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56400000014

第14章 我心中的两位院长

机关 任 鹿

流年似水,往事如烟。但在人生的长河中有些场景会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中,永不忘却。

那是1955年秋,正当我沉浸在大学毕业的喜悦之中,接到上海第一医学院留校工作的通知,宣布我脱产搞行政工作 ———当黄家驷副院长的秘书。这意味着我一心想当临床医师的理想将难以实现。秘书工作该怎样做 ?我能胜任吗 ?此时的我,心里真有点忐忑不安。那个年代上海第一医学院尚没有卫生管理专业,毕业生中脱产搞行政的似乎还没有先例。但无条件服从组织分配是当时对每个毕业生的起码要求,更不要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黄家驷副院长是我的老师,讲课精辟,有口皆碑。时任医学院业务副院长,主管教学、医疗、科研,又是著名的心胸外科专家、中科院学部委员 (院士 )。他曾担任上海市抗美援朝志愿医疗手术队总队长,奔赴前线创建军医外科,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亲切接见,成为学生们心目中的又红又专的崇拜偶像。

报到那天,我难免有些紧张。他见到我立刻起身相迎,和蔼地双手握住我的手说:任“务很紧把你调来,你没有思想准备吧 !”看到我很拘谨,他又说:现“在学校发展很快,业务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都很重要。学校需要自己培养的优秀医学毕业生来参加行政工作 ”;我“也是一名党员,我们一起为党工作。不要担心,我相信你一定会做得很好的。寥”寥数语,顿时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打消了我的一些担心和顾虑。他还告诉我苏联专家即将到校,要我把苏联专家管理工作抓起来,并分担他一些秘书工作。

在以后的日子里,他除了指导我工作,还不断安定我的情绪,关心我的成长,告诉我担任行政工作不必完全脱离业务,建议我选一门基础与临床密切结合的专业。当我决定选择病理解剖学时,他亲自向病理解剖学教研室主任谷镜汧教授打招呼,安排我为半脱产的病理解剖学教师,每周去教研室几个半天,参加教学和解剖工作。

尽管很忙,他还抽空带我去图书馆,教我如何查文献资料、做文献卡片,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学医的特别需要勤奋学习,医学发展很快,不学习就要落后。我们的事业可是人命攸关啊 !”直到后来他调到北京出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一年多后,还没有忘记给我争取名额,去京参加该院举办的由苏联病理专家主讲的 “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短训班 ”。

跟黄副院长在一起工作虽只有短短三年,他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却深深地影响了我。他日理万机,全面负责学校医、教、研工作,还兼中山医院院长,定期参加讲课、查房和手术。还有许多社会工作,如筹建上海市胸科医院等。这么多工作怎么忙得过来 ?我仔细观察,发现他对案头上的 “一周工作日程表 ”十分重视,每格排得满满当当,有的精确到几分钟,一切都井井有条,循序进行。

我十分清晰地记得:一个隆冬的深夜,我在办公室看书,黄副院长匆匆从外面赶来处理公文。只要他在沪,每天不管多晚都会来办公室检查一遍,当天的事绝不积压到次日,把桌面理得清清爽爽,这是他的办事准则,也是他的工作作风。工作处理完毕,尽管已很晚,他还留下来与我聊聊。他微笑着说:我“已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我主刀的手术,必须当日立即完成手术记录,了解病人术后情况,并不分昼夜地多次去探视,绝不马虎,这是一名外科医生起码的责任,不然我会睡不好觉的。”他还说:“每晚8至10时是我最愉快、最享受的时光,可以静下心来遨游书海,摆脱喧嚣杂念,看书写文章,有时不知不觉到深夜,一点也不觉得累。讲”这话时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那夜的长谈,使我理解了为什么他整日精力充沛,处事干练,有条不紊 ;领略到一位科学家的执著追求和伟大情操。在他的熏陶下,我也渐渐养成了爱看书、爱记笔记的习惯,从此一心扑在工作和学习上,尽力做好他的秘书工作。

我从那晚的长谈还联想了很多:他要我和他一起自学俄文,请了俄语老师滕嘉丽每周辅导一次。三个月后他竟译完一篇俄文文献,而且是在出差的旅途中完成的,而我却连看完一篇短文还有困难。他那种工作和学习的认真、高效真令我佩服。他很善于利用点滴时间看书,做文摘卡片,评审学术论文,争分夺秒,硬是挤出时间做出许多事情来。后来他主编的几部大型教学参考书,都是在十分繁忙的情况下完成的。

黄副院长淡泊名利,遵守在校工作不开业、不在外兼职的承诺。他外出会诊的报酬都悉数上缴组织,从不拿 “外快 ”。就连外宾送的小礼品,也都叫我一一登记造册,悉数上缴。我们同在一个党小组,没有特殊情况,他都会准时赶来参加组织生活,以一个新党员的身份向老同志学习。他这么忙,观察事物却很仔细,不知何时他发现我喜爱集邮,过年时特意送我一本集邮册,我珍藏至今。

在与 “科学家型 ”的黄家驷副院长相处不久,我同时与 “政治家型”的陈同生院长也开始了零距离的接触。在我参加工作两个多月后,卫生部邀请的三位苏联专家陆续到沪,来学校分别担任院长顾问和系主任顾问。在此以前我们已成立了苏联专家办公室,配备了翻译和打字员,制订了规章制度,我因参与接待的准备工作,从而有更多机会接近陈院长,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那时,陈同生院长刚到任不久,我对他并不熟悉,只知他是位革命老干部,高级新闻工作者,还担任过华东局统战部副部长等。在战争年代,他出生入死,屡建殊功,敌人的酷刑给他留下经常发作的伤痛。这样的高级领导干部,现在又是学校的党委书记和院长。我能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工作,感到很激动、很荣幸。但想到以后我要和他一起工作,心里难免又紧张起来。事实证明我的顾虑是多余的,他原来是位温文尔雅、热情善谈、平易近人的长者。

一天,陈院长从隔壁办公室过来与黄副院长商量工作,期间他问我们:“继承和发展哪个重要 ?”我奇怪他为什么突然提出这个问题, 原来当时全国正刮起向苏联学习 “一面倒 ”之风。陈院长说:“国家把三位苏联医学教育界的权威请来,把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学到手固然重要,但我们是有近三十年办学历史的老校,名师荟萃,经验丰富,我们不要拣了一头丢了另一头。他”高屋建瓴提出这个指导思想,对我们做苏联专家工作很有帮助。以后在每周的顾问会议上,他热忱地请苏联专家介绍经验,充分讨论。会后一定要再找人分析论证,对适合校情的才予以采纳,而不是盲目照搬。这样,学校先后采纳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建议,如建立教学研究室、学术委员会、院务委员会,举办学术讨论会,招收副博士研究生等。苏联专家提出的 “青年教师一定要做科研工作,学校要为他们发表论文创造条件 ”。陈院长感到言之有理,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内就出版了。上医学报。、。上海第一医学院院刊。等。这种雷厉风行的果断作风,使苏联专家十分惊讶和赞许。至于教材,两位院长认为学校有雄厚的实力,始终坚持应由教授自编讲义或教科书为主,苏联教材仅作为参考书。后来上面一度硬性规定用苏联的 “砖头书 ”,我校还是顾及另一头,不丢掉上医传统,坚持发教师自编的讲义。在上医,既学习巴甫洛夫、米丘林学说,也开设孟德尔、魏尔啸讲座。坚持了 “学术自由、思想独立 ”的学风。这与学校领导的正确掌舵大有关系。不久,卫生部吸纳了我校许多教授主编全国统一教材,人数达国内医学院之冠。

陈院长特别善于做知识分子工作。他既注意发挥苏联专家的作用,与他们的关系始终很融洽,更注重发挥老专家专业技术作用,关心老教师生活起居和身心健康,经常家访,促膝谈心,作知识分子的知心朋友。每逢开学迎新、温课迎考、下厂下乡,他都要亲自深入课堂、宿舍、食堂等地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记忆的镜头切换到1962年冬,那是三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的时期。寒冬腊月,我校300多名师生参加崇明岛围垦、填海造田劳动。大家整天泡在泥浆里砍芦苇、挖泥运土、筑堤修路。海边风急雨大,劳动强度大,伙食定量少,食不果腹。晚上睡在四面透风的大窝棚里,铺盖卷铺在烂泥地上,脚下全是水。饥寒交迫,生平从未尝过这种苦头,对我们这些文弱书生是很大的考验。但是谁都没有料到, 正当此时,陈院长风尘仆仆下来看望我们了。那时他健康状况不太好,却拖着不时发作的病体,身披雨衣,脚穿 “草窝子 ”,踩在泥浆里和大家一起劳动。别人休息时他还到一个个窝棚里访问病员,比大家还辛苦。他一连几天和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同甘共苦,每到之处一路谈笑风生,送来股股暖流,大家深受鼓舞。更让大家感动的是他想方设法从市里调拨到一点大米、咸肉,亲自运下乡来,让我们吃了几顿咸肉菜饭。这菜饭又香又油又鲜又糯,回想起来,至今口舌生津、回味无穷。记忆的闸门一经打开,一幕幕生动的场景便呈现在眼前。

从一开始对这两位德高望重的长者的仰望,到近距离一起工作,平等相处,就发现他们原来是那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我有幸在刚踏上工作岗位时就得到这样的良师指导,给我留下一个个难忘的印象。他们的音容笑貌,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光和热,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中。

同类推荐
  • 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

    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

    《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收录了作者十余年来论及传播与社会问题的大量倾心之作。这些论文不仅展现了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研究的广阔知识视野,更提供了一种将文化传播放在“外部”社会权力关系中考察的理论路径。通过讨论“帝国时代”世界传播的新自由主义逻辑和中国媒介商业转型的历史困境,作者不仅在传播研究中清晰地确立了“权力”与“社会”这两个富有解释力的柱心范畴而且用一种整体性的历史视野覆盖了全球化、主权、民主平等、公共性、多样性等现代政治中最重娶的议题。
  • 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

    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

    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
  • 反校园暴力101招

    反校园暴力101招

    本书作者以多年从教的经验,详尽分析校园暴力的定义、性质、起因和行为特点,分别针对受害者、施暴者、家庭和学校,提出了在不同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 国际传播发展战略

    国际传播发展战略

    《国际传播发展战略》以全球化为切入点,结合当今世界主要传媒集团的发展现状,对国际传播发展战略进行详细评析,并以对国际传播能力的评价体系为基础,对中央提出的增强国际传播能力、打造国际一流媒体等发展战略,进行理性思考和经验总结。在编写过程中,《国际传播发展战略》力图做到宏观战略与中观策略、微观措施相结合,既充分体现国际传播理论研究的全球眼光,又体现出国际传播实践的中国视野。
  • 西部大开发与政府管理创新研究

    西部大开发与政府管理创新研究

    目前,西部大开发已进入“深入推进、科学发展”的新时期。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而政府管理创新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动力。本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与政府管理创新二者联系在一起,对其进行整合性研究。认为,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政府管理创新的路径是廉洁行政、高效行政,服务行政、协调行政,依法行政、诚信行政,科学行政、民主行政。
热门推荐
  • 夺天造化功

    夺天造化功

    这是一个强者如林,弱肉强食的世界。要想在这个世界活下去,只能比别人更狠。且看一个文弱书生如何在这个修仙的世界成为一代强者。
  • 你是风儿我是沙

    你是风儿我是沙

    我这一辈子都忘记不了我们在一起的美好回忆,我宁愿在你家楼下就这样守护着你!也不要回到那个充满回忆的家!......她心疼到了极点,可是她仍然冷漠的对他说!“你走吧!”他的母亲强烈反对他们在一起,在她眼里,这个女人不符合她选媳妇的标准......一个跨国集团的总裁走进了她的生活,使她和他之间的感情危机有增无减.......出国深造回来的他还能和她再续前缘吗?毕竟今非昔比......
  • 宁露的秘密

    宁露的秘密

    是谁?杀了宁露的父亲?她,是一个16岁的高中生,冒险途中,遇到了父亲的兄弟,关于她的身世,她一律不知,她开始探索自己的秘密,得知自己父亲是被杀害的,她决定查出那个人,替父亲复仇,虽然前方谜团重重,但她不会放弃,在探索过程中,她也同时开启了爱情之旅。
  • 仙路奇途

    仙路奇途

    这里豪杰辈出,美女如云,功法更是无数,但所的绝世高手都只有一个目的,与天夺命,以希与世长存。孤儿燕江南精修《衍天录》,腰挂天剑,在风起云涌的年代崛起于江湖,斩妖、除魔、卫道,保护亲人,从蛮荒之地,一路杀向九重天。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心中所爱而奋斗,哪怕上穷碧落下黄泉,我也要踏个透!——燕江南
  • 圣级魔导

    圣级魔导

    大梦不曾醒,一觉一千载!平凡宅男穿越一千年以后,用无数记忆中的经典在这个时代书写了一篇篇英雄史诗!你有数百年科技发展,我有几千载历史支撑!
  • 莫惹妖孽神医,霸道腹黑公主

    莫惹妖孽神医,霸道腹黑公主

    废柴长公主被各个公主唾骂,皇城中人皆因拥有这么一位公主而羞耻,可谁又能想到在长公主一统六界之时的霸气!!
  • 逆战之天才命师

    逆战之天才命师

    少爷我必须狂拽风骚吊爆天啊!去他妈废柴!高富帅?碾压!天才?啪啪打脸停不下!美人?推倒啪啪,咳。且看二次穿越者在大混乱年代,血雨腥风的辉煌岁月!----轻松基情诙谐满满滴!废柴退婚-我吐-------
  • 校草来袭丫头乖乖不要跑

    校草来袭丫头乖乖不要跑

    “夏诺雪!你给我站住”某个巨颜值国民校草在后面追着吼道。“我才不嘞,站着干嘛被你虐啊?”诺雪顺带的做了一个鬼脸。“夏诺雪你已经跑了三年了你还想跑,不要被我抓到负责你一辈子都别想从我身边逃走!”国民校草边跑边吼------纯纯的宠物哦。
  • TFboys之情缘千千结

    TFboys之情缘千千结

    她出生于魔术师家庭,一步踏入演艺圈只为了爱!可是,十二年前的偶遇,十年的朝夕相处,精心的照顾,谁才是她的心所属?(tfboys之魔术师少女又名tfboys之情缘千千结。)
  • 颜倾天下:山水恋

    颜倾天下:山水恋

    一觉醒来,她成了古代美女,被指定完成一项任务。本以为任务完成就可以回家,却在皇室阴谋中越陷越深……爱情、天下、自由,她会作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