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60600000005

第5章 金刚经(4)

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注释

①恒河:为印度五大河之一,又作恒迦河、恒伽河、殑伽河等,意为“由天堂而来”。在地理上,它是亚洲的大河流之一,上游在喜马拉雅山南坡,中途汇集百川,经过印度、孟加拉而进入印度洋。其两岸人口稠密,经济繁荣,交通发达,物产丰富,故印度人民对恒河有着深厚的感情,将两岸约1500公里之地视为神圣的朝拜地区,于河岸两旁建筑无数寺庙,各教教徒常至此巡礼。至释迦佛陀应世,恒河两岸更是佛陀及弟子教化活动之重要区域。恒河沙粒至细,其量无法计算,诸经中凡形容无法计算之数,多以“恒河沙”一词为喻。

译文

佛说:“须菩提,像恒河中所有的无可计数的沙数,假如这条河中的每一粒沙子又成一条恒河,你有什么看法?所有恒河中的尘沙加在一起,你认为那沙子算不算多呢?”

须菩提回答:“非常多,世尊。仅仅是恒河之沙那么多的恒河已是无可计数,何况所有河中的沙子的数量呢。”

佛说:“须菩提,我今天实实在在地以真实语向你宣说,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用遍满上述所有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进行布施,他们所获得的福报功德多不多?“须菩提回答:“非常多,世尊。”

佛进一步告诉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对此经信受奉持,甚至只是受持其中的四句偈,并向他人讲解演说,其所获得的福德胜过前面所说以满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作布施的福德。”

原文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①,皆应供养如佛塔庙②,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③。”

注释

①世间:音译作路迦。指被烦恼缠缚的三界及有为、有漏诸法之一切现象。又因“世”有迁流之义、破坏之义、覆真之义,“间”为间隔之义,所以与“世界”一语同义,包含有情世间与器世间两种。有情世间,又作众生世间、有情界。器世间,又作物器世间、器世界、器界、器,指一切有情众生居住的山河大地、国土等。相对于含有世俗意味之“世间”而言,超越世间者,则称出世间(出世)。天、人、阿修罗:合称为“三善道”。天,音译作提婆,又名素罗,有光明、自然、清净、自在、最胜等义。与天上、天有、天趣、天道、天界、天上界等同义。指在迷界之六趣中,最高最胜之有情,或指这些天人所居住的处所。天界可分为欲界、****、无色界。欲界六天,皆有饮食男女之欲;****十八天,多习禅定,无男女之欲,但还有色身;无色界四天,禅功更深,色身已无。人,世间的生存者,欲界所属之有情,思虑最多者,过去曾修中品善之因,故今世召感人道之果。阿修罗,又作阿须罗、阿须伦、阿苏罗、阿素罗等。为六道之一,也是天龙八部及十界之一。义为“不端正”,言其男性容貌丑陋,但女性相貌却端正。又译为“非天”,说明其果报胜似天而无天之德。阿修罗原为古印度神祗之一,属于战斗一类之鬼神,经常被视为恶神,而与帝释天争斗不休,因此后世亦称战场为修罗场或修罗战。佛教沿用其传说,并说其皈依佛法。

②供养:供给资养之义,又作供、供施、供给、打供等。即以饮食、衣服等物供给佛法僧三宝、父母、师长、亡者等。总括供养物之种类、供养方法与供养对象等,有各种不同之分类。初期教团所受之供养以衣服、饮食、卧具、汤药等为主,称为四事供养。五种供养有涂香(持戒)、花鬘(布施)、焚香(精进)、饮食(禅定)、燃灯(智慧),另加阏伽(净水[忍辱]),即为六种供养。花、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则合称十种供养。塔:又作塔婆、兜婆、偷婆、浮图等。原指为安置佛陀舍利等物,而以木、砖等构造成的覆钵型建筑物,但后世却与“支提”混同,而泛指于佛陀降世、成道、******、般涅槃等处,以堆土、石、砖、木等筑成,作为供养礼拜之建筑物。其实两者是有差别的,凡有佛陀舍利者,称为塔;无佛陀舍利者,称为支提。庙:佛典中的庙,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庙不同,而相当于梵语之“窣堵波”,即塔。

③弟子:意译所教,即就师而受教者。佛陀在世时之声闻等,乃至佛陀入灭后之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皆称为佛弟子。就佛而言,声闻、菩萨虽皆为弟子,但因声闻道时人之形仪最亲顺于佛,故特称为弟子。此处指受天、人、阿修罗等尊重的佛的大弟子,如舍利弗、目犍连、阿难等。

译文

佛接着又说:“再次,须菩提,能够观机随缘的向他人宣说此经,甚至只是讲解经中的四句偈而已,那么应当知道此讲经之处,一切世间所有的天、人、阿修罗,都应该前来护持、恭敬供养,就如同供养佛塔庙宇一样,更何况有人能够完全信受奉行、诵读这部经。须菩提,当知此人已成就最无上第一稀有的无上菩提。这部经典所在之处,那里就会有佛,也就有尊重佛的弟子在那里。”

原文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密》,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密,即非般若波罗密,是名般若波罗密。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①,是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②?”

“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注释

①微尘:即眼识所能看到的最微细者。在佛教而言,极微是指物质存在之最小单位。以一极微为中心,合七极微为一微尘,合七微尘为一金尘,合七金尘为一水尘。又,微尘之量虽小,然其数甚多,故经典中经常以“微尘”比喻量极小,以“微尘数”比喻数极多。

②三十二相:是转轮圣王及佛之应化身所具足之三十二种殊胜容貌与微妙形相。又作三十二大人相、三十二大丈夫相、三十二大士相、大人三十二相等。略称为大人相、四八相、大士相、大丈夫相等。此三十二相,不限于佛。具有此相者,在家必为转轮圣王,出家则必定会证得无上菩提。此处指如来具有三十二种显著特征、殊胜的容貌。依《大智度论》卷四所载,三十二相即:(一)足下安平立相、(二)足下二轮相、(三)长指相、(四)足跟广平相、(五)手足指缦网相、(六)手足柔软相、(七)足趺高满相、(八)腨如鹿王相、(九)垂手过膝相、(十)阴藏相、(十一)身广长等相、(十二)毛上向相、(十三)一孔一毛生相、(十四)金色相、(十五)大光相、(十六)细薄皮相、(十七)七处隆满相、(十八)两腋下隆满相、(十九)上身如狮子相、(廿)大直身相、(廿一)肩圆好相、(廿二)四十齿相、(廿三)齿齐相、(廿四)牙白相、(廿五)狮子颊相、(廿六)味中得上味相、(廿七)广长舌相、(廿八)梵声相、(廿九)真青眼相、(卅)牛眼睫相、(卅一)顶髻相、(卅二)眉间毫相。以上三十二相,行百善乃得一妙相,故称为“百福庄严”。

译文

这时候,须菩提向佛陀请示:“世尊,我们应当怎样称呼这部经?我们又应该怎样受持奉行这部经呢?”

佛告诉须菩提:“这部经就取名为《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以此名称,你应当奉持。为什么呢?须菩提,因为佛所说的般若波罗密,并不是实有的般若波罗密,而在名相上称之为般若波罗密。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如来有所说过什么法吗?”

须菩提回答道:“世尊,如来没有说过什么法。”

佛再问:“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你认为三千大千世界里所有的微尘,算不算多呢?”

须菩提答:“非常多,世尊。”

佛说:“须菩提,所有的微尘,如来说它不是微尘,才假名叫做微尘。如来说世界即是非世界,并非实有世界,只是假名为世界而已。须菩提,你认为如何?是否可以通过如来色身的三十二种殊妙相貌来认识真正的如来?”

须菩提答:“不可以,世尊。不可以通过如来色身的三十二种殊妙相貌而见如来的真实面目。为什么呢?如来所说的三十二相并非是三十二种真实形相,只是因缘和合的假名三十二相。”

佛说:“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数那样多的身体和生命来布施,又如果再有人,能信受奉持这部经,甚至只是经中的四句偈而已,并广为他人宣说,他得到的福报功德就更多了。”

原文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①,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②,即生实相③,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④。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即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密,即非第一波罗密⑤,是名第一波罗密。

“须菩提,忍辱波罗密⑥,如来说非忍辱波罗密,是名忍辱波罗密。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⑦,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⑧。

“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⑨。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注释

①慧眼:指智慧之眼。为声闻、缘觉二乘人所证得的眼。为三眼之一、五眼之一。慧能起观照,所以名为眼。了知诸法平等、性空之智慧,故称慧眼。因慧眼能照见诸法真相,所以能度众生至彼岸。

②信心:信受所闻所解之法而无疑心,亦即远离怀疑之清净心。是离戏论而显的清净心,是如实相而知的证信,即清净增上意乐或不坏信。信心乃为入道之初步,故置于“信、进、念、定、慧”等五根之首,主旨概为信仰佛法僧三宝及因果之理。

③实相:原义为本体、实体、真相、本性等;指一切万法真实不虚之体相,或真实之理法、不变之理、真如、法性等。实,就是真实不虚;相,谓事物的本性或相状。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因缘(条件)组成、变化无常的,都没有永恒的、固定不变的自体,以世俗观念认识的一切现象均为假相,这就包含“空”之意义。这种空就是宇宙万有的“真性”,亦即诸法实相。诸法实相为万有的本性,所以又叫“法性”,此法性真实常住不变,所以又名真如。此外还有真谛、中道、涅槃、实际、实性、法身、法界、佛性、如来藏、般若等种种异名。此实相之相状,一般认为不得以言语或心推测之。

④信解:闻佛之说法初信之,后解之,谓之信解。亦指修行之阶位,为七圣之一。钝根者见此经能信之,利根者读此经能解之,合谓之信解。又信者能破邪见,解者能破无明。

⑤第一波罗密:即自生死迷界之此岸而至涅槃解脱之彼岸。“波罗密”又作波罗密多、波啰弭多。意译为到彼岸、度无极、度、事究竟。到彼岸的方法,总括而言,有六波罗密、十波罗密、四波罗密等分别。其中以六波罗密,为诸部般若经之说。六波罗密中最殊胜的就是般若波罗密,故称“第一波罗密”。般若波罗密意译为慧到彼岸、智度、明度、普智度无极。即以智慧照见世间的实相,为度生死此岸而至涅槃彼岸之船筏,故谓之波罗密。般若波罗密为六波罗密之根本,一切善法之渊源,故又称诸佛之母。其他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都要以般若为前导,不然即如盲行。

同类推荐
  • 道教基本常识

    道教基本常识

    本书包括教义规诫、宗派传承、道门宗师、道教经典、神仙体系、名山宫观、科仪方术和生活常识等方面内容。
  • 武夷山道教文化

    武夷山道教文化

    武夷山是中国道教名山,以升真元化洞天享誉于世。武夷山道教文化不仅渊源久远,积淀深厚;当代又有发展,不断传扬。2012年,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世界遗产监测中心合作,广泛搜集相关史志文献记载,开展田野调研,首次对武夷山道教文化之历史、现状、神仙、人物、宫观、科仪、音乐,及其旅游价值等,做了比较完整的阐论,并附录了许多相关的研究资料。此文集可资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借鉴,也为学术界进一步发掘武夷山道教文化遗产提供有益线索。
  • 其心无住

    其心无住

    《其心无住》是《降伏其心》与《善用其心》的续集,也是我出关十年,开山创建东华寺的心得感悟和修学佛法二十余年的总结。出版此书旨在阐述自己的学佛观点,获得广大学佛者的指正。佛法浩如烟海,虽修学二十余年,仍难得法乳一滴。但终究有所感悟,正如三本书名所示,降伏其心为善用其心,用过不执著,不留恋,更不留痕迹,故、名“其心无住”。要将身口意之用发挥至极限,需先降伏身口意,继而善用身口意,最终达至过后无痕。其心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大时包太虚,小时不容针。成事由其心,败事亦由心。其心被动为奴隶,其心主动成主人。其心不降,是懦夫。降之不善用,为愚夫。事过执著,留恋不舍,乃凡夫。其心降伏,善用且无住,则圣人成矣。
  • 仁德法师

    仁德法师

    本书讲述了一个传奇而不息追求的当代高僧,一段中国佛教曲折而多变的历史,是一部让人获得文学快感与佛学修养的读物。
  • 经典故事丛书(佛经的故事)

    经典故事丛书(佛经的故事)

    本套丛书包括十四册:《佛教·佛经故事》、《希腊神话》、《中国神话》、《一千零一夜》、《圣经故事》、《中国经典历史故事(上中下册)》、《伊索寓言》、《成语故事》《世界经典历史故事(上中下册)》、《安徒生童话》。
热门推荐
  • 每天读一点中国史(两宋-民国卷)

    每天读一点中国史(两宋-民国卷)

    任浩之编著的《每天读一点中国史·两宋民国卷》以风趣的语言将我国的历史分为:两宋:两京梦华;元代:大漠烟尘;明代:浮华世家;清代:天朝日暮;民国:走向复兴。读来风趣、幽默、可读性极强,解决了一般历史书的沉闷、古板。是一部难得的,且适合各个层次的人阅读的历史书籍。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永生之子

    永生之子

    青阳,一个拥有神秘血脉的男人!却是一个被遗忘者!他毅然选择了冒险者这条热血之路!前方,究竟是废墟,还是通往永生之门!古兰大陆,一段惊心动魄的冒险之旅已经开始!
  • 情动好莱坞

    情动好莱坞

    电影不是赚钱的工具,而是一种让人着魔的艺术。当然,如果能在保证拍出一部好的电影前提下,去争取一下票房,也不是不可以。打开这本书,也许这就是你想要的故事。
  • 地球毁灭一万年

    地球毁灭一万年

    战争让星球地表严重污染和破坏,一万年来幸存下来的种族只能蜗居在地壳下的城市里苟延残喘,挣扎在物种灭绝的边缘、畸形扭曲的蜕变。许多人已经绝望,等着死去的灵魂升上从未有过的天堂。但是极少数人并没有放弃希望,哪怕现实如此的残酷,环境极端的恶劣,深处底层的人类怀揣着信念努力向上攀爬,用生命去追赶回不去的文明和过去。
  • 究竟谁是谁的菜:纯情王爷溺宠妻

    究竟谁是谁的菜:纯情王爷溺宠妻

    当万众瞩目的女神遇见妖孽的纯情王爷……前男友早就忘记了她,她却为他伤心欲绝。被嫉妒自己的女人推下楼,却神奇的穿越成一个小盆友。还被一个纯情的家伙吃定了……林珂:“卧槽,这是神马情况?”然后她变成了林千夏,遇见了墨璃轩。一切的一切,只因她的神秘身份。林家的秘密,她无从得知。她只想这样,当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吃货,和他在一起,永远永远在一起。然而,还有很多事在等着她……
  • 吴世勋的爱恋之路

    吴世勋的爱恋之路

    男主和女主是在学校相爱的,后来,男主的青梅竹马来了,陷害女主,导致,男主不信任女主,后来,分手了。几年后,女主和男主再次相遇,开始了女主的复仇之路,他们会解除误会吗?最后,还能在一起吗?一切就在吴世勋的爱恋之路!
  • 迹星

    迹星

    2515年.地球在经历了近百年的科技革命的地球,现在是高度文明与发达科技的先进星球。人类也同时在这几百年的时间里,进化出了更强大的大脑以及更好的视力。。。。等等。然而,在现在的地球上,已经难以寻得一片绿色的土地了。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终极圣装

    终极圣装

    曾有人说拥有了圣衣,便拥有着难以想象的潜力和不可预测的前途。也有人说当你穿上圣衣的那刻,你将背上命运的使命,有着推卸不掉的责任。划破九天,动荡天地。倾泻无尽的怒火,与命相争,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