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47900000007

第7章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国际视野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第一代以陶希圣、陈登原等先生为代表,第二代以何炳棣、吴承明、傅衣凌等先生为代表。何炳棣先生是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奠基者之一,其成就有目共睹,其学术道路也启人深思。今天这个以“中国社会·经济·观念史”为主题的座谈会,只谈其学,不谈其人,主要目的是请大家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前辈学人所开创的道路。

作为引言,我想谈谈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国际视野问题。

一、为何需要国际视野?

中国史学研究要不要走向世界,要不要全球化?这是学界一直在争论的问题。在我看来,“全球化”是一个很含混的概念,需要从不同的层面去理解。在经济层面上比较容易达成共识,即中国应该融入而不是抗拒全球化。但在学术方面,情况就比较复杂,特别是像历史这样在西方被划归为人文或者艺术的学科,以及诸如此类民族特性较强的学科,其全球化的可行性及必要性颇需商榷。但无论如何,即使我们自己承续的依然是乾嘉学派的路子,了解他人(国外)的研究状态也是很有必要的。因此中国史学研究应该具有国际视野,这已为大多数学者认同。

就中国社会经济史而言,它与史学研究领域中的其他学科有所不同:中国社会经济史(特别是经济史)诞生伊始便是一个国际化的学科。中国原来没有社会经济史,作为一门学科,它是从20世纪初开始,陆陆续续经由日本、西欧、苏联等地传入的,所以其学科规范、理论构架、分析方法等,都建立在外来学术的基础之上。虽然1930年代至1950年代的中国经济史研究主要局限于经济制度研究及初期经济史料的考核等方面,但其研究路径与西方并无二致。1950年代后期到1970年代的作为指导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也同样来自西方。因此,中国经济史研究历来就是全球性的、国际性的。

英国前历史学会会长巴勒克拉夫曾经说过,在所有的社会科学中,对历史学影响最大的是经济学。他还引用戴维斯的话说,到目前为止,经济学是对历史学做出了最大贡献的社会科学。基于这样的一种共识,西方的经济史研究也逐渐从对经济制度的考核、经济史料的辨认转向了经济理论指导下的研究。因此,经济史是历史学科中最早社会科学化了的学科。众所周知,无论流派如何纷杂,经济学是没有国界的。以它为基础的经济史研究自然也没有国界——虽然研究对象可以不同,但研究方法却基本相似。

全球性、国际性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在经济史、社会史研究中国际视野不可或缺,如果硬要闭门造车,学术水平就不可能提高。

二、国际视野下的社会经济史研究发展趋势

从世界范围来看,近期社会经济史研究呈现出三大趋势:

1.研究对象的变化

从研究的对象内容来看,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早期的经济史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制度方面(当然,这里的经济制度内涵很丰富,与政治制度也有关联),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经济制度史研究。1960年代以后,特别是1970年代中期以后,研究对象大大改变,譬如经济成长与发展研究、社会组织研究、人口研究、生态环境研究、大众文化与社会经济关系研究等等,都成为了经济史研究的重要对象。1990年代以后,研究对象愈发扩展。如今,国外经济史研究早已突破了早期经济制度史研究的狭小范畴,而与政治史、社会史、文化史、思想史、人口史、家庭史、妇女史、环境史等密不可分。在西方,依然延续三四十年代的方式做经济史研究的学者,已很难找到;在国内,这样的学者也越来越少。

从研究对象的时间来看,西方过去的经济史研究主要集中于工业革命时期,对中国经济史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先秦两汉等较早时期,譬如对周礼、均田制、两税法等经济制度史的研究。到了后来,研究对象的时间逐渐后移,近代早期(即明清时期)成为重点研究时段。

从研究对象的空间来看,呈现出缩小与扩张的两极态势。无论西方还是中国,过去的经济史研究都把中国看做一个整体。但1980年代以来,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研究的空间单位越来越小。我连续参加了几届代表西方主流史学研究思潮的国际经济史学大会,每届都有上千人参加,大约120场的研讨会,但几乎没有人讲中国如何如何这样宏阔的议题,而是谈很具体的问题。这种经济史学研究方法上的改变无疑是对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借鉴。与此同时,政治区划、地域分割被进一步打破,譬如一些学者提出的东南亚经济圈等等。缩小和扩张,二者相辅相成,使经济史研究实现了将中国作为一个最大的地域共同体的整体性认知的超越。

从研究对象的社会身份来看,体现出自上而下的平民化特征。过去关注的都是上层政策的制定者、杰出人物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等等,现在逐渐将目光投向农民、工匠等普通人。在国际经济史学大会上,大家讨论的都是诸如中世纪德国某个小镇上的妇女在其社区里的经济角色、家庭劳动等议题。

2.史学观与方法的变化

到目前为止,中国历史(包括经济史)研究中争论最大的问题是“西方中心论”的问题。这个争论的细节,在此我不想详述。我想说的是一些与“西方中心论”针锋相对的观点,譬如柯文提出的“中国中心论”,在学理上是否站得住脚?事实上,西方也好,中国也罢,作为世界的一部分都是有局限的,无论以何种“中心论”来看待中国这个研究对象,都不可能客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心论”本身就值得反思。

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西方社会科学所创造的这套话语系统、分析结构呢?有的学者,比如黄宗智,主张破除一切西方话语系统,建立中国自己的话语系统、概念系统、分析系统(他将其称为“范式”)。但随之而来的批评便是:这能做得到吗?在国际化的当下,我们能否将西方社会科学系统中的“西方中心论”成分剔除掉,而只保留它的研究方法?诸如此类的争论一直在持续。

早期的经济史研究,用的基本上是历史学的方法,譬如考证、实证等;20世纪中期开始从宏大的历史哲学、历史规律的角度来研究历史,这其中也包括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20世纪后期以来,随着研究主题的扩大,史学研究中的各种社会科学方法已经密不可分地融为一体。因此在国际经济史学大会上,几乎看不到使用单一研究方法的成果。方法的增加,使经济史研究的变化成为可能。最近两年的国际经济史学大会的一个焦点问题就是生活水平问题。从今天的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生活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准。虽然经济史研究的对象依然是收入、分配、消费等,但是研究的范畴受到了社会学的深刻影响,已深入到某个社团、某个郊区的生活水平。如果将不同历史学家用此类相似方法做出的研究成果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话,便有了跨地区、跨国、跨大洲的研究,得出的结果也更有意义。过去何炳棣先生笼统地提出18世纪中国的生活水平比法国要好的说法,但是这个说法第一缺少证据,没有量化分析;其次缺少标准,所依据材料的样本是否充分、是否采用了第一手档案都不可知。至于细致到对某个小社区的内部关系作出很明晰的解释,何炳棣、谢和耐等老一辈学者都还做不到。这也体现了经济史研究的重大进展。研究方法的多元化使纯粹的经济史研究不复存在,它更多地呈现为经济史、社会史、观念史、生态史、文化史等各方面的糅合样态。

3.研究的国际化

过去我们常说在历史研究中,有日本风格、中国风格、苏联风格、美国风格、欧洲风格等等,但今天好像越来越趋同了。有人说全球化就是美国化,我觉得也不尽然。当然,从语言方面来说,英语是最强势的。得益于英语的主导地位,美国的所作所为,特别是它的学术成果往往格外受到重视。还有些国家尚未摆脱殖民地心态,认为用英文发表的文章才算一流的,用本国文字发表的文章是二流的,这是一个很严重的偏向。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研究的国际化趋势也是不可阻挡的,一个好的研究者恐怕很少有不留意国外同行正在说什么、做什么的时候。

基于上述关于经济史研究趋势的三大判断,我们应该具有国际视野。

三、结语

今天国内的经济史学研究,较之1950年代是大大衰落了。过去作为“五朵金花”中的重头学科,经济史研究曾经对政治史、文化史、思想史研究乃至国家政策的制定等,都产生过深远影响,但现在的作用似乎越来越小了。我认为这是件好事,这意味着经济史学与其他学科联系得更紧密了。在老一辈学者譬如何炳棣先生的学术研究道路上,经济史—社会史—观念史的演进轨迹也依稀可辨。何先生晚年的代表著作是《〈孙子兵法〉考》和《〈老子〉考》,这是思想史方面的成果。很多西方学者也是如此。譬如孔飞力先生是著名的经济史学家,他新近的一部书《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是关于观念史的。另一方面,也有许多其他领域的学者进入到经济史的研究领域中。参加国际经济史学大会的经济学家人数比历史学家多得多,其中不乏一流的经济学家。他们在经济学领域取得成功之后,希望能在历史中得到印证,于是转向经济史研究。需要指出的是,这些人往往反对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经济史,而是希望看到不同的东西。

包括经济学家在内的其他领域的学者进入到经济史研究,使得经济史的研究队伍越来越壮大。这也导致了经济史研究的变化:一方面,经济史研究中固有的旧模式逐步消除;另一方面,经济史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也得以逐步加强,由是,历史研究的终极目标——全方位地看待历史——才能实现。

同类推荐
  • 特工皇爷

    特工皇爷

    “雷雨,你小子到底有什么理想?”沁国皇帝问道“理想?我说我是重生来解救世人的,你信吗?”雷雨道。。。。。。。。。。“你就不能说句真话吗?”沁国皇帝说道“那我说我是来解救所有漂亮姐姐妹妹的,你信吗?”雷雨道PS1:这是一个特工转世,解救异世漂亮姐姐妹妹的故事。PS2:这是一个特工转世,上的书堂,下的了战场的故事PS2:这是一个特工转世,开疆扩土,横扫一切的风骚故事。。。。。。。
  • 三国之算无遗策

    三国之算无遗策

    如果郭嘉没有英年早逝,那么曹操是否能一统中国?赤壁之战上是否还有美周郎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是否还有诸葛亮六出祁山?且看一场智谋上的对局
  • 叠写三国

    叠写三国

    张养浩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道尽了中国历史上所有政权的真实面目。我说不,我是诸葛均,我建立的帝国以人民为主。你老了,国家养!你病了,国家治!你弱小,国家扶持你,你……。
  • 没有孔明的三国

    没有孔明的三国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可若是这段历史不再有那个隐居隆中高歌梁父吟的男人,还会再有魏蜀吴三分的故事吗?
  • 极品乞丐之乞丐戏谑倭寇

    极品乞丐之乞丐戏谑倭寇

    明朝年间,倭寇入侵,明朝军队节节连败,后明皇帝决定与倭寇讲和,并许愿一些好处给倭寇。而在这个弥漫硝烟战火的明朝大都里却有一位似与世隔绝的乞丐——笑东来,不太关注人间世事,善偷盗,后经师傅嘱托才有意无意间卷入了这场硝烟战火里。极品乞丐,人间极品,戏谑倭寇,扫除外患,畅游倭国,半生乐逍遥.........求推荐,求收藏,求关注,凉皮我的最爱在这里万分感谢啦!
热门推荐
  • 精灵公主漫游记

    精灵公主漫游记

    在美丽而又神秘的精灵岛覆灭后............
  • 空城印记

    空城印记

    【觉得还不错的话,就请投我一票吧!】谢云端对杨筝说:杨筝,你就算再聪明,可是你也看不懂人心。纪弦歌对杨筝说:杨筝,你永远都不知道我有多爱你,我是那种就算把你绑在床头一辈子相互折磨也要你在一起的,你可以说我阴暗或是骂我变态,都没关系,但爱是自私的,所有人都一样!最后杨筝对纪弦歌说:我怕你已经和别的女人结婚了,而我却还在四处流浪···所以我回来了,我想回来看看,你还在不在?
  • 那年,青春里的我们

    那年,青春里的我们

    “林普通,你知道吗?你走的这两次,无一不是在我早已千疮百孔的心上有狠狠的挖了两个大窟窿,你知道我我有多恨,多恨吗?”他怒吼。“林普通,为什么你给了我希望又把我推向万丈深渊,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普通,你知道吗,没有人愿意永远做朋友,这只不过是为爱情的迷茫圆了一个慌罢了”
  • 重新爱上你的工作

    重新爱上你的工作

    为了让上班族重新体会到工作的成就感和乐趣,日本“超级上班族”美崎荣一郎在本书中介绍了5大方面26种转变工作心态和工作方法的小窍门,让读者不用跳槽也能找回职场正能量,再一次,爱上你的工作!
  • 早安,早餐!

    早安,早餐!

    这是一篇高中生的一段豪门爱情史,一段诡计阴谋,四个闺蜜之间的心机斗争,使得陈玲安变得更加成熟稳定,一次车祸,五年后,那个熟悉又陌生的男人,我们又见面了,呵,三人虐恋又重新上演,今年暑期特送,期待你的归来。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灵驾九霄

    灵驾九霄

    一花一草,一沙一粒,这世间万物皆有灵性,灵聚则天地化,灵散则日月生,灵之一字,聚散间,便是永恒,
  • Books and Bookmen

    Books and Bookm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邪魅冷少:可爱甜妻,狠狠爱!

    邪魅冷少:可爱甜妻,狠狠爱!

    他,冷酷无情、心狠手辣,唯独爱她,低入尘埃;她乖巧可爱、聪明伶俐;“躺下…”某男说,“你,你要干什么?”某女说,“躺下…”某男又说,“不,…”某女说,“我从来不说第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