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63700000013

第13章 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英雄传奇(2)

然而,诸葛亮进入刘备集团以后,其地位和权力是逐步上升和提高的。其实,刘备对诸葛亮并非一开始就推心置腹。在刘备称帝前后,关羽、张飞的地位均高于诸葛亮,其他如赵云、庞统、黄忠、马超等人的地位亦不低于诸葛亮,正如大多数史家所指出的:刘备与关羽、张飞的关系比之于诸葛亮显然要更进一层。这对于一心欲谋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诸葛亮来说,这个排他性极强的小圈子是他仕途上的严重障碍之一。关羽一直瞧不上士大夫,赤壁之战后对诸葛亮很是嫉妒。关羽骄横跋扈是出了名的,对此史书多有记载。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攻益州,西凉马超来投,马超是当时颇具声望的虎将,刘备得到他喜出望外,即封他为平西将军,位同关羽。远在荆州的关羽闻之极为不满,当即写信给诸葛亮,“问超人才蜀中可比类”,诸葛亮写信答称,马超“雄烈过人,一世之杰”,“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关羽)之绝伦逸群也”。关羽阅信后,扬扬自得,将信“以示宾客”。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自称关中王,想重用黄忠为后将军。但又怕关羽不高兴,于是派费诗去关羽的住处,同时拜关羽为前将军。但是关羽听了此事之后十分生气,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关羽如此狂妄,诸葛亮为何不加以制止,反而要曲意逢迎,讨其欢心呢?这正是诸葛亮工于心计、深藏不露之处。亮、羽二人的关系如何,史书无明文记载。然细加考察,亦可略窥一二。诸葛亮初出茅庐,刘备“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

赤壁之战,诸葛亮建立奇功,不仅巩固了他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而且树立了一定的威信,使关、张等人再也不敢小瞧他。但是关羽却由过去的轻视变成了嫉妒,王夫之对此看得十分清楚,他说:“昭烈之败于长坂,羽军独全,曹操渡江,不能以一矢相加遗。而诸葛公东使,鲁肃西结,遂定二国之交,资孙氏以破曹,羽不能有功,而功出于亮。刘曰:‘朝廷养兵三十年,而大功出一儒生。’羽于是以忌诸葛者忌肃,因之忌吴,而葛、鲁之成谋,遂为之灭裂而不可复收。”

襄樊之战,不失为诸葛亮除掉关羽的一个好机会。诸葛亮为何想除掉关羽?这和关羽的性格有极大的关系。关羽和张飞的性格截然不同,史书上说:“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意思是说,张飞虽然不善待士卒,但对有才能的士大夫非常敬佩尊重,而关羽虽然爱抚士卒,但却对士大夫始终心存芥蒂,盛气凌人。诸葛亮作为刘备集团中的头号士大夫,当然也在其中。诸葛亮对关羽目空一切的性格十分清楚,然而顾虑其与刘备“恩若兄弟”的特殊关系,加之自己投奔刘备的时间要比关羽晚得多,官职也比关羽低,故不得不虚与委蛇,巧为周旋。诸葛亮考虑的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就是等待时机除掉关羽。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贸然发动襄樊战役,诸葛亮在这样的大好机会来临之时当然不会去提醒对战局“疏慢”的刘备。

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欲置关羽于死地的是刘备。深恐易世不能驾驭而诛杀功臣,是大多君主都无法避免的,刘备同样不能例外。在刘禅即位以后,诸葛亮曾上表以“诽谤先帝”的罪名将长水校尉廖立废为庶民,廖立在当时并不是重要人物,但在关乎关羽败亡一事上却是一个极其微妙的角色。

吕蒙袭击南三郡时,廖立弃城逃回成都,只因他与刘备素来交情颇深,故免于重责。后主刘禅即位后,廖立认为自己的官阶配不上自己的才智,遂怏怏不乐,对先帝刘备大为不满。廖立认为,关羽并没有统帅的气度,往往只凭自己的武力与敌人战斗,同时在作战上也没有一定的规则。

关羽虽然有诸多缺点,刘备却仍然将他放在荆州这个极其危险的地方,显然是有意为之,结果直接导致“关侯身死无孑遗”(见《三国志·蜀书·廖立传》)。《三国志集解》在《三国志》此段文后有注解,认为廖立“此难忿言,然当日情势实如此”。这可以作为确认廖立言论真实性的一个佐证。由此可见,刘备对关羽如此安排,除了“易世难御”的理由,再没有其他更好的解释了。

《三国志》中记载,关羽“性颇自负,好凌人”,“骄于士大夫”,并且“始有大功,志骄意逸”,性格上的缺陷,使得他与刘备难免发生龃龉。例如《三国志》引《蜀记》的一段记载:“初,刘备在许(许都)与曹公共猎,猎中众散,羽劝备杀公,备不从。及在夏口飘摇江渚,羽曰:‘往日猎中若从羽言,可无今日之困。’备曰:‘是时亦为国家惜之耳!若天道辅正,安知此不为福焉?’”当日因为曹操南征,关羽随刘备辗转漂流,十分狼狈,因此关羽责备刘备当初不听他的劝说杀了曹操,刘备则以“为国家惜之”搪塞过去。

裴松之作注时说,刘备以此为借口,并非出于本心,随后他在书中写下理由。他认为,刘备在围猎事件之后,就参与了董承等人谋划刺杀曹操的活动,只是后来计划泄露而未遂,如果刘备真诚地为国家而惜曹操,何至于事后又谋划刺杀曹操?

接着裴松之说,刘备之所以没有听从关羽的建议在当日的猎阵中诛杀曹操,真正原因在于忌惮曹阿瞒的心腹亲戚,“曹虽可杀,身必不免,故以计而止,何惜之有”。后来刘备在夏口对关羽说的话,裴松之也认为是“故托为雅言耳”,言下之意,就是说漂亮话了。刘备当时也很清楚,关羽的抱怨有一定的道理,然而当时情况危急,刘备显然不愿意再和关羽发生不快而导致两人关系紧张,因此也只能以“安知此不为福焉”开脱过去,作一下自我安慰。

刘备进位为汉中王之后,关羽实际上成为蜀汉集团中地位仅次于刘备的第二号人物,非但“易世难以驾驭”,即使刘备本人,也常常“驾驭”不了。关羽虽然“骄于士大夫”,但他却善养士卒,刘备集团的精兵有很大一部分掌握在关羽手里。《蜀书·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游说东吴时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由此可见,赤壁之战前,刘备的军队组成,大致分为关羽和刘琦两部,其中的精锐部分,由关羽掌握,约为全部兵力的一半;而刘琦的军队,当时尚未由刘备完全掌控,因此关羽的兵力是当时力量微弱的刘备势力的主要力量。后曹操败退,刘备入川,关羽一直留镇荆州,官阶迁至前将军,假节钺。按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三册,关羽镇守的荆州,在诸葛亮南征收服孟获之前,面积占刘备集团统辖领土的二分之一。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攻樊城,于禁、庞德全军覆没,此时群盗遥受关羽印号,为其支党,“羽威震华夏”。即便曹魏众臣也都称蜀汉“名将唯羽”,同刘备在巴郡受挫相比,关羽已很明显地造成了功高震主的局面。

面对这种情况,刘备自然会对关羽有所顾忌。因此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事实上,刘备采取的相应措施是可以在《三国志》中寻到些许线索的。表面上,他让关羽总督荆州且假节钺,作为荆州的最高长官;实际上,荆州重镇江陵、公安却分别委任南郡太守糜芳与将军傅士仁驻防。糜芳为刘备夫人的兄弟,傅士仁为刘备的同乡,两人又同样不以能力见称。然而糜、傅二人所驻守的江陵与公安均为南郡重镇,其中江陵即为荆州治所。

在关羽进行北伐时,南郡成为距关羽最近的后方,后来关羽兵败的麦城,即在南郡内。何以让这两个并无多大能力的人驻守军事要地,且是荆州核心呢?这在军事上无论如何都是难以解释的,因而也只有用政治原因才能说通,即让糜、傅二人作为“监军”监视关羽。这样也就可以解释为何关羽与二将素来不睦,甚至当众宣称要“治之”,却又在北伐时将整个后方交给二人而无他法了。而糜芳、傅士仁二将明知关羽“轻己”,却仍然敢在关羽与曹仁相据时抗命不“供给军资”,并且“不悉相救”。除此二人外,荆州后方另一位官员,即在刘备入川时“留典州事”的荆州治中从事潘也素与关羽不睦。这样的人事安排,显见刘备对关羽极不放心,有意对其多加掣肘。

除此之外,在关羽北伐长达五个月的时间中,蜀中未曾有所援助,甚至不予配合。当日关羽围樊城、襄阳,曾命令驻扎上庸的孟达、刘封发兵救助,但二人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为托词,拒绝出兵(《蜀书·刘封传》)。而刘备当初之所以攻取上庸,其目的本来就在于方便北伐。只是关羽的北伐并非出于益州方面的安排,甚至可能是自作主张。因此,在关羽进军北伐之后,刘备未作任何反应,采取了观望的态度。

作为汉中王的刘备,并不希望出现关羽“尾大不掉”的局面,如姚范所言,实在是“忌羽之成功”,故未发兵援助,也没有按照诸葛亮在隆中提出的计划,“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蜀书·诸葛亮传》)。刘备原以为,关羽在曹仁处受挫,自然就会撤退,但他万万没有料到的是孙权会在后方进行偷袭,所以未加防范,直接导致关羽“身死无孑遗”。

其实在诸葛亮的隆中计划中,必须注意到这位军师的用词,如“天下有变”,则应当是刘备“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而关羽的军事行动,显然不是出自刘备的命令。

关羽为何会被神化

在中国历史上,死后建庙并能享受祭祀者为数不少,其中最显眼的莫过于孔子和关羽了。孔庙中供奉的人物为儒学鼻祖,万世师表,孔子又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泽被后人,功莫大焉,理应享受一点儿香火。而关帝庙的主人关羽本是一介武夫,论德,不能“德配天地”;论能,只会打打杀杀;论绩,只限于蜀汉小国;论才,是被杀了头的败将。他为何能享受这份殊荣?他是怎样变成神的?又怎么能被神化到了这种程度?

他在生前获得的爵位是“汉寿亭侯”。这是曹操代表中央政府特意加封给他的,带有明显的笼络色彩,显然高抬了关羽的级别。蜀汉政权给他的谥号为“壮缪侯”。按照古代谥法来说,武而不遂,死于原野曰壮;名与实乖曰缪。严格说来这个谥号并非美谥,几乎是在挖苦这位“五虎上将”了。

由此看来,不管是关羽同时代人对他的评价,还是他生前获得的封号和死后追赠的谥号,都没有超过当时的一些杰出人物,可是为什么人们对他的崇拜在不断升级呢?关羽到底是怎样超凡入圣的?又是怎样由人变神的呢?

在关羽死后的几百年里,人们并没有把他当回事,至少没有把他看成是值得尊崇的人物,更没有当做神灵加以供奉。直到南北朝时,关羽作为军人们学习的榜样,才有了相当的群众基础,特别是他的效忠精神和重情义的品格,受到人们一致的赏识与推崇,关羽渐渐开始受到重视。并且各地先后出现了关羽“显圣”的传说,于是人们对他的迷信日益加深,还给他专门建立了庙堂。

关羽进入了庙堂,自然要有封号。据明人孙承泽《春明梦余录》等史料记载,北宋的宋徽宗在此事上表现得最为积极。崇宁元年(1102年),先追封关羽为“忠直公”,不久又改封为“崇宁真君”,再加封其为“昭武安王”和“义勇武安王”;宋高宗也不甘落后,觉得这些封号不足以表现其功绩,在建炎二年(1128年),重新封其为“壮缪义勇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再改封为“英济王”。到了元代,势头不减,元文宗进一步加封关羽为“显灵义勇武安显灵英灵王”。明朝时,关羽更加走红,晋爵为帝。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秋,封其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

到了清代,关羽更是高步云端,几个皇帝屡屡对其进行加封,最后的封号是“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头衔长达二十六字,被抬到令人眩晕的高度。据资料记载,从北宋末年至清代,先后有十五个皇帝为关羽加官晋衔,使其封号由侯而公,公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可谓步步青云,褒赏无限,这位关老爷真是得意极了!

从以上不难看出,关羽从南北朝开始被尊崇,隋唐之际立庙祭祀,宋元两代确立成神,明清时期被无限抬高,使得这个生前并不多么体面的关二爷,竟然可以与孔老夫子比肩,文庙武庙同列。以至于祭用太牢,舞用八佾,避讳名字,香火不断。真正达到了超凡入圣、脱凡成神的地步。

关羽成为受人朝拜的圣人也与《三国演义》的出现有密切的关系。《三国演义》自元末明初出现后,至明代中叶流传已十分广泛,对社会各阶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关羽的忠义形象也因此深入人心。正因为《三国演义》中塑造的关羽形象如此深入人心,明清时的人,无论是士大夫还是庶民百姓,在崇拜关羽时就很容易将书中的形象附加于对关羽的崇拜之中,使关羽性格中的忠义因素更为突出。

随着《三国演义》及其塑造的关羽形象在社会上产生的广泛影响,关羽在官方祀典中的地位在明中叶以后日渐提高。这固然与《三国演义》的传播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与当时的政治危机也是有联系的。明代万历以后对关羽日益尊崇,乃是晚明社会危机四伏、王朝摇摇欲坠的一种反映;而清廷对关羽的加封和尊崇,基本上都与清朝从事的军事行动——从入关追剿农民军到平定三藩,从镇压山东王伦起义到镇压川陕白莲教起义,从镇压京师、河南天理教起事到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有密切关系。因此,我们可以说,关羽在官方祀典中的地位越高,反映出的王朝危机就越深。

伴随着关羽在官方宗教中的地位日升,他在民间也日益深入人心。应该说,明中叶以后关羽在官方祀典中地位日尊和在民间的日益受拥戴,与同期《三国演义》及相关戏剧、戏曲等民间文化对社会各阶层的普遍影响是分不开的。后者不仅为关羽在社会各阶层中地位的变化奠定了文化基础,而且也成为社会各阶层共享的文化资源。

关羽所具有的仁、忠、义,可以说是儒家思想和品德情操的核心。仁者,讲仁政,使人民生活幸福;讲博爱,也就是今天人们常讲的爱心。忠者,指对君主、国家、民族忠诚。古代君主和国家是一个概念,故当时臣僚常把君主称国家。精忠报国,实质上就是爱国主义思想。义者,讲正义,讲情义,指维护公正合理的事,是一种人间真情。仁爱、忠诚、信义这三者,在封建时代,虽说具有不同的阶级内涵,但从整个国家民族的利益讲,它们又具有共同性和普遍意义。

在我国社会历史发展中,关羽的立身处世既符合我国主体文化儒家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规范,又体现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关羽长期以来被封建统治者、志士仁人、普通百姓所讴歌、崇拜,并奉为神灵,其缘由尽在于此。关羽除了忠肝义胆外,还具有骁勇善战、武艺绝伦、光明磊落等优秀品质。因而在宋元以后封建社会后期,在国内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以及同外国侵略者的矛盾逐渐趋向激烈的形势下,无论封建统治者还是广大人民群众,都需要一种超出“人间的力量”来保卫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宁、人民的生存。

同类推荐
  • 虚幻大战国

    虚幻大战国

    12个班级组成12个国家,600多名高中生化身成谋臣与武士,在这片虚拟大陆率兵厮杀。每一个人都很普通,但每一颗心都并不平凡,到底哪一颗心才是王者之心,到底哪一位少年最终制霸整片大陆?一切尽在虚幻大战国,开启少年们的成王之路。
  • 半城风沙

    半城风沙

    也许你永远也记不起曾经你视为神话的抗战故事,战争虽然可怕,但其中的人和事或许是让我感到不害怕的地方吧。跟随趁我年轻,走到抗战1937年抗战爆发的时候,我带你走进半城,从奶奶的故事开始了解一位英雄,徐风沙……
  • 逆路血战

    逆路血战

    血犹热,战八方,守土开疆披戎装。看九州,烽轻扬,君道莫笑醉沙场。诛戎狄,酒一觞,凯旋踏歌复三年。当为自由而争的突击者遇到为信仰而战的保卫者。当冰与火再次碰撞,两者逐鹿中原,究竟谁胜谁负?狭路相逢,勇者相争。看小小兵痞如何翻转战场,带领战友呼啸山河。
  • 铁军劲友

    铁军劲友

    一个平凡的小孩,经历了平凡的童年,得到了来自远古时期前世的记忆和能力,凭借这股力量在部队中披荆斩棘,所向披靡,最终突破人世间的尔虞我诈,成为万人敬仰的大英雄
  • 航母时代的号角:中途岛海战(下)

    航母时代的号角:中途岛海战(下)

    本书讲述了二战爆发后,日本在发动珍珠港事变后,为彻底打败美国海军,发动了中途岛海战,结果阴差阳错,由于指挥失误,遭到惨败,从而使太平洋战场遭到逆转的过程。本书对海战原因、经过及最终结局均作了细致描写。
热门推荐
  • 女宦

    女宦

    周历景德二十三年,有女子束发布衣为君辅。携半本《吕览》残卷,凭经纶济世之才,于云波诡谲时,指点江山,佐一世明君。元德皇后梅氏,于昭襄帝永初元年病,十三年薨。绵绵十三载,她究竟有没有听懂荆帚门的含义?拙荆,执帚。梅音,你耻入皇陵,我便也不入吧。
  • 独宠娇妃:暴君,你走开

    独宠娇妃:暴君,你走开

    云冉,毕业于某大学历史系,一个名副其实的考古工作者。一次考古开启了她前世今生的爱恨情仇,当尘埃落定后发现相爱与分开,都是偶然中的必然,无论结果如何无论时间对错。
  • 仙野寻踪

    仙野寻踪

    大道至上,天地初开,洪荒妖兽崩地极天南,大河悬天而挂,直灌中原大地,妖兽循河流密山而育,吸天地精华,渐成妖灵鬼魄,横无所忌,食人肉作乐,嚼骨而歌,万灵山乃天地初开女娲赐予中原平川中一座神山,尚得女娲之神力庇佑未经妖魔鬼怪指染,而却岌岌可危,妖界大妖王千羽王,命座下四大妖王前去天地四方寻找欲集天地造化之血融大妖王妖血打破女娲神力庇护,以统治整个华夏大地,造化之血乃传承女娲神血的人族后代所持,具备女娲之神血的些许灵力,持造化之血之人,必乃经十世轮回,且前为仙班之位,因大德大功却因极力封印九天之上虚无之门而陨落
  • 易烊千玺时过境迁

    易烊千玺时过境迁

    我的故事很长。老阁楼里的猫听我一字一顿地讲着当年的故事,我讲得泪眼婆娑而老猫却不知去了哪里。我的故事,你也要听吗?像那只老阁楼里的猫。听我说………
  • 龙神祭

    龙神祭

    以人之躯,染龙之血,是为龙之魔法师!而拥有龙之印者,世为龙之魔法师!
  • 豪门婚计,总裁太霸道

    豪门婚计,总裁太霸道

    家族联姻,她嫁给了花名在外的三少爷!新婚的第一天,老公和嫩模亲密的照片就上了当天报纸的头版头条!新婚的第二天,老公携带者新晋的女明星堂而皇之的住进了主宅!新婚的第三天,老公竟然搞大了小三的肚子,她终于忍不可忍提出离婚的要求!
  • 德古拉的归乡

    德古拉的归乡

    流落在异界,身为百年吸血鬼的德古拉,如何归乡?
  • 桃运狂少

    桃运狂少

    深度穷屌兼学渣的林天,周末兼职手机贴膜的生意。偶然得到的神秘手链,醉获异能。优雅清纯的校花,温婉害羞的邻家小妹,性感火辣的警花,可爱呆萌的萝莉……林天纵横花都,艳遇不断,开启一段香艳热血的非凡人生。
  • 无品大帝

    无品大帝

    从凡人到仙人的距离究竟有多远?从山脚到山顶的勇气究竟有多大?从渺小到无敌的寂寞究竟有多长?……这一切,成卿告诉我们答案。
  • 王源:时光都老去

    王源:时光都老去

    王源,你说多年以后是我和你喝交杯酒还是我去喝你们的喜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