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0200000064

第64章 二零零九(1)

纪事

终于回到了托克维尔,对我而言,这里似有某种必然性,但又是一种令人感到泄气的无奈。回到英国哲学中的苏格兰学派(休谟、亚当·斯密等),回到法国大革命中的吉伦特党人,回到孟德斯鸠、托克维尔和雷蒙·阿隆,回到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这一切对我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仅仅是我个人随着年龄的增大与环境的变迁而发生的改变,还是某种依据学理上的论证而推导出来的结论?或者,这并不仅仅是我个人的事,它只是时代在我身上的某种折射?我并没有他们那些人的显赫出身(黑格尔和阿隆似乎也并不显赫),也对社会下层民众的贫苦生活有着发自内心的同感,但,又为什么在学说上会站在自己以前所厌恶、至少是想自觉与他们保持距离的这些貌似贵族的有产者一边呢?我把他们归为一种“保守主义的造反派”(见《书评周刊》2001年5月17日),这完全是我自己生造的一个称谓,似乎是想表达个人的某种伦理、政治抑或现代性反思中的价值取向。

无论是“文化大革命”还是下乡插队落户,也无论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几个转折,我总会把它记述下来的,而且想努力做到“将事件糅进思想,将历史哲学融入历史本身”。

读赫尔岑、爱伦堡、布罗茨基、桑巴特、洛维特等人的回忆录,我真为我们自己感到羞愧,就像我们白活了一样。

“将事件糅进思想,将历史哲学融入历史本身”

——读托克维尔的《回忆录:1848年革命》

从1848年2月24日到1852年12月2日,总共也就不到四年十个月的时间;但法国在这段时间里发生了多少让人眼花缭乱的历史事件啊;我曾无数次想通过列表的方式把这一段历史梳理清楚,但最终还是放弃了,因为那些先后担任过政府首脑的大人物如基佐(Guizot)、梯也尔(Thiers)、巴罗(Barrot)、莫莱(Mole)、拉斐特(Laffitte)、佩利耶(Perier)、布罗伊(Broglie)和那些彼此在相互争斗中又不断联合的政治派别,如正统派、奥尔良派、共和派、新山岳党人、秩序党人、左翼反对派、右翼激进派等等还是把我搞糊涂了,因为这些人名与派别对我来说还是生疏了一些,他们所要维护的价值在概念上也很抽象,不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几乎无法搞明白它的实际含义与具体所指,就与现在刚刚入学的大学生们听到“文化大革命”时的“联动”、“井冈山”、“八·一八”、“北斗星学会”、“省无联”、“湘江风雷”、“百万雄师”时的感觉一样。

托克维尔是一位极为敏锐、深邃的思想家,他的《论美国的民主》与《旧制度与大革命》这两本书不但列入“汉译世界学术名着”,而且无疑会被人们长久阅读下去,就如他自己所说:“倘若我要在世上留下自己的某些痕迹,这主要得靠我的写作而非我的行动”——尽管他参与了这一段历史的全过程,而且一直是议会议员,还担任过外交部长。当然,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书中也点到了他的名字:“可是,这些议员又通过自己的报告人托克维尔一致声称:国民议会无权建议废除共和国,这个权力只能属于为修改宪法而召集的议会。此外,他们声称,宪法只能在合法的基础上,就是说,只有在按照宪法规定的四分之三的多数票赞成修改时才能修改。”马克思为什么要在这里引用“某一派”议员的报告人托克维尔的这一声明,这一声明在全部事件中有何意义,这在下面再说;这里只指出这样一点:在《马恩选集》第一卷中,马克思共有四篇文章讨论的就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法国,它们分别是《六月革命》、《巴黎(改革报)论法国状况》、《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其中又包括四篇文章)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他的许多最为重要的观点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比如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阶级与阶级斗争的问题、无产阶级革命策略问题、国家学说与无产阶级专政问题。马克思和托克维尔生活在同一时期,关注的是同一问题,写作的时间也相差无几;所不同的只是托克维尔是当事人,马克思是旁观者,也许真的是“旁观者清”。但不管怎么说,当事者的回忆(托克维尔极其注意对细节、人物性格及自己当时的心情的描写)还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相互参照和比对的文本;而且,我们并不大在意对具体事件如何进展的记述,我们更关心的是事件后面的观念(我觉得我们今天在谈论过去所发生的事件时,也应作如是的清理)。事实上,无论是托克维尔还是马克思,在谈到这一时期的历史时,也都如托克维尔自己所要求的那样,做到了“将事件糅进思想,将历史哲学融入历史本身”。

马克思的思想与历史哲学已如上述,我们重点关注的是就这同一时期、同一事件而言,托克维尔作为一个当事人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与历史哲学。

托克维尔的《回忆录》只写到1849年6月新内阁诞生(他就任外交部长)后的一些活动,不包括1852年12月2日的路易·波拿巴政变(但书中已有对这一结果的暗示);而且,相比较于马克思的论述,托克维尔无疑低调得多,他说这本《回忆录》只能在他死后出版,而且,他要反复说,这本回忆录“记忆之描述仅为我自己”,“它绝不是我为公众创作的一幅画。对此,即便我的密友也将一无所知,因为我要自由地描绘自我和他们……”他想让这本书作为一面镜子,“我乐意在镜子中注视与我同时代的人和我自己”。

更准确一点地说,他就是要在镜子中注视出现于各种事件中的“与我同时代的人和我自己”。

不说以后,仅就1848年后两年而言,发生的事件就太多了,从君主立宪、帝国、复辟王朝、七月王朝到七月王朝的崩溃、二月革命、六月起义、路易·波拿巴上台到各种政治派别间的争斗、共和国的诞生与失败等等,在所有这些事件中,在托克维尔笔下,糅进了他深思熟虑的思想的一个历史性事件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一件平时看起来很平常的事情:请客吃饭;在当时,这被称之为“宴会运动”。

成了“运动”,可见频繁,而且显然具有了政治意味;这意味其实就是针对着当时不准举行公共聚会这一法令而来的。

不准公共聚会,更不能示威游行,那么,请客吃饭总可以吧?于是,所有赞同选举与议会改革的人就开始不断“请客吃饭”,“在看来颇有节日气氛的名流聚会上,主张改革的人士围坐在长长的餐桌旁抒发政见,抨击官方,为共同的改革目标干杯。据统计,至1848年2月革命前夕,法国各地共举行过70次这样的聚会”。

在社会名流频频举杯,抒发政见后面,有着人们在宴会桌上所看不见的社会底层的涌动,有着远远大于这一数字的民众正聚集在一起的各种各样的革命激情,有共和主义的,也有社会主义的,他们不是在抨击政府,而是想推翻暴政;他们也并不想改革议会或推翻某个内阁,而是要改变现今社会的整个基础,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不公问题。

托克维尔自己并没有参与这种“宴会运动”,尽管他也常常会去参加各种盛大舞会,但并不愿意在这种场合“抒发政见,抨击官方,为共同的改革目标干杯”。是害怕吗?显然有危险,但他并不是因为害怕。在一个舞会上,他见到了“宴会运动”组织者之一的奥哈纳(Hauranne),就对他说:“鼓起勇气,我亲爱的朋友,您在玩着一局危险的游戏。”这位朋友的回答是:“请相信,一切都将顺利进行,再说,确实应冒些风险,不经受如此考验就没有自由的政府。”托克维尔说:在我们这个除了人们狂热追求私利之外几乎没有任何激情的时代里,无私与真诚是两种罕见的优点。他对此表示敬佩,但依然不会参加。

为什么?

他承认自己的理由有些站不住,而且认为这只是自己个人的独特感受,但他坚持这样认为:“宴会运动在政治上是拙劣导向,政客们的所作所为让我们产生了这种独特的感觉。”为什么?

正是在这里,托克维尔表达了自己下述的思想。

复辟时期的法国,“在这个如此组成、如此运作的政治世界中,最为缺乏的就是政治生活本身。在后期尤其如此。政治生活不大可能在一个宪法所划定的圈子里诞生,也无法在内维持下去,旧制度下的贵族阶级被征服,人民被排斥。由于一切事务均根据唯一一个阶级的利益,按照它的观点,在它的内部成员之间,人们无法找到各大党派可以相互论战的战场。立场、利益,由此而导致的观点等的异常一致,支配了基佐称之为合法的国家,剥夺了议会辩论的全部的独创性和全部的现世性,从而失去了全部真实的激情”。

这是总的情况。在此背景下,当时的国王路易·菲利普正是利用了对手所犯或不得不犯下的一些“低级错误”(比如举办“宴会运动”)开始在国家事务中获得了优势。他公开指责说宴会运动的发起人是一些被盲目或敌对激情所煽动的人,于是他就使得人们产生了这样一个印象:他代表着“秩序”,“为了不与成功失之交臂,就绝对不能过分背离这位亲王的思想”,这样一来,议会中的辩论也就只能化作了字面上的纷争,而全体国民又十分厌烦听到他们的声音;上层的颓废、无能、停滞、无聊,与下层政治生活中开始显露的狂热的、不稳定的迹象,就把法国划分成了两个完全不等的区域。国家机器均匀而平静地运行着,国王深信只要他不步路易十八的后尘,不把手放在这个美丽的国家机器上面而让它自行循规运行,就可免于一切灾难。“他一心只顾保持它正常运转,按自己的目的使用,相信“革命的激情就会逐渐湮没在对物质享受的贪婪之中”(作者说,这是路易·菲利普亲王毕生的理念)。“在国家机器的运转中,他已经完全忘记了支撑这台精巧机器的社会本身;就好像一个只要钥匙还装在口袋,就拒绝相信有人已放火烧他的房子的人。”谁在放火烧社会这座“房子”?当然是社会的下层民众,是那些既不会在宴会上高谈阔论,抨击时政,也不可能在议会辩论中说些颓废、无能、停滞、无聊的话的人。

托克维尔是在写完《回忆录》后三年才动手写他的《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但我们相信在《回忆录》中,他就已经对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有了一个确定的认识,这就是大革命之所以会爆发,就是因为社会中的两大集团无法沟通,并分别生活在仇恨与懵懂不知之中。在他看来,社会已然被划分为上层与下层;上层就应该包容全国的政治生活,通过它们来体现下层的政治诉求和对这种诉求的有效限制(这正是当今西方社会两党制的社会基础);而下层民众本身呢?托克维尔无奈地说:在法国大革命过去了半个世纪以后,“他们不久前所做的一切足以证明他们不可能也不配自由的生活”,因为“他们依然如故,依然浮躁,依然不动脑筋,依然如他们的父辈一样,面对儆戒无动于衷,在危险面前鲁莽轻率。时代非但丝毫没有改变他们,而且把严肃的大事,如同过去把无关紧要的小事一样,草率地留给了他们”。

在托克维尔的话语系统中,“不可能也不配自由的生活”就指的是“不可能也不配享有政治生活”,他们需要有人代表;事实上,经过了“二月革命”的巨大社会动荡后,无论托克维尔多么厌恶身边的政治家,也无论他已经意识到前面的路多么凶险,他还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参加新的选举,并在大约十二万位投票者中获得了十一万七百零四张选票。他相信他就可以代表他的家乡民众.在议会中发出他们(其实也就是他自己)的声音。

他对民众自己的声音一直心存疑虑。

但这显然是一种典型的、与马克思截然相反的理想化了的、精英主义立场;它也告诉我们,所谓的民主、共和,都是精英圈子里的运作,我们只能从他们代表了哪个阶层的利益来作出归属的判断。

在托克维尔看来,社会最可怕的就是当它被切成两块时,一无所有的人因欲望而结成一体;略有资财的人则因恐惧而结为一体,于是争斗就不是发生在议会中,而是发生在社会上,它也就显现出一切革命即将逼近的迹象。

法国大革命就是因此而爆发的,它取消了一切特权,废除了一切专权,但却让其中的一个残存了下来,这就是所有权。

托克维尔认为正是所有权才为社会筑起了一道围城,包括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都没有人想逾越这一界限;但这并不等于说它就是一道无法逾越的围城。

事实上,当1848年2月革命临近时,深入社会下层民众心灵的学说“都以否认所有权为主要特征,至少,都旨在限制、削弱、废除它的行使”。

追随马克思的学说就不细说了,比如蒲鲁东在《什么是财产?》(1840年出版)一书中就断言“财产即盗窃”。托克维尔的许多言论其实都是在抨击类似的说法。

在他看来,“人们向这些可怜的人们断言富人们的财富几乎都是从他们的身上窃取的,人们向他们断言,财富不均既有悖于伦理、社会,又与天理相悖。在需求和激情的推动下,许多人对此信以为真。这种含糊、错误的法律概念,与暴力混为一体,把某种潜能、某种韧性以及某种纯粹的武力永远不能具备的威力注入其间”。

托克维尔为什么如此看重所有权问题?

同类推荐
  • 中国863

    中国863

    本书是第一部反映我国当代高科技领域发展历程的纪实作品,作者采访了863计划的各个领域,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具有时代精神和战略眼光的新型科学家。
  • 弘一法师全集04:文艺·诗歌

    弘一法师全集04:文艺·诗歌

    一个孤独却能孤独至灵魂丰满的禅者,一位让林语堂、张爱玲、朱光潜、丰子恺都感动的宗师。
  • 大地行吟

    大地行吟

    本书是马启智同志诗词结集,收录了诗词数十首,分为“海外旅痕”、“行色匆匆”、“大地情愫”三部分。
  • 三国名人传说

    三国名人传说

    人们都知道刘备三请诸葛亮的故事,其实,诸葛亮出山之前,还试过刘备三次哩!徐庶走马推荐诸葛以后,怕诸葛亮不肯出山辅佐刘备,专程绕道隆中对诸葛亮说:“刘备是当今首屈一指的英雄,既宽厚仁义,又礼贤下士,只要诸葛先生出山辅佐,定能施展抱负,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 都市新职业

    都市新职业

    本书是都市新职业的集中展现,是读者了解都市新生活的极佳窗口,也是年轻人求职创业的极好借鉴。本书涉及77种职业,这里面有专门为人测试婚姻的时髦女郎、有推销化妆品的美丽小姐、有时尚漂亮的新婚秘书、有令人遐想的试床模特……在这里你能发现新职业是那样丰富多彩、稀奇古怪而又妙趣横生.也能看到新职业给人带来的困惑和无奈……
热门推荐
  • 上古云

    上古云

    千年前,你我相爱。千年后,你我伤害。你忘记所有,你忘记一切。看似一切重新来过,可那份初心的爱何时回来。
  • 龙戒之主

    龙戒之主

    龙在神话中是海底世界主宰,在民间是祥瑞象征,在古时则是帝王统治的化身。而我生为龙戒之主,对敌冷酷,对女多情,血染黑道,成宇之黑暗世界帝王。“有兄弟,无人阻。阻之人,血染地。”
  • 妃常霸道:战神王妃

    妃常霸道:战神王妃

    她,令人闻风丧胆的黑夜女神,一次任务,却悲剧的坠机身亡。一朝穿越,她变成了无才无德的废物公主。凤眸再整,狂妄冷绝,摇身一变,她成为最神秘的卫国女皇。他,享誉大陆,地位崇高,是令人尊崇的战神之王。腹黑霸道,以和亲之名,他娶她为妃。本以为她只是空有外貌的草包公主,但没想道自己却深陷其中。“不知深浅的女人。”“你浅吗?”
  • 天境语录

    天境语录

    论封印结界之术,他的父亲是当世第一人。他天赋异禀,也许有一天,他会继承他父亲的位置。可是,因为一个古封印的书卷,他成了孤儿。他拒绝了那个跟他青梅竹马的女孩,他选择离开,女孩选择嫁给他人。他要复仇,可是他却只有一个无法解开封印的书卷,名为天境。他做梦都想看清那张青铜面具下的脸,他,不知道仇人的模样。他怨恨这个世界,他不相信任何人。他,不是主角。
  • 冷酷公主的王牌校草

    冷酷公主的王牌校草

    一个是冰山,一个是雪山,当冰山碰雪山,加上两人小时候是娃娃亲,一个又比一个冷,但是他俩只对对方笑,对外人就不一样了,俩人就好像是命中注定,好像他俩之间从小就有跟红线一样,都是那么般配,命中注定的爱,谁又能让他们分开?他们最后是在一起呢?还是不在一起呢?我们就一起期待吧!!
  • 一笑为魔

    一笑为魔

    天地为囚笼,世间吾主宰。废物少年,却被寄生魔胎。然而天道不容,他该何以立于天地间?
  • 重生之挚爱两生

    重生之挚爱两生

    有人说一眼万年,宋言对钟想就是这样,他默默付出,可是钟想却永远不会知道,她是智商只相当于四五岁的小孩。五十六岁宋言去世,钟想第一次为了父母以外的人流下了眼泪。重生回来,宋言想尽自己一生,得到了答案,他要娶钟想,流言蜚语传来传去,他只赌一人就好。
  • 如斯梦境

    如斯梦境

    我做了一个梦,梦里的场景莫名的令我难以忘记。成年后,在我渐渐忘记时,又再次重温,然而再次醒来就是另一场景,在这个世界死去后,又是别的场景。完成不同的人生,就如同一场戏剧,不停地上演,不断地结束,何时才是终点?
  • 重生之宠妃复仇

    重生之宠妃复仇

    一道圣旨.恩断义绝.她为他出生入死.换来的是火海丧生.真真是可笑至极.重生一世.上天便注定了她的复仇之路..
  • 重生:蝴蝶的罗曼史之恋

    重生:蝴蝶的罗曼史之恋

    她是一个美丽的蝴蝶仙子,由于外界因素她能够像人类一样生活,却是唯独不能碰到水,甚至会感到生命的脆弱气息,小蝴蝶在一天同时失去了自己的亲爹娘,有种无数的伤感夹杂在其中,有一个小男孩用他那温暖的话激鼓了她让她有了继续下去的信念,小女孩却是以身相许为自己定下了婚约,并以水晶之链作为定情信物送给了小男孩;并约定了10年后再相见。可却事实并非如此,10年后他是那高高在上的公子,可她孤独流浪在外的小蝴蝶,当知道她的真实身份后,顿时觉的诧异,高兴,却被自己的娘亲重重阻扰,艰难重重!殊不知,在生死大爱中该如何抉择!当女孩面临死亡的时候,却是毫无畏惧,心中仍然充满着活下去的信念令她支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