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32800000025

第25章 做人要自律处世要有心(2)

做人不要失去纯正之心

天地之所以成为天地,就是有了人;人之所以成为人,就是有了心。心的伟大无限,所以人的俸大也无限。人着想使自己伟大乃至于无限,就须存有这个心而不使它丢失。

什么是属于人本身固有的东西呢?固有的也就是内在的,像人的品性、性格和道德修养等,相对来说,外在的东西就像名利地位等,这对于人来说,就是属于附加的。人的品性、德性是不能少的,如果没有这些内在东西,那么他就是一个不完整的人,因而,要不断地努力,以加深和提高德性的修养。而声、色、名、利是外在的东西,这种不属于内在的,最好是尽量少追求为好,当然无需也不可能强加于内成为自身固有的东西。

朱熹说:“平庸人的心,不是存留就是丢失,而没有不存留也不丢失的事情。一会儿工夫,稍不提防,就会不自觉地沦丧。”人心之所以贵重,就是存养了这颗心,也就是安排了这颗心。心首先得有个安排,然后才能安排好自我人生。

安排好我这个世界,也就有“日暖风和草木幽”与“万顷波中得自由”的境界;才能有一种沐浴晨光,风拂舞动的心灵潇洒。否则就是“云月相同,溪山各异”、“一片芳心千万鳍,人间无个安排处”。

在儒家的主体思想中,“仁”占有重要的位置,然而孔子解释“仁”说:“人心就是仁。”因此说,天地为人所主宰,而人又为心所主宰。天地间以人为神,而人又以心为神。舍弃此心,宇宙便飘渺无处着落。

老子说:“不去看那些有欲望的东西,就能心怀不乱。”不去思念欲望则心静,澄清胸怀就神志清澈,虚空自己的胸怀就神志安宁。

心之所以不能灵明的人,就是受到欲望的干扰。所以孟子说:“养心最好的方法是寡欲。做人欲望太多的人,虽也存养心性,但成功的很少。做人欲望少的人,虽不去存养心性,成功的机会却多了。”寡欲全无,“本心”自然显现。没有欲望,心境清虚,德行高尚,对己能养心养性,对人则宽宏大量,对物会滋润仁养。《汉书·疏广传》中记载:后汉人疏广,博学多才,被汉宣帝立为太子太傅。皇太子学业有成后,疏广引身求退。辞官回乡后,疏广却日日与族人故旧宾客饮酒娱乐,不为子孙购置田产。有人不解,问其故,疏广说:“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他是说,如果儿孙有德行、有才干,那么,财富多了却会损害他奋力上进的志气;如果儿孙愚笨没有才干,那么财富多了只会增加他们的过失。而后至终没有给儿孙留下多少财产。

欲望是每个人都有的,如果强迫自己绝欲,那只会适得其反。疏广并非无欲,他同族人故旧宾客常饮酒娱乐,但他能寡欲,也就是限制自己的欲望,心境清虚,适可而止。他能在功成名就之时,全身引退,不再贪婪名利。他能以善事培养人,对儿孙不购置田产,让儿孙们自己拼搏创业,不留财产以免造成对儿孙的危害。这就是养心养身,又养人养天下万物,达到了以道义长存万世的境界,确实值得可敬可佩。孟子所以又告诫人们做人“不要失去本心本性”,“不要失去正心纯心”。本心丢失了,虽存在着人的形体,只不过是行尸走肉而已。

人心是万物的主宰

世界上最伟大的莫地于人,人身中最伟大的莫过于心。心,可以创造一切,亦可以毁灭一切;可以使我们上入天堂,亦可以使我们下入地狱。

西藏曾经有一位高僧,他每天打坐的时候,都要在面前放下一黑一白两堆小石子。用大师的话说,黑白石子代表自己的善恶两念。善念萌生时,他会拿一颗白石子放在一边;恶念萌生时,他会拿一颗黑石子放在另一边。最初,大师检点时发现,黑石子多,白石子少。每当这时,大师会扇自己的耳光,痛哭着自责道:“你在苦海里轮回,还不知悔过吗?”四十多年过去了,大师手下全部变成白石子了。最终,大师修成了菩提道。

向善之心,人皆有之。人性本是善良的,人能向善,人能为善。人能向善,人才能使自己趋于美好;人能为善,人的世界才能趋于美好。人心一善,一切的善也会随之而生;人心一恶,一切的恶也会随之而来。善恶的来源,始发于心灵。心灵圣洁,就使人生成为圣洁的人生;心灵恶毒。就使人生成为恶毒的人生。心灵高明,就使人生成为高明的人生;心灵鄙陋,就使人生成为鄙陋的人生。

世间既有善良、圣洁、高明的人,也有不善、恶毒、鄙陋、纵欲的人。沾染上恶性恶习,自然会失去本心。因此佛家说:“即心即佛”,“自心即佛”。

所以心在圣贤,豪杰,即成为圣贤豪杰;在盗贼小人即成为盗贼小人。想要怎样做人,全都在于自己的心怎样做。

一个人如果没有同情怜恤之心,不配做人;没有羞耻好恶之心,不配做人;没有推让谦虚之心,不配做人;没有明辨是非之心,不配做人。同情怜恤之心,是仁的开端;羞耻好恶之心,是义的开端,推让谦虚之心,是礼的开端;明辨是非之心,是智的开端。人掌握了这四个开端,就像身体有四肢一样。有这四个开端而自认为无能力的,是自暴自弃的人。

养心也就是培养仁、义、礼、智之心,并扩充它们,使之能虚能大。养心要虚要大,也就是说心地要虚空才能胸怀宽广,心地虚空必须舍弃过份的世俗物欲之念,不与世争,随遇而安。这样,心胸才能容忍别人,体恤别人。养心又要实要小。心地实在才没有胡乱狂妄的念头,对人对事实实在在,一丝不苟,又要小心谨慎,才能不败坏事情,走向成功。

使自己的心地清净而又伟大高明,乃是做人最大的使命。深究自己的心,而后发觉一切奇迹在于自己的创造。这样的心在我们身上,就像日照当头。在内培养圣洁无瑕的心灵,在外自然散发闪闪灿烂的光辉。

人是天地的心,心是万物的主宰。我们如果能随时随地观照此心,省察此心,操持此心,存养此心,不但使我们自己有主宰,天地也将有主宰。只要主宰确立了,其他方面不确立,它们也会自己确立。

经常进行自我反省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活在世上,谁都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谁都难免有丑陋的一面。罗曼·罗兰说:“在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自己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与堕落,只请你能不断地自拔与更新。”会做人的人就是通过彻底反省来打败自己内心的敌人,打扫自己思想灵魂深处的污垢尘埃,减轻精神痛苦,净化自己的精神境界。

从前有一个人,每天要接见很多宾客,或者耍出去办很多事情。晚上,他总是欧灭灯火,一个人独自坐在书房反省自己:“今天使我敦品励行的人是谁?今天使我增加智慧的人是谁?今天使我浪费光阴的人是谁?今天使我贪图享受的人是谁?今天使我闯祸惹麻烦的人是谁?”这个人的意思是:做人也耍像傲生意那样,每天把账目弄得清清楚楚。如果赚了,继续努力;如、果亏了,赶快改弦更张,免得一败涂地。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随时检查自己,随时观照自己。王阳明说:“除山中贼易,除心中贼难。”佛家有“心为贼王”的说法,想除去这个作为心中贼念的一切悬念、杂念,这就,用曾子的三省功夫。

曾子说:“我一天中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不够尽心吗?与朋友交往不够诚实吗?老师传授的学业不够熟练吗?”“吾日三省吾身”说得具体一点,就是一个人要随时随地,特别是在节,骨眼上注意检点自身,这样更容易见到功效,从而在许多事情上不会造成大错。如遇到高兴事时,要检省自己是否得意忘形,更要告诫自己居安思危。“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要知道灾祸往往隐伏在福事之中。今天经商赚了钱,说不定行情已在悄悄变化,岂知下次买卖的赔赚?生意兴隆之时,同行的嫉妒、小人的使坏说不定就要到来!遇到发怒的时候,要检省自己是否伤了别人,考虑怒气会带来的后果,从而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懒惰怠慢、放纵恣肆这些都是修身进德的敌人,更需及时检查改正,哪能等到产生了恶果再来反省呢?

反省并不限于工作或事业的检查和行为的检讨,而是包括内在思想与情感的更新与复苏。一个人起码需要懂得检讨过去,策励将来。但是检讨过去的失误,未必就能惕励奋发,因为把检讨付诸实行的是一个人的心理和态度。根据观察,反省与检讨如果仅仅是局限于表面现象,那么检讨的结论即使一针见血,也只是静态的、消极的。它的效果相当有限,有时甚至造成颓废的懊恼或诿过的逃避心态。惟有从内做一次省思和洗涤,把成见和得失彻底扬弃,从而建立明确的目标,才能培养生龙活虎的意志,去实现新的目标和理想。

反省是心理活动的反刍与回馈。它把当局者变成一个旁观者,让他自己把自己变成一个审视的对象,站在另外一个立场、角度来观察自己,评判自己。反省需要勇气,拿起解剖刀时毫不客气地割掉思想上的毒瘤,拿起水龙头常常洗涮行为上的“斑点”,勇于亮相,不怕丑媳妇见公婆。只要对自己稍微有一点宽容之心,反省就会减去本色。反省需要学识,只有从理论上、本质上认识错误,才能抵制日后的诱惑。反省建立在扎实的认识、理解基础上,才能达到反省的目的。

卢梭在少年时曾经将自己极不光彩的盗窃行为转嫁在一个女仆的身上,致使这位无辜的少女蒙冤受屈,成名后卢梭为这件事陷入痛苦的回忆中。他说:“在我苦恼得睡不着的时候,便看到这个可怜的姑娘前来谴责我的罪行,好像这个罪行是昨天才犯的。”

卢梭在他的名著《忏悔录》中对自己做了严肃而深刻的批判。他敢把这件丑事公诸世人,显示了他彻底反省的坦荡胸怀和不同凡响的伟大人格。

一个人是否具有反省能力对其做人很重要。反省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和机缘。它在任何人身上,都会发生大效用。因为反省所带来的不只是智慧,更是夜以继日的精进态度和前所未有的干劲。

以下是关于反省的经验之谈:

(1)一个真正英勇果敢的人,决不会用拳头制止别人发言。

(2)脾气暴躁、火气大,容易引起愤怒与烦扰,这种恶习能导致那不正当的事情一时冲动而没有理性的言行。

(3)不伤害人,把他人所应得的给与他人,应当避免虚伪与欺骗,显出诚恳悦人的态度,学习品行正直。

(4)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5)尽蠡避免用言语去伤害别人,但是,当别人以言语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6)脾气暴躁是较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发脾气,就等于在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了一步。

(7)即使你独处之时,也不要随便说坏话或傲坏事,栩反,要显出热诚有礼的样子。

要使生命之树常青,反省也许是一种特殊的养料。每个人都需要反省。与其低着头埋怨错误,不如昂起头纠正错误;与其在反省中衰颓,不如在反省中奋起。反省之后,心灵得到净化,人性真正流露,这时无论你做什么,都会有前所未有的热情。

一切惟心造

《道经》中说:“心为神主。”荀子说:“心是形体的主宰,是神明的主宰。”邵雍说;“一切惟心造。”朱熹说:“心是神明的居所,是身体的主宰。”这些都是论心之言。心是万善的根本,也是万恶的根源,可以导人走向正途,可以导人走向邪路;可以导人为善,可以导人为恶‘可以导人走进天堂,可以导人走进地狱。引导人成为圣人,或者如同禽兽,都是心在做主张。所以说心是做人的主宰,善与恶均被此心主宰。除去心之恶,弘扬心之善,这是自古以来圣人们铺开的大道。

佛家认为心即是佛,所以说“自心即佛”,“明心见性,立地成佛”。道家认为心即是道,所以说:“即心即道”,“心为太极,道为太极”。陆象山说:“人人都有这个心,心应该具备理,心即理。”王阳明说:“心就是理,天下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吗?”此“心即佛”,此“心即道”,此“心即理”,三家的论述,指的都是“真心”、“本心”、“道心”。至于人们所说的妄心、识心、凡心等等,都要受后天的妄心用事,识神主事,并不是先天的“真心”、“本心”。天玄子说:“人承受着天地的真气叫做性,人承受着天地的灵气叫做情,心不发动就合天地的真气,心能虚明就合天地的灵气。”这是对心的本体的直接论述。宋代儒士张载认为,心统治着性情知觉,他说:“心是性情的统领”;“性与知觉结合,才有心的名称”。程颐说:“从道理上来讲叫做天,从禀受上来讲叫做性,保留着人们所说的叫做心”;“在天为命,在义为理,在人为性,主宰身体的为心。”朱夫子说:“灵处只是心,不是性。”

禅宗教人立心有一个最简单的原则,它是:“不立文字,明心见性,立地成佛。”这里所说的明心就是本心、真心。所说的见性,就是见“本性”、“真性”。一切大机大锋,大体大用,大彻大悟,都是在寻求这个心,领悟这个心,了解这个心。历代禅宗大德和英雄豪杰,也在这个根本之处参悟,在这里修养人生。

在天地间,在人性中,只是一个好的流行,只是一个真的流行,只是一个美的流行。王阳明有四句偈语:“无善无恶是心的本体,有善有恶是意的欲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阳明对此又解释道:“心是无善无恶的心,意是无善无恶的意,知是无善无恶的知,物是无善无恶的物。”心有一切有,心无一切无,一切惟心造。

同类推荐
  • 关于思维的格言(经典格言)

    关于思维的格言(经典格言)

    名人名言是古今中外仁人志士的精辟妙语!名人名言,集丰富的内涵、深刻的哲理、简练的语言于一身。读名人名言,如同和名人名家做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就好像聆听圣贤智慧的谆谆教导。《关于思维的格言》让我们在听名人的名言时,也可开拓我们的思维,让我们的思维不再局限于那狭窄的一方天地间,而是如鹰般翱翔于广阔的天际!
  • 做个对自己负责的人(保持学生良好心态的故事全集)

    做个对自己负责的人(保持学生良好心态的故事全集)

    走进如歌的生命,走过诗意的青春。曾几何时,我们叹息时光的飞逝,叹惋落日的凄美,却任凭美好从身边转瞬即逝。不是青春短暂、岁月苍白,而是我们不曾将它涂上丰富的色彩。何不于喧闹中体会宁静,于繁杂中感受简约,以平静的心情看待得失,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功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人生之大境界。
  • 最让你受益一生的哲理故事(智慧背囊)

    最让你受益一生的哲理故事(智慧背囊)

    《智慧背囊》系列丛书包含有亲情故事、友情故事、情感故事、心灵鸡汤、哲理故事、成长故事等,囊括青少年成长阶段所必然经历的各个历程,从生活到学习,从内心到情感。
  • 不生气的秘密

    不生气的秘密

    不生气,就要对快乐充满“欲望”有一颗追求快乐的心,比什么都重要,任何时候你都要愉快、明朗、积极、勇敢地掌握好你的心舵。你是否有过这样一种疑问——为什么身边的朋友、同事和同学们,总是整天嘻嘻哈哈地没完没了地乐个不停,是因为他们没心没肺,还是这些人根本就是一群白痴?但,当你这样认为时,他们却又能把工作和学习处理得很好,而且总是显得充满活力。是他们吃了保健品,还是这些人在工作学习中有什么捷径?
  • 幸福其实很简单

    幸福其实很简单

    本书从梦想、自信、健康、感恩、包容、谦逊、放下、糊涂等方面逐一列举简单幸福的方式,希望给读者带来愉悦享受的同时,能给读者一些启示。
热门推荐
  • 噬魂心决

    噬魂心决

    我的灵魂逃出狼窝走进了虎窝!一本经书成了我奋斗的筹码!站在世界顶峰,只为夺回属于自己的灵魂!吞噬、吞噬,我要吞噬苍穹~~~
  • 天剑问情

    天剑问情

    扶摇直上九万里,逍遥界中任君游。在逍遥界中,不再有什么武功,有的只是神法;不再有什么武者,有的只是神士;不再有什么江湖,有的只是天剑池;不再有什么真气,有的只是可御神气。剑一,五年前被称为废柴的男人,因为一个巨大的变故得到“重生”,他曾说五年前的自己已经逝去,五年后的自己要只手遮天。一把绝世好剑,斩尽天下英雄汉。或许是因为自私,为了昔日的恋人,报仇雪恨;或许是因为大局,为了逍遥界中的芸芸众生,除恶扶正。惊世的阴谋,如同一场高手博弈,究竟鹿死谁手?胜负难定。天剑联盟的成立,剑一不再是孤身战斗,仰天长啸一声:“倘若有日我暴走,老天也要抖三抖!!!”
  • 灵渊九剑

    灵渊九剑

    太古岁月中的不速之客,百万年前的背水一战,帝殇,魂灭,执念。一个有天纵之资的少年——龙阳,如何剑指灵渊,谈笑间风云变,融苍天之念,化阴阳为眼。诸神的殇,残碎的梦,一个时代的更迭,又一个璀璨的大世到来,战乱生,斩乱神。血染江山的画,风月不见,泪落在谁的心上。角落里,你背对着我,如此,安好?
  • 圣魂苍穹

    圣魂苍穹

    东胜神洲,人族于中古时期率众神统一大陆,随后四处欺压兽族,随意屠宰兽类,兽族终于在近古时期觉醒,团结一致奋勇杀敌,终于勉强能与人族抗衡,并一直保持如今。圣族少年徐澄传承与太古神兽之大统,集饕餮,混沌,梼杌,穷奇为己。率众圣力抗人族天神的故事。
  • 红楼之别样黛玉

    红楼之别样黛玉

    林家四代列侯,至林如海又高中探花,深受皇帝宠信授国之财柄巡盐御史一职.如此长盛不衰,林家岂是简单家族,林如海岂是简单人物?林黛玉被无子的林如海视为女公子养大,又岂只会伤春悲秋被人陷害至斯,不一样的生活,别样的黛玉!
  • 上清诀

    上清诀

    华夏五千年渊源传说代代相传为何却只存在于口口相传?盘古开天,女娲补天,洪钧传道,巫妖两族生死相博!一代代的相传,满天神佛到底去向何方?巫妖两族何以相互征战?满天神佛为何消失?华夏修真何以消亡?龙昊的路又在何方。---------------------------------------------------------本书是一本慢热的书,相信书友们看下去一定能找到其中的乐趣。新开书友群,喜欢本书的可以在这提出你的意见QQ:122647357感谢中国作者素材库的免费封面支持
  • 纵龙天下

    纵龙天下

    尚武风行之纵龙大陆一名门望族子弟,与母被弃。流落他乡受尽世间冷暖,为报母仇,毅然踏上修真路。几许风雨几许情,五属五强五圣者,逆天振人族,弹笑傲视天下。
  • 太古之门

    太古之门

    一场车祸让主角穿越到陈风身上——一个从上界逃到下界丹田被废,而灵魂力却极其强大的弟子,一次意外食得轮回神果,得到帝阶功法轮回术——不但威力巨大,而且让主角在极短时间内参透新学功法。万年前,上界绝代双骄灭帝与梦帝争斗中两败俱伤,梦帝残魂落入人界,灭帝残魂坠落魔界。为了复活,灭帝不停暗自挑动战争,只有死人的魂魄之气才可以让他恢复力量。而梦帝想要复活只能吸收和平年代里的太平之气,所以他暗自阻止战争的开始......域外强者生物来侵在即,只有上古时的混沌神石才可以把他们一一封印,然而混沌神石早就遗失在太古的岁月长河里了,或许找到传说中那道太古之门,才可以进入太古战场找到那块混沌神石......
  • 吴世勋,对不起,我爱你

    吴世勋,对不起,我爱你

    “世勋呐,我爱你,可是,你不爱我呢。”“以儿,你快回来吧。”看呐,多平凡的道理,总是要失去才懂得珍惜
  • 重生之这个美男不一般

    重生之这个美男不一般

    一次倒霉的恶作剧,却让自己意外死亡。意外重生,却苦逼的霉运不断。一个玉佩,引出她本来的身世。去到学校,她一下子成了交点。挑衅校草,无视校长,调戏校花,完虐那些富家公子哥。有趣,逗逼,精彩不断,欢迎来踩!更新时间:每周六周日晚上更新,最晚十二点。俺工作原因,只能在宝宝们放假期间更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