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0300000037

第37章 道家的治国方略(2)

道家治国方法最鲜明的就是“无为而治”。无为是最为高明的“主术”。深谙黄老之道的韩非子说:“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韩非子·主道》)他还说:“权不欲见,素无为也。”其理论依据是君主当法道以无为处理君臣关系,因为“虚静无为,道之情也”(同上)。然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式主要有两条路径:一种是由圣人的无为修身来实现社会的安定和谐,力求通过圣人的榜样来倡导人人都修养道德,自我管理以实现社会治理;另一种是注重社会制度的规范,引礼法入道,主要讲究“君无为,臣有为”。

(一)“我无为而民自化”的治国之术

所谓“我无为而民自化”,乃在于“我”(圣人,统治者)不扰民,顺民意,安民心,从而社会安定。全面说来,在这种社会下统治者与百姓的关系应当是“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第五十七章)。无为,庄子学派也称“在宥”,意思是说:“天下不淫其性,不迁其德,有治天下者哉?……故君主不得已而临莅天下,莫若无为。无为也而后安其性命之情。故君子苟能无解其五藏,无擢其聪明;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神动而天随,从容无为而万物炊累焉。吾又何暇治天下哉?”(《庄子·在宥》)道家期望通过上行下效的方式来实现社会风气的纯朴,相信君主通过道德的感召力来实现社会的安定与统一。首先,在国内治理方面,“君人之道,处静以修身,俭约以率下。静则下不扰矣,俭则民不怨矣;下扰则政乱,民怨则德薄;政乱则贤者不为谋,德薄则勇者不为死”(《淮南子·主术训》)。要求国君不好鸷鸟猛兽、珍怪奇物、驰骋田猎、高台深池、雕琢刻镂等,否则,百官的事务会受干扰,民力会受剥夺,国家堪忧。其次,在处理国家之间关系时,道家也期望通过和平共处的方式,实现联盟。正如老子所倡导的那样:“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老子》第六十一章)是说,大国、强国应当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以谦下取信于小国,从而小国归下大国,这样大国也兴盛,小国也得到长存壮大。《管子·形势》亦言:“召远者使无为焉,亲近者言无事焉,唯夜行者独有也。”作者认为“无为”可以使远方之国受其感化而归顺,使身边的人亲近,端赖“无事”(无为),达到这种效果,并非有心为之,乃在于自为而使他者自化,这也只有“夜行”者才能做到。所谓“夜行”乃是喻指圣人治国不见形迹,有类于老子的“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老子》第三十九章)之意,这样才能制人而不制于人。君王统治国家以无为,方可制有为。《鹖冠子》一书专列《夜行》一节说明此意。作者说:“致信究情,复反无貌,鬼见,不能为人业。故圣人贵夜行。”

其意思同于老子“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老子》第六十六章)之意。

圣人治世的玄德如春雨润物无声。在治国的多种境界上,无为是最高的。《管子·乘马》曰:“无为者帝,为而无以为者王,为而不贵者霸,不自以为所贵,则君道也。贵而不过度,则臣道也。”帝之无为,表现在“天因人,圣人因天,天时不作,勿为客,人事不起,勿为始”(《管子·势》)。

为了实现社会和平安宁,道家提出了“无为”理论。该理论主要针对统治者,因为社会治乱的关键在于统治者。总的要求是“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老子》第十章)无为,主要是言传身教。老子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第二章),说得更明确一点,就是“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第三章)很明显,无为是一种处事方式。圣人要做到百姓无知、无欲,从而消除纷争,就需要从物质方面充分保证百姓的生活,做到百姓能够“安其居、美其服、甘其食”(《老子》第八十章);再者,从精神方面做到“愚人之心”(《老子》第二十章)。老子提出震古烁今的“非以明民,将以愚之”(《老子》第六十五章)的治国方法。愚民并不是使百姓愚蠢,而是使民心纯朴。并且,统治者本身也是“无私”的,与百姓一样愚朴,即“以百姓之心为心”。圣人只有心怀百姓,才能“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老子》第十三章),得到百姓的真心爱戴,从而为建设“太上,不知有之”的理想社会创造条件。

“无为自化”的主术在汉初得到了实践,并结出“文景之治”的善果。此时的“无为而治”本质上是与民休息,不扰民。当时从皇帝到各级官吏,大都尊“黄老之术”。文帝节俭,他“上常绨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无烦民”(《史记·孝文本纪》)。景帝“因修静默,勉人于农,率下以德”(《史记》索隐术赞)。作为丞相,“(曹)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史记·曹相国世家》)。官吏汲黯在任东海太守时,“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史记·汲黯列传》)。

当时的贾谊是位儒道兼修的思想家,他在治国方术上,继承了道家的“无为而治”。他在《新语》中专列《无为》一篇,指出:“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敬。

何以言之?昔舜治天下也,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周公制作礼乐,郊天地,望山川,师旅不设,刑格法悬,而四海之内,奉供来臻,越裳之君,重译来朝。故无为者乃有为也。”在他看来,无为的治道本是有为,于是,设计了一个理想社会的蓝图,与黄老道家一样,将仁义礼法有机地融入“无为而治”的社会治理模式。他说:“君子之为治也,块然若无事,寂然若无声,官府若无吏,亭落若无民,闾里不讼于巷,老幼不愁于庭,近者无所议,远者无所听,邮无夜行之卒,乡无夜召之征,犬不夜吠,鸡不夜鸣,耆老甘味于堂,丁男耕耘于野,在朝者忠于君,在家者孝于亲;于是赏善罚恶而润色之,兴辟雍庠序而教诲之,然后贤愚异议,廉鄙异科,长幼异节,上下有差,强弱相扶,大小相怀,尊卑相承,雁行相随,不言而信,不怒而威。”

可见,“无为”不只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更是达到这种状态的方法。换句话说,无为本身是“为”的一种方式,是君主施政的最高原则。《淮南子·本经训》有言曰:“至人之治也,心与神处,形与性调,静而体德,动而理通。随自然之性而缘不得已之化,洞然无为而天下自和,憺然无为而民自朴,无禨祥而民不夭,不忿争而养足,兼包海内,泽及后世,不知为之谁何。”可见,道家并没有简单地抛弃“为”,相反认为应当“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老子》第六十三章),“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第六十四章)。这样的“为”是无为的应有之义,可以说,合道的“为”即是无为。故而根据行为与道的距离大概可以划分为以下五种:“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以应,则攘臂而扔之。”(《老子》第三十八章)上德其实就是为“无为”,其他都是有为之为,故而有“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老子》第六十四章)之说,认为“为”不可执,应当“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同上)。老子赞叹“无为而治”的治国之术道:“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老子》第四十三章)说到底,“无为”是含有“有所不为”的意思,因为按照原则,有些事不能办,为了反会害事,不为反而更好。在这一点上不为,在那一点上就可以更好地有为,两者是一种辩证关系。也可以说,无为首先是明君圣主的自我规范,主要表现在执政为公。《庄子·则阳》:“大人合并而为公。君不私,故国治。”君王要无私,就要做到无亲,凡事对事不对人,一视同仁,没有亲疏贵贱之分,而这种做法正体现了君主之“慈”,诚如老子所言圣人应“恒善救人而无弃人”(《老子》第二十七章),“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老子》第四十九章)。其次,要做到节欲。《吕氏春秋·情欲》承认人都有情欲,但“圣人修节以止欲,故不过行其情也”。君主只有控制好自己的欲望,身体力行,施政才能适当。再次,要做到谦卑。老子曰:“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欤?夫唯无私,故能成其私。”(《老子》第七章)君主不能与百姓争利,也不与臣工争能,以谦下来赢得臣民的拥戴。

(二)“君无为,臣有为”的君臣之道

“无为”不仅可用于维护君民关系,而且可用于加强君臣关系。在道家看来,国家只要以健全的机构设置,完善的法制来保证上令下传,下情上达,就能凭借臣的有为来实现君的无为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无为”。换句话说,君所以无为,是因为臣能有效地作为;民所以能无为,是因为臣(各级官吏)能秉公执法,爱民如子。

道家强调“无为”应是帝王治天下的行为方式。“夫帝王之德,以天地为宗,以道德为主,以无为为常。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故古之人贵夫无为也。上无为也,下亦无为也,是下与上同德。下与上同德则不臣。下有为也,上亦有为也,是上与下同道。上与下同道则不主。

上必无为而用下,下必有为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庄子·天道》)庄子学派注意到君臣行为方式应当不一样,要保持“君无为,臣有为”的合理状态。此两者不可相混,相混则国乱。道家所以选择“无为”为君王的行为方式,乃是因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生、自成、自化。故而君王要法天象地以安民。正所谓:“天不产而万物化,地不长而万物育,帝王无为而天下功。”(同上)因此,《庄子·天地》指出:“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作者认为“无为”是天德的表现。“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庄子·在宥》)其实,有为与无为是君臣的行政分工。君之无为在于安排合适的人到合适的位置上去,臣子有为在于各司其职。这样的分工是君主精力的有限性决定的。《尹文子·大道上》说:“所贵圣人之治,不贵其独治,贵其能与众共治。独行其贤,不足以成化;独能之事,不足以周务;出群之辩,不可以户说;绝众之勇,不可与征阵。”说到底,君主之能应体现在善于用众人之力,因为仅凭一己之贤、一己之能、一己之辩、一己之勇,是不足以教化百姓,也没办法全面周到地办好所有的事情的,也不能亲自去说服每一个人,更不可能一个人去征战。

君只有无为才能利用臣之有为。《吕氏春秋·任数》指出:“因者,君术也;为者,臣道也。为则扰矣,因则静矣。故曰君道无知无为,而贤于有知有为,则得之矣。”“因”之术体现了君臣的分职:“夫君也者,处虚素服而无智,故能使众智也。智反无能,故能使众能也。能执无为,故能使众为也。无智无能无为,此君之所执也。人主之所惑者则不然。以其智强智,以其能强能,以其为强为。此处人臣之职也。”(《吕氏春秋·分职》)否则,“主劳臣佚。为人君任臣之[劳,臣]因主[而为]知,倚事于君,逆道也。凶归于主不君,臣主[共道]侵道也,未免于[危乱]。过在主”(《伊尹·九主》)。僭越臣下的职责做事的君主,是劳君,反而会受制于臣下。君臣如果同道共术,就会亡国,而过错则在君主。因此,治国应当坚持“法君明分,法臣分定”。英明的君王应善于选择能臣,确定臣子的名分,并维护它,国家就能治理。还是慎子说得好:“君臣之道,臣事事,而君无事。君逸乐而臣任劳,臣尽智力以善其事,而君无与焉,仰成而已,故事无不治。”(《慎子·民杂》)

三、德法并举:道治天下的行政方法

“道”是道家的核心理念。无论是自然之道、社会之道、思维之道都必须贯彻本体之道。道家治国方略是道家“道”理念的社会实践,包括社会治理方法、手段及其过程和目标。它是以道治为核心,摄养儒法阴阳、兵等诸家治术,形成了以道统德、仁、义、礼、智、兵于一体的治术系统。具体说来,它是以“道法自然”为基本行为范式,以“清静守柔”、“无欲大公”、“自正自治”为内在机理,以“相忘和合”为理想目标。

同类推荐
  • 身心富足的智慧:佛家教会你幸福的人生哲学

    身心富足的智慧:佛家教会你幸福的人生哲学

    内心的丰盈富足会成为一种能量,给人带来源源不断的幸福。本书以佛门智慧为指引,引领人们从做人、做事、行善、经营财富和名利、经营情感等方面平衡身心,迎接富足,并在富足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财富观和爱情观的引导下,用智慧处理生活,让内心达到健康、充实的状态,让幸福不请自来。
  •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

    本书主要指道教历史与道教文化。包括道教、道教绘画、道教雕塑,其中图文并茂,图解图注,形象直观,赏心悦目,彩色制作,丰富多彩,设计精美,格调高雅,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珍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和陈列。
  • 淡定·从容·心安之淡定

    淡定·从容·心安之淡定

    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和虚云法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系列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集结,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 寒山寺佛学(第五辑)

    寒山寺佛学(第五辑)

    《寒山寺佛学(第5辑)》是以刊发近现代汉传佛教专题研究的论文为主开拓的一块佛教研究园地,包括教下研究、敦煌佛学论丛、佛教文化研究三个专题。
  • 禅里禅外悟人生全集

    禅里禅外悟人生全集

    本书对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禅人禅事、禅思禅语,进行深入的挖掘。精选了数则流传千年的佛学故事,进行了精当的评述,篇篇隽永,字字珠玑。阐释佛禅智慧,探讨人生哲理。
热门推荐
  • 封神吞噬

    封神吞噬

    一粒尘可灭天地,一株草斩尽万物,翻手间万物生死,万族林立,诸神争霸。敢问大陆何为主宰!
  • 寻情记:他邪魅狷狂

    寻情记:他邪魅狷狂

    她丢失了爱人,穿越到异世寻情。奈何这穿越路上被人设计,一波三折。她先是穿越到女尊国的废太女身上,身材变形,境况凄凉,而且名声也极其不好。之后又被逼陷入权利争斗,想逃没逃得掉。他自命不凡,虽位高权重,但是这一生也只不过是想要与心爱的女人相伴到老,但却被爱人无情的利用,直到遇到了她。其实,姻缘谱上早有设定,只不过被人横插一杠,故而才会这么纠结。
  • 该如何抉择

    该如何抉择

    长相相似,却各有特色的好朋友好闺蜜,原本都有各自所要追求的幸福,两人也各自在为自己的目标努力着,却因为一场意外的车祸全部都便了样···最好的闺蜜在车祸中永远的离开了她,她却顶着闺蜜的身份存活了下来。闺蜜男友所诉说的事情···她的男友早就藏于内心的背叛···母亲看到她时眼眸里的怨···弟弟看到她那没有一丝掩藏的恨意···父亲欲言又止才透露出来的惊天秘密···面对这一切的一切,她该何去何从···
  • 暴力史

    暴力史

    手指是80后的年轻作家,但是他从不曾把视角局限在青春的风花雪月和愤世嫉俗中。他以老练、平实、不动声色的精准笔力描摹着年轻人的挣扎与彷徨,甜蜜与哀伤,沉着而不失尖锐,简洁而意味深长。《暴力史》为青年作家手指的中短篇小说集,共收录手指发表在《人民文学》《收获》《大家》等刊物上的小说17篇,包括在文学圈与青年读者中有广泛影响的《寻找建新》《我们为什么没有老婆》《齐声大喝》《我们干点什么》《马福是个傻子》等等。作为书名的《暴力史》则借用了中国武侠小说的模式,想象了古典与现代混搭的武林传奇。
  • 苍茫天帝

    苍茫天帝

    一个神秘的世界,光怪陆离,精彩纷呈。少年东出天剑阁,搅起无尽风云。试问天下,谁能无双?一场万古的布局,无尽的疑惑,谁能执掌棋子,与天博弈?唱一首百世沉眠,弹一曲午夜回魂。弹指间,芳华远,征帝路,血来染。唱我辉煌歌,走我无敌路!
  • 落樱贵族学院

    落樱贵族学院

    本文主要写的是落樱的学生会和吹奏乐队的事,有些日漫成分,请见谅。
  • 重临仙界

    重临仙界

    他是一个孤儿,靠着捡破烂换取微薄的收入勉强度日。他没有名字,在夜深人静的晚上蜷缩在角落的他给自己起了个温馨的名字叫做暖风,好伴随自己坚强的活下去。他好像突然的出现在这个贫穷落后的小镇,因为他之前的记忆就像一片空白。为了填饱肚子,被赌徒大坤诱骗到海外的孤岛被训练成冰冷无情的杀手…
  • 萌妹测试召唤兽

    萌妹测试召唤兽

    塞卜是什么?能吃么?欲板酶琴是什么?能弹么?c.c是什么?能喝么?梨花奏是什么?能听么?雅思纳是什么?能穿么?亚里鸭是什么?能做么?……听着系统提示,我的脑袋一阵胀痛。我爱看书,爱看报,爱看电视,爱学习,偶尔上网,从不打灰机,大家都说我是个好孩纸。直到一天,我吃了一个叫麻花腾的人给的麻花,稀里糊涂的来到了一个充满腹黑妹纸的世界,然后有一个软妹纸问我:“你就是我的召唤兽么?”我:“……”
  • 公主复仇1

    公主复仇1

    她冷血,他冷漠。当他们相遇时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她的复仇之路会不会为他而放弃呢?
  • 复仇公主的校园恋

    复仇公主的校园恋

    丫丫的初文希望大家喜欢?,,,,,,,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