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92400000012

第12章 陈桥兵变(2)

赵匡胤就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出兵了,后周的统治阶级并没有意识到,可以说是根本就没有将赵匡胤视为一个具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和危险性的人物。

慕容延钊带领者先锋部队到达了陈桥驿,就不再往前走了,暂时驻扎了下来,等待着赵匡胤带着主力部队前来。

陈桥驿在后周都城开封城往北四十里,是一个驿站,北方的战事文件都需要经过这个驿站才可以到达京城,驿站虽小,但是确实承载着这个强大的北方王朝的消息要道的重要责任。

古代从来就不缺少能够观察天象,预知未来的人物,在赵匡胤的军队中也是不缺乏,古人对于天象这个东西还是比较的在意的,赵匡胤的军队刚一出城,军队中就有人说“天上日下复有一日,上下摩荡者久之”(《宋史》)意思就是说,看见天上的太阳下面还有一个太阳,两个太阳在天上相互搏杀了很长时间,这是个什么概念,太阳是代表着专制皇权的,两个太阳相互搏杀,那就是说有人要争皇位了,这说谁呢,就是赵匡胤啊,这可是晴天霹雳,在军队中这事马上就传开了,但是我们的赵哥却是一点都不知道,可以说军队中出了他之外上到将军下来炊事班的伙夫都知道,就他不知道,不但不知道,这哥们还在军中喝上了酒了,喝一点还不如意,一喝就没个分寸,喝的是酩酊大醉,喝完了,倒头就睡。

但是,军中这个时候却是忙的不可开交了,有一些将领现在就聚集到了一起,三五成群的开始议论了,最鲜明的一个观点是什么呢,还是围绕这点检作天子这个事情,说是现在的皇帝年龄太小,太后又没有什么能力,我们到外面外面去出生入死,但是又有谁知道我们是多么的不容易,但是赵匡胤就不再一样了,跟着赵匡胤很长时间了,这些人都是赵匡胤在整顿军队的时候安排进去的人,有这样想法的人大都是一些中下级的军官,他们是战场的主力军,不可能直接见到皇上,皇上也不会去接触这样的中下级的武官,正真和他们接触的是就是赵匡胤了,而赵匡胤在军中的威望是非常高的,甚至于说其中有很多的人对于赵匡胤都是有一种个人的崇拜在里面,将士卖命,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知道他们疾苦,体谅他们的人,赵匡胤正好符合他们的条件。

这帮人商量好之后,他们自己是不会去和赵匡胤说的,这些人都是一介武夫,他们哪里知道用什么办法说服赵匡胤,所以他们去找了一个人,就是随着赵匡胤出征的谋臣赵普,赵普是赵匡胤的得力助手,善于谋断,赵匡胤对他也是非常的信任的,赵普并不算是什么高级的只是分子,书读的少,除了《论语》,其他的书对于赵普来说好像是都没有什么兴趣的,就是连他最喜欢的《论语》也不认真的去读,通篇也是没有读完过的,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个人的能力还是非常的强的,就仅仅依靠着那半部《论语》,照样是混的有声有色,有一句话就是说的赵普,叫“半部《论语》治天下”如今这一句话已经是成了名言了,很少会有人不知道,赵普在这次的兵变中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的,赵普听了这些将士的想法,其实心里还是很高兴的,终于是等到这一天了,这个赵普早就不想在小皇帝的底下混饭吃了,现在正好,索性就来个顺水推舟,像这样的事情自然是多一个人参与就多一份力量,这赵普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做这样的事情,还是要保证好自己的安全,于是,赵普就说了,兄弟们,我们就这样去肯定是不行的,还需要一个人的帮忙才行,这个人是谁呢,就是赵匡胤的亲弟弟赵匡义,后来为了避宋太祖赵匡胤的讳,改名叫赵光义,就是后来的宋太宗,只要是赵光义同意了,那这个事情就没有什么悬念的了,赵光义是赵匡胤的弟弟,就算是赵匡胤不同意改朝换代,他也不会把这件事情告诉皇上,这种反叛的事情可是要连坐的,赵匡胤如果把他们告发了,他自己也是没法活,都得一起被处死,谁会傻到这种地步,所以,赵普就赶紧去游说赵光义,赵光义是怎么被赵普给说服的我们就不去深究,反正就是最后赵光义出面了。

怎么出面?当时赵匡胤喝醉了正在睡觉呢,这一群人在外面唧唧咋咋的,商量了好一阵子呢,等赵光义走到房间里面,还听见赵匡胤正在那里打呼噜呢,赵光义将这些个事情告诉了赵匡胤,赵匡胤一听这还得了,自己就睡个觉,部队就要反,还要立我为天子,这怎么能行呢,是坚决的反对啊,出去就像训斥这些不着边际的手下将领,当他出去来到庭院中的时候,却是看见这帮将领是手里握着刀站在那里,那架势着实是把赵匡胤给吓到了,难道这帮人是要逼我么,事实上,就在赵匡胤还在想着怎么样去应对这样的场面的时候,就已经有人迅速的从人群之中窜出来,将一件黄袍加在了赵匡胤的身上,其实名字叫黄袍,却只是一块黄色的布,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或者是现在电视剧里面拍的皇上身上穿的那种黄色的龙袍,并不是那样的,只是一件面积比较大的黄布,就这样一块黄布,却是承载了历史。

赵匡胤现在是酒也醒了,还没有反应过来呢,那些将领,包括赵光义和赵普再内,再院中的所有人都跪下来高呼万岁,要说赵匡胤的运气真的是好,有这样子的一帮下属帮他办理这么多的事情,而他只需要睡一觉,一醒来就做了君王了,什么事情都是不用操心,可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在改朝换代时期最轻松的一个主角了。

赵匡胤在勉为其难的接受了这一帮乱臣贼子的要求之后,接着就要提出自己的想法了,要说,赵匡胤是应该感谢柴荣的,要不是柴荣,他哪里会有今天,所以,赵匡胤就说了,现在的周恭帝年纪还小,什么都不懂,进城之后不能伤害他,太后年轻,不准轻薄;朝廷的大小官员,也不能伤害,他们都是我的同事,一定要尊重他们;京城的百姓,进城之后不能惊扰,更加不能去抢家劫舍;那帮人要的是赵匡胤去当皇帝,只要是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其他的什么都好说,那些都不是关键,于是,赵匡胤就带着他的军队,整肃严整,非常有秩序的浩浩荡荡就开回京城了。

军队进城之后,确实是按照赵匡胤之前和他们约定的一样,对民众是毫发无伤,但是,这只是基于没有反抗的情况下,之前我们提到过的韩通,现在这个时候却是采取行动了,作为一个职业军人,在看到刚刚出城的赵匡胤带着军队又回来了,就知道事情不妙了,这个韩通是侍卫司的副都指挥使,也是一个高级将领,他手里是有调兵权的,赵匡胤带的军队就是韩通从兵营里面调出来交到赵匡胤的手上的,军人的直觉告诉他,赵匡胤带的军队出事了,所以,韩通就想组织力量反抗,但是却是遭到了赵匡胤的部将王彦升的追杀,韩通在前面跑,王彦升就提刀在后面追,韩通实在是没有地方跑了,就想躲到家里去,但是王彦升硬是追到了韩通的家里面,将韩通给杀了,唯一反抗的人就这么死掉了,所以,赵匡胤再也没有遇到什么抵抗。

虽然部队进城了,但是不能直接进宫,说小皇上,从现在开始,你就不是皇上了,现在我是了,你下岗了,肯定不能这样,这样不就成了逼宫了吗,赵匡胤可是不想落下这样一个骂名,所以,赵匡胤还是回到了自己的都点检衙门里面继续办公,让士兵都回到了军营里面。

没有过多长时间就有人压着范质和王溥来见赵匡胤了,这两个人是宰相,是朝中百姓的头头,又是柴荣临终时的托孤大臣,在朝廷中是很有威望的,要想摆平百官,首先得要这两个人支持才行,此时的范质和王溥已经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事情了,只是悔恨自己怎么这么信任这个赵匡胤,但是有不敢说出口,说你赵匡胤是乱臣贼子,不是个东西,先帝对你这么好,这才半年,先帝尸骨未寒,你就要改朝换代,怎么对得起先帝,但是这样的话只能在范质他们心里想想,哪里敢说出来,说出来早就没命了。

赵匡胤就给他们诉苦啊,说不是我要这么做的,我是被逼的,我怎么会干这种事情呢,我可是忠良啊,你看我进城可是什么都没有抢啊,现在事情到了这种地步,我也是没有办法,事情已经不是我能够控制的了,你们要理解啊。

范质他们哪里听的进去赵匡胤的这一套说辞,但是不要紧,身边的武将也不是吃干饭的,看见范质是这个反应,拔出刀往前面一横,这范质、王溥都是文臣,哪里见过这个阵势,这些个在他们眼中是乱臣贼子的人到了这个时候可是什么都做得出来的,最好还是不要去触这个霉头,到时候自己倒霉,不划算,干脆,下跪,就完了,这一跪,赵匡胤就再也没有阻力了。

在宫中的恭帝和太后现在已经没有退路了,自己最信任的大臣已经在赵匡胤面前屈服了,一切都已经成了定局,即使心中有很多的不甘心,但是凭借着他们孤儿寡母的现在又能够怎么样,只能等待这命运的安排。

赵匡胤带着满朝的文武百官来到了崇元殿,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这个时候,翰林承旨陶谷不知道从哪里就拿出一份禅位诏书,当众宣读,就这样,赵匡胤终于坐上了皇帝的位子,恭帝和太后都被迁到了西宫居住,恭帝被封为郑王。

至此,这一场兵变就到此结束了,但是一切都太理想化了,赵匡胤整个兵变太顺利了,要什么有什么,别人什么都准备好了,比起偶然性的兵变,这更加像是一个计划,一个赵匡胤自导自演的计划。

对于一个职业的军人来讲,在率领部队出征的情况下,怎么能够喝酒呢,并且还是喝的酩酊大醉,对于自己的军队中将要出现的变故却是没有察觉,不像大将之风,唯一的解释就是赵匡胤只想给自己制造一个不在场的证明,用来说明并不是我要当皇帝,是我被皇帝了。

既然说了不杀人,为什么非得要杀韩通,追到人家家里了还是不放过,韩通的政治身份很特殊,兵变的将领大部分是殿前司的,韩通作为侍卫司的高级将领,说白了,和赵匡胤根本就不是一路人,并且这个韩通手里握着京城所有士兵的调动权,对于赵匡胤来讲,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人物,既然不能为自己所用,那就不能让他成为自己的威胁,所以,韩通必须死,不管他反不反抗。

要是说在兵变的时候,给赵匡胤披上的袍子是临时的一块黄布,这个还可以说的过去,但是,赵匡胤回城,下午回城,黄昏登基,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面,那个陶谷是怎么弄出一个禅位诏书来的,并且出来的还是那么的及时,关键是还知道是禅位给赵匡胤的,这个很是值得怀疑的,除非他是事先知道的,他都事先知道了,作为主角的赵匡胤恐怕知道的更早了。

所以,陈桥兵变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同类推荐
  • 元末明初那些事儿

    元末明初那些事儿

    元朝自建立以来,黄金家族内部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除仁宗、英宗两朝的政治路线一脉相承,随着皇帝的更迭,统治政策也不时发生变化。两都之战,更将皇位的争夺诉诸武力,进一步造成了皇帝最高统治权的旁落,使权臣专横擅权的状况愈演愈烈。长江后浪推前浪,新旧更替的规律同样适合于历史。祖先的辛苦立朝,并不能让他的王国始终保持强盛,万物皆是由衰而盛,再由盛而衰,元朝也不例外。朱元璋是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之一,又是维持二百多年统治的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是一个有很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 三国之懒人行

    三国之懒人行

    看着开心就好祝大家新年开乐万事大吉希望自己能再接再厉写完就是成功
  • 李国文说宋

    李国文说宋

    本书内容包括:宋朝的誓碑——中国文官制度由宋肇始;宋朝的夜市——这才开始了中国人的中国;宋朝的耻辱——中国人永远的心头之恨;苏东坡戒诗;文人美食好文章;苏东坡的最后流放;王安石种种;话说赵孟頫;清明上河图等。
  • 三国大帝孙权

    三国大帝孙权

    孙浩穿越到三国,成为孙权,曹操要南下了,赤壁之战要打响了,该我施展手段了。
  • 吸血鬼之纯血至尊

    吸血鬼之纯血至尊

    截教大败之后,众仙皆上封神榜,上一世本是一个凡人的英杰,因为资质出众,而被通天教主看上,重生到了一个吸血鬼家族,从而踏上了一个不平凡的道路,在辗转曲折之下,得到了截教的无上秘法"上清仙法",从而踏上了解救封神榜上诸位师兄师姐的道路
热门推荐
  • 灵魂契约:签订终身仆人

    灵魂契约:签订终身仆人

    她从小活的没有尊严,长大后却被施以火刑。生死一线间,她出卖了自己的灵魂,得到了活着的权利。“我不是天使,不过,以后只要有我在,你就死不了。”强而有力的声音仿佛穿过她的胸膛,定格在了她的心里,再也没有抹去。
  • 夕阳下倾城歆瑶

    夕阳下倾城歆瑶

    你相信,逆世的记忆吗?记住在小时候的美好回忆,却忘记了长大的一切,跟野毅一起说起小时候,歆认为他是小时候交到过的的男生,其实他并不是,那么小时候与歆最要好的的男生,究竟是谁?那一次的见面,是在学校内,你与我到底什么关系,为什么总戏弄我?“蠢学生,给我买好你的新衣服,需要什么你尽管说吧”平时金野毅对她有时好有时坏。“你听不懂啊?不准哭,再哭,我就……”“金野毅你为什么总这样啊?”关注此剧情,揭晓神秘答案!
  • 先调理心情后处理事情

    先调理心情后处理事情

    本书内容包括:“心情好,一切才好”、“控制自己,做情绪的主人”、“自信点,不要让自卑毁了你”、“笑看人生,用乐观驾驭悲观”、“宽容豁达,不斤斤计较”等。
  • 神墓之天的选择

    神墓之天的选择

    一个堕落的少年,被天道选中而来到了神墓世界,有太多的未知数等待着他,他的到来,会不会时神墓改变什么,辰南,还会有着主角光环吗?
  • 傲世为神

    傲世为神

    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天降神碑,万族林立,诡异莫测!看王平如何在这个世界展现属于他的辉煌。真正做到傲世为神!
  • 筱筱

    筱筱

    月起云涌,一睁眼,一代天骄苏醒,百里无一的废材?她能达到最高峰。不能炼药?她练的药一次多的能当糖吃。不能驭兽?她……唉,说出来会打击到你们。谁说到了上界就会被打,她在上界一样厉害。他,绝世天才,却被她驯得像小狗,“鬼王,你的节操呢?”鬼王白了他一眼,“有娘子了还要什么狗屁贞操。”
  • 你又不行:无能亡夫放过咯

    你又不行:无能亡夫放过咯

    婚后老公不碰我,还夜夜不着家,我决定跟踪他,没想到,这一跟就跟出事来了……
  • 终末时代

    终末时代

    屠觉得这样没什么,整天过着提线木偶般的生活,只是,他没有任何的怨言,因为他想实现他的目标,就必须要这要,做提线木偶,因为他知道,一天,总有一天,他会摆脱这种生活,达到他的目标。
  • 飞花摘叶

    飞花摘叶

    若你听到碎叶被风吹起的声音,那么万点寒星就离你不远了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