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34100000021

第21章 曾布的子孙

曾布有十个儿子,长子曾、次子曾缨、三子曾缫、四子曾纡、五子曾缲、六子曾绂、七子曾()、八子曾绰、九子曾、十子曾绪。

,长子,奉直大夫,居南丰。

1.子曾纡

曾纡(1073—1135年)为曾布第四子,字公卷(又字公衮),晚年自号空青先生,在两宋时期是一位颇有名声的文学家。曾纡自少天资聪慧,得到了长辈如伯伯曾巩、父亲曾布、叔叔曾肇等人的喜爱与调教,更得到母亲鲁国夫人魏玩的教导。好友汪藻在他去世后为他写下了《右中大夫直宝文阁知衢州曾公墓志铭》,对于曾纡的成长过程作了一个简要的回顾。他在铭中指出:

公讳纡,字公衮。世家抚之南丰……公少颖悟,天资既高,又受学于贤父母,当是时,文肃公为天子守边,不暇朝夕视,专以鲁国为师。年十三,伯父南丰先生巩授以韩愈诗文,学益进。文肃公任为承务郎,学士邓润甫、尚书彭汝砺与语,大奇之。举贤良方正科,上其文公车,会科废而止。

曾纡才华过人,汪藻在其墓志铭里称赞说:“公才高而识明,博极书史,始以通知古今,禆赞左右,为家贤子弟。中以文章、翰墨,风流醖藉,为时胜流;晚以精明强力,见事风生,为国能吏;虽低徊外补,位不至公卿,而所交皆一时英豪。世之言人物者,必以公一二数。”尽管如此,但他一生仕途不顺畅,年轻时以父恩荫补为承务郎。宋哲宗绍圣年间举博学鸿词科。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他父亲曾布为二后山园陵使,他则为从事。崇宁二年(1103年),他被列入了元祐党籍,受此牵连被贬到永州零陵,后调任和州。不久,他被恢复承奉郎监潭州南岳庙。父亲去世守丧期满后,又调监南京、河南税,改签书宁国军(治今安徽宣城县)节度判官。历通判镇江府,知楚州、秀州,提举京畿常平,任江南东路转运副使,迁直显谟阁。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再任江南东路转运副使,移两浙路。绍兴二年(1132年),他又出任抚州知军。次年,又调任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司农少卿。绍兴四年(1134年),改福建路提典刑狱、直宝文阁。五年(1135年),又出任信州(今江西上饶)知军,不久又调任衢州,但还没到任即去世,年六十三。

曾纡虽然一生不得志,但为人有志节,守忠义。他担任宁国军节度判官时,宣城江河发洪水,水溢进了城市,淹没数千人家。曾纡对太守说:“遇到饥馑之时,按法律应该放粮赈灾。但仓里的粮食又得是户部的使者才能发放,现在事已很危急,只好将粮食用船装上发到快要饿死的百姓手上。太守害怕被追究责任,问如追究起来怎么办,曾纡说:我是仓库的主管,有责任我承担。于是太守放仓救民。这一举动,事后并没有被追究责任,而是受到嘉奖,曾纡调任到镇江府。此时又遇上淮南漕运不畅,而多位楚州(今江苏淮安)的知州先后被罢,于是有人建议调曾纡去担任楚州的太守。曾纡果真被调任到楚州,他到了那致力于修通河渠。这样他因为救灾和通渠有功加封直秘阁。建炎三年(1129年),苗傅和刘正彦二位将领谋反,张俊、吕颐两位守将即向各州发出檄文要求勤王,檄文发至湖州守梁端的手上,梁即召集士大夫们商量此事,还未及众人发言,曾纡奋然说:“逆顺明甚,出师无可疑者。”几天之后,苗傅派人来湖州征兵,纡请梁端用器械击打使者,不让他们回去。他的忠义之举被御史中丞张守白发现,张将此事上报朝廷,于是皇帝加其官直显谟阁,且召见了他。

曾纡一生才华横溢,能诗善文。曾纡著作后被集为《空青遗文》,共十卷;《南游记旧》一卷,但今已失传。《全宋词》录其词9首,《宋诗纪事》《江西诗征》收其诗5首。虽然从流传下来的作品难窥其全貌,但仍能从前人的一些评论中看出其文学艺术成就之高。曾纡的外孙王明清在《挥麈录·余话》(卷一)里记有一则故事。从这则故事看,曾纡由于颇具文才而最得父亲的器重,认为在曾家“三世文章称大物,一门兄弟独良眉”的就是他的纡儿了。他的叔父肇从不轻易夸奖别人,但对于曾纡常常露出喜爱之色,口出赞美之词。曾肇曾说:“文章得天才,当省学问之半。吾文力学至此耳,吾家阿纡所得,超然未易量也。”

除了自己的亲人夸奖外,与他同时代或稍后的一些名家巨匠都对他多有赞美之词。汪藻在墓志铭里对曾纡给予高度的评价,但著名文学家陆游(1125—1210年)认为汪藻对曾氏的的文学成就评价还不到位,应更高些。陆游在《书空青集后》一文里特意指出曾纡早期的文章《景灵西宫碑》是一篇好文章。他认为该“文章钜丽闳伟至此,使得用于世,代王言,颂成功,施之朝廷,荐之郊庙,孰能先之?”比曾纡稍晚的学者马廷鸾(1222—1289年)在《曾空青文集序》中云:“空青子弟起家,文章继世……昔石林叶公以‘亲见扬雄’美其诗,以‘新样元和’评其书,以‘三世风流’颂其文。近世李雁湖亦谓‘人恶隽异,俗疵文雅,如空青公虽不偶于时,而文采烂然垂后著世者,不能掩也。’今其遗文如《鲁殿秦碑》,见者珍惜,自可孤行于南丰、曲阜之后云。”文中引用与曾纡同时期的学者叶梦得(1077—1148年)和稍晚的李壁(?—1222年)对曾纡的赞美来评价,并认为其文如《鲁殿秦碑》,让人珍惜不已。孙觌(1081—1169年)在《曾公卷文集序》里对于曾纡的成就同样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曾纡“文章固自守家法,而学诗以母夫人鲁国魏氏为师,句法清丽,绝去刀尺,有古诗之风。”而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与曾纡从小刻苦学习不无关系,他说:“少年以大臣子积学名教无一点贵游骄吝之气,属文辞落笔千言,指事析理,命物讬论,证据古今,出入经史,俊壮豪健如走弹丸,如建瓴水疏畅条达无间断,无艰难辛苦之态,一时老师宿学、名人巨公交口誉叹,谓公他日必以大手笔继文肃、文昭之后。”

曾纡作诗以母亲为师,其母魏夫人是著名女诗人,经她调教出来的人自是不逊色。曾纡的诗也得到了黄庭坚(1045—1105年)的称誉。有一次,当朝大文豪黄庭坚在永州遇到了曾纡,他的诗让黄庭坚爱不释手,后来还将他的诗亲手书写在扇子上。他们之间也多有诗歌唱和与书信往来。黄庭坚是一位大儒,也是一位文坛领袖,比曾纡年长二十八岁。黄庭坚写给曾纡的诗文有《题花光为曾公卷作水边梅》《乞钟乳于曾公衮》《观曾公卷墨箧》《题公卷小屏》《题公卷花光横卷》《与曾公卷书》《书自作草后赠曾公卷》,诗文中对曾纡爱惜赞誉有加。比如黄庭坚在《与曾公卷书》里就称赞曾纡的两首诗,他说:“《江樾轩书事》二解,清丽雅正,叹咏不能去口。”再如从《书自作草后赠曾公卷》字里行间可以看出黄庭坚对曾纡这位后生的喜欢,颇有欧阳修得曾巩一般的喜爱之情。他们之间又情谊浓厚,恰似一对情意相投的忘年交。黄庭坚说:“崇宁四年二月庚戌夜,余尝重温一杯,遂至沉醉,视架上有凡子乞书纸,因以作草。方眼花耳热,既作草十数行,于是耳目聪明,细阅此书端不可与凡子。因以遗南丰曾公卷,公卷胸中殊不凡,又喜学书,故也。山谷老人年六十一,书成颇自喜,似杨少师书耳。”

至于曾纡的诗,今天仅能从《宋诗纪事》和今人编辑的《全宋诗》等典籍中见到几首,录于此可供鉴赏。

戏作冷语

万山云雪阴霾空,千林雾松水摇风。

冻河彻底连三冬,嘉平晓猎崤函中。

十二律吕相与宫,安得此候疏烦胸。

江樾轩书事

卧听滩声虢虢流,冷风凄雨似深秋。

江边石上乌桕树,一夜水长到梢头。

竹间嘉树密扶疏,异乡物色似吾庐。

清晓开门出负水,已有小舟来卖鱼。

宁国道中

渡水穿桥一径斜,潦收溪足露汀沙。

半川云影前山雨,十里香风晚稻花。

异县悲秋多客思,丰年乐事属田家。

故园正好不归去,满眼西风吹鬓华。

客愁

客愁如茧丝,一揽成万绪。

秋风不可奈,又到庭前树。

秋风自有时,客愁了无期。

不如饮美酒,诵我山中诗。

宣州水西作

杖藜出郭一水近,石磴古路穿松筠。

万仞绝壁倚天末,百折惊滩当寺门。

泉声飞下锦绣谷,殿影插入玻璃盆。

宣州水西天下胜,阆州城南何足论。

疏山寺

江海相忘二十年,依前肮脏倚门边。

家风敢谓庞居士,句法空悲孟浩然。

想见风流继莲社,应传图画入斜川。

病夫诗思尤艰窘,正似潮回上水船。

与曾纡同时代的张邦基认为《江樾轩书事》似唐人诗,而《诗人玉屑》里的《赵章泉论诗贵乎似》一文里认为,像杜甫的《春水生》,其云:“论诗者贵乎似,论似者可以言尽耶?少陵《春水生》二首云:‘二月六夜春水生,门前小滩浑欲平。鸬鹚莫漫喜,吾与汝曹俱眼明。’‘一夜水高二尺强,数日不敢更禁当。南市津头有船卖,无钱即买系篱傍。’曾空青《清樾轩》二诗云:……似耶?不似耶?学诗者不可以不辨。”同时,曾纡的诗也得到江西诗派敦素和惠洪等人的喜爱。在惠洪(1071—1128年)所著的《石门文字禅》(卷四)里记其事:

敦素坐诵公衮《乌臼树》绝句,叹爱不已。其诗云:“三年逐客弄湘流,华气遮栏两鬓秋。只有荒寒江上树,尚成诗句聚眉头。”成此寄之。

我不识公衮,时时见醉墨。

爱其吐词气,人品极英特。

君看句中眼,秀却天下白。

前辈风流尽,尚复余此客。

世议隘不容,道山归未得。

三年谪湘楚,妙语敌山色。

归来大江南,声价长籍籍。

我亦不羁人,梦境聊戏剧。

要当径寻君,已办登山屐。

想见一秃翁,攫攘吾辈侧。

看来惠洪他们由于十分喜爱曾纡,很想把他拉拢到自己的身边,成为一名志同道合者。

曾纡受母亲魏夫人的影响,词风较为接近于婉约。他现流传下来的词共有九首。将其录于下:

念奴娇

片帆暮落,正前村梅蕊,愁人如雪。东陌西溪长记得,疏影横斜时节。六出冰姿,玉人微步,笑里轻轻折。兰房沈醉,暗香曾共私窃。回头万水千山,一枝重见处,离肠千结。料想临鸾消瘦损,时把啼红偷浥。怎得伊来,许多幽恨,共捻青梢说。如今千里,断魂空对明月。

上林春

东苑梅繁,豪健放乐,醉倒花前狂客。靓妆微步,攀条弄粉,凌波遍寻青陌。暗香堕靥。更飘近、雾鬟蝉额。倒金荷、念流光易失,幽姿堪惜。惜花心、未甘鬓白。南枝上、又见寻芳消息。旧游回首,前欢如梦,谁知等闲抛掷。稠红乱蕊,漫开遍、楚江南北。独销魂,念谁寄、故园春色。

秋霁

木落山明,暮江碧,楼倚太虚寥廓。素手飞觞,钗头笑取,金英满浮桑落。鬓云慢约。酒红拂破香腮薄。细细酌。帘外任教、月转画阑角。当年快意登临,异乡节物,难禁离索。故人远、凌波何在,惟有残英共寂寞。愁到断肠无处著。寄寒香与,凭渠问讯佳时,弄粉吹花,为谁梳掠。

念奴娇

江城春晚,正海棠临水,嫣然幽独。秀色天姿真富贵,何必金盘华屋。月下无人,雨中有泪,绝艳仍清淑。丰肌得酒,嫩红微透轻縠。晓日雾霭林深,佳人春睡思,朦胧初足。笑出疏篱,端可厌,桃李漫山粗俗。衔子飞来,鸿鹄何在,千里移西蜀。明朝酒醒,乱红那忍轻触。

洞仙歌

相如当日,曾奏凌云赋。落笔纵横妙风雨。记扬鞭辇路,同醉金明,穷胜赏,不管重城已暮。旧游如梦觉,零落朋侪,遗墨淋漓尚如故。况神州北望,今已丘墟,伤白璧、久埋黄土。但空似、灵光岿然存,怅朗月清风,更无玄度。

临江仙

后院短墙临绿水,春风急管繁弦。问谁亲按小婵娟。玉堂真学士,琳馆地行仙。安得此身来此处,依稀一梦梨园。江南刺史谩垂涎。据鞍肠已断,何况到尊前。

菩萨蛮

山光冷浸清溪底,溪光直到柴门里。卧对白萍洲,欹眠数钓舟。溪山无限好,恨不相逢早。老病独醒多,如此良夜何。

谒金门

风淅沥,窗外雪花初积。梦破小窗人寂寂,寒威无处敌。强起饮君涓滴,清泪醉来沾臆。岐路即今多拥隔,弟兄无信息。

品令

纹漪涨绿,疏霭连孤鹜。一年春事,柳飞轻絮,笋添新竹。寂寞幽花,独殿小园嫩绿,登临未足。怅游子、归期促。他年清梦千里,犹到城阴溪曲。应有凌波,时为故人凝目。{1}

对于曾纡的词,古人少有评论。从现存的词看,其词思想上多写惆怅哀伤之情,且感情真挚;在艺术上多清雅淡远,句法精丽。有的词可与周邦彦等人相媲美。

曾纡也与当时一些词人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如与贺铸、吴则礼、张纲、李处权等相唱和。如吴则礼有《送曾公卷之汶阳》《离淮南寄公卷》《以淮白寄公卷》《曾公卷诵陈子南昭亭诗因次韵》《垧邀公卷煎茶》《三堂道中寄公卷》《寄曾公卷》《与曾公路吕少冯饮曾公卷舟中》等等,其中《次毛泽民曾公卷韵》中有:“毛侯曾子有新句,鸣籁素秋相与清”句。《寄公卷》云:“荻花枫叶秋江晩,底事扁舟不肯留。浊酒共沽清夜月,空余小字落沧洲。”贺铸《丹阳客舍示曾纡公衮》云:“眼里铅华今日见,胸中冰炭几时除。欲知老子消怀处,静夜青灯一卷书。”张纲有《寄曾公衮用子苍韵》,诗云:“五马归来识旧庐,相门曾对水云居。家声自可威戎虏,吏最何劳课簿书,好扈六飞还魏阙。却麾单骑复姚墟,莫欺霜鬓将军老。矍铄犹能一揽裾。”李处权有《送公卷赴金陵》,诗云:“惟曾家世颇堪论,文采南丰实浚源。徳必有言人望重,义形于色主威尊。隋珠未可轻弹雀,腐鼠从教竞吓鵷。固是相门终出相,鲁公泉下有英魂。”毛滂《次韵曾公卷》有:“翩翩公子早知名,诗句年来特地清”句,字里行间多有对曾纡的赞美。

曾纡也善于书法,风格介于苏、米之间,汪藻在其墓志铭里说:“又篆隶行草沉着痛快,得古人用笔意。江南大榜丰碑,率公为之,观者忘去。”传世真迹有草书《草屦帖》、行楷《怀素自叙帖跋》,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刊于台湾《故宫历代书法全集》。2010年12月4日,在亚洲大酒店举办的北京保利5周年秋拍中国古代书画夜场中,曾纡《人事帖》从2800万元起拍,以4100万元的落槌。

2.孙曾惇

曾惇,字谹(宏)父(甫),曾纡的儿子。曾惇的生平事迹载之于史册的不多,从谢伋(?—1165)《曾使君新词序》里可知,曾惇年少有才而负盛名。谢伋说:曾惇“工为文辞。年逾二十,当全盛时,官中都诸公贵人一口称荐。王邸戚里,名用豪杰,莫不愿交。”他的外甥王明清在《挥麈录》里也说:“舅氏曾宏父,生长绮纨,而风流酝藉,闻于荐绅,长于歌诗,脍炙人口。”初为湖州司录,后在绍兴三年(1133年)调任太府寺丞,不久又被罢去此职。在绍兴八年(1138年),他向朝廷进祖父曾布的《三朝正论》,于是由右奉议郎转为承议郎,且得到银绢一百匹的赏赐。绍兴十二年(1142年),他调任黄州知军。他在黄州干了一件让后世颇有争议的事。他向当时主张议和的权相秦桧献上了《书事十绝句》诗,称秦桧为“圣相”,讨得秦桧的欢心,进而也讨得皇帝的欢心,他也由此得重用,自黄州调任台州。这事被与他同时期的吴曾记录在《能改斋漫录》里,“绍兴壬戌(1142年),朝廷既罢三大将(张俊、韩世忠、岳飞),息兵议和,曾郎中惇时守黄州,献《书事十绝句》于秦益公,秦缴进于上。上喜,与升擢,差遣任满,除台州。”其中的两首云:“黄泥坂下雪犹深,赤壁矶头江欲平。驿吏西来闻好语,番人已出蔡州城。”“和戎诏下破群疑,无复旄头彗紫微。屈指销兵宜有报,先看长乐板舆归。”很显然是歌颂议和,歌颂皇帝,歌颂秦桧。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里也记载说:“绍兴十有四年六月辛巳朔,检校少保奉国军节度使金州郭浩辞知,右朝奉郎曾惇知台州。惇尝献秦桧诗,称圣相,故以郡守处之。”曾惇的这一做法为当时主战派及大多百姓所不齿。

而曾惇在台州任上还是唯秦桧之言是从,他受秦桧旨意而陷害前宰相吕颐浩家人,整得人家家破人亡。《宋史全文》将此事记载了下来,绍兴十七年(1147年)九月“甲戌(十三日),直秘阁吕摭(吕颐浩的儿子)除名梧州编管,秦桧追恨颐浩不已,使台州守臣曾惇求其家阴事送狱穷治,摭惧罪阳瘖,乃以众证定罪。于是一家破矣。”由此看来曾惇一直是紧跟着秦桧的,成了他的帮凶。绍兴十八年(1148年)五月,曾惇知台州秩满,闰八月调任镇江府知府,次年又被罢职。直到八年之后,即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才任光州知州。此后曾惇的行踪就不可考了,也许离开了人世;也许因为秦桧死后失去了靠山,或因附秦而感到羞惭,将自“藏匿”起来,不敢见人了。

曾惇在从政和人品上有争议,但其文学成就还是得到人们的肯定。在南宋绍兴年间诗词文名甚著,周紫芝称其“风流举世推前辈,文采须公侍禁庐”。

据史载,曾惇在台州时作有《曾谹父诗词》一卷,但今已失传,《全宋词》里录其词六首,而他的诗仅见于《内简尺牍》《能改斋漫录》《赤城志》《广信府志》等,主要是因为别人的引用才把这些诗保留了下来。曾惇守黄州时,为纪念苏轼,在那儿建起了栖霞楼。曾惇为自己所造建筑感到很自豪,写下了一些诗,李祖尧为老师孙觌的《与台守曾郎中》一诗所作的注里引用了曾惇的多首诗,如:

栖霞会饮诸僚

月近中秋好,风因小雨清。

山眉烟外远,江练夜深横。

我病自不饮,君诗俱有声。

放歌能取醉,不必唤嘉荣。

栖霞偶作

蔬饭已忘肉,清心已是僧。

春华空婉娩,衰病苦侵凌。

风扬孤舟急,江明远浦澄。

邵楼来远念,实怯醉时登。

和何麒子应雪堂

坐想诛茅日,山川走百灵。

重来寻旧宅,几至泣新亭。

何意投天禄,犹传是岁星。

花砖知底物,只老合沉冥。

而李祖尧认为他的这些诗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细细地品读,还真是别有味道。有意思的事是曾惇也仿苏轼以诗会友,一是表达对苏轼的纪念与崇敬,二是表现自己风流雅趣。此举也赢得了人们的好评。曾惇的外甥王明清在《挥麈录》里记其事,“有双鬟小颦者,颇慧黠,宏父令诵东坡先生《赤壁》前后二赋,客至代讴,人多称之。”曹勋(1098—1174年)在《送曾谹父还朝》诗里也对当时的情形以诗的形式记录:“阿苹能唱大苏词,《赤壁》长哦更一奇。临赋图成好相伴,东山它日固先知。”

曾惇还善词,也常与词人相交游,特别在上饶期间。南宋时,宋金交战,宋常败,百姓不得不南迁,而许多词人则寓居于离京城临安不远的江西上饶,一时上饶成了词人的聚居地。《挥麈录》里记载他“后归上饶,时郑顾道、吕居仁、晁恭道俱为寓客,日夕往来,杯酒流行。”但存世的词很少,《古今词话》里曾说:“曾慥、曾惇故相之孙,皆以词章擅名,而端伯编《乐府雅词》尤有功词学。”

曾惇的词《点绛唇·重九饮栖霞》就是写重阳节日与友人畅饮于栖霞楼上情景。词云:

九日樽罍,要携诸客栖霞去,满城风雨,记得潘郎句。紫菊红萸,何意留侬住。愁如许,暮烟一缕,正在归时路。

《浣溪沙》则是写送别友人,词云:

无数春山展画屏,无穷烟柳照溪明,花枝缺处小舟横。紫禁正须红药句,清江莫与白鸥盟,主人元自是神卿。

《念奴娇·送淮漕钱处和》也是一首送别词,也着意仿苏轼的写法。词云:

绣衣直指,问凌风,一笑翩然何许。诏出层霄,持汉节,千里秋风淮浦。鉴远江山,竹西歌吹,曾被烽烟污。须君椽笔,为渠一洗尘土。休厌共倒金荷,翠眉重为唱,渭城朝雨。看即扬鞭,归骑稳,还指郁葱深处。宝带兼金,华鞯新绣,直上云霄去。回头莫忘,玉霄今夜风露。

《朝中措》两首写水仙花,将花喻人,且写得情意绵绵。其一首:

幽芳独秀在山林,不怕晓寒侵。应笑钱塘苏小,语娇终带吴音。乘槎归去,云涛万顷。谁是知心?写向生绡屏上,萧然伴我寒衾。

另一首:

绿华居处渺云深,不受一尘侵。细看宜州新句,平生才是知音。凌波一去,屏山梦断,谁最关心,惟有青天碧海,知渠夜夜孤衾。

《诉衷情·别意》写的是离开台州的依依惜别情。词云:

鄞江云气近蓬莱,花柳满城隈,风流谢守,相遇应覆故人杯。烟浪暖锦帆回。莫徘徊。玉霄亭下,芍药荼蘼,都望归来。

他的词在当时受到人们的喜爱,黄升《花庵词选》对此有记载,他说:“曾谹父,名惇,以故相之孙工文辞,播在乐府,平康皆习歌之。”

在曾布的子孙中,还有一些较为突出者。如:忻,授兴化军通判,赐绯鱼袋;憕,授迪功郎监江州酒税;昭,字表勋,官至承议郎知盱眙军事,又知濠郢二州事;造,字子有,据清代道光《江西通志》记:(曾造)“性和易而操持确不可移,淳熙中知翁源县,谓养士先于教,于是籍官田及民废业数百亩为学产,创黌宫,立职长,严课试,士风翕然丕变,寻调知乐昌,迁学于城东,训士亦如翁源时,于是乐昌文教方轨中州。官至宣教郎知南康军事。乐昌祀名宦。”

曾惇子用孙,年少有俊才,九岁时作《赤壁》诗,诗云:“白浪高于屋,风回熨帖平。周郎呼不醒,久立听江声。”诗颇有气势,为时人所称道,谁料出自于一少儿手。

同类推荐
  • 梁漱溟人生智慧书

    梁漱溟人生智慧书

    梁漱溟先生提出了自己的志愿:愿终身为民族社会尽力;并愿使自己成为社会所永久信赖的一个人。在确立了这个志向之后,他的生命就有了前进的方向,不断地为家国民族而四方奔走,风雨无阻,毫不游移。一条清晰的人生轨迹呈现在后人面前。
  • 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

    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

    本书介绍了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和黑山、意大利、罗马尼亚、希腊、西班牙、挪威、瑞典、冰岛等南北欧国家现代著名作家。
  • 邹容 陈天华评传

    邹容 陈天华评传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即“邹容评传”和“陈天华评传”。 邹容与陈天华有着类似的悲剧人生,他们的英年早逝给后人留下无尽的遗憾。《邹容陈天华评传》通过对他们短暂人生历程的考察,描述了历史时代背景和不同的生活经历对他们思想认识和性情特征的影响:他们的热情、他们的激愤和他们的无奈。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邹容与陈天华的思想集中在二人的政治主张上。《邹容 陈天华评传》以邹容与陈天华的民主革命思想为核心,论述了二人在排满革命、建立民主政体、造就近代国民等一系列问题上的进步主张。他们的认识在当时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 李鸿章全传

    李鸿章全传

    李鸿章,最具争议的晚清重臣之一,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第一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许多屈辱条约的签字者,然而中国近代化的许多“第一”又都与他的名字联在一起,如中国第一家近代化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中国第一条自己修筑的商业铁路、中国人自行架设的最早的电报线、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中国第一支近代化的海军等等。国人骂他,是因为觉得他与晚清的许多耻辱有直接关系;西方人敬他,因为认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杰出外交家。
  • 雕弓天狼:成吉思汗传

    雕弓天狼:成吉思汗传

    本书从身世、磨难、婚姻、情义、征战、方略、用人、志向、亲情、功过十个方面对成吉思汗的一生进行了概括,试图从不同侧面挖掘成吉思汗一些生活中的细节,深刻剖析人物心理,还原历史事实,通过一个一个小故事,向读者展现一个完整的成吉思汗形象。
热门推荐
  • 豪门情深:方少的小逃妻

    豪门情深:方少的小逃妻

    “BOSS,是夫人的电话。”“挂掉。”“少爷,少奶奶不肯吃饭。”“饿着她。”“总裁,您妻子要求见您。”“不见。”……只要是与黎昕薇有关的事情,方寻几乎没说过一个好字。俗话说的好,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夫人,是方总的电话。”“不接。”“少奶奶,少爷说他住院了。”“活该。”“黎小姐,您先生一直堵在门口,您和他一块儿回家。”“让他有多远,就滚多远。”逆袭之路,虽任重而道远,但总会有成功的一天。
  • 穿越之病医侯妃

    穿越之病医侯妃

    一朝穿越成了病鬼,卧榻在床却有人机心叵测的想让她咽下最后一口气!当她好欺负的?好歹穿越前可是名牌医学院的毕业生。治病救人被人传颂神医,整理家宅,被人说是妒妇。唉——女人难做,做侯爷的女人更难。【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花季爱恋,我的千金小姐

    花季爱恋,我的千金小姐

    她是跨国集团的千金老幺,却隐瞒自己的身世从不在人前卖弄,从小独立,身手了得是跆拳道黑带。他是家族少爷,一向对人冷峻,帅气又高冷如同王子一般。在一次偶遇中,被她阳光般的笑容吸引,一双灵动的黑眸折服,为她转学到银辉,且看他如何撒下爱的法网?
  • 四季相守—花恋

    四季相守—花恋

    这是一个不平凡的学院,在这里,有欢笑,有泪水,还有四个校花,四段恋情。可到了最后,又有谁能终成眷属?
  • 卧舱里的女人

    卧舱里的女人

    一艘五万吨级的外籍运输船上,海上行船多年的高大俊朗的高级船长于显龙,偶染小疾,滞留在临海的一座陌生城市的医院里,与美女护士梅晓喻邂逅,从相识到相恋,经历了一番坎坷后,发生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事件,最后走上法庭。本书文字舒展流畅,内容转折起伏,通过独到的笔法和别具一格的架构,深入挖掘不同角色的人物特点和内心活动,循序将读者引入小说中。
  • 御统至尊

    御统至尊

    百万年前,他是这个位面第一个突破桎梏达到传说中的至尊神之境的人,他平妖兽,杀恶人,为百姓做了很多事,统治了一个时代,当时天下太平,受亿万万民众之敬仰和爱戴。百万年之后,他突然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之中,位面突然少了一个至强者的约束,天下顿时大乱,战争四起,硝烟弥漫,生灵涂炭,亿万万民众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但就在人们一蹶不振之时,沉寂了百万年之久的妖兽大军再次进军给人类打了个措手不及,肆意屠杀,到处施虐,人类突然意识到了危机,开始停止内斗,联合起来共同抵挡妖兽的侵袭,一场人族与妖兽的大战慢慢拉开了帷幕。一个新时代即将到来,因为这个位面需要一个新的至强者来约束和守护。
  • 甜妻有点儿辣

    甜妻有点儿辣

    为了死党,她跑去酒吧检测死党男友是否出轨,结果不小心被一个男人给一夜情了!真实丢脸丢大发了!无奈之下,和男人结为连理,虽然说本该是婚后毫无瓜葛的,怎么这男人什么都要管呢?“你怎么又跟她上杂志了!你就不能好好消停吗?必须离婚!”她装出气愤难当的样子,实则心里桃花朵朵开。男人大手一捞,俘她进怀:“乖,别使坏。”【敲甜敲美好敲正三观】
  • 千秋雪

    千秋雪

    我国第一部比较全面集中反映北宋理学家的著作——长篇历史小说《千秋雪》,以北宋著名政治家、理学家、诗人、书法家游酢(福建建阳人)为主人公,描写他一生近四十年宦海沉浮经历和传承理学的重要贡献等。书中充分体现了他的才气、豪气、义气,也全面地展现了北宋中后期朝廷和官场的腐败、残酷的政治斗争以及动荡不安局面。
  • 道家诡记

    道家诡记

    本文讲述的是中华玄学之术,从东晋南朝玄学的兴盛,到隋朝的衰落,玄学之术的书籍玄学总汇被尘封在泥土之中,直到清朝起初,由一个人从洞内中取出,便开始了济世救人,普度众生,直到渐渐封建迷信被现代科学所代替,消失于滚滚历史长河之中。但是那些科学永远也解释不了的奇谈和传记还在较少的人口中流传着。这些奇谈和传记就由我来总结编书一一展现在大家面前吧,,,,,,,
  • 两世微凉

    两世微凉

    她------冷墨妍,有着极致的容颜,显赫的家世,年金17岁的她就掌管了令人闻风丧胆的世界第一大宫‘魔魂’。可又有谁曾想到,一个看似高贵的公主,小时候因为上天不公,本来可以成为世界七大家族中萧氏的继承人。可一出生下来脸上就长有一个蝴蝶胎记,家里人都以为这是厄运的象征,不承认她。在学校,她饱受同学们的嘲笑和欺负。连唯一的妹妹都和自己的继母联合起来算计自己。冷墨妍被妹妹推入海里,妈妈正好发生了车祸。还好,上天垂怜,冷墨妍死里逃生。误打误撞的成为世界七大家族之首冷氏的接班人,与此同时,小墨妍心里只有一个意念:萧美静,你们所以萧家的人,等我回来之时,你们就离死期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