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5000000076

第76章 袁宝华的情怀

有丰富的经济领导工作经验的袁宝华,特别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聊天、打乒乓球、听音乐,他也特别喜欢和工厂的厂长们谈心。新年前夕,一个暖融融的冬日的上午,在国家计委他的宽敞的办公室里,我坐在他对面的沙发上,听他谈人生,谈社会,谈企业深化改革,谈厂长,谈青年是未来的希望……我问他何以如此喜欢接近青年和厂长们,这位身材魁梧、头发花白、双眉浓密、有学者风度的老一辈革命家,眯起眼睛微微笑道:

“我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因为我不服老,我要弥补老年的缺欠。我喜欢和厂长们谈心,因为自己容易脱离实际,从他们的谈话中可以听到自己没有接触到的东西。多接近年轻人和厂长们,可以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有助于避免我的思想僵化。”

莘莘学子、企业职工、青年干部和厂长们,又何尝不喜欢和这位忠厚长者在一起并聆听他那才华横溢的讲话呢。年轻人说:听有的人讲话像喝白水,听袁老讲话像喝茶水,有味道。厂长们谈起他倍感亲切:袁主任讲的话,说到我们心里去了。

不断了解情况,研究新问题

1994年10月、11月、12月3个月的《企业管理》杂志上,连续刊登了袁宝华的长篇文章《论企业深化改革》,1995年第1期登完。文章从8个方面阐述了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主要论点。这是袁老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10多年间,深入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成果。

原中共中央委员、中顾委委员袁宝华从事经济领导工作已近半个世纪。1946年,他从延安到东北解放区任县委书记,为发动群众土改支前,恢复、发展生产,解决群众的生活问题,做了大量艰巨的工作,克服了众多困难。1949年,到东北工业部工作,管计划又管生产和技术。在恢复东北工业生产时期,积极开展创造新纪录运动,加强企业管理,实行厂长负责制。建国以后,1952年至1953年,他参加了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并随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苏联援建项目的谈判,之后,曾在重工业部、冶金工业部工作。他既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的参与者,又是计划项目落实的执行者。1960年,任国家经委副主任和国家物资总局局长、物资部长,一干就是10年。“文革”中经委并入国家计委,他仍任副主任。国家经委恢复后,任第一副主任,一干又是10年。不平凡的40年领导工作的实践,使他对我国的经济工作有了全面的了解,思路开阔,注重宏观经济的分析。改革开放初期,他出国考察归来,深感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管理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加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管理,探索企业改革,他于1979年3月主持成立了中国企业管理协会。4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他代表国家经委提出“企业扩大自主权”的10条意见。接着进行长达8年的企业整顿和艰苦的企业改革工作。他还担任过全国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主任和中国人民大学校长。1988年他离开国家经委的领导岗位,现在是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和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会长。他还争取每周去看一个工厂,每月召开一次厂长座谈会,不断深入实际,了解新时期的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情系企业改革与发展。

惊人的记忆力从何而来

熟悉袁老的年轻人向我谈起袁老惊人的记忆力,钦羡不已。

在多年繁重的经济领导工作中,袁老每天要阅读很多文件和报表,生产日报、月报,统计月报、年报……一摞摞报表,一页页密密麻麻的数字。对一些重要数字,袁老一经过目数月不忘。凡是他用红笔画问号的地方,经了解都是有关部门计算不够精确的数字。每遇此种情况,就连一年到头与数字打交道的干部也不免惊呼:“哎呀,袁主任的脑子真好!”与他仅有一面之缘的干部,数年之后乍一见到,他能直呼其名。

问及记数字、记人名的奥秘,袁老不以为然,笑道:“其实也没什么奥秘。认为重要的数字,先要把数字前后的关系弄清楚,再把数字本身的特点把握住。数字是枯燥的,可它本身又是有规律的,记住了,可以记几年。记数字的能力是我的职业习惯,因为我长年搞经济工作。”接着又说:“我的小本子是我的宝贝。重要的数字,报纸、杂志上的东西和散步时想到的问题,都记到小本子上(他举起右手比画了一下,小本子不到一拃长,四指宽),我有一大堆小本子。记和不记完全不一样。有时报表上的数字不准确,看后一分析、推断,感到不合理,就会发现问题。记人和认人,也是职业习惯,我在延安中央组织部当干事5年。当年的领导陈云、王鹤寿同志常对我们说:管干部,你光看他的履历表、档案材料不行,总要当面谈谈。他们讲的,用组织部门的行话说,就是总要‘相相面’。每个人的面孔不同,都有他的特点,把他的姓名、面貌、经历、性格连在一起,就不会忘记了。”

人们还说袁老工作作风严谨,效率高,需阅读处理的文件不论多少,从不过夜。袁老告诉我:“这也是职业习惯。一是因为要对写报告的人负责;二是要对秘书负责。长期以来我养成一个习惯:‘今日事今日毕,明日事今日计(划)’。如果今日事等到明日,那就像钱鹤滩的《明日歌》中说的:‘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当然这里面也有个工作方法问题,待批待办、有时间性的文件先办,有余力,尽可能把当天的文件看完。”

生活情趣多

袁老不论出现在何种场合,给人的印象总是那样精力充沛,神采奕奕而又儒雅稳健。78岁高龄的他是怎样工作、生活,怎样延缓衰老的?袁老对我说:“我是1988年从经委退下来的。现在一天到晚还是忙忙碌碌。在第一线时,大家认为你是忙人,体谅你,各部门各单位的活动基本上不去参加。现在社会活动多,不去,人家说你架子大。我和秘书商量,尽可能参加。差不多天天上午有活动。没有活动的时候,秘书就要我来办公室给人写字,一次写好几幅。书法是我的业余爱好,可现在不得不‘赶任务’,因为让写字的都要得急。”每天,他都要在院里散步,有时慢跑几百米。午睡后练两套“八段锦”。晚上看完电视新闻,再散步半小时。有选择地看电视连续剧,然后看文件,写文章,记日记。他说:“我按自己的需要编了两套‘八段锦’,一套为活动关节用,一套为调节呼吸。”

袁老家院内树木葱茏,夏秋绿荫蔽日。他24年前亲手种植的核桃树、柿子树高大茁壮,秋季果实累累。枣树、葡萄、丁香、月季生长繁茂。饭厅外面有一景,堪称一“绝”,那是老友赠他之三五株竹苗生发出来的竹“林”。谈及在北方“最难将息”的竹,竟能在自家的庭院中成片成“林”,袁老嘴角眉梢的笑纹里闪着几丝不加掩饰的得意之情。

我问他为何从未吃过一片安眠药,没掉过一颗牙,从来不用保健药?他张口用手比画着,自嘲地笑道:“没掉过一颗牙?前几年可是崩掉1/4颗牙了!不吃安眠药,是因为我能吃能睡。不吃保健药品,因为保健药也有副作用。吃的饭是最好的保健药。我主要吃苞米、小米、红米、豆类,喜欢吃豆面条。”我说豆面条不好消化,他笑了:“我吃什么都能消化。还爱吃芝麻叶、红薯叶,煮在面糊糊里或煮面条吃。胡萝卜缨最好吃。紫菜、虾皮、香菜,午饭时必吃。喝汤必放醋。晚餐只吃稀饭。”他常常工作到半夜,在家从不吃夜宵。

袁老是中国交响乐爱好者协会名誉会长,总是很有兴致地去北京音乐厅、保利大厦听音乐。他和老伴在家也时常一起听音乐。他喜爱柴可夫斯基、格林卡、肖斯塔科维奇、贝多芬、约翰·施特劳斯等人的乐曲。他说:“《蓝色的多瑙河》百听不厌,不知听过多少遍。”

书法、诗词皆是“童子功”

袁老的书法、诗词造诣颇高。说起怎样开始练字和写诗,话就长了。他回忆道:

“我六七岁时,白天在洋学堂念小学,要写毛笔字,晚上私塾先生教四书五经,也要写毛笔字。我主要临写魏碑,学《龙门十二品》、《爨龙颜》。学魏碑的好处是能把字的架子拉开。念中学、大学时用毛笔就少了。到了延安,就是有钢笔也买不到好一点的墨水,又拿起了毛笔。后来我长期工作忙,用毛笔时间少。前几年退下来才又用毛笔。”

袁老丰厚的文学基础也是在孩提时代打下的。“我爸爸喜欢四书五经,我的私塾先生是他的老朋友。有时先生的朋友们来,他们几个人在一起讲《春秋左传》的故事,我靠着门听,竟入了迷。爸爸的另一位老友是80多岁的书法家,每年春节前骑着小毛驴来我家写春联。这位老人喜饮酒,酒酣耳热,围一盆炭火,就给我们讲《聊斋》故事。听后,我再去看书,就容易看懂。小学毕业后,因战争耽误了两年,但这是古典文学读得最多,收获最大的两年。《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看了很多。私塾先生要求我把《论语》、《大学》、《中庸》都能从头到尾背一遍,又学《诗经》、《唐诗三百首》。孙中山先生逝世时,小学老师教我们写对联,学平仄,学对仗启蒙书《龙文鞭影》。‘五卅’大罢工,学校组织反日游行,老师教我们用诗的语言写标语、传单。从此我开始动手写新诗和旧诗,梦想长大当个文学家。”文学家的梦至今虽未能圆,但文学方面扎实的基本功和文化素养在袁老的革命生涯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二·九”老前辈寄语青年

1931年,“九一八”事变,血气方刚的袁宝华奔走呼号,宣传抗日。1934年,袁宝华从河南开封河南大学附中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后转入地质系。在北平,眼看祖国大地一块块被割掉,他痛不欲生,1935年,怀一腔爱国热情,参加了“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筹建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加入“社联”和“左联”,1936年由共产主义青年团转入共产党,次年回到家乡河南南阳,建立中共南阳特支、南阳中心县委、南阳地委,领导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按照党组织决定,奔赴延安。无论在经济部门还是在教育部门,这位两袖清风、品德高尚的“一二·九”革命老前辈,始终关怀青年的成长。他在新年前夕,语重心长地寄语青年:

“青年是我们的未来。一帆风顺不利于年轻人健康成长,经过坎坷、挫折、磨炼,才能真正锻炼人的意志,才能克服困难,攀登高峰,才能体验人生的真谛。坎坷的经历是人生的教科书。我很希望把青年教育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现在有些年轻人缺乏理想。没有理想,我们的民族还有什么希望。青年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品德,勇于献身的精神,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

同类推荐
  • 当代美国艺术教育研究

    当代美国艺术教育研究

    20世纪50年代,为了在科学技术方面 迎头赶上苏联,美国教育界将重心放到科学与数学教育上,各级学校中的艺术教育科目受到了生存的挑战。战后美国最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之一罗恩菲尔德继承杜威等人的进步教育理念,以有益于创造力与心智的成长这一理由为艺术教育辩护。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艺术教育界终于从艺术学科的观点中发展出了以多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构想。上述内容将在本书第二、三章得到详细阐述。从20世纪60年代末起,哈佛大学“零点项目”的教育家与心理学家为解决艺术教育中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为艺术教育的具体实施做出了富有成效的设计。这此进本书第四、五章的内容。
  • 子女思想道德教育

    子女思想道德教育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定为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小康社会有其标准,教育是其中重要的标准之一,而扫盲是教育标准的一个重要方面。扫除文盲,提高成人识字率是当今国际社会衡量一个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
  • 电视采访

    电视采访

    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引发了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关注。本书紧贴国内外形势,围绕气候变化涉及的自然科学、国际政治和国内政策选择等领域,分析了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产生的重大影响,阐述了低碳经济和产业低碳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主要国家温室气体减排与低碳经济发展政策,着眼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和碳排放格局,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对策建议。
  • 非诉低成本权利救济机制构建实证研究

    非诉低成本权利救济机制构建实证研究

    本书以转型中国的社会结构变化带来非诉低成本权利救济机制的变革为背景,以宜昌市“法务网格工程”为例,通过大量的实证调查数据介绍宜昌市法务网格工程实施的内容、成效、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建议等内容来探索当下中国的权利救济机制无法适应多数普通群众的低成本权利救济需求,以及基层政府建立非诉低成本权利救济机制面临的一些问题,如队伍建设问题、提供权利救济服务的权限来源问题、具体机制建设等诸多问题。
  • 新媒体概论

    新媒体概论

    本书是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新媒体高校教材。全书分为概论、技术论、影响论、产业论、融合论、控制论等相关内容,对新媒体的概念、特征、产生背景、社会影响、产业发展、新媒体带来的媒介融合、新媒体管理规范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阐述。本书不仅适用于高校新闻传播学及相关专业本专科生和研究生的新媒体教材,还可作为新闻传播学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人员和媒体从业人士的学习参考专著。
热门推荐
  • 你爱上了别人别告诉我

    你爱上了别人别告诉我

    还是你的手指,只是少了一些温暖还是你的双眼,只是有一些躲闪还是你的肩膀,只是染了他的缠绵还是这样的眼,只是多了个谎言也许我不该看见,他的放肆的流言或许我应该等待,你心回来的那天也许我不该敏感,你的吻多少是敷衍当等待已慢慢变成了习惯如果你爱上了别人请别告诉我我以没有当初爱上你时的勇敢如果你爱上了别人请别告诉我至少我的心可以幸福你的昨天至少我还有一个属于我的从前
  • 一代兵王在都市

    一代兵王在都市

    我叫叶白笙,高中生。在学校因为烦了一点错误被老师罚在政教处门口罚站,可在这一个小事中,却改变了我的人生....
  • 重生豪门:老公,有人欺负我

    重生豪门:老公,有人欺负我

    姜彦冷冷的盯着她,递过去一张纸,“这是一场各取所需的交易,三年后,离婚协议会自动生效。在这期间,你不用担心任何有关自己生命安全方面的问题。”结婚后,不到半年的时间,某禽兽就已经忍不住了,“喂,那个谁,我们来造人吧!”她淡淡的瞥了他一眼,从口袋中拿出那张协议,“滚远点。”第一次软的不行,那他第二次干脆就用硬的好了。“老婆,满意吗?”“滚!”一年后,“老婆,今年我们第一次结婚纪念日去非洲好不好?”“不去,那太热了。”“那我们去北极好不好?”“不去,那太冷了。”“那我们去造宝宝好不好?”“……”
  • 高中爱情

    高中爱情

    夏风,你爱过我吗?曾经爱.只是曾经。?不,现在依然爱着
  • 叫我哥哥别喊叔叔

    叫我哥哥别喊叔叔

    孙一海,一个还算有良心的坏男人,曾经身价不菲,拥有巨额财富,一夜间,变得一贫如洗,身无分文,外债累累,人生有时就像在坐过山车,从云端直接摔到地下室的孙一海,彻夜无眠,为了能让自己麻木的入睡,四位性格迥异的女人,在寂静的黑夜走进了他的世界。
  • 疯星将

    疯星将

    一只苦逼的前特种兵跑去抗洪抢险,谁知道悲催的他被十几道天雷追着劈,二十多岁的他带着自己还是处男的残念穿越到了异界大陆,重生的他一直以为自己是猪脚,以为自己有猪脚光环,经常yy自己升级突破,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当然最主要的是脱离小处,从此过上璀璨人生。(作者大大不屑的表示,本书猪脚光环木有用,猪脚只是拿来煲猪脚姜的,不过各种推倒逆推还是可以有的)
  • 重生之杀戮指南

    重生之杀戮指南

    带着末日中挣扎九年的记忆,丁修回到了高中课堂上,这个周末,兽人的燃烧军团将会降临。在一切堕入黑暗之前,他能做些什么?一张金色卡牌,召唤出手握巨剑的重装骑士,他的名字是:德玛西亚之力?盖伦。“愿意为您效劳。”丁修笑而不语,这一世,神挡杀神!PS:轻度YY,摒弃种马,绝不圣母,这是一条孤寂血腥的旅途,一个玩家反抗NPC的故事,一个超级大杂烩!
  • 邪王溺宠:夫人,请扑倒

    邪王溺宠:夫人,请扑倒

    他是她的男朋友,可他却为了他的母亲,而把她推入断肠崖。再次苏醒,她成了唐家嫡女,斗白莲,揍绿裱,没哪一样是她不会。一身红色衣裳,只在他面前翩翩而起!“夫人,晚上太黑,我怕,要不....咱俩挤挤呗!”某男厚着脸皮说道。唐亦柔满脸黑线,叱姹风云的凌王会怕黑?!拜托你撩妹技术高点吧!
  • 聆听末世

    聆听末世

    地球遭到平行宇宙异种生物入侵。本宇宙神河文明的一位慈善家,因一念之善捐赠给地球一套救世主系统。人类如同打怪升级学技能般获得了超能力。这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悲哀。我们的末日,也许只是别人的一场游戏。话说,简介什么的,最讨厌了.—
  • 乱唐奇情

    乱唐奇情

    她穿越了,去了大唐王朝安史之乱发生的前一年。然后只是个寄人篱下的十四岁黄毛丫头。看她如何在这乱世中去保小命,谋幸福。这是一个不存在历史中的小姑娘亲历一场历史风云的故事。PS:一半翻历史,一半开脑洞,大事考据,小事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