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0400000026

第26章 性具实相说(2)

止观在天台学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宋代释元照在为智的《小止观》一书所作的序中写道:“台教宗部虽繁,要归不出止观,舍止观不足以明天台道,不足以议天台教。”止观是佛教的基本修证方法,天台宗的整个学说体系,就是围绕着止观而展开的。东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南北分裂,北方重禅法,南方重义理,止观被析为两途,佛教传统中定慧双开、止观并重的实践原则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北朝末叶,天台前驱慧文禅师则以《大智度论》指导禅修,创造性地引入了“一心三观”的观心法门,弟子慧思,南游衡岳,更深得南北佛法之长,他“昼谈义理,夜便思择”,把教与禅、定与慧有机地结合起来,依《法华经》而自悟“法华三昧”。智承慧文、慧思之后,在南北走向统一的社会政治背景下,进一步把止观并重确立为佛教实践的根本性原则:若夫泥洹之法,入乃多途,论其急要,不出止观二法。当知此之二法,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若偏修习,即堕邪倒。故经云:若偏修禅定福德,不学智慧,名之曰愚;偏学智慧,不修禅定福德,名之曰狂。狂、愚之过,虽小不同,邪见轮转,盖无差别。若不均等,此则行乖圆备,何能疾登极果?值得指出的是,止观并重并不是两种修行方法外在的平行共举,而是“非禅不慧,非慧不禅,禅慧不二,不二而二”的,它们的统一乃出自其内在的圆融互具,“言定即有慧,言慧即有定”,如果硬要将其分为两截,就既不能修成止,也不能修成观。

天台宗止观并重,定慧双修的修行原则不仅从其思想本身而言具有圆融互具的特性,而且就其以止观圆融纠正、统一南北方各重一面的意向来说,也显示了天台佛学的圆融精神。更进一步看,天台佛学将止观原则与佛学理论贯通,将佛学理论落实于止观实践的特征,在显现出其理论构建的圆融性的同时,也体现了其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实践精神。

如前所述,智所传止观有三种,即渐次、不定与圆顿。渐次初浅后深,比如登梯,智有《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十卷来开演此门;不定则没有固定的阶次,可以前后互更,一般认为《六妙法门》一卷是智开演该门的代表作;圆顿与前两者均不同,它“初缘实相,造境即中,无不真实”,是对“纯一实相”当下、直接、圆满的体证,天台三大部之一的《摩诃止观》,集中论述的就是这一圆顿法门。此外,智另有《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一卷,又名《童蒙止观》、《小止观》,一般认为它是《摩诃止观》的概要。

圆顿止观显然是智关注的中心,因为它体证的是“纯一实相,实相外更无别法”,因此也就超越了纯粹宗教实践的范围,在大乘中道实相论的基础上,智由此构筑起他别具特色的天台宗性具实相理论。性,指法性,亦即真如。天台宗认为,世界万法都是本来具足的,千差万别的事物和现象当体就是实相,都显示了法性真如的本相,这就是性具实相的基本观点。其义理又有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即“三谛圆融”和“一念三千”。

第二节三谛圆融与一念三千

宗教理论的基本特色之一是它的实践性,虽然实相说是天台宗的理论重心,但契证实相的止观实践依然是它的出发点。据载,慧文曾依《大智度论》修观心法门,悟“一心三智”之旨而立“一心三观”说以传慧思,此为天台理论之滥觞。其后历代辗转相承,观心法门一直处于天台理论的枢机地位,直至宋代山家、山外之争,亦由对观心的不同解执而来。荆溪湛然认为天台宗教义乃是“观心为经,诸法为纬”,以观心来统摄所有法门,实为确当之见。

慧文的具体行事今已不可详考,据天台史籍《佛祖统纪》卷六所载,他因读《大品般若》有关“三智”的经文,参以《大智度论》的解释,认为“三智”可于一心中得,继而又联系到《中论》的“三是偈”,以“三智”与“三谛”相配而首创“一心三观”说。

所谓“三智”,指道种智、一切智、一切种智。一切智体证缘生假法的缘起空性,为声闻、辟支佛所得;道种智认识缘生假法的各别行相,为菩萨所得;一切种智双照空、有,契证空有不二的中道实相,此唯佛的境界。

在慧文看来,此三智可于一心中得,并不存在先后的次第,而此三智所观照的境界,又恰好就是《中论》“三是偈”所说的空、假、中三谛,能观与所观、智慧与实相,由此都是一心顿得,而不是多心分别成就,这就是慧文所悟得的“一心三观”。而智则对“一心三观”作出了更为系统的陈述。

首先,依据止观并重的基本原则,智“映望三观”而“随义”立“三止”之名,构成了他“三止三观”的学说。“三观”一名,源自《菩萨璎珞本业经》中的“贤圣学观品”,智的解释是:(1)二谛观。二谛从假入空,即认识诸法缘起如幻、空无自性、虚妄不实,从而上不见有佛果可求,下不见有众生可度,这里“俗是所破,真是所用,若从所破应言俗谛观,若从所用应言真谛观,破用合论故言二谛观。”(2)平等观。平等从空入假,缘起性空不碍假相宛然,唯有达到空假同用的平等观,才能不沉空沦寂而方便利益六道众生,这里的假不同前者,前者假在空前,是对名相的虚妄执着,后来知礼把它称为“生死假”;这里假在空后,乃是名相的方便施设,后来知礼称之为“建立假”。(3)中道第一义谛观。以前二观为方便,可以得入中道第一义谛,一方面,初观是空生死,后观是空涅盘,“双遮二边……得会中道”,另一方面,“初观用空,后观用假……入中道时能双照二谛”,如此双遮双照,自然得会中道第一义谛。按照三观的名义,智又提出三止分别与之相配:一是“体真止”。知诸法乃因缘假合、当体即空,一切攀缘妄想则自然息灭,它对应于三观中的二谛观。二是“方便随缘止”。菩萨以无所得为方便,随顺众生的不同机缘,应病与药教化众生,心安于此,故名为止,它对应于三观中的平等观。三是“息二边分别止”。知俗谛有非真有,唯是假名,则俗边体性空寂,知真谛空非真空,不碍假相宛然,则真边亦体性空寂,如此止息对空、有二边的分别执着,便能使心安于中道谛理,它对应于三观中的中道第一义谛观。

三止的名义于经文无征,是智自己的创构。不过,与三止相比,智似乎更为重视三观的意义,三观以空、假、中三谛为所观境,因此也可分别称为空观、假观与中道观,而以三观观三谛,所得的便是三智:今用从假入空观为因,得成于果名一切智;用从空入假观为因,得成道种智果;用中观为因,得成一切种智果也。如此“所照为三谛,所发为三观,观成为三智”,一个止观学说的基本理论框架便被建构起来了。

其次,在三止三观说的基础上,智通过与次第三观的比照,确立了一心三观作为圆顿止观的特殊地位。在他看来,上述对三止三观的梳理尚是一种可思议的方便渐次,虽然其实质与一心三观并无不同,但它主要是接引钝根人的,由于三智并非一心顿得,因此所证悟的三谛也隔别不融;一心三观则是不历阶次于一心中同时观照空、假、中三谛,在智的解释是:一空一切空,无假、中而不空,总空观也;一假一切假,无空、中而不假,总假观也;一中一切中,无空、假而不中,总中观也。即《中论》所说不可思议一心三观。空同时即具假、中,而从空的角度来观照,假、中亦即是空,此为总空观,假、中亦同样如此,可见,这里随举一观即具三观,与上述次第隔历的三观有根本性的“圆”、“别”之殊。

最后,更为重要的是,一心三观的落脚点是观心法门,只有从“一念无明法性心”出发,所谓一心三观、三谛圆融、一念三千等天台宗要义才有得以澄清的可能。在《摩诃止观》“正修止观”章中,智对观心法门作了集中论述,在他看来,虽然五阴、十二入、十八界是正修止观的通境,但其中又以观心为本:

论云:一切世间中,但有名和色,若欲如实观,但当观名色。心是惑本,其义如是,若欲观察,须伐其根,如炙病得穴。今当去丈就尺,去尺就寸,置色等四阴,但观识阴。识阴者,心是也。此心首先乃是根尘相对而起的一念无明虑知心,对此,智还有一个简别:“质多”者,天竺音,此方言“心”,即虑知之心也。天竺又称“污栗驮”,此方称是草木之心也,又称“矣栗驮”,此方是积聚精要者为心也。今简非者,简积聚、草木等心,专在虑知心也。“质多”是梵语citta的音译,它与色相对而专就主体特有的活动而为言,智所谓“对境觉知异乎木石名为心”,亦即此意。在智看来,这一“心”是不可思议的,它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诸法名字,这是因为,十二因缘十法界的缘起总体皆依一念无明而起,并随之而回转,换言之,缘起的总体性正是随着一念无明而敞开,它既不越出于一念无明之外,也不为一念无明所包含,相反,一念无明与世间具有共同的论域,一念无明即世间。

所谓观心法门,就是以这一念心起的十二因缘十法界为所观境,如此虽历一切法,而从根本上说,亦只是观一念无明心,这就是智所谓“色心不二,不二而二,为化众生,假名说二”的意义。不过,在智看来,“一念无明法性心”作为总纲,若广说,应为“四句成一偈,即因缘所生心,即空即假即中”,上面所达到的还只是“因缘所生心”的层次,更为重要的是,一念无明之所以具十二因缘十法界,乃因为一念心起,是即于空、假、中的,无明心同时也就是法性心。

于一念心起的十二因缘十法界中观照到空、假、中三谛的圆融互具,乃是观心中能观的意义,也是观心所要达成的结果,其理论根据,就是《中论》的“三是偈”,智解释道:一念心起,即空即假即中者,若根若尘,并是法界,并是毕竟空,并是如来藏,并是中道。云何即空?并从缘生,缘生即无主,无主即空;云何即假?无主而生即是假;云何即中?不出法性,并皆即中。当知一念即空即假即中,并毕竟空,并如来藏,并实相,非三而三,三而不三。此一念心不纵不横,不可思议。这里的毕竟空、如来藏与实相,智称之为“三轨”,毕竟空即观照轨,指观照实相的般若智慧;如来藏即资成轨,指助成观照的无量诸行;实相即真性轨,指真如实相本身,它们分别对应于止观中的空、假、中三观。如此以空观观心,则十法界虚幻无主、唯有名字;以假观观心,则一心具十法界,假相宛然;以中观观心,则一心即十法界,皆入实相,不可思议。而从根本上说,空、假、中又只是对同一实相在不同层面的观照,用智的说法,点实相而为第一义空,点实相而为如来藏,实相有非真有,空非真空,所以可作三谛的分别,但虽有三谛,其实只是一实谛,实相非纵非横,所以三谛亦非纵非横,圆融互具:虽三而一,虽一而三,不相妨碍。三种皆空者,言思道断故;三种皆假者,但有名字故;三种皆中者,即是实相故。但以空为名,即具假、中,悟空即悟假、中,余亦如是。通过以上的梳理,我们大致能得到“一念无明法性心”的全幅展开。

一方面,十二因缘十法界的缘起总体随一念无明心而回转,故一念心即具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念心起,是即于空、假、中的,无明心同时也就是法性心,如此心具诸法才得以可能。智总结道:唯信此心但是法性,起是法性起,灭是法性灭,体其实不起灭,妄谓起灭。只指妄想,悉是法性。以法性系法性,以法性念法性,常是法性,无不法性时。体达既成,不得妄想,亦不得法性。观者观察无明之心,上等于法性,本来皆空,下等一切妄想善恶,皆如虚空,无二无别。可见,虽然在观心实践中我们不妨有能、所的方便施设,但在事实上,此一念心与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却圆融互具,它们在即空即假即中的实相层面上达到了统一。

观心法门在天台宗的轴心地位,体现了天台佛学的实践精神。而天台宗围绕观心实践建立的“一心三智”、“一心三观”、“三止三观”、“三谛圆融”以及“一念无明法性心”等相互关联、相互贯通的思想体系则体现了天台佛学理论的圆融性。

不过,智并不是泛泛地谈论空、假、中,空、假、中首先即于一念心起的缘起总体性,唯有基于对缘起总体性的观照,才能证悟到空、假、中三谛的圆融,而对缘起总体性的敞开,智是通过“十如是”、“十法界”、“三种世间”互具而成的“三千”来表征的。

这里关键是“十如是”。“十如是”出自罗什所译七卷本《妙法莲华经》的“方便品”,它认为可从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等十个方面来见证诸法实相,它们是一切诸法共通的相状,而唯佛才能究竟。对这“十如是”的意义,竺道生就曾有过解释,慧思则作出了新的阐发,在他看来,经文在相、性等前均置以“如是”,并非无因,如者如实之谓,是说此十项就其本性而言都体性空寂。智继承慧思的思想,对“十如是”作出了创造性的发挥。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第三册)

    圣经故事(第三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

    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

    《中华道文化丛书·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以“道”为理论基础而博大精深,但它的落脚点却在人世、在现时。与此相应,我们这套丛书亦努力做到文字平和朴实、语言流畅生动、叙述要言不烦、面貌平易近人,以使更为广大的读者都能从中受益,得到有关道文化的比较全面和科学的知识。
  • 沉思录III

    沉思录III

    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和哲学家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的传世名作。此书详细阐述了友谊与义务、善良与社会、利益与责任之间的关系——“友谊来不得半点虚假”、“任公职者要信守规则”、“只要能坚持,老年亦健康”,这样的语段让我们在觥筹交错、霓灯闪烁间坚定地认清自己而不至误入歧途。
  • 处世:济群法师讲人生的经营与管理

    处世:济群法师讲人生的经营与管理

    世间的风光,有时一阵风就吹光了。有人拼命催着自己成功,结果把自己摧残了;有人拼命催着自己享乐,结果把自己摧毁了。要用无所得的心做事,才能和解脱相应。《处世》是济群法师对日常生活中人们追求外物的态度的指导。现代的人,有太多的浮躁和不安。如何正确对待财富、物质、名利、情感?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健康幸福的生活准则是什么?快乐的根源又是什么?《处世》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和方向。
  • 佛眼看人生

    佛眼看人生

    佛法,就是智慧。生活中处处皆是佛法,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佛法的妙处:如果把“明心见性,本来清净”用在人生上,每个人都能享受天伦之乐;如果把“回归自然,返本还元”用在生活上,遇到挫折我们就能泰然自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法的妙用,使佛光普照在南赡部洲,让更多的人早日摆脱痛苦的煎熬,也为了继承大德们弘法利生的事业,我们编写了这本《佛眼看人生》。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了大量佛学大师的语录、开示、演讲录、文集等。
热门推荐
  • 灵魂不能没有爱而存在

    灵魂不能没有爱而存在

    如果爱不疯狂就不是爱了。Whenloveisnotmadness,itisnotlove.
  • 封灵师传奇外传:僵尸迷情

    封灵师传奇外传:僵尸迷情

    一个僵尸给了他天生异能,一个僵尸给了他后天法力。一个僵尸告诉他不死传说,一个僵尸告诉他生死轮回。他在异世界铲除黑暗,寻求光明的路上,最爱他的女子牺牲了自己,他最爱的女子背叛了他。等黑暗渐渐离去,光明重归大地,他在那一片光阴之下看见了自己的未来……前世因果,千年等待,终是化成了一缕青烟,随风而逝,不再回来……
  • 雪海蓝羽

    雪海蓝羽

    香雪海,一名高考落榜刚踏入自考学程的大学生。在青春绽放的花季与大她一届的学长凤蓝羽在所属大学演义的一出爱恨剧最不可思意的是,这个学长还是他的网恋男友。当网恋移居到现实会怎么样呢?
  • 异世男法

    异世男法

    一个现代的残疾少年,带着地下城男法的技能穿越到了异世大陆。初次到来就犯了死罪,只是有个厉害的爹,把他送了出去。意外之下到了魔兽山脉,然后…………
  • 修仙大主播

    修仙大主播

    他?穿越异世,狂暴升级,一天两阶,他!身无分文,修仙直播,土豪打赏千万起价。直播系统:什么?主播你升到筑基,就要一年半,太慢了,只给你半个月时间!做不到?抹杀!什么,你金丹期闭关要两年?太慢了,最多两天。做不到?抹杀!什么?你突破到真仙要十万年,操,本系统都完蛋了,谁还看你直播。给你五年时间。做不到?抹杀。王岳:炼气升级也不快啊,我这肉身也很强啊,谁说炼体是垃圾,肉身成圣,气体双修你懂吗?系统:我从不装逼,我只是逼饭们的搬运工。
  • 腐朽为神

    腐朽为神

    东海有山曰九疑,世人皆真我独疑。白衣少年谢雨晨,一步步知晓真相,少年救母,为父正名,纵然背对天地,也毫不在乎!
  • 小姚奋斗史

    小姚奋斗史

    如同大多数大学生一样,小姚没有显赫的家室,没有有权的亲戚,只有一颗奋斗的心……看屌丝小姚如何奋斗成功
  • 诛贼

    诛贼

    从偏远乡下走来的懵懂少年,无形中卷入一场惊天的布局,是续写一段悲壮史诗还是泯然在芸芸众生之中?且看他如何取舍!谁人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乎?新人新作,邀君共赏。
  • 西游漫记

    西游漫记

    《西游漫记》是一部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情景融汇、可读性强的游戏散文。《西游漫记》作者缪俊杰长期在新闻岗位工作,访问和游历过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法国、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瑞士、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埃及、加拿大,以及泰国、马来西亚、朝鲜的部分二十多个国家,遍览各国名胜,访及上至政府首脑、财团领袖,及至异国民众、山寨土著,将所得第一手材料,汇于一炉。读者将同作者一起回望历史风云,欣赏世界之精彩。
  • 绣女奇侠

    绣女奇侠

    是绣心原本只是普通绣庄里的一位小姐,却被逼拜师学艺,家破人亡后成了绣娘里的绝影杀手!本以为杀手的心是冰的麻木的!直到遇见他,所有爱恨情仇,都变得云淡风轻。她笃定一生所爱,陪他卧薪尝胆,海角天涯!陪他逐鹿天下,天荒地老!选择彼此便认定彼此,为其付出一生,终将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