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02400000015

第15章

天经地义

公元前520年,周景王死了,按老规矩,应由嫡世子姬猛继承王位。但景王生前却有意立庶出的长子姬朝为世子,这事曾与大夫宾孟商议过,只是未及实行就死了,于是引起了宫廷之争。

贵族单氏、刘氏合谋杀了宾孟,拥立世子姬猛即位,是为周悼王。

在朝的尹文公、甘平公、召庄公不服,决意另立王子朝。三家合兵作乱,命上将南宫极率众攻击刘氏。

刘氏不敌,狼狈出奔。单氏保住悼王,抵抗王子朝发来的兵将。

晋顷公得知周王室大乱,便派大夫籍谈、苟跞,率兵迎接周悼王于王城(在今河南洛阳)。

不久,周悼王病死,单氏、刘氏又立悼王同母弟丐,称周敬王。

敬王既立,王子朝继续作乱,并依靠尹文公等在京地(今河南荥阳东南)自立为王,赶走敬王。敬王暂居翟泉。当时周人呼丐为东王,称朝为西王,双方互相攻杀,连年内战,不能定局。

于是在公元前517年,晋顷公召集各诸侯国代表在黑壤(今山西沁水西北)会盟,商议如何安定周王室的事。与会者有晋国的赵鞅,鲁国的叔诣,宋国的乐大心,卫国的北宫喜,郑国的游吉等人。

会上赵鞅向游吉请教什么叫“礼”?游吉说:“我国的子产大夫在世时曾说过,礼就是天之经,即天道的规范;礼也就是地之义,即大地的准则。它是万民行动的依据,天长地久,理所当然,不能改变,更不容怀疑。”

赵鞅谢教,表示愿终身牢记此言。在座者都肃然起敬。

接着,赵鞅提出各国应按礼行仪,约定时日,为周敬王输送兵卒、粮草,并帮助王室迁归王城成周。

在场的宋右师乐大心表示异议,认为宋国原为殷商后裔,周王朝一直以宾礼相侍,哪有客人给主人兵卒、粮食的道理?

当时跟赵鞅赴会的晋国从臣士弥牟立即批驳了乐大心,提出许多事实说明宋国一向服从盟主的安排,从未背过盟,现在需要大家合力为周王室操心时,为何忽然生此异议?这是无礼的表现。

乐大心无言可对,只能接受牒命而退。以后晋大夫荀跞率领诸侯的军队帮助周敬王复位,平定了王子朝之乱。后人便把黑壤会盟时提到“天经地义”的话当成语而流传到今,比喻理所当然,不容怀疑。天涯海角韩愈,字退之,是唐代伟大的文学家。

他两岁时就死了父亲,不久他的母亲又死去。幼时他依靠哥哥韩会和嫂嫂郑夫人过活。韩会有一个嗣子(愈次兄介之子,出继与长兄会为嗣)叫老成,排行十二,所以小名叫十二郎,年纪比韩愈小一点。后来韩会四十二岁的时候,因宰相元载的事,贬为韶州刺史,不到几个月就病死在韶州,这时韩愈只有十一岁,十二郎也很小。韩愈虽然有三个哥哥(会、弁、介),但都很早离开了人世。这时,继承祖先后代的,只有韩愈和他的侄子十二郎两个人,孤苦伶仃,没有一天离开过。

韩愈十九岁时自宜城前往京城,以后十年的时间中,只和十二郎见过三次面。当他正打算西归和十二郎永远生活在一起的时候,不幸十二郎就在这时死去了。韩愈知道了这个消息,悲痛欲绝,写了一篇“祭十二郎文”,叫建中备了一些时下的物品从老远的地方去祭奠他。这篇祭文,一字一泪,令人读来心酸。

祭文中有“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的句子,后人便把它引申成“天涯海角”这句话,用来比喻极其遥远的地方。天真烂漫元·夏文彦《图绘宝鉴·五·郑思肖》:“工画墨兰,尝自画一卷,长丈余,高可五寸许,天真烂漫,超出物表。”

南宋末年,有个姓郑的诗人兼画家,很有才学,年轻时曾以太学生的资格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后来,北方蒙古贵族大举南侵,他上疏朝廷,竭力主张抵抗,但未被采纳。

赵宋王朝灭亡后,他改名为“思肖”(“肖”是“赵”的一半),字忆翁,号所南,都是表示不忘南宋、不愿当元朝臣民的意思。元初,他作为南宋遗老,隐居在苏州城南报国寺中。

他把自己居住的地方叫作“本穴世界”,亲手写了大匾挂在室中,“本”字可拆成“大”、“十”两字,把“十”放在“穴”字中央,就成了宋字,合起来就是“大宋”的意思。

郑思肖无论坐卧,总习惯于面向南方。他还经常登高望远,向南而泣,引起时人的注意。

许多人知道郑思肖能诗善画,因此常慕名登门拜访。郑思肖见来客是南方人,便热情接待;而一听到来客讲北方话,便拂袖而起。人们也不以为怪。

郑思肖在报国寺周围种田三十亩,以务农为乐,还种了许多梅、兰、竹、菊,寄托自己清高的志趣。

他常在花前月下,吟诵自己思念故国的诗作。他的一首《塞菊》诗,表达了一种“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庭中”的情操。

他的诗集取名《心史》,内容大多描述元初社会状况,表示不满,并尽情抒发自己渴望恢复宋室的强烈情绪。

书写成后,郑思肖自知无法存留,便装在铁盒中沉入井底。直到三百多年后的明崇祯年间,才被世人称作《铁函心史》,也叫《井中心史》。

他平时的画作,却挂满了书斋、卧室。苍烟半抹、斜月数竿的“黑竹”,花叶萧疏、不画土根的“墨兰”,引起了不少朋友的赞叹。

有人问他:“为什么画兰花不画土根呢?”郑思肖愤然答道:“土地都给别人抢去了!”大家明白,这又是他对当前元朝统治者所表示的一种抗议!

郑思肖画兰远近闻名。当时县官很想得到一幅,于是差人去向郑思肖索取赋税,如能献出墨兰一幅,就免收税款。

差人来到报国寺,向郑思肖传达了县太爷之意。郑思肖大怒,对来人说:“头可得,兰不可得!”

差人回复县官后,左右都说郑某无礼,应立即拿办。倒是县官心中明白,如此做不仅得不到郑思肖的画,反为天下文人耻笑,便把这事搁下了。

郑思肖自此更为人敬佩。他常常笑着说:“求则不得,不求或否。”随即指指室内诸画对在座朋友们说:“倘有中意者,即可相赠。”

求画者越来越多,郑思肖常当众挥毫,作画题诗以赠友好。所画仍多为兰、竹之类。后人曾有诗赞道:“秋风兰惠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有一次,郑思肖当着朋友们的面画了一幅“墨兰”,题诗道:“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到此乡?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众人都知道郑思肖以兰自喻,但画得这样生动,又令人叹为观止!

郑思肖的墨兰越画越精,越画越奇。有一次,他又画了一卷长一丈多的墨兰,都是没有土根的,但疏密相间,自然纯真,显出蓬勃的生气。画题是:“纯是君子,绝无小人!”

这幅画没有立即送人,而挂在室内供来访者欣赏。大家赞不绝口,一致认为此画画得“天真烂漫,超出物表”。

郑思肖终身独自隐居,并无妻子儿女。他的画作流传很广,但颇多遗失,现存的画迹有《国香图卷》、《竹卷》等。元朝夏文彦编著《图绘宝鉴》时,对郑思肖画墨兰的“天真烂漫”,作了特别的推崇。

同仇敌忾

公元前623年,卫国的亚卿(副执政)宁俞出使鲁国,鲁君设宴招待。席间,乐工演唱《湛露》和《彤弓》,这是周天子对诸侯表示恩赐和奖赏的宴乐。宁俞听了很不以为然,所以在宴席上他并无半句答谢之辞。

鲁君很是奇怪,宴毕,即命人私下探询宁俞:刚才席间不辞不答是何道理?宁俞微笑说:“当年诸侯为周天子尽力,征服四夷(敌王所忾,而献其功):天子为了表示酬谢,设酒宴,赐彤弓(朱红色的弓),赋《湛露》,这是可以理解的。”

宁俞继续说:“可是,今天我们卫国来与鲁国通好,鲁君特地学天子赐诸侯的礼节,也命人奏起《湛露》、《彤弓》来,我又不便唐突,所以只好不开口了。”宁俞的讽喻和规劝使来人大为感服,即告辞回复鲁君。

鲁君听到宁俞所说的意思,也自觉惭愧,下次再不敢这样颠倒周礼了。而宁俞所说的“敌王所忾”,却被作为成语“同仇敌忾”的一个语源而广为流传。

到了公元前506年,楚国大夫伍奢的次子伍子胥,因父亲被杀逃亡在吴国,他带了吴国军队攻破楚国的都城,楚昭王出奔随国。伍子胥到处搜求昭王,以报杀父之仇。

其实,伍奢是被昭王的父亲楚平王杀死的,当时平王已死。伍子胥便掘开楚平王的墓,刨出尸首,用钢鞭打得稀烂,然后再找平王的儿子楚昭王讨还血债。

伍子胥的好友申包胥捎信给伍子胥说,物极必反,你适可而止吧!子胥不听,复书包胥,大意说,为报父仇就顾不得楚国了。包胥得信,叹口气说:“子胥要灭楚,我岂能坐视不救!”

申包胥知道楚平王夫人是秦哀公的女儿,秦楚两国有甥舅之亲,所以决定到秦国求救。他昼夜西奔,足踵流血,好不容易奔到秦国。

申包胥求见秦哀公说:“吴若灭楚,便要进一步攻秦,请赶快派兵解救楚国。”秦哀公说:“我们秦国处于西部边陲,兵少将寡,自保不暇,怎能救楚?”包胥又动以甥舅之情,秦君仍不肯点头。

秦哀公让申包胥在馆驿中安心住下,待自己和群臣商议后再作决定。但一连好几天,哀公沉湎于酒色,竟把这事抛在一边。

申包胥便不脱衣冠,立于秦庭之中,日夜号哭,计七天七夜,不吃不喝。

秦哀公听到申包胥如此哀号,大为感动。他亲自前去安慰申包胥,并为他唱《无衣》歌:“岂日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申包胥听这歌词明明在说有衣同穿,有仇同报,还提到整修武器,准备打仗。他知道秦哀公已同意发兵,便顿首称谢,并恢复饮食。

申包胥终于请得秦兵,挽救了楚国。《无衣》诗本是秦军中十分流行的一首从军歌,自从申包胥哭秦廷后,“与子同仇”更为时人乐道。后人也就把“同仇”与“敌忾”合为成语,以表达共同一致对敌斗争的决心。

同流合污

战国中期的孟轲,是孔子儒家学说的继承人。一次,他与学生万章一起讨论孔子的言行。当万章问到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好好先生时,孟轲说:“这种人言论和行动不一致,胸无大志。在与别人相处中,四方讨好,八面玲珑,指责他举不出大错,责骂他抓不住把柄,他的言行同不好的风俗、世故相合(原文:‘同乎流俗,合乎世污’),这种人的言行与尧舜之道是完全相违背的。因此,孔子对这种人非常厌恶。”

后来,人们把“同乎流俗,合乎世污”简化成“同流合污”,来比喻跟坏人在一起干坏事。

同室操戈

春秋时,郑国大夫徐吾犯的妹妹长得貌如天仙,举止文静。郑国的公孙楚和公孙黑两兄弟都想前去求亲。公孙楚先送去订婚的聘礼,徐吾犯答应了。公孙黑再送去聘礼时,徐吾犯只好婉言谢绝。不料公孙黑竟威胁说:“如果你不答应,我将派人来抢你妹妹。”

徐吾犯对此忧心忡忡,公孙家族在郑国势力强大,怎么敢得罪呢?他将此事告诉了子产,子产说:“公孙兄弟应该以礼相让,怎么争起来了呢?这是郑国政治混乱的表现啊!事已如此,不如让你妹妹自己决定。”

于是,徐吾犯请来了公孙兄弟,然后让妹妹在帘幕内观察。公孙黑穿得鲜艳华丽,一副贵公子的派头,出门时向徐家的人施舍了不少钱财。公孙楚一身戎装,左手握弓,右手拿箭,出门时向上一箭射中天上的飞鸟,向下一箭射死池中的游鱼,然后跳上战车奔驰而去。

徐吾犯的妹妹说:“公孙黑的确英俊,但缺乏大丈夫的气概。男人应该有男人的样子,女人应该有女人的样子,夫妇才能和顺。”最后,她嫁给了公孙楚。

公孙黑不服。一天,他全副武装闯进公孙楚家,要杀弟弟,夺他妻子。公孙楚大怒,手握长矛向哥哥刺去,两人就在室内拼斗起来。最后,公孙黑斗败负伤逃跑。

投笔从戎

班超,是东汉名将。他父亲班彪、哥哥班固、妹妹班昭都是当时著名的历史学家。班超在少年时代,也读过许多历史等方面的书籍,但是,往往只读个大概。

对于张骞、傅介子等历史人物,班超非常赞赏。西汉武帝时的张骞、昭帝时的傅介子都曾出使西域,为促进汉朝和西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边防作出很大贡献,班超立志要像他们那样为国立功。

公元62年,他哥哥班固被任命为校书郎(管理书籍的官)。赴任时,班超和母亲也随同一起到了京都洛阳。

那时候,他们家里生活比较清贫。班超就接受官府雇佣,做抄书工作。为了多挣一些钱来供养母亲,他常常工作到深夜。

班超很不满意这种庸庸碌碌的生活。有一次,他投笔长叹说:“男子汉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立功异域,才有出息!怎能够成年累月在笔砚间混日子呢!”

周围的人听到班超一番决心投笔从戎的感慨,都讥笑他。班超激动地说:“鼠目寸光的人怎能理解壮士的志向呢!”

后来,班超参加了军队。公元73年,奉车都尉(皇帝的高级侍从官)窦固出击匈奴时,班超被任命为假司马(军队的副参谋长官),随同一起出征。

窦固让班超带领一支部队出征。在蒲类海(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里坤湖)附近,班超和匈奴呼衍王的部队相遇。他带领将士们英勇奋战,消灭了许多敌人,为重开西域的通道建立了功勋。

投鼠忌器

三国初期,汉献帝与丞相曹操、皇叔刘备一起去打猎。曹操为了显示自己的武力,竟跟汉献帝齐头并进。汉献帝见不远处有只兔子,就叫刘备射,说是要看看皇叔的箭法。刘备连忙弯弓射箭,正好命中兔子,献帝连夸好箭法。南帝又看见一只大鹿,连射三箭不中,就叫曹操射。曹操拿过献帝的金比箭,一箭就射中了鹿。将士们见射中鹿的是金比箭,以为是献帝射的,都高呼“万岁”,曹操得意地站到献帝前接受欢呼。关云长实在看不下去,要拍马刀砍曹操,刘备忙暗示他不可轻举妄动。事后,关云长问刘备为什么不让杀曹操,他说:“投鼠忌器,他身边还有献帝呢。”

“投鼠忌器”的意思是老鼠靠近器物,用东西砸老鼠又怕砸坏老鼠附近的用具。现常用来比喻做事有所顾忌,不敢放手进行。

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辛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推心置腹

西汉末期,王莽篡夺政权以后,造成连年的天灾人祸,各地纷纷起兵讨伐他。其中,荆州一带饥民组成的绿林军吸收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刘秀等的队伍,拥立皇室后裔刘玄为皇帝,声势越来越大。

刘秀办事很动脑筋,有一套争取人心的办法。不久,刘玄派遣他去河北扩充力量。刘秀于是集中了一些人马,先消灭了自封为皇帝的王郎的队伍。在王郎的住处,抄检出大量当地官吏和大户人家与王郎来往的文书,内容多是奉承王郎、谩骂刘秀的。刘秀随手翻了翻这些东西,让人当着大家的面都烧了。有的将领忙提醒刘秀,应该把它们留下作为处治一些人的证据。刘秀笑着说:“事情已经过去就算了,烧掉这些东西,让那些人安心睡觉吧!”这件事传开后,许多人都觉得刘秀豁达大度,更加信赖他了。刘玄知道他消灭了王郎,也很高兴,传令封他为萧王。

公元24年,刘秀带领大队人马围攻铜马农民起义军。高湖、重连等地的起义军闻讯后,赶来支援铜马。由于缺少强有力的指挥系统,铜马军最后几十万人马都被击溃,向刘秀投降。刘秀没有歧视虐待这些人,一再宣称既往不咎,把他们收编到自己的军中。对于那些农民起义军的首领,刘秀还分封给他们官职。

尽管这样,一些投降将士的心里仍然疑虑不安。他们觉得过去同刘秀拼杀了那么久,他哪能一点不记仇?说不定是缓兵之计,将来总要找机会收拾他们。刘秀看出了这一点。当即采取措施消除他们的疑虑。他要投降将领各自回营去掌握自己原来的队伍。随后,他自己骑上一匹马,只带两个随从,一个营帐一个营帐地察看投降过来的将士,和颜悦色地安抚他们。

投降过来的将士见刘秀毫无戒心,完全把他们当自己人一样看待,都很感动,互相议论说:“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就是说,萧王刘秀把自己的心都放到我们心中,这还有什么担心的?难道还不应该拼死为他效力吗?

外强中干

春秋时代的晋献公死后,晋公子夷吾结束逃亡生活,回到晋国继承王位当上了国君。

在夷吾的逃亡生涯中,曾经答应过秦穆公,若是有一天夷吾能够有机会回国当上国君,夷吾就把五座城镇割让给秦国,当作救命之恩。可是,当上国君之后的夷吾并没有实现诺言。

后来秦国发生饥荒,晋国也没有伸出援手帮助秦国。秦穆公为此怀恨在心。后来,秦穆公发兵攻打晋国,很快就打到晋国的一个城镇。为了抵抗强大的秦军,晋惠公亲自领兵反抗。他下令拉战车的马,一定要用郑国的骏马。有位大臣看到,连忙对晋惠公说:“郑国的马看起来虽然很强壮,但是实际上却很虚弱,打起仗来一紧张就会不听指挥。到那时,进退不得,大王还是不要做此决定吧!”但是晋惠公一点都不愿意听大臣的劝告。果然,没多久晋惠公的马车就开始不听指挥,晋惠公一下就被秦军捉住,当了俘虏,晋国因此而大败。

完璧归赵

战国时,赵惠文王得到了世间罕见的美玉——和氏璧。秦昭王听说后,想把美玉占为己有,便派人送信给赵王,骗他说秦国愿以十五座城池换取这块宝玉。

赵王想将宝玉送给秦国,却担心秦国不履行诺言;想不给,又怕得罪秦国。同大臣们也商量不出一个结果来。想找一个适当的人出使秦国,一时又找不到。这时,一个叫缪贤的大臣推荐自己的门客,说他可以担当出使秦国的任务。这个门客就是蔺相如。他见到赵王后,主动提出拿着宝玉出使秦国,并表示:秦国把城池割让给赵国,我就把玉留在秦国;秦若不给城,我一定把宝玉完整无缺地带回赵国。(原文为:“臣请完璧归赵。”)赵王点头同意了。

蔺相如来到秦国谒见了秦王,并献上和氏璧。秦王手捧美玉,满心欢喜,爱不释手,传给大臣和妃嫔们观看,压根儿不提划给赵国十五座城池的事。

蔺相如等了很久,看出秦王并无诚意,便心生一计,上前说道:“这块美玉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信以为真,便命侍臣将璧传给蔺相如。蔺相如拿到和氏璧,后退几步,背靠柱子,愤怒使得头发竖起将帽子顶起。他说:“大王只顾观赏宝玉,根本不提交城之事,可见您并无诚意,所以我将璧收回。大王要是逼迫我,我就撞死在这根柱子上,这块宝玉也一块儿撞碎。”秦王怕宝玉真的撞碎,赶紧道歉,并派人将地图拿来,装模作样地将准备给赵国的十五座城池的位置指给蔺相如看,还答应过几日举行盛典,正式迎接蔺相如。

蔺相如知道,秦王又在设骗局了。当天夜里,便叫手下人穿着破衣服,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

秦王斋戒五天后,在正殿里隆重地接待了蔺相如。蔺相如对秦王说:“我看大王并无诚意,因此早将和氏璧送回赵国了。我并不是想违约,秦国比赵国强大,如果大王您作出高姿态,先交出十五座城池,赵国一定不敢不将宝玉拱手相送。我知道这样做是欺骗了您,请您把我煮死吧!不过,也请您先好好考虑一下该怎么做。”

秦王恼怒万分,但又无可奈何,心想,杀了他不但得不到宝玉,还把秦、赵的关系弄僵了,只得放他回去了。

后来,人们把这则故事概括成“完璧归赵”这个成语,比喻把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

玩火自焚

春秋时,卫国公子州吁杀了卫桓公,自立为国君。国人不服。州吁想发动一场战争来讨好诸侯,借机缓和国内矛盾。

正巧这时,宋国宋殇公与宋公子冯有矛盾,州吁便派人游说宋殇公,表示卫国愿意帮助他除掉公子冯。原来,宋国前国君穆公死时,对宋大司马留下遗言:“我当初本不该立为国君,应立的是太子与夷,只因哥哥(宋宣公)让位于我,才使我当上国君。哥哥的恩德我怎么敢忘呢?我死后,请你立太子与夷,而不要立我的儿子冯。”穆公担心大臣不愿意,便叫公子冯出奔到郑国。穆公死后,太子与夷立为国君,即宋殇公。宋殇公担心公子冯回来夺取君位,一心想将他除掉,现在听说卫国愿意帮助他,自然满口答应。

这一年,州吁在宋国的支持下率领陈、蔡、卫三国的军队讨伐郑国,要它交出公子冯。不料郑国早有准备,三国军队见无法攻下,就在包围郑国都城五天后,各自撤军回国。

诸侯各国对州吁的做法感到莫名其妙。鲁隐公问大夫众仲,众仲分析说:“州吁发动这场战争,无非是想转移国内人民的注意力,显示自己的力量。自古以来,君王以道德治理国家,而不是凭借武力。战争犹如火焰,不扑灭,将会焚烧掉自己啊!”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三国时代,在赤壁发生了一次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叫“赤壁之战”。

曹操号称拥军百万,雄居北方,想并吞南方。东吴、西蜀就联合起来,一起对抗北魏。东吴的统帅周瑜和西蜀的军师诸葛亮在一起研究攻打曹操的方案。他们决定利用曹操狂妄自大的轻敌情绪,采用火攻的作战方案。周瑜用反间计,让曹操杀死曹军中熟悉水战、可以抵挡他们的将领蔡瑁、张允。周瑜又叫庞统假作献计,骗曹军把战船连在一起。

周瑜又打黄盖,让这老将用“苦肉计”去诈降曹操。实际上,黄盖在船中装满了容易燃烧的物品,准备以诈降的方式冲向曹营,发起火攻。

一切都安排好了,就缺一个很重要的条件——要向北岸曹军放火,必须依仗着东南风才能办到。当时正当隆冬季节,天天都刮西北风。周瑜忧急成病,卧床不起。只有军师诸葛亮心中有数。他自称有个秘方可以治好周瑜的病。诸葛亮拜访周瑜,把药方写了出来: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四句话道破了周瑜的心事。

周瑜急切地请教诸葛亮有什么办法,可以借东风。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通过气象观察,心中就有了办法。他对周瑜说,自己能呼风唤雨,借三天三夜东南风来帮助周瑜放火。周瑜立即命人筑了一个土台,叫“七星坛”。诸葛亮在“七星坛”上祈求东南风。

到了预定的日期,果然东南风大作,周瑜就顺利地执行他的火攻计划。东风狂吹,火光冲天,赤壁之役,曹操吃了败仗,从此奠定了“鼎足三分”的局势。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比喻样样都准备好了,就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望梅止渴

三国时期的曹操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足智多谋,非常善于带兵打仗。

有一年的夏天,曹操率领人马去出征。当时天气非常炎热,将士们连日长途跋涉,都十分疲劳,加上带的水也早已喝完,大家都口干舌燥,简直是熬不下去了。大家都没精打采的,行军速度自然也就慢下来了。

曹操见了,心中十分着急,急忙派士兵到附近去找水。可是这附近因为干旱,池塘、河流都早已干涸了,哪里还找得到一滴水呀?那些去找水的士兵们都一个个垂头丧气地回来了。

曹操这下更着急了,心想,这样下去,队伍士气低落,什么时候才能到达目的地啊?想到这里,曹操忽然有了办法,他在马上用手往前一指,大声说:“前面不远有一片梅树林,树上长满了新鲜的梅子,那梅子可是又酸又甜,好解渴啊!”

将士们一听,都信以为真,身上顿时来了劲,口里酸溜溜的,口水也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口渴的感觉一扫而光,行军的速度马上也快了许多。部队很快走出了这片地区,来到一个有水源的地方。

望洋兴叹

成语“望洋兴叹”出自庄子的《外篇·秋水》。故事说:秋天的大水按着时令到了,无数支流的水都灌进了黄河。河面十分宽阔,水雾蒸腾,不论是河的两岸,还是河心的沙洲,隔岸望去,简直分不清岸上的是牛还是马。这时呀,河伯欣欣然自我陶醉起来,认为天下的美景,全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了。

河伯顺着水势向东前行,到了北海,朝东一看,只见一片汪洋,无边无际。到这时,河伯才开始改变他那洋洋自得的神态,仰起头来对着北海神无限感叹地说:“俗话说:‘有的人懂得了一点道理,便以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这正是批评我这种人的啊。我曾经听人说过,孔子的见闻学识不算多,伯夷的德行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以前我不信这话,现在我见到了你的广阔无边,才知道这话是真的啊。我如果不到你这里来,那就糟了。我将永远被道德高尚、学问渊博的人所耻笑了。”

这个成语原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后来人们用它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条件不充分而感到无可奈何。

妄自尊大

东汉光武帝刚刚即位的时候,天下还很乱,存在着很多割据势力。他们都各自独霸一方,其中势力比较大的有窦融、隗嚣、公孙述。

汉光武帝想要统一天下,准备对这些割据势力各个击破,决定先拉拢隗嚣和窦融,好孤立公孙述。公孙述也想拉拢隗嚣,曾经派使者去封他为王。隗嚣不知汉光武帝和公孙述两人到底谁能最后统一天下,拿不定主意到底应该投靠谁,就派手下的一个谋士马援作为使者,到两边探探虚实。

马援和公孙述是同乡,从小就是好朋友。他到了公孙述这里,以为自己是公孙述的老朋友,可是公孙述却向他摆皇帝的架子,对待他就像对待一般使臣一样。他见了马援,没说上几句话,就封马援为大将军,还威严地坐在那里,等着马援向他谢恩。

马援心里很不痛快,就推辞不干。他回到隗嚣那里,对隗嚣说:“公孙述妄自尊大,就好像一只井底下的青蛙,我看我们还不如投靠东边的汉光武帝。”

于是,隗嚣又派马援去见汉光武帝。光武帝穿着便装,也不带卫兵,在殿上很随便地接见马援,就像老朋友见面一样。他笑着对马援说:“您在两个皇帝之间奔波,今天见到您,我还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啊!”马援说:“现在天下还没有定下来,不但是做君主的要挑选臣子,做臣子的也要挑选君主。我和公孙述是从小就要好的朋友,他见我的时候都有卫兵护卫着,您见我的时候却这么随便,连卫士也不带,就不怕我是刺客吗?”汉光武帝笑在说:“您不是刺客,大概是说客。”

马援感慨地说:“现在天下大乱,有好多个皇帝,我今天见了皇上这么爽豪,就跟汉高祖一样,这才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皇帝。”

汉光武帝和马援谈得很融洽,马援回去以后,就把自己的看法对隗嚣说了。后来,公孙述果然被刘秀灭掉,汉光武帝统一了天下。

亡羊补牢

战国时,楚襄王是个昏庸的国君。秦国时时觊觎楚国土地,妄图占为己有。楚襄王却不闻不问,成天吃喝玩乐。

大夫庄辛直言进谏,劝他多加提防。楚襄王非但不听,还训斥庄辛是“老胡涂”。庄辛无可奈何,只好离开到了赵国。

不久秦国果然发兵强占了楚国许多城镇。这时,楚襄王才省悟庄辛当初的话是对的。他立刻把庄辛请回国。他虚心请教庄辛:“现在这种局面怎么办?”庄辛道:“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亡:丢失。牢:关牲囗的圈。“亡羊补牢”比喻出了差错,设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

惘然若失

黄宪,字叔度,东汉汝南镇阳(今河南正阳北)人,出身贫贱,父亲是个牛医,但他并不自卑,从小刻苦自学,博览群书,不但才识超人,而且品性高洁,很早就受到邻里的器重。

黄宪十四岁那年,颍川(郡名,在今河南省中部)名士荀淑到慎阳去,在一家旅馆里遇见了他。荀淑见他是个少年,长得眉清目秀,很惹人喜爱,就邀他到房里去坐坐。

谁知刚刚交谈了几句,荀淑就被黄宪渊博的学识惊呆了。他和黄宪一直谈到太阳西下,才依依不舍地把他送到门外,说:“没想到你竟是我的老师啊!”

第二天,荀淑去拜访自己的朋友、汝南郡功曹袁阆,一见面就问:“贵郡有个颜子(孔子的学生颜渊,年纪很轻,但最勤奋好学),你认识他吗?”袁阆说:“你指的是黄叔度吧?”

后来,太原名士郭泰游历到汝南,先去登门拜访袁阆,谈了没有多久,就告辞而去。

接着,郭泰又去求见黄宪,在黄宪家里一住就是几天。后来他对人说:“袁奉高(袁阆的字)像一道清泉,一眼就可以见底;可是黄叔度却像千顷大湖一样,使人无法测量他的深广。”

和黄宪同里有个名叫戴良的人,他才能出众,名声也很大,但是生性高傲,瞧不起别人。曾经有人问他:“你自己认为天下有谁可以跟你相比?”戴良说:“我就像孔子和大禹一样,独步天下,谁能比得上我!”

可是,这位目空一切的戴良,见了黄宪,骄傲的气焰马上就收敛起来了,不但当面正容肃立,不敢轻慢;而且分手以后,还惘然若失地愣上好半天。

有一次,戴良从外面回到家里,母亲见他闷闷不乐,就问:“你又是从牛医儿那里来吧?”戴良说:“是啊,我没见他的时候,并不认为及不上他;可是一见了面,就会感到他高不可攀。黄叔度这个人,真是难以捉摸啊!”

由于士大夫们的推崇,黄宪的名声越来越大。汝南太守多次请他到郡里任职,朝廷也下令把他征召进京,可是生性淡泊的黄宪,始终不肯出去做官。他去世以后,人们都把他称为“征君”(不受征聘的隐士),以表示对他的敬重。网开一面夏朝从禹开始,经过十五代君王,传到了夏桀。夏桀荒淫无道,引起百姓的不满和怨恨。商的首领汤看到这一切,就想争取民心推翻夏桀的统治。

一天,商汤散步时,看到一个人在野外四面张网捕鸟,还祈祷说:“无论从哪里来的鸟都能进入我的网。”商汤对捕鸟人说:“哎呀,太残忍了,鸟儿恐怕被你捕光了。”说罢,便拆掉三面的网(原文:“乃去取其三面”)。并小声祝告:“鸟儿啊,你们愿左飞就往左飞,愿右飞就往右飞,实在不想活了,就进入网里来吧!”

诸侯和部落首领们听说此事,纷纷说:“商汤是一个好君王,他对飞禽如此仁慈,对人肯定更加仁爱。”很快四十个氏族部落先后归顺于他。最后,商汤终于灭了夏。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网开一面”或“网开三面”这个成语,来比喻对罪犯从宽处理,给罪犯一条弃旧从新的出路。

为虎作伥

唐穆宗长庆年间,传说有个处士马拯,听说衡山祝融峰住着一个伏虎长老。他带了一个童仆,上山去拜访那位长老。

他登上祝融峰,见到一座佛寺里,果然有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老和尚很热情,一定要留马拯吃饭,可是厨房里的油和盐正巧用完了。马拯就叫童仆下山去买油盐。老和尚陪送他走出寺门。马拯独自一人站在寺边观赏山景。这时,从山下又来了一个叫马沼的隐士。两人互通姓名之后,马沼说他在半山腰看见一只猛虎在叫人……马拯问了那人的年龄、容貌、衣着,惊叫道:“那是我的童仆!”马沼又说:“奇怪的是,那猛虎吃了人后,忽然变成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不一会,老和尚回来了,马沼轻声对马拯说:“正是这个和尚。”天晚了,老和尚要请他们住僧房,两人却喜欢住在斋堂里。他们把门紧紧闩上,观察着外面的动静。半夜里,有只老虎几次来撞门,两人用力顶住,门才没有被撞开。两人决心要除掉这只吃人的老虎,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第二天一早,两人说是后院一口井里传出怪声音,把老和尚骗到井边。当老和尚凑到井口看时,马沼一用力,把他推下井去。和尚一落水,立刻变成了老虎。两人搬来大石头,把它砸死了。两人下山时迷了路,后来幸亏遇见一个猎人,就住在搭在树上的窝棚里过夜。

半夜里,马拯突然被树下的人声吵醒。他借着月光一看,竟有几十个人,叫嚷着要替老虎报仇。猎人告诉他们,这些人都是被老虎吃掉了,可死后却替老虎开道,成了伥鬼。马拯骂道:“你们这些伥鬼,死在老虎嘴里,还要为它痛哭、报仇!”

古代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还要为老虎效力。成语“为虎作伥”由此而来,现比喻为坏人做帮凶。

同类推荐
  • 组织心理与行为管理概论

    组织心理与行为管理概论

    以人为本,促进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发挥是实现组织持续创新的关键。本书从人是管理的核心入手,紧紧围绕着工作环境中的员工,循序渐进地以个体、群体和组织三个层次展开对人及人与环境的互动中产生的心理与行为进行剖析和探讨。本书根据心理学理论提供了实效性的训练,将工作情景中的管理者与员工的内隐心理与外显行为改善有机结合为一体,以创造创新型组织。本书的重要特色在于全面考虑组织中人的各类心理表现,既从管理学的视角来揭示心理预测行为,又从心理学的视角阐述人的心理微妙变化以及在组织和群体中的心理与个体心理表现的不同,是从管理学和心理学两个角度来阐述心理与行为的。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石窟(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石窟(阅读中华国粹)

    《阅读中华国粹》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丛书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入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佛教艺术的奇葩——石窟综述;“丝绸之路”上的佛教瑰宝——敦煌莫高窟等。
  • 学生人道主义的教育

    学生人道主义的教育

    学生德育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学生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广大学生形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品质。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学校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 怎样树立在学生中的威信

    怎样树立在学生中的威信

    本书以清新的笔调、详实的案例向教师娓娓道来:要树立起自己的威信,教师除了要师德高尚、敬业爱生,专业精湛、诚实守信、仪表得当,还要宽严有度、教管有方、赏罚分明、公平公正。只有这样,学生对教师才能心悦诚服,也只有这样,教师才不会在“学生难管” 的哀叹中失落教育的权威。
  • 小神探智破疑案(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小神探智破疑案(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热门推荐
  • 天馨家族

    天馨家族

    天上有个小公主叫天馨,和哥哥姐姐们在天上生活跃很好,可是,有一天大魔王的封印解除了,把神奇弄到了凡间,为了打败他小公主下凡投胎寻找10大神器,却在凡间有了爱情,她6岁的时候在凡间知道了自己的使命。想知道下面的故事吗?请看
  • 天梦大道

    天梦大道

    世间之初始,唯有一蝶,名为“造化玉蝶”,蝶内孕育有万千造化。玉蝶为天,万千造化为梦,造化玉蝶又被称之为“天梦”。有一日,玉蝶忽然碎了,每一丝碎片都化作了一个世界,界内的造化又幻化为千百世态。后来有世态生灵悟得造化之能夺取了天梦之功后就有了神通,这些有了神通的生灵被称之为“搜梦者”。我要讲的,就是一个搜梦者和他那精彩纷呈的成长之路。
  • 欢喜忧伤

    欢喜忧伤

    很多时候,我们的改变是从一个人的到来或者离开开始的。当爱不知不觉成为习惯,那曾经的美好有多少能经受住岁月的考验。历经浮华,忽然发现。那个十指紧扣,山盟海誓说着不离不弃的人,原来早已成为追忆。才发现,欢喜时,爱是必需品,占据了生命的全部。忧伤来临,情感世界侵蚀的面目全非。摇摆不定的思绪里一切都变得似乎不再重要。曾经,爱可以承担生命的全部重量。如今却轻的鸿毛一般,风轻轻一吹,任由它飞扬。人海中际遇,咫尺天涯。谁与谁遇见,谁与谁分离。感谢某些人的出现,曾经慌乱过我们的流年。岁月似水流过,时光中不经意的一幕幕。试着把他们连接起来,里面浸润着我们欢喜忧伤的青春。
  • 道本无情亦有情

    道本无情亦有情

    千百年来修道蔚然成风,两个起于毫末的少年,因为彼此不同的际遇,而导致后来迥然各异但同样精彩的人生,修道途中,爱情、友情、亲情交织在一起,这两个少年在无情天道下该如何取舍,如何活出有情呢?
  • 知子挚寒,笑言如希

    知子挚寒,笑言如希

    “臭丫头,笨丫头,我这辈子怎么会摊上这么个你!”某个吃货边吃边回答道:“唉,没办法,这就是前世的我实在是太好了,而你呢,又太坏了。所以呢,可爱又可敬的上帝伯伯就让我来收拾收拾你呗!你要知道感恩啦!”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从吵闹的开始,又胡闹结尾。他们的爱情即将开始......
  • 顾全大局

    顾全大局

    顾全大局就是以整体利益为重,凡事从大局出发。在事关大局和自身利益的问题上,能以宽广的眼界审时度势,以长远的眼光权衡利弊得失。自觉做到局部服从整体,自我服从全局,眼前服从长远,立足本职,甘于奉献。这就是本书所要告诉你的主旨要义,也是你行走职场不可或缺的职业品质要想立足职场,你要想脱颖而出,你要想成为一流员工,只有忠诚、敬业、负责是远远不够的,你还必须学会顾全大局。 凡事从大局出发,以大局为重,不顾大局就有可能出局,大局压倒一切。本书将让你学会:从整体角度考虑问题;只有识得大体方堪大任超越工作岗位;不怕职务低,就怕觉悟低;有一颗包容的心;从大局着眼,从小处着手。相信这本书会对您和您的单位大有裨益。
  • 天下无赖

    天下无赖

    仙踪飘渺,无人得见,滚滚红尘,何人不欲长生。仙,有之,无之?纵然大道无情,又岂能挡住众生不度轮回之愿。登浩瀚云海,临九幽之地,或问道求长生,或逍遥于天地。何谓长生?何谓成仙?天地之间一股青烟。
  • 被放逐的玩偶

    被放逐的玩偶

    我们是被放逐的天使,我们放弃了自己的羽翼,看不见光明,孤单,侮辱的圆舞曲!互相理解的心相互靠近,述说着不堪的过去第一次的笑容为你,算不上朋友的羁绊,你的过去我来背负你的未来我们一起坚守——被放逐的玩偶
  • 陨落星源

    陨落星源

    最绚烂的颜色是你的眼睛,你的眼睛拥有缤纷的光,光的方向指向远方,远方充满绚烂。这是我的世界,也是你的世界,是所有人的世界。我曾用力的追寻和打破。那些存在过的和存在的。
  • 太原和严长官八月十

    太原和严长官八月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