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23100000005

第5章 阴阳应象大论

“原文”

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泄;浊气在上,则生腹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còu)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泻为阴。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

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帝曰: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脏腑,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处名;谿谷属骨,皆有所起;分部逆从,各有条理;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外内之应,皆有表里,其信然乎?

岐伯对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微,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温,在地为上,在体为肉,在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凤伤湿,甘伤肉,酸胜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优。忧伤肺,喜胜优;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成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慄,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恩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胜血,甘胜咸。

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帝曰:法阴阳奈何?

岐伯曰: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俛,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慄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

帝曰:调此二者奈何?

岐伯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月不聪明矣。年六十,阴萎,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悌泣俱出矣。故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故同出而名异耳。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是以圣人为元为之事,乐恬情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

帝曰:何以然?

岐伯曰: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也。西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其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故惧感于邪,其在上则右甚,在下则左甚,此天地阴阳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纪,地有五里,故能为万物之父母。清阳上大,浊阴归地,是放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惟圣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脏。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以天地为之阴阳,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暴气象雷,逆气象阳。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故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剽(piāo)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chè)引之。

黄帝说:阴阳是天地间的普遍规律,是万事万物的纲领,万物变化的根源,生长毁灭的根本,即天地间万物万象发生、变化和消亡的原始动力所在。所以医治病患,要求得从阴阳这个根本原因上确定治法。拿自然界变化来比喻,清阳之气轻情聚于上,而成为天,阴浊之气积于下,而成为地。阴气是沉静的,阳气是躁动的;阳主生成,阴主成长;阳主肃杀,阴主收藏。阳能化生力量,阴能构成形体。寒到极盛会生热,热到极盛会生寒;寒气凝滞能产生浊阴,热气升散能产生清阳;清阳之气居下而不升,就会发生飱泄之病,浊阴之气居上过而不降,就会发生胸腹胀问之病。这就是阴阳是否正常的变化,从而造成疾病逆证和顺证的区别。

所以天地的清阳之气上升为天,阴浊之气下降为地。地中阴气上腾为云,天上阳气凝聚下降为雨;雨虽成于天之阳气下降,却是地中阴气所化;云虽成于地中阴气上腾,实由天上阳气熏蒸。在人体中变化也是如此,清阳之气出于上窍,浊阴之气出于下窍;清阳之气发泄于腠理,浊阴之气内归于五脏;清阳之气充实于四肢,阴浊之气内行于六腑。

以水人分阴阳,则水属阴,火属阳。就人体而言,功能属阳,饮食属阴。饮食滋养形体,而形体的生成又须赖气化的功能,功能是由精华析出,就是精可以化生功能。而精又是由气化而产生的,所以形体的滋养全靠饮食物,饮食物经过生化作用而产生精,再经过气化作用滋养形体。如果饮食没有节制,反能损伤形体,机能活动太过,亦可以使精气耗损,精可以产生功能,但功能也可以因为饮食的不节而受损伤。味属阴,所以从下窍排出,气属阳,所以从上窍发泄。味浓厚的属纯阴,味淡薄的属阴中之阳;气厚的属纯阳,气薄的属于阳中之阴。味厚的有泻下作用,味淡薄的有疏通肠胃的作用;气清淡的能向外发泄,气浓郁的能助阳生热。阳气太过能使元气衰弱,阳气正常能使元气旺盛,由于过度亢奋的阳气会损害元气,而元气却依赖正常的阳气,所以过度亢盛的阳气能耗散元气,正常的阳气能增强元气。凡气味辛甘而有发散功用的,属于阳,气味酸苦而有涌吐下泄作用的,属于阴。

阴阳在人体中相对平衡,如阴气发生偏胜,则阳气受损而为病,相反,阳气发生偏胜,则阴气耗损而为病。阳气偏胜则表现为热症,阴气偏胜则表现为寒症。寒到极点反而会表现热象,热到极点反而会表现寒象。寒邪能损伤形体,热邪能耗伤正气,正气受伤表现为疼痛,形体受伤表现为生肿胀。所以疾病表现为先痛而出现肿胀,是正气伤而后影响到形体;先肿胀而后疼痛,是形体先病而后涉及正气。风邪过盛,则形体会发生痉挛震颤;热邪过盛,则肌肉会发生红肿;燥邪过盛,则津液便会干枯;寒邪过盛,则肌肤会浮肿;湿邪过盛,则会发生语泻之症。

天地变化有春、夏、秋、冬四时的交替,有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变化,因此而产生了寒、暑、燥、湿、风五种气候,影响天地间万物,形成了生、长、化、收、藏的规律。人有肝、心、脾、肺、肾五脏,五脏之气化生五志,产生喜、怒、悲、忧、恐五种情志。喜怒等情志为五极化生,过度则会伤气,寒暑外邪中伤,可以损伤形体。勃然暴怒会损伤阴气,暴喜会损伤阳气。气过上行;充满经脉,则神气浮越,脱离形体。所以喜怒不加以节制,寒暑不善于调适,生命就不能牢固。阴气盛极可以转化为阳,阳气盛极可以转化为阴。所以冬季受到寒气的侵伤,到春天易发生温病;春天受了风气的侵伤,夏季易发生给泄;夏季受了暑气的侵伤,秋天易发生疟疾;秋季受了湿气的侵伤,冬天易发生咳嗽诸症。

黄帝问:听说上古时的圣人讲求人体的形态,分辨内在的脏腑阴阳,审察经脉的分布流注,三阳脉与三阴脉交会贯通,各依不同之循行路线;经气所注的穴位各有名称,肌肉和骨骼的连属,各有其起点经脉的顺行或逆行,各有条理,天之四时阴阳消长变化有一定规律;外在环境与人体内部的互相对应关联,都有表有里。这些说法是否正确?

岐伯答:春主东方,东方应春,阳气上升而生暖风,草木生发,木气生酸味,酸味滋养肝气,肝气又能滋养筋膜,筋膜柔和则又能生发心气,肝气与目相通。阳气上升是天地万物生长的内在动力,在人是休养生气应该掌握的基本方法,是天地生化万物的根本。大地生长变化产生五味,所以能产生一切生物;人能知道天地变化的道理,就能具有无穷智慧;宇宙间变化的神妙莫测,在天空中为风气,在地上反映为木气,在人体中相应为筋,在五脏相应为肝,在五色相应为苍,在五音相应为角,在五声相应为呼,在筋膜的动作表现为握,在七窍为目,在五味表现为酸,在五种情志中表现为怒。怒气过盛会伤肝,悲伤能够抑制忿怒;风气能损伤筋膜,燥气能够抑制风气。过食酸味能损伤肝脏,而辛味能够抑制酸味。

夏主南方,阳气旺盛而生炎热。热过甚则生火,火气能产生苦味,苦味能滋长心气,心气能化生血气,血气充足又能充养脾脏,心气又通干舌。阳气旺盛在气候中为炎热,在地五行上中为人气,在人体相应为血脉,在五脏相应为心,在五色相应为赤,在五音相应为徵,在五声相应为笑,在病变的表现为忧,在窍相应为舌,在五味相应为苦,在情志的变动相应为喜。喜能伤心,以恐惧抑制喜悦;热气亢盛能伤气,”以寒气抑制热;苦味过多能伤气,咸味能抑制苦味。

长夏主中央,阳气蒸阴而生湿,湿气与土气相应,土气能产生甘味,甘味能滋养脾脏,脾气能滋养肌肉,肌肉丰腴能滋养肺脏,脾气与相。阳气蒸阴在季节气候中表现为湿气,在地上五行中为土,在人体相应为肌肉,在五脏相应为脾,在五色相应为黄,在五音相应为宫,在五声相应为歌,在病变相应为叶,在窍相应为口,在五味相应为甘,在情志的变动为思。思虑伤脾,以怒气抑制思虑;湿气过多能伤肌肉,以风气抑制湿气;甘味过多能伤肌肉,酸味能抑制甘味。

秋主西方,秋天阴气收敛而生燥,燥气与金气相应生旺,金能产生辛味,辛味能滋养肺气,肺气能滋养皮毛,皮毛润泽则又能养肾,肺气与鼻相通。阴气收敛在气候为燥气,在地上五行中为金气,在人体相应为皮毛,在五脏相应为肺,在五色相应为白,在五音相应为商,在五声相应为哭,在病变的表现为咳,在窍相应为鼻,在五味相应为辛,在情志的变动为忧。忧能伤肺,以喜抑制优;热能伤损皮毛,寒能抑制热;辛味能伤损皮毛:苦味能抑制辛味。

冬主北方,冬天阴气旺盛生寒,寒气与水气相应,水气能产生咸味,咸味能滋养清气,肾气能滋长骨髓,骨髓充实又能养肝脏,肾气相通于耳。阴气旺盛在气候为寒气,在地上五行中为水,在人体相应为骨髓,在五脏相应为肾,在五色相应为黑,在五音相应为羽,在五声相应为呻,在病变的表现为战栗,在窍相应为耳,在五味相应为咸,在情志的变动力恐。恐能伤肾,思能够抑制恐;隶气过盛能伤血脉,而燥气能够平抑寒气;咸味过多能伤血脉,甘味能抑制咸味。

所以说:天地上覆下载万物,阴阳如血气与男女互为对峙;左右为阴阳运行的道路;水性寒,火性热,是阴阳的象征;用阳的相互作用,是万物生成的原始能力。所以阴阳是互根又互相为用的,阴在内,为阳的镇守;阳在外,为阴的设使。

黄帝道:阴阳法则在人有什么反映呢?

岐伯答:如阳气太过,则身体发热,腠闭塞,喘促气粗;呼吸困难,身体亦为之俯俛起伏,无汗灼热,牙齿干燥,胸中烦闷,如见腹部胀满,是死症,这是属于阳性之病,所以冬天尚能支持,炎热的夏天就不能耐受了。阴气过盛则身发寒而汗多,或身体常感寒冷,不时战栗发寒,甚至手足厥逆,如见手足厥逆而伴有腹部胀满的,也是死症,这是属于阴性的病,所以夏天尚能支持,冬天就不能耐受了。这就是阴阳互相胜负变化所反映的病态。

黄帝问:怎样调援体内的阴阳呢?

岐伯说:能够懂得七损八益的道理,那么人体的阴阳就可以调援,若不懂这些道理,便会发生早衰现象。人年到四十,阴气已经自然衰减一半,其起居动作,亦渐渐衰退;到五十岁,身体觉得沉重,耳目也不够聪明;到六十岁,阴气萎弱,肾气大衰,九窍功能减退,出现下虚上实,鼻涕眼泪不能约束。因此说懂得七损八益调摄的人身体就强健,不懂调摄的人身体便容易早衰;本来是同样的身体,结果却出现了强弱不同的两种情况。懂得调摄养生之道的人,能够注意共有的健康本能;不懂得养生之道的人,只知道强弱的异形。不善于调摄的人,常感不足,而重视调摄的人,就常能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强健,即使已经年老,亦可以身体强壮,当然本来强壮的就更好了。所以圣人不做勉强的事情,安常处顺,有乐观愉快的志趣,常使心旷神怡,保持着清静的生活,所以能够寿命无穷,颐享天年。这是圣人养生的方法。

黄帝问道,这是什么道理呢?

岐伯说:东方属阳,阳性向上,所以人体的精气从左升集合于上部,聚积于上部则上部聪明而下部空虚,所以使左侧耳聪目明,而手足不灵便;西方属阴,阴性向下,所以精气从右降集合于下部,集合于下部则下部强盛而上部空虚,所以右侧耳目不聪明而手足灵便。左右同样感受了令邪,在上部则身体的右侧则严重,在下部则身体的左侧则严重,这是因为天地阴阳之所不能周全,而人身亦有阴阳左右之不同,所以邪气就能乘虚而居留伤人为病。所以天有精气,地有形质;天有八节之气序,地有五方的布局,因此天地是万物生长的根基。无形的清阳之气上升为天,阴气重浊下归于地,所以天地的运动与静止,是由阴阳的莫测变化为纲纪,而能使万物春生、更长、秋收、冬藏,终而复始,循环不休。懂得这些道理的贤人,能把人体上部的头来比天,下部的足来比地,中部的五脏来比人事以调养身体。天的轻清之气通于肺脏,地的水谷之气通于咽嗑,风木之气通于肝,雷人之气通于心,溪谷之气通于脾,雨水之气通于肾。六经犹如河流,肠胃犹如大海,上下九窍以津液灌注之处。如以天地来比类人体的阴阳,则阳气蒸化的汗,像天地间的下雨;人身的阳气,像天地间的疾风。暴怒之气,像天的雷霆;气逆阴升,像灼热的火。所以调养身体而不遵循天地的道理,疾病势必就要发生。所以外感邪气致病因素伤害人体,疾速如暴风雨。善于治病的大夫:于邪气在皮毛的时候,就给予治疗;其次的,至邪气在肌肤才治疗;更差的,至邪气在筋脉才治疗;又其差的,至邪气在六腑才治疗;更差的,至邪气在五脏才治疗。假如病邪深入五脏,这时治愈的希望只有一半了。所以天地中的邪气,侵害了人体就能伤及五脏;饮食之寒热,就会损害人的六腑;地之湿气侵袭,会损害皮肉筋脉。所以善于运用针刺治疗的,患者病在阳,从阴分以诱导病邪外出,病在明,从阳分以诱导病邪透出;取右侧以治疗左侧的病,取左侧以治疗右侧的病;以自己的正常状态来比较患者的异常反应,以在外表的症候,了解里面的病变;并且判断阴阳亢盛或衰弱的原图,就能从细小的变化来知道病邪的所在,这样来进行治疗,就不会使病情发展到危害了。善于诊治的大夫,通过观察患者的色泽,循按脉搏,先区分病症的属阴属阳;审察五色出现部位的色泽清浊,而得知病变的部位;观察呼吸,听其发出的声音,可以得知所患的苦痛;诊察四时色脉的变化,来分析为何脏何腑发病,诊察尺肤和寸口的脉象,从它的浮沉滑涩,来了解疾病的发生原因。这样在诊断上就不会有差错,治疗也不会失误了。所以说:疾病初起时,可用针刺治愈;及其病邪正盛,必须等到病邪衰退再进行治疗。所以病邪的,用宣泄疏散之法驱邪外透;病邪重的,用攻下法削减之法消减病邪,然后再进一步治愈;气血衰弱的,应用补益之法治之。形体虚弱的,当以温阳补其气;精气不足的,当补之以厚味药物。如病在上的,可顺势用吐法;病在下的,可用泻下法导邪外出;病在胸腹胀满的,可用清导疏利的泻下之法;其邪气停滞在外表,可见汤药浸清以使邪从汗泄;邪在皮肤,可用发汗,使其外泄:病势怠暴的,可用接得其状,以伺机制伏之;属实症,则用消散法或泻下法。审察病的在阴在阳,以辨别疾病治疗用柔用刚,阳病应当治阴,阴病应当治阳。确定病邪在气在血,更防其血病再伤及气,气病再伤及血,所以血实的宜用泻血之法,气虚的宜用导引之法。

同类推荐
  • 孕产妇营养餐桌

    孕产妇营养餐桌

    怀孕生育是人类繁衍的重要途径,关系着人类未来和世界的发展,是人类的重要使命和神圣责任。尽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试管婴儿”、“人工授精”等孕育方法,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主要还是依靠自身的怀孕与生育。怀孕生育作为一门学科,在国内外受到广泛重视,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自古以来,人们都将怀孕、生育和成长视为自然而然的事情。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认识的提高,人们充分认识到了讲究科学方法,提高怀孕、生育、培养的质量的必要性。科学的怀孕生育能够为婴幼儿身心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早期教育,特别是胎教,更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希望我们每一位年轻的父母自觉学习和接受。
  • 艾滋病综合防控实践探索

    艾滋病综合防控实践探索

    本书的编写是为了进一步促进示范区工作经验的交流和推广,使各地广大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开拓思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真正起到示范作用,推动防治工作进一步深入,鹿城区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不但将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同时也对失败教训加以分析。希望本书能为广大正在和即将从事、支持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人士提供有用的参考,为遏制艾滋病的流行发挥积极的作用。
  • 近视与弱视防治必读

    近视与弱视防治必读

    本书介绍了近视与弱视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以及对人们健康的危害性;强调指出:科学的用眼卫生、正确的预防措施、恰当而有效的治疗是降低本病发生率,控制病情发展和减少并发症的三大关键。
  • 中医针炙与按摩

    中医针炙与按摩

    针灸学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医疗实践和生活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几千年来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几十年来,针灸医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已经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保健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强烈,特别是非药物的保健方法,诸如针灸、按摩、饮食疗法等,因安全可靠,疗效持久,适应面广,无任何副作用,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 臧平立医案

    臧平立医案

    本书介绍作者的身世、男女不孕不育的中医理论及治疗方案、妇科杂症及治疗方等疾病。
热门推荐
  • 异世至强武神

    异世至强武神

    萧天乃是地球的盖世强者,一觉醒来,斗转星移,竟成了神凤大陆一个名为青山宗的宗派的一个同样名为‘萧天’的门派弟子,而且还是一个筋脉尽断,丹田破碎,即将被除去核心弟子名额的宗派弟子。靠着前世众多神级功法,萧天惊天逆袭。
  • 通天月神

    通天月神

    一把玉剑,七轮皓月,且看“月神”郭子轩如何纵横异世冠绝天下。
  • 符鼎传说

    符鼎传说

    夜已深,天空如同泼墨一般,乌云密布,任何景色都不可见,森林之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深山中所有野兽,都瑟瑟的躲在巢穴之中,一道道巨大的闪电劈下,暴雨如注,山林中万木乱颤,无数树叶纷纷坠落。
  • 带着太岁混异界

    带着太岁混异界

    太岁,第四种生命形态。元通大陆,人、妖两立。人族中,一个小部落族长之子在和太岁的相互依存下,一步步踏上强者之路。妖族中,神兽血脉终出世,以煌煌之威笼罩万物。大战即将拉开帷幕,生死交错间,有情人该如何抉择......
  • 傲天神皇

    傲天神皇

    涅槃重生,神皇再世!特种兵杨武魂穿异世,摇身成为仙宗唯一真传弟子。修灵决,炼武道,灵武双修,君临天下!踩天才,灭魔宗,收小弟,成就最强神皇之路!魔修女,灵公主,小师姐,异界美妞一网打尽!
  • 末日攻略

    末日攻略

    决定你高度的是力量,但决定你生死的往往是经验。一觉醒来,肖昊竟然发现自己重生在了丧尸爆发的前一天。带着前世的记忆,这一次将不留遗憾。凭借着前世丰富的经验,肖昊要在这末日之际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前世欺凌我的高富帅,这一次被我狠狠地踩在脚下。前世嫌弃我的女朋友,看我飞脚甩破鞋。前世肝胆相照的兄弟,今生我们共同辉煌!喜欢的朋友可以加村长的小说群317268010讨论剧情、催更、所要角色。
  • 风华无双之绝世仙尊

    风华无双之绝世仙尊

    一个是冷眼睿智,算无遗漏的天才杀手。一个是弱质纤纤,受尽欺辱的世家小姐。当睿智的灵魂附身与羸弱的身躯,看异世之魂如何翻云覆雨,执掌乾坤。前世被心爱之人背叛,死于非命,却因为一件宝鼎,重生到异世。她从来不知道,这么个小小宝鼎,能炼出这么多灵丹妙药:改换资质的洗髓丹。回复法力的法灵丹。青春永驻的定颜丹。助人突破的独门丹药。于是,她修炼日进千里,大发横财。人欺我一尺,我还她一丈,世家大会,她锋芒毕露,大放异彩。那些隐藏的肮脏阴谋,她将一个个粉碎!仙山求道,南疆寻宝,魔域斩邪,勇闯冥界,打遍东海无敌手!新奇法宝,仙道门派,人,妖,仙,魔的爱恨情仇。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品德内涵

    品德内涵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将之作为座右铭,产生着无限的灵感、启发、智慧和力量,从而成为人生的航灯。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
  • 戮仙

    戮仙

    曾经统御鸿蒙诸界强盛无比的天妖王庭,已经湮没于岁月尘土之中,人族取而代之,在亲手埋葬了妖族的辉煌之后,成为了鸿蒙世界的新主宰。万年之下,前所未有的人族修仙盛世之中,诸多蛰伏异族暗中窥视,一个平凡少年背井离乡,迎来了他突起波澜的人生……
  • 剑之帝

    剑之帝

    一舞长剑动风云,斗破盘龙战乾坤,只手遮天谁为帝,唯吾剑道是至尊。张浩然,一个丹田被废的外门弟子,却凭手中长剑走上了绝世强者之路。剑道的文明已经湮灭数千年,在这个武道昌盛的时代,张浩然无法修武,却机缘巧合下走上剑道,从此以剑为名,一往无前!天若阻我,我便灭天,神若阻我,我便弑神!踏遍苍穹,荡尽魔寇,睥睨天下,笑傲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