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24900000017

第17章 左手影响力右手吸引力,瞬间征服人心——18岁后要懂点社交心理学(2)

和对方谈话时,内容会涉及工作上的事情、家庭的事情、自己的价值观等,我们还会自然地根据对方来选择谈话内容的范围和程度。谈话内容的广度表明了自我展示的广度。比如,如果和工作的同事谈论家庭的话题,因为和这个人仅是工作关系,所以谈话时只是从工作扩展到家庭。还有,即使是同样的话题,谈到何种程度也表明了自我展示的深度。比如,如果从表面的家庭话题挖掘到深处的厨房琐事或烦恼,那么亲密度也会随之加深。人们是通过自我展示来调节人际关系的深度的。

有的人朋友很多,知己很少,其原因之一恐怕在于谈话的内容很宽泛,自我展示的范围很广,但深度不够,所以难以和对方建立亲密的关系。

有些人的知心朋友很多,虽然他们外表看起来并不擅长社交。这是为什么呢?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这样的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为人真诚,渴望情感沟通。他们说的话也许不多,但是都是真诚的。他们有困难的时候,总会有人帮助他们,而且很慷慨。

实际上,人和人情感上多少会有相通之处。如果你愿意向对方适度表露,就会发现彼此的共同之处,就会和对方建立某种感情的联系。对可以信任的人吐露秘密,有时会一下子赢得对方的心,赢得一生的友谊。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应该至少让一个重要的他人知道和了解真实的自我。这样的人在心理学上是健康的,也是实现自我价值所必需的。

当然,“自我展示”不足不好,但是过度也不好。总是向别人喋喋不休地谈论自己的人,会被他人视为适应不良的自我中心主义者。

心理学家提醒你

心理学家认为,理想的自我暴露是对少数亲密的朋友做较多的自我暴露,而对一般的朋友和其他人做中等程度的自我暴露。

而且,你不一定要说出你的秘密。在不太了解的人面前,我们可以交流一些并不私密的情感,既给人亲近之感,又不会让自己处于不安全的境地。

曝光效应:遇到面熟的人会有亲切感

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荣茨做过实验:先向被试者出示一些照片,有的出现20多次,有的出现10多次,有的只出现一两次,然后请被试者评价对照片的喜爱程度。结果发现:被试者更喜欢那些看过若干次的照片,即看的次数增加了喜欢的程度。

另一位心理学家通过一个实验证实了上述观点:在一所大学的女生宿舍楼里,心理学家随机找了几个寝室,发给她们不同口味的饮料,然后要求这几个寝室的女生,以品尝饮料为理由,在这些寝室间互相走动,但见面的时候不得交谈。一段时间后,心理学家评估她们之间的熟悉和喜欢的程度,结果发现:见面次数越多,互相喜欢的程度越大;见面的次数越少或根本没有的,互相喜欢的程度也较低。

实验中这种对越熟悉的东西越喜欢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为“曝光

效应”。

为什么有些人我们只是见过几次,就会感觉距离很近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上学、上班的时间基本上是固定的。如果经常在同一个时刻,在同一个汽车站或候车室的话,总会有几个面熟的人。对这些面熟的人,即使没有说过话,也会有一种亲近感,就像对朋友伙伴的感觉一样。看到他们的身影,我们会缓解慌乱的情绪。

我们对人产生好感甚至喜欢上别人,是出于什么原因呢?其实,上下学、上下班时,从不相识到面熟的这一过程,都会成为开始喜欢别人的

契机。

当我们被问到为什么会喜欢这个人,是什么魅力吸引了你时,一般我们都会列举这个人的相貌、人品为理由。但是,当我们不太了解一个人时,也可能会对他抱有好感。我们一般不会注意上下学、上下班时那些面熟的人的相貌和衣着,也看不出他们的行动中有什么醒目的特征,只是看着他们沉默站立的身影。但随着每天的重复、看到对方次数的增多,我们对对方的好感也会增强。这就是“曝光效应”,即仅仅因为与对象人或对象物接触次数的增多,对这个人或者这个事物的好感也会增强。

因为懂得了这一道理,一位推销团体险的推销员获得了良好的业绩。

谁都知道,如果想取得一家公司的团体保险,必须先说服公司的领导,不过,这些领导通常都忙得没时间坐下来与人闲聊。因此,一般的推销员,只要遇到某领导有一点空闲时间,便抓住不放。结果,虽然是长谈了,却引起了对方的反感,导致推销失败。

而这位成功的推销员则不同,他不求与客户一次见面时间长,只求见面次数多。只要见到对方很忙碌,他便迅速地离去。对方心存感谢,对他产生了好感。如此三番五次后,对方被感动了,最终答应投保。

推销员的故事就是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如果想缩短与对方的距离,增加对方喜欢自己的程度,不妨多制造见面机会。

另外,我们对离自己距离近的人更容易产生好感。心理学称之为“接近性因素”。在单位或者教室里,我们更容易去亲近那些座位离自己近的人。同时,如果对方离自己越近,见面的几率就会越大。因此,曝光效应和接近性因素之间也是存在一定关系的。这二者都可以起到缩小心理距离的作用。

美国的心理学家康恩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实验的目的是测试与异性谈话时,一般人会对多大距离的男女产生好感。

在这项实验中,如果被测试的对象是男性的话,就叫两名女性去跟这名男性进行谈话,其中一名女性坐在距离他五十厘米的沙发上,而另一名女性则坐在距离他两厘米的椅子上。谈话时,这两名女性的态度完全相同。

实验结果表明,男性对坐得离自己较近的女性,更容易产生好感。

同样,实验的对象换成女性时,也是对身旁距离近的男性更易产生

好感。

这就是所谓的“接近性因素”的功效。因为,彼此距离缩短的同时,双方的戒备心理也开始放松,而且有产生亲密感的心理倾向。因此,要想缩短与某人的心理距离,可先缩短彼此的空间距离。

心理学家提醒你

消除对方的警戒心,缩小彼此的心理距离并不难,只要你善于利用“接近性因素”。找个理由接近对方,与他(她)肩并肩坐着,你会发现,这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仪表效应:诚心、自信

娜娜长得天生丽质,走在大街上,往往能赢得很高的回头率。娜娜有很多的追求者,但娜娜一直暗恋着的是同事小徐。

一次,长得很帅的小徐主动提出与她约会,娜娜简直是心花怒放。在约会前一天就开始琢磨着怎样打扮自己,穿什么衣服,化什么妆,还有是穿有蝴蝶结的鞋子还是穿性感一点的靴子……后来,娜娜听说男人们都喜欢性感“V”字露背装,以及走T台的美眉才穿的狂野高跟鞋,于是,娜娜决定浓妆艳抹,让自己彻底改变一下形象。

一路上,娜娜觉得旁人看自己就像看怪物。准时到了约会的地方,娜娜满脸喜悦地走到小徐的面前时,这位心目中的王子一脸无辜和懵懂,且略带羞涩地冲她说:“sorry,我不需要服务。”

看着王子头也不回地离开,娜娜又生气,又觉得很没面子:“他把我当成什么了?难道他真的没认出我来?”

事后,娜娜总结了经验,她知道小徐对她的爱是纯洁无瑕的,自己也应该以本色对待。在这种场合,越是浓妆艳抹,越表现出自己的不自信,越无法给别人带来好感,更谈不上打动心上人的心了。

很多人会说:我不会以貌取人。但几乎所有的人都无法做到这一点。我们的服饰、发型、手势、声调和语言等自我表达方式时刻都在影响着人们对我们的判断,也许这种判断我们根本没有意识到。无论承认与否,我们都在留给别人一个关于我们自己的印象,这个印象影响着我们的人际关系和个人感情生活,甚至对我们的将来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英国心理学家米谢尔·阿盖依儿等人曾做过一个实验,证明当信号和非言语信号所代表的意义不一致时,人们相信的是非言语信号所代表的意义,而且非言语交际对交际的影响是语言的43倍。还有一些心理学家也发现,表情所传递的信息在一次交往所传递的信息中,占到55%,而言语仅占7%。

仪表是个人、组织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的集中体现。对于个人来说,适当的仪表既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在个人事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它提升人的涵养,增进了解沟通,细微之处显真情。对内可融洽关系,对外可树立形象,是营造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重要因素。

在现实生活中,仪表,尤其是服装和表情,不仅关系着别人对你的认识,而且对你本身的性格及心理状况也起到了很明显的作用。比如,在服装上,蓝色的衣服能对人起到一个平静心理的作用,有效地削弱烦乱的情绪;红色的衣服能煽动人的热烈情绪;黄色衣服显得高贵有气质;黑色衣服则显庄重……

心理学家指出,对于不善交际者而言,一般都是在非言语交际上存在着障碍:一是对非言语信号的译码差,即不能灵敏地感受到或了解对方非言语信号所代表的意义;二是对非言语信号的编码差,即不能用非言语信号(如眼神、躯体语言等)来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不会用非言语信号来辅助言语交际。

阿成是一个很诚恳的人,熟悉他的人都夸他老实、直肠子、好心眼。他与朋友合伙做生意,从来不会因为钱的事跟朋友闹矛盾。

不过,阿成也有苦恼的时候。前些天,他和朋友一起到外地旅游。途经某地时,朋友约他去见一个重要人物,据说这个人物对他们的生意很有

帮助。

朋友知道阿成不修边幅,见面之前,特意嘱咐阿成,注意一下自己的行头。不说西装革履,至少穿着得体大方。可是见面时,阿成的装束让朋友大跌眼镜:依然穿着一条不知从哪里淘来的蜡笔小新大裤衩,一件黑色的T恤,脚上穿了一双运动鞋,还有那刚在旅途中被风沙“骚扰”过的头发……朋友赶紧要求他换一身行头,至少把头发洗洗吹吹,再把那蜡笔小新的大裤衩给换了。可阿成就是不在意。

结果那个传说中的重要人物是一个很注重仪表的人,见阿成第一眼,他就没有了谈下去的欲望,他认为阿成很不重视这次谈话。

本来就对阿成没好感,可阿成仿佛没觉察似的,开门见山就直奔谈话的主题。整个谈话,简直就是阿成一个人的独白。幸好朋友在一边偶尔插上几句,尽力挽回了点面子。对方看看时间,推说临时有事,就把他们俩送出来了。

这次糟糕透顶的谈话让俩人很丧气。阿成不明白,为什么以前和别人谈话的时候没有像今天这样无厘头呢?

场合不同,对象不同,我们对自己打扮的要求也不相同。当和朋友们在一起的时候,可能不会太注重仪表;当见面的对象是陌生的重要人物时,仪表当然应该注意一点,至少要穿着得体,看上去干净利落,这表示对一个人起码的尊重。

我们通常认为,自己受到别人的言谈比受到别人的外表的影响要大得多,其实并不尽然。我们会不自觉地以衣冠取人。曾有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穿着打扮不同的人,寻求路人的帮助,那些仪表堂堂、有吸引力的人要比那些不修边幅的人有更多的成功可能。

心理学家提醒你

许多人认为有实力就够了,只要能力强、工作表现好,升迁机会绝对少不了,其实并不是这样。一旦你与他人能力相当、表现也都出色时,你的整体形象就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在社会上打拼的年轻人,在加强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时,千万不要忽视了自身形象的管理。

适度原则:对朋友也要把握分寸

作为美国的开国元勋和杰出的科学家、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深受世人敬仰。并且他还是一个颇具智慧的人。

一天,富兰克林和一名年轻的助手一道外出办事,看到前面不远处正走着一位妙龄女郎。富兰克林认出她是政府的一位职员,平时很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总是修饰得大方得体、光彩照人。突然,那位女郎脚下一个趔趄,身体失去平衡,一下子跌坐在地上。助手要大步上前去扶她,富兰克林却示意他暂时回避。于是,两人暂时躲避在一拐角处,悄悄地注视着那位女职员。只见那位女职员站起来,环顾四周,掸去身上的尘土,很快恢复了常态,若无其事地继续前行。等那位女职员渐行渐远,助手迷惑地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富兰克林淡淡一笑,反问道:“年轻人,你难道就愿意让人看到自己摔跤时的窘迫样子?”助手恍然大悟。

在人生的旅途上,谁没有“摔跤”的时候呢?摔跤时,人们会信感尴尬、狼狈、脆弱和痛楚。此时,人们最需要拥有一个抚平创伤、恢复自尊的时间和空间。

朋友有困难时,我们为朋友会两肋插刀,会义不容辞地帮忙。总之,我们对朋友有着无尽的关爱。但是,这种关爱有时会成为朋友的一种负担。

对于朋友,我们只能建议,只能提供我们的想法让他参考,但无权替他作出任何决定。凡事皆有度,过分强为,是不明智的。客观地来讲,我们只是朋友生活的旁观者而不是感同身受者,所以,我们劝告的出发点并不一定适合他,或是并不符合他实际的生活状况,他的生活只能由他自主选择。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与人交往要把握“适度原则”,“适度”就是指跟某个人交往不过于亲密也不过于疏远。“适度原则”不仅适用于同普通人的接触,也适用于朋友。不要认为是好朋友就可以“随便”,朋友之间也是要把握分寸的。

同类推荐
  • 聪明男人要读女人心理学:女人那些不想让你知道的秘密

    聪明男人要读女人心理学:女人那些不想让你知道的秘密

    告诉你一个不一样的女人世界:这是一本为男人量身定做的女性心理书,它不仅对女人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最全面、最深刻的挖掘,而且总结了最实用、最有效的应对女人的技巧。有了它,即使不会读心术,你也可以轻松掌握女人的所思所想,并在交往中赢得主动。
  • 让你目瞪口呆的怪诞心理学

    让你目瞪口呆的怪诞心理学

    这里有生活中最常见却最不正常的心理问题;这里有围绕身边最多见却最荒诞的行为怪癖;这里揭秘不被人注意却普遍存在的人性的优点和弱点;这里介绍了千奇百怪、形形色色的各种心理学趣味现象与常识;这里为你指出了健康身心、平衡心态的多种实用简单的心理调适方法——《去梯言—让你目瞪口呆的怪诞心理学》基于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需要,以生动贴切、具有代表性的心理故事,加以科学条理性的分析,讲述了各种生活和工作中最常见的异常心理、怪诞行为现象、神秘莫测的心理学常识等。这些心理学知识都是从我们生活出发,从自身出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心理及随之产生的种种行为看似荒诞神奇,却有着深刻的形成根源。
  • 极简人际关系心理学

    极简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是纠正人性弱点和培养人性优点的学科,认识到人性的优缺点后,我们就可以在心理上占据上风,就可以随时把握对方的心理活动,从而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基础。无论是扩展人际关系还是维护人际关系,心理活动均参与其中。它既包括自我的心理活动也包括对方的心理活动,任何时候都不要情绪化,别让不良情绪主宰自己,然后做对事说对话。这样的话,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就变得轻松自然了。
  • 探索心理的奥秘:心理学及应用

    探索心理的奥秘:心理学及应用

    本书为浙江大学通识教材,重点介绍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原理,及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使学生学会分析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心理现象,以健康的心理状态投入生活。
  • 我们都有忧郁症

    我们都有忧郁症

    本书详细讲解忧郁型病态人格的成因、行为模式以及如何调整。在文中将列举大量真实的患者案例,便于读者的理解。在事例中找到自身困惑的所在,从而抓住矛盾和恐惧的根本,以最为有效的间接手段解决生活中辗转反侧也难以通明的各种学习、工作、婚姻、社交的问题。通过了解人格心理理论,使我们更加理解社会问题,通达人情冷暖,学会回避社交风险,解决人际矛盾,成为高明的问题终结者和自己的心理医生。
热门推荐
  • 神魔战纪之狂徒传记

    神魔战纪之狂徒传记

    雷神因为没有亲人,觉得自己无容身之处,在这时,宇宙霸王集团开发的《神魔战纪》开始开服了,拿着父母留下的遗产,他进入了游戏。本书前期没有多少言情剧情,不看可跳过,呵呵!、、、、、本书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请见谅!
  • 在二次元领便当

    在二次元领便当

    刚到幻想乡,就要领便当。妹子好凶悍,谁让哥愿挨。本文是纯爱文,不推妹,不无敌,略带虐主。(新人新书,多多包涵)
  • 幽冥邪修

    幽冥邪修

    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正与邪,强者,成为了正义,而弱者,只能是邪。李羽被地狱蜈蚣附体,从此,他被认为是邪修。这是一个属于邪修的故事。这是一个结合真实理论阐述修炼体系的故事。这同时也是一个轻松,搞笑,加热血的故事。看主角如何用他的智慧,在修炼界中,混得风生水起……
  • 墓中奇闻

    墓中奇闻

    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而对于一个盗墓贼来说,盗皇陵,进王墓,又算什么呢?少年林笑背负师傅重望,出师下山,可是他却发现了盗墓一门百年来的不告人知秘辛......
  • 超凡房东

    超凡房东

    刘迪在市区买了一套房子,发现太大有些寂寞,打算出租,原本出租不限男女的,结果最后来租住都女的。
  • 风乱细柳起婆娑

    风乱细柳起婆娑

    一层用了十多年的面具,谁还分得清那是面具,还是真正的自己?懦弱和倔强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人,会选择什么去助长?努力做人地位卑微的祥瑞宝宝,气宇轩昂的天家众皇子,一对一的淘汰赛,谁出局?听说每年的初雪,可以洗净人的业孽,到那天,她来找他……
  • 骑龙英雄

    骑龙英雄

    一位小神医在采药的时候奇遇龙门门主遭害,年岁老矣的龙门门主在临死之前将毕生绝学封印在小神医体内,并将门主之位临托小神医。从此,小神医每天都要修炼龙门秘籍,方能将体内的真气化为己用。
  • 武破人性

    武破人性

    在这个大路上有九大门派,三大宗教,其中柳家是九大门派的老大,不知什么原因柳家在一夜之间,全是死完了,。。。。。。。。。。。。。。。。。。。。。。。。。。。。。。。。。。。。。。。。。。。。。。。。。
  • 这时恋爱正好

    这时恋爱正好

    “嘿,我是莫骆,我想你不介意我邀请你来看我明天的决赛,我有预感,你会是我的幸运女神。”周遭喧嚣吵闹的篮球场,这一刻好似都不存在,只剩莫骆磁性的嗓音在黎蓁蓁的耳边围绕,她来不及细想这邀请其中更多的深意,只知道在那一秒的时间里心田中开满了花朵。
  • 只愿做你的一霎烟火

    只愿做你的一霎烟火

    公园的一次邂逅,机场的一次错位,换来了她别样人生。不一样的人生,自然有不一样的烟火,是否绚烂精彩,只愿做到问心无愧。他,因为她的到来,从此心里多了一丝光亮,冷酷的外表下究竟隐藏了多少?会因为她的出现而敞露心扉吗?这个绚烂的暑假,究竟隐藏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