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00500000004

第4章 散文(3)

由于家境贫寒,我家每天吃的不是白菜煮饭,就是荠菜煮粥。我小时候不懂事,见到荠菜粥就怕,哭着嚷着不肯吃。母亲从不斥责我,只是难过得偷偷抹眼泪。

我生下来就没吃过一口奶,是母亲每日磨米糊糊一口一口喂大的。我先天不足,从小病多,一感冒就咳个不停。母亲为我的一声咳嗽担心得吃不下,睡不着。母亲亲自到野外采草药熬汤给我治病,比如桑叶呀,枇杷叶呀,鱼腥草呀……母亲懂得很多,又会刮痧,又会拔火罐,简直像位老中医。

母亲经常担心儿女们营养不良。在我的记忆里,夏季的某一天,母亲挎着竹篮,独身到郊外的池塘边摸螺蛳。母亲拖着疲惫不堪的脚步,提着半篮子粘着青苔的螺蛳踉踉跄跄像喝醉了酒似的回到家。她浑身湿透了,她强忍着内心的痛苦,咧着几乎变了形的嘴苦笑着,有气无力地说:“你们有好菜吃了。”

由于母亲头顶着火辣辣的太阳,下身浸泡在被烈日晒得发烫而又发臭的池水里。况且,母亲长年累月过度劳累,身子本来就虚弱。母亲病倒了。可是,她舍不得花钱买药,硬撑着身子,用调羹蘸水在额头、胸前刮了一阵子痧,又用清凉油在头上、胸前抹了抹,晚上睡了一觉,第二天,又去找活干了。

那天,餐桌上多了一碗香喷喷令人口馋的辣椒炒螺蛳。哥哥姐姐却捧着饭碗呆呆地望着,眼睛红了,谁也不下筷子。当时,我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母亲为了这个家,为了不让儿女挨饿,她常常不吃饱。尤其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日子苦得叫人没法过。家里只要有一点米饭,母亲总是省给儿女吃,自己却吃野菜,捡红萝卜叶、洋葱叶当饭吃。母亲常用手揩眼睛,说自己老了,眼睛模糊了。其实是她吃多了洋葱叶,眼睛上火了。母亲全身瘦得只剩下皮包骨,险些离开人世。

一年又一年,母亲好不容易把儿女拉扯大,儿女们都有了出息。可是,哥哥姐姐一个个都远走高飞了。他们都在外地工作,只有我在母亲身边。母亲为儿女劳累又增添了份牵挂。过去的政治运动多,母亲时时刻刻为儿女们担忧。今天盼这个来信,明天又望那个来信。母亲常在院子里一面纳鞋底,一面眼望院外。一见到邮递员就问:“同志,有我家的信吗?”

十年动乱给人民带来厄运。母亲遭受到从天降下的灾难:大哥在万里之遥十年杳无音讯;二哥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母亲遭受的打击太大了,她差点急疯了。许多天,她不吃也不喝,不停地叨念着:“我的儿呀,你在哪呀?”我听着心都快碎了。母亲被击垮了,她苍老了,憔悴了。我担心她的身躯随时都有可能被灾难摧残倒下。母亲终于病倒了。

灾难接踵而来。年近七旬又有病的母亲和我一起被迫下放农村……

哦,苦命的母亲,历尽磨难的母亲,她再也支撑不住自己的身躯,带着忧愁,带着遗憾,带着一生的劳累与世长辞了。

几十年过去了,苦难终于一去不复返了!母亲她老人家一生克勤克俭的人品,留在我永恒的记忆里。

母亲,安息吧!

雨夜情深

彭园

雨下得真大!

我正在灯下看书,突然,外面下起了大雨。雨点像筛豆子似的噼里啪啦落下来。紧接着,几声爆响后,一道又一道闪电划破漆黑的夜空。雷声如击大鼓,震得我两耳发蒙。窗台上的蟹爪兰和仙人掌被暴雨劈头盖脸地浇得喘不过气来。

忽然,停电了,我看不成书了,干脆躺在床上安静地倾听变化多端的电闪雷鸣。倾盆大雨一会儿如千万匹野马奔来;一会儿如浪潮涌来;一会儿如抖动衣裳,窸窸窣窣……

这雷雨激起我思潮繁复,又想起了40年前的那个小乡村,那个大雨夜……

上世纪60年代末的“文革”到处都在搞所谓“下放”,我们这小县城也不例外,我和母亲被“下放”到离县城80华里的一个小乡村——丁家洲。

这是个看似荒凉其实很美丽的地方。村子前有条宽阔的河流,平常河水很平静,缓缓地流向远方。河上没有桥,一条渡船悠悠地载着两岸来往的行人;村后,连绵起伏的峰峦树木成荫,群山挺会打扮自己,四季变换衣装,特别迷人。这里没有典雅的建筑,找不到一点文化内涵,只有村边那棵百年樟树,以及树下那口爬满青苔的水井,才能代表这个村庄古老的标本形象。这里的一切是那么朴素,那么自然。村庄很小,只有十几户人家。低矮陈旧的房屋像一盘走散了的棋,各不相连。有的院前,竹篱密密,丝瓜、豆荚挂满篱笆;有的院后,金黄色的稻草堆得像尖尖的宝塔,母鸡带着一群孩子在草堆下寻找食物。鸡鸣,犬吠,牛哞此起彼伏。

其中有幢木结构的破房子格外突出,是用破烂的晒稻谷的垫子当墙壁,白天黑夜都敞着大门。我和母亲在这里无亲无故,就被安排在离河岸不远的原来是给摆渡人住的破屋里居住。四面透风,屋子里光线倒不错。白天火红的阳光透过稀疏的瓦缝射进来;夜里,清冷的月光如水一般流淌在床前。屋子矮小得可怜,如同鸽子笼,伸手能触到屋檐,我和母亲个子都比较高,但生活的折磨,早已将年迈的母亲累弯了腰,所以不必为母亲进出门担心,只是走路风风火火的我,几次被碰得眼冒金星。

周围的环境很美。这是一片绿洲,野菊、马兰、蒲公英点缀草地。右边有一个桃树林,那是40年代初,一位从江苏农村逃难到这里摆渡的人种的。每到阳春三月,不甘心错过美好时光,她们竞相开放。粉红的桃花引来一群群小蜜蜂和一只只蝴蝶,桃林里充满勃勃生机,给人带来无限欣慰。

但是,当我一想到和母亲将要在这个小屋里生活一辈子,心里惶惶的,真不知道我母女俩往后的日子怎样过哟!眼前一片渺茫。

然而,就在这美丽的地方,我和母亲受到了朴实的村民们的呵护。他们见我们一老一小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吃的菜,烧的柴都没有,虽然他们生活也很贫困,还是给予我们照顾。有的送来了新鲜蔬菜,有的捧来了粮食,有的挑来了干柴,有的大叔大婶还教我种菜,干农活,带我上山砍柴,使我母女俩减少了许多彷徨无依的凄苦。

更使我难忘的是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

那天傍晚,天气闷得人难受,我在屋子外面乘凉、透透气。乡野的夜晚静得很,能听到草丛里虫子“唧唧唧”的叫声。突然,夜空爆发出一声巨响,一个炸雷,一道亮光,吓得我“啊”的一声,跳进屋子里,赶紧关上大门。雷鸣一声接一声,闪电一道又一道。大风像一群不速之客,猛推开大门;油灯被风吹灭了,紧接着,雨点在房顶上乱跳,敲打得瓦片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雨水从稀疏的瓦缝里急淌进屋子里,满地是水。

我和母亲急坏了,若是雨再下大了,我们可就遭殃了。母亲说:“快把水桶、脸盆拿来!”还没等我做好准备,大雨就变得瓢泼般汹涌。我怕雨水淋湿床,赶紧把铺盖卷成一团,撑开大伞遮着。可是,顾得了这头,又顾不了那头,到处在漏水。母亲急得团团转,我当心老人滑倒,要她撑着伞立在一旁不要动。风凶猛地刮着,暴雨“哗哗哗”地下着。“啪啦——咣当”,狂风把房顶上的瓦片掀起摔了下来,给屋顶开了个天窗,雨水如瀑布般倾泻进来,拿什么去接水也没有用。我急得想哭了。正在这时候,外面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手电筒的白色亮光在晃动。啊!几位大叔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扛着梯子,抱着瓦片,朝我家来了。一位大叔边走边说:“来晚了,来晚了!”另几位脱下蓑衣放在屋檐下,走进屋,用手电筒照了照房顶。有一位身材佝偻,嗓门很粗,语气很果断的大叔说:“快,大家用蓑衣盖上去!”他指着一位小个子,“我俩上房,其他的人在下面递蓑衣!”

雨下得更大了。

他们脱下身上的蓑衣,一件一件地将它盖在屋顶上……无情的雨拼命地下,一阵狂风把房顶上一位大叔的斗笠刮了下来。外面雨下得更大了,屋子里不漏雨了。大叔们浑身滴着水,一个个成了落汤鸡。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就几十年了。想起那美丽的村庄,想起那令人心悸的雨夜,想起曾经给予我母女俩帮助的淳朴、善良的乡亲们,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去年初夏,我和从远方回来的大哥、侄女来到了丁家洲。呀,变了!到丁家洲不必像往日那样在河岸左呼右唤渡船了,河面上架起了一座水泥桥,汽车可以直接驶到村庄里。往日的烂泥小道铺成了水泥路,路旁建了花圃、游乐场。我和母亲住过的小屋不见了,村庄里一幢幢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啊,乡亲们富裕了!新农村建设改变了乡村旧面貌,这里更美了。

遗憾的是,过去和我朝夕相处的大伯大叔、大娘大婶,多数都不在人世间了,我不禁一阵心酸。但是,当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顽童围着我们身前身后滴溜溜地转,这时,我仿佛看到了乡村的未来,看到了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新农村……

金家弄的早晨

彭园

用“车水马龙”这个词,形容江西四大名镇之一——河口镇金家弄集市的早晨,一点也不夸张,这是一天中最喧哗的场面,也是人们相互交流信息的良好时机。

金家弄位于明清古街一堡街的南面。这条老街,街面只有5米来宽,两边设有人行道。狭长的街一直延伸到狮江大道。街两旁尚保存着不少古朴风韵的吊脚楼,楼层前沿往外伸出1米来宽,使楼下形成一条既能遮日,又能避雨的人行道。楼下是店面,店门是用一块块木板做的。白天,主人把店门板一块块取下来;夜晚,主人又把它一块块安上去。随着岁月的变迁,店门板像久经风霜的老人,满面是麻点皱纹。有的楼房已经倾斜,给人感觉:站立不稳;北面是广阔的狮江,滔滔江水川流不息。清晨,渔民撑着竹筏,把鸬鹚赶下水,待抓到10来斤大大小小的鱼,就从金家弄河埠头上岸,挑到集市上卖。

夜晚的露水把大地润得湿漉漉的,天刚蒙蒙亮,菜农和各类商贩就在街道两旁忙乎着。有的菜农和商贩怕头天卖菜的好位子被别人占了,凌晨两三点钟就来到集市。头顶着露水,显得有几分劳累的菜农,将塑料布往地上一摊,把各种水淋淋的蔬菜整整齐齐地摆在上面,不时往菜上喷水,以保蔬菜新鲜。有的商贩一边揉着蒙眬的睡眼,一边往货摊上搁着各种货物。紧接着,卖肉的、卖鱼的、卖豆腐的、卖家禽的……塞满了一条街,显示出市场的繁荣景象。推车声、挑担声、家禽叽叽嘎嘎的叫声,打破了老街黎明前的静寂。这时正直初冬季节,狮江把阵阵寒风灌进大街,冷得正在等待天亮之后人们来买菜购物的菜农和商贩,浑身直哆嗦,身子缩成一团,有的妇女被风吹得受不了,就用围裙裹在头上挡风。

天色起了变化,东方开始发白。“嘭嗵”、“啪嗒”……街道两旁的商店打开了店门。店老板边下店门板,边打哈欠,显然昨晚没睡够。米粉店、包子店、油条麻子粿店,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肉汤味,油烟味,溢满街头。

这时,似乎有一双无形的大手迅速地拉开了天幕。买菜购物的人群渐渐地集拢在街道上。菜农、商贩、老板好像也忘记了寒冷,格外有精神了,脸上露出微微的喜悦。金家弄开始喧哗起来,叫卖声、讨价还价声,嗡嗡地汇成一片,本来就不算宽敞的街面,越来越拥挤了。骑自行车来买菜的人们,这时也没法子骑车了,只好推着车,按着铃铛,一路撒着清脆的铃声。

“突突突突……”一部部送孩子上学的摩托车缓缓驶来。这时,似乎有位无形的指挥,人们渐渐地移到两旁,让出一条道来;一辆辆送货的小三轮走走停停,司机直打喇叭。人们又一次移到路旁。

麻子粿、灯盏粿摊前围满了人: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坐的坐,站的站。摊主忙得不亦乐乎,仿佛连喘气的时间都没有。

一位50来岁的老年妇人,坐在小木凳上,卖了一半毛豆、萝卜后,正从放在脚边的篮子里,拿出一个冷冰冰的熟红薯吃。蹲在她右边卖菜的中年妇女亮着嗓门说:“哟,大婶,这样节省,就吃这个当早饭呀,连盘麻子粿也舍不得吃呀?”

老年妇人咽了口红薯,抹了抹嘴,叹了口气,心中的苦楚本不想对人说,憋着又难受,她摇了摇头说:“大妹子,不省不行啊,儿子赌博输了钱,媳妇跟我吵,跟我闹,把我辛苦挣的钱,全要去了……”说着说着,她喉咙里像有块铅哽着,眼里噙着泪水,一脸的无奈。

在老年妇人左边卖菜的老伯听了,忙接过话题,“嗨哟喂,我家也一样啊,新媳妇过门不久,闹着要分家,厉害哟,见我卖菜攒了几个钱,半夜里逼着儿子到我床前,要我交出钱啰!”

“要我呀,偏不给,看他们拿我怎样!”中年妇女两手叉腰,显出几分泼辣味,悻悻地说。

“不给呀,媳妇就要和我那儿子离婚啊!”从老伯的语气中,听得出老人对儿子的无能而感到痛心。“现在呀,反了,儿孙是爷,爷是儿孙,呵呵呵……”老伯苦笑着说。

“爷爷,爷爷,我要吃灯盏粿!”一位七八岁的小男孩,一手拿着机器人玩具,一手拽着着双肩挎着沉重书包的老人来到灯盏粿摊前。小男孩坐在桌前,夹了一块香喷喷的灯盏粿,才咬了一口,就把筷子一摔,“嗯嗯,不好吃,不好吃!”他把剩下的灯盏粿往地上一扔,引来几条舌头伸得老长的小狗争着抢着。

候在桌前的老人,弓着背,像对待太上皇似的,问“好好好,宝贝,不吃就不吃,你要吃麻子粿吗?包子,要吗?”

“不要不要,都不要!”小男孩头摇得像个拨浪鼓,嘴巴翘得挂个夜壶,赖在地上不走。

“你要吃什么?宝贝!”

“汉堡包、肯德基!”

卖灯盏粿的大嫂抖了抖围裙,说:“现在的孩子呀,被惯坏啰!”

“卖糕啊……”一位矮个男子拿着扩音器在吆喝。

“柚子,广西蜜柚!”卖柚子的推着平车,边走边用嘶哑的嗓音嚷着。

……

吆喝声此起彼伏,金家弄越来越热闹,街道变得拥挤不堪。在灯盏粿摊旁有位卖蜂蜜的,他面前的小推车上,摆着一瓶瓶用塑料瓶装着的荆条蜜、枣花蜜、槐花蜜……在这闹市之中,他却一声不吭,脸上露出严肃的神情,谁也不知道他此时心里在想些什么?

爱在小河沿

彭园

大哥从远方归来,要我陪他去看看我们家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小河沿。

漫步小河沿,你会看到一条宛如绿色飘带的小河镶嵌在古老的青砖瓦楼之中。它由远处淌过来,绕过城区,穿过街道,奔往信江。河面上每隔两百来米就有一座石桥,长长的麻石砌成的护河栏杆。河岸一棵棵古朴苍劲的大樟树、婀娜多姿的杨柳树,缀满紫色小花的吊脚楼倒映在水中。小桥流水,古色古香,颇有苏州风味。这就是铅山著名的惠济河。小河沿就是位于惠济河畔。

小河沿有一条长长的小街。两米来宽的路面,全是用鹅卵石铺成的。缠过脚的老婆婆走在光溜溜的石子路上,如同扭秧歌;乡里人推着的独轮车,发出吱嘎的声音,给小街增添了不少情趣。

那时候走进小街,就会看见一些古朴温馨的小店。有清汤店、剃头店、雕刻店,还有裱画店。

清晨,清汤店里的香味和腾腾的热气飘满小街。一群上学的孩子围着小木桌,一边喝着热乎乎的清汤,一边打闹玩笑着。这时,热情朴实的卖清汤的大伯会关切地催促孩子们:“快喝吧,别迟到了!”

同类推荐
  • 智慧毕现(一生必读名家精品)

    智慧毕现(一生必读名家精品)

    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只有那些历史上最具天赋的作家才能使我们的灵魂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只有那些超越了时空的经典文字才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我们,指引着我们远离浮华虚空。
  • 红心灿烂

    红心灿烂

    本书为书画诗词作品集。这是湖南省老科协为庆祝成立二十周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而编辑出版的一部书画诗词作品集。书画作品有山水、人物、花鸟、工笔、写意等形式,书体有真、草、行、隶、篆,并收录部分诗词作品。
  • 浮光掠影游丝录

    浮光掠影游丝录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发表的散文、杂文、随笔作品集,全书由“浮光”“掠影”“游丝”三部分组成,多为作者对人生、对生活、对事业、对家庭的感悟。作者笔锋锐利、文字朴实中带着优雅,全书语言通顺流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 天边的草原

    天边的草原

    本书收录的散文风格清新,文字隽永,不仅给人带来美的感受,而且能够启迪读者联想和思考。本书的40页彩色插页收录照片近百幅,可谓图文并茂。
  • 指点江山:毛泽东诗词故事

    指点江山:毛泽东诗词故事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而且是才华横溢、独树一帜的诗人。毛泽东诗词艺术地记录了他一生的光辉足迹,生动地展示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史画卷,是一部中国人民的理想史、奋斗史、创造史和建设史。本书根据十集电视文献纪录片《指点江山一一毛泽东诗词故事》及其解说词编辑而成,精选毛泽东诗词36首,从言志、战争、爱情、友情、乡情、咏物、山水和建设等方面,以诗意的语言、生动的画面,深度解析诗词的丰富思想内涵和高度艺术成就,同时从诗、书、画、景等入手,结合毛泽东诗词背后的故事以及对这些诗词的赏析,形象地展示了毛泽东的伟大精神世界和革命领袖风采。
热门推荐
  • 我的爱情像流沙

    我的爱情像流沙

    那个散落的季节,悄悄播下了一粒爱的种子,好似清风拂过花瓣,馨香掠过鼻尖。如果可以,我愿化作泥土孕育那粒种子;陪它破土新生,陪它经历风雨;让它在爱的灌溉里茁壮成长,爱情原本就是生命里一股泉眼!原来爱一个人是可以做到,看着她幸福也是一种幸福!(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希诺修亚之矛

    希诺修亚之矛

    一万年前,人类从虫族手中夺走了世界。一万年后,世代累积的仇恨终于从地底爆发。有人为了守护世界而战,有人为了守护他人而战。有人是为了复仇而战,有人仅仅为生存而战。但当殷红的鲜血再次浸透这片古老的土地,战斗的意义也变得模糊之时……他们,又该何去何从。
  • 逆乱武皇

    逆乱武皇

    二六零零年后,地球已经破败不堪,人类何去何从?五千多年前的传说人物,纷纷登场。看几个好基友如何笑傲修真界!
  • 孤狼求败

    孤狼求败

    以孤狼为首,孤狼B组为尖刀的狼牙重现江湖,逐步崛起,成为世界顶峰的存在。为了兄弟,为了自己的女人,闯过刀山火海,突破重重困难,带领兄弟们走向巅峰,然后架着七彩云霞迎娶自己的女人。痴心的等待,得到了回报,坚定的目标,得以实现。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 我家表叔

    我家表叔

    表叔是一个还乡青年,在当年改天换地中成为一颗明星,改革开放后一度迷茫,后来经过历练,创业成为大企业家。
  • 女配逆袭:凌少的宠妻

    女配逆袭:凌少的宠妻

    叶素不小心穿越到一本小说了,而且还是她看过的唯一一本小说,该死不死的还成了女配。女主胆敢伤害她在乎的人,她定会让女主生不如死,她再强又如何?在她眼中不过蝼蚁罢了。她强大,却偏偏遇见了原小说中从未出现过的犹如天神般的男人,他强大却钟情于她。“小雪儿,你知道世上最幸福的事情是什么吗?”“什么?”“有你在我左右”男人桃花眼中流露出的深情,让她温暖至极。
  • 修真记传说

    修真记传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武仙大陆人类修真崛起,败神兽,破远古族,斩妖族成为武仙大陆新主人。人类大胜战不久,人类出现大规模大内战,死伤无数。人类修真最高境界拓拔仙尊不忍见人类自相残杀自取灭亡!找齐另三位人类修真仙尊将武仙大陆硬生生分为两块大陆。一块叫做武道大陆,另一块叫做仙道大陆......本故事就从被分化出来大陆武道大陆开始讲起,
  • 东方兰

    东方兰

    “九·一八”事变日寇侵占东北后,各地民众揭竿而起纷纷拉起队伍,其中为国为民真心全力抗日者有之、以抗日为名欲实现个人报负者有之、落草为寇大行土匪之道者有之,红颜命坎坷,清秀的丁玉兰和俊美的王秀花被卷入其中,俩人命运交织,从各自绺子的压寨夫人到大当家、二当家,再到抗联的战友。是出身资质的使然?是机缘巧合的偶然?最后俩人成了不共戴天的死敌,一个成了抗联的叛徒,策反了抗联高级干部,把杨靖宇逼上末路;一个成了抗联的无名英雄,多次出生入死忍辱负重完成杨靖宇交给的坚难任务,几十年失志不移,演绎一曲小兰子传奇!
  • 守护甜心之我会报仇的守护者

    守护甜心之我会报仇的守护者

    亚梦的身份竟是全球首富千奈家千金千奈飘雪!
  • 九极创元神

    九极创元神

    这是另类的热血经历,被命运选择的萧霆,不甘受命运摆布而展开了十段故事。雷之怒,三怒破开七星门;木之悲,铁胆英雄红颜泪;金之殇,月光轮回生死恋。水之雾,过往之事如云烟;火之沧,今生之恨或沧海;土之桑,来世之约成桑田。风之缘,风雷起而天下乱。阴之罪,十殿阎罗灭生灵;阳之净,九重云霄万劫至;邪之末,千佛坠邪唤修罗。诸多年后,成功摆脱命运驱使的萧霆留下一句话。“我走的路很长,也犯过很多错,善恶到头终成空谈,既然是我犯过的错,那就由我一人来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