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49500000045

第45章 二〇〇六(3)

网络日志当然也是一种写作,但它和过去人们所写的书面日记有很大的不同。博客使一种相当私密、安静和分散的写作变成了一种公开、热闹和集中的行为,使一种主要是面对自己或至多再加上几位至朋好友的私人写作变成了一种面向公众、且主要是面向陌生人的公开写作。

这样,博客就使其写作和传统的写作有了一种质的不同,这是一种很特殊的写作,它不再是一种孤独的写作,甚至不完全是一种个人写作,它不断地处在一种流动和回旋之中。写作者随时能看到读者的反应,他也可以回复、链接,可以随时介入争论,可以加入各种博客的圈子。但最重要的是,它是一种“被看”状态下的写作。博客的写作甚至可以说就主要是为了“被看”,而希望被人看者自然也会“看人”,会看别人的博客,至少也会看看别人对自己写作的评论和留言。大多数人上博客网的时间大概还是更多地花在“看”而不是“写”上面。博客们下“笔”时也总是会意识到别人的目光,他们实际上是在一种众目睽睽下写作。许多博客们希望别人看到自己,希望引人注目,追求点击率就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动机。这就使自我的“表达”同时也是一种向他人的“传达”,甚至这“表达”有时还带有一种“表演”的性质。而他们也希望“看”到别人,看到别样的人们,别样的生活,尤其是看到网下不易接触到的名人的生活。

博客可以在网上看到大量别人的写作,由此也许就能触发他自己的写作欲望,而大量的“看”也有助于提升他自己的写作能力,最后乃至达到连他自己也感到惊奇的一种良好写作状态和水准。一个好的博客作家也许就这样炼成了。写作是需要鼓励和刺激的,需要有发表和得到评论的机会。博客正提供了这样一种机会。正是博客使写作的队伍无比的浩大。

王朔曾经在他的小说中写到过一个极想写作的人,他经常进入一种紧张的构思,但是,他不容易整理清楚自己的思绪,自然也没有发表的机会。但思绪又常常是需要通过发表来整理的,有时仅仅是一次发表的机会就可造就一个作家。所以,如果这事搁在今天,那位极想写作者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他可以尝试做一个博客,不断写自己成文和不成文的东西,如果开始觉得有点不好意思,还可以用笔名。中国近代以来有两次作者用笔名的高峰,一次是上个世纪之交报刊大兴的时候;一次是这个世纪之交网络大兴的时候。而上次主要还是精英写作,这次则是大众的写作。上次笔名变化还不多,这次各种笔名之丰富和有趣,本身就是一种可以“蔚然大观”的文化现象。

而不仅是“看”,还有“被看”。一种能够被许多人“看”的感觉刺激着写作,正是由于有这样一种“能够被看到”的动力和机会,千千万万过去普通的写作者——过去他们的写作不会有机会发表,不会被人注意——终于有了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过去他们在创作上被轻视乃至根本被忽视,现在他们则可以在网上得到正视乃至重视。他们可以在博客上表达心声,寻求同好。他们不可能都有很高的点击率,但是,也差不多总能引起一些注意,总能找到一些自己的朋友。他们可以相当尽兴地表达自己,而自由表达的感受是美好的。

所以,我以为,至少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博客的意义更多的还是在“看”和“被看”,而不是在“写”。这一点在与传统日记的比较中显示得最为清楚。传统日记的写作者主要是写,他看不到别人的日记,他自己写的也不会轻易示人。至多有一二亲朋好友的交流切磋。而博客将一种“互看”发展到极致,它实际上把日志的关键词从传统的“写”变成了“看”。

人们或者会说:“没有写,哪来的看?”的确如此。但对博客来说,还有另一方面,“没有看,哪来的写?”而这后一方面对博客来说也许是更重要的。在博客上,是“看”和“被看”催生了大量的写,刺激了不断的写。博客的“写”是一种由“看”和“被看”提供动力和条件的“写”。所以,至少从今天中国的博客网来看,它还更多地像是一个大看场,而不是一个大作坊。

原载《新京报》2006年4月9日

数量政治与人性差异

任何社会的政治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人构成的。一定数量的人,这是任何社会、任何政治的一个基本前提。一个鲁滨孙,无所谓政治、也无所谓道德。加上一个土人“星期五”,才有了政治和道德,有了支配和被支配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如何处理才算正当的观察和考虑。

当然,这种两人关系是一种最极端、最起码的使政治伦理成立的关系,现实的关系绝对会比这人数多得多,复杂得多。单独的,突然被抛到文明世界之外的鲁滨孙只是极个别的情况。人类的初民社会并不是由一个个的个人联合而成,而是一开始就生活在人群之中,生活在氏族之中,一开始就有数十、数百以致数千之众。

但是,人类的“群治史”也许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历史时期,或者分成两个基本的部分。一个部分是建立在直接接触的初级社会群体基础上的,人数大致只有数千到数万,或再加上一些外围地区,我们可以称之为“小邦政治”,另一个部分是建立在间接接触的社会群体基础上的,人数从数十万到数亿,我们可以称之为“大国政治”,这里所说的“大国”是相对于“小邦”说的,所以,今天除了很少的几个像欧洲腹地或太平洋上的袖珍国家,几乎所有的民族国家,即便像瑞士相对于古代的城邦来说,也还是“大国”。同时,这些“大国”在今天又无一例外地卷入了一个“全球化”的进程。

自然,历史总不是一清二楚的,事实上总是存在着一些难于划分或者互相包容或夹带的情况,比如说,古罗马帝国虽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但其权力的中枢还是罗马城里的少数人。又比如说,近代以来现代民族“大国”兴起,但在早期也曾存在过还有像威尼斯、佛罗伦萨这样的城市共和国,甚或分散各处的一些“土围子”。

但我们从比较典型,也是我们最为关心的西方历史的两端着眼,还是可以分出两种主要的形态:一是古代希腊的城邦,一是现代的民族国家。西方政治的发展就此也可分成两个大的阶段或部分,一是建立在较少的人数基础上的城邦政治,一是建立在较多人数基础上的帝国和民族国家的政治。而如果更集中于在这两端都大行其道的民主(多数统治),则我们更注意古希腊像雅典这样的城邦和现代西方尤其像美国这样的国家。

除了政治社会的人数,还有政治社会的统治方式,也可以从人数的角度观察,即究竟是一人统治、少数统治还是多数统治。这实际上不仅是一种古典的基本政体划分——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这一基本划分的重要性,在现代也还是一个基本的判断方式。由谁统治和如何统治仍然是一个难解难分的问题。它们可以互相组合,尤其是一人统治可以与少数结合,也可以与多数联合;前者一定是等级制,后者则可表现为民主政治。它们也可以三者混合,这种混合政制在斯巴达那里,在古罗马那里都存在过,且被证明是相当稳定有效的政制。

总之,任何社会都包含两个基本事实:第一,任何社会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人组成的,必须面对一定数量的人。第二,这一定数量的人按其内在和外在的差异,在任何社会都可以分出多数和少数,而且可能是各种不同的复合的多数和少数、各种不同的利益集团。

前一种事实,即数量的事实在政治上的意义是,这个数量增大到某种程度,可能就引起政体的不同,乃至正是这种规模导致国家的产生,例如从氏族到部落、到国家的过程,再如被普遍推崇的民主制度,由于人数瓶颈的制约,就会有古代民主与现代民主,或直接参与制民主和代议制民主这一差别。

后一个有关差异的事实,涉及人性的一个根本问题。由各种不同的差异可以分出许多种多数和少数,它们常常是变动不居、人员流动的。会有很多临时的多数和少数,但也会有一些相对比较稳定、乃至不可改变的多数和少数,例如由血统、种族差别所导致的多数和少数。而最重要的一种多数与少数的区分,在政治哲学方面也最具重大意义的区分,在我看来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区分,这就是根据价值追求和精神状况所作的区分。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那里,这一“多数”和“少数”不是以职业、阶级、种族等标准划分的,它们的具体成员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变动不居、相互流动的,但这一“多数”和“少数”却可能在任何时代都始终存在,即在任何社会里都始终有一个这样的“多数”和一个这样的“少数”,也许比例有所不同,范围有所广狭,但“多数”还是“多数”,“少数”仍是“少数”。一般来说,界定两者的基本标准是:这一“多数”

比那个“少数”更重视物质而非精神;更重视安全、温饱而非自由、独立;更依从权力、权威而非自身的判断;更相信外在的奇迹而非内在的神明。也就是说,这一“多数”和“少数”主要是以人的精神状态与价值追求划分的,也可能与人们的天赋气质和才智水平密切相关。

任何研究社会的人也就都必须正视这样一些基本事实,正视它们在政治和道德上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我们现在也主要是考虑它们在政治哲学方面的意义。

我们有理由说这些基本事实经常遭到人们的忽视——也许恰恰因为它们是太明显了而遭到人们的忽视。

原载《权衡》2006年第7期

同类推荐
  • 暑假闯荡江湖

    暑假闯荡江湖

    本系列儿童小说主要围绕某市星光小学学生王豆展开。王豆眼小人胖,十分贪玩,有超强幻想力。
  • 月下小景·如蕤(沈从文小说全集)

    月下小景·如蕤(沈从文小说全集)

    该卷本收录《一个母亲》《月下小景》《游目集》《如蕤》四个子集。《月下小景》是沈从文1932年—1933年写成的一个短篇小说集,叙写有关旧时湘西地区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故事。短篇小说《如蕤》是文学史上难得的精品,显现了作为文学大师的沈从文天才的想象力和非凡的艺术才华。
  • 极度威胁

    极度威胁

    一本惊心动魄的纪实之作,亦是一本国际背景下弘扬正能量、塑造当代中国形象的大书。作为“感动中国2014特别致敬”的英雄业迹实录。2014年3月,埃博拉疫情突然在西非爆发。这是一种人类束手无策的病毒,感染性强,死亡率极高。一时间,世界各国谈埃色变。中国选择坚定地与非洲人民站在一起,共抗疫情。9月,中国医疗队和检测队,共59人在9月中旬抵达疫情最为严重塞拉利昂,他们在医疗第一线,也是生死第一线,面对极度威胁,和当地人民一起,稳定了疫情,迎来了转机。
  • 悲情难咏(一生必读名家精品)

    悲情难咏(一生必读名家精品)

    人生价值跳舞的时候我便跳舞,睡觉的时候我就睡觉。即便我一人在幽美的花园中散步,倘若我的思绪一时转到与散步无关的事物上去,我也会很快将思绪收回,令其想想花园,寻味独处的愉悦,思量一下我自己。天性促使我们为保证自身需要而进行活动,这种活动也就给我们带来愉快。慈母般的天性是顾及这一点的。它推动我们去满足理性与欲望的需要。打破它的规矩就违背情理了。
  • 熟骨头:一个王牌记者的战争伦理

    熟骨头:一个王牌记者的战争伦理

    《纽约时报》最佳畅销书。当炸弹飞过头顶,当AK47指着肚皮,当狙击手瞄准脑壳,他仍然沿着炸弹的轨迹奔跑。《完美风暴》作者荣格尔的悲惨人间之旅,在死亡中体验生命,在生命中体验死亡。他是一名战地记者。他热爱和平,却总在寻找着战争和灾难。他在炮火现场,以生命为赌注记录着每一个细节,将战场上的流血与牺牲、杀戮与灾难直接呈现给远隔万里的人们。他雕刻着人们对世界、战争和自身的认知。他的伤亡概率高于战场第一主人公——士兵。
热门推荐
  • 龙王驾到

    龙王驾到

    或许是看破尘世,一浪接一浪的战事,一场又一场战争撕破龙星的安宁。那夜,他那无声无息的泪又刺痛了谁的心?
  • 圆神

    圆神

    阿飞武功平平,因为根骨不佳,注定一辈子都要停留在“初级阶段”,因此他安安分分地做好“看大门”的本职工作,谁知道......为了回扣,他被两个修仙界的小兵争来抢去。非说他不属于凡人界,行,那他去修真界还不行。好不容易在修真界混出点名堂了,结果那位大侠又说:你不属于这一界。于是决定转战仙界......你不属于这一界。靠,那他到底是那界的?修仙要修,恋爱要谈,发财要发,穿越也不能少,看小气的他,如何在三界折腾!结局,完全出人意料之外!猜到结局你就是神!十八章以后会很好看哦!
  • 三生凡云劫

    三生凡云劫

    她是魔界弃婴,他是仙界至尊,一次偶然相遇他认她为徒,而她却早已芳心暗许。“师傅,师傅我错了,师傅......”“太晚了。”本以为是救赎,却不料是最痛的伤害。“师傅当真要杀我?”“堕入魔道,理应当诛”
  • 圆天决

    圆天决

    自亘古以来天道有损,所谓无情天道,少年机缘之下得太古秘法园天决,他能否圆满这天道?
  • BOSS缠上身:小辣妻,太惹火

    BOSS缠上身:小辣妻,太惹火

    夏棠梨好生生做着她的“牛郎”,无端端被送到司少的床,成功上位为司太太。你为何能够脱引而出?司太太答:“司少居心叵测,我被逼上位。”臭美口气,俨然被司少宠得无法无天。你们为何能白头到老?司少:“银行卡,工资卡全交给老婆。”不怕成为第二个“宝宝(王宝强)”?司少:“不怕,我会让她生一窝包子,绝对没工夫出门撩汉。”司太太:“不生了。”司少:“老婆,去医院产检吧。”又,又怀了?司太太一阵脚软。
  • 冷酷总裁,冰冷妻

    冷酷总裁,冰冷妻

    相依为命的母亲下狱蒙冤,她想至少还有莹莹和相恋三年的男朋友。他们一定会挺身而出。但是等来的却是她们无情的背叛,不帮也就算了,可是为什么这些人却是连母亲留下的三千万救命钱也不肯放过,不但不放过还落井下石,背后捅刀要对她谋财害命。************************************************************************************************************************************************************************************************这两个人口口声声说是自己最亲、最近的人,为什么最后伤自己最深的人却就是口口声声坚称要保护自己一生一世的人呢?自己真是自作自受啊……自作自受“普林盈盈、林浩既然我已身在地狱又是你们亲手将我推下来,我一定会好好报答你们。”在她狼狈不堪,被人践踏成泥,一个叫上官浩泽的神秘男人出现了。就像所有女人梦中所想象的,他英俊迷人、多金,神秘出现在她面前,以交易为名他要她的爱情。她很早就知道或许是玩火自焚,可是却选择飞蛾扑火一次次扑了去……他们都说她太倔强固执。她一笑,固执有什么不好?坚定不移,心无旁骛后来,一日她接受采访,记者问:请问风小姐对于另外一半有什么要求?会不会为了钱,嫁入豪门她笑而言语道:“在你们眼中什么是有钱,我难道不就是豪门?”
  • 生命谎言

    生命谎言

    一份“代母”合约,暴露了惊天的秘密;一个连环杀人案,牵涉了黑白两道;谁是隐蔽的杀手?谁才是幕后的元凶?……光荣与罪恶,亲情与法理,在这部小说中非常迷离地展现。
  • 古诀至尊

    古诀至尊

    天雷劈来,体内多出祭坛,得到古诀功法,也背负起祖辈血仇。一次次面对强敌,一次次奋起抗争,淳朴少年浴血觉醒。纵使遍体鳞伤,心中依然坚定。我要变强!我不畏天!
  • 骑车去元朝

    骑车去元朝

    一个人,一辆破单车、一个二手驮包,26天,2000多公里,越过草原、荒漠、高山与湖泊,东西横跨蒙古国,追寻那已经消失的伟大民族的遗迹……文化行者郭建龙再次上路,将茫茫草原变成脚下的路途,以单车作为自己的代步工具,继续他的文化之旅。在本书中,他不仅用文字与照片记录了沿途所见的草原、沙漠、雪山、湖泊等瑰丽风景和动人传说,并且再一次带领读者,去一同遭遇那些在蒙古大地上存在过的、已经消失的和继续生存的民族,一起走入大草原的历史长河,享受旅途中的精彩与奇遇。
  • 奇遇改命

    奇遇改命

    主人公昊天性格开朗、心地善良。但就是因为这份善良,往往会给他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一次意外的遭遇会让他变成什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