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21900000057

第57章 组织股的司务长(1980—1981)(3)

3营的任务是负责自己新修的十八公里线路和50团移交的近十公里铁路的防风固沙、线路锁定。部队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是清理铁路沿线的积沙,确保铁路畅通。

由于路途远时间紧,当天只能去看一个采访点。营领导陪我们到了距营部约有十来公里的11连单独执行清沙任务的一个班。

这个班在这里驻扎已有两年。在路基北面的小山坡下扎了一顶帐篷,帐篷前面用土坯砌一个约有两平方米的平房用于做饭、存放施工工具。全班八个人还养一头猪,猪瘦得像条疯野狗,被记者概括为“八个人九条生命”。走进住人的帐篷,迎门处挂一个破旧吉他。陈记者掀开班长的蚊帐,床头放一本《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一本铁道兵政治部编印的《连队政治教育资料》和两张《铁道兵报》。他看了报纸的日期,发现已是上个月的“产品”。记者起身摸一下靠门柱的火墙,有点温度也并不烫手。陪同的营领导介绍,沙漠里夏秋季节是一天有四季变化,晚上很冷,炉子要常年烧,晚上取暖,白天要烧点水洗脸洗手。

不多时,班长回来了,是个江苏兵,吉他就是他的。小伙子很健谈,见了记者也不怯生,像数家珍一样介绍他们这“八个人九条生命”的美满生活。

这八位同志具体负责前后近三公里的线路清沙养护任务。八个人轮流做饭。沙漠上没有淡水,周围几个小湖里的水全是咸的。营里的水罐车每三天送一次水,水车来时就把门前的“斗车”放满,一年中多数时间斗车里的水晚上会上冻结冰。为了多存点水,就从开汽车的战友那里借一个喷灯,水车来之前,用喷灯将斗车外面烘烤一遍,把冰块倒出来用报纸盖上,再把斗车里放满水。吃水时,用大锤砸一块冰,放在锅里融化。当地藏民吃水极其困难,确实弄不到水时也会找上门要块冰。藏民也挺可怜的,他们即使自己用水紧张一点,也没有让找上门的牧民空手过。战士们的衣服一个月轮着到乌兰或德令哈找水洗一次。营里很关心照顾他们,每个月派车拉他们到德令哈洗一次澡,两个月去看一次电影。八个人的业余生活就靠这个吉他。在他的指导下,全班同志或多或少都能弹几下,最差的也可以弹《东方红》《铁道兵之歌》。每隔三五天,连里可以捎过来一两份《铁道兵报》。吃的东西主要靠连里送,去德令哈顺便买点调料之类,连里给报销。连里有时吃菜也很紧张,他们就更紧张,最多时十来天没吃过肉,三天全部煮黄豆吃。有青菜的时候每顿只能炒一个菜,数量也有限,所以靠吃剩饭的小猪常常没“饭”吃,有时饿得直叫唤。猪的叫唤声是这里除风声、吉他声之外的第三种声音。多一种声音多一份快乐,猪的叫声也成了大家的乐趣……

我听着这些以前曾经听到过的生活故事,心里仍感到有趣,当我扭头看陈记者时,发现他在采访本上急急忙忙地写着,脸上的泪水竟流到了腮上。

看到这个情景,觉得应该换换气氛。趁班长说话换气的喘息时间,我说:

“你给北京来的记者同志弹一曲吧!”

班长不由分说取下吉他,笑着说:“我是乱弹,请首长多指教。”

第一首弹的是《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这唯一的娱乐工具,班长一定没少玩。他手指娴熟,弹音准确,我觉得他的水平不亚于《铁道游击队》影片中演奏的水平。我看记者的泪水已止住,对班长说:

“再弹一曲吧!”

第二曲他弹的是《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可能听音生情,我听着听着来了情绪,眼泪不由地掉了下来。

音乐奏出了战士们的心声,表达了铁道兵指战员那颗火热的心。

晌午了,记者执意要在这里和战士们一起吃午饭。营里陪同的同志觉得这里实在没有什么可以招待北京贵客的,费不少口舌才说动陈记者回营部吃饭。要上车时,记者发现铁路以南约二百米的地方有一个湖,问:

“这是个什么湖?”

“咸水湖。”

“叫什么名字?”

“柴达木盆地内这种咸水湖很多,没有名字。”

记者若有所思:“啊,无名湖……”

从铁路沿线看无名湖,湖面上稀稀落落分布有几株不大茂密的芦苇,没有其他水草,也没有飞鸟,只有闪着蓝色的磷光,像一个等待救援的落难者。

北京记者来沙漠,到营队,营首长按最高规格接待——四菜一汤。菜上齐后陈记者好像没有吃饭的兴趣,脸色一沉说:

“咱今天中午只吃一个菜,其他三个菜找个盆子装上让司机送到那个班上去!”

尴尬局面出现了。我立即起身解释:

“班长介绍的情况是个别时候,是特例,平时对营连他们的生活都很重视,以后我们进一步采取措施,争取让这些同志的生活不断改善,水平不断提高。今天你到基层很辛苦,营领导也是一片心意……”

记者可能觉得再坚持也不好收场,说:

“退两个菜,下午给他们送去,算是我犒劳他们,四个菜都由我掏钱!”

缓和了就好。我说:“行,吃过饭再说。”

记者坐下后,营领导说:

“我前几天休假带回来的酒还有半瓶,要不要喝几杯?”

“我平时不喝酒,既然是你自己的酒,今天我要借你的酒给你们敬一杯,拜托你们一件事!”记者说。

我马上意识到大记者要作指示了,立即起身掏出包里的笔记本准备记录。

营领导拿出半瓶绿豆大曲酒给每人斟上一杯。记者端起酒杯,转身将酒向地上撒了约有小半杯,说:

“这一杯酒先敬给为青藏线建设牺牲的同志。”然后用剩下的半杯酒和我们几个碰了一下,说:

“两层意思,一是你们辛苦了,受苦了,我感谢你们;二是拜托你们多关心关心那些战士。”说着他再次流了泪。我最见不得别人掉泪,眼泪也像断线的珠子掉了下来。

记者就是记者,很有水平。他看营领导不会花言巧语,挺实在,而且也可能觉得大家都不容易,就平稳了一下情绪说:

“我不会喝酒,今天已破例了,你们喝吧,我吃饭。”

说完,他开始吃饭,可是,一口饭没有咽又吐了出来。

“这饭里有沙子!”

营领导不好意思地说:

“是细沙子。沙漠上风沙大,用麻袋装大米容易混进这种细沙,这里缺水,淘得简单没法淘干净。”

“这怎么吃?”记者不理解。

“不要嚼就咽。”营领导教方法了。

记者又吃一口饭,用筷子夹点菜没有咀嚼随饭咽了。可能是不习惯,把他噎了一下,憋得眼睛睁大。趁他有兴致,我把刚才退到一边的两个菜又轻轻地端上来。

“在这里没有菜就没法儿吃饭!”

陈记者仰脸看我一下,可能是刚吃到嘴里的饭没有咽下去,他闭着嘴像在找下咽米饭的角度或感觉,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记者每吃一口米饭的仔细劲儿似在慢慢数着牙齿的咀嚼数量,一下一下,一口一口,一直没有再怎么说话。那一小碗米饭他至少吃了有十几分钟,当营领导热情地再次为他添饭时,不知道他吃饱没有,只是有点夸张地说:

“好了,好了,真好吃呀!”

我理解大记者的心思,他是在有意减轻营领导的思想压力。待我们几个吃完饭,记者饶有深意地说:

“这里的生活丰富多彩,可惜没有作家,城市的生活单调无味,却聚集了那么多的作家记者。真是不公平啊!”

很有水平的大记者说出的“不公平”,显然与他前两句话构不成因果关系。当时,以至到事后很长时间,我始终没有明白他这个“不公平”的真实所指。

修建青藏铁路是全世界的壮举,高原铁道兵精神感天地惊鬼神,然而,直到第一期工程交付国家使用后的十几年间,在报刊、媒体上很少有宣传,很少有报道,很少有描写这一世界奇迹性工程的作品。我们当时认为铁道兵机关在“文革”中是重灾区,在“批邓反右”运动中喊得响跳得高。“文革”结束了,谁还愿意宣传这个典型,哪家报纸杂志也不会乐意刊登这方面的文章。为国家修铁路,为部队做贡献,流血流汗,吃苦受罪是尽一份责任,说穿了也是一个人的命运,哪一个铁道兵指战员也没有想到什么公平不公平。

后来听说陈记者回京后除如实报道了青藏铁路一期工程的建设情况,还在中央级报刊上发表了一篇不知是散文或是报告文学的《无名湖畔》,记述了他此行的感受。我一直没有看到这篇作品,但我相信,陈记者柴达木沙漠之行的感受一定很深、很深……

3.线路锁定故事多

线路锁定是铁路铺轨以后到移交之前要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新建铁路顺利交接前的必然过程。

1980年7月份,团党委为加强线路锁定施工的协调督导,确保工程质量如期达到验收标准,成立以总工程师邵青海为组长的线路锁定工作组,组织股作为团党委办公室,专门派我随工作组掌握工作进展情况,搞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

在连队时我一直做后勤工作,对施工生产的情况了解得较少。到组织股工作后每遇牵涉到施工方面的写作任务我都很被动,不是翻查资料就是到施工技术部门请教。我能参与这次线路锁定工作思想上挺乐意的。

当时的团长是姜世禄,山东海阳县人,1945年入伍的老首长,领导有水平,工作有魄力,语言表达能力很强,口齿伶俐,出口成章。工作组成立后,他专门召集我们进行安排、布置、强调、要求。工作组成员到齐后,我惊奇地发现,这个工作组基本上是以河南人为主。组长邵青海是河南开封人,副组长、总工程师孔令善是河南洛阳人,技术股工程师李子璋是河南开封人、张鹏战是河南郑州人。工程师中还有一个孟发茂是河南开封人,他在3营主管技术,也属于正宗的技术线上的人。到机关工作一年了,第一次发现河南人并不笨,吃技术饭的还不少。第一次参加临时性工作班子,竟遇上清一色的老乡队伍,心里踏实了很多。

全团承担线路锁定任务的是4营和新区的3营。4营负责他们营和原来3营的任务区段,总长度二十多公里。他们营共四个连队,16连、18连承担道砟生产任务,线路锁定的任务由17连和20连负责。没有到施工一线之前,还认为线路锁定任务是野外作业、整道维修,很轻松、很正常。到4营几天后发现,为完成线路锁定任务,指战员们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

线路锁定是在列车试运行的情况下进行的,既要保证过往列车的运行安全,又要对每一节钢轨每一个接缝进行不间断的高低起落、左右拨道,使每根钢轨的间距,误差与设计指标不超过正负五毫米。4营17连既要承担锁定任务,有一段时间还要配合通信营搞线路信号安装施工。17连副连长蒲永林,1968年入伍,四川成都人,具体负责线路锁定工地上的组织指挥。

线路锁定的工具主要是十字镐、捣固器、钢钎,每一样工具都少不了十斤、二十多斤。战士们扛着这些玩意儿一天要上三四次甚至四五次工地。列车晚上12点经过,他带领战士们12点往工地上跑,打着手电筒检查列车过后的震动情况。凌晨4点列车经过,4点钟就要起床赶到工地上查验一遍,发现有大的错位必须马上或起落或拨动,这一趟列车过后要确保下一趟列车通过时更安全。每跑一趟,近了几公里,远了十几公里,每天要扛着工具走四五十公里的施工便道。夏秋季节风沙肆虐,隆冬早春寒风刺骨,不少同志即使手上戴着手套也被冻僵冻裂,僵得不能伸屈,裂得鲜血直流。施工棉衣外面用草绳扎着仍浑身进风。连长闫忠民有次在工地上看到一个战士要小便时,手冻得解不开裤腰带,他上前帮助小伙子把裤带解开,还要帮他取出“小便器”时,小伙子不知是羞还是激动,眼泪竟流了出来。蒲永林是个责任心极强的干部,每一趟列车经过后,他不到工地上看一遍就不放心。国庆节前几天他一天跑五趟工地,走了六七十公里路,脚肿得穿不上鞋子,第二天还要坚持上工地,硬是被指导员宋朝臣批评着拽了回来。

工作组的几个工程师随连队跑线路是家常便饭。看着他们冒着刺骨的寒风一天跑几十公里的线路,我常常感到挺可怜的。技术人员都心细认真,他不到工地上亲自看看,对别人干的工作总是不放心。

3营在新区施工的难度和艰苦程度也不比4营轻松。

3营承担锁定的线路处于柴达木盆地的东北部。柴达木盆地因资源丰富而被誉称祖国的“聚宝盆”,而3营的一切难与苦都与这“聚宝盆”有关。

同类推荐
  • 心语如丝

    心语如丝

    本书是一部散文随笔集,作品分为“心语如丝”和“闲暇小语”两个部分。在书中,作者以一位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眼光,从生活中的细微之处着眼,着力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书中文章多以其在西安的生活、工作为主,文笔细腻唯美,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 散文卷(宁夏文学精品丛书)

    散文卷(宁夏文学精品丛书)

    《宁夏文学精品丛书:散文卷》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宁夏是一片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边塞大地,也是文学的沃壤。这里的土地和人民、风物和人情成为了宁夏作家书写、赞美与思索的主要内容和对象,他们力求从西部荒凉的表象下寻找和挖掘人们顽强的生存状态和坚韧的民族性格。特别是新时期以来,从张贤亮到以“三棵树” “新三棵树”为代表的宁夏青年作家群,以独特的生活经验、历史记忆和诗意的言说,创作了大批优秀作品,用文学的方式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发出生命的强音,营植出一道令人瞩目的文学景观。他们的作品不仅丰富了当代中国文学,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宁夏乃至西部的精神入口。
  • 最经典中国民间故事

    最经典中国民间故事

    本书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中国民间故事,涵盖面较广,有一些是神仙鬼怪的,有一些是有关传说人物或历史真实人物的,还有一些是关于自然人文的。这些民间故事植根于民间,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加热爱自己本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 年轻时做新鲜事

    年轻时做新鲜事

    本书主要收录:我十五岁那年、托翁的动手能力、“托尔斯泰灯”、静的等级、解剖我自己、享受安宁、慢半拍、对一朵花微笑等等。
  • 我知道怎样去爱:阿赫玛托娃诗选

    我知道怎样去爱:阿赫玛托娃诗选

    这本《我知道怎样去爱:阿赫玛托娃诗选》囊括了俄罗斯最富盛名的女诗人阿赫玛托娃几乎一生的诗歌精品。整本诗集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卷是女诗人前期(1904-1925)的作品;第二卷是阿赫玛托娃中期(1927-1949)的诗歌;第三卷总结了诗人后期(1950-1966)的写作;第四卷是长诗《安魂曲》,这首抒情长诗是阿赫玛托娃诗歌创作的一个巅峰。
热门推荐
  • 情深缘浅,浅爱深缠

    情深缘浅,浅爱深缠

    未婚夫放屁蹦出来一个避孕套,我才知道他要结婚的目的。因为不同意形婚,他下药让我跟一个陌生男人发生了关系,拍了照片要让我身败名裂。他逼死了我的父亲,害我家破人亡。直到我上了季墨林的床。我知道我跟季墨林之间的交易,开始于利益,止于荒唐。可我还是爱上了他我不知道的是,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一个局,他早早的选定了我,从最开始,都在他的全盘计划之内。唯一计划外的,是我早已破碎的真心......
  • 清幽揽夏

    清幽揽夏

    怎么回事?我不过是个无辜的小药师被误伤“打死复活"后竟回到了十年前?好吧,这么费脑的事我不想了,但是为避免再次被“打死”的悲剧这次我要选择高功的法师职业。可是,谁来告诉我“玄”里什么时候有“吸血鬼”这个设定了?我那一去不复返的平静生活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
  • 网游之念念不忘轻风落

    网游之念念不忘轻风落

    她是A大校花,她是轻风一络。他是总裁巨星,他是公子子桑。他对她说:“你是我的,如果有一天你不爱我了,忘了我,我定披荆斩棘,囚你一世。”他对她说:“你是我掩埋于心的秘密,不能说不能看。络络,你是我今生的幸运,遇见你,我好生欢喜。”
  • 醉一场悲梦

    醉一场悲梦

    一场梦醒来,是更迭的身份,起落的际遇。少帅?状元?丞相?一场梦醉去,是悲凉的爱,不朽的情。青梅竹马?皇后?替身?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叹那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灰姑娘的爱情一

    灰姑娘的爱情一

    简介;莫天琪和陈雅若,一个是跨国恒丽大集团的总经理,一个是梨爱村得盒饭妹。然而爱情没有若只是初见。莫天池在一次偶然遇见了雅若,第一个遇见却不能相守。一次美丽的意外雅若认识了莫天池的哥哥莫天琪。莫天琪和莫天池两兄弟性格不合却爱上了同一个女孩。这时跨国恒丽大集团股东张氏千金张雨琦从美国回来。从小喜欢天琪双方父母和周围朋友都觉得是天生一对。可爱情本来就是自私的。一个是千金大小姐而另一个是盒饭妹莫天琪应该如何选择。而天池最后会放手成全哥哥嘛?莫天琪和陈雅若能守的云开见月明吗?两个不同路的人最后是否走到一起呢?一起往下看吧、、、、
  • 黑世界

    黑世界

    原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自那一夜后,反目成仇,血腥报复,一人是个背信弃义的警察,而另一人却是重情重义的匪徒,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我们就拭目以待吧!!
  • 魂灭秘境

    魂灭秘境

    开篇言:善良,是我的本性,我以不懈的努力征服一切可爱的金灿灿!哦!那是这个世界最美妙的东西,足以让你的灵魂颤栗!礼贤下士,我做得很好,他们每个人无不赞扬得嫉妒我!尊老爱幼,是我一直坚持秉性啊。难道勾勾大爷会说,我是纯洁到所有人的嫉妒的人吗?当然不!因为这是他们的认同!我的身上拥有着这世间一切美德!我细心温柔,正直得从不捏死一只蚂蚁;当然,也从来不放过一切让我眼睛不动的东西!除非,它不值钱!一一陈勾勾语录
  • 逆刀问道

    逆刀问道

    坊间传言,世上所有的邪恶之魂皆不能用剑除,唯有沾染过充满淚气的血之逆刀方能歼灭。由于斩妖除魔这行当,过于造孽,世间无人愿意触及,但唯独一人,坚持了一辈子……
  • 从天而降:冥王大人混豪门

    从天而降:冥王大人混豪门

    “黑白无常随本王一起到阳间游玩一番吧!”“我主圣意臣等不敢违背”“那你们就先本王一步转世去吧!给本王铺铺阳间的道路”“谨遵我主圣意,尔等先行一步”黑白无常走后,调皮的冥王却改变的他们与自己在阳间的命运。让已经转世后的黑白无常一顿好找!冥王去哪儿啦?又遇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