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66400000004

第4章 地坛片语(忆母亲子冈)(2)

奇怪的是,叶老也不再让,就和他的长子至善(我称他“叔”)对面落座了。先上了几个小碟子,爷俩就开始对饮。他们喝的是绍兴黄酒。叶老背北坐,至善叔在下面陪着。我端详着这爷俩,相貌可说是“极似”。至善叔曾给我讲过一个笑话证明这一点--某次,有一外地记者来京先访问了俞平伯先生,然后顺路就来到这里,当时叶老在自己耳房里还有一篇文章没写完,就由至善叔在北屋接待记者。记者从没见过叶老,却以为眼前的就是叶老,于是从“家乡人民如何倾慕叶老”说起,让至善叔根本插不进话。等说了好半天,记者忽然自己“停住”,久久凝视起至善来“:俞先生和您--岁数相仿,可怎么--您显得这么年轻?”至善叔强忍住笑,也不回答,站起身子走进旁边父亲的房间,把叶老扶了出来……

这时,叶家其他人也开始上桌,菜也陆续端上来,大家埋头吃饭,都不怎么说话。我仔细端详叶老,也注意打量这个北屋,甚至还回忆起数次进入这个院子的感觉--叶老所处的背景不错。从大环境讲,地处北京东城,地理位置方便。四合院坐北朝南,很正。正房北屋三间,当中的和西侧的已经打通,用于会客和吃饭,东边的给至善和他妻子做卧室,自己则住进西侧那间的耳房中。自己耳朵“背”了,居所不如也故意。背“一些,遇到那些”可见可不见“的客人,就让至善出来”抵挡“一阵儿……看来,这是一个比较旧式的家庭,人们的思想道德和居室环境完全融合成为一体。

叶老吃着饭,不时还扭过头和母亲说话”:子冈,我真是写不动文章啦。我现在是动辄就睡不着觉--准备明天写篇东西,头天夜里就要反复去想。白天没写完的文章,晚上睡在床上要继续去想。写完了文章,会累得连续几天睡不好觉。我有时恨起来,真想在自己的太阳穴--“说着,左手提到了太阳穴的位置”,安一个可以转动的开关--“母亲惊奇了”:做什么?“早晨,我坐到书桌前的时候--一拧,开了,文思就源源不断;到了该休息的时候,再一拧,关了,就什么也不再想,我就可以安心睡觉。你说,我把这意思写成一篇童话好不好?”说毕,叶老大笑起来……我看到这里,觉得叶老的形象有变,变成慈眉善目的“老小孩儿”了。

这时,至善叔也扭过头来对母亲说“:父亲近来脾气越来越像小孩儿了。写了封给朋友的信,一写完就让家人拿出去扔进邮筒,还恨不得邮差立刻就取走投递;还希望朋友接到信,也立刻回信,然后回信也立刻由邮递员交到自己手上!”

叶老点点头说“:就是的。朋友约定了四点钟到家里来,我三点半就坐不住了,就在房子里来回踱步。去年中共召开‘十二大’,李先念同志致闭幕词,最后说到要在五年内做到三个根本好转(指财政经济情况、党风和社会风气根本好转)。我听了佩服极了,兴奋极了,按我的急性子,巴望这五年能像五个月才好J”

多么善良的“老小孩儿”!

不久,叶老住院了,一住就时间很长。父亲去医院看他,回来转述叶老的原话“:医院不让我喝酒了。我喝了一辈子的酒,现在算是‘毕业’啦。”

我没能看见叶老说话时的神情,但觉得这“毕业”二字极为生动,说话时的神情也一定很生动。

在一个旧历年“三十儿”的傍晚,电视新闻联播中奏起了哀乐,屏幕上出现了叶老的遗像。父亲和我(母亲已经去世)都惊呆了。在随后举行的遗体告别仪式上,我代表父亲(他当时患有脑血栓,走不动路)去了,我发现到场的人特别多。有文学界,有教育界,有政协、民主党派和统战系统的人……三教九流,五湖四海。许多平日见不到的人忽然理直气壮地出来了。一些从来没见过(但听说过)的人,也不知从哪儿冒出来了。

灵堂当中,叶老睡得很安详,他的双眉还是那么突出,周围的人由衷地向他鞠躬敬礼。这时,我忽然想起了梨园的另一位老人:萧长华老前辈,他是京剧丑行的泰斗,更因长期担任“富连成”科班的总教习,成为马连良、谭富英、叶盛兰、叶盛章、裘盛戎等人的共同老师。萧老是两个方面的结合,一是丑行本身的技艺,二是其他各行第一流名伶的整体老师。我甚至忽然想起自己写的歌颂萧老的一首七律:

梨园都赞老塾师,秉性温宽貌亦慈。桃李门墙生旦净,风骚技艺画书诗。技高一筹说周日,入木三分盗简时。浩叹曹营难办事,令人笑毕更沉思。

眼前的叶老,不就是梨园的萧老么?他从教育人手,一直强调品德的作用,并且一辈子身体力行,不同样是“慈眉善目老塾师”么?

回首文坛,今日像叶老这种类型的作家实在是太少了。

一种倾向是:作家以作品见于世。这不能说不对。但叶老的情形是,他一生总是以个人的品德“取胜”--他关心教育,关心青年,甘心为后来者搭桥铺路。除了用作品“说话”之外,还兢兢业业做了许多不显山不露水的好事。比如他陆续给教育工作者写过一百封信,写时没准备发表,只为解决教育当中的实际问题。后来,是别人把这些信汇总出来--大家一看,都惊了,也都佩服得不得了。他既是名人和作家,更是普通人当中的一个。今天的情况是,作家只要一成名,关心社会的方式就只剩下发表作品一途!并且这一途,还总跟名利搅拌在一起。

再一种倾向是:作品只有那种显露作家才思超人的才好。作品不能朴实,一朴实就显得无华,一无华就“不招人”。在这种审美风气的带动下,整个文坛变得常以奇巧致胜。何况现在作家越来越年轻化,能写的时间不长,既然不长,一个个都抓紧去写。至于以后不能写了又怎么办?还要不要继续给读者一种人格上的期待?大概今天很多作家根本不管它,趁能写,先出名和先赚钱。不能写时再说不能写的,反正名声有(过),凭名声还能吃一阵子的饭。等到名声不能卖钱了,反正先前已经把钱挣下了,这辈子节约着花还够!

叶老去世好几年后,在人民大会堂召开过一个纪念叶老的会,我代表父母去参加。会上发书,有《叶圣陶散文乙集》,更多则是有关教育的书。到会者也以教育界为主,头发一片花白。发言中没有华丽的辞藻,每人也只说一两件叶老生前的小事。听着,体会着朴素的力量,我慢慢“人境”了--一个戴着老花眼镜的老塾师坐在书桌前,坐在油灯下,为孩子们批改作业……镜头一变,被批改的变成了稿子,稿子上的署名川流不息,署名随即又变成一个个的小人儿从稿子上站起来,走过去。匆忙间有一个我觉得眼熟,穿旗袍,剪短发,朴素,热情,行旅匆匆--原来,那是年轻时代的子冈--我的母亲,那形象是旧照相簿中所见到过的。

小人儿们瞬间逝去,叶老也随之逝去,但时代前进了,世界也意气风发。

沈从文组曲

沈的房间也就十平米,家具是老式的,大多还有点残破,毛笔、宣纸和各类文具散乱充塞其间。成鲜明对照的,是一部簇新的外国留声机,摆在矮小的茶几上。每每与客谈话,他都要打开留声机,放起外国古典音乐。沈操着浓重的湘西口音,说话声音很轻,再加上古典音乐的忽高忽低、骤紧骤慢,所以来客能完全听懂的人并不多。沈也怪,他似乎并不要求对方完全听懂,他只是如淙淙流水不停地讲,不时伴以含意丰富而神秘的微笑。所放的古典音乐大约是他听熟了的,他谈话的节奏通常也与音乐的起伏相应和。每到一个乐段结束,沈的谈话随之告一段落。他的“收式”十分特别--总是扬起右手,掌心向上,五指岔开,水平地旋转一下手掌,再“丰富而神秘”地笑笑,于是音乐与谈话一并停歇。

每当沈和父母这样谈话,早已不是顽童年纪的我,便总是兴味很浓地坐在一边,悄悄地观察沈,分辨他的口音,直到能完全听懂他的谈话。记得,沈曾说过--写文章时也打开留声机“,悠扬的乐声潜入身体,钻入骨髓,然后上升到脑子里,灵感就由笔下汩汩地流淌出来”(大意)。他说得真神,我听得有些发迷,但又想,语文课本选载的那些课文(如赵树理、周立波的文章,也包括妈妈50年代深入官厅水库后写出的《官厅少年》),老师在讲解时,不都是强调长期深入生活的作用吗?灵感与音乐--尤其是外国古典音乐,究竟有什么关系呢?沈从不唱歌,甚至是五音不全的,他怎么就能听懂音乐呢?

我曾问母亲--沈伯伯是写什么的?妈妈回答“:了不起的作家。解放前与茅盾、巴金、老舍齐名,长篇小说就写了七八十部……”

我在旁听完戏曲学院的课程之后,曾经为如何就业的事情发愁。当时国家正在困难时期,每年工作指标有限,并且总是工作选人而非人选工作。沈伯伯劝我别急,鼓励我多学些传统文化“,你正在学知识的时候,这时候不抓紧,将来想学也学不进去了。”于是,我继续读古文、写旧诗、练毛笔字、唱京戏,同时随一位翻译家学英文。后来,他悄悄问我母亲“:我现在有挑选助手的权利,城北愿不愿意来?”

他当时在历史博物馆搞文物研究,上级允许他自选助手。

这好意是明显的,也因为我能够听懂他的话、识得他的毛笔字,这在同龄青年中是不多见的。我想,先试试再说吧。沈便让我从青铜镜入手钻一钻。于是,我按照沈提示的书目图录,跑到北京图书馆坐了一个月的冷板凳。这滋味太难受了,我好像掉进一个满是灰土和蛛网的梦幻世界,满是盘陀路,又到处有迷宫,经过探寻和擦拭,我发现东面藏有珠玉,西边埋有象牙。我兴奋,但更焦渴,因为找不到珠玉和象牙之间的联系,更无法把它们带回到现实人间。后来,我只好对沈伯伯实话实说,他宽怀地笑了,没勉强我再干下去。那次谈话一直延续到晚饭后,沈凭窗远望,指着南天几颗闪亮的星星说“:这颗是巴金,那颗是冰心……我隐伏在地面的黑暗中,我祝他们永远明亮……”

我听得出,沈说这番话的感情是极复杂又极深刻的,但最基本的一点,则是“羡而不妒”。

“文革”中有一阵儿,沈伯伯曾只身下到湖北咸宁干校,被安置在一个叫双溪的不毛之地闲住。双溪是一个区政府所在地,沈和另外两户合住在小学校一间废弃的教室里,中间用芦席隔开。那两户都是老两口在一块儿,独立起火做饭。只有沈伯伯孤家寡人,每餐都要拎着饭盒去区政府食堂打饭。沈伯母则在几十里之外的同一千校的菜班当班长,别看她瘦小,干活可泼辣。于是“悲剧”发生了,她越努力就越不能和沈伯伯调到一块儿。

沈肯定是寂寞的,但他很会排遣寂寞。他经常给我写信,写他拎着饭盒去打饭时的途中风景--双溪是丘陵,四周皆水,树木葱茏,长空时有雁阵经过。沈时常在这样静谧的天地之间独来独往(雁叫更增加了静谧),他时走时停,时而发思古之幽情,时而作抚今之浩叹。他依然是用毛笔在宣纸信笺上写信,写毕就寄往新疆。我在新疆收到信,一边细细咀嚼,一边把信转给母亲--当时,我父母也下到湖北的另一个干校,距沈大约有一两百里之遥。母亲看完,便直接写信给沈,最后却嘱咐“请转城北9eH…一来二去”,三地书“持续了好几年时间。

记得,我在信中曾说”:昔在东堂子胡同(沈家所住地),您曾夜数繁星,谓此系巴金、彼系冰心。城北今在祖国西陲,云暗风黑,繁星不得见矣。“沈则回信”:九霄繁星遭风欺雪裹,心中繁星则无物能消磨。“足见他与巴金、冰心友情之笃。后来”,三地书“中更传递了新内容--沈已把北京家中大量硬木家具运到双溪,因为领导曾嘱告”多带生活用品,除了煤球“。而这许多硬木家具,是抗战后从地摊上所购。沈购买此类东西与众不同,别人求新、求完整(由此取得价值),沈则仅仅注重式样、花纹,至于有无磕碰反倒不大注意--他追求的,仅仅是审美价值和对历史的认识价值。因此我每每产生如下的联想:每当打饭归来,沈由那一种大自然的难言美丽,拔身进入由芦席隔成的斗室,不能说是毫无苦痛的。但是,当他重新面对这些久经磕碰的硬木家具时,必然会沉湎进一种历史文化的难言美丽!两种难言美丽交织在一起,他会不会认为反而是他的福气呢?

“文革”后,我又在东堂子胡同见到沈伯伯。原来的房子只剩下一间,沈把这一间住室兼工作室命名为“小小窄而霉斋”。

沈伯母带领孙女住在I临近的一条胡同里,两小间,每天起火做饭。沈为了集中精力工作,懒得回去,于是送饭的事就落到沈伯母身上。沈伯母晚上要照料孙女,送不了饭,所以通常是一天只送中午一顿。夏季天热,怕食物变馊,沈就经常预先服用防止泻肚的药。

同类推荐
  • 信仰之海

    信仰之海

    马休 阿诺德在维多利亚的盛世,听到了代表基督精神的“信仰之海”落潮的哀声,于是呼吁用真诚的爱来拯救那表面上光明的世界。如果说,《信仰之海》作者也有自己的“信仰之海”,那一定是诗歌,毕竟“温柔敦厚,诗教也”。这里的大部分文字,都与诗歌有关,涵咏经典诗文,足见作者滋养性情之用心。还有小部分文字是关于翻译和读书的随笔,是现实生活的点滴侧影。《信仰之海》可以说是作者对“诗性人生”的诠释与见证。
  • 永靖诗情

    永靖诗情

    本书内容包括:八臂观音、八盘峡水电站、吧咪山、白塔川、白塔木匠、白塔寺、伴客同游炳灵寺,归途口占等。
  • 家乡雨

    家乡雨

    家在词典上的解释是家庭的住所。其实这是一种表面的无情感的直译。家比住所有更丰富的内涵,有更深厚的情韵。在异国豪华的高楼大厦里,在他乡的山庄村落里,那是住所,不是家。家是祖血的泉源,家是跳动不息的人脉。家中的故土下埋着一代又一代祖先的尸骨,家中的土地上生活着一辈又一辈的乡亲父老。有生命完成的悲伤,有哇哇坠地的喜悦。这是生命的代谢,也是血脉的延续。
  • 落花镇

    落花镇

    本书是一本散文作品集,作品包括:“到阳村去看油菜花”、“三嫂的手镯”、“天堂里的红嫁衣”、“干了这杯酒”、“来年的来年”等。主题积极,内容健康,语言流畅。
  • 历史的读解(一生必读名家精品)

    历史的读解(一生必读名家精品)

    集中外名家美文之精粹,好书是来自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让我们的精神生命得以延续更生。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只有那些历史上最具天赋的作家才能使我们的灵魂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只有那些超越了时空的经典文字才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我们,指引着我们远离浮华虚空。
热门推荐
  • 豪门霸爱:冷少的天价娇妻

    豪门霸爱:冷少的天价娇妻

    女人太美,遭人嫉妒,她狼狈被辱,幸好被高富帅所救。校花遭遇冷魅帅男,她以为他不过是她生命中的过客,却怎么也没有想到被老妈软硬兼施而赶去的相亲宴上,他居然就是老妈钦点给她的未婚夫,从此,他走进她的生命中,先剥再吃,渣都不给她剩……
  • 神母朝阳

    神母朝阳

    上古之母泪藏晶石,只为求,有朝一日再重逢!亿年之后,人魔共存的现代时空,泪眼重现,世间动荡,背负重启神界使命,生死决绝,她,又怎能与他错过......泪化尘土,永不相负!
  • 国色天香你要么

    国色天香你要么

    她,一个落魄公主,父王因母妃长得像死去的先太后,将她的母亲接纳入宫,生下了她。后因又觉得对不起先太后,将母子俩赶了出去。邻国的皇上,一个比她大两岁的帅锅,沾花惹草,但是,这习惯竟然终结在了她的手上。国色天香你要么?
  • 厚黑学(历代经典文丛)

    厚黑学(历代经典文丛)

    古人曾经说过:“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然而对于现代人来说,行万里路容易,读万卷书则太难了。科技的车轮正以惊人的速度横扫世界,终日在电脑和千奇百怪的机器前忙碌的现代人,用电线、轨道、或航线,把地球变成了一个村落。点击鼠标,我们可以在世界的任何角落把自己粘贴出去。
  • 无上剑尊

    无上剑尊

    苏阳,本是苏家最低微的外门弟子,一次机缘巧合之下,他的体内,出现了九柄上古魔剑,每一柄魔剑,都具有鬼神莫测的能力。在这九柄魔剑的帮助下,苏阳从此实力猛进,剑道通达,走上了一条传奇的武道之路!
  • 上古源灵

    上古源灵

    狂热游戏爱好者陆飞千辛万苦终于搞到了《上古世纪》这款游戏的封测帐号,谁知还没开始正式游戏,自己却穿越来到游戏中的哈里拉大陆。好吧,那就以真实的肉身体验一把虚拟的游戏吧!这是一个倒霉悲催的游戏宅男穿越到游戏中的倒霉故事,并且还是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倒霉故事。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千万不要和作者抢封测帐号!”
  • 怪异想

    怪异想

    无时无刻不充斥着我的大脑的想法,忽然很想写下来。怪力少女在脑海中奇异的天地。
  • 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学习读本

    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学习读本

    作风决定形象,作风决定成败。党的作风建设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党的事业的成败。正如陈云同志所说:“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
  • 军门千金

    军门千金

    她,眼见昔日亲人为她而死,疯狂的训练自已,想要报仇,最终大仇得报,她含泪而终。再次睁眼,重生于她十四岁之时,这次她誓要护好亲人,遇神杀神,遇佛杀佛!
  • 为魔之时

    为魔之时

    灵界,三大主干世界之一,却无端被封印,这一切是谁在暗中出手?一个少年,七世间孤独与痛苦,是巧合还是阴谋?神秘黑影,横空出世,是敌还是友?神魔之战,搅动风云。人鱼海兽,谁主海域。鬼界之行,笑谈鬼王。灵帝之威,万劫不复。一入神门,看破人心。为魔之时,这天地人间与我在无瓜葛。为魔之时,这阴谋诡计,尔虞我诈,与我再无关联。改变命运的路途,是枯骨堆成,还是冷血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