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76200000013

第13章 太空之花:飞出地球的女性(4)

香农负责28项实验,目的只有一个:观察微重力状态下的实验及结果与地面重力环境下的实验及结果有何不同。

第一项实验是观察日本鹌鹑蛋在微重力状态下的孵化情况。香农要把与她同机抵达“和平号”的30只鹌鹑蛋放入一个孵化器,16天后每天拿出一只鹌鹑蛋放入多聚甲醛溶液,以阻止其继续孵化。这些被固定在不同孵化阶段的鹌鹑蛋随后搭乘货舱返回地面,接受进一步研究。

听起来这也许是个容易做的实验。但实际上,微重力状态下把鹌鹑蛋放入溶液是件相当复杂的工作。一旦实验过程中有一滴多聚甲醛溶液泄漏,那它就有可能飘浮到航天员的眼睛里,造成严重烧伤。为防止意外,溶液存放在3层外壳包裹的容器内,整个容器又放在一个特制密封袋中。香农必须通过袋子上向内凹进的手套形状,完全凭手上的感觉把每个鹌鹑蛋准确放入容器内。

而香农做的时间最长的实验是在“晶体号”的温室内种小麦,观察小麦的生长和成熟情况。由于小麦可以为长期太空飞行提供氧气和食物,因此实验的意义非常重大。

香农把小麦种在硅酸盐土壤中,湿度、温度和光照都由电脑系统控制。按照计划,她与两名俄罗斯同事定期给小麦拍照,在不同阶段“收割”部分小麦,并把小麦存放在抑制生长的固定剂中。大约40天后,终于出现了麦穗,香农和同事们高兴得大喊大叫。

“和平号”上的实验,使香农意识到载人空间站的意义。实验过程中,她可以根据情况调整实验环境和内容;设备出现故障时,与俄罗斯同事及时修理;更重要的是,她可以亲身观察实验进程,记录一些摄像镜头无法捕捉到的细微变化。正是由于载人空间站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她负责的28项实验中,有27项获得了成功,只有一项因为器材无法修复而不得不中止。

痛苦的健身

除工作之外,航天员们每天还得坚持锻炼,防止肌肉在失重状态下萎缩。“和平号”上的健身器材包括基座内的两台跑步机和“晶体号”上的一辆自行车测力器。俄罗斯生理学家为大家制订了3套分别长达45分钟的健身方案,她们每天做一套,如此周而复始。

香农在飞船内健身香农说,健身是她在“和平号”上最痛苦的体验。首先,为了重新获得重力感,她必须把一套像马具一样的设备套在身上,然后连接跑步机上的橡皮带,利用橡皮带的拉力使自己稳稳地“站”在跑步机上。其次,由于跑步机噪声巨大,跑步时无法与同事对话,跑步也变得异常单调。为此,她只好戴着随身听。6个月时间里,她把空间站上的所有磁带都听了好几遍。

难忘的聊天

语言的隔阂、性别的不同,以及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别都没有成为香农和俄罗斯同事共事的障碍。两名俄罗斯航天员从来没有因为香农是美国人而对她有所排斥,只要情况允许,他们3人就聚在一起喝茶、吃饼干,谈天说地,探讨工作。工作出现差错时,他们也从来不互相埋怨。

长达6个月的太空生活有许多片断都使香农铭记终生,但最令她难忘的,还是与俄罗斯同事的一次聊天。一天傍晚,她们聊起了童年。香农告诉他们,她小时候上学时经常遇到空袭演习,每次都以最快的速度钻到课桌下面。从小,她都生活在苏联发动核战争的恐惧之中。令她感到意外的是,俄罗斯同事们也有相同的感受,他俩幼年时也担心美国的轰炸机会把他们生活的村庄夷为平地。

说完这段经历,她们相视而笑。想想看,两个国家以前是势不两立的死对头,而现在,一名美国人和两名俄罗斯人不仅和谐地生活、工作在一起,而且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重返故乡

在“和平号”空间站上进行创纪录的飞行之后,香农受到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接见。2002年,她当上了美国航空航天局的首席科学家,一直在休斯敦的约翰逊航天中心工作。

香农受到克林顿总统的接见2006年9月,作为由美国航空航天局局长迈克尔·格里芬带队的访华代表团的成员,香农·露西德在阔别中国半个世纪之后,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出生地上海。63岁的露西德告诉记者,几十年来,她曾经一次又一次地在太空中凝望地球、寻找上海的轮廓;而今天,她终于可以再次亲手触摸它的土地。

香农说:“一听说格里芬局长要带我一道访问中国,我真是太激动了!这是我小时候离开上海后,第一次返回自己的出生地。”

不过,离开的时间太长,香农对上海的记忆已经模糊:“我保存了父母的大量照片,所以在我脑海里,上海就是一张张发黄老照片里的样子。”好像时空旅行一样,只记得二战时期的上海,只看过400千米太空外的上海,香农终于在半个世纪后,回到了上海,“今天的上海太让人吃惊了!与50年前是如此不同。我会再回来的,带着我的家人,让他们看看我这个老祖母出生的地方。”

知识点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又称为太空梭或太空穿梭机,是可重复使用的、往返于太空和地面之间的航天器,结合了飞机与航天器的性质。它既能代表运载火箭把人造卫星等航天器送入太空,也能像载人飞船那样在轨道上运行,还能像飞机那样在大气层中滑翔着陆。航天飞机为人类自由进出太空提供了很好的工具,它大大降低航天活动的费用,是航天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惠特森:当之无愧的太空行走女王

2007年12月18日,作为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位女性指挥官,惠特森以32小时36分钟的记录成为太空行走累计时间最长的女航天员,是当之无愧的“太空行走女王”。

空间站的第一位女指挥官

1960年2月9日,佩吉·惠特森(PeggyWhitson)出生于美国爱荷华州的比肯斯菲尔德。她曾经是一名生物化学研究人员,已婚无子女,1996年入选美国航空航天局,成为一名航天员。美国航空航天局有73名男航天员,女航天员只有18名,惠特森就是其中之一。

惠特森是国际空间站第16批长期考察组成员,她于2006年10月和俄罗斯航天员尤里·马连琴科及马来西亚首位航天员谢赫·穆扎法尔一起搭乘俄罗斯“联盟TMA11号”载人飞船飞上太空,来到国际空间站。惠特森担任指令长,同时也是空间站的第一位女性指挥官。2002年,她曾在国际空间站工作过一段时间。

“发现真相”之旅

2007年12月18日美国东部时间11时46分,惠特森与飞行工程师丹尼尔·塔尼一起完成了空间站的第100次太空行走,他们当日的太空行走耗时6小时56分钟。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地面控制人员把这次行走称为“发现真相”之旅,因为他们此次执行的主要任务是检查空间站右侧太阳能电池板的“太阳阿尔法旋转接头”和“贝塔万向架组件”。这两个设备的作用是让电池板能保持一直朝向太阳的方向,不过它们先后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故障:前者有金属磨损现象,后者出现短路问题。两个设备被暂停运转,但空间站运行及电力供应并未受影响。地面专家将根据这次太空行走的检查情况,判断两个故障的问题所在。

这是惠特森的第5次太空行走。这一次她创造了历史,因为这是空间站航天员实施的第100次太空行走。本次太空行走完成后,她还刷新了此前由美国女航天员苏尼特·威廉斯创造的女航天员累计太空行走时间纪录。结束这次太空行走以后,惠特森的累计太空行走时间达到了32小时36分钟。

勇敢者的幽默

这次历史性太空行走还因为航天员与地面控制人员间的谐趣对话,多了几分轻松。

惠特森在太空舱内工作一名地面人员请联系人员问女指令长惠特森,太空行走是否比做饭和缝衣更有趣。惠特森回答说:“请转告他,我回去后会负责照顾他。不过,照顾方式可能不会让他好受。”

虽然气氛轻松,但惠特森和地面人员深知,每次太空行走实际上都是一次历险。在太空行走的航天员由于无参照物,无法分清物体远近大小和移动速度快慢。如果一次疏忽导致航天员脱离空间站,航天员就可能会迷失在茫茫太空,成为人体卫星。

两位女性指挥官会师太空

2007年10月25日北京时间20点40分,“发现号”航天飞机同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在航天飞机和空间站对接时舱门打开的那一刻,惠特森还创造了另一个历史。在距地球322千米的高空,惠特森与“发现号”女机长帕梅拉·梅尔罗伊来了一次历史性的握手,这标志着太空飞行史上首次有两名女指挥官带领机组人员同时在轨从事科研活动。这也被称为航天飞行史上首次由女性“掌权”。

对接前,“发现号”在女指令长梅尔罗伊的操纵下,在接近国际空间站下方近200米时,做了一个360度“后空翻”,使机身腹部朝向空间站。航天员这时为机腹拍照,以确定飞机在发射升空过程中未受损。随后,梅尔罗伊驾驶航天飞机与国际空间站对接。

梅尔罗伊和惠特森都为能与对方在太空相遇感到荣幸。“对我来说,这是此次飞行任务的最重要意义之一。”梅尔罗伊说。

“这对我们来说真的是一次特殊的事,”惠特森说,“有许多女性都参与了国际空间站建设……航天飞行历史上发生过很多事情,这是我们的机遇。”

梅尔罗伊和惠特森在国际空间站上共同度过了约10天的时间,在此期间,她们带领包括一名女性在内的另外8名航天员完成了艰巨的工作。

同事的支持

对于惠特森的领导,她的男同事们都表示支持。惠特森升入太空前,一名同事送给她一条传统的哈萨克斯坦鞭子。在哈斯克斯坦,鞭子是权力的象征。

惠特森说,她喜欢这份礼物,“我认为这挺有趣,同事们说通常哈萨克斯坦人并不让女人持有鞭子”。

跟随梅尔罗伊一起搭乘“发现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的航天员丹尼尔·塔尼和妻子养育有两个女儿,他幽默地表达了对惠特森和梅尔罗伊的敬意:“有意思的是,我的生活最近由女性主宰着,我工作中有两个女老板,家里有3个女老板。”

虾带来的麻烦

截至2008年年底,惠特森已经在太空度过了漫长的300多天。她对自己的太空生活感到愉快而满意,如果真的要问有什么麻烦的话,也许是她带了太多的虾到太空来。

这位国际空间站的女科学家说:“也许人到了太空里,口味就会发生变化。虾是我在地面上最喜欢吃的食物之一,但到了这儿,我却再也受不了了。”

从空间站的物品清单中可以看出,惠特森为她的太空之行一共准备了40顿“虾餐”。在空间站的还有惠特森的同伴,俄罗斯航天员瓦莱里·科尔尊和谢尔盖。她说:“他们都很爱吃,所以我带来的虾都用来犒劳他们了。”

太空的食物总是平淡无味,还好有辣味番茄酱来帮忙。惠特森说:“如果蘸上辣味番茄酱,我们甚至可以把纸也吞下去。”

可足茧问题就没那么容易克服了。由于失重,航天员在太空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站立,只能靠在脚部固定装置里移动脚来四处“游走”。

惠特森说:“在这里待上几个月,脚底的老茧都不见了,它们全部都长到了脚背上,这对我来说实在是有趣之极。”

再创历史

2008年4月16日,身在国际空间站的惠特森又创造了一项新的航天纪录,成为美国历史上在太空停留时间最长的航天员。当天她在太空停留的累积时间达到374天,由此成为美国在太空停留时间最长的航天员。

惠特森平安返回2008年4月19日,惠特森与俄罗斯籍飞行工程师尤里·马连琴科和韩国首位航天员李素妍一同返回地面。这次,她在太空飞行的累积时间增至377天,这是她执行两次太空飞行任务所取得的成绩。

惠特森此次打破了美国航天员迈克尔·弗勒之前保持的373天18小时18分钟的太空飞行纪录。这一纪录是他通过6次太空任务完成的,其中,他在2003年至2004年曾作为国际空间站第8长期考察组指令长飞赴太空。作为国际空间站第16长期考察组的指令长,惠特森已经在太空中飞行了192天,而上一次即2002年,她曾作为第5长期考察组飞行工程师在国际空间站上停留了185天。

另外,惠特森还保持着女航天员太空行走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同时也是世界上太空行走经验最为丰富的航天员,截至2008年年底,她已完成了20次太空行走。

知识点太空食品

太空中所有的物品都失去了重量,变得可以随处飞扬,这样,宇航员就不能像在地球上那样可以随时取食,轻松地嚼咽了。因此,科学家在研制宇宙飞船的同时,也研究制造太空食品。现在供宇航员食用的食品,种类繁多,不仅有新鲜的面包、水果、巧克力,也有装在太空食品盒里的炒菜、肉丸等,还有番茄酱等调味品。这些食品大多是高度浓缩的、流质状的。所以,宇航员的进食方式与在地球上的不同。吃饭时,只要“飘游”到厨房内,向食品盒注入一定的水,进行加热,然后就可以像挤牙膏似的把食物挤进嘴里美餐一顿。当然,如果要吃花生米类硬颗粒状食物,那就不能直接往嘴里送,否则会塞到鼻孔里。比较稳妥的办法是让花生米在空中飘着,然后张大嘴去捕捉。

同类推荐
  • 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德谟克利特公元前5世纪,中国的墨翟曾提出过物质微粒说,他称物质的微粒为“端”,意思是不能再被分割的质点。但在战国时代,有一本著作《庄子·天下篇》中却提到了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一尺之槌,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意思是说,一个短棍今天是一尺,明天取一半,余二分之一尺,后天取一半,余四分之一尺,以此类推,永远没有尽头。当然,这里并没有提出,也不可能提出用什么方法分割的问题。但在那个时代,我国古代学者就能用思辩的方法来这样提出问题,是难能可贵的。
  • 激情与超越:中国一航的5周年

    激情与超越:中国一航的5周年

    2004年7月1日,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走过了整整5年,这是与时俱进,缩短差距、跨越新台阶的5年,是抓住机遇,超常拼搏、走向振兴的5年,是铸造蓝天丰碑、谱写时代篇章的5年。本书汇集了纪念中国一航成立5周年的有关文章,从重点型号、技术创新、调整改革、管理创新、集团文化建设等方面全面回顾了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航空报国,追求第一”和“激情进取,志在超越”的难忘岁月,展示了中国一航发展的美好前景。谨将此书献给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全体员工和关心、支持中国航空工业的上级有关部门、兄弟单位与人士。
  • 杭州西湖治理史研究

    杭州西湖治理史研究

    本书是浙江省社科联2008重点课题“西湖治理史及其生态学评价”成果的一部分,围绕着西湖治理这一中心,重点阐述了历次对西湖治理的具体经过,及其相关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并对每次治理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作了简要的评述。
  • 电力变压器冷却系统设计

    电力变压器冷却系统设计

    本书从变压器运行中热量的产生和温升的限值规定出发,综述了变压器冷却方式:自冷、风冷、强油风冷、强油水冷等传热计算、设计选择及优化设计。全文共13章,分别介绍冷却系统组成部分中,油箱和片管式散热器的散热计算;冷却器本体,冷却器翅片管传热计算;吹风装置,风冷却用的变压器风扇结构原理,强油循环动力源的变压器油泵,监制油泵正反转、蝶阀是否闭开的油流继电器,变压器用蝶阀,以及控制冷却系统正常工作的分控箱,冷却器常用设计方法和冷却器容量选择,冷却器优化设计理论,国外冷却器优化设计的编程实例等。
  • 生活与生态(和谐中华知识文库)

    生活与生态(和谐中华知识文库)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世界伦理社会化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热门推荐
  • 风物语

    风物语

    柔和的微风,是恋人的暧昧。清凉的爽风,是喜悦的快感。残忍的狂风,是你与我的终结。风,风来了。它带给这些人,这些物的,究竟是什么……
  • 诛天圣王

    诛天圣王

    幻灵谷一名普通弟子,却无意中闯入另一个世界,他被人利用,身陷囹圄。他为了生存!修习上古奇术,盗取神兵盘古斧,刑天戈。云游四大陆地,解封真灵传承,唤醒四大灵兽,修灵身,战神族……谁说小子不猖狂?上诛苍天下诛王!
  • 冷酷小竹马:萌萌小青梅

    冷酷小竹马:萌萌小青梅

    想知道吗?自己看╮( ̄▽ ̄")╭自己看╮( ̄▽ ̄")╭自己看╮( ̄▽ ̄")╭
  • 巫道至尊

    巫道至尊

    无趣的阴谋揭露赤裸的人性善恶,一次意外点燃叶落奇异人生,茫茫宇宙中无数,各各文明为生存而战..........
  • 三界之王之轮回之路

    三界之王之轮回之路

    前世我乃三界之王,巫人用邪术入侵我的心灵,心灵作祟,使我走火入魔,万劫轮回,坠入魔道。自废元神,不易坏人所用,进入轮回之道。历万劫轮回,转世归来。
  • 试睡后遗症

    试睡后遗症

    蒋小乖不负老爹对她名字的厚望,又乖又怂地活了20多年。却在这一天干了件惊天地,泣鬼神,上对不起组织,下对不起家庭,横竖对不起自己的大事。作为一名酒店试睡员,她不仅试睡了人家的床,最后还把人酒店老板给拐回了家。
  • 水小亏青年旅社

    水小亏青年旅社

    水家独子,三代单传。其父、其祖父是传统温和的中国人,那爷俩都认为吃亏是福,但是也不能吃大亏。所以给孙子起名水小亏。水小亏天性热爱自由,喜欢吃亏。开了家青年旅社就是水小亏青年旅社。故事就从他经营不善,打算转手买卖开始说起。
  • 张良(名人传记丛书)

    张良(名人传记丛书)

    担负着光复故国的梦想奔走四方,满怀大义,博浪沙刺杀秦王,洞悉局势,鸿门宴上扭转乾坤,运筹帷幄,楚汉相争决胜于千里之外,在建立汉朝之后明哲保身而急流勇退。书中客观生动地讲述了张良在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中展现出的卓越才能,以及他在功成名就之后淡薄处世的一生,他的高尚节操为青少年读者立下了一个典型的榜样。
  • 超级打车软件

    超级打车软件

    独孤求败:“送我去神雕谷,这本独孤九剑秘籍就送给你了。”单奇玉:“没问题,请您系好安全带。”韦小宝:“快点送我回皇宫,里面的宝贝随你拿。”单奇玉:“等一下,先我换成集装箱车。”大学毕业就开私车的单奇玉,在被雷劈了之后,发现自己的车载软件系统异变了。别人接活最多去郊区,他接活都是去异界。穿梭异界,倒卖物品,刚发了财的单奇玉,却接到一个无比坑爹的客人,最坑爹的是他竟然……
  • 花开花落,寂寞无痕

    花开花落,寂寞无痕

    这只是一个小女生的心事。求勿喷,这也许是我唯一愿意倾诉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