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40300000011

第11章 放轻松的均适生活

放轻松的均适生活

在前面几章笔者介绍过很多使人放松、快乐的实用方法,而这章等于将它们做个总整理,并从生理、心理等不同的角度讨论所谓的“均适生活”。

“均适生活”的艺术基于放松技巧的训练法、静坐、肌肉放松训练(渐进式放松)及专注力训练(动中禅)。借由上述技巧的练习,可以使一般清醒状态(第四意识)变得更放松、更均衡。当人的情绪、思想、神经系统放松之后,会产生一种均适的心态。

在不知不觉中,外在的均衡姿势会连带形成内心的和谐,也会改变自己看待世界、周遭人及自己的态度。在简明牛津辞典中,“posture”这个词不仅指“身体的姿态”,还可以解释为“情境、心态、状态”。

人不仅需要有良好的立姿、坐姿,更要有均衡的心理。当身体处于均适状态中,不论是工作、游戏、背负东西、走路、跑跳、开车或生孩子都会更轻松容易,因为身体会自动调节到最有效率的状态。

放松的身体与放松的心理一旦结合,生活、工作及游乐都会变得更加简单,因此有更多的能量可供人使用。人也不再受疾病——心脏病、神经崩溃、癌症、压力——的侵袭,均适生活是迈向成功的生活策略。

放松的态度消除了现代压力来源——各种竞争、复杂的人际关系及生活的不断改变,使人了解到尽己之力就是成功,不必庸庸碌碌,汲汲于名利。而且明了世事无常,如果没有这些改变,人生将会单调乏味。

放松的生活并不需要借由外力,如:镇静剂、毒品、香烟、酒精等作为辅助,你将会发现,原来放轻松靠自己就可以做到。

均衡的态度与自由

“心态”是决定一个人情绪与行为的重要因素。均衡的呼吸与姿势,不但有助于形成均衡的心态,更能厘清自我价值观。心态是可以调整的,且一经调整,整个生活形态也会改观,这些调整都是十分合理且正确的,而这都需要透明的自我观照之后,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均适生活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真正的自由——解除身体的紧张及情绪上的焦虑,同时更加信任生命的自由,使精神生活更加开放而宽广。

一旦你知道如何运用知识和技巧达到上述的目的,你将会惊讶于自己原来也可以如此放松、愉悦及均衡地生活。

幽默一下

世界上许多事情都应该幽默看待,幽默地面对自己、别人(紧张的主要来源)及整个世界,这就是放轻松。

大多数宗教都犯了一个毛病,就是太严肃了。不过道家和禅宗是特例,它们全都充满笑声。

当有人受邀到弗洛伊德家做客时,他招待的不是一杯杯的茶水,而是一则则的笑话。弗洛伊德说,幽默不但可以达到使人放松的效果,而且根本不用花一毛钱!

当人变得太紧张、太傲慢或太严肃,幽默可以打破僵局,带来会心的微笑。爱德华·波诺说过,幽默给人的启发是大过理智的,因为它给人不同的世界观,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思考方式。

换个角度想

幽默改变了人们思考的模式,并刺激出新点子来,它是一种放松的工具。放松性思考是反僵化、反专断的,可以产生思想上的真空,使人感到有趣、好玩,找到另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爱德华·波诺所主张的“侧向思考”就是这个意思,这种随兴且创造性的思考在孩童身上最明显。

放自己一天假

均衡的人会从事一切能使他沉浸其中、自得其乐的休闲活动,他们视休闲为汲取创意的途径,他们喜欢毫无目的地进行,不喜欢受制于各种条件,包括:教育、文化背景、个性……

值得注意的是,当整个人投注到任何活动中时,会产生极大的满足感,身体能量源源不绝。

与大自然感应

均衡的人会很自然地发展出一种对大自然的特殊感情,而且这种感情是由自我观照得来,再反馈到外界的环境之中。因此,他们会对自然元素:地、水、火、风产生感激,如同道家所描述的道中之人一样。

直接的体验

这种对大自然的欣喜之情是来自对生命的感触,来自直接的体验与观照,大家应该了解所谓的言语式体验和非言语式体验的差别。在生活中,我们不应该用言语式体验来解释一切,这样生命会枯燥乏味。

我们应该直接去感受生命里的每一件事物,即使喝一杯茶都可以成为一件美好的事。不要让头脑压抑了生命的活泼与光彩,去体验头发被雨淋湿的感觉,去体会吃一颗苹果、啜一口葡萄酒、眺望大海的新心情,每一件事都值得你细细去品味。

当我们不再有那些直接的体验时,就表示我们可能失去真实感,或健康出了问题,或悖离了自然之道。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我们都是宇宙组成分子之一,我们无法置身事外。

直接体验产生于领悟的那一瞬间,是任何言语式体验所无法代替的。布里斯曾说过:“禅不否定任何事,但也不执著于空。”当一个市井女子被一个和尚问到“如何超脱嘈杂的俗世而保持宁静”时,她马上回答:“想起三月里鸟儿在芳香花丛中吱吱叫的情景,总教我心旷神怡。”

颜色的力量

除了肌肉的紧张之外,心理因素是引起紧张的主因之一。

钢琴家斯伐托斯拉夫·瑞特发现,当舞台的颜色以蓝色和灰色为主时,他能保持最佳的演奏情绪。

每个人都是生活的艺术家,所以应该对生活中的各种色彩有敏锐的感觉,也深受它的影响。色彩也是影响人放轻松与紧张的原因,当我们的色彩敏锐度愈高,我们创造力就愈丰富。

快乐在哪里?

本书已经讨论了有关如何调整心灵状态、身心松紧度、意识状态的实用技巧,想必你已经了解不管生活里有多少变化,人还是可以达到心灵的平和。

人的心态在经过身心训练之后,的确可以使心灵的澄静变为可能的事实,均衡、放松、开放的心态,使得我们得以经验这个美好的世界。

安德鲁·莫瑞斯解释得好:“快乐不是靠外界事物或对象产生,而是来自于心,只有心才能赋予事物意义。我们应该期待的是如何把快乐的感受延续在某一水平,而非幻想愉快事物从天降临。”

你能做的绝不只有祈祷快乐的时间能够拉长,你可以自己制造快乐,并学习如何保持快乐的心。拥有最真实快乐的前提是,整个人放轻松,如此你才可能觉知快乐在哪里。

自我实现:一种成长心理学

拥有均衡、放松生活的人,所具备的种种人格特质与行为,可能多到写一本书也探讨不完。有些特质笔者已经介绍过了,像对自然的感通力以及幽默感,其他则如:包容、豁达、不迷信、有爱心、对美有鉴赏力、欣赏所有事物并接受它的本来面目、重视生活而非成就,不以拥有为目的;就跟艾瑞屈·弗朗在《不拥有的快乐》一书中探讨的相同,这种人不迷恋物质,却也不与社会隔绝,不紧张也不懒散、不拘泥,关心其他人的感觉及需要,但不介入他们以保持“旁观者清”的原则。

那些专精于放松方法的专家身上的特质,乃是马斯洛博士(死于1970年)大力提倡的“自我实现”阶段的特质。

1939 年,寇特·高斯汀曾用“自我实现”这个名词解释一些战时脑部受创的军人如何能恢复正常的原因。除了“自我实现”之外,同义的词还包括:成长、自我觉悟、自我发展、个体化及自主性,这些是人本心理学,也就是位居心理学第三势力的学派常用的名词。这个新兴的心理学派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正式奠立根基,而马斯洛博士无疑是此派的先驱。

大部分的心理学派都是以研究心理疾病为主,但人本心理学是站在心理健康的角度去探讨的。马斯洛的《生活化的心理学》(1962年)一书中有很详尽的阐释。马斯洛在第二版的序言中写道:

第三心理学给予普通心理学一个新的面貌,它是一种生活哲学、一种新的人文观、一种新世纪研究的开端……它不但可以帮助人建构自己的心灵运作模式,更有益于人的社会化过程。

马斯洛的“生活哲学”正是笔者所谓的“均适生活”。如果笔者说此派已经成为中国道家思想的新思维,并不是在夸大其词——马斯洛自己也常用“道中之人”这几个字来形容那些能够自我实现的人。

自我实现的需求是当其他四个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爱与情感)和尊重需求——都得到满足后才会产生的。这类人的特征已经具备了自发性、超然性、自主性、自我肯定、接纳他人、创造性、真实性、爱的能力,并进入超我的境界,他们会有较多的巅峰体验。

自我实现的人不会缺乏自我的力量,但他们的工作、娱乐及人际关系上可以抛开自我——“全心地工作、游戏,活在每一个片刻中”。他们不会置身于社会之外而遗世独立,并且懂得如何享受独处的时刻。根据荷妮(Karen Honey)的理论,一个企求他人感情者的健康反应应该是“合则来,不合则去”,并不以顺从或攻击来获取他人的情感。他们有时会依循自己的想法而做出不寻常的事,但大部分时候他们都跟社会有相当良好的关系。

他们具有爱人的能力,而且很少希求别人的回报。“全然生活的奥妙之处似乎很少人能了解,然而不可否认地,它是人生活的根基”。马斯洛把“D—爱”(有缺陷的爱)及“B—爱”(全然的爱)做了比较。前者就像一个洞,需要人不断填满,否则就产生问题,也只有当这种爱被满足时,人才能进一步自我实现。全然的爱是不自私,因为它从不匮乏,它不具私有性,它是源源不绝的,是巅峰体验中一项明显的特质。

巅峰体验

有一些自我实现者并无巅峰体验或较为强烈的巅峰体验,马斯洛提过的艾丽诺·罗斯福就是一例。然而,大多数的自我实现者经常碰到非常关键性的巅峰体验,那些愉悦、有意义的经验都被他们视为极珍贵的人生试金石。

马斯洛说处于巅峰体验的人,“在任何一刻都变为自我实现家”。这种愉快、超脱、超我的反应都是对人有益的。至于规律的静坐或放松练习,以及均衡生活的保持,也都是引人进入巅峰体验及自我实现的方法。

马斯洛把巅峰体验称为“B认知”(对存在的认知),它的意义就是完全的专注——每一件事都用很全然的态度去看它。我们每个人看待事物的眼光不尽相同,这跟个人习惯有关。透过不同的角度对存在不断认知,我们的觉知力会大幅提升,并且对美的感受力愈来愈强,甚至看每一个人都觉得很可爱。自我实现者无论看任何事物都是用最真实的,从不夹带利益冲突的角度去看,巅峰体验虽然名为“巅峰”,却是持续永久的。

不管宗教上的、哲学上的、美学上的还是感官上的巅峰体验,它们都会产生一种很美好、具接受性、唯一的、无欲的、放轻松的感觉。当一般性认知力匮乏时,这种存在性认知仍会继续展现它清新的特质。

存在的价值

这些自我实现者具备的价值包括:整体感、活泼、单纯、真实、美丽、善良、轻松及自足,它们也经常互相融合在一起。

巅峰体验中,所有对立皆融为一体——阴和阳、男和女、明与暗等等,这也是道家的体验。

巅峰体验会产生一种超越时空的存在感,一种万有合一的整体感,这是任何人在无杂念地观照事物时所产生的体验。当我们开始思考及言语时,就制造了时空、生死、开始与结束。思考与言语有它本身的作用,但我们应该花更多时间在非语言的事物上。生命的意义从来不是用言语可以解释清楚的,反倒是以非语言的方式更能表现,就像荷兰哲人汎德鲁说的:“让生命变成一趟可以享受的旅程,而非一道难解的习题。”

持续性的愉悦

除了巅峰体验外,马斯洛还提到“愉悦生活”这个名词,它有些近似“均适生活”。运用本书提供的方法,你会很讶异自己竟然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将人生提高到一个固定的水平高度。虽然你依然会有焦虑、恐惧、愤恨、嫉妒等其他负面情绪,但至少不像以往那么频繁且强烈。如果你能纯然地观照它们,它们就会立刻消失,你将不再感到矛盾与挣扎。

马斯洛认为巅峰体验无法借由意念来产生,必须透过对生命全然的投入。巅峰体验分为两种:一种伴随着一种震慑感(如尼采说的站在暴雨山头上的滋味);另一种就是持续性的愉悦,它不像巅峰体验如此令人震撼,反而十分地放松与平静。马斯洛认为这种持续愉悦的感觉,可以从母亲端详小婴儿或老人观潮体悟人生的例子中得到证明。

跟巅峰体验不同,马斯洛认为持续性的愉悦,往往是透过不断学习与磨炼之后被意志唤起的。

观照力练习已经证明有助于引发持续性愉悦,许多人借着欣赏音乐或诗歌激发此种经验。此外,对大自然的冥想,也是很好的途径。

日本茶道算是其中比较正式的方法,能够体悟到禅的艺术的人,一定也能产生这种持续性的愉悦。

道家及禅的艺术都具有“空”的特质,可以使我们体悟到心的无限性,并消除自我产生的噪音。空无感或无限感,是我们之所以能从艺术中获得释放的主要原因。国画里黑与白两种颜色传达出来的,正是直接、简洁、自在、轻松与趣味。在《禅之道》一书中,阿郎华兹写道:“无目的的生活是禅艺术中不曾改变的基调,它呈现的是艺术家无时无刻不受拘束、自由自在的特质。”

禅所称的“无心”,及道家所说的“无为”,都是代表这种意境。

如果要去探究禅所给人的种种微妙感觉,必须先找到自己情绪觉知的盲点。这种敏感力,就像持续性愉悦经验一样,是可以培养出来的。

禅诗中也蕴含了丰富的意境。这种由五、七、五3行共17个字母组成的日本俳句,简洁地捕捉到生命的每一瞬间,就好像用照相机捕捉到那“决定性的一刻”一样,在那一刻,整个人变得放轻松、开朗、能直接地接受冲击并反应。阿朗华兹指出,宁静在俳句里所扮演的角色,就跟禅的艺术中常见的留白手法相同。

日本俳句通常以叙述日常事物为主,试解读下面这首:翩翩掉落的叶子啊!

当风儿从西方吹来,

它们就被扫到东边去了。

这首诗需要读者运用到对大自然的感情,还有对时序的了解,才能体会真正的自由;铃木博士就是借着自由的角度,产生对禅语“手肘不外弯”的深切认识的。

禅诗提供了人一种开悟的境界,然而必须有我们的反应才能完全发挥效果。在海明威的作品里,我们借由他的观照力分享到深邃的意境,请看《战地春梦》最后几句:“我走进房间,并且始终守着凯萨琳,直到她吐尽最后一口气……”透过文字的处理,我们看到了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原因。

马斯洛发现,一些神秘宗教信仰者在经历巅峰体验后都能持续过愉悦的生活,而那些由宗教发展出来的文学也具有相同的特质。在禅及东方神秘教派的教法中,“开悟”代表一种内心被照彻的光明现象。

禅的各个训练阶段,在中国有名的《十牛图》中有很清楚的比喻。牛被比喻成人的开悟,而十个图则分别是觅牛、找寻足迹、瞥见牛只、抓到牛、驯服牛等结果,最后一幅图是一个人拎着一壶酒,打赤脚、打赤膊,愉悦地消失在市场的人山人海中,对他而言,见山又是山,见水又是水,一切归于宁静。这跟其他传统宗教崇尚的圣人形象,形成一个有趣的对比。

放松哲学

禅所呈现的特质几乎是由道家及佛教禅宗所演变而来的,当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它给讲求实际的中国人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进而发展出禅宗这一派别。“禅”这个字的意义是“静虑”,是梵字“禅那”翻译过来的。

在马斯洛的《至悟之人》(The Father Reaches of Human Nature)一书中,道家的篇幅占了33页,其中“禅”占了7页。他认为自我实现者都是非常“道家”的,他要求科学家及治疗家要多培养道家思想——不干扰、不控制、不判断,静静地聆听别人要告诉我们什么,这样每个人便能学习帮助自己。他把科学的客观性跟道家的客观性作了一番对照,他称后者为“爱的知识”。

马斯洛坚信“每个人会积极地朝向健康、成长以及自我实现迈进”的信仰,使他提出另外一套宗教价值观。他建议用“成长价值”(Being Value)来判定宗教对人的价值。马斯洛说:“成长价值是用来判定宗教是否真实、有用、对人有益的指标……现在这项指标更可结合禅、道家及人本心理学做最好的发挥。”

马斯洛每次用到“道家”这个名词,他所指的是老子、庄子、列子等人发扬出来的这门哲学,并非宗教性的道教。道家是一种放松哲学,而且每部经典都具有启发人们去调和生活的功能。至于道教所主张的炼金术、道术,为长生不老求灵药、求仙丹则是道家所不感兴趣,甚至反对的。

道家的哲学非常适用于根绝现代人层出不穷的焦虑因素,包括:追逐权力、物质、财力、成功、赞美等等,它主张人应该跳脱一切僵化的框框。也许有人会觉得一旦拿开那些东西就什么都不剩了,但道家相信最好的东西会留下来,那就是自然。透过道,所有艺术都是传达生命喜悦的通道,人生将充满了爱。道家主张修养心性顺道而行。

“道”通常被解释成“方法”,不过道家把它解释成“自然”。依道生活就是和谐地与自然相处的意思,它是一种循着生命之流的生活态度:不强求、全然地存在。老子最喜欢用水来比喻道,水的特性就是能够适应各种情况,无状无相。

道家最重要经典《道德经》第八章写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在《庄子·达生篇》中有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壮夫在高悬的瀑布下游泳,孔子见到这个危险的景象赶紧派弟子去拯救,只见壮夫毫发无伤地游出水面。孔子请教他游水的方法,他说:“亡,吾无道,吾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与齐俱入,与汩偕出,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此吾所以蹈之也。”(没有,我没有方法。我开始也不会游,只是因为在船上长大,渐渐习惯,既成习惯,见水不怕,就自然而然地会游了。和回旋的水一起沉下去再和波浪一起浮起,顺从水性而已,这就是我会游水的原因。)

老子、庄子、列子所传达的信息皆是一样的:万物一体,以自然为宗,人在和谐中就可以完全放松自己。

老子《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之外被出版最多的书,而庄子及列子的书可以被视为《道德经》的注释籍册。如果你喜爱《道德经》,而且跟其他人一样长期地研究它,你不会厌倦于多读几本其他的版本,因为所有的版本都具有同样一种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具有启发人性的功能。这本仅有81章、5000余字的书已经影响了中国思想界2500年之久,而且延伸到禅宗及日本文化中。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道德经》与《新约圣经》竟然有类似的句子。荷蒙斯·威尔屈在《殊途同归》一书中就列举了15个类似处。

道家的“无为”不是教人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强迫、不逆势而行,要顺着生命之流,否则会产生问题。刚强会导致疾病及不快乐,柔弱才是生存的方法,比如松枝由于坚强,所以遇雪积聚则断;反倒是柔弱柳枝会弯曲卑下,所以雪自然滑落。

技术高超的拳击手会抡起他的拳头,经验丰富的帆船手会看风向修改帆的张度,柔道讲求借力使力。无为这个技巧使人懂得聪明地运用精力,并在适当的时机展现出来,这种力是所有工匠、舞者、运动员、修车师傅,甚至屠夫所必须熟练的。

无为的人,懂得用智慧找寻最事半功倍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小如锯木块,大如治理国家。老子对政治管理者的建议是“治大国,若烹小鲜”,就好像烹煮小鱼一样不能经常翻搅,否则小鱼就破碎了,他理想的国家是“小国寡民”的。

我们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看《道德经》:它既是一种古老的智慧语录,一本关于自然的哲学之书,更是一本均衡生活手册。老子的思想中心皆环绕着一点,也就是本书所探讨的——放轻松。借着放轻松,不管你来自东方或西方,你都能得到心灵真正的平静。

借着每日不断的学习放松,

我们会渐渐趋于道,

愈来愈放松、愈来愈放松,

最后平静就会来临。

依道而行乃是均适生活的一门艺术,平凡的日子会因此充满无比的庆祝与祝福。

在谈到自我的解放时,《庄子》是这样写的:“在己无居,形物自着;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芴乎若亡,寂乎若清;同焉者和,得焉者失;未尝见人,而常随人。”(不执著,随顺物性自然呈现;动者如水,静者如镜,反应如应声般迅速;恍惚如处于处无,静寂时分外清明;不刻意表现和外界和谐相处;得来何尝不是一种失去;不超越他人,随和待人。)

不执著于己的人,能真实地面对一切,凡事顺势而行,让一切自然成形,那至人的境界如与天地合一,虽然如此,仍能和谐地融入环境,过着均适的生活……

同类推荐
  • 青少年礼仪教育

    青少年礼仪教育

    本书作者为成都大学教师教育培训中心教师培训办公室副主任,副教授。长期从事社交礼仪的教学与研究,对青少年素质养成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本书针对青少年编写,具有非常好的教育意义。
  • 穷理查年鉴:一生必知的475句智慧箴言

    穷理查年鉴:一生必知的475句智慧箴言

    本书精选1733年~1758年的穷理查智慧格言,分门别类整理,为每一个人带来累积财富、识人读心、待人处世、成功人生、稳固爱情、幸福生活等的智慧秘诀和生命哲学,迎接富足的全新人生。全文幽默逗趣、一针见血且深入人心!
  • 犹太人笔记本的秘密

    犹太人笔记本的秘密

    马克·福冈编著的《犹太人笔记本的秘密》记录了杰出的谈判大师与70余国谈判高手谈判积累的实战经验,以及全世界最精明的商人犹太人迈克笔记本中记录的谈判技巧,用轻松、幽默的语言,独特、灵活的谈判视角,为你的日常工作、生活、学习提供了简单易学的谈判经验和技巧,可以让你摆脱悲情上班族的生涯,成为谈判高手。
  • 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

    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

    世界著名学府哈佛大学及美国总统的摇篮耶鲁大学中学子聆听的人生哲理,现在,你也可以与他们共享。
  • 团队学习力:从学习型团队到基业长青

    团队学习力:从学习型团队到基业长青

    越来越多世界级企业的成功证明,学习力是一个优秀团队不可或缺的核心竞争力。《团队学习力:从学习型团队到基业长青》从学习力入手,对企业领导者如何引爆学习力,如何铸造永葆学习激情的团队,如何打造具有持久竞争优势的企业,做了深入分析和细致介绍。理论通俗易懂,论述鞭辟入里,案例精彩丰富。
热门推荐
  • 《金鹏》

    《金鹏》

    他,是92号试验品,被人注射了世界旅游者---金鹏的基因,稀里糊涂与一只金鹏皇族的灵魂融合,为了把这二货脱离,他不得不踏上征程,逛遍各种世界寻求方法。作为第一只人型金鹏,看张潇如何掌控世界的秘密。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无情王子vs绝情公主

    无情王子vs绝情公主

    你以为你还逃得掉吗,离开三年又回来,你把我当成了什么!这一次,你绝对逃不出去!想走,把我的心留下!
  • 一剑落雪

    一剑落雪

    怀情于心,挥笔似剑;忘不了的是恋恋红尘,放不下的是快意江湖。倾情一生,争名一世:终始一人白发对月独饮酒!怀古龙之情,续金庸之笔!
  • 重返战场

    重返战场

    战争的来临没有任何的预兆,丁炎等人也没有想过战争会真的来临,也未想过自己还能重回部队。但这一次不一样,他们经历的不再是日复一日的晨跑,也不是年复一年的和平演习,而是战争,血肉横飞、火光四溅、硝烟弥漫的……战争!只是他们都老了,幸亏有基因改造技术,让他们得以回到青春,于是,为国家为民族再来一次无悔青春那又何妨!
  • 重生之天朝上国

    重生之天朝上国

    2085年第三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地球满目疮痍,所有国家已经各自组建成四大联盟,积蓄力量发展科技、经济、军事。各国争斗由军事冲突转变为尖兵对战。天朝上国华夏大校王大力,因为美军帝国和第三国联盟的阴谋失去了自己的妻子和姐姐,他却死于失败的报仇中……死后重生到15年前的他会做出如何改变?
  • 虫灾

    虫灾

    天狗噬日,四维归一,虫兽现世,乾坤再造。曾经的老板,可能正为半块馒头低头哈腰,甚至可以在它的施舍者面前露出菊花。昔日的荧屏宠儿,或许正在争宠献媚,只为那可怜的承诺,凶险不仅仅存在于壁垒之外,须知,对于饥饿的人,鲜嫩的人肉也是难得的美味。……末日来临,虫兽肆虐,凭借一本古书,看陈凡如何在虫灾下艰难前行。
  • 锋裂长天

    锋裂长天

    天才少年落凡尘,身世离奇苦辛艰,恰逢其会得异缘,终成神功斩邪神。故事主要讲述主人公陆锋从一个孤苦伶仃的孩童经历生死奇缘,艰难险阻到最后成就不朽传奇的故事。且看他是如何面对困境、如何破解危机,最终将自己的敌人一路扫除的...
  • 文水民俗

    文水民俗

    本书以文水县县城民俗活动为基础,汇编的一部有关于地方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民间活动的文字记录,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地用文字再现了当时民间民俗活动的场景。
  • 化凡纪

    化凡纪

    李凡做了一个很长的梦,一觉醒来,梦境成真,分不清是真实还是虚幻。他是否还是他?他又将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