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17300000017

第17章 为什么会这样文化选择……(2)

相信熟人,是中国人无奈之下的选择;相信熟人,就是不相信公事能公办。在这种文化环境里,熟人在原则和制度面前没有红灯只有绿灯,让想公正的人也无法坚持原则,最终只能被同化,因为我们常说一句话:“胳膊肘不能往外拐。”护住自己人,看似合情合理,其实是不尊重人,不尊重人性,因为这样让许多人都深感做人之累做人之难,我们偏偏有这样的文化,而且人人都在不自觉中传播这种文化。如果能够追求公平的相处环境,大家都坦坦荡荡,这样都能活得更轻松。

体检报告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智慧的伟大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为人类的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优秀文化支撑着中华民族,虽历经风雨,却绵延不断、生生不息。

优点不说跑不了,缺点不找不得了。我在大英博物馆参观时,从历史遗迹明显看到中西文化的差异,也看到了民族文化的局限。

陶瓷,是中国艺术的典型代表之一,所以英文CHINA既是中国,又是陶瓷。中国的陶瓷技术由粗到细,最后发展到精致、极致,表现出古代中国人超人的智慧。同时我也发现,中国陶瓷上面刻的大多是花鸟虫鱼,很少有生活场面,而希腊罗马也有古陶瓷,上面刻的都是人们生活的场景。到中国展馆,都是精致的器物,很少看到人物;到希腊罗马展馆,看到的到处是人物雕像和生活壁画。

儒家文化研究了社会伦理秩序以强化封建统治,对于统治阶级来说是如何控制人,对于民众来说是如何做人。这个理论没有建立在人性的需求上,而是把实施措施定在对人性的约束上,丢弃了对人本性的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确实对个体生命的自由、尊严讲得不够,强调人的生命价值在于社会性。中国传统文化,是由社会价值取向决定个人的行为,很少有独立的个性,就很难激发出社会中每个人的活力。

古代虽提出了民本思想,与现在提出的“以人为本”,有着本质的区别。民本思想,意在巩固政权,民可载舟,亦可覆舟,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居高临下恩赐于民。几千年来,儒家文化就是做人的文化,而做人是为了社会,不是为了人性的展示。虽然研究人,却很少研究人内在的需求;虽然注重人对社会的贡献,却很少研究社会应该满足人什么;虽然有民本思想,却很少研究怎样实现。而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把人民群众当成社会的主体,尊重人的本性,一切出发点和立足点都是为了人民。这是中国民本思想的发展,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典范。用现代的观念发展传统的文化,是我们的历史使命,没有这种发展,传统文化只能陈列在博物馆里。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中国爱人、重视人,却不能理解人、不懂得彰显人性。中国人虽多,却“厚貌深情”,让人看不透,让人感觉神秘,也让中国人都感到做人难。今天提出“以人为本”,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坚持以人为本,就要走出“人管理人、人依附人”的等级人际关系,真正尊重人性,建立民主、平等、尊重、友善的新型人际关系。在中国,只有真正理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让民主和法制建设走向康庄大道。无论处于社会上层或社会底层,每个人必须从心灵深处意识到:由民本思想向以人为本转变,必须让人感受到被尊重,有了认同感,有主人的感觉,才会有文化自觉。

①《胡适学术文集,中国哲学史》(上),姜义化主编,中华书局,1998年,第40页。

②《谁将继承西方在世界中的主导地位》,汤因比,1994年9月,《思潮》月刊。

文化传播:历史留下的狭隘意识

现实中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封建统治者思想禁锢留下的后遗症。

西方人不理解,像中国这样不依靠宗教信仰的国度,是如何凝聚起来的?学者们也在探索,为什么世界四大古文明,只有中国能够传承下去?原因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一直被统治者所掌握,并作为教化的工具,让全国民众都接受这种思想,有了思想上的高度统一,民族也就统一了。可是,受几千年封建专制的影响,民族健康吗?

现在,孩子要听父母的话,部下要听领导的话,年龄小的听年龄大的话,晚辈听长辈的话。这个服从几乎是绝对的,而不是相对的。现在处理子女与父母的矛盾,似乎只有一个原则:服从。即使父母做错了,子女也不能责怪,否则就是不孝,至少说是对父母不尊重。在父母跟前,不论对错,只有顺从。是非标准,在人际关系面前,完全没有立锥之地。为什么我们会这样处理人际关系?

追根溯源

解释这种现象,我们得造一个新词——“官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按其存在形态划分,有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按其地域划分,有齐鲁文化、中原文化、岭南文化等。可以说,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笔财富,也让我们引以为傲。这么丰富的文化内容,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不可能全部领会其实质。古代民众接受的,只是当时封建王朝官方宣传的,经过口口相传、代代承继的东西。这些内容成为遗传到我们身上的文化基因。

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现在人们身上的文化基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内容:儒家文化?法家文化?道家文化?人们常误认为,几千年来封建王朝都推崇的是儒家文化,因而民众身上必然是儒家文化。其实,生活在封建社会的普通民众,目不识丁的居多,加上愚民政策,不可能领会到儒家文化的精髓。民间接受的文化,应该是官方推行的儒家文化,与儒家学说有一定的区别,可以称之为“官文化”。

中国不是宗教信仰特别笃定的国家,但是,支撑我们民族的是几千年来的文化信仰。古代信仰的文化,是官方推崇的文化,其内容是以儒家文化为主,兼容了其他流派的有利于统治的文化,其特色是文化、政权、国民教育“三位一体”,靠着政府强力传播,其目的是“御人”,批判者认为是“愚民”。从一定程度上说,“官文化”是中国以传统文化为内容、具有思想统治作用的现实宗教。

信仰是别人替我们思考,“官文化”是通过政权的强制力迫使国民必须接受这样的思考。“官文化”渗透在政治、经济、社会的各个环节,具有强大的强制力和约束力,所以中国不靠宗教信仰,却能使国人的思想达到高度的统一。

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官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先秦讲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汉代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唐代外道内儒,继续传承古代伦理秩序: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贞、长惠、幼顺。宋明三教合流,八德四规:礼义廉耻、孝悌忠信、忠孝节义。到了近代,维古派认为忠孝仁义,“扶纲常,继往古”。

据此可将中国的人际关系简单归纳为:家庭关系,如夫妻之间、父子之间,以“顺”为基本原则,体现的是孝道,这是我们常说的“孝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义”为基本原则,体现的是信义,刘备、关羽、张飞的“桃园三结义”,是典型的代表;君臣之间、官民之间以“忠”为原则,体现的是服从,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很形象的说法。中国的伦理规范: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人处理人际关系时,几乎不论对错,只分长幼上下。

中国封建社会能够延续如此之久,与建立了一整套严密的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有着密切关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道德,确定了卑之于尊、幼之于老要服从或顺从的原则。“官文化”的实质,是让全国都接受这种思维。这些文化理念,经过代代传承和强化,逐步深入人心,人们就有了服从和顺从的思维,也就有了维护当政者的自觉行为。有了这样的社会环境,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才会处于超稳定的状态。

传播途径

现代传播文化的途径很多,例如电视、广播、板报、报纸、网络、文艺节目、会议,等等,可是,我们并没有感到主流文化强烈的冲击波。在古代,信息闭塞,传播的途径少,为什么能让“官文化”入心入脑,融化在血液里?

礼制和科举制度,像两个轮子,一个是民众,一个是知识分子,共同推动着“官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走了几千年。“官文化”的礼制,其作用在于以形式强化内容,最后达到接受统治者的道德培育,按统治者的标准陶冶情操的目的。科举制度使知识分子成为“官文化”的信奉者和传播的主力军。有了强大的文化推动力,加上儒家文化本身的包容性和现实性,官文化遂得以入心入脑。到中国这片土地上,无不受该文化的影响。

理解礼制的传播途径,可以从宗教说起。任何宗教,都规定了一定的礼节、节日和定期的仪式。宗教的这些礼仪礼节,目的是通过形式上的东西,使你日日熟悉教义;通过礼仪礼节,使教义逐步入脑入心,成为人们的一种行为习惯。礼仪,起到固化人们思想的作用。

由此不难理解传统文化,也是通过“礼制”,逐步使人们认可并遵守的。儒家文化成为“官文化”,也制定了很多礼仪礼节。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儒家规定的礼节,比宗教更易操作,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里,融化在每个人的言谈举止中。用“礼制”来强化儒家文化,更好地为政权服务,以“礼制”达到“人治”。

儒家文化渗透在日常生活的礼仪礼节之中,如每天早上向公婆献茶问安,久而久之,孝道就成为行为习惯,不怕你不信奉。中国的大礼是跪拜之礼,男儿膝下有黄金,一般是不能下跪的,但是君臣之间、臣民之间、父子之间,在一定的场合,是必须下跪的。有了这样的礼仪,再愚钝之人,也知道了应该孝敬谁、服从谁。

科举制度成为传播“官文化”的另一重要渠道。古代只有知识分子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为了控制他们,封建王朝就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让知识分子把功用到读书上,史称“科举制度”。科举制度考试的内容,以官方选定的儒家经典为教材。

科举制度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通过科举制度,把不好统治的知识分子的思想也统一到服从上。让知识分子参加科举制度的另一个作用,是让这些读书人作为“官文化”的传播者。“学而优则仕”,有了“当官”这个吸引力,让天下知识分子有了努力的方向,也营造了尊重“官文化”的社会氛围。

在社会稀缺资源追逐过程中,失败者自然会有一种挫折感,而科举制度却有着一种可以称为“自我消解挫折感”的功能。这是因为,每次科举取士虽然只有少数幸运者获得功名,但由于科举取士没有年龄限制,这样,它就为每一个失败者始终保留着下一次成功的机会与希望,而只要存在着这种机会与希望,个别的科场失意人固然可能成为现存秩序的反叛者,但群体性的社会不满就不会凝结起来,而且不会形成对现存秩序的巨大反抗性的政治参与压力。

明清两朝时,中国的读书人以秀才计,大部分时间都不下五十万人;把童生算在内则以百万计。当中除少数人能在仕途上更进一步外,多数人都成为在各地生活的基层知识分子,这样对知识的普及起了一定作用。而且由于这些读书人都是在相同制度下的产物,学习的亦是相同的“圣贤书”,故此亦间接维持了中国各地文化及思想的统一和向心力。

现如今需要形成新的“礼制”,作为现代文化传播的载体。如尊老爱幼是传统美德,也是现代道德的重要内容,要将之发扬光大,可以把社区内独居老人的需求向社区公告,发动社区居民义务奉献;可以规范见了老人后行“见面礼”,比如微笑、问好,让老人感到社会的尊重。日本人学习了中国儒家文化,人与人之间见面后都会深鞠躬后说:“嗨!请多多关照。”我们为什么不能将需要传播的价值观融到平常的礼节中呢?还有不少农村把“好媳妇评比”制度化,让人们意识到孝敬公婆是一种美德。这样久而久之,敬老爱老就会蔚然成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文化传统就会被传承。再如强化共产党员的宗旨意识,凡是党员,必须佩戴标有党徽和“为人民服务”字样的胸牌或徽章,这是在向人们宣布:我是共产党员,我的最高信仰是为人民服务。每天戴着、看着,不断地提醒着党的宗旨是什么。周恩来在“文革”期间最喜欢佩戴的是有“为人民服务”字样的毛主席像章。他说:这样可以天天提醒自己努力为人民服务。这不是过时的形式,这样做总比某些领导干部挂观音像祈求保佑强吧。

现在要求党员干部讲学习,很难落到实处,关键是在酒桌上的时间多了,留在书房的时间少了。在酒桌上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困在书房就会感到寂寞。试想嘴上常说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你根本不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如何保持一致?新时期,应该由科举选人到制度选人,推行岗位条件标准化,即将每个岗位需要的理论和技能固定下来,进行岗位标准化设计。想得到这个岗位,就需要通过极其严格的考试获得道德资格认证,否则就别想晋升。可能有人会说,会考试不一定能做到。如果连这些知识都不知道,不更难做到吗?

历史后遗症

同类推荐
  • 亲爱的我们都将这样长大

    亲爱的我们都将这样长大

    从14岁便开始写文的潘云贵,经过十年的成长蜕变,他对于当下的生活和世界有了更多别样的想法和感悟,诉诸于纸上是他的行动。他说:“面对一张空白的纸页时,总像面对自己年少时那颗真实的心,我说不了谎。”《亲爱的,我们都将这样长大》不是心灵鸡汤,也非说教手册,近40个篇章记录着作者的青春、成长、生活的个人经验,追求清新诗意语言的同时摒弃空洞的情绪,给予人向着下一站走去的勇气,充满真情,绝非滥情。
  • 唐诗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唐诗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唐诗是汉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汉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周边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唐代被视为中国各朝代旧诗最丰富的朝代,因此有唐诗、宋词之说。《唐诗精品鉴赏》所选诗歌都是唐诗中脍炙人口、妇孺能详之作,诗是好诗,赏析亦高雅成趣,相信会给读者带来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上的无限美感。
  • 薇蕨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薇蕨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有幸集邮

    有幸集邮

    《王宏伟有幸集邮》是“王宏伟系列集邮图文集”的第一部,为《中国集邮报》资深记者王宏伟2005年创作的集邮图文作品汇集,由《记者调查》、《特别报道》、《人物春秋》、《邮界新闻》、《邮海指航》、《封片简戳》、《邮展殿堂》、《学术探究》、《甘苦心知》等9个部分组成。
  •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散文研究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散文研究

    中国当代散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容,走过近半个世纪的坎坷历程。文学发展的动态过程必然伴随着历史、时代、社会的源流脉络获得同步发展。因此,从纵向的、发展的角度考察新时期湖北散文的发展态势,厘清来龙去脉,对整个中国散文史的建构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在这种历时的统照下,湖北散文的演进过程呈现出以下三个阶段的基本理路。湖北散文始终以沉寂之姿努力地寻求新的发展前景,它的艺术生命力在创作队伍、作品数量、审美拓展上顺应了时代需求,形成了色彩纷呈的局面。
热门推荐
  • 碧里杂存

    碧里杂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之快乐的人生

    重生之快乐的人生

    宋君重生了,虽然他不想重生。但是......“我要享受生活,不想为金钱奔波劳碌。”所以他就努力的投资让别人给他赚钱。“我只要一个我喜欢的能跟我好好过日子的女孩”但是他的魅力还是招惹了很多女孩。“我只要快快乐乐的生活。”但是很多事情即使他是重生人士,也是躲避不了的。为了快乐的生活,宋君只能......
  • 【完结】为颜倾天下

    【完结】为颜倾天下

    【蓬莱岛原创社团出品】她,调皮可爱!张扬不羁,有着倾世无双的容貌,更有着一身出神入化的本领,因此被杀手界称之为“死神”。一次任务中她莫名其妙的穿回到古代遇到他,他绝色倾城,清冷腹黑,身份似谜,却对她呵护有加,那颗冰封已久的心渐渐为他消融,殊不知她满腔的热情换来的是他无情的背叛与阴谋,黯然神伤她毅然放过他,选择转身离开,五年后她再次成为人人惊惧的“死神”而他想挽回时却发现那颗冰冷的心再也无法融化,他对天发誓,就算倾尽天下也要将她冰封的心慢慢消融………
  • 总裁错爱:无赖总裁调皮妻

    总裁错爱:无赖总裁调皮妻

    他一直因为她是爷爷指定的妻子人选,叛逆的他想出百般方法恶搞调戏她,希望她可以知难而退,没想到最后爱上了这个调皮可爱的女人,却发现他一直错了。。。
  • 灭世

    灭世

    玉儿官手中一只蝎:鬼斩阴司暗影流,一代生死传一代。冰封妖灵七窍心,六道轮回散人间。金箍散仙灭世书,蛟龙归海尘归土。三界殊归罗曼女,五行阴阳朗乾坤。神兵剑印恒空出,玄冰寒咒天外客。
  • 回头撞见你的微笑

    回头撞见你的微笑

    都说爱你,但到底用什么爱你。有人只是说说而已,有人只是想占有身体,唯有用心爱你的人,才会知道你喜欢什么,知道什么会让你开心,因为他将你的喜怒哀乐记在心间。温暖,是晚上为你掖好的被角、是替你挡风、是一个拥抱。不要用耳朵恋爱,真正对你好的全是细节。
  • 女王陛下的狂妄症

    女王陛下的狂妄症

    “你无需动手,交给我!”她信心十足的拍了拍胸口。他只好叹了一口气,默默地站在一旁。也不知道有这样一个护夫的洗妇儿是好是坏。后来“哼,你这个伪君子,骗了本姑娘这么多年”原来他根本不需要她保护,她到底是自作多情还是傻啊?“神妃,你这样说就不对了,本王何时让你保护过?”他厚颜无耻的说道。
  • 银血龙帝

    银血龙帝

    在这个世界里,实力为尊。一切美好都会化为虚无,世界欺我,我便将其颠覆。挡我者,杀,杀,杀。
  • 每次都能遇到你

    每次都能遇到你

    有些人注定要相遇,有些人前世今生只等你来……
  • 一念无仙

    一念无仙

    一个俗的开头,主角穿越到了凡仙大陆,于是故事开始了。我想要的是让自己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