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34100000002

第2章 曾巩的祖父母

仁旺长子致尧,是曾巩的祖父,也即曾氏南丰开基后的第四代,又是南丰曾氏至此最为显贵的一代。致尧是南丰曾氏入国史的第一人,宋代南丰县历史上第一个进士。在元代脱脱所修的《宋史》(454卷)人物传中,曾致尧名列《文苑》,虽然只有五百字不到的小传,但也足可见其影响与贡献之大,算是一位国家级的文化名人,因而被载入史册。一个朝代数百年,能够名列《文苑》的人,又有多少呢?曾致尧能入其中,这是一件不简单的事。

曾致尧,生于南唐李璟保大五年(947年),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进士,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去世,享年六十六。《宋史》本传过于简略,也多贬抑之言,如“所言刻薄”“辞多激讦”“词旨狂躁”等。但事实并不如此。这是编史者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这也正从另一角度可以看到致尧急百姓所急,关注民生福祉,而甘愿开罪于统治者,其情可亲,其神可敬。重要的文献还有欧阳修《尚书户部郎中赠右谏议大夫曾公神道碑铭并序》、王安石《户部郎中赠谏议大夫曾公墓志铭》以及曾巩《先大夫集后序》等,其次则较为零星,如见之于曾巩父母兄弟等人的史传之中。根据这些资料,我们可知致尧在南唐时已中得进士,可是没有因之而出仕。不久,南唐亡于宋,他在宋初再次参加进士考试,得中,选主符离(今属安徽宿县)簿。一年多后,他被授予官职,担任了兴元府(今陕西汉中市)司录,后来不断地提升。在即将出任淮阳知军(治所在邳州)时,太宗皇帝赵炅又舍不得他外任,将他留了下来,并任命他直史馆,并赐绯鱼袋。绯鱼袋是指绯衣与鱼符袋,在唐代五品以上的官员才能佩带鱼符袋,宋代沿袭这一做法,皇帝所赐佩鱼符袋和绯色的官服,说明受到了皇帝的器重或提升。皇帝赠予之后就改任了他,他出使自汴至建安军行漕,同时赋予他更大的权限,“凡三司州郡事有不中理者,即验之。”在不长的时间里查得匿货多达五百多万,于是他又得到了提升,担任了秘书丞,后又出任两浙转运副使,再后又转为正使。

曾致尧任官多年,履职尽责。他敢于碰硬,当他担任谏议大夫时,苏州知州魏庠多行不法,人不敢言。独曾致尧上疏弹劾,使魏庠罢了官。这一做法让皇帝都感到了惊讶,“上惊曰:‘曾某乃取治魏庠,克畏也。’”致尧以天下为念,这一点也是颇得皇帝的赞许,《南丰县志》载:“初,致尧尝宴见,太宗从容语及内币充牣,甚自喜。时方忧旱,致尧即奏对曰:‘未及江南一夜秋雨之为富也’,帝为之动容。”

曾致尧能够坚持正确的观点,也敢于直言。在两浙转运使的位置上还与江浙发运使杨允恭因公事发生争论。从有关材料看,他们两人并无私人恩怨。杨允恭因为能进言而得到了太宗的喜爱,但是很多所奏之事可行性不大,下属也常为办理这些事而苦恼。致尧到任后,也对杨允恭的一些要求搁置不办,于是杨允恭将曾致尧拒不按他的要求办理的情况报告给了太宗皇帝,太宗派人询问致尧。致尧却对来人说杨的一些所奏之事并不可行,故而没有执行。太宗也因之而疏远了杨允恭。后来,曾致尧又移知寿州(今属山东)。而寿州之地素来有难治之称,因这里离京城很近,富豪巨商与权贵相勾结。致尧对此加以大力打击,使得他们不敢再生事端,侵犯百姓利益。但人们也没有看到他使用了什么特别的手段,可就是把寿州治理好了。一年多以后,致尧要离开寿州赴他任,当地百姓都舍不得他走,他留下数日后,悄悄地带着一两个随从离开。此后他再升为主客员外郎。由此也可看出他爱怜百姓,敢于维护百姓利益。敢于直言还可从另一则事看出,宋真宗章献皇后刘氏摄政,史称她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事务无论巨细,她都要亲自过问决断。致尧为此而进言,进行劝阻,说百姓因之而疲惫不堪,而应该给予百姓更多的利益。再如,他判盐铁勾院时,当羌人侵犯宋朝边境时,朝中大臣很多人主张放弃银、夏等地以求得解围,但是曾致尧对此持反对意见,他认为羌人对于大宋并没有善意,割地求和并非长远之计,重要的是应派兵驻守边境以应其变。但他的建议并没有得到朝廷的采纳。李继捧因得银、夏五州归顺朝廷,他弟弟继迁却逃跑不归顺,太宗派继捧前去以议和而招降他,但是继迁不为所动。后真宗继位又想以仁德而安抚天下,于是欲将土地还给继迁他们而使他们归降。此时致尧同样反对这么做。致尧认为,继迁此人反复无常,不可以还地于他。后来继迁得到了银、夏五州,两年之后果然再次出兵围攻灵武。此时朝中一些大臣又想以地换取暂时的和平,致尧再次加以反对。当然致尧的意见虽然不合真宗之意,但也让真宗见其才。于是真宗想下诏任命他知制诰。真宗这一意见被一些大臣所阻,于是将致尧改任西京转运使。后来,他奉诏安抚西川(今属四川省)。误将皇帝的诏书留在家中,副手潘惟岳给致尧出点子,让他给皇上上奏时就说,在渡吉柏江时,船漏而丢失了。致尧则认为这是欺君,不能这么做。于是自己又向皇上写出检讨书,弹劾自己,真宗接到了检讨书后也感叹不已。宋朝廷对继迁用兵,久攻不克。丞相张齐贤欲以致尧为判官,但致尧认为十万大军全部掌握在王超的手中,他兵多势重,难以插手其军务,而推辞此任。真宗只好任命他为陕西经略判官,由他自己领兵,致尧考虑到最终还是难以与他们达成一致的意见,于是辞职而去。此时皇帝却要赏他以金鱼袋及紫衣,他推辞不受,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由此可以看出,曾致尧敢于直言,勇于担当,有贬抑之言,自然就可理解了,他也因之而在仕途中遇到不顺。

其孙曾巩在《先大夫集后序》中对于曾致尧一生有一个较为恰当的评价,他说:

宋既平天下,公始出仕。当此之时,太祖、太宗已纲纪大法矣,公于是勇言当世之得失。其在朝廷,疾当事者不忠,故凡言天下之要,必本天子忧怜百姓、劳心万事之意。而推大臣从官执事之人,观望怀奸,不称天子属任之心,故治久未洽,至其难言,则人有所不敢言者。虽屡不合而出,其所言益切,不以利害祸福动其意也。{1}

曾致尧一生从政,政绩显著,其著述亦丰富。据曾巩《先大夫集后序》所载,曾致尧所著颇多,共达一百七十八卷,当时都刊行于世。可惜流传下来的作品并不多,这是一件十分可惜的事情。由于今天能见到的作品太少,故无法对他的文学成就做深入细致的研究,仅能就当前能见的少量作品看他的文学创作及成就之大概。曾致尧的诗用浅近通俗的语言,勾勒明丽清新的图画,既朴实无华,又清新隽永,情趣横生,且表达了乐观豁达的情绪。

如诗作《东林寺》,诗云:

江南杨柳春,日暖地无尘。

渡口惊新雨,夜来生白苹。

晴沙鸣乳雁,芳草醉游人。

向晩前山路,谁家赛水神。

据清代《江西通志》{2}记载:“东林寺,南丰县有二。一在县南七十里,唐开元建,久废;一在太平冈,去县五里,唐开元十五年建,为谢禅师道场。”曾致尧笔下的东林寺是哪一个寺,目前还不知晓,有待考证。诗写的是东林寺的春天怡人景色,诗体现了通俗易懂、清新明快的特点。

再如:

崇觉寺

水深花影地莓苔,春色烘人若不开。

走报原无别事,速将歌管酒壶来。

这首诗又题为《春游禅祖院走笔示佐尧、赞尧、士尧诸弟》,清新简洁,是一幅新春欢乐图。据《江西通志》记载:“崇觉寺在南丰县东南源头,旧名禅祖寺。唐会昌二年(842年)建,宋绍圣元年(1094年),曾布奏请为功徳院。以祠其先,因赐额崇觉报慈禅院。崇宁四年(1105年),改寿宁。大观四年(1110年),复旧额后,乃改禅为律。”

题刘居士江楼

刘八江楼雅,诗家不易言。春风花对岸,夜月水当轩。帘卷青山入,窗开白浪翻。画来须妙手,梦去亦清魂。吟称云初满,登宜雪正繁。鱼龙惯灯火,鸥鹭识琴樽。波动檐摇影,潮回砌露痕。势雄邻碧落,景好怕黄昏。未许凡踪到,宁教俗态存。主人凭槛处,寥廓共谁论。

这首诗用朴实的语言去描写景物,即景生情,于朴素言语、生动的意境中涵蕴丰富的情感。据《江西通志》记载:“江楼。《名胜志》宋刘元载,为南唐节度刘仁赡之曾孙,多才嗜学,手抄古文千百卷,与曾密公为文章友。于安禅寺南筑长堤架层构。榜曰:‘江楼’。自号江楼居士。”又据《江西通志》载:“县志:后百年属曾氏,为冦毁。绍兴间,曾式占重建。嘉定十五年,水冲楼仆。县令谢逵复为公馆。扁曰:‘与造物游’。绍定冦毁。咸淳中,令杨休扩基构亭。榜曰:‘花岸水轩’。盖取曾致尧句也。”

题军山徐秀才居

买断军峰不计钱,屋前屋后水潺潺。

青春花发帘帷外,白日云浮栋宇间。

金鼎欲成红气溢,玉芝初种紫苗悭。

未知桃熟先生醉,鹤驭何人得往还。

军山即军峰山,在南丰县西境。

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

华林书院集群英,讲诵兴来里巷荣。

宾友尽为文苑客,子孙多是帝门生。

九重下诏亲旌义,四相留诗自著名。

致使举家在霄汉,更将忠孝答皇朝。1

华林书院最早是胡氏家族私塾,宋初国子监主簿、教育家胡仲尧将其扩建为华林书院,位于江西奉新县华林山东麓的元秀峰下,是一所家族书院,曾为大宋朝廷培养大批人才,仅宋代华林胡氏一门就走出进士55名,官至太守、尚书、宰相者不乏其人,其中大多是华林书院培养的。华林书院取得显著成果,当时为书院题诗赞颂的名公巨卿有70余人,宰相晏殊、向敏中,文学家苏轼、徐铉等均在其列。

李震所编的《曾巩资料汇编》又录有他一首《望京楼》诗,亦录于下:“望京楼上望,望久思踟蹰。境土边江彻,人家匝海隅。隔山川隐映,近郭水萦纡。雨过风腥槛,潮来岸浸芦。”李震所录诗出自王象之《舆地纪胜》卷四十中的《淮南东路·泰州》,李震疑所录诗为残诗。该诗又见《锦绣万花谷》续集(卷九),果然有残,据此再补录两句,即“云昏迷候馆,树缺辨江湖。”据《江南通志》载,“望京楼在泰州,宋咸平中曾致尧建。”

曾致尧的文,现能见到的有《春日至云庄记》和《齐云院碑》两文。且此二文均是见之于《江西通志》《南丰县志》等地方志和族谱中,如《南丰县志》,其余已不见。今人已将两文收入《全宋文》(上海辞书出版社)中。但据《先大夫集后序》来看,曾致尧的文章也算得上是当时的雄文,有较大影响。他说:“方五代之际,儒学既摈焉,后生小子,治术业于闾巷,文多浅近。是时公虽少,所学已皆知治乱得失兴坏之理,其为文闳深隽美,而长于讽谕,今类次乐府已下是也。”王安石在《户部郎中赠谏议大夫曾公墓志铭》中也称:“所著书若干卷,传于世,文长于歌诗云。”他们认为致尧的文章特点是“闳深隽美”“长于讽谕”,且文章写得比诗歌好。

我们不妨来看他的两篇文章。

春日至云庄记

吾仲弟士尧,淳化中擢进士第,释褐番禺户掾,历滁州清流令。母老,上章乞解官就养,优诏从之。宜兴县太君周氏夫人,致尧母,士尧世母也,亦年将八十,士尧事之如母焉。癸卯年,予自尚书版曹员外郎,解海陵郡事,归乡里。

明年春,士尧告予曰:“兄往年漕运吴越时,数示家法,俾诸儿侄带经而耕,因授垦田种树之法,儿侄辈不获师焉,而乡里师之。盱江南北,地方千里,田如绮绣。树如烟云。原隰高下,稍涉腴美,则鲜有旷土,皆兄教人谋生之术也。今土膏脉起,农人始耕,欲俟兄命驾观焉。”时巴江进士黄琮,麻仙山进士贲辅之、何玄龄,金嶂山王浆源进士瞿仲康,皆词场之秀,因不远而至。弟宗尧、载尧,子易从、易知、易占,洎士尧皆从行。厨人驱羊,仆夫载酒。花坡柳村,时复驻马;长郊远野,亦或命酌。境土田亩,人家园林,罔不周览焉。夫前引宾客,后拥儿侄,中载酒肴,而吾与群弟缓辔从容其间,亦太平时幸事耳。

自仲春二月十有二日发军山,季春三月四日至云庄。庄亦吾家之别墅,在麻姑山南,盱江之北,翌日置酒其间,酒阑客醉,因即席志之。时大宋景德元年,太岁甲辰,三月五日。曾致尧记。{1}

这篇文章写的是作者偕同兄弟子侄及友人前往自家在南城县麻姑山南的别墅云庄一路上情形。文中交待了出行的原由,其原因有:从弟的建议,子侄们在家带经而耕颇有收获,自己归家不久,家乡盱江两岸美丽如画,加之有朋自远方来等。于是在春天里,浩浩荡荡的一支人马自南丰出发,一路行走,经二十一二日才到达了云庄。他们一路且行且驻,且观且饮,尽览“花坡柳村”“长郊远野”“人家园林”,从从容容,尽赏人间美景与太平祥和。致尧此行颇有其祖曾皙所向往的“风乎舞雩,咏而归”之妙。全文不到四百五十字,行文简约,字字珠玑,文笔清新明快,语言明白晓畅,叙事清晰,写景有情致。读之回味无穷,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

齐云院碑

浩浩妙界,茫茫众生。以妄为真,以真为妄。一心颠倒,五欲纵横。溺在爱河,罹于世网。不思解脱,自作烦恼。不知见佛,归来道场。五蕴皆空,六尘俱净。无有恐怖,常获安乐。

临川郡管南丰县。县西有山,高万余仞,翠压五岳,根盘万里,奇峰怪石,灵草异药,罔不在焉。若岁大旱,请祷必雨。山前有古精舍曰齐云院,以其院在山前,犹与云齐,故以“齐云”为名。乾德中,筑室掘地,得白石观音像,高尺余,莹洁殊绝,与冰雪等。复得铜钟一,题云:“此钟三百斤,大唐永泰二年太岁丙午二月铸。”今院主僧智圆,剑潭人。淳化二年,山下善信称智圆有道行,疏请挂锡于此。是时,山椒寂寥,屋室败坏,智圆召众缘造法堂,以备说法。明年,有县城信士苏吴朱氏令珍与弟令珙,皆纯厚端谨,不杂流俗,乐于善,宗于佛,由是建僧堂海众,至无阙事。复造大殿,塑金姿宝相,左右诸天弟子,藻绘装严,从西方教也。幡花沉水,香灯不绝。四壁月晃,重门洞开,珠网浮空,画栏霞驳,亦一时佛事之盛也。又以佛堂既就,而香积廊庑,其可乏乎?于是造厨库房廊数十屋,皆雕栱相鲜,朱轩交映。堂深则晓蓄风云,檐峻则夜碍星斗。朱氏性安于道,孝于家。母何氏年八十四,有闺门之范,其视听不衰,乃朱氏色养之所致。至于结善缘,作善事者,其故无他,上则以资母氏之遐算,下则以荐已往之眷爱。福存荐往,外无所祷,皆朱氏棣萼之心焉。吁!经云:“若有信心,人舍一金,施一食尚获福;无量佛事,其获因果,岂有穷乎?”仆与朱氏,乃乡里之亲。朱氏善事毕,托予为碑。碑成,铭曰:

军山巍巍,在县之西。山有禅院,院与云齐。齐云嶔岑,构此禅林。岁月滋久,屋不成荫。爰有朱氏,孝弟甚深。成此宝坊,壮古丽今。福存荐往,佛日昭临。广殿大厦,日碍星侵。禅室邃宇,云宿风吟。香灯幂幂,幡花沉沉。川堂答响,鼓磬之音。资延母寿,不惜千金。稽首诸佛,棣萼一心。{1}

这篇文章是应人之邀为齐云院而作。齐云院在南丰县城西的军峰山,是一座古院,文中介绍了院之历史和名字的由来。由于历史的原因,院在淳化年间已破败,此间有信士“乐于善,宗于佛”而复加修缮,扩其旧制,由此古寺增辉,成佛事之盛。文中字里行间,致尧大赞其成,大颂信士之德。

致尧的妻子黄氏。据《曾氏宗谱》致尧名下有载:“娶黄氏,周广顺癸丑年(953年)生,庆历甲申年(1044年)十月廿七日终。”这一记载与王安石《曾公夫人万年太君黄氏墓志铭》中“以庆历四年某月日卒于抚州,寿九十有二”的记载是一致的。致尧长她六岁,在她六十岁时即离她而去。我们从王安石所作的《曾公夫人万年太君黄氏墓志铭》中可知,黄氏十四岁时母亲即去世,于是由她来孝敬父亲,治理家事,这些他都做得井井有条。二十三岁时她嫁给了曾致尧。嫁到曾家后,她懂礼守德,像孝敬父亲一样孝敬她的婆婆,也像治理父家一样治理丈夫的家,在家庭内外、邻里之间都得到了好评。故王安石说:“内外亲无老幼疏近,无智不能,尊者皆爱,辈者皆附,卑者皆慕之。”她也得到很多的封赠,“凡受县君封者四:萧山、江夏、遂昌、洛阳。受县太君封者二:会稽、万年。”

曾致尧到底生下了几个孩子,有不同的说法。欧阳修在《尚书户部郎中赠右谏议大夫曾公神道碑铭并序》中说:“子男七人,曰某,女若干人。”王安石在《曾公夫人万年太君黄氏墓志铭》中说:“男子四,女子三。”王安石在《户部郎中赠谏议大夫曾公墓志铭》中则说:“始公娶黄氏,生子男七人,仕者三人。”而在“四部丛刊”版的《户部郎中赠谏议大夫曾公墓志铭》却说:“始公娶黄氏,生子男三人。”在明代正德《建昌府志》所载的欧阳修《尚书户部郎中赠右谏议大夫曾公神道碑铭并序》中却是:“子男七人:易从、易知、易直、易简、易占、易丰、易持,皆进士。而易从为舒州团练推官,易直黄州严城簿,易占太常博士,女四人。”在南丰县现存的多种版本的曾氏宗谱里都记载是“子男七人”。且顺序是易从、易知、易直、易简、易占、易丰、易持。

综合上述资料,我们基本可以确定致尧子有七人。如果王安石所作的两篇文章里所言都正确的话,那只能说黄氏生有三子或四子,其余的则不为黄氏所生。黄氏寿长于致尧,则不存在续弦,只有可能是纳妾,但从现存史料看,至今也不见致尧纳妾的记载。

曾致尧还有三个弟弟,他们是从尧、咨尧和佐尧。也还有一些从兄弟如赞尧、士尧、戴尧等,他们个个贤能。在《续修曾文定公族谱》中收录有他们的诗。如他们游禅祖院时,作诗助兴,曾致尧作《春游禅祖院走笔示佐尧、赞尧、士尧诸弟》。诗又名《崇觉寺》,见前引。曾佐尧次其韵:“满院松荫授碧苔,山花照水向人开。阿连无奈春光好,酒盏歌喉断送来。”曾赞尧次其韵:“滴滴山花冉冉苔,青樽恰好对山开。最怜春草池塘碧,兄弟应教次第来。”这些诗把春天景色写得生动,惹人喜爱,用语也朴实。

曾戴尧(仁敷之子)《荣亲园上世母周氏太夫人寿诗》:“荣亲园内风光好,却为官贫见子贤。不羡高牙归锦里,争夸敝服侍琼筵。慈颜笑口贻谋远,佳客欢声美事传。我举一觞称上寿,应知善积庆无边。”这是一首祝寿诗,诗中颂世母之德,也表达对她的良好祝愿。据清《南丰县志》载:“荣亲园,在一都方家洲上。曾密公致尧释褐授符离簿,迁光禄寺丞,监越州酒税,告归宁。母周氏置酒园中,族戚咸集。或诮密公衣冠敝垢,仆马羸瘦者。母曰:‘贫而见我,是我荣也,若黩货而归,贻吾忧矣。’因命其园为‘荣亲园’。”前文有引吴绛《赠沂国公曾仁旺夫人周氏墓志》所载其事,此不赘述。

同类推荐
  • 唐太宗李世民(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唐太宗李世民(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帝王之一。他年轻始就与父、兄、弟等人登上隋末群雄逐鹿中原的乱战的舞台上,推翻了隋末的残暴政权,建立李唐王朝,又以无比的气魄与军事才能,统率部曲,平定国内多次割据势力,使得李唐政权实现了真正的统一。于武德九年,他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兄长建成及弟弟元吉,继而夺取得皇太子的地位,同年,李渊让位,李世民正式登基称帝,年号“贞观”。
  • 最具影响力的谋略奇才 上册(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

    最具影响力的谋略奇才 上册(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

    在我们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光芒万丈的人间精英,他们用巨擘的手、挥毫的笔、超人的智慧、卓越的才能书写着世界,改变着历史,描绘着未来,不断创造者人类历史的暂新篇章,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他们是人间的英杰,不朽的灵魂,是我们人类的自豪和骄傲。
  • 人物百科知识博览

    人物百科知识博览

    一本丰富的百科字典,一座有创造力的知识乐园,一部健康成长的智慧圣经。精美的图片,有趣的文字,活泼的版式,将科学性和趣味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一同领略和感受知识带给我们的快乐。《阅读文库·我的第一本百科书:人物百科知识博览》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丰富多彩。它既是人们认识世界、感知历史、触摸时空和未来的组合工具,又是聆听历史和探索未来的一条捷径,同时也是家长引领孩子成长的教育指南。
  • 清世宗雍正(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清世宗雍正(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雍正帝的一生,勤政务实,政绩杰作,是一位勇敢反对各种利益集团的大改革家,是一位真正的治世之君。即位后各项大刀阔斧的改革,大小利益集团的纷纷倒台,种种新政的陆续出台,无不反映出这位大改革家睿智、勇敢、坚韧、勤政和进取本色。没有雍正帝的整顿和改革就不会有后来的乾隆盛世。雍正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皇帝,从出生到登上帝位,再到他的死,都是难解之谜。三百年大清历史,充满了让人匪夷所思、难分难解的谜团,本书详实的描述了雍正皇帝的曲折起伏,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一个真正的神秘皇帝的传奇人生。
  • 马克思 恩格斯(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

    马克思 恩格斯(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

    知民、翟迎春编著的《马克思 恩格斯》是《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 书》之一。《马克思 恩格斯》对马克思、恩格斯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本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 素,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热门推荐
  • 双龙呈祥

    双龙呈祥

    两个胞兄还没有从娘胎出来,已经国破家亡,娘亲惨遭杀害。虽然侥幸存活,但骨肉分离不相知。坎坷离奇的际遇,使一个兄弟成为了统百兽战沙场的首领,另一个兄弟则成为了知未来定天地的天师……求支持!!!求推荐!!!求收藏!!!
  • 黄佐

    黄佐

    本书介绍了黄佐的生平事迹,内容包括:军商门第,家学渊源;五试第一,誉满京城;秉言直疏,两会阳明;设学兴教,抚恤瑶僮等。
  • 浣冥

    浣冥

    上古混沌开,天地初成。宇内自成神、人、冥无,三界。而其中最强大的是冥无界······十六年前的一场惨案,几千人瞬间灰飞烟灭,缘由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怀了冥无王——无的孩子,从而被愤怒的人们送上火刑架烧死。这其中到底有何因缘?十六年后,一个在山上被狼养大的红发男孩,一个有着灭族深仇的冷面少爷,一个活泼暴力的平民女孩,三人六年前偶然结识。随着三人一同上极玉峰拜师学艺,下山执行任务,经历了一个个离奇凄美的故事,并逐渐揭开十六年前的真相以及冥无、人、神三界的恩怨纠葛。
  • 灭世剑尊

    灭世剑尊

    浩瀚的大陆,无尽的海域,宗门、世家林立;绝世天才江凌,横空出世,横扫六合,剑荡八荒;天地我为主宰,武道以我为尊!PS:新书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各种求!!!!!!
  • 重生一指风华

    重生一指风华

    她是一代琵琶国手,与名家刘德亥一起被赞为“南落北亥”她用一把琵琶行走天下,让世界聆听中国华音她是第一个明星演奏家,以一己之力挽回民乐衰败的现状她的演奏让世人惊叹为“必须站着听的音乐”她就是琵琶国手——白落这一世,她只想安安静静地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畅游,可是为什么一个两个总让她不安生?某段男:“我讨厌你,你关心的从来不是我。”“我一直都关心你,你是我弟弟。”某硕男:“乖”摸头。“滚”
  • 微微倾动

    微微倾动

    他(她)们都是神圣般的存在。但知道他(她)们相遇之时。会有什么绚丽的火花呢,也会有什么危险在等待着他们。爱的承诺、爱的温柔、爱的无限。都会是他们幸福的开始!!
  • 乱世情缘之桃花酿

    乱世情缘之桃花酿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平凡小女生,一朝穿越成了邶国将军之女。时逢乱世,三国争霸,战乱不休;父母失踪,身世成迷,暗潮涌动。美男云集的邶国皇宫,谁才是她的真命天子?桃花树下一世的许诺,是否只是年少轻狂的玩笑?十年风雨,再相见时,故人是否安好?乱世战场,只剑单骑,且看她如何翻云覆雨,倾负天下。
  • 彼之清粥吾之盛宴

    彼之清粥吾之盛宴

    温馨平淡的生活,就算是没有竹马哥哥也没关系了啦,君既无心我便休。女主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型的女生,温柔又带着洒脱......
  • 麒麟变

    麒麟变

    金陵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雄霸,今天我等就和你算尽恩怨。”一身古装的步锦云说到。“成也风云,败也风云,我呸,”雄霸一声怒吼冲向了风云二人,一道气力把二人打飞,聂风变身麒麟魔,手握雪饮刀,二人合力杀了雄霸风云二人归隐江湖,在认识了第二梦之后被傲决奸计所擒,步锦云为救聂风独战傲决,傲决因手里的魔剑之威,使得步锦云没有还手之力,天剑无名赶到,与魔剑同归于尽,至此魔剑只剩下了一半,不知所终,天剑被灭,聂风因变身麒麟魔而无法复原被封印,第二梦守卫着聂风老死。聂风冲出封印时已完全变成麒麟,因冥冥之中的感应来到了地球,被修仙者所杀,元神附身在了武魂世家最后一子武明的身上。
  • 人族之仙

    人族之仙

    仙……一人一山为仙。仙之意为守护(他为红颜而化身为魔,他为红颜而不成仙只愿在轮回中寻回她)一字可守护,一字可横扫八荒……几世轮回他超越了最为巅峰时的自己带领人族成为宇宙中最强种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