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68500000003

第3章 智谋的发展简史(2)

姜尚智谋思想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用辩证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观察敌我双方的形势,善于把军事斗争同政治斗争、外交斗争结合起来。西周对殷商的战争,基本形势是“以少击众,以弱击强”,如何转弱为强、分化敌人、瓦解敌军,是西周战略决策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姜尚认为,实力的强弱是相对的,可以转化的,“存者非存,在于虑亡;乐者非乐,在于虑殃”,而“商王知存而不知亡,知乐而不知殃”,可以因势利导,运用正确的智谋,“攻强以强”(“养之使强,益之使能,太强必折,太张必缺”),“离亲以亲”,“散众以众”,促使实力的消长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姜尚把这些思想贯彻于自己的政治和军事实践中,协助文、武二王成功地实行了以下两方面的策略:

一是实行韬晦之计,隐蔽自己的战略意图,迷惑敌人,调动敌人,积蓄实力,待机破敌。西周的兴起,曾经引起殷商王朝的警惕,结果导致季历被杀害,姬昌被囚禁,商王也加强了对西周的控制。接受这个教训,姜尚建议文王伪装成恭顺商纣而无所作为的样子,在“事殷”的掩盖下进行兴周灭商的准备。他说:“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这个思想指导下,西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献洛西之地,以请纣去‘炮烙之刑’,率领西部诸侯朝觐纣王,又“为玉门,筑灵台,列侍女,撞钟击鼓”,制造一种沉湎于酒色的假象。商纣果然为西周的表面姿态所蒙蔽,说:“西伯改过易行,吾无忧矣!”因而放松了对西周的控制与防范,把文王姬昌放回西周,并且“赐弓矢斧钺,得征伐,为西伯”,把军队的主力由西线调往东线。这样,就使西周赢得了时间,并且利用对西线诸侯“得专征伐”的特权,乘机发展自己的政治、军事、经济实力。结果,“西伯滋大,纣由是稍失权重”。

二是利用商纣王朝的弱点和矛盾,分化瓦解商纣统治集团,削弱敌人的实力。商纣王并非庸才,但是他“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骄奢淫逸,对百姓暴虐残忍,对诸侯巧取豪夺。针对这种情况,姜尚建议文、武二王对商纣实行“文伐”,将军事斗争同政治斗争、外交斗争结合起来,并且提出了“文伐”的12种具体方法。其要点是:迷惑、腐蚀、利诱敌国君主,“因其所喜,以顺其志”,“尊之以名”,“塞之以道”,“养其乱臣以迷之,进美女淫声以惑之,遗良犬马以劳之,时与大势以诱之”,助长他的腐败和暴虐行为,诱使他作出对形势的错误判断和错误决策;离间敌国君臣和诸侯之间的关系,“收其内,间其外”,收买敌国近臣,赂以重宝,因与之谋,使其“身内情外”或“一人两心”,“亲其所爱,以分其威”,使其“才臣外相,敌国内侵”,扩大和加深敌人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阴赂左右,得情甚深”,打进敌人统治集团内部,窃取其核心机密情报;“收其左右忠爱,阴示以利,令之轻业而蓄积空虚”,破坏敌国生产,削弱敌国经济实力。姜尚说,实行这些策略,就可以收到军事斗争无法达到的目的,加速军事斗争的胜利,“十二节备,乃成武事”。这些策略陆续付诸实践,果然收到了显著效果,助长了商王纣的腐败,扩大了商纣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加强了殷商属国的离心倾向,削弱了商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实力,使商纣陷入内外交困、众叛亲离的境地。这样,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商强周弱的形势,为兴周灭商的战略决战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姜尚初步认识到,战争不仅是交战双方实力的竞赛,而且是双方战争指导者的智力竞赛。因此,他把智谋斗争放到十分重要的地位,认为“先谋后事者昌,先事后谋者亡”。战争的胜与败,全在于能否运用智谋造成神秘莫测的态势(“其成与财,皆由神势”)。无论治国、用兵、选将,他都把智谋放在重要地位。他认为,“主明”的三个条件是“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智与众同,非国师也”;“将不智,则三军大疑”,主张“无智权谋”者“勿使为将”。指导战争,军事决策最重要的是有必胜的把握,用兵打仗最重要的是做到神秘和隐蔽,军事行动最重要的是善于出其不意,军事智谋最重要的是使敌人难以识破(“事莫大于必克,用莫大于玄默,动莫神于不意,谋莫善于不识”)。姜尚主张,用“示形”的策略造成敌人的错觉与不意,“外乱而内整,示饥而实饱,内精而外钝。一合一离,一聚一散。阴其谋,密其机,高其垒,伏其锐,士寂若无声,敌不知我所备”。然后,乘隙捣虚,声东击西,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他说:“善战者,见利不失,遇时不疑。失利后时,反受其殃。故智者从之而不释,巧者一决而不犹豫”。“兵胜之术,密察敌人之机而速乘其利,复疾击其不意”。

姜尚这些智谋思想,集中体现在他参与指挥的三次军事行动中。一是翦商羽翼。殷商后期,对其统治威胁最大的敌人,是东方的夷族和西方的周族。东夷时服时叛,步步进逼殷商统治中心,是其现实的威胁。西周实力弱小,但力图发展,是其潜在的威胁。面对这种两面夹攻的局势,殷商原来设想避免两面同时作战,采取首先击破一方的战略,集中力量平定东夷,对西周实行遏制政策;又为西周恭顺的假象所迷惑,一度放松了对西周的控制与防范。西周采用姜尚的智谋,利用商纣给予的“得专征伐”的特权,乘机发动对商纣西方属国的军事进攻,首先征服西北的犬戎、密须和阮、共(今陕西西部和甘肃泾河流域),解除了后顾之忧。然后,东渡黄河,征服黎(今山西长治西南)、邗(今河南沁阳西北),消灭商纣的心腹属国崇(今河南嵩县),打通了进军商都朝歌的道路。

二是观兵孟津。这是姜尚以“师尚父”身份协助周武王组织的一次军事演习,目的是测验诸侯对伐纣战争的态度,检阅军队的作战准备。姜尚“左杖黄钺,右把白旄”,代表武王发号施令,宣布军事纪律。参加孟津之会的八百诸侯同仇敌忾,表示愿意参加讨纣战争,接受武王指挥。这次演习,不仅显示西周在政治上、军事上已居于优势地位,而且使未经统一训练的诸侯联军进行了一次统一行动的演练,为后来的战略决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三是牧野决战。孟津观兵以后,西周时刻注视商纣王朝的动向,等待决战的时机。两年以后,商纣王朝在政治上陷入众叛亲离、分崩离析的困境,“杀比干,囚箕子”,“贤者出走”,“百姓不敢怨诽”;在军事上则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军队的主力陷于东线自顾不暇,西方军事力量薄弱,首都朝歌空虚。姜尚建议武王抓住战机,长驱直入,发动对商纣的战略决战。纣王仓皇应战,一触即溃,17万军队土崩瓦解,纣王自焚而死,延续600年的殷商王朝宣告覆灭。

有一次,武王与姜尚讨论用兵的原则。武王列举天道、地利、人事,问姜尚哪个是第一位的(“凡用兵之极,天道、地利、人事,三者孰先?”)。姜尚认为,人事是第一位的。“天道难见,地利、人事易得”,“天道鬼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索之不得”,“顺天道不必有吉,违之不必有害。失地之利,则士卒迷惑。人事不和,则不可以战矣”。“若乃好贤而能用,举事而得地,则不看时日而事利,不假卜筮而事吉,不祷祝而福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面对着信奉天道鬼神的统治集团和社会思潮,姜尚能够坚持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并且贯彻于军事决策和战争指导的实践活动中,是难能可贵的。

牧野之战的战略决策和战争指导,就生动地体现了姜尚重人事而不拘于天道的思想。据《周书》记载,周王朝的决策程序是:“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最后由占卜的吉凶来决定。牧野之战的决策也是这样。大约在公元前1027年,西周完成了对商纣战略决战的各项准备,在政治上造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面,在军事上形成了对商都朝歌的钳形攻势,商王朝内外交困、众叛亲离,于是西周决定发动对商纣的战略决战。不料,出师之前占卜“不吉”,又逢“风雨暴至”,辎重车浸泡在雨水里,旗帜断为三折,“群众尽惧”。周公旦、散宜生等人认为“天不佑周”,“不可举事”。周武王也犹豫不决,问姜尚:“意者纣未可伐乎?”在这个紧要关头,“唯太公强之”。他力排众议,劝武王抓住难得的时机,坚持出兵伐纣。他说:“圣人生天地之间,承衰乱而起。龟者枯骨,蓍者折草,何足以辨吉凶。”“今纣刳比干,囚箕子,以飞廉为政,伐之有何不可。”武王听从了姜尚的劝谏,冒雨挥军东进,三百辆战车,三千虎贲,四万五千甲士,加上诸侯联军,浩浩荡荡,奔袭商都朝歌。牧野一战而胜,终于完成了兴周灭商的伟业。

记述姜尚智谋思想的著作,在战国时代就广为流传。秦汉以后,姜尚的智谋思想影响更为广泛,汉代存世的典籍中就有“太公二百三十七篇”,其中讲“谋”的就有八十一篇,讲“言”的就有七十一篇,讲“兵”的就有八十五篇,所以那个时候的姜尚就能研谋、研兵,据此,可认为姜尚是第一个系统掌握智谋理论的中华智谋鼻祖。他的智谋理论不仅是用兵以奇,出其不意,而且以谋治国,他能够用一整套的治国理论治理周朝,所以周朝才有800年的历史。

智谋发展的高峰期

中华民族智谋发展的第三阶段是春秋和战国时期。从公元前的700多年到公元前的200多年,这500多年里,中华智谋发展到了一个高峰期。在这一个高峰期,诸子百家兴起,家家都是智谋家。诸子百家对智谋理论贡献大,智谋的代表人物多。当时周朝的分封有1200多个国家,而到战国晚期,则只有齐、楚、燕、秦、韩、赵、魏这七国。

当时国家的兼并、政权的更迭、军队的兴亡非常频繁,社会的大动荡产生了诸子百家。如果说西周时期是智谋的源头活水,那么春秋战国时期,则演成人类智谋史上最为灿烂的一段。

社会发展到春秋战国时代,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兴起,奴隶制度逐步瓦解,诸侯割据势力形成,诸侯间互相兼并,弱亡强存,频繁而激烈的争霸战争,促使人们开动脑筋,在竞争中谋生存,图发展。诸侯国国君争相礼贤下士,求贤若渴,视才为宝,不问门第,不问年纪,只要胸有韬略,就能受到上宾礼遇。由此带来了人们思想的空前活跃,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前所未有的局面。使一些诸侯国空前强盛。正如《史记》所载:“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强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辈,诸侯东面朝齐。”

诸子百家在竞争中,各有千秋,各有市场。《隋书·经籍志·子部》提出诸子有儒、道、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兵、天文、历数、五行、医方14家,流传至今的先秦诸子的书仍有20余种。诸子的各个学派之所以能够得到社会的广泛承认,分别都有一批本学派的崇拜者,其原因之一,就是各个学派都有其能够使一部分人信服的理论,都有一套在竞争中生存的方法。诸子理论中大都充满着自强与服众的浓厚的智谋色彩。

在这百舸争流的年代,老子、庄子、孔子、孟子、墨子、孙子、孙膑、吴子、尉缭子、苟子、韩非子、苏秦、张仪等等思想家、军事家、纵横家,各路智谋家,群星争辉,为了各个诸侯国的生存、发展和壮大,为了个人的仕途和声望,纷纷献计献策,一时间,高谋迭出,奇计横生,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社会政治、军事、经济的兴旺和发展,也极大地影响了后世。在当时,较早地形成智谋思想体系的代表人物,要数老子、孔子和孙子。而他们又有各不相同的特色。如,孔子的《论语》,主要是政略方面的内容居多,而《孙子》,则主要表现在兵学和战略方面的高明见解,而《老子》,则是统御智谋的鼻祖。

在诸子百家中首屈一指的首先是政略家。政略家则又首推孔子,孔子是研究政治智谋的人物。

孔子,是中华民族妇孺皆知的“圣人”。然而,历代给孔子戴的极多桂冠大多是思想家和教育家两大类。孔子从较为贫寒的家庭出身而成为一国的司寇及代理宰相,靠治国的高明政略周游列国,对当时的社会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孔子的《论语》等学说内容使千朝百代人俯首听教,后世的历代封建帝王,无不把孔子尊为“师表”。说孔子是思想家、教育家固然当之无愧。但确切地说,孔子首先是一位智谋家。他的高明的治国之道几乎百世不衰,就是在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国家内,经过五六十年的反封建运动,进行长期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在我们社会的各个层次和各个角落,仍然到处可以见到孔子政略的影子。

同类推荐
  • 像李开复一样思考人生

    像李开复一样思考人生

    本书阐述了一种李开复认为可以导向成功的思维方式,还收录了一些李开复在给学生的回信中的一些精彩的片段。
  • 中国式智慧

    中国式智慧

    本书内容简介: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蕴藏着丰富的人生智慧。为君者,熟虑治国方略;为臣者,深谙进退之智;将帅者,思谋军事之策;商贾者,熟悉经营之法;游说者,娴熟纵横之道;平民者,皆懂生存之需……时代变迁,智慧不变。取古人之智,解今世之局。
  • 生气不如争气全集

    生气不如争气全集

    气是由别人吐出而你却接到口里的那种东西,你吞下便会反胃,你不理它时,它就会消散。人生的幸福和快乐,未必都来得及享受,哪里还有时间生气呢?因此,做人以消气为上策。
  • 曾国藩做人性格绝学

    曾国藩做人性格绝学

    本书总结了求强、忍耐、多变、宽心、守稳、避让、圆通、软硬、戒傲等九类曾国藩为人处世的经验。
  • 思路决定出路2

    思路决定出路2

    该书对人们在人生定位、心态、思维模式、职业发展、人际关系、爱情婚姻、做人做事、能力培养、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的重要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了针对很强的“思路突破”——谋求发展与成功的正确思路。由此引导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们,在现实中突破思维方式,克服心理与思想障碍,确立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把握机遇,灵活机智地处理复杂和重要问题,从而开启成功的人生之门,谱写卓越的人生乐章。
热门推荐
  • 病由心生2:不生病的心理健康训练法

    病由心生2:不生病的心理健康训练法

    本书由辛德勒医生的演讲稿集结而成。面世以后,十分畅销,先后再版30多次,狂销1000000册,并荣登《纽约时报》等畅销书排行榜。 本书根据心理学界近50年来最新的发展,向大家推荐一些简单有效的心理健康训练方法,而且是从中西文化两个角度,充分介绍了每种方法的心理保健功效。在如何操作、练习、测试等方面也有很多详细指导。
  • 频毗娑罗王诣佛供养经

    频毗娑罗王诣佛供养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叱咤天下:烈焰女神传

    叱咤天下:烈焰女神传

    嚣张且狂妄的气焰从未熄灭,她一心想着强者之路前进。让人如沐春风的气息从未消失,他是温润如玉的翩翩少年。当两者相遇又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究竟是她的烈焰灼烧了他的心房还是他的温和改变她的世界。让我们拭目以待,烈焰少女的成神之路
  • 沙弥律仪要略增注

    沙弥律仪要略增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女人40枕边书

    女人40枕边书

    本书结合四十岁女性的身心特点和生存现状,给出了个人的再塑、关系的处理、重视自我三个方面的忠告。
  • 粽叶飘香:端午节

    粽叶飘香:端午节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也有众多说法,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然而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赛龙舟等却是沿袭下来的不变习俗。本文探究端午节的历史起源,记录它的习俗演变,有助于炎黄子孙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此刻鼻间仿佛已飘过一丝丝粽叶香气,耳边也响起了龙舟上的鼓声与呐喊声……
  • 卡诺病毒

    卡诺病毒

    少年科学家卡诺2020年发现人体变异诱发元素“虚介”从而引发世界的据百年,“虚介”的作用是诱发人类的原罪最大化,即人类的原罪。人类的一切生存活动都是源于人类的欲望,欲望就是人类的原罪,“虚介”让人类的欲望最大化,从而人类的身体拥有了欲望的力量,即从自然获取自然的力量,而被人类窃取了力量的自然又同时通过“虚介”用自然的力量通过人类的欲望而介入人类的身体,从而导致人类因过度使用自然力量而扩大化欲望,只自身与自然同化,沦为虚无。后来人类发现了虚介的作用,将其取名为卡诺病毒。十七岁的少年秦菜正是因其体质可以被虚介诱发而卷入了世界的狂流,展开了属于他自己的传奇,归为人类的原罪,与自然同化。亦或是打破卡诺病毒的诅咒战胜自己的欲望。
  • 沉渊记

    沉渊记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 王小二在NBA

    王小二在NBA

    王小二是作为篮球国际交流的幸运者去休斯敦火箭队参观的官方为了给活动加把火说,获得教练组认可的学员有机会直接登录NBA王小二说:“哥高,哥糙,哥不傻,那好事能轮上我吗?”于是乎,在摄像机面前,他对麦克海尔说的让他去跟着练练,置若罔闻,篮球从他身边滚过去,他碰都没碰。径直把背了一路的麻袋往地板上一扔,各样球鞋就滚了一地。随后就狗一样的开始翻。“我日,霍忠诚的哪去了?那可是我自己的球鞋,好歹得签个名”
  • 创世之核

    创世之核

    凡人,从淬体期修炼至真仙,需经过炼气、先天、筑基、结丹、元婴、化神、炼虚、合体、大乘、渡劫十个阶段。改造人,只需将他们的肉体与机械的相容度从百分之一提升至百分之百,同样能化神而与仙媲美。且看今日,改造人如何修炼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