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47900000020

第20章 参考文献

(依作者姓氏拼音为序)

1978—2005年中国历年的GNP和GDP。《小康》杂志见习记者肖建龙据国家统计局历年统计公报及《世界经济年鉴》等整理,小康,2006(3)

Allen,Robert。The British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Global Perspectiv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UK),2009

阿尔都塞,路易,保卫马克思,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巴勒克拉夫,杰弗里,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中译本,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波普尔,卡尔,二十世纪的教训:卡尔·波普尔访谈演讲录,中译本,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Braudel,Fernand。Civilization and Capitalism,15th—18th Centuries:The Structure of Everyday Life(English version),Vol。1,Harper&Row(New York),1981

Braudel,Fernand。Civilization and Capitalism,15th—18th Century,The Wheels of Commerce,Vol。2,Harper&Row(New York),1986

布罗代尔,费尔南,历史和社会科学:长时段,中译本,收于蔡少卿编,再现过去:社会史的理论视野,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Bray,Francisca。The Rice Economies: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in Asian Societies,Basil Blackwell(Oxford),1986

Burke,Peter。The French Historical Revelation:The Annales School,1929—89,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Stanford),1990

曹顺庆,王庆,中国文学理论的话语重建,文史哲,2008(5)

常建华,社会史研究的立场与特征,天津社会科学,2001(1)

陈峰,两极之间的新史学:关于史学研究会的学术史考察,近代史研究,2006(1)

陈建军,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的演变,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

陈启能,“后现代状态”与历史学,东岳论丛,2004(2)

陈寅恪,吾国学术之现状及清华之职责,见:陈氏《金明馆丛稿》二编

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见:陈氏《金明馆丛稿》二编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陈寅恪,陈寅恪文集,第三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陈支平。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三大情结,厦门大学学报,2001(4)

Coleman,Donald C。“What has happened to Economic History?An inaugural lecture,”delivered in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on 19 October,1972

De Vries,Jan。“The Population and Economy of the Pre-industrial Netherlands,”in 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History(Cambridge,MA),Vol。15,No。4

Elvin,Mark。The Pattern of the Chinese Past:A Social and Economic Interpretation,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Stanford),1973

范金民,明清商事纠纷与商业诉讼,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Feuerwerker,Albert。“Presidential Address:Questions about China's Early Modern Economic History that I Wish I Could Answer,”InJournal of Asian Studies(Ann Arbor),Vol。5,No。4

Frank,Andre Gunder。ReOrient:Global Economy in the Asian Age。Vistaar Publications(New Delhi),1998

傅斯年,史学方法导论,见:傅斯年全集,第2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0

傅斯年,历史语言所工作之旨趣,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本第1分(广州),1928年10月;又见:傅斯年全集,第4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0

傅衣凌,明清封建土地所有制论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傅衣凌,傅衣凌治史五十年文编,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89

傅杰编,自述与印象:章太炎,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弗格森,尼尔,罗斯柴尔德家族,第1部,金钱的先知,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Fusfeld,Daniel R。。The Age of the Economist(the fourth edition):Scott,Foresman and Company(Glenvieu,Illinois,London),1982

Goldstone,Jack。“Efflorescences and Economic Growth in World History:Rethinking the‘Rise of the West'and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in Journal of World History,Fall 2002

宫崎市定,宫崎市定论文选集,中译本,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翻译组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郭奔胜等。2009年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GDP平均增速达到11%。原发布于新华网,转载于http://www。cnwaizi。com/Article/2010 02 20/3214.shtml

郭沫若,近两年来的中国历史学,光明日报,1951 07 29

顾颉刚,当代中国史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海尔布罗纳,罗伯特,几位著名经济思想家的生平、时代和思想,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何炳棣,读史阅世六十年,台北: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004

何兆武,陈启能主编,当代西方史学理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何兹全,何兹全文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2006

ィ,ヘデ,万物解。Isidor Hedde。Description Methodique des Produits Divers,1848.宫崎市定日译,收于宫崎市定,ァジァ研究。Vol。2.京都:京都大学出版会,1959

Hicks,John。A Theory of Economic History,Glarendon Press(Oxford),1991

Ho,Ping-ti。Studies on the Population of China,1368—1953,Harvard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1959

Hobsbawm,Eric J。“From Social History to the History of Society,”in M。W。Flinn&T。C。Smout,eds。,Essays in Social History(Oxford),1974

胡适,四论问题与主义——论输入学理的方法,每周评论,第37号(1919),见:《胡适文存》卷二

胡适,论国故学(发表于1919年),见:《胡适文存》卷二

胡适,胡适文存,卷二,上海:亚东图书馆,1923;又见:《胡适作品集》,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86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台北:里仁书局,1982

黄延复,水木清华——二三十年代清华校园文化,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Hornby,A。S。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第4版,商务印书馆(北京)与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有限公司(香港),1997

霍布斯,约翰,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中译本,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

侯建新主编,经济—社会史:历史研究的新方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黄进兴,后现代主义与史学研究:一个批判性的探讨,北京:三联书店,2008

Huang,Philip。The Peasant Family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the Yangzi Delta,1350—1988,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Stanford),1990

Huang,Philip。“The Paradigmatic Crisis in Chinese Studies:Paradoxes in 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in Modern China(Los Angeles),Vol。17,No。3

黄宗智,中国经济史中的悖论现象与当前的规范认识危机,史学理论研究。1993(1),后来作者作了修改。兹引自黄氏的个人主页http://www。lishiyushehui。cn/modules/topic/detail。php?topic_id71

季羡林,我的学术总结,收于季羡林,学海泛槎,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

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中译本,第一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肯尼迪,保罗,大国的兴衰:1500—2000年的经济变迁与军事冲突,中译本,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6

勒高夫,雅克,新史学,中译本,收于蔡少卿主编,再现过去:社会史的理论视野,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Lee,James and Wang Feng。One Quarter of Humanity,Harvard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MA,USA),1999

李伯重,明清江南工农业生产中的燃料问题,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4(4)

李伯重,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木材问题,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6(1)

李伯重,明清江南工农业生产中的动力问题,浙江学刊,1986(4)

李伯重,水转大纺车及其历史命运——兼探明清中国未能出现工业革命的原因,第3辑,平准学刊,1986

李伯重,明清江南社会生产中的铁和其他贱金属,中国史研究,1987(2)

李伯重,简论“江南地区”的界定,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1(1)

李伯重,斯波义信《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评介,中国经济史研究,1990(4);又见:李伯重,理论、方法、发展、趋势:中国经济史研究新探

李伯重,控制增长,以保富裕:清代前中期江南的人口行为,新史学(台北),第5卷第3期(1994)

李伯重,“年鉴学派”——一个重要的历史学派,百科知识,1996(6)

李伯重,中国经济史学中的“资本主义萌芽情结”,读书,1996(8);又见:李伯重,理论、方法、发展、趋势:中国经济史研究新探

李伯重,清代前中期江南人口的低速增长及其原因,清史研究,1996(2)

李伯重,节制生育,控制增长——清代前中期江南人口问题探讨,计划生育研究,1996(3)

李伯重,“相看两不厌”——王国斌《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及欧洲经验的局限》评介,史学理论,2000(2)

李伯重,“选精”、“集粹”与“宋代江南农业革命”——对传统经济史研究方法的检讨,中国社会科学,2000(1)

李伯重,堕胎、避孕与绝育:宋元明清时期江浙地区的节育方法及其运用与传播,中国学术,2000(1)

李伯重,资本主义萌芽研究与现代中国史学,历史研究,2000(2)

李伯重,唐初至清中叶江南人口的变化——答陈意新《节育减缓了江南历史人口的增长?》,中国学术,2001(3)

李伯重,历史上的经济革命与经济史的研究方法,中国社会科学,2001(6)

李伯重,纺、织分离:明清江南棉纺织业中的劳动分工与生产专业化,见王业键,陈慈玉主编,薪火集:传统与近代变迁中的中国经济——全汉昇教授九秩荣庆祝寿论文集,台北:稻禾出版社,2001

李伯重,发展与制约——明清江南生产力研究,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2

李伯重,“楚材晋用”?——元代中国的水转大纺车与18世纪中期英国的阿克莱水力纺纱机,历史研究,2002(1)

李伯重,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1250—1850),北京:三联书店,2003

李伯重,历史上的经济革命与经济史的研究方法,中国社会科学,2001(6)

李伯重,走出汉学界——从《人类的四分之一:马尔萨斯的神话与中国的现实》谈起,视界,2001(5)

李伯重,“融入世界”:新世纪我国中国经济史学的发展趋势,见:吴焯主编,清华人文社会科学专家谈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李伯重,理论、方法、发展、趋势:中国经济史研究新探,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李伯重,明清江南农业中的肥料问题,见:李伯重,千里史学文存,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

李伯重,江南农业的发展,1620—1850.中译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李伯重,回顾与展望: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百年沧桑,文史哲,2008(1)

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修订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李伯重,中国的早期近代经济——1820年代华亭—娄县地区GDP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10

Li,Bozhong。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Jiangnan,1620—1850,Macmillan Press(Houndmills&London)and St。Martin Press。Inc。(New York),1998

Li,Bozhong。“Retrospect and Prospect:The Rise of Chinese Economic History,”in The Chinese Historical Review(USA),Vol。15,No。1,2008

Li,Bozhong。“China's National Market,1500—1840,”paper presented to The 21st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Historical Sciences(August 24 27,2010,Amsterdam,the Netherlands)

Li,Bozhng&Jan Luiten van Zanden。“Before the Great Divergence?Comparing the Yangzi Delta and the Netherland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paper for the Asian Historical Economics Conference(Beijing 19 21 May 2010)

李存山,不必都是“纯学术”——回应李伯重先生,社会科学论坛,2005(7)

李根蟠,中国经济史学百年历程与走向,经济学动态,2001(5)

李根蟠,中国经济史学形成和发展三题,见:侯建新主编,经济—社会史:历史研究的新方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李根蟠,唯物史观与中国经济史学的形成,河北学刊,2002(3)

李埏,张荫麟先生传,史学史研究,1993(3)

列宁,列宁选集,第3版,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北京:中华书局,1989

梁启超,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

梁启超,饮冰室文集,点校本,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梁启超,南海康先生传,收于饮冰室文集,点校本,第3集

梁启超,学与术,收于饮冰室文集,点校本,第3集

林语堂,林语堂绝妙小品文,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

林毅夫,本土化、规范化、国际化,经济研究,1995(10)

林则徐,太仓等州县卫帮续被歉收请缓新赋折,见:林文忠公政书,江苏奏稿,卷二,重印本,北京:中国书店,1991

刘兰兮(执笔),中国经济史研究前沿扫描,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 05 08

刘新成,全球史观与近代早期世界史编纂,世界历史,2006(1)

刘东,理论与心智,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刘亚猛,黑色雅典娜,外国语言文学。2008(4)

刘擎,建构纯粹的“中国范式”是否可能,文汇报,2009 08 09

龙秀清编译,西方学者眼中的经济—社会史,收于侯建新主编,经济—社会史:历史研究的新方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鲁滨孙,新史学,中译本,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罗志田,史料的尽量扩充与不看二十四史,历史研究,2000(4)

罗志田主编。20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史学卷,上册,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罗乐敏,城市群带动一体化,发布于http://www。skyscrapercity。com/show thread。php?p35588610

Ma,Debin。“Modern Economic Growth in the Lower Yangzi in 1911—1937:A Quantitative,Historical and Institutional Analysis,”in http://www。fasid。or。jp/chosa/kenkyu/senryaku/kaihatsu/seika-discussion。html

马乘风,中国经济史,第一册,北京:中国经济研究会,1935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马克思,致巴·瓦·安年柯夫(1846年12月28日),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1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1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马立诚,交锋三十年——改革开放四次大争论亲历记,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马敏,如何理解史学研究中的“范式转换”,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4)

Macfarlane,Alan&Iris Macfarlane。Green Gold:The Empire of Tea-The Remarkable History of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lants Known to Mankind,Ebury Press(London),2003

Maddison,Angus。The World Economy:A Millennial Perspective。OECD Development Centre(Paris),1995

Maddison,Angus。Chinese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the Long Run。Development Centre of the Ogr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Paris),1998

Maddison,Angus。Chinese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the Long Run(Second edition,revised and updated:960 2030 AD)。Development Centre of the Ogr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Paris),2007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宫崎市定(Miyazaki Ichisada),宋代における石炭と铁,東方学(东京),第13辑。1957

Mote,Frederick W。“A millennium of Chinese Urban History:Form,Time and Space Concepts in Soochow,”in Robert A。Kapp eds。,Rice University Studies—Four views of China。59.4

莫伟民,福柯的话语历史观及其与萨特的歧异,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宁越敏,“长三角”城市化应当打破行政阻隔,发布于http://www。sh。xinhuanet。com/zhuanti/csj/2008 01/02/content_12105102.htm

牛文怡。1600部文学史背后的忧思,新京报,2004 12 15.转引自学术批评网,2004 12 15

佩雷菲特,阿兰,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中译本,北京:三联书店,2007

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中译本,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Perkins,Dwight。China's Modern Economy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Stanford),1975

Perkins,Dwight。China:Asia's Next Economic Giant?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Seattle),1986

Pounds,N。J。G。。“What Economic History Means to Me,”in P。Hudson,ed。,Living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Economic History Society,Glasgow,2001

齐思和,近百年来中国史学的发展,燕京社会科学,1949,第二卷

奇波拉,卡洛,欧洲经济史,中译本,第1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漆侠,宋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其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中国经济史研究,1986(1)

漆侠,宋代经济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邱澎生,当法律遇上经济:明清中国的商业法律,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8

Riello,Giorgio&Prasannan Parthasarathi eds。The Spinning World:A Global History of Cotton Textiles,1200—1850,Oxford University,2009

尚小明,论浮田和民《史学通论》与梁启超新史学思想的关系,史学月刊,2003(5)

上海三十年经济发展从百亿级向万亿级大跨越,文汇报,转载于江苏省信息中心网站http://www。jsic。gov。cn/ReadNews。asp?NewsID43975

斯波义信(Shiba Yoshinobu),宋代江南経済史の研究,東京:東京大学東洋文化研究所,1988

Smith,Thomas。Native sources of Japanese Industrialization,1750—1920,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Berkeley),1988

Smits,Jan-Pieter,Herman de Jong&Bart van Ark:Three Phases of Dutch Economic Growth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1815—1997,Research Memorandum GD 42,N。W。Posthumus Instituut/Groninge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Centre

Snooks,Graeme Donald ed。Was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Necessary?Routledge(London),1994

Solow,Robert。“Economic History and Economics,”in Economic History,Vol。75,No。2

Spence,Jonathan D。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the second edition),W。W。Norton&Company(New York),1999

苏云峰,从清华学堂到清华大学(1911—1929),北京:三联书店,2001

孙海鸣,赵晓雷,长三角区域经济竞争格局、合作基础与区域共同市场建设,见:孙海鸣,赵晓雷主编。2005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长江三角洲区域规划及统筹发展,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转载于http://www。pinggu。org/bbs/b55i178013.html

陶希圣,编辑的话,食货,创刊号,上海:上海书店,1987年影印本

Tilly,Charles。“Flows of Capital and Forms of Industry in Europe:1500—1900,”in Theory and Society Vol。12,No。1(January 1983)

田余庆,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后顾与前瞻,见: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北京:中华书局,1993

汪荣祖,史家陈寅恪传,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汪荣祖,后现代思潮下中国现代史学的走向,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007(56)

王国斌,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中译本,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王国维,奏定经学科大学文学科大学章程书后,见:王国维,静庵文集续编,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王国维,论近年之学术界,见:王国维遗书,第5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王晴佳,钱穆与新史学之离合关系,转载于http://jgw。ayinfo。ha。cn/xq/archives/

王学典,“年鉴范式”:20世纪唯物史观派史学的学术史意义,见:20世纪中国史学评论,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王学典,近五十年的中国历史学,历史研究,2004(1)

王学典,唯物史观派史学的学术重塑,历史研究,2007(1)

王子今,清代考据家的学术道德,光明日报,2005 01 11

White,Hayden。“New Historicism:A comment,”in Veeser ed。The New Historicism,Routledge,1989

Williams,Raymond。Keywords:A Vocabula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Oxford University Press(USA),1976

沃尔什,威廉,历史哲学导论,中译本,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1

Wrigley,Edward Anthony。Continuity,Chance and Change:the Character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Englan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1987

Wrigley,Edward Anthony。“The Limits to Growth:Malthus and the Classical Economists,”in Michael S。Teitelbaum and Jay M。Winter,eds。Population and Resources in Western Intellectual Tradition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1989

吴承明,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中国经济史研究,1992(1)

吴承明,中国封建经济史和恩格斯的广义政治经济学,见:云南大学历史系编,纪念李埏教授从事学术活动五十周年史学论文集,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

吴承明,论历史主义,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2)

吴承明,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史研究,经济研究,1995(4)

吴国新。FDI与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及存在问题研究,国际商务研究,第27卷第6期(2006)

吴宓,清华开办研究院之旨趣及经过,清华周刊,第351期(1925年9月18日),转引自黄延复,水木清华——二三十年代清华校园文化

van Zanden,Jan Luiten。The Long Road to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The European Economy in a Global Perspective,1000—1800,Brill(Leiden&Boston),2009

夏伯嘉,马克·布洛克与法国年鉴学派,史学评论(台北),第1期(1979年7月)

夏瑞春,德国思想家论中国,中译本,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

香港投资推广署(InvestHK),大珠三角报告,重要数据及统计数字,发布于http://www。investhk。gov。hk/pages/8/251.html

香港投资推广署(InvestHK)。The Greater Pearl River Delta。Hong Kong,2010

香港投资推广署(InvestHK)与广东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编,中国主要经济区主要经济指标。M。J。Enright与E。E。Scott计算,发布于http://www。thegprd。com。cn/big5/about/economic。html

向燕南,尹静,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拓荒与奠基:陶希圣创办《食货》的史学意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1卷,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徐浩,英国经济—社会史研究:理论与实践,收于侯建新主编,经济—社会史:历史研究的新方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许冠三,新史学九十年,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6

许冠三,新史学九十年,长沙:岳麓书社,2003

许倬云,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2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严复,《原富》按语,见:严复集,第4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

姚蒙,历史始终是人类社会在时间中的演进——法国著名史家维克·勒高夫采访纪实,史学理论,1987(3)

叶坦,吴承明教授的经济史研究,近代中国史研究通讯(台北),1998(26)

伊格尔斯,二十世纪的历史学,中译本,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

伊格尔斯等,历史研究国际手册,中译本,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余英时,关于韦伯、马克思与中国史研究的几点反省,见:余英时,文化评论与中国情怀。2版

余英时,中国文化的海外媒介,见:余英时,文化评论与中国情怀。2版

余英时,文化评论与中国情怀。2版,台北: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0

余英时,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

于宗先等编,中国经济发展史论文选集,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0

袁莹,话语和权力理论观照下的中国话语重建,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

曾业英,五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

张广智,克丽奥之路——历史长河中的西方史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

张剑平,新中国史学五十年,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

张根来,长三角各市“十一五”发展重点,长三角,2004(12),转载于http://www。docin。com/p 281857.html

赵德馨。20世纪上半期中国经济史学发展的回顾与启示,中南经济史论坛,转引自http://jyw。znufe。edu。cn/znjjslt/xxyd/sxglyjjsxs/t20051223_1384.htm

赵世瑜,社会史: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对话,社会学研究,1998(5)

赵世瑜,邓庆平,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历史研究,2001(6)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求真务实五十载:历史研究所同仁述往,1954—2004.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周宁,天朝遥远: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朱光潜,怎样改造学术界,朱光潜全集,第8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

朱谦之,陈啸江《西汉社会经济研究》序,上海:新生命书局,1936

资中筠,诺贝尔文学奖具有世界意义吗?读书,1996(7)

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学术分科与近代中国知识系统之创建,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

同类推荐
  • 秦汉情史

    秦汉情史

    他是为人称道的吴中奇士,是项羽崛起的幕后推手,然而却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他就是桓楚!因替秦始皇设计陵墓,楚桓一家厄运连连,然而一卷《神匠谱》让他保留着复兴的希望!神匠技成之日,莫测神机,所向披靡!国仇家恨,儿女情长,最终让桓楚踏上一条疯狂不归路……
  • 复我大明

    复我大明

    年轻的公务员居然穿越成悲催的明末太子朱慈烺。还是城陷当晚穿过来的。连点准备时间都没给他留。卧槽,我真的只是想去买盒套套而已啊,用不用这么捉弄我……皇城内亲人死的死、残的残,皇城外虎视眈眈的豺狼整整五十万!真是倒了八辈子大血霉啊!怎么办?只有拼!好男儿,真兄弟。拼回我如画江山,拼出个大明盛世。拼得身边美女如云。手下人很想笑:什么美女如云,都是抢来的!这主子,说好听点,他是个太子,说句不好听的,他丫就一土匪!
  • 西汉宫廷演义

    西汉宫廷演义

    该丛书的各部小说,大致成书于清末民初。由于当时的中国社会处于急剧变化时期,国内政治的腐败和西方列强的侵略,均促使文人重新审视中国历史的发展。许啸天、徐哲身、张恂子等鸳鸯蝴蝶派的大家们,有感于历史的“虚伪和枯窘”,遂立意撰写此套历史通俗。
  • 雄汉再起

    雄汉再起

    每个人都有个三国梦,当然我也不例外,我读史书读到光武中兴时,激动异常,读到东汉末年的时候,就叹息不已,我一直在想如果在东汉末年再出现一位扶大厦于将倾,解黎民于倒悬的汉室宗亲,使大汉得到延续,那是多么伟大的壮举啊。三国是一个热血的年代,是一个风云变幻的年代,是一个视人命如草芥的年代,同时也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这里良将如云谋士如雨。一首临江仙唱尽了多少英雄往事,有让人脍炙人口的也有让人厄尔惋惜的故事情节,故此我对三国情有独钟,不忍舍弃。我读了好多三国类的作品但是我发现了个问题,就是大多数人都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使一些历史上很出色的良臣猛将得不到重用,使我很惋惜,故一时手痒,挥笔写下此文,小弟是第一次写东西,希望各位路过的高人前辈多多指点一下小弟,小弟在此不胜感激。谢谢。
  • 异世枭雄乱三国

    异世枭雄乱三国

    时势造英雄,三国是群雄逐鹿的时代,是争权夺势的时代,后世已成定局的三国,因大学生郑琦的意外到来而天翻地覆。且看郑琦化敌为友,化朽木为神奇,让一切不可能变成可能,称霸三国。
热门推荐
  • 梦境里的荒诞人生

    梦境里的荒诞人生

    17岁的叶枫和小伙伴莫名其妙到达了一个残忍血腥的神魔大陆,他们为何来到这里,肩负着怎样的使命呢?他们还能回去吗?这些都是活人思考的东西,在神魔世界想作为有尊严的人活下去,要与怪斗与魔斗与神斗!
  • 狩猎名单

    狩猎名单

    无下限,无节操,本文在不远的将来会讲述一个苦逼的高中生苦逼的一生,更远的将来会讲述苦逼高中生学弟的苦逼一生P.S.如果不太监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颜大小姐:尊主大人的伪装妻

    颜大小姐:尊主大人的伪装妻

    她是世上难得一见的伪装者,被自己所主宰的游戏所杀害,不过是棋盘上的玩家窥视她的地位。死于,解脱。她是落魄颜府后裔,虽说天赋极好,却心地善良。亲身母亲被人用最简陋的方法杀害,告上官的是她,众人愤骂的也是她。死于,不甘的顿悟。云界尊贵的尊主,结果一个预言,一枚戒指,一把神器,一点无聊,去了下界。让他到是知道了一些有趣的事……两人见面,一个满脸挪揄,一个无处不透着强者的气息。最后到底是谁躺在谁的身下?
  • 谁的长安

    谁的长安

    创建的时候,我实在找不到我应该是什么类型,只是写写。
  • 吾之圣道

    吾之圣道

    他如神灵般降世,但却没有神灵般的身份,被当成弃子抚养长大,取名为吴道,意思是悟出属于自己的道。他在一个没有任何资源的村庄开始自己的修行道路,逐渐的,他的天赋也被人发现,在他达到金丹期时,发现自己的灵魂水晶里有一些东西,但怎么也打不开。在他飞升到天界时,他终于明白了自己的身世。他在仙界历尽艰苦,统一仙界。飞升神界大杀四方,又统一神界.............
  • 晏流沙

    晏流沙

    龙凤花烛燃了一夜,和那一夜一般……但曾经去了的又回来了,而真正的却又失去了……挽回了曾经的,却失去了最珍贵的……姜国在南方,怎么会冷……这里,却是梁国……姜国早破了吧……好冷的春秋……果然苦寒……最后的一场初春……却在染血……她和他一起……死在了那片她谋划的红冷……
  • 皇怨鉴

    皇怨鉴

    深宫之怨致使深爱的女人自己在病榻之前,皇帝之痛悲遇寒冬。
  • 修罗天命

    修罗天命

    众生自古畏死,多盼传说中长生不死之道。然而仙道难求,修行者如过江之鲤,得道者却聊聊无几,他们皆是资质逆天、悟性过人之辈。这个故事,却是从一个资质低下的弟子说起的。
  • 我的王妃是吃货

    我的王妃是吃货

    一朝穿越的她想方设法想回去,她不甘心她的现代生活就这样没有了,和她谈了三年男朋友在订婚的那晚上和她的闺蜜出轨,她不甘心,她放心不下她的家人,一直寻找机会回去,可是天意弄人,自己竟然怀孕了,有一个娇宠自己的丈夫,可是她已经对爱情心死,自己已经没有心思去拥有一份爱情,后来偶遇高僧告诉她,她本是这个时空的人,只是弄错了,现在已经换回,让她安心留在这个时空,这一切到底是真是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