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38900000028

第28章 名誉是成功的基石

名誉是权力的奠基石。仅仅依靠名誉你就有可能出人头地,获取胜利;一旦名誉扫地,你会因此变得脆弱无力,而且四面楚歌,遭受攻击。因此,男人要在三十几岁获得成功,一定要为自己建立起牢不可破的名誉。在一个治安状况很差的城市中,一位检察官正直、勇敢、不屈不挠地与恶势力斗争,因而引起了当地许多暴力团伙的刻骨仇恨,一再威胁、恐吓、骚扰,但检察官员毫不动摇。不料一家很有影响的报社突然报道了他与女职员的亲密关系,还配发了两人在一起走路、交谈的照片,文中对他的评价是“伪君子、无耻之徒”。其实那不过是一次公务会面,检察官不想理会,岂料这样的谣言越来越多,检察官的生活陷入一片混乱,甚至家人也不再信任他。当他得知自己将接受一次关于受贿指控的调查时,他的精神终于崩溃了。他选择了死亡,用血的惊叹号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在他的遗书中,他写道:“现在我知道,名誉比生命价值更高。在我被彻底玷污之前,我必须离开……”

一个坚强的硬汉,败在了捕风捉影的谣言下。他的敌人深知暴力手段不仅无法损害他的名誉,还会为他增添光彩;而一点点谣言,就能在他的名誉上打开一个口子,失去人们信任的他只会走向毁灭。

关于名誉,莎士比亚这样说:“把名誉从我身上拿走,我的生命也就完了。”“无瑕的名誉是世间最纯粹的珍宝。失去了名誉,人类不过是一些镀金的粪土、染色的泥块。”

名誉是权力的奠基石

并非社会组织、机构、统治机构及其领导人员的发号施令才是权力。名誉本身也是一种折服别人、驱动别人为你做某事的权力。

名誉是一种心理的权力,是一种纯文化的力量。名誉迫使大批人认识并记住某个人的名字,关注这个人的情况,确认他的不平常之处,并诱使他们崇拜、敬佩、畏惧、羡慕甚至仇视这个人。名誉,是通过个人的名字来改变人的思想感情,来操纵人们心理,因此,名誉是一种心理力量、心理性的权力。

相比之下,政治机构与政治家往往通过奖赏服从行为、惩罚抗拒行为,通过动用和威胁要动用政治力量,如军队、法庭、警察来控制人的行为。这种权力是较粗暴、较笨拙的,而名誉这种无形权力则十分巧妙。

名誉常常成为地位和成就的孵化器,其影响力是惊人的。乐圣贝多芬其最伟大的作品《合唱交响曲》在音乐之都维也纳首演时,谢幕多达五次。而国王登台亮相时,谢幕也不过三次。贝多芬的音乐成就为他带来的名誉更胜过君王的权威,他去世时,维也纳人倾城而动,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在一个人短暂的一生中,是默默无闻还是名垂史册。名誉扮演着分水岭的角色。只有名誉,才能充分显示一个人的生命质量,才能弘扬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名誉是不可替代的,锦衣玉食、华屋名车相伴的人,做着不名誉的事,一样令人鄙夷。所以,名誉是高于财富的一项无形财富。权力再大的人不能造福社会,比如希特勒之流,那就只能是遗臭万年。可见,名誉又是高于权力的一种无形权力。

权力财富在一个人活着时可以尽情享用,但他死后,这一切便不再任由他享有了,也未必能永远属于他了。但名誉就不一样了,只要真正对社会和人类产生过重大影响,你便会获得巨大声誉,这种声誉自你获得的第一天起,便一直属于你,永远属于你。孔子离开人世已有两千多年,但他这位大圣哲在这两千多年中深受推崇,他每一个主要观点,都为在世的无数学者、科学家、政治家、百姓所反复学习、讨论和批判。他活着时,人们知道他;他死后两千多年中,人们记住他,讨论他的观点,出版有关他的书,发表有关他的文章。他仍活在人们的心目中,人们仍对他无比崇敬。孔子的名誉穿越时空,至今依然拥有无穷伟力。

活着就是为了别人记住自己。衣、食、住、行、地位、职位等可以随便过去,但你应该争取塑造美好的名誉。有了它,别人就能记住你,你的价值才能得到承认,你的价值才能流传后世,你的自尊心、优越感与一切愿望才能得到最终的满足。

为你的名誉添砖加瓦

有人说,人们爱惜自己的名誉,就像鸟儿爱护自己的羽毛一样。名誉是一座气魄恢宏的大厦,一砖一瓦来自于你的日积月累,来自于你的一言一行,必须足够小心谨慎,才不会让大厦中途倒塌。

周恩来总理有一次陪外国客人吃饭。工作人员结账时付了10元钱,总理觉得太少了,再去加钱,饭店的负责人推辞不肯收。总理说:“你不收钱,我就不走了。”这才加付了10元钱。出门以后,工作人员告诉总理这餐饭的实际价格是30元,总理严肃地说:“他们这种做法不好,应当按照实际价格收费。这种风气什么时候才能改呀!你告诉他们,以后不准这样做,再把钱补上。”

不久,工作人员收到了饭店寄来的信。信中叙说了接待周总理的愉快心情,特别是总理对自己严格要求以及处理这件事的认真态度,他们深受教育。随信附了一张饭店做菜的用料清单和价格表,全部费用19元多一些,再加上加工费,30元足够了。

周总理看过信后,笑着说:“这就对了,不能搞特殊。”

古往今来,伟人们用一腔正气在人类史册上写下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他们正直无私、讲真话、办实事,他们往往是最坚持原则的,这原则长久地铭刻在他们心灵深处,时刻提醒着他们一举一动都必须从名誉出发,以名誉为准绳,哪怕是一丁点儿利益,只要有损名誉,都不能去沾。

为了捍卫自己的名誉,他们总是高标准地要求自己。他们心口如一,不会欺骗;他们表里如一,不会虚伪。与那些饱受良心、道德谴责的可悲人士相比,他们活得很轻松、很潇洒、很从容。“正直”就是对他们最好的评价。一位名人曾这样说过:“什么是一块砖头的名誉呢?那就是一块实实在在的砖头;什么是一块板材的名誉呢?那就是一块地地道道的、名副其实的板材;什么是人的名誉呢?这就是要做一个正直的人。”

为了捍卫自己的名誉,他们总是具有坚持原则和正义的力量。他们有能力去坚持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东西,在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并能公开反对自己确认是错误的东西。这一点并不容易,有时甚至需要他们付出很大的代价。但他们确实做到了,他们当然值得人们去尊敬、去崇拜,名誉是他们头顶盛开洁白玫瑰的花冠。

为了捍卫自己的名誉,他们总是坚持不懈,一心一意追求自己的目标,绝不会轻易动摇。那人生苦旅中的风风雨雨都不足以使他们停顿脚步。每一个人的名誉都来之不易,追求名誉的过程本身便是一个自我实现、自我认证的过程。

“名誉虽然不是德行的真正原则和标准,但是它离德行的真正原则和标准是最近的。”我们不妨将这句名言牢记于胸,捍卫我们自己的名誉,就从现在开始。

保护好你的名誉

名誉,芬芳如花朵,是一个人在世界上最值得珍惜的精神财富。然而,名誉的脆弱也一如花朵,一个人鹤立鸡群,反衬了别人的平庸,很自然的会引起别人的诽谤。

古人云:“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固然有些夸张,但舆论的力量确实是不可忽视的,诽谤对名誉的伤害是最致命的。

有个故事说,曾参居住的地方有个同名同姓的人杀了人,有人对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人了。”他母亲当然不信,继续织布。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个人对他母亲说了同样的话……第三个人说曾参杀人时,他的母亲感到害怕了,于是扔掉梭子,越墙逃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诽谤是多么可怕,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之下,即使至亲之人也开始怀疑你的名誉。所以,请从现在开始保护好自己的名誉,不给别人可乘之机,让流言蜚语自行湮灭。

诽谤的成因,归结起来不外乎两点,一是由于仇恨他人的成就或为人;二是妒忌他人的成功。拥有美好名誉的人最容易成为诽谤者的目标。

《孟子》中记载:有次鲁平公要见孟子,鲁平公心腹臧仓在鲁平公面前说:“礼义是要从贤者身上表现出来的,而孟子办丧事不守礼义。您不要去见他!”鲁平公不问青红皂白,轻信了臧仓的话,便没有去见孟子。后来孟子的学生名叫乐正克的来告诉孟子说:“鲁平公要见您,他的心腹臧仓拉住了他,最终使他来不成。”孟子处之淡然,不以为意。只要自己行得正,走得直,又何惧流言呢?

连孟子这样的圣人尚且被攻击为“不守礼义”,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那些或多或少、或隐藏或外露的缺陷当然更容易成为诽谤者的落脚点。

其实,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流言是非,有相信“流言是非”的,就有搬弄是非的。所以,与其说“流言是非”是由人捏造或搬弄出来的,不如说是由人“信”出来的。信“流言是非”的坏处是:原本要好的一对反目成仇;原来并没有什么关系的人恶语相向。而不听“流言是非”的好处就是耳根清净、心情舒畅。

有的人一听到对自己的诋毁之言就怒不可遏,要去论个明白,不能忍受诽谤之气,而有大智慧、大修养的人却视之为平常。

流言止于智者,我们要想不被流言击中,就要做生活中的智者,智者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要介入。“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你所在的圈子就那么小,任何的是非话、闲言碎语迟早会传到对方那里。

其次,如果你真的得知了别人的秘密,千万不能对任何人讲。记住:没有人会真的替你保守秘密。要明白,保守了别人一个秘密,你就少了一次受伤害的可能,多了一次受别人信任的机会。

最后,如果自己被谣言的利刃刺中,一定要保持冷静,区别对待。与工作有关的谣言,可以在一定的场合里当众予以澄清。与个人有关的,最好不予理睬。就像“解释误会更被误会”一样,你无法解释清楚。不予理睬是最好的办法,泰然处之、光明磊落,任何谣言都会随风而去。

你应该明白一点,无风不起浪,那些攻击我们名誉的人固然可恨、可鄙,但自己的行为一定也存在着过失和不足之处。对于别有用心的攻击可以置之不理,让它不攻自破,但对于真正存在的问题,就把诽谤当作一种批评吧!从中吸取教训,让诽谤的人再也不会有可乘之机。这才是保护名誉更深的意义所在。

同类推荐
  • 财富成功学(智慧生存丛书)

    财富成功学(智慧生存丛书)

    书中所述的成功致富理论内容非常实用,阅读之后,你会认识到他所说的:所有的成就,所有的财富,其源头只是一个瞬间意念。抓住了它,用一种坚定不移的思想去付诸于行动,你就会达成拥有财富的理想。
  • 青少年最该读的经典情感故事

    青少年最该读的经典情感故事

    本书精选了100多个适合青少年阅读的情感故事,用“情感悟语”的形式从亲情、友情、爱情、自尊、自爱等多层次为青少年揭示了情感的人生意义。
  • 历史智慧教给年轻人的99条生存法则

    历史智慧教给年轻人的99条生存法则

    说话怎样才能滴水不漏?如何办事才能顺风顺水?在何时应该激流勇退?在凶险的局势面前,如何才能趋利避害?……读史使人明智。历史人物的兴衰成败能给我们很好的启示。《历史智慧教给年轻人的99条生存法则》以历史人物为核心,翔实地讲解了中国历史中的99则生存智慧,对于我们当下的生活和工作而言,这些生存智慧仍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 帮助孩子成长的哲理与智慧

    帮助孩子成长的哲理与智慧

    孩子正处于成长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也会有很多迷惑。父母需要的是给孩子讲解一些人生中的哲理与智慧,让孩子通晓事理,提升孩子的智慧,为孩子指点迷津,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孩子明事理有智慧,才能自我解疑解惑,才能正确待人接物,才能获取快乐与成功。
  • 狼道全集(社科精品书)

    狼道全集(社科精品书)

    狼的生存,就是在恶劣的环境中坚强地创造生存空间;狼的团体,就是在充满争斗的对手中组织强大的团队力量;狼的智慧,就是在强者之列不断竞争、超越。狼道,实际上就是今天的优秀者、成功者可贵的人道,是那些敢于向命运挑战,永不服输,安身立命者不可或缺的人道,也是我们在竞争中立于不败的人道!没有其他动物能像狼一样让人敬佩,值得学习。狼性文化,顾名思义,是一种带有野性的拼博和竞争精神。本书从多方面对狼道、人道进行诠释,既是一本个人生存的智慧之书,又是一本关于团队管理之书,更是一本企业发展应奉行的准则之书,你可以从其中找到你最需要的精神力量。
热门推荐
  • 恶魔大人的萌妹子

    恶魔大人的萌妹子

    第一次碰碎了恶魔的古董花瓶,恶魔道:“给你两个选择要么做我助理要么做我女仆。”第二次恶魔救了他,恶魔道:“你欠我人情怎么还?把你的初吻给我吧!”第三次恶魔为了她受伤,恶魔醒来道:“你又欠我人情,这次──以身相许吧!”
  • 废王爷:替身王妃

    废王爷:替身王妃

    杀人不过头点地。是什么让她不顾前面的深宫怨墙,浑浊如天下最丑恶的地方也要孤注一掷?是为了家族平反?还是只为了见那个不可能再有一丝牵连的人一眼,就这样义无反顾地被身后的人利用着,诱使她一步一步走向那不归之路。
  • 学校总务管理中常见法律问题研究

    学校总务管理中常见法律问题研究

    《学校总务管理中常见法律问题》从总体上把一个学校后勤可能面临的工作内容进行了分类梳理,为一个后勤管理者在自己的管理体系中搭建管理框架提供参考。从实务上以阐释管理原理、分析法律关系、解读实际案例的方法,从理论到实践,帮助后勤管理者掌握常见的法律纠纷的性质、学校与学生如何分担责任以及如何做好防范。本书以警示的方式对管理过程中容易发生的法律纠纷进行特别提示,对于管理者规避法律风险,将纠纷消灭于未然状态具有一定的提醒作用。本书在写作时坚决摒弃了理论研究用语晦涩难懂的弊病,无论是对管理理论的解读,还是对法律问题的分析,都用娓娓道来的方式,方便读者更快更准确地掌握相关知识。
  • 待世间只剩晨曦

    待世间只剩晨曦

    那一年,真人秀盛行,但却频频被曝出有剧本,有安排。我们所在的小镇,不知道是幸事还是悲哀的,迎来了一档无剧本的真人秀。而故事便由此开始,几个女孩的纠缠,以及每个人心中的那点故事。将由我写给你们看。
  • 月落之夜:废材小姐要逆天

    月落之夜:废材小姐要逆天

    她原是废材中的废材,炮灰中的炮灰。一次机遇让她变为人上人。
  • 我忘了自杀的原因

    我忘了自杀的原因

    如果我没有放开江阳的手,他就不会死。如果我没有答应帮助江南驱逐江阳的灵魂,他就不会因为对我失望而沦落为怨灵。没有如果。从我放开抓住江阳的手那一刹那,我跟他的结局就注定了。注定绝望。注定痛苦。回过神时,我已经站在了教学楼顶楼。我站在江阳曾经跳下去的地方,透过栏杆看见追过来的江阳正站在楼底,抬头直直地注视着我。我想起江阳临死之前跟我说过的最后一句话。——我等你。他其实一直都在等我。我来了。
  • 六道通天

    六道通天

    六道浮屠,可以长生,可以极乐,同样可以灭天
  • 三魂生

    三魂生

    你说你喜欢大海的感觉…从此我便浪的无边无际。你总是说我孩子气…从此我便呆傻萌蠢痴。一傻…二痴…三少…四美…匆匆多年…你还沾几样…那些年…那些情…那些人…彷徨过眼云烟…现在的你…阴险也好…虚伪也罢…无不是保护自己而已…愿你记得那些年我们一起过的纯真…快乐…当时的我们不为权宜…只为豁达…不为生存…只为生活…只为兄弟情义…
  • 悠莉宠物店1

    悠莉宠物店1

    你,有朋友,有亲人,有学业和娱乐,而它,只有你。
  • 微型小说一千零一夜(第六卷)

    微型小说一千零一夜(第六卷)

    本书中的每一篇小说都是一个贴近生活的精彩故事,反映着当代生活的广阔图景。它们不仅能教会你如何理解生活,更能教会你如何热爱生活。开阔读者的视野、启迪读者的心智、使读者得到精神享受,是编者编选此书的最大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