么?要跟三个恶魔美男同居?还要当他们的专属女佣?然而微凉因一次意外失去了全部记忆,面对她失忆前来之不易的真爱,微凉将要如何抉择?!
  • Essays on Suicide and Immortality

    Essays on Suicide and Immortalit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符道仙途

    符道仙途

    符师,不知在修真界流传了多久的一个职业,是从什么时候流传下来的已经无从考究,但所有人都知道,有资质之人却未必能成为符师,而成为符师之人却各个是非常之辈,以符修道,行踏天之途
  • 君宠无限之嫡女不嫁

    君宠无限之嫡女不嫁

    族人唾骂,火刑伺候,说她杀兄弑母,扯淡!贱妾上位,我见犹怜,说她残害子嗣,放屁!她仰天大笑,火光照在脸上,赤红了双眼,眼睑下的疤痕狰狞,薄唇轻启,如有来生,我定不会放过你们这群贱人!胭脂泪,红颜瘁忠心人,负卿命她再睁眼,乱世浮生;扮猪吃老虎,谁不会;斗小三,呵!要贱人也配。(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王源我爱你1314

    王源我爱你1314

    昂,推荐师傅小说TFBOYS之我最爱你。。。。。。。。
  • 殇之大道

    殇之大道

    殇,心也!殇之大道,心之大道!!!大道殇雪,殇之所谓,天道不公,心生大道!!!一念生金木水火土,再念生风雷电,万念俱灰,终为殇!!!
  • 双生上神之苏裳

    双生上神之苏裳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秀才娘子:傻女的锦绣年华

    秀才娘子:傻女的锦绣年华

    “你负责貌美如花,我负责挣钱养家。”这是未成亲前,苏夏至对闵岚笙说的话。“闵秀才貌美如花,娶的娘子是个傻瓜。”这是山下村的街坊邻居之间偷偷咬耳朵的话。秀才娘子大名苏夏至,是个重口味穿越人士。自打她的灵魂依附到了那具臭哄哄的身体上之后,她就被所有的人嫌弃了。尤其是哥哥娶了嫂嫂之后,家里更是容不下她。穿越到一个傻子身上,苏姑娘并不觉得悲哀,毕竟好死不如赖活着。而当她见到闵岚笙的那一刻,整个世界都亮了!虽说,男人生的俊俏当不了饭吃……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虽说,已经当了自己相公的秀才从来不给自己一个好脸色……但是!苏夏至依旧云淡风轻地说道:“作者君有句名言,日子是睡出来的,睡多了就好了……”此处作者君不得不捂脸插嘴:“俺说的明明是日子是过出来的好么?怎么好好地一句话到了你那里便进化成了这个样子?”**═—═—═—**═—═—═—**鸡毛蒜皮没小事,小门小户从清贫到富足的温馨生活。看色如春花的老实秀才如何被顶着傻子名头的娘子一步步蚕食吃掉。看一个孤独的灵魂如何在陌生的异世寻一份久违的温暖。**═—═—═—**═—═—═—**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绝对狗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