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21900000027

第27章 月成洞百米大会战(1977)(1)

1.月成洞百米大会战

青藏铁路西格段(西宁——格尔木)项目像一个生不逢时、命运乖蹇的难产婴儿,几经曲折,历经磨难,每走一步都有着太多的抵牾艰辛、太多的跌宕起伏、太多的铭心追忆。而让太多人感到欣慰的是它毕竟复工了,又开始建设了。

西格段项目从复工到完工穿越了“文化大革命”的“抓革命、促生产”“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不正常岁月和粉碎“四人帮”后“两个凡是”“抓纲治国”的过渡时期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样一座极不寻常的时空隧道。它始终扮演着政治载体的角色,抑或是完成政治任务的一个量度符号。参加施工的铁道兵指战员虽然是指向哪里打到哪里、叫怎么干就怎么干的驯服工具,却也都赋予了政治属性,承载了难以说得清楚的政治责任。

1974年中央批准青藏铁路复工时提出的要求是:“快开进、快准备、快施工”,坚持“边科研、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原则。按照铁道兵部党委指示,铁10师数万名官兵从当年3月接受命令,仅在五个月之内就从襄渝线的巴山蜀水火速奔赴青藏高原,在哈尔盖至连湖近四百公里(连湖至格尔木南山口站近三百公里由铁7师于次年的3月进入,8月份开始施工)的风沙戈壁、茫茫雪原上匆匆安营扎寨,仓促投入施工。

西格段的施工原则是:“突出重点、难点,兼顾一般。”这里的重点、难点当然就是挡道的关角隧道和察尔汗盐湖的路基工程。关角隧道是工程咽喉,此处不通,腹部、尾部的盐湖路基工程就无从谈起。而关角隧道的难点是地质复杂、施工艰难,而且时间紧、任务重,与铁7师所承担的盐湖路基工程科研攻关的难度基本上不是一回事儿。

我们1营从1974年10月投入隧道清理,1976年2月开始下导坑开挖,这时哈尔盖起始点的铺轨已经开始整整七个月。追兵紧随其后,这时候没有不急的指挥官。铺轨部队像给养充足的敢死队,一开始就穷追猛打。1974年12月底前开展人工铺轨试验,一个月时间铺设了基地股道,年底又铺正线近五公里,第二年一气铺了九十三公里到江河车站。这里距关角隧道咽喉要塞还不到七十公里。

铺轨机车的隆隆响声像嘹亮的冲锋号角在激励着、催促着;辅架车的巨臂像一条无情的皮鞭,抽打着已在狂奔的烈马。驾!驾!驾!快!快!快!

师党委要求:确保1977年8月1日按时铺轨。争时间、赶时间、抢时间。

团党委要求:确保隧道按时贯通。争速度、赶速度、抢速度。每月必须确保成洞一百米!

多年战斗施工的实践使指战员们认识到:时间就是胜利,时间就是政治,时间就是生命,而目前的关角隧道施工,速度就是时间,速度就是政治,速度就是生命线。

在这人烟稀少、空旷辽阔的草原上,高原的自然环境与部队的政治运动、政治活动一样单调。前者是客观、是无奈,后者是主观、是选择。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关角山下,时间进度就是隧道施工的“纲”,纲举目张!

“批林批孔”的效果看施工进度。

“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成果看施工进度。

“揭批‘四人帮’”的结果看施工进度。

“学习雷锋”“学习南京路上好八连”“学习硬骨头六连”“学习梁忠孟”……各项学习、各种活动的落脚点都要看施工进度,成效自然要反映在施工进度上。

有首长说:“青藏铁路修不通,毛主席就睡不好觉。”当时在病中的毛主席会不会因为青藏铁路而夜不能寐,我们不可能知道,而青藏铁路尤其是关角隧道的施工进度“牵着兵部首长的心”倒是千真万确的。

1976年8月16日,铁道兵司令员吴克华率领铁道兵兵部人员、青藏铁路建设指挥部领导及兰州军区首长千里迢迢、风尘仆仆来到关角山下,深入隧道工地看望慰问施工的一线官兵。遗憾的是营部院子太小,首长只接见了排以上干部和大塌方中的英雄代表。当晚指导员开会传达首长指示,主要精神就是再次强调青藏线是毛主席、周总理划定的红线,早日修通青藏线是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最大心愿,是党中央对我们的殷切期望。铁道兵战士要听毛主席的话、听党的话,必须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把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把青藏铁路早日修通,把关角隧道早日打通!

兵部领导到高原看望我们,到施工现场慰问大家,大家别提多高兴、多激动、多有劲了!不早日打通关角隧道对不起毛主席,对不起党中央,对不起全国人民!在第二天更新的黑板报上,有不少豪言壮语让人热血沸腾、眼花缭乱。

施工热情空前高涨。只是我于9月初到上海、江浙出差,没有目睹那种高涨的场面。尤其是正值施工高潮之中,传来了毛主席逝世的噩耗,连队遂又掀起了“化悲痛为力量,继承毛主席遗志,早日打通关角山”大会战。

部队是特殊群体,它以捍卫国家民族利益为天职。部队在战争年代是打仗、作战,和平年代是训练、戍边。我们这支特殊部队是以铁路施工为职责,也就把施工称为“战斗”,把干活视为“打仗”。“准备打仗”的年月里还称为“战备施工”。铁道兵的特殊还特殊在似乎从来没有任务不重、时间不紧、环境不险的时候。为了完成艰巨、繁重、紧迫的任务,组织过不少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战役、战斗。宝成铁路、成昆铁路、襄渝铁路这些彪炳千秋的人民战争性的战役不用说全国人民都知道。为了确保战役的胜利,在这些大的战役中又组织了不少的歼灭战、突击战、攻坚战、速决战、运动战……目前面临的是铺轨队伍兵临城下、铺轨日期已定的决战、破釜沉舟的战斗,由于施工环境特殊,投入兵力多,人员成分复杂,被师党委定名为大会战。

1977年6月,铁道兵司令员吴克华(前排左二)视察关角隧道。在施工现场老将军向指战员敬一个礼后说:你们辛苦了,感谢大家!

大会战首先发挥的是兵员优势。部队有的是兵,调集足够的兵力实施人海战术已是很成熟的传统战法。隧道进出口一开始各配两个营外加两个民工连(当年底,各地贯彻全国第一次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普及大寨县”任务紧迫,两个民工连解散)。大会战开始后,先后从3营、4营各调来五个连队,从46团调集两个连配合进口出口两个营的施工。我们团汽车3连的翻斗解放车除个别车辆配合3营、4营的施工外,全部调到隧道工地上。但因装载量小、车况差,适应不了会战需要,又从师汽车营调来了一批刚刚从日本进口的银灰色“50铃”自卸车。47团机械连的“移山牌”国产推土机不能适应施工需要,又紧急从师机械营调集了十六台“D80”日本进口宝贝设备。这时的关角山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声鼎沸、机声轰鸣,满山是雪、遍地是兵。

毛泽东主席有一段语录特别精辟:“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在“学毛选、背语录”的年代,没有怎么用领袖的这些箴言警句去分析问题。时过境迁,回头看我们昔日的所作所为时,就感到我们这些平常的人所干的事儿有不少不可思议、惊异、惊叹的地方。

前几天,我带领铁路指挥部的同志到禹(州)亳(州)铁路郏县境内的安良隧道工地调研,出口进口正好都完成成洞一百多米,施工现场也就是一台开挖台架、一台喷锚机、几样不大起眼的机械设备,工地现场施工人员稀稀落落,有二三十人。站在已做好拱圈的隧道内,不由让我想到了当年的关角隧道百米成洞大会战。百米成洞,三千多名官兵,上百道工序,数十样工种,洋镐、铁锹靠着风枪风镐和雷管炸药的配合,愣是月月飘红、连连报捷,让人不得不佩服指挥部首长的伟大、营连领导的精明。

我们连在完成了近千米的平道清理支护、密排支撑、塌方地段顶部背部填塞防护及一千四百七十多米平导开挖任务后,从1976年第四季度开始转入正洞施工。清理平道时,巷道受空间制约,人员多了转不开身子,实行四班倒。正洞施工尤其是大会战开始以后,改为三班倒作业。由于每个班的任务已定,换班时间服从任务,完不成任务不下“火线”,活儿干不到位就延长工时。这时已无所谓三班倒、两班倒了。

1977年元旦节前的一天上午10点多钟,我带两位炊事班的同志去营部分牛羊肉。刚出连队门口向北走约百十米,就听见5班班长张建钦在喊我。循声望去,见他扛着一把铁锨、一把洋镐,后面跟着五六个人,其中有两个人扶着一个头上裹白纱布的战士,后面几个人扛着工具,最后面一位还拄着一根似拐棍一样的木板。他喊着我的名字,怕我听不见,还在不停地招手。我很快从砟堆上抄过去,看见我这个老乡困乏的脸上附带着密密麻麻的泥浆,黑一块儿、灰一块儿的,一身旧棉军装冻得像一块破牛皮纸裹着的冰棍。深腰水靴像是用水泥灰浆刷过一样,走路近似机器人一样的动作。看着他那可怜相既感到好笑,又觉得怜惜。我走近后,他用微笑替代恳求:“让你那两位同志去接一下我们班的两个兵吧!”这时的“老乡见老乡”不是“脸上喜洋洋”,而是“说话有底气”。我立即喊过来站在路上的两个炊事员,吩咐他们跑步到隧道口去接那两个走不动路的新兵。

我们这些在基层当兵的战士懂事儿太少,不知道部队发放服装交旧领新这样的制度始于何时。从我们配发的旧服装上残留的肩章扣带看,它们至少是彭德怀元帅下台、军衔制废止之前的产品。部队到青海以后,后勤部门为连队直接参加施工的战士配发一套透着历史沧桑、带着长期库存印痕、米黄颜色泛着白、上身下身不够配套的旧棉军装。说是冬季施工工作服,其实在隧道贯通之前一年四季都离不了。那衣服极有特点,如果一般人在大庭广众之下穿着它,一定很快会被认为是解放战争的老兵、抗美援朝的英雄而受到尊敬和优待;如果当时后勤部门的首长有些许文化思维、市场眼光,把那些旧棉衣存放到战争影视片满天飞的21世纪初,把那些难以复制的旧军装出租做影视道具,不仅会为胡编乱导的影视剧增加几分难得的真实,而且一定会你争我抢唰唰唰、大把票子哗啦啦。然而,在那特殊的年代,这些存放了十几年或二十几年的特殊军需物资,以特殊的待遇配发给了执行特殊任务的铁道兵战士。只是这关角隧道内地下水太大,洞顶滴水,地下冒水,一个工班下来,早已把那套本不怎么御寒的棉衣打湿浸透。战士们下班走出洞口,要不了几分钟,浑身冻成一块板,走一步挪一下都似顶着十级大风一样的艰难。他们肩上扛着工具,手里拄着木棍,歪着脑袋硬着腰,再有俩人扶个缺氧累晕、下肢麻木不能自理走路的伤员、病号……看着这样一支队伍,绝对会让你心底发憷、两眼发涩、浑身发颤!这是军人吗?

是!这是英雄的人民铁道兵!是新时代的军人!他们都面对军旗举过手:“誓死修通青藏线!”“坚决打通关角山!”

铮铮誓言,一腔热血!

他们都是平凡的战士,他们有太多的梦想、太多的理想、太多的期望,虽有难言的无奈,却无怨无悔!

去洞口接人的两个炊事员迟迟没有回来。我站在手推车前等了一会儿,浑身冻得直打哆嗦,不由心生埋怨。俩人过来后说:5班昨天下午上小夜班(下午4点接班),一直干到今天10点钟下班,一个河北兵往回走时打瞌睡,脚崴了一下;另一个贵州兵水鞋被钉子扎破脚被刺伤,水鞋进水脚冻硬后,走不成路。他俩把人送到他们班里后,看到先期回去的人累倒在床铺上一动不动,就帮着两个同志把冻硬的施工棉衣用汽车喷灯烤软后拽下来,换上干衣服扶着躺到铺上。一个人帮助贵州兵搓着冻硬的脚,一个人去叫卫生员给他包扎。我听着他俩的叙述,不由得夺过其中一人手中的棉手套,推着手推车向营部走去,怨气立即变成了感动。

从营部拉回由天峻县人民政府支援的三只冻羊和一条牦牛大腿,一路上考虑着这些冻得像木头的牛羊肉怎么做才好吃。回到炊事班,我的助手赵世荣告诉我:连长找你。

我不知道是啥事儿,心里有点忐忑。到连部看见连长坐在他的位置上。我们连部四张两抽屉办公桌双双对背而放,指导员、副指导员坐在靠北面的所谓上位,连长、副连长迎面坐在所谓的下位,这种不成文的规矩各连挺统一的。手里拿着笔在一个本子上写着什么,脸上没有兴奋或不悦的成分,能看到的是正在回忆、思考的那种低沉。连长见我进来,指了一下身边副连长空着的位置:

“来,坐下。”我没敢坐。

“坐吧,没事儿!”我拣桌子一侧的一把空椅子坐了下来。没等开口,又听连长说:

“又分些什么肉?”

“牛肉、羊肉……”

“分多少?”

“三只羊、五十多斤牛肉。”

“库房里还有多少猪肉?”

“有四片(供应高原部队的猪肉全部是一头猪一破两片,论片称量配发)。”

“猪肉罐头还多不多?”

“还有五六箱(每箱十二盒,每盒一公斤)。”

“好!我给你交代几个事儿。”

这时我才有点慌。没想到连长要给我交代重要任务,竟没带笔,也没带本。

“我去拿个笔记本记一下吧?”

“不用。我说说你听了回去抓就行了!”

连长这个山东大汉很少说官话、套话、扯淡话。

同类推荐
  • 沙与沫(纪伯伦全集)

    沙与沫(纪伯伦全集)

    《纪伯伦全集:沙与沫?散文集》是纪伯伦久负盛名的散文诗,那一串串珍珠一样的文字,多一颗嫌其多,少一颗不完整,犹如一件无缝天衣,若不是抵达智慧堂奥的心灵绝然写不出这样滴水见海的文字。《人子耶稣》是纪伯伦思想的另一高峰,成就绝不在《先知》之下,长期以来这部高峰之作被披上宗教的面纱,实际上在纪伯伦的笔下,耶稣早已不是十字架上熠熠生辉供信徒朝拜的基督。他只是一个平常的“人之子”,他痛苦又无奈,有悲欢有笑泪。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他的最大的神迹就是告诉人们:一个普通的人也能尊严地活在皇皇市井之中。纪伯伦写的耶稣,就像我们的邻居,绝不是教堂和圣经里的耶稣,这耶稣好亲切,就像是纪伯伦自己。
  • 大湘西系列作品集(第2卷)

    大湘西系列作品集(第2卷)

    《大湘西系列作品集(共4册)(精)》由李康学所著,这部汇集李康学数十年文学创作作品共计267万字,是武陵地区历史文化集大成之作。李康学在《大湘西系列作品集》中,通过挖掘武陵地区留下的印记,拾掇民族地区传奇的历史;客观评价少数民族历史人物,并用散文笔调创作游记美文,把武陵地区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族风情描绘得惟妙惟肖。
  • “小鬼儿”谈天

    “小鬼儿”谈天

    本书从少年那些事儿说起,共分九个部分,包括引子、结尾各一部分,正文七部分,全文近20万字。全书以中国中部农村社会生活为背景,通过记述农村青少年成长的生活片段,摹写了20世纪中后期向21世纪变迁的农村景象。作品用写实的语言把人生的价值取向融入逸闻趣事,用畅想的笔法把未来的美好希冀诉诸于字里行间,其中不乏灵魂的漫步、理想的萌芽、批判的责任以及矛盾的冲突和心灵的自白。作者以一个反躬自问的思考者形象出现,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还将向哪里去”等力求做出注脚,也显示了自己写作的初衷,探究了生活的真谛。整个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农村的生活画卷,也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 弘一法师全集之文艺·诗词(04)

    弘一法师全集之文艺·诗词(04)

    弘一法师出家前名李叔同。皈依佛门之前,他已在文学、律学等等各方面都颇有造诣。人生的一个转折让悟性极高的李叔同出家归隐。从此佛门多了一位修为甚高的法师。弘一法师的智慧与超然让世人敬仰,他的定力与慈悲让世人敬重。
  • 朱自清作品集(4)(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朱自清作品集(4)(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热门推荐
  • 盛宠小青梅:绝色竹马太黏人

    盛宠小青梅:绝色竹马太黏人

    六岁,是乔然生命中第一个重大的转折点,用家破人亡来形容再好不过。可偏偏,在六岁那年她遇到大她两岁岁的顾淮安,从那以后,他宠她、护她,一发不可收拾……或许,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真的会给你开一扇窗吧。她六岁,他八岁“你叫什么名字?”“乔然。”……“你喜欢我吗?”“我喜欢淮安哥哥啊!”“那好,我也喜欢你了。”她十三,他十五“乔然,你记着,以后只要是我们两待在一起的时候身边能赶走的人都要赶走,不能赶走的也要赶走!”“乔然,你是我的,也只能是我的!”乔然,我对你从来不是日久生情而是一见钟情。
  • 查理九世之幽灵之歌

    查理九世之幽灵之歌

    狼王少年回归,还有两个新成员,半夜歌声,随着凉风飘来,一封奇怪的委托信,一个奇怪的村庄…新的冒险正在等着DODO冒险队…
  • MARTIN CHUZZLEWIT

    MARTIN CHUZZLEWI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长门宫绝恋

    长门宫绝恋

    舒子淇在一家公司给总经理当秘书,却总是受到欺负,忍无可忍之际,她给了总经理一巴掌,然而这一巴掌因为用力过猛,自己一头摔了下去,休克过去,一睡不醒。睡梦中回到了西汉,投胎到王美人的腹中,作了中国千古一帝汉武帝,与表妹陈阿娇共谱一曲长门绝恋。
  • 惹上旧情人

    惹上旧情人

    初遇的时刻,彼此都心惊胆战。梦中捧鱼的女子不知是情缘的缔结还是劫难的开端。死去活来的折磨,无数次流连辗转,可以抗拒世间万千苦痛,抵抗不住真爱的呼唤。两颗心重合在一起的时候,也是挖掘坟墓的时刻。他为了她,与妻子勾心斗角,鱼死网破。自以为高明的剖白,却无意走进妻子绑架的预谋,引来黑色狐女的魅惑。为了她,他不惜抛弃万贯家财,虚情假意于女人的周旋。她为了他,忍受强光灯的照射,变作水中红鱼,如玩物供人游览。不期却遇花花公子的痴爱,抛金洒玉,紧追不舍。恨知情人垂危,为了他,她不惜忍辱负重,桃花架下,奉献美人鱼绝世惊艳。最痛苦的时候,却听到天穹边美丽的呼唤!天佑他们,让他们有团圆;天妒他们,让美人鱼命悬一线
  • 玫瑰色的你

    玫瑰色的你

    林岚月回国了,终于可以再见到他了,路泽,她爱的人。几年前,路泽没有保护好林岚月,这次,路泽绝不会让林岚月离开他,从官司事件到失忆,两人经历了重重磨难,林岚月处处被人陷害,连最心爱的孩子也没有保住,经过这么多人的阻拦,林岚月一次次的想要离开,还好,最后路泽再也没有放开她的手,有人设计陷害林岚月,在生与死的边缘,路泽,你还会来吗?林岚月很爱他,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路泽,安好。
  • 明伦汇编交谊典朋友部

    明伦汇编交谊典朋友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首席特警狂妃

    首席特警狂妃

    她是21世纪惊艳绝伦的首席女特警,却在一次执行任务时意外来到异世。举目无亲的她用智慧开辟了一片天地,同时也锁住了那个人的心。他是异世的王爷,清心寡欲,从不为红颜美人动心,直到遇见了她。“瑶儿,嫁给我。”男子学着现代的礼仪单膝下跪。“不抬平妻,不娶妾室,不纳通房,可?”她淡然提出要求,浑然不知这话惊掉了多少人的下巴。“遇瑶儿前,未曾想过娶妻,遇瑶儿后,娶妻未曾想过别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查理九世之复仇的路

    查理九世之复仇的路

    从那一天开始,他走上了复仇的路,他将不再是那个孩子,但他心里的那份纯洁,仍未改变......
  • 后宫OL:我家徒弟有点甜

    后宫OL:我家徒弟有点甜

    她只不过是在好友大婚的时候随便接了个绣球,居然就被求婚了?神马?求婚的居然还是他的师傅吗?“天啊,快来告诉我这不是真的。”“事实证明,这就是真的。”她是不是点背,怎么就摊上了这么个外冷内热的师父呢?她发誓,她真的就只是《后宫online》这款游戏里的一只小菜鸟啊!!!本文为网游纯爱系列,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