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64700000024

第24章 重视信息资源——交锋中的筹码(2)

明白了这一精髓,对空城计策略的使用也就会更加得心应手了。在唐朝历史上,还有一次直接抄袭搬用诸葛亮的空城计并建立奇功的事例,那就是张守圭抗击吐蕃。唐朝中后期的时候,吐蕃进犯中原,曾经一度占领了瓜州。当时张守圭接替战死的王君焕担任瓜州刺史,他正在带领军民修筑城墙的时候,敌兵又突然来袭,城里没有任何守御的设备,大家惊慌失措,张守圭说:“敌众我寡,又处在城池剐剐破坏之后,光用石头和弓箭是打不退敌人的,应该用计谋。”他让将士们和他一道,坐在城上,饮酒奏乐,若无其事。敌人怀疑城中有备,只有退兵。无独有偶,另一位将领齐祖铤也用近似的方法退兵,他的做法比张守圭又多一招:等贼兵以为人走城空,不设警备时,突然命士兵大声叫唤,更将敌军搞得稀里糊涂,不知城内的虚实,只得退兵。

要全面理解战场作弊

信息是一个变量。既然如此,就应该把握住这个特点,不断调整自己的信息策略,让对手对自己的信息掌握跟不上自己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对手永远无法知道自己下一步将要如何行动,也只有这样,才能一方面掌握对手的信息,另一方面隐藏起自己的信息和真实意图。当然,这有点不按照牌理出牌的意思,可是这恰恰是十分有效的信息博弈方式。

如何不断变化己方的信息变量?有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作弊”。这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抄袭夹带,不过可以理解为另一种屡见不鲜的作弊形式——替考。变化己方的策略,最重要的就是使用不同的人去执行同一项指令,不同的人是会采取不同的具体策略的,这样一来,对手所掌握的己方的部署也就自然作废了。在《三国演义》里面,孙吴之所以能够夺取荆州,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关羽的大意和骄傲,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孙吴临时更换了主将。根据《三国演义》的记载,当时孙吴的大将吕蒙假装生病而辞职,孙吴委派年轻的陆逊做了长江一带的军事统帅。陆逊作为一个小字辈,对关羽表现出崇拜和谦恭,关羽根本没有把他放在眼里。可是,就在这种条件下,孙吴偷偷地委派吕蒙率领军队化装成商人,渡江对荆州进行突袭,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关羽杀掉并且夺取了荆州。孙吴的做法固然精彩,不过,这一“作弊”行为最有效的一次,还要数战国后期秦国和赵国之间的长平之战。

战国后期,秦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展开围攻赵国重兵的大规模歼灭战。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年),秦攻取韩地野王(今河南泌阳),隔绝上党郡(今山西东南部)与韩本土的联系。韩桓惠王震恐,欲献上党与秦议和。上党郡守冯亭欲借赵军以抗秦。私献上党于赵。赵为固守西南屏障,于次年遣廉颇屯军上党郡地长平。五十五年,秦将王龅率军攻上党。秦军远离国土作战,企图速决取胜,开始即猛攻赵军。廉颇初战失利,就开始采取固守的战术。

秦军久攻不下,军队消耗十分严重,于是想出了“作弊”的办法。这个办法实际上十分简单,就是派秦国一个并非出类拔萃的将领统领大军,同时想办法让赵国把廉颇替换下去,然后再把秦国最能干也最勇敢的大将换上场,与赵国军队进行决战。

秦国使用的办法,就是派人到赵国进行离间。赵王本来就对廉颇初战失利然后守而不战的行为十分不满,所以秦国的策反工作开展得十分顺利。秦国的卧底进入赵国之后,买通了赵王身边的大臣,让他在廉颇的饮食里面下了泻药。赵王觉得廉颇总是防守不进攻的策略不怎么样,而且觉得这不像是当年骁勇善战的廉颇,于是就派这个下药的大臣去查探廉颇的身体和精神状况。这位大臣去了之后,因为廉颇吃了泻药,在一顿饭之间去了三次茅厕,这个大臣回去之后便借题发挥,说廉颇已经老了,十分不中用了,连吃饭都要不停地去茅厕,身体已经支撑不了几天了,不能再胜任军队指挥工作。赵王轻易地相信了这一传言——因为廉颇席间去茅厕也是确有其事,于是就考虑把廉颇撤换下来。

这时候,秦国开始了第二步的信息博弈,就是到处散播消息,说秦国的军队,别人都不怕,只怕赵括,一旦赵括率领赵国军队出战,秦国的军队就会不堪一击。赵王听到了这个消息,考虑都没有考虑就下令让赵括代廉颇为将。实际上,赵括这个人言过其实,而且只读过兵书,没有任何的实战经验,根本无法控制整个战局。

当知道赵括成了赵国主帅之后,秦国开始了最后一步的部署,就是秘密地委任军事天才白起为上将军,代替王龅为秦军的主将。白起在秦国以骁勇、智谋和血腥而著称,东方六国听说白起的名字没有不皱眉的,这次白起作为秘密的主将,目的就是为了彻底击垮赵国的军事力量。

果然,秦国的这次临场换人取得了功效。赵括秉承赵王意图,急于求胜,一到长平,即更换部将,改变部署,与秦军决战。而白起利用赵括只善于纸上谈兵而缺乏实战经验和骄傲轻敌的弱点,交战时佯败而退。赵括率军追至秦军营垒。秦军以主力坚守,以两万五千步卒切断赵括退路,将赵军分割为二;又以五千骑兵插入赵军营垒间,以防止营垒中的赵军出援。赵括攻秦垒不破,四面被围,又遭秦军轻兵袭击,于是筑垒待援。秦昭王闻赵重兵被围,亲赴河内(今河南黄河以北地区)。征发十五岁以上男丁至长平,堵截援军,断其粮道。前来救援的齐楚军见秦军势大,观望不前。赵向齐乞粮不得,赵军饥饿四十六天,以致杀人而食。赵括分兵四队,轮番突围未成,遂亲率精兵搏战。被秦军射死。赵四十万众全部降秦,史传被白起尽数坑杀于平谷口(今高平西),秦军也伤亡过半。长平一战,赵国实力大损,再也无法抵御秦国的进攻,而秦国之所以能够一举将赵国的军事力量击溃,靠的就是在信息上做文章,让经验丰富而且作风强硬的白起作为秘密主将登场,操控了整个战局。在这里我们可以用以下博弈矩阵来表示:

由此矩阵看来,赵国派赵括领兵,在信息上已经输给了秦国,战争的结局就由不可预料变得能够预料了。

正确解读上天的预言

当人们对信息的了解和掌握处于不对等的地位时,因为这种信息资源占有的不同,就会形成一种地位的区别。反过来,如果人们处于不同的地位,那么也会影响到他们对信息资源的掌握和控制程度。举一个十分简单的例子,明朝建国之后,通过逐渐的调整,特务政治越来越完备,锦衣卫和东厂作为特务机构,采集了大量的社会信息。而这些信息,是上报给太监头目和皇帝的,普通的百姓根本无法得知这么多的信息,又因为不知道如此丰富的信息从而对国家缺乏足够的了解。

当对信息的掌握已经能够达到垄断的状态时,就会出现对信息的解释权的争夺。比如,某个地方下了大雪,民间的百姓可能有一种说法,说这是一种好的气象;知识分子可能是一种说法,说这是上天意志的体现;术士们又可能有另一种说法,说这场大雪里面包含着什么潜在的信息和暗示。面对同一个信息,解读会有很多种,这个时候,就需要进行解释权的争夺了。这样的情况在中国古代屡见不鲜,对上天的预言——也就是各种各样的天象和气候现象——进行解释。也成为信息博弈的一个内容,因为人们往往不是简单地进行科学的研究而去解释天象,而是怀着自己的政治目的对天象和气候进行分析。这种把自然现象人性化解释的做法,本身就形成了一个博弈,但围绕的是对信息解释权的博弈。

中国古代有个把自然现象和社会政治现象联系起来的理论,叫做“天命说”。

“天命说”是指在社会和政治上出现变化或者即将出现变化的时候,上天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征兆来提醒世人。这些征兆分两种,一种是预示旧的统治将要结束的,称为“灾异”,比如母鸡突然变成公鸡,大旗被风吹断,地震海啸等等;而另一种是预示谁将会是新的统治者的,称为“灵徵”,比如出现凤凰、麒麟、连理树、金光之类的迹象。这个说法出现得很早,至少在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时代,就有追溯上古时代的著名灵异物品“洛书”、“河图”的说法,据说那是上古帝王伏羲得到天命的象征。

当对信息的掌握已经能够达到垄断的状态时,就会出现对信息的解释权的争夺。当解释权被垄断时,信启也就被人格化了,这也是一种信启、不对称的博弈。

到了两汉时期,“天命说”发展得越来越玄、也越来越复杂,儒生们宣称天命有三种,分别称为“赤统”、“白统”与“黑统”,只有得到这三统中的一种才得以建立新王朝。而且,儒家子弟学了一些阴阳五行的学说,又推出一个“谶纬”理论,一方面以古怪的图画和莫名其妙的谶语作为天命的象征,另一方面伪造出一些“注释”儒家经典的“纬书”来宣扬天命观念。俗话说,“假做真时真亦假”,“谶纬”学说神乎其神的样子,让帝王将相乃至平民百姓逐渐接受并深信不疑,而那些怀有野心的政客们,也开始伪造上天的意旨,做出一些灵异现象来宣称自己是可以改朝换代的“新圣人”。

在东汉末年,曹操虽然位极人臣,但是一辈子都没有称帝,因为他知道,维护汉朝皇帝统治权威的“天命说”还无法攻破。那么,为什么曹丕还要篡夺皇位呢?为什么在曹魏政权的最后,司马懿的孙子、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会顺顺当当地改朝换代呢?这就是他们使用了“天命说”。曹操太过聪明,也太过小心,他自己知道天命说不足以骗聪明人,所以自己不肯使用天命说来逼汉献帝退位;他也知道许多平民百姓就相信天命,所以他反过来觉得汉朝的天命还应该维持下去。曹丕却不一样,他喜欢使用一切可以为自己服务的东西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废掉汉献帝而自己称帝,使用的正是“天命”。

曹丕有什么天命呢?这就要说到西汉末年就流传的一句谶语了。这句谶语的内容是“代汉者当塗高”,什么意思,大家谁都不知道,只知道汉朝会被取代,至于什么时候被取代、被什么人取代。一概不知道。因为不知道,所以大家都乱猜,是不是一个名字叫做“当塗高”的人将取代汉朝呢?“当塗高”这个姓氏似乎是有的。但是好像人数特别少,在这个姓氏的人里面还要出一个取代汉朝的人,概率更是小得可怜。所以,许多人开始牵强附会,王莽篡汉之后,各地兴起了讨伐王莽的军队,而割据四川一带的公孙述就说,这个“当塗”,就是“在路上”的意思,而自己的名字“述”,不就是道路吗?所以自己应该取代汉朝。

这听起来太过牵强,也太可笑,可是这段话却是在公孙述写给后来的汉光武帝刘秀的信里面作为严肃的说辞的。刘秀也不含糊,他说“代汉者当塗高”这个事情一定会有的,但是肯定不是公孙述,公孙述能解释“当塗”,那么“高”又是什么呢?看上去,好像刘秀在和公孙述讨论一个学术问题,实际上,刘秀是在讨论严肃的政治问题,驳斥公孙述胡乱联系和天命有关的谶语为自己造势的行为。

东汉建国以后,“代汉者当塗高”这句谶语没有就此绝迹,而是继续流传。无巧不成书,到了汉末军阀割据的时候,有一个特别有皇帝瘾的军阀——袁术,他捡起了公孙述当年说过的话,说这个“当塗高”就是指他袁术,所以他应该做皇帝。当时的军阀们每个都想自己做皇帝,所以对袁术的这番话自然纷纷进行反驳,曹操甚至斥之为“冢中枯骨”。

到了曹丕的时候,又要重新捡起被公孙述和袁术用过的这句谶语来了。不过曹丕和他的谋士们解释得倒是合理一些。“代汉者当塗高”,这个“当塗高”到底是什么呢?当时,在路上,有所谓“魏阙”,就是高大的嘹望台之类的东西。“魏阙”立在路上,而且很高,所以正是“当塗高”。当时,曹氏的力量非常强大,而且曹操生前就被封为“魏王”。所以人们听说之后恍然大悟,觉得这句流传了二百年的谶语终于到了应验的时候了。于是乎,曹丕有了“天命”,就差一个“禅让”的仪式了。

在曹丕手下大臣的逼迫下,汉献帝终于“写下”(实际是曹丕的手下写好让他签字的)了退位并且禅让给魏王曹丕的诏书。这诏书在朝廷上宣布的时候,按照“禅让”的惯例,接受禅让者应该连续拒绝三次;而且每次还要把脸换一个方向站立。曹丕规规矩矩地执行这个惯例,接连推辞再三,说自己才德不够,怎能随便就接受禅让之类的话。但是大臣们纷纷叩头,并且说如果曹丕不接受禅让,人民将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之类的肉麻话来。最后,曹丕不再推辞,终于坐上皇位。

接受禅让时候的“推辞”和大臣们“声泪俱下”的场景,不知道曹丕和他的心腹们排练过没有,反正根据历史的记载,是栩栩如生,好像真的是就应该顺应天命让曹丕做皇帝一样。这种表演已经完全没有了尧舜之间禅让的那种实质,而是完全落入水楼台形式主义,没有互相谦让的诚信,完全成了体现自己伟大与崇高的表演而已。但是,作为一场闹剧,曹丕的表演,正是体现了他利用自己的权力,对人们公认的政治信息“代汉者当塗高”进行了有利于自己的解释的结果。他利用了当时人们相信天命的特点,同时又使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把这句据说能体现天命的预言解释成自己应该取代汉朝,牵强地为自己找到了改朝换代的合法依据。对上面的博弈,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博弈树来表示:

同类推荐
  • 智者的启迪:教育学经典名言的智慧

    智者的启迪:教育学经典名言的智慧

    本书涉及到了三个领域:学校教育、家庭教养和个人成长。针对每一个领域,都有一些理论的阐述、现实的思考和可行性的办法。对于如何培养懂得学习、全面和谐发展的个体,大有裨益,希望每为阅读过本书的人都能有所领悟,并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所扬弃,从而寻找到教育的本真。
  • 优秀员工最爱读的心灵美文

    优秀员工最爱读的心灵美文

    《优秀员工最爱读的心灵美文》:每个时代都有一些心灵的守望者,他们在长途的跋涉中也曾遭遇艰难和挫折,他们用自己的执著为世人谱写了一篇篇荡涤心灵的经典美文;他们用自己的孜孜求索,抚慰人们失意的心灵,为心灵的困惑寻找希望的出口,用睿智的阳光抚慰人们内心的创伤。共享心灵丰美的盛宴,体味职场幸福的回甘。 一篇篇心灵美文,仿佛滋润心灵的良方,让你在优美的文字中,升华职业精神、丰富职场感悟。
  • 最让你顿悟一生的感动故事(智慧背囊16本)

    最让你顿悟一生的感动故事(智慧背囊16本)

    哲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如果生活是杯白开水,我们应该把它调成一杯可口的果汁,如果生命中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感动的,我们应该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寻找感动,去发现感动。如果生命中失去了感动,生活就真的没有了激情与梦想,唯有感动,才会触发人的灵感,唯有感动,才会让人们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有所顿悟,有所创新。本书汇集了几百个令读者感动的故事,以顿悟点评来进行点拨,使广大读者在读过故事后有所顿悟,有所启发,进而开创自己更加美好的未来。
  • 一生应知的名言

    一生应知的名言

    本书共14章,内容包括人生篇、理想篇、道德篇、事业篇、知识篇、健康篇、情感篇等。
  • 人活着,不是活给别人看的

    人活着,不是活给别人看的

    大多数人都是草根阶层,我也不例外。无奈媒体的关注基本在于纸醉金迷的最上层,这仿佛在说我们天生就是错误的,我们不应是这世界的主流,只有成为比我们富有的多的那种人,我们才能被这个世界接受。
热门推荐
  • 图传

    图传

    一群朝气蓬勃的大学毕业青年,偶然遇到雪崩,踏入古中国神话世界,推开那扇未知的门,将闯入什么样的世界?在这个陌生的世界该何去何从?
  • 北朝古事记

    北朝古事记

    于轲盘坐在断义山山崖之上,身后插着一杆大旗,旗后跪伏一百零八狂魔,冷甲铁面,长枪林立如狰狞的钢铁荆棘。面甲里藏着的赤目和压抑的喘息声让气氛有些凝固。他们有些激动,还有些恐惧。前方,悬崖对面有箫王的十万神将,金色的铠甲和华丽的战刀上反射的光把天空染得熏黄。箫王如神王一般在众军前长身而立,身影有着斩铁般的锋利。他身后,十万银甲闪烁着令人窒息的寒光,西天乌云上漏下的一缕阳光如游蛇般在银甲军团里急速游动,反射出的银光和熏黄的天空相对。悬崖下,箫王的十万水师在崖底的暗流放下沉重的铁锚。今天,他们退无可退了。
  • 请观音经疏

    请观音经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九品全能高手

    九品全能高手

    男人,当醒掌天下权,当醉卧花下。男人,当俯视苍生,不惧鬼神。当傲骨铮铮,浩气长存。
  • 倚天世界

    倚天世界

    倚天重生,自强自立。
  • Nt77异世界之旅

    Nt77异世界之旅

    某天,某女被一颗流星带到了不明世界,遇到了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某男,然后...这颗巨大的透明星体,生活着无数来自各个星球和时空的种族,它叫Nt77。如果你渴望力量,如果你无家可归,如果你已走到绝境,Nt77学院欢迎你。
  • 薄情辞,倾绝尘

    薄情辞,倾绝尘

    他本是天上的绝尘上仙,清冷绝情。她本是倾瑶仙子,活泼调皮。她总是喜欢亲近他,他从不排斥她的存在,却也从不接受她。直到一次,他打碎了琉璃盏,她为他顶下了所有罪,被罚接受人间三生三世情劫,他却同她一起受罚,却不知,他们都是对方的情劫。三生三世,却无一不是他负了她,最后郁郁而终。直到最后一世,他在奈何桥的彼岸花旁,想起了所有事,潸然泪下,他终于决定接受她,她却早已,不知去向......
  • 无聊的世界就该毁灭

    无聊的世界就该毁灭

    从地球到了这个剑与魔法的世界,但为什么还是怎么无聊,快来点有趣的事吧,要不然会忍不住去毁灭这个世界了。ps:猪脚精神有一点问题,恩,就一点,一点点,至于会不会毁灭这个异界就看故事的发展吧。ps2:好吧这不是穿越,这是一万年后的地球。
  • 综漫之狩异猎人

    综漫之狩异猎人

    主角穿越综漫,猎杀异人,只可惜主角脸黑。这是个脸黑也能拯救世界的故事。某迷之生物:少女,少男们,请跟我签订契约,成为马猴烧酒吧。雪宫绯也:去死吧,魂淡小町。(人物角色转变)雪宫绯也→雪宫绯月→影夜姬
  • 灭世界

    灭世界

    浩瀚的星空,一片奇异古世界,一面古碑,现世魔物异种入侵……一群身怀异术超能的人类肩负着特殊使命!在这个崩坏的世界与魔物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