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40500000011

第11章 经营项目广泛,涉足各行各业

徽商经营项目广泛,涉足各行各业:文房四宝、陶瓷、漆器、食盐、木材、典当、茶叶、布匹、丝绸、粮油、药材、茶馆、钱庄,以及南北杂货、京广百货等。商人“兼业”或“兼营”是徽州商帮中一个十分突出、而且较为普遍的现象,诸如两淮盐场的徽州盐商,把持了两淮盐业后,徽商又在典当、茶叶、木材诸行业呼风唤雨,形成了“无徽不成商”,“无徽不成镇”的鼎盛局面。

1想赚钱去卖盐

食盐是人人都必需的消费品,明清时期盐的产量不高,成为最紧俏的商品,如能经营盐业必将获利丰厚。两淮盐场产盐最多,盐利最大,因而也就成了徽商竞趋逐利的地方,直至将一向以经营盐业为主的山西、陕西商人集团击败。

在清代,徽州盐商内部的专业分工及其组织机构非常细密。当时在扬州的徽州盐商,或为场商,或为运商,各有其生财之道。

场商是寓居各盐场的商人,他们专向灶户收购食盐卖给运商,是商人中直接控制盐业生产,并与灶户建立包销关系的一部分商人。他们利用贷本取利、压价收盐等手段盘剥灶户。有的场商还招募盐丁自行生产,牟取厚利。徽州场商人众,他们的经营对整个两淮盐商行销活动影响极大。

运商是专事办引销盐的商人,他们以极低的场价购买食盐,运至销盐口岸高价发卖,获利最大。如休宁人汪福光在江淮之间从事贩盐,拥有船只千艘。当时的湖广是淮盐畅销口岸,所销之盐占淮盐的一半以上。徽商凭恃其雄厚财力,把该地行盐的权利控制在自己手里,使之成为他们取之不尽的财源。

明末以来,徽州盐商已形成集团,控制了淮盐产、供、销的特权,在两浙业盐活动也十分活跃。在这种条件下,徽商中的“总商”所攫取的盐业高额利润是惊人的,因此积累的资本极其雄厚。时人有“江淮繁富,为天下冠”的说法,连万民之上的皇帝都眼红两淮大盐商,惊叹:“富哉商乎,朕不及也。”

2要想富开典铺

典当业是中国封建社会里最古老的一种信用行业,通常称之为“当铺”。典当业与其他行业相比风险小,获利稳,因此徽商继盐业后大举进入典当业。

明清时期,徽商经营典当业遍及长江中、下游一带城镇。历史上记载说:金陵当铺总有500家,大部分为徽商所有。后来他们把典当行设到乡村小镇,至此社会上又流传起“无典不徽”的谚语。就连典当行的掌柜称为“朝奉”,也源自徽商俗语。

长江以北,徽州典当商也很得势。北京和山东、福建、广东诸省都有过徽州典当商的踪迹。徽州典商人数众多,大多是休宁人,并且出现不少典业世家,典铺分布广,典业规模大。有雄厚的资本作后盾,加上世代相传,专业易精,讲求商业道德,徽州典商迅速发展。

在取和予上,徽州典当商很注意掌握分寸。在“予”时好像吃了亏,而在“取”时却终究能占大便宜。明代休宁人程锁在江苏溧水开当铺,坚持“终岁不过什一”,“使得细民称便,争赴长公(程锁)”。他本人也从一个资本不大的典当商,成了“累资万金”的富翁。

典当业风险较小,获利丰厚。当铺收当物件,首先要由当商进行估价,估价时当商都尽量压低该物件的实际价值,当物人明知估价过低,为了急于借贷银钱,也不敢争辩。当铺惯例,“值十当五”,即所当物件如果估价10两银子,只能借贷5两银子,这借出的银子又是按月计息的。贫穷者借了高利贷,哪里还会有“翻身”的机会,拿去典当的东西大多有去无回。典当老板则是以半价形式变相收取各种抵押品,如果有人想赎回,则往往是要支付高于原价几倍的价钱。

典商因经营的不是一般商品,也不用担心随着市场行情的波动商品有积压贬值的风险。只有人求于己,罕有己求于人。另外,典业税额极低,一个有数千金至数万金资本的当铺,每年只纳数两典税。这种风险小、获利稳、税额低的行当,徽州人何乐而不为呢?

明清时期,徽州人开设的典肆遍布全国,典当业发展成为徽商4大店业(盐典茶木)之一,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资本之雄厚,是其他商帮不能比的。有的由典当起家,后来还成为钱庄资本家。清代最盛名的钱庄当属胡雪岩的杭州阜康银号,胡雪岩先后在杭州、上海、宁波、福州、镇江、长沙、汉口设立钱庄20家,聚资2000多万两,时称全国第一大财东。

3要发财贩木材

历史上徽人经营木业而出人头地者不乏其人,他们往往利用替宫廷采办木材的机缘,因致大富。如明万历年间修乾清宫、坤宁宫,徽州木商在北京大肆活动,利用采办官物,进行木材走私。

明朝天启年间,歙县西溪南人吴养春在黄山占有山场2400多亩,每年单木材一项收入就有几万两银子,天启皇帝在北京建宫殿都用了他的木材。再如,明崇祯七年工部修造皇陵,祁门木商廖廷训受命采购木材,诏赠“御商”。

徽州木商贸易的重点是将西南、福建、江西、徽宁的木材运往江南地区,因而长江沿岸的城镇是徽州木商活动的重要地点。南京是长江下游地区的木材运往江南各地的最大中转站,徽州木商在此人数众多,资本十分雄厚,他们还在上新河一带建有徽州木商会馆。镇江是长江木材由运河北上南下的航运枢纽,苏州和杭州也是江南木材转运的重要基地。徽州木商在这些城市都有同业公所和会馆,并且他们的经商足迹还深入到邻近地区。

尽管在运输木材时,“以其赀寄一线于洪涛巨浪中”,有很大风险,但徽商中经营木业的仍然很多,利润丰厚乃是其中的关键。木商们心里明白,只要他们善于经营,多能发家致富。有个董姓商人运木时碰到涨水,木材漂失大半,他把剩下的小半出售后依然能够还本,如果不遭损失,这一趟经营下来,定是狠赚了一笔。

靠贩运木材发迹的徽州商人很多,他们经营一段时间后大多资本雄厚,所以徽州习惯上把盐商木商同等看待,以致流传这样的谚语:盐商木客,财大气粗。

4做茶发财如去河滩拾卵石

徽州山区盛产名茶,尤以休歙所产的松罗茶最受消费者的欢迎。宋元以来,徽商就已开展以茶易米的活动,以补当地粮食的不足。歙人许承尧的先世早在明朝正统年间,就已远赴居庸关从事贩茶活动了。此后徽州茶商在北方日趋活跃。

明清之际,海内外饮茶风气普及,徽州茶叶的销售大增,徽商为之忙得不亦乐乎。于是茶叶贸易遂成徽商经营的“巨业”,徽人中也出现了不少“世守其业”的专业茶商。在从事茶叶贸易活动中,徽商多采取茶叶收购、加工、运输、销售的“一条龙”经营。

茶商之所以能在竞争中取胜,主要在于读书明理,精于筹算;以义为利,财源不竭;审时度势,灵活经商;富而张儒,仕而护贾。著名的徽州茶商有谢正安、胡元龙、汪立政、吴荣寿等。

公元1875年(清光绪年间)歙县人谢正安创办“谢裕大”茶行,在歙县漕溪(今黄山市徽州区富溪乡)收茶,制作“黄山毛峰”,并灵活运作茶叶出口贸易,美、俄等国茶商纷纷争相订货,一时竞购者众,遂成达官贵人饮用和馈赠之珍品。此后远销关东、京、津、鲁各地,备受欢迎。于是,“黄山毛峰”香飘万里,一时声誉鹊起,被公认为绿茶中之极品。谢正安遂成徽州府5大茶商之首,皇清诰封奉政大夫、驰封朝议大夫,成为与外商交易时一位当朝的“红顶商人”。

祁门贵溪人胡元龙第一家经营祁红,人称胡元龙为“祁红鼻祖”。清光绪初年,绿茶滞销,胡元龙着手改良,试制祁红成功,并推广到历口等地。胡云龙的商号为“胡日顺”,英、美、法等国茶商多向其采购,雇佣的制茶工人也逐渐扩展到湖口等地,品质也得到提高。祁红与婺绿、徽州珠兰花茶、松萝等徽州名茶,在欧美等国际市场上久享盛誉,是出口茶之大宗。1915年,祁红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膺金奖。

道光末年,绩溪人汪立政在上海城南创设“汪裕泰茶庄”。汪立政祖孙三代,历120年,先后在上海等地开设了茶庄、茶行、茶栈20余爿,久负盛名。慈禧太后重建颐和园祝六旬寿诞,“汪裕泰茶号”以“金山时雨”入贡。1915年汪裕泰精茶参展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并获金奖。

民国期间,歙县人吴荣寿在屯溪专制外销茶,先后在屯溪开设怡和、怡春、永源、华胜等18家茶号,年销数千担,最多时年销达20,000担,几乎占“屯绿”外销总量之半数,被称为“茶叶大王”。吴荣寿另还开设吴益隆酱园,屯溪街上拥有店房数十幢,真是富甲乡里,煊赫一时。

5粮业棉布制造巨富

粮业是徽商最早涉足的行业之一,早在盐商、典商还未兴起之时,徽州粮商就已活跃四方了。起初,徽州粮商是外采内销,从邻近州县采买粮食,在境内销售。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暑夏,黟县乃至整个皖南山区都出现了百年未遇的大旱,精明的胡贯三几年前就想到了“黟县缺米,皖南少粮”的问题,在鄱阳湖四周产粮地区,投资建起了一座座囤购大米的粮仓;在阊江流域,租下了一条条运粮船队;在黟县关麓的西武岭古道上雇了上百人的骡马大队。为做好这个庞大的运输队伍服务的茶馆、饭店也相应发展起来,从江西贩粮到祁门、黟县、太平等地去出售,形成收购、运输、服务、出售一条龙。

这个不同寻常的场面,持续了两年多时间,胡贯三的经商观念和理财经验也日趋成熟和老练。这时,通过他人的举荐,第二年他就离开了万安镇先去江西景德镇,而后又到鱼米之乡的鄱阳湖去闯荡天下。从江西贩运大米来,又把皖南的土特产品运往江西出售,如此循环交流,薄利多销,资金运转快,效益也颇好。胡贯三一贯讲究商德,“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仁义至上。”居商无狡诈之心,秤平斗满,价格公道。丰年不压价伤农,灾年也能平价出售。他很快赢得了声誉,为以后做更大的生意打下了基础。

到了明朝中叶,徽商的贩粮业开始外采外销。当时湖广地区成为当时产粮大户,俗称“湖广熟,天下足”;而当时素称“鱼米之乡”的苏浙地区,侧重于桑蚕的养殖,粮食主要靠外地贩入。西粮东运就成为当时的经济现象,徽商在这支运粮队伍中异常活跃,成为吴楚之间从事粮食贸易的主要商帮。

徽商一方面继续把粮食运回徽州销售,另一方面更多地参与沿江粮食贸易,从四川、湖广、江西等沿江区域采购大米运到江浙一带销售。乾隆年间徽州休宁人吴鹏翔贩运四川米沿江东下,正好碰上湖北汉阳发生灾荒,他一下抛售川米数万石,由此可见贩运的规模。徽州的粮商信誉很好,获得了许多当地地方官的信任,每逢灾年,地方官常常委托徽商到外地采购粮食。

徽州粮商在贸易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经营特色:一是粮食经营与食盐经营相结合;二是粮食经营与棉布经营相结合。随着江南棉布的进一步商品化,徽州布商的足迹很快遍及苏浙盛产棉布的大小城镇。

康熙年间,徽商汪某在苏州开设“益美”字号声誉大起,一年中售布达百万匹。自此以后的200年间,各地都把益美的色布奉为名牌。徽商还是最活跃的棉布贩运商,康熙时徽商在北京前门外开的日成祥布店生意就十分兴隆。

清末民初民族资本家休宁县城人汪宽也被聘为“祥泰布庄”管事,他精心运筹,严把质量关,并从休宁聘请名染匠精染,使布匹的质量超过赫赫有名的“阴丹士林”布。数年后,“祥泰”毛蓝布以质优价廉畅销全国,并出口东南亚和法国。“祥泰布庄”因此跃居全国同业之冠,盈利丰厚,股东汪厚庄也由此成为休宁首富。

汪宽也经营“祥泰”成功之后,经过同股东的协商,先后在上海开设聚生钱庄、祥生钱庄、振大典当铺、鸿济典当铺等机构,曾经在著名民族资本家荣宗敬资金缺乏时,一次贷给荣家纹银10余万两,使荣氏家族得以振兴。

6墨店药店大有钱赚

绩溪是徽墨发祥地之一,绩溪人操墨业始于宋代,清代到民国为全盛时期,其中以上庄人从事墨业的最多,世代相沿,良师辈出。墨业名店名家迭起,店号几遍全国。

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尚田人汪近圣于歙县县城创设鉴古斋墨店。汪氏创“黄山图”、“新安大好山水图”等御制集锦墨10余套,成为徽州墨界的佼佼者。汪近圣之子汪惟高于乾隆六年(1741年)被清廷选召皇宫教习制作宫廷用墨,因此鉴古斋徽墨誉满京都。

八都上庄的胡天注于乾隆三十年在屯溪租营汪启茂的彩章墨店。其次子胡开文14岁随父经营墨业。至乾隆四十七年,胡天注承顶汪启茂休宁屯溪店业,改店号为胡开文。嘉庆初年胡开文继承休宁的胡开文店,其子孙将墨业迅速扩展至芜湖、南京、扬州、苏州、武汉、九江、长沙、安庆等地,墨店增加10数爿。

胡开文墨店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早年老店的习俗相沿,逐渐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为提高效益,凡事注重勤俭,精打细算,节省开支。将“人无笑脸休开店,货不停留利自生”奉为经营的信条,不愿放走一位顾客,也不愿少做一笔生意。保证产品质量,做到价格合理,物美价廉,诚信服务,薄利多销。因其品质优良,“胡开文”这块金字招牌历百余年而不衰。

下面说说徽商经营的国药业。国药业主要是绩溪人旅外所经营,主要设肆于江苏及浙江的淳安、杭州、兰溪、溧阳、扬州、宣城、屯溪等县市。同治十三年(1872年)绩溪胡里人胡雪岩在杭州吴山下创胡庆余堂国药号,与北京同仁堂齐名。同年八都宅坦人胡士奎在兰溪开办一元堂和太乙堂药店,经营方式为坐堂接诊兼售中成药。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洪州人程宗亮于遂安县狮城镇设长春堂。光绪十六年(1890年)华阳镇黄敬堂在溧阳城内创黄义兴药店并设立了分号,稍后板桥村的叶德松也在溧阳开办万年春药堂。

除了绩溪人外,休宁县人也有经营药店的。同治二年(1863年)休宁县人程德宗、邵运仁创办“同德仁”中药店,店名“同德仁”,取两人名字中各一字,寓“同心同德”之意。如今,“同德仁”仍高悬在屯溪老街这一百年老店的门楼上。

胡雪岩在杭州创办的“胡庆余堂国药号”至今犹存,成为国药老字号。胡庆余堂初创之际,胡雪岩不惜重金聘请江南名医和著名药剂研制专家,精心配制400多种中成药,并雇人穿“胡庆余堂”字号的甲马,停立杭州名要道,施药于百姓。胡雪岩的这一系列活动,使“胡庆余堂”名声大振,其经营手法到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胡庆余堂药店所制“诸葛行军散”、“八宝红灵丹”、“紫雪丹”、“胡氏辟瘟丹”等药品畅销全国,成为驰名中外的中药老店铺。在这一点上,胡雪岩为发掘中国药学遗产做出了重大贡献。

同类推荐
  • 中层管理者培训读本

    中层管理者培训读本

    中层管理者在企业中也叫中层领导、中层干部、中层管理人员、部门主管、部门经理、项目经理,有的企业称之为部长、处长、科长、主任等。中层管理者作为企业的中坚和脊梁,其重要性是不容质疑的。企业要想切实发挥中层管理者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就应该不断加强中层管理者的管理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切实承担起企业战略执行者的职责。
  • 只有军事化管理才能救企业

    只有军事化管理才能救企业

    ”世界上最优秀的管理在军队!”这句话被世界上许多知名的企业家所认可,我国的华为、长虹、联想、远大、春兰等一批大型企业曾以军事化管理闻名,美国西点军校更是商业领袖的摇篮之一。要想让企业像军队一样高效,就需要对企业进行军事化管理。《只有军事化管理才能救企业》从战略战术、情报收集、思想教育、人才培养、制度建设等十个方面分别论述了军事化管理的独特理念,通过大量的经典案例,帮助你理解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精华,把军人的“野狼”习性和“亮剑”精神融入到企业管理中,学会军队的奉献精神、冒险精神、团队精神、探索精神、服从精神……从而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帮你打造“少人高效”的一流团队!
  • 管得少才能管得好

    管得少才能管得好

    管理要简单,要少制造管理行为,才能把事情做到极致。本书从多方面入手,向读者讲述互联网时代企业组织变革和人事管理的发展趋势,内容精彩、案例新颖、理论透彻,是领导者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 中国式控制力

    中国式控制力

    中国式控制力根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根源于历史上无数先人在控制问题上的探索,中国式控制力是中国数千年制度文化和权力斗争的智慧,促进着人们在意志和行动上和谐统一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历史,也就有了当时历史条件下相对较为先进的制度设计。法国现在在所使用的文官考试制度即参照了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而中国的宰相制度和监察制度更是让国外无数学者为之所拜服,这些夹杂于制度和权力斗争中的控制力智慧在过去曾被我们全盘否定过,现在我们重新审视这些祖先们留给我们的智慧,以期对现代企业管理有所借鉴。
  • 自觉执行

    自觉执行

    自觉执行,是员工工作时必须遵从的天职。如果对工作不负责任,所有的人都会对你感到厌恶。不要无休止地去抱怨,除了自觉执行没有更好的办法。作者搜集到了丰富的知识,并把它们简洁、清晰地编进一本书里。它为企业员工提供了有效而考虑周全的观点。是一本痛快淋漓的指导员工的书。 自觉执行,这是员工和老板工作时必须遵从的天职。这个理念能帮助把自身蕴藏着的雄心和才能解放出来,并且能教会我们怎样把这种雄心和才能用于有益我们自己的地方,用于我们可以帮助别人的地方。
热门推荐
  • 笑着活下去

    笑着活下去

    笑是脸上的阳光,是心里的春风,是开心的钥匙,是情感的桥梁。笑是一种理解,是一种尊重,是一种关爱,是一种温情。要想永远笑对人生,就需要塑造自己阳光的心态。笑着活下去是一种心智模式,是一种平衡的心理支点,是一种明朗的人生走向,是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是一种默默奉献的境界。让自己拥有一个阳光的心态,生活中就会拥有阳光般的笑容;嗅到阳光的昧道,我们的生活就宛如面朝大海,心向阳光。打开《笑着活下去》一书,开卷有益!
  • 绝地重生之梦回异世界

    绝地重生之梦回异世界

    一个名叫林飞的打工仔,因一场难以理解的时磁对流,肉体与灵魂被强行分离穿越到了一个未知的异世界。林飞刚来到这个异世界就得知那个界面的空间与磁场不稳定,他为了能回到原来的世界也为了能生存下去与龙神阜一起共同进退……林飞在进步的同时也找到了他的红颜知己,最终他们稳定了那个界面。可接下来等待他们的却是另一场考验的开始……
  • 魂武神帝

    魂武神帝

    废物,纯粹的废物,他的命运将会如何,他是否能站立强者巅峰之位。敬请期待。
  • 大魔导师修真记

    大魔导师修真记

    狂热的真理追寻者,大魔导师莱特晋级失败,穿越到一个修真的世界。本质完全不同的世界,陌生的文化传承,特殊的宗门,面对截然不同的修炼体系,大魔导师研究魔法与修真的本质,创造自己的修炼方法,追寻知识的力量,与同门师兄弟一起,护持自己的宗门,成长为合格的掌门人。本文大体轻松向。
  • 快穿逆天之男主是我的

    快穿逆天之男主是我的

    想她在梦里吃鸡腿吃的好好的,居然被一个机械音给拎到了一个不知道什么地方的鬼地方,还我鸡腿!什么还要做任务?男神,影帝,丧尸,村父,哇呜!我去!我去还不行吗!不管了,男主都是我的!
  • 梦巅峰

    梦巅峰

    集天地之力,捕风集雨,化雷电之威,悟死生轮回,撼万物法则,以血化墨,以地为纸,自成封印,于魔一战,终站巅峰,梦回青山,亦幻亦真。梦中一语,终成现实,不死的士兵,千年后的战神,封印千年后谁共千秋?
  • 琅邪榜之生死较量

    琅邪榜之生死较量

    讲述了长大成人的庭生,和梁帝萧景琰的长子,争夺帝,进行在金陵四处作案,为了破解多起惊天巨案,萧景琰,请自己的生死交之梅长苏,请来暗中相助。就此庭生和梅长苏二人,展开了高智商生的生死对决。同时庭生和皇长子,又会产生怎样感情纠葛?庭生为了夺得帝位,和为了夺得心爱之人林溪,又会皇长子采取怎么样残忍手段呢?林安和蒙浅雪,又会产生怎么唯美爱情?林溪最终花落谁呢?
  • 黑道校草的黑道校花

    黑道校草的黑道校花

    小时候他(她)们在一起玩的非常要好,互相许下承诺:永远不会忘记对方。他答应会回来找她的。但是一场车祸夺走了他的家人的生命而他意外地活了下来被亲戚收养却失去了8岁前的记忆。而她还在原地等他。无奈爸妈要把她接去国外。10年后她回来了,两人相遇却不认识对方。群号:147259667
  • 初筱

    初筱

    初识是在转角,离别在转角的见面后!筱晓从小到大都是单纯的!在情窦初开的时候遇到了哪个让她失去自我的朴浩!
  • 全唐诗话续编

    全唐诗话续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