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21100000004

第4章 刘备伐吴是与非

魏世祖文皇帝黄初二年(公元221年)

汉主耻关羽之没,将击孙权。翊军将军赵云曰:“国贼,曹操,非孙权也。若先灭魏,则权自服。今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非策之上也。”群臣谏者甚众,汉主皆不听。广汉处士秦宓陈天时必无利,坐下狱幽闭,然后贷出。

司马光在记叙中,称曹丕为“帝”,称刘备为“汉主”。现在开会搞活动,最费神的就是给主席台上的各类领导排座次。过去写历史,最难办的也是“必也正名乎”,给刘备这样的历史人物定位,是件麻烦事,需要史家有相当的智慧。锐圆哥哥没有读过朱熹的《通鉴纲目》,想来在朱夫子的书里,说到“帝”时,缺省值肯定是刘备哥哥。

朱熹《通鉴纲目》的主要目的是“拨乱反正”,恢复孔夫子倡导的“微言大义”的光荣传统。这个传统对于平常老百姓吃饭拉屎影响不大,但在庙堂之上却也是个事儿。现在大陆和台湾之间相处,就经常要激活这个传统,首先如何称谓对方就是一个政治问题,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到台湾见了马英九怎么称呼?各种猜测和评论占足了台湾各大报纸的版面。

219年农历十二月,关羽死在孙权部将手下。到公元221年,经过至少一年半的“积极”准备,刘备决定向孙权发起复仇战争,或者更准确地说,开始正式回应孙权破坏联盟、侵占地盘的挑衅。在这十八个月的时间里,刘备忙里偷闲登基做了皇帝。

小时读《三国演义》,也许是读得不够仔细,印象中刘备为关羽报仇是紧赶紧的,包括张飞为了给二哥报仇,也是赶紧地逼部下做什么白旗白甲,部将范疆、张达因怕误了工期受责罚砍头,这才砍了张飞的大脑袋。现在仔细一算有一年半的时间,要多少白旗白甲也是可以从从容容做出来的。

如果刘备算定了可以夺回荆州甚至彻底消灭孙权集团,那么为关羽报仇应该是一个不错的理由。不过,我们从地形分析,刘备既已失去荆州,不仅失去了《隆中对》中“一出秦川一向宛洛”夹攻曹魏的可能性,也失去了顺流攻击江东的可能性,从长江顺流而下,如果在宜都(今宜昌)至江陵(今荆州)间没有自己的基地,出来容易,回去就难了。如果江陵还在刘备手中,刘备率兵顺江而下搞个袭击,即使占不到便宜,也能退回来,不至于太吃亏。

从整体实力来讲,刘备似乎还差孙权一点,孙权所惧者,北方之曹丕乘人之危也。他最害怕的是两线作战,至于妹夫兼老哥刘备,孙权并不怵他,何况荆州新胜,士气正高。

刘备如果痛感兄弟之殁,动作应该再快点,从江湖道义讲,做了皇帝才想起给兄弟报仇,不免有点那个;刘备既然有政治野心,而且做了皇帝,那么他决定先攻孙权,不仅有替关羽报仇的意思,还应该有更深更全面的考量。关羽进攻襄、樊,曹魏集团上下受到不小的震撼,战略上处于守势。刘备也可能认为曹丕才不若乃父多矣,仅足以守成,所以才放下心来,想一举扫荡江东,报仇是嘴上要讲的,说不出嘴的是想扩张地盘。

刘备的东进战略,在内部没有形成统一意见,上下同欲者胜,这个“欲”,既是统一的利益,更是统一的意志。刘备伐吴,赞同的不多,反对的不少,原来蜀地的文官武将,在成都涮火锅早就涮麻了,何况连关羽的面都没见过,根本没有切身的悲痛感受,更不想到湖北吃热干面;原来从荆州跟随入蜀的人马,虽然对收复荆州乐见其成,但是对关羽却未必有多少好感,他们可能会看诸葛亮的眼色行事,而诸葛军师联吴是积极的,攻吴是消极的;至于“老井冈”,除了张飞,也没有什么人起劲,赵云更是指出刘备伐吴缺乏一个正当的理由。因为你既然做的是汉家皇帝,从道义上讲,应该先报国仇后报私仇,先讨伐曹魏再料理孙权。刘备对群臣的谏阻概不听允。

刘备在关羽危急时没有任何动作,死了一年半以后却要对孙权大张挞伐,其中的心理变化诸葛亮应该是旁观者清。正因为诸葛亮知道刘备的行事逻辑,这里可能有不足为外人道的秘密。

入川以后,特别是取得汉中以后,法正“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股飘红,在刘备面前更是如日中天。刘备加封汉中王,“以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许靖的太傅是虚的,而且是法正推荐的,但法正的尚书令绝对是个有实权的位子。汉中战役打响后,诸葛亮借机推举杨洪为蜀郡太守,把法正在“外统都畿”的权势削弱了。但是,汉中在战役胜利以后,跟随刘备的统统升官,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其他人也都有进步,魏延更是派驻汉中独当一面,只有军师诸葛亮原地不动。诸葛亮的实职是“署左将军府事”,“左将军”是刘备原来的公开职务,所以诸葛亮等于是刘左将军办公室主任。刘备做了汉中王,上表把“左将军”辞了,诸葛亮这个办公室主任毛将焉附?这时的诸葛亮,更多地埋头于内部治理,对伐吴这样的军国大事,不方便说,也不好说,于是报之以冷眼。

刘备和诸葛亮革命目标是一致的,但是革命路线图不一致。刘备知道这个,也不为难诸葛亮,决定用结果教育年轻的诸葛亮:要完成恢复汉室的宏图大业,先消灭东吴也是可以的。至于赵云所谓“国贼”云云,在刘备看来,是被自己一贯的对外宣传搞糊涂了。后来史家多指责刘备此役师出无名,放着篡汉的国贼曹丕不讨,却要攻击孙权,是政治错误,都大赞赵云讲政治。其实,刘备对外宣传是继承大汉遗志,在自己心里,曹丕、孙权都是国贼,都是俺一统天下的拦路石,本质上魏、吴并没有什么区别。赵云把宣传当真了,不必戳破也不必理会。

刘备之错,在于对敌我实力估计不足,用兵部署不当,遂招致失败。如果刘备是役拿下孙权,回头再与曹丕争衡,大家也只能闭上鸟嘴,转过来称赞刘备的革命路线英明正确。

同类推荐
  • 中华上下五千年

    中华上下五千年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按照古代的传统说法,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现在,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期间流传有许多的神话,历史故事等。故有书《中华上下五千年》。
  • 璞金三国

    璞金三国

    前世基友穿越至东汉,不巧的是一个穿越至南,一个穿越至北,还相互不知道。在各自的道路上打拼的二人,不知在相识之日又会如何呢?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故事,都有着不一样的精彩。我理解的三国里没有庸才没有蠢材。
  • 盛世风华之江山谋

    盛世风华之江山谋

    当那场陈年阴谋的帷幕被缓缓拉开,固守多年的观想被颠覆;在乱世之间与手足兄弟尔虞我诈只为那盛世权谋;当帷幕落下恍然发现一切不过是回到了原点,只不过是少了那么些人又多了聊聊却足以慰藉他的罢了!携子之手并肩前行,一切都还是旧时的模样!
  • 三国之败将战记

    三国之败将战记

    这是由那些常胜将军的手下败将们精彩演绎的一段段精彩故事,他们虽未是败将,亦是铁血硬汉,战死沙场是他们最荣耀的归宿。
  • 暮明雪

    暮明雪

    陌刀如墙何惧铁骑,鸣镝所向天下披靡。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山野之间的少年只想活着!挣扎着时而为官时而为匪。明末乱世的幕布缓缓拉开,爱恨情仇,家国江山,他该何去何从?
热门推荐
  • 九千年

    九千年

    九千年的祸乱,究竟因谁而起?至高无上的荣耀,为何又屈于千夫所指?黑暗的血,埋藏起不为人知的秘辛,那锈迹斑斑的剑,湮没了多少个世纪?正与邪,魔与仙,对与错!一怒碎尽山河,武道之下,破而后立!只要我夏凌之志不灭,就誓将这尘封九千年的乱,打出个朗朗乾坤!
  • 七佛所说神咒经

    七佛所说神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疯掉的城市

    疯掉的城市

    你的热血在身体流淌,我们从告白到残酷的生存游戏,我愿意陪你从天黑到黎明。如今我们成为这座城市的异能者,主宰这个青涩年代,不留遗憾。得到名为上神的力量,成为英雄还是跌进欲望的深渊?尚且让我们放荡不羁,掀开新世界的大幕,为爱而战。
  • 魅影之匣

    魅影之匣

    中国古代志怪小说是古代文学的一朵奇葩,从汉魏六朝的《搜神记》、《幽明录》、《拾遗记》、《西京杂记》、《博物志》;到唐五代的《玄怪录》、《传奇》、《甘泽谣》、《酉阳杂俎》、《剧谈录》、《录异记》;再到宋元的《稽神录》、《江淮异人录》、《夷坚志》;直到明清的《涌幢小品》、《子不语》、《阅微草堂笔记》、《聊斋志异》等,简直浩若烟海。我每每翻阅这些书卷,常常拍案叫绝,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因此,特翻译改写、润色加工甚至曲解其中最玄妙、最神奇、最悬疑、最惊悚、最有趣也最发人深省的故事,以飨读者。
  • 人一生要知道的博弈学全集

    人一生要知道的博弈学全集

    本书用博弈的眼光解释我们一生中的各类问题,包括职业生活、人际交往、爱情、婚姻、投资活动、时间管理等等。
  • 琴灵途

    琴灵途

    万灵之途,群雄逐鹿。证灵之道,乾坤颠倒。看少年如何一步步,龙腾出海,执掌九天。
  • 装甲构造

    装甲构造

    好吧,其实简单讲,就是呆萌呆萌的主角因为意外被异星产物砸到异界的故事。PS:这一本科幻文哟,科幻啊~~,顺便一提,这是一本不会完本的小说,基本上作者君不死,更新不止吧!
  • 稚风

    稚风

    他们是青梅竹马,她性情寡言,偶尔语出惊人却不自知,他性情冷漠,只对她温情相待。“你知道我们这样像什么吗?”他问,她仰着头问“哥哥和妹妹?”“爸爸和女儿。”“你这是承认自己老了?”“.......”
  • 来自星星的孩子

    来自星星的孩子

    千年一记,他们注定相遇!流星无声划过,那是谁的眼泪?又承载着谁的哀伤?天使与恶魔,敬请期待!
  • 天之号角

    天之号角

    抽刀断岳的刀峰豪杰......剑出擎天的剑谷奇才......啸傲山林的八王子嗣......天下莫敌的妖皇后人......年轻一代中本该是众星拱月的佼佼者,却在横立于天边的四颗“太阳”下,黯淡无光。本书所写,是第五颗太阳——“黑太阳”的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