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13500000011

第11章 数(1)

一、数之起源

在每一种文化中,人们从学会互相交谈的时候起,便开始计算了。

——[英]雅可布?布诺夫斯基《人之上升》

人类很早就知道数,知道位值制,通过数手指头知道10个数。郭沫若曾解释说,数生于手,古文一二三都是手指的象形。儿童启蒙也正是从数手指知道数的。罗马人当年用五进制,一五一十地数,显然是一手又一手的意思。玛雅人却是二十进制,有人说是因为玛雅地处热带不穿鞋的缘故,数完手指还可以数脚指。巴比伦和印度却是六十进制,因为一只手可数的关节有12个,用左手拇指去掐其余四指关节,数满一轮,就弯曲右手一个手指记数,12×5=60,这和中国的掐指一算,屈指可数的办法基本相同。公元595年以后,印度改为10进位值制记数法。而巴比伦的六十进制则保留在钟表里,最终还是挤进了现代社会。现在国际通用数码常称阿拉伯数码,确切地说,应该称为印度阿拉伯数码(Hindu-Arabicnumer-als)它形成于公元前7-8世纪的婆罗米(Brahmi)文字中。公元773年,一位印度天文学家造访了哈里发国王,王宫的译者将其所带的天文数表,译成了阿拉伯文字,后来又传到欧洲。欧洲大数学家斐波那契(Leonardo Fibonacci公元1170年—1250年)写了一本算盘书,开章便说:“这是印度的九个数码—987654321,还有一个阿拉伯人称之为零的符号‘0’,任何数都可以表示出来。”在欧洲人印象中,这些数来自阿拉伯国家,所以习惯上称为阿拉伯数码。其实“0”符号产生于印度,在瓜廖尔(Gwalion)地区的一块公元876年的石碑上,就刻着“0”字符号,史学家认为这是确凿无疑的证据。中国人也很早就知道“0”的概念了,用空一格来表示零。祖冲之《大明历》(公元463年),用“初”为零;一行《大衍历》(公元724年),用“空”为零;五代王朴《钦天历》(公元956年)用“空”为零。公元1180年刊行的《大明历》正式用“0”;秦九韶《数书九章》(公元1247年),开始大量使用“0”。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10进位值制记数的国家,而且是乘法累进制,仅用13个数字就足以应付自如了。这13个数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说:

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地之数也。

天地人之道也。

阴数也,象四分之形。

五行也,从二,阴阳在天地间交舞也。

易之数,阴变于六,止于八。

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衰出也。

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

阳之变也,象其屈曲究尽之形。

数之是也,一为东西,|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

最初的数字是结绳,以后又改为刻写符号——契数。

宋代时候,湖北麻城县出土了六件铜器,其一为中方鼎,铭文 末尾有“”二字,当时的学者勉强释为“赫”字。后来这类字又不断地从卜骨、甲骨、陶器、楚简上发现。今人张政烺提出这是一种数字卦,是原始易卦。

1978年,湖北江陵天星观战国楚墓出土竹简上的数字卦共8组,16个数:

数字:一六八九(残缺)

次数:37 49 5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周易》,其数字卦的数集中在一、六、八上,如离卦一八一八一,大有卦作一八一一。这很自然地令人想到易卦中阴爻阳爻发端于此,而与郭沫若之说有别。孔颖达《尚书正义》说:“数之所起,起于阴阳。”于是阴阳有了数的概念,数也浸透了阴阳的概念,这是中国易数的独特之处。其过渡便是河图洛书。

二、数图——河图、洛书

河图、洛书究竟为何物①历来看法不一,管仲说是祥瑞,郑玄说是帝王受命之符,俞琰说是宝器,薛季宣说是上古地图,毛奇龄说是典籍②,还有人说是符录、纖纬……现代人亦是各依其理,各持一说,更有人干脆以今解古,猜测为雨水、罗盘、气象图等等。学术界主流看法,认为河图、洛书是星图,这是比较合乎上古实际的。《晋书?天文志》说:“然则三皇迈德,七曜顺轨,日月无薄蚀之变,星辰靡错乱之妖,黄帝创受河图,故其星传,尚有存焉。”明代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一个自号“挹玄道人”的乡绅,在为一尊古佛装金时,竟然从佛肚里发现了一部卷帙浩繁的奇书——《开元占经》。作者瞿昙悉达,祖居印度,祖孙四代都为唐代天文官员。书中引用古代占星术著作达70余种,绝大部分都已失传,记录283星官(组星),1465星。可见中国古代天文学知识非常发达。正如顾炎武(1613—1682)所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戌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③。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茫然不知者也。有了大量仰观俯察的结果,这才形成中国古代独特的宇宙观——盖天说。古人一直以为天圆地方,《周髀算经》说:“天象盖笠,地法覆盘。”直到汉武帝之后,才发展为“天包地外,地居于中”的浑天派理论。奇怪的是古人盖天之说,一直缺乏完整的理论支持,仅仅是一鳞半爪的残篇断简,或是散落各卷中的片言只语。其实只要细心考察,亦有线索可寻,古人认为河图、洛书浑然一体,一圆一方不可分离。所以洛阳的古代河图、洛书碑,刻在一个球形巨石上。清代万弹峰《易拇》说:“盖河图外方而内圆,一三七九为一方,其数二十也;二四六八为一方,其数亦二十也;中十五,共五十五数。中十点作圆布,包五数在内,此外圆内方,而五数方布在中央,中一圈即太极图形,外四圈分布四方,为方形。”其实我们只要跳出文字的二维障碍,虚拟为立体图形就可一目了然,活脱脱显示出一个“盖天说模型”!

本书提出,河图、洛书就是上古的盖天说理论!也是盖天说时期最辉煌的理论成果。但这里不展开论述,仅提出论点,以启发读者思路。

1.河图

河图的确与天文有关,河图是用白圈黑圈点为数字组成的数图。上下是二七对一六,左右是三八对四九,中间是双五夹五。图中奇偶之数分别由内圈上下端向外散发,形成有两条旋臂的左旋涡图案,恰似银河系旋涡正视图案。奇偶合一,则中圈的一、二、、三、四和外圈的六、七、八、九连线分别呈8字形,合起来则为同轴的“8”字形,这是河图最明显的特征。

古人对河图数字之间的关系和方向,有一个说法:

一与六共宗,而居乎北;

二与七为朋,而居乎南;

三与八同道,而居乎东;

四与九为友,而居乎西。

(《太玄经?玄图》)

其中一与三为生数,九与七为成数。

一为生数在正北,则成数九(二加七)在正南,两数合十;

三为生数在正东,则成数七(三加四)在正西,两数合十。

阳数定在四正方,阴数定在四隅方。

六在正北之右,则四在正南之右,两数合十;

八在正东之右,则二在正西之右,两数合十。

天左旋,地右转;阳数左旋,阴数右转,数字方位就出来了:

一正北,二西南,三正东,

四东南,五正中,六西北,

七正西,八东北,九正南。

这样河图方位就与洛书方位完全吻合,可见两者本为一个渊源。近人杭辛斋说,河洛之数合一百,列为平方,每平方为十,对角分之,则河图得五十五数,洛书得四十五数④。汉代刘歆说:“河图、洛书相为经纬,八卦九章相为表里,此语自有传授,非后世所能言之。”这都是强调必须用整体观来看待河图、洛书。河图之数称为大衍之数,《周易?系辞》说:“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这段话是强调天地之道,一阴一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必须阴阳和合。

天数为阳数——一三五七九;

地数为阴数——二四六八十。

天数:1+3+5+7+9=25

地数:2+4+6+8+10=30

天地之数:25+30=55

古人把这10个自然数看得很神秘,认为是衍化一切数的根本,称之大衍数。又有人认为大衍数为勾股弦数,勾3股4弦5分别乘方:3×3+4×4+5×5=50今人金景芳认为“‘大衍之数五十’,有脱文,当作‘大衍之数五十有五’,脱‘有五’二字。”此说明代万历举人张燧即已指出:“此脱文也,当云‘大衍之数五十有五’,盖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正五十有五。而用四十有九者,除六虚之位也。古者卜筮,先布六虚之位,然后揲著而置六爻焉。如京房、马季长、郑康成以至王弼,不悟其为脱文,而妄为之说,谓所赖者五十,殊无证据。……盖数始于一,而终于五,天以藏德运化,数之始终于此,该而用之,消长于此。神故虚一与五,退藏于秘而弗用,则其用四十九焉而已耳。老氏所谓‘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是当其无而有大衍之用也。此圣人千载不传之奥旨。”(《千百年眼?卷八》)大衍术的运用,标志着中国数学史上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创立;也标志着九九乘法表、六十四卦的形成。

2.洛书

在现代数学家眼里,洛书起初仅仅是一个三阶幻方——一个极古老的数学组合问题罢了。不料一旦深入进去,却发现它竟包含了几何、代数、函数、矢量学等一些高等数学内容。而且发现,河图原来是加减法之原,洛书原来是乘除法之原。祖先的大智慧可真是令某些权威始料不及!我们用现代数学方式作简单排列,就可知道洛书并非老朽过时,而是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洛书之数可分为两组:

其一称合数(两数之差为5),1-6,2-7,3-8,4-9;

其二称对数(两数相加为10),1-9,2-8,3-7,4-6。

12=1

92=81

22=4

82=64

32=9

72=49

42=16

62=36

从尾数看,92从12,82从22,72从32,62从42。用代数式表示即为:x2=y2式中x=1、2、3、4

y=9、8、7、6

x+y=10 x≠y

有兴趣的读者,还可以从洛书中推衍出许多变化出来。仅数阵,宋代杨辉就推出了十九种,见《续古摘奇算法》。洛书纵横之和,常数为n(n+1)/2,n为阶数≥3。河图主全,数极于十;洛书主变,数极于九。全则为体,变则为用,一体一用,相辅相成。从帝王之居,便可得知洛书一问世即为轨范。古之天子,按五堂八室,每月轮换居住,以应一年四季、十二个月之需要(中间为太庙、太室)。《大戴礼?明堂》说:“明堂者,古有之也,凡九室,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这三组数字,正是洛书图形。这是汉人之说,因为直到宋代大家才见到图形,后来魏晋时期的关子明才首次明确说明其数:“河图,七前六后,八左九右。洛书之文,九前一后,三左七右,四前左,二前右,八后左,六后右。”

西周初年,周王在洛阳营建了两座都城,总名成周。《周礼?考工记》载: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轫。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九分其国,以为九分,九卿治之。由此可见洛书影响之深!以后各城都营建,莫不是以洛书之数为轨范,就连1403年(明永乐元年)开始建造的北京城,亦是如此。其中轴线纵贯南北全长十五里,显然是以洛书之数为依据。内城有正阳、崇文、宣武、安定、德胜、朝阳、东直、阜城、西直九门,正阳门(前门)高九尺九寸,正是洛书之数,古人取其法天则地,吉祥亨通之义。以后,堪舆家又从中推衍出一套法则,又演化为数派,其中玄空派为其主流,该派对洛书方位作了明确规定,以便其用:

四绿 九紫 二黑

巽 离 坤

杜门 景门 死门

三碧 五黄 七赤

震 坤 兑

伤门 中央 惊门

八白 一白 六白

艮 坎 乾

生门 休门 开门

八门九星八卦

图中九星按年、月、日、时,各以次轮值,称为飞星。飞星又分顺飞、逆飞两个方向,都由中心的“五”数开始:

顺飞,五→六→七→八→九→一→二→三→四→入中;

逆飞,五→四→三→二→一→九→八→七→六→入中。

由于一星动,九星皆动,合为八十一步,又称“八十一步量天尺”。地盘中心称“月窟”,进入地盘的星称“天根”,合称为“天心”,此为堪舆关键。每一运入中,则分配九星方位,此为配卦。每一运都按洛书数有具体规定,每一运可管二十年:

一运:1864年至1883年

二运:1884年至1903年

三运:1904年至1923年

四运:1924年至1943年

五运:1944年至1963年

六运:1964年至1983年

七运:1984年至2003年

八运:2004年至2023年

九运:2024年至2043年

同类推荐
  • 办公室开运、改运46招

    办公室开运、改运46招

    本书通过易学等多种手段,开运、顺势改造办公环境,创造出有利于事业顺畅发展的吉祥气场;通过在自身的行为中做出一点特定的改变,就能帮助我们吸引更多的好运。
  • 手相100问(人生运势500问)

    手相100问(人生运势500问)

    “对于手,您了解多少?”面对这个问题,很少有人能作出准确且明晰的回答。虽然手时刻陪伴着我们,而且每个人都认为对自己的双手已经相当熟悉了,但对它的真正了解却远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多。基于此,自古以来出现了许许多多关于手的研究。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中说:“手并非单一的机能,乃是各种机能的表现。”在他看来,手隐藏着复杂的潜质和暗示力。
  • 我的第一本人生开运书

    我的第一本人生开运书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阐明运气是人生各个阶段所必须面对的问题,是人们在生活中所应该掌握的生存艺术,告诉读者运气在人身上每个阶段的表现是怎样的,表现出来的运气把握住会出现怎样的奇迹。全书内容丰富,对体悟人生真谛有极强的指导意义,旨在告诉读者保持清醒的头脑运用运气带来的好心情去正确处理事情。书中语言精练,事例耐人咀味,说理透彻。
  • 解梦自查

    解梦自查

    人总是做着五彩缤纷的梦,而梦境事实上是在预示和启迪着你的人生前途。究竟什么是“梦”呢?梦是窥探内心的一面隐秘之镜,是另一种虚幻却又真实的人生体验。本书是在吸纳古今中外著名的解梦大师、心理学家们对梦研究的卓越成果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其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朋友们用理性的态度认识梦,用科学的方法解析梦,用辩证的观点看待梦,从而能够驾驭自己的梦。
  • 风水宝典:你应该了解的500个风水常识

    风水宝典:你应该了解的500个风水常识

    人生活于天地间,不能脱离周围的环境,但环境千差万别,具有不平衡性。客观上存在着相对较好的,更适合人们生活的,给人们带来幸运、吉祥的环境,也存在着相对险恶的,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困苦和不吉利的环境。这就需要人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借助风水常识为自己开运、转运,从而拥有更精彩的人生。付易昌编著的这本《风水宝典(你应该了解的500个风水常识)》向你展示纷繁复杂的风水世界,囊括居家、商业、血业、情感、器物等各个方面的风水学知识。《风水宝典(你应该了解的500个风水常识)》是求健康、求财富、求家运者必看必须的家居吉祥宝典。
热门推荐
  • 考生们最需要的直线学习书

    考生们最需要的直线学习书

    在日本,每年有数万精英参加号称“全球最苛刻”的司法考试,最后只有少部分人能过关,这少数幸运者中就有相当一部分考生来自伊藤培训学校,其校长伊藤真因此被誉为“考试之神”。本书介绍的就是由校长独创的“伊藤学习术”,这套“从目标回溯”的已经过反复验证的高效学习法,专为通过考试而设计,给你真正的上榜力!
  • 树之以桑

    树之以桑

    曾婕雅倒霉催的被车撞了,然后死了,曾婕雅倒霉催的再次差点被马车撞了,然后多了一世记忆。当拥有两世记忆的你会干什么呢?曾婕雅觉得自己的愿望很简单那便是:让族里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 迷失的爱旅之曼珠沙华

    迷失的爱旅之曼珠沙华

    安曼穿到了另一个时空。鳏夫阿哲痴迷安曼。不同于其他纳西女子,安曼柔弱冷淡的推拒,越发引得这位英气俊朗的土司之子难以自制!几经波折坎坷,两个人的心终于贴紧了,可是接二连三的打击接踵而至。当真情无法阻挡时,安曼竟穿回2015年了!怎样的别离呀?还好,本书作者爱情至上,所以书中女主为自己的舍与得做了抉择。
  • 喜你为疾:药石无医

    喜你为疾:药石无医

    “你回来了。”不知不觉已经习惯了他的存在“恩。”冰冷的声音响起,林轩径直走进了房间。…………………………………………“爱上我便是毁灭。”……………………………………………“我已经爱上你了,毁灭又如何?”萧然吼道。……………………………………………“然然,你是我的,说爱我。”男人一边占有着身下的女人一边说着。“心早就死了,死了的心又怎会爱别人呢?”
  • 剑道孤独

    剑道孤独

    心中的迷茫愿用手中利剑斩灭前方的阻碍就用心中的利刃斩杀
  • 青春记忆那道疤

    青春记忆那道疤

    每个人的青春都有一道抹不掉的伤疤,是痛苦的,也是难忘的,年少时懵懂无知的爱情便是最纯真的,多年以后,我们会回首往事,原来,我们曾经爱过,也痛过。那时许下的承诺,如今早已烟消云散。那时爱过的人,如今是否还在思念。当年口口声声说喜欢的人是否已经改变?多年后,他们再次遇见,她发现原来她爱的人是他,他们不知错过了多少回,究竟是上天的作弄,还是爱情的虐缘。
  • 凤心不轨

    凤心不轨

    她是富商之女,却被陷害失身,为查真相,她步步为营,却在路中丢失了心,但是谁又能知道在那灵魂深处,沉睡的是一个怎样的灵魂~寡妇村,借助不明人士离开,踏上旅程,展开一场前途未知的未来。他是人见人惧的魔头,只为她展现温柔,甘愿等她打开心结,接受他。
  • 海明威从军人到作家的故事

    海明威从军人到作家的故事

    名人有成功的契机,但他们决不仅是幸运和机会。机遇只给有所准备的人,这是永远的真理。因此,我们不要抱怨没有幸运和机遇,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做好思想准备,开始人生的真正行动,这样,才会获得人生的灵感和成功的契机。
  • 朝思慕暮生

    朝思慕暮生

    某只徘徊在上一段恋情阴影中苦苦挣扎的少女慕白,在日日郁郁寡欢感叹曾经思考人生的无趣生活里,被突然从国外回来的竹马海归徐君扬......给!拱!了!尼玛从国外溜达一圈回来咋整出一嘴巴油腔滑调耍无赖呢!这两本红色的小本本还有里面那么丑的照片到底是什么鬼!徐君扬!!!你给我说清楚啊喂。
  • 小小说之毕业生

    小小说之毕业生

    青春少年,花季年华,就讲一位少年如何走过高中青春,在毕业那天真正成熟,真正懂得爱过,爱错,是什么滋味,那么到底校园会有些什么,校园会有什么属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想拥有,都不敢拥有的东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