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21900000017

第17章 几代军人的梦想(3)

塌方发生在上午10点半。距隧道出口一百六十九米处的拱圈边墙轰然倒塌,有一千五百多立方米的碎石堵死了整个隧洞,正在洞内施工的1连、2连、5连的部分人员被堵在洞内。当时洞内堵了多少人,谁也不知道,各连报了数后教导员不放心,又让营部文书郭宏民集中各连文书,按花名册一个一个核对,最后确认是一百二十七人,大部分是2连的战士。另外还有1营副营长吴德安和2连连长郑新成、副指导员吴扬然等八名干部也被堵在里面。当时分析,由于塌方地段的清理任务已经完成,塌方体砸住的人员不会多。只是洞口堵死、电断风停之后,洞内人员会受到缺氧和地下水的威胁。

关角隧道大塌方的消息很快传到了首都北京,报告给了周恩来总理。当得知一百多名同志堵在洞内时,周总理批示:不惜代价,千方百计抢救被堵官兵!

抢险现场组成了由陈友国师长为组长的抢险指挥部,抢险现场很快接通8部应急电话。其中一部直接连接中南海,一部直接与中央军委相通。话务员的接话声一声高似一声,一声接着一声。听声音就能感觉出十万火急的紧张状态。

洞口外面站着很多脸色阴沉的人,有干部、有战士,也有几位中青年妇女,一看就知道是临时来队家属,其中有两个的脸已哭得红红的。

按照连首长的安排,3连轮换吃饭的同志围在平行道口相对开阔的地方。从洞内走出来换班吃饭的新老战士,在隧洞边的水沟里洗了手,每人拿两个馒头无声地啃了起来。抬到工地上的炒菜由于时间仓促,没有带上盘子、碗筷,多数同志都无法吃到。我第一次到施工工地上,没见过这种紧张场面,心里挺着急,不知道该干些什么,站在饭菜桶跟前直发呆。

3连的任务是集中精力从二号横通道打开一个便道,进入被堵的洞内。由于这里的清理任务尚未开始,十三年的水浸腐蚀、沉渣涌堵,险象环生。横通道内仅能站立三五个人,铁锹用不上,不少战士只能用手扒石砟儿。开始还有帆布手套,没多长时间就磨破了,几个战士吃馒头时手上还流着鲜血。突然看见同村的付营右手拿馍吃着,左手用棉工作服的袖子在搌右手上的血。我走过去掏出手绢,酸着鼻子默默地递给他。他没有接,并说现在已经不疼了,我心里很难受。

刘生副连长是抢险能手,他一直在前面组织突击开挖。这个上海老兵,个子矮矮的,说话像打机关枪,走起路来精神十足,给人一个蹦着走的印象。全连的同志都轮换吃过饭了,他仍然坚持在工地上指挥,来来回回不断地指指点点,有时还向没有经验的战士们发火。几次喊他到外面吃午饭,他只一句话:不饿!不饿!好像谁惹了他一样。

堵在洞内的同志们生死不明,即使没有遇险也是憋着、冻着、饿着、渴着,甚至被迅速上升的地下水淹着!刘副连长不怕死、不惧难,是出名的“拼命三郎”,见活就来劲,见险就脸红,人没有救出来,急死人了!咋能吃下去饭!最后,指导员让通信员拿两个馒头直接给他送到洞里面去了。

我们第二次把开水送到工地上时已是下午4点多。这时洞口左侧的木料场内已停了不少于十辆的救护车,鼓囊囊的绿色氧气袋和大炮筒样的氧气瓶堆成了一个个小山包,洞口周围还站着一些穿便装的人,后来听说是天峻县领导和机关干部赶来支援抢险的。通往天乌公路的便道上尘土飞扬,不少车辆仍在向洞口集中。一队队换班吃饭的人络绎不绝地在弥漫的尘土中走向洞口。

洞口右侧,站着几位首长,每个人脸上都是一副沉重焦虑的表情。听几个老兵介绍,站在那里的全部是现场临时指挥部的首长,有带病坚持在关角隧道督战、刚从师机关赶来的师长陈友国、副师长姜培敏、团政委王成林、团长郭波和副团长王连清、刘居才……

姜副师长是常驻关角隧道工地的师工作组组长,他的情况很多干部、战士都知道,抗美援朝抢修清川江大桥带过兵,宝成、成昆、襄渝铁路上立过功,以敢打硬仗、善打胜仗而闻名,塌方以后他是第一个跑到现场的。他像指挥紧急突围的战斗一样,当即召集在场干部分析险情,迅速作出抢险部署。马上通知全营在家的所有官兵跑步赶到洞口,1连从正洞开挖,3连争取从平行道的横通道内打开缺口。命令下达后,他迅速赶到塌方体前,爬到坍塌的石堆上向在场的干部战士下达命令:时间就是生命,能早一分钟挖通,里面的同志们就多一分生还的希望。这里随时都有塌方危险,同志们要在统一指挥下开展抢险,既要争分夺秒,又要万无一失!

七个小时过去了,抢险的效果非常不理想。正洞内塌方体的上方塌出了一个大黑洞,不停地向下掉着石块,人员不能过多靠近。垮塌下来像山包一样的石块碎砟儿,短时间的挖挖铲铲如杯水车薪。由于砟堆松动不能局部开挖掘进,最后只能在紧靠上部边墙处挖一个小导洞。为安全其见,这个小导洞必须很小、能爬进爬出一个人为限。在这么个小地方施工每次只能靠近几个人,就这几个人也只能用手扒脚蹬,什么工具设备也用不上。从塌方体到洞口两边依次站着摩拳擦掌、急不可耐的四五百名干部战士,虽然零下十几摄氏度的气温,但大家急得头上直冒汗。

3连负责的横通道开挖更困难。人多巷窄,风镐风枪派不上用场,机械设备开不进去。青藏高原上的山体石质靠人工锹挖,应该比蚂蚁啃骨头还艰难。那一阵子,营、连几个领导都急得似要发疯,言语行动有些失态,刘生副连长动不动就骂人。

事后认定,指挥部首长的决策是正确的。因为堵在洞内的吴德安副营长和工程师潘建学他们在黑暗当中也找到了三号横通道这个位置,这里十几年前已回填封闭,里面已被塌方堵死,但他们还是忍着缺氧与饥饿,组织尚能行动的战士们冒死轮流开挖。只是在双方没有挖通时,正洞上部的小导洞被挖通了。

不到半个小时,送到工地上的热饭成了凉饭,凉饭也吃光了,担到工地上的热茶很快成了凉开水,凉开水也喝完了。我们几个送水送饭的同志其实也看到饭桶馍筐全见底了,却还不想往回走。太阳落山后,关角山的气温很快降到零下十摄氏度左右,也没有感到怎么寒冷,想多停一会儿,能多知道一点洞里面战友们的情况。

关角山下的气候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变化无常。上午还是好好的天气,下午5点以后开始刮风,接着乌云密布,雪花飞扬。这在青藏高原上是很正常的事,而今天这场雪不知道是对人类与自然的挑战的不满,还是对一百多名战友生命的关切。漫天雪花让人烦恼让人急。我们这些向工地上送饭的火头军则对这场雪是气愤。因为抢险指挥部首长要求,各连必须不停地向工地上送开水,6点以后还要2个小时送一次饭。石砟山上凹凸不平的蜿蜒小路,白天挑着担子可以捡路慢行,到了晚上,有手电筒照着也十分难走。雪遍地,路更滑,气死人了!

天黑路难走,返回时绕得稍远一点走大路。当走到2连门口时,看见汽车拉着几捆草袋子进去了。2连的大部分干部战士都堵到洞里,只剩下司务长和一个副排长在洞外组织抢险。看2连院内多亮了几个灯泡,不知他们要干什么,我们几个跟着汽车拐进2连院里,走近时才知道他们在做最坏的准备,拉的草袋子把“三用堂”铺好准备停放死尸。往日集中学习、文艺活动和集中就餐三种用途的“三用堂”将暂时设为“停尸房”。一想就不寒而栗。

第三趟到工地时已是晚上8点多。这时工地上多数人已由开始时的惊慌、紧张、议论、担忧变成了害怕、沉默。能接电灯的地方都换了两百到五百瓦的大灯泡。飞雪紧一阵慢一阵地飘着,隧道周围如同白昼。灯光下到处是人,站着蹲着,不少人浑身是泥,有的身上已结了冰,从跟前走过时能听到“咯吱”“咯吱”的响声。

到工地约二十分钟后,在微弱的灯光下听见有人叫我的名字,循声望去,是我们公社4连的老乡张保灿。他走到我跟前,有气无力地说:2连有九十多个人堵在里面,有咱公社四个,1连堵进去二十来个,有咱公社俩,说着说着就有点哽咽。“战友战友亲兄弟”,这是鲜血和生命铸成的感情,是手足情、肝胆友谊的写照!此时我觉得老乡与孪生兄弟一样连心。我心里很难过,给他拿个馒头,他摆了摆手。4连是机械保障分队,抢险的任务是待命、是配合,可以轮换着回连队吃饭。俺俩站着什么话也没有了,一直在看着洞口,那里的每一点动静是每一个人都关注的。

时间不长,看见十来个人一组,有三四组人分别抬着又细又长的钢管从面前走过。天上黑灯瞎火,地下高低不平,只听有人不断喊着:“慢点,慢点!”其实任何人心里都很着急,急得小伙子们抬着沉重的钢管快步走向洞口。

原来是一位叫袁武学的同志,挖小导洞因缺氧晕倒又清醒后,意识到在洞外呼吸这么困难,洞内同志最大的威胁可能就是缺氧。他向首长建议,应该找一根细一点的钢管顺着边墙捅进去,然后向里面压风。当时,在现场的首长和工程师有几十人,他们都在想着如何加快进度,如何保证不发生新的死亡,如何发挥现有资源优势……而这最简单的办法却没有人想到。虽然不是“急得乱了阵脚”,至少也是没有想到长短结合、土洋结合。命令传出,几拨人马紧急行动。俗话说:“越是急,越不齐。”关角隧道作为重点保障的一号工程,施工物资应该是应有尽有,要啥吃啥,可是今天偏偏在钢材仓库院内几百吨的钢材、钢管中找不到一根合适的,师团领导气得破口大骂。刚才抬进去的细钢管是让隧道进口的2营营长带队紧急送来的。

土办法解决大问题。约二十分钟后,钢管穿过塌方体被强力推入洞内。从一塌方就一直盯在现场的副团长刘居才嘴对着钢管用尽全身力气喊话。连喊三声没有回音,在场的人心里当即沉重起来。当刘副团长喊第四声时,钢管里传来二连副连长吴扬烈微弱断续的声音:

“同志们都活着!”

一句微弱的声音,像炉丝接通电源,顿时热流回旋。同志们活着!同志们都活着!工地上沸腾了。有人喊: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是激动,还是一种间接的祈祷,因为洞里的人虽然活着,还不知道能不能出来。大家还是急呀!站在洞外的不允许靠近,人人都流着泪踮着脚在向洞口看着、听着。

人员进出的导洞正在紧张向里边逼近。这个“紧张”不是速度,而是环境,是气氛。仅有脸盆大的小导洞既不能做支撑,又不能用工具,小心、小心再小心,生怕没有支撑的导洞塌了,生怕小洞口被碎渣再挤死。每个人的心里都沉甸甸的。

一百多名同志还活着的消息乘电波很快传到中南海,中央领导指示,要精心组织,科学指挥,采取一切紧急措施,不惜一切代价挽救遇险的每一位同志。

陈师长向在场人员传达中央首长指示,工地上再次喊起“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的口号。

人员都活着,大家的心轻松了许多。把手电筒留在工地上,我们几个摸黑回到连队继续送饭、送水!

晚上12点要送第四次饭。班长没安排我再去送饭,而是让我2点钟去送开水,并要求我趁这个时候休息一下。

一天内为工地送三次饭,真的有些累。躺下后像是刚一合眼,定时1点50分振铃的闹钟就响了起来。慌慌张张走出住房,猛然发现三四个人正从打饭窗口端着饭盆往班里走,立即意识到被堵人员可能出来了!心中一阵兴奋。到伙房后一位老兵告知:堵在洞内的人员凌晨1点多全部脱险,参加抢险的同志已经撤回,现在陆续开始洗刷吃饭。说话间班长发话:“马上去通知各班来打饭!”

我跑着先从1班开始喊人。1班是木工班,专业支排架、做木工活,今天他们一直在待命。狭窄的横通道内没有多少排架要支,几个同志正在吃着刚从炊事班打回来的饭。进入2班时,只有一个值班的新兵在收拾火炉,其他人全部在铺上躺着。再看躺在床上的战士,有的没脱衣服随便躺下就睡着了,有的靠在床上头支着的帐篷打着鼾睡得香甜,我没有说话悄悄地走出了帐篷。这些同志在工地上顽强地坚持扒砟、铲砟、运砟十五个小时,这时最需要的是休息,打扰他们于心不忍。通信员又吹了开饭哨子,仍没有见到更多的人去打饭。风停了,只有雪在悄悄地下着。

第二天上午全营放假。连领导通知炊事班改善生活犒劳抢险的指战员。吃过早饭,2连堵在洞内的喜安、万年、长岭等几个老乡陆续来到炊事班找我。见面无语泪长流。年龄最小的高万年哭着说:“我想着再也见不到你们了!”

十来个老乡险后重逢,有说不完的惊魂感触,道不尽的落魄心情,最后归于笑脸。毕竟我们都很好。“噩梦过去艳阳天,大难不死一万年!”万年听了这宽慰的话也笑了。长桥乡的秦自云当兵前教过书,当过村干部,说起话来有板有眼。最后他给几个老乡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这个下马威对咱们也有好处,提醒咱今后施工中都要注意安全,石头砸下来可不长眼!”

接下来全营进入抢险总结、评功评奖阶段。连队在总结这次抢险工作时,指导员反复叮咛:4月5日,是个不平常的日子,是个值得大家永远记住的日子。施工重要,生命第一,安全工作什么时候也不能放松!

同类推荐
  • 像大地一样(散文公社·云南卷)

    像大地一样(散文公社·云南卷)

    《散文公社·云南卷:像大地一样》亲人们的一个个离去,使我对现在的家怀有深深的恐惧,每次面对它的“空”。我都有一种撕裂感,除了半空的屋子,我的心还撕裂予半空的屋子里那一双双在面对我时含着泪水的眼睛。而在离家很远的地方待着,我同样是恐慌的――我害怕被割离,害怕被抛弃,害怕被遗忘,窖怕我的新有白天和夜晚都与家无关。于是,我只有把自己放在路上,像是在回家,有着回家的欣喜和欢乐,却永远到不了家而能承载我的远行、寻找和返乡之路的,除了大地,还会有谁呢……
  • 阅世新语

    阅世新语

    生命依赖希望,希望抚育生命。这是一位智者的话,精辟形象地阐明了希望对人的生命,犹如阳光、水分一样重要。几十年来我自信生命一直充满活力,保持年轻心态,就是因为心里一直装着希望。这个希望除了做一个好教师外,就是将遨游于生活沧海中的所见所思所感不断写成文学作品,在报刊上露脸,与读者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这个希望与所学中文专业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紧密联系。它犹如吸烟、喝酒、钓鱼让人成瘾。这样实现起希望来就不会有驱使身为心役的感觉,而是乐此不疲地去做。多少个茶余饭后、周末岁首时间,蜗牛般爬行在文学写作的路上,于是就有了一篇篇散见于报刊的散文、随笔之类文章。加上连自己也恨得咬牙切齿的古怪性格——不会养花,不会下棋,垂钓于河边、湖畔,又嫌鱼儿上钩太慢,没有耐心等下去,见人多的地方就想躲开。凡事都有两重性,这样促使自己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移情于个人的兴趣爱好上,加快实现希望的步伐。
  •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4)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双重声音 双重语意:译介学视角下的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双重声音 双重语意:译介学视角下的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本书从译介学的视角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进行研究,阐明西方女性主义在中国译介和应用过程中的“原件失真”现象如何反映了中西的文化差异。
  • 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与元杂剧

    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与元杂剧

    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等是他的代表作。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关汉卿生活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孙颖瑞编写的这本《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与元杂剧》以清新的语言、扎实的史料,讨论了元的文化和元代文人,关汉卿的社会剧、爱情剧、历史剧,以及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热门推荐
  • 萌夫拐卖史:第52封情书

    萌夫拐卖史:第52封情书

    男友出轨时,她昏睡两天三夜,却换不回他的一句回头。爱,烟灰云散。也剥夺了她爱一个人的资格。“小学弟,你要对我负责。”初遇时,韩昱救了她,她却笑着不要脸的要负责。随后韩昱心甘情愿的当她的跑腿,小弟,无怨无悔。可她提出来要在一起的时候,他却说:“学姐,我对你还没有那种感觉。”她嘴角一勾,没事,她可以倒追。看不要脸女学姐如何一步步扑倒纯情腹黑小学弟。
  • 我要吃他的脑子

    我要吃他的脑子

    看着这繁华的都市,羡慕着世间的种种。为什么别人的人生都是无限的精彩,而自己则要生而隐忍呢?是因为家室、容貌、才华,还是其他呢?如果我吃了他的脑子,会不会就会变得跟他一样成功呢?
  • 强势总裁:豪门冷少很腹黑

    强势总裁:豪门冷少很腹黑

    “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了。”这是顾谨之对夏至的宣告主权,也意味着,从那一刻开始,夏至就是顾谨之的所有物,她唯一能做的,就是乖乖听话。
  • 冷艳女尊腹黑王

    冷艳女尊腹黑王

    “跟你表白怎么了,我就喜欢上你了怎样,你想不认帐吗?”“我告诉你,我冷紫月就喜欢你百里寒云了,别人要敢勾引我的人,我就杀了她。你要是敢背叛我我就当着师叔的面杀了你”冷紫月边说边向百里寒云走去。走到了他面前,指着他的心脏继续说道:“你从现在起,只能是我一个人的,我生你不能死,我死你不能独活”“好”百里寒云抓住指着自己胸口的手指。将人紧紧得抱在怀里。
  • 末世游戏路

    末世游戏路

    玛雅预言,世界末日来临。那个进去游戏并且拿着宝物回到现实世界的救世主,他是谁???
  • 王俊凯之时光剥蚀的爱恋

    王俊凯之时光剥蚀的爱恋

    在一个很美丽很美丽很美丽很美丽很美丽的都城里,一个很帅气很帅气很帅气的,很帅气的男神遇上了娇小妻………………
  • 败家升级系统

    败家升级系统

    在最落魄之际获得不知名的系统,从此纵横都市,无人能敌。金钱爷有,美女倒追爷,权利赐……………………系统在手天下我有
  • 半剑苍生

    半剑苍生

    瑰丽缤纷的仙侠世界……江湖恩怨,三界纷争……一个如我们一样的少年,一步一步踏过人生的旅程。因为迷茫和痛苦而沉沦,但终究要学会成长……就算指剑问道终极,也有一段要回首的往事……
  • 安迪尔克思学院

    安迪尔克思学院

    安迪尔克思学院是一所聚集全世界,拥有异能少年少女的学院,而我们的主角林雨唤,在16岁的时候发现拥有异能,因此按照规定他必须辍学,远渡重洋来到这所学院,度过他接下来的学院生涯,直到大学毕业才能回到社会,在这所学院内等待他的是许多麻烦的事情.........
  • 青春十年:梦醒

    青春十年:梦醒

    他们相爱,却也不知是何原因,他对她若即若离;她不爱他,他却默默守护,总在她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心理医生说她有问题,她想说你才有问题,你一家都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