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26500000070

第70章 大帝的千秋功过(4)

随同康熙一起西去的,除赵昌、阿雨等一干侍从外,还有朝中十几位大臣。另有两个人也不能不提。一个是已经被康熙革去都统之职的国舅佟国纲,一个是康熙钦定的大清太子二阿哥胤扔。佟国纲是奉康熙之旨前去戴罪立功。而胤礽则是向康熙主动请缨要去参加平叛战斗。康熙考虑到胤扔已经十七岁了,是个大人了,作为大清国的太子,应该到战场上去锻炼锻炼,所以就同意了胤扔的请求。不过,在离开京城前,康熙曾再三叮嘱佟国纲:在战斗中,一定要确保二阿哥的安全。

然而,康熙未能亲往乌兰布通。在走到一个叫波罗和屯(今天河北省的隆化县城境内)的地方时,康熙突然发起高烧来,且一连三日,高烧不止。康熙这一发烧,不仅把赵昌、阿雨等侍从及十几位朝中大臣吓得不轻,而且那三万清军也只得在波罗和屯一带滞留了下来。

清军这一停留下来,可急坏了太子胤礽。胤礽此番积极主动请战,就是听了索额图的劝告,要改变自己在康熙心目中的不良印象(胤礽曾侮辱过阿露、阿雨姐妹,惹得康熙十分地恼怒)。可是,清军滞留在波罗和屯,胤礽还如何地表现自己?

所以,这一天,也就是康熙抵达波罗和屯的第三天,晚上,康熙经御医调治之后,高烧略有下降,正与环伺榻边的众大臣小声议论着什么的当口,胤礽大踏步地跨进了康熙的临时住房,且大声地言道:“父皇,儿臣的两个皇叔(指福全和常宁)早已领兵西去,我等这般滞留于此,岂不要贻误了战机?”

应该说,康熙染病在身,又正与众大臣在说话,而胤礽如此冒失地闯进来又如此冒失地发问(实际上几近于质问了),确实是很不礼貌的。然而,康熙对此却大为赞赏。“皇儿,问得好!朕正与众爱卿在商谈此事呢!皇儿你说说看,却待如何?”

胤礽高声言道:“儿臣以为,父皇有疾,可以在此停留,但三万大军,却不可在此停留一日,当速速西去,与两位皇叔汇合,一举歼灭叛军!”

“好!”康熙的声音竟然十分地宏亮。显然,他对胤礽的这一番话相当的满意。他召过佟国纲,轻声地言道:“国舅,朕染病在身,看来是不可能再去乌兰布通了。朕现在决定,就由你和太子一起,率这路清军,快马加鞭,火速西往,争取在预定的时间内,和南北两路人马一道,将噶尔丹叛军,在乌兰布通,围而歼之!”

因为康熙连续高烧,身体十分虚弱,说起话来就难免有些断断续续的。佟国纲非常凝重地回道:“皇上放心,臣一定和太子一道,如期赶到乌兰布通!”

康熙点点头,又低低地吩咐道:“国舅,太子年轻,定然气盛,你要多多地加以劝导!”

佟国纲应道:“臣一定会设法保护太子的安全的!”

康熙又召过胤礽,先是仔细地端详了一番,然后笑吟吟地言道:“皇儿,朕不能亲往乌兰布通,你就替朕多杀死几个叛匪吧!朕会在这里,等候皇儿你凯旋归来!”

胤扔腰板一挺,硬硬地回道:“父皇,儿臣此一去,那噶尔丹叛匪,定将作鸟兽散!”

康熙看见的是,胤礽气宇轩昂地跟着佟国纲走了。康熙没有看见的是,胤扔在离开前,曾定定地瞟了那个站在康熙榻侧的阿雨一眼,而且还瞟得阿雨从头到脚都一阵地寒冷。

康熙第一次亲征噶尔丹叛军,因为生病,只得淹留在波罗和屯。后来,康熙的病虽然好了,但身体很弱,也就放弃了亲赴前线的念头。不过,在乌兰布通战役期间,康熙哪儿也没去,更没有返回京城,而是一直呆在波罗和屯,密切关注和及时了解清军与噶尔丹叛军交战的情况。乌兰布通战役的结果,令康熙很高兴,但也有些遗憾,同时,康熙还有一种深切的悲伤。

中路清军在佟国纲和胤扔的率领下,西去的速度非常快。因为他们在波罗和屯耽搁了二三天,如果不日夜兼程,就不能够如期和南路北路的清军一道完成对乌兰布通的合围。合围乌兰布通,是康熙皇上亲自拟定的战术。康熙的意图很明显。此次清军西征,不仅要将噶尔丹叛军击溃,而且还要力争在乌兰布通将噶尔丹叛军一举全歼。

还算不错,中路清军在佟国纲和胤扔的督促下,如期地赶到了乌兰布通附近,与南路和北路的清军一道,完成了对乌兰布通的战略合围。而盘据在乌兰布通的噶尔丹和阿奴,本来正准备继续向东侵犯,闻知清军大队人马已开来,就放弃了东犯的打算,而是固守在原地,准备与清军进行决战。这时节,正是秋天。

秋天的内蒙草原,景致应该是十分美丽的。河水清澈无比,草地碧绿无边。若有牛羊,当是牛也肥来羊也壮。然而,在当时的乌兰布通一带,虽也有河水,也有草地,甚至还有牛羊和数以千计的马匹,但其景致,却与美丽无缘。因为,七万名清军,正一点一点地缩小他们的包围圈,而清军的包围圈内,又盘踞着三万五千多名噶尔丹叛军。如果这种场面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道风景的话,那这道风景,就即将被血与火所涂抹。

看起来,清军的人数是叛军的两倍,取胜当在情理之中,但实际上,事情并非这么简单。一,清军人数虽多,但是仓促而至,而叛军却在乌兰布通经营多日,准备工作相当的充分,尤其是阿奴精心训练成的那个驼城,围成一个大圆圈,将叛军牢牢地圈在里面,着实易守难攻。二,清军人数多达七万,却没有相应的后勤部队——实际上,如此庞大的军队远征,又行进在广袤的草原和沙漠里,即使想组建一支相应的后勤部队,也有极大的难度——每人只携带了数天的粮草。也就是说,如果在数天之内,清军不能取胜,当不战自退。而叛军盘踞在乌兰布通多日,粮草囤积得十分充足,即使打上个一月时间,叛军也无粮草之虑。三,清军不仅要击溃叛军,而且还要力争全歼叛军,这无疑给清军取胜又增加了更大的难度。

其实,如果噶尔丹和阿奴不是考虑到了自己一方占有很大的优势和胜算,恐怕在清军合围之前,就早早地带着叛军溜掉了。噶尔丹和阿奴想的是,如果能在乌兰布通打垮这支清军,那以后,叛军就可以长驱直入了,说不定,叛军可以一直轻松地打进北京城里去。

不能说噶尔丹和阿奴的这种想法太过于狂妄。如果他们真的能在这里打垮这支清军,那他们也许就真的能够打进北京城里。但问题是,噶尔丹也好,阿奴也罢,他们都犯下了一个严重的错误,这错误便是,他们过低地估计了清军的力量,而同时,他们又过高地估计了那驼城的威力。他们之所以敢留在乌兰布通与清军决战,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他们的驼城。他们始终以为,他们的驼城是坚不可摧的,佟国纲的那一万多骑兵就是被他们的驼城打败的。但他们不曾想过,驼城再厉害,也只是骆驼组成的,而骆驼再强壮,也终是血肉之躯。尽管经过特殊训练的骆驼可以做到枪打不惊、炮轰不乱,甚至也可以遮挡火枪的射击,但血肉之躯的骆驼,能经得住火炮的狂轰滥炸吗?

噶尔丹和阿奴的防线分为内外两层。外层防线便是那驼城,驼城的后面,潜伏着一万五千名叛军官兵,由阿奴指挥。内层防线由一些建筑物和新挖掘的战壕工事组成,里面掩藏着二万名叛军骑兵,由噶尔丹指挥。

噶尔丹和阿奴的意图是,利用驼城来消耗清军的兵力和锐气,待清军攻也不得退也不能之时,噶尔丹便率那二万名养精蓄锐的叛军骑兵,倾巢出动,一举将清军打垮。

从战术构思上来看,噶尔丹和阿奴的这种想法不乏可取之处。因为要以少胜多,就必须要出奇招和险招。但这却需要一个必要的前提,那就是,噶尔丹和阿奴的驼城,是否能够消耗清军的兵力和锐气,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噶尔丹和阿奴的一切计划就只能化为泡影。

噶尔丹和阿奴本来以为,他们的驼城,至少可以抵挡清军五天的进攻,而五天之后,清军所携带的粮草恐怕就岌岌可危了。但战斗的结果,却大大出乎噶尔丹和阿奴的意料。

清军完成了对叛军官兵的战略包围之后,已是到达乌兰布通的第二天。各路清军统帅马上就召开了联合会议。会上,佟国纲比较详细地叙述了上次在乌尔会河兵败的经过,末了,佟国纲深有感触地言道:“叛匪的那些骆驼,确实不可小觑,稍稍处理不当,我军必吃大亏!”

参加会议的裕亲王福全、恭亲王常宁,还有索额图和明珠等人,一时都不知该如何去对付叛军的那些骆驼。裕亲王福全——各路清军总统帅——不无忧虑地道:“如果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去对付叛军的那些骆驼,那我们就很难速战速决……”

索额图接道:“不解决好叛军骆驼的问题,我们就不能缩小包围圈,这样,叛军就很容易溜掉!”

可是,几个人议论来议论去,就是找不到一个可以让大家都满意的方法。一直默不作声的胤扔开口了。他开口的时候,脸上是一副很不屑的表情。胤扔是这样开口的:“我看你们几个都是被叛军的那些骆驼给蒙住了。那些骆驼有什么了不得的?架起大炮一轰,什么样的骆驼还不都被炸飞?骆驼一炸飞了,叛军还能往哪里逃?这么简单的问题,值得你们几个如此大惊小怪吗?”

胤礽此番话的口气,应该说是极不妥当又极不礼貌的。因为,撇开明珠不说,裕亲王福全和恭亲王常宁都是他的叔叔辈,而佟国纲和索额图则更是他的爷爷辈——佟国纲是康熙皇上生母的兄弟,索额图则是胤礽生母的叔叔——按一般情理,胤礽是无论如何也不该用这种不屑和教训的语气对他的几位长辈说话的。但胤礽是康熙皇上钦定的大清太子,既是太子,当然就不能以一般的情理来论了。不过,听了胤礽的话后,明珠却是不禁暗暗地皱了皱眉。

胤扔的话音刚落,索额图便当即叫道:“太子言之有理!叛军的骆驼,可以用我们的大炮来对付它!”

索额图这倒不是故意恭维胤礽,因为胤礽说的确实在理。事情往往就是这样。有些问题,看起来好像十分地复杂,而实际上,解决的方法却非常地简单。胤礽适才所言,正是这种简单的方法。也许,就是因为这种方法太过简单了,所以胤礽的脸上才会现出那种很是不屑的表情来。

福全、常宁、佟国纲,包括明珠在内,都对胤礽的方法没有异议。众人商定:先集中清军所有大炮对着一个地方猛轰,待那个地方的骆驼被炸开一条通道之后,再派一支清军精锐骑兵冲进骆驼圈里,把躲在骆驼背后的叛军消灭掉,然后,所有清军迅速收拢包围圈,将剩余叛军紧紧地包围在第二道防线里,力争全歼。

剩下的问题是,该由谁去率领那支精锐骑兵。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清军的大炮将叛军的骆驼炸开一条通道之后,那支精锐骑兵应当迅速地将骆驼后面的叛军解决掉,不然的话,清军就很难迅速地收拢包围圈,而包围圈若不能压缩到最小限度,那叛军就极有可能溜掉。

几个人当中,以佟国纲和福全的年龄偏大一些。所以,索额图和明珠,包括恭亲王常宁在内,都争着向福全请求去率领那支骑兵。几个人这么一争,便弄得福全很是为难。是呀,福全究竟该同意谁好呢?

但很快,福全就不再感到左右为难了。因为,胤扔这时候开口了。他是用一种勿庸争辩的语气开口的。他冲着众人开口道:“你们都不用再争了!那支骑兵,由我去统帅!”

胤礽此言一出,众皆愕然。因为,胤礽是大清太子,让他去冲锋陷阵,万一出了什么意外,谁敢承担这天大的责任?

胤礽见众人一个个都默然不言,于是便自顾一笑道:“各位大人不必惊慌,我向父皇请求来此参加战斗的目的,就是要杀敌立功的。如果不能杀敌立功,我又何必离开北京城?”

胤礽向康熙请求来此参战,本是索额图在暗中向胤礽建议的,但索额图的原意,是叫胤礽一直跟在康熙皇上的身边、并非真的想让胤扔去冲锋陷阵。胤礽没有一点点实战的经验,如果真的发生什么意外,那对索额图而言,该是多么巨大的危险?

想到此,索额图便重重地咳嗽了一声,然后含笑对胤扔言道:“太子殿下,你能亲赴平叛第一线,这本身就是大功一件,不一定非得要冲锋陷阵啊?”

“对,对!”福全马上道,“索大人说的对!太子殿下不必冲锋陷阵,只需坐阵指挥便可!”

福全虽是康熙的哥哥,但也不敢让胤礽去冒险。谁知,胤礽把头一拧,异常生硬地道:“不!那支骑兵的统帅,非我莫属!”

胤礽执意如此,福全只能无奈。福全只能无奈,其他的人也都只能无奈。福全最后决定:拨给胤礽两万名骑兵,其他人等,准备收拢包围圈。在胤扔的两万名骑兵里面,还有佟国纲。因为,佟国纲不敢忘了康熙的嘱咐,要竭尽全力地保护胤礽的安全。事实是,在战斗打响之后,为了保护胤扔的安全,大清国舅佟国纲,也确实是竭尽了自己的全力。

尽管清军长途奔袭、跋涉数百里,但也还是携带了数十门大炮。也亏得有这数十门大炮,不然,清军对叛军的那道驼城,还真的没有什么好办法。虽然叛军也有数十门大炮,但那数十门大炮是分散在驼城里面的,不可能像清军炮队一样,把所有大炮都集中在一处。

当天(清军抵达乌兰布通的第二天)黄昏时,清军已经做好了一切战斗准备,但并没有马上就对叛军发动进攻,因为天还亮堂时移动大炮,容易被叛军发觉意图。天黑下来之后,清军便把数十门大炮一起悄悄地集中在叛军防线的南端。

同类推荐
  • 元朝那些人

    元朝那些人

    本书分帝王后妃宫廷人物、文臣武将、起义领袖人物、文化科技思想人物和社会民间人物四类。
  • 陈一坚自传

    陈一坚自传

    陈一坚是我国著名的飞机设计师、“飞豹”战斗机重大技术方案和关键技术的决策者和总设计师。《陈一坚自传》通过陈一坚本人及其50多位同事、亲朋的回忆,以及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报刊、杂志、电视和网络媒体的宣传报道,生动、真实地再现了一位矢志航空报国,命运坎坷、成就卓著的飞机设计师的成长历程和多彩人生。 本书对于关心中国航空工业历史沿革、关注中国造“冲天飞豹”前世今生的航空从业者以及广大军事爱好者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 沈从文:湘西之蛊

    沈从文:湘西之蛊

    本书作者陶方宣追寻着沈从文的生命轨迹,以细腻浪漫的文笔描绘湘西的奇异风情:神秘的赶尸与罡仙、痴情的苗女与水手、多情的却又杀人如麻的土匪——奇情异事与妩媚山水交织在一起,勾勒出沈从文曲折而又动荡的一生。
  • 刘勰与《文心雕龙》

    刘勰与《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是一部讲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专门著作。它总结了齐梁以来各种文体的写作经验,使之上升到文学理论层面,而且还运用这些理论对各个时代和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进行了深刻的批评,是一部世界文学史上空前绝后的文艺创作理论集大成之作。它的作者刘勰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
  • 胡雪岩那些事儿

    胡雪岩那些事儿

    胡雪岩是中国晚清时期的一个传奇人物。出身贫寒,却在短短十几年间迅速发迹,成为名满天下巨商富贾;慈禧太后赏其红珊瑚顶戴与黄马褂,红顶商人名扬天下。 “白话历史”的写作手法颠覆了原来死板、索然无味的历史人物。 不爱红妆爱历史,80后美女作家杨秋丽,为您奉上一道全新历史美餐。
热门推荐
  • 重生吧——少年

    重生吧——少年

    只有最渴望生存的少年,才能逃离死神的枷锁,降临到这亡者的世界;只有最勇敢的少年,才能在无数次战斗的历练中,变得更加强大;只有最强大的少年,才能度过这三年地狱般的生活,去追寻那最初的目标——重生。
  • 中国文化名人谈治学

    中国文化名人谈治学

    科学之事,困难最多。如古来科学家,往往因试验科学致丧失其性命,如南北极及海底探险之类。又如新发明之学理,有与旧传之说不相容者,往往遭社会之迫害,如哥白尼之惨祸。可见研究学问,亦非有勇敢性质不可;而勇敢性质,即可于科学中养成之。纵观中外几千年的学术史,在学问中,真正杂而精的人极少。这种人往往出在学艺昌明繁荣的时期,比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以及后来德国古典哲学家中的几个大哲学家。
  • 青春的六年级

    青春的六年级

    “张睿,别跑。”哈哈哈哈哈,一串银铃般的笑声在校园中回荡,可真分笑意能保持多久?即将,毕业的我们,拥挤而又充实的六年级将让我们永生难忘。
  • 漫漫武道:至尊女帝

    漫漫武道:至尊女帝

    重生一世,她要重新守护自己最亲的家人,护自己家族长存世间;重生一世,她要让玩弄自己,伤害哥哥,屠戮家族的仇人永坠地狱;重生一世,她要尽力弥补自己过去因愚昧而无意伤害的人;重生一世,她誓要站在武道之颠,成就至尊之位,只为寻回心爱之人的一缕薄魂……这一世,武道之路漫漫长,她注定辉煌!
  • 冷酷首席残忍妻

    冷酷首席残忍妻

    他向来以不管闲事自称,为人冷冽张扬。他以为他喜欢的是男人,可是自从她走进她的世界后他就发现自己变了!“除了我自己的事,别人的事就都是闲事!我没必要管。”变成了“你现在是我唯一在乎的人,你不许再离开我。”
  • 乐宫冰灵恋

    乐宫冰灵恋

    乐宫乃六界之中时隐时现的神秘世界,那里的人祖先来自于各界,有着各种与众不同的能力。同时,他们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思想,共同的特征----乐宫印迹。他们相互帮助,共同努力,团结合作,使乐宫更繁荣,称霸六界。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雄汉再起

    雄汉再起

    每个人都有个三国梦,当然我也不例外,我读史书读到光武中兴时,激动异常,读到东汉末年的时候,就叹息不已,我一直在想如果在东汉末年再出现一位扶大厦于将倾,解黎民于倒悬的汉室宗亲,使大汉得到延续,那是多么伟大的壮举啊。三国是一个热血的年代,是一个风云变幻的年代,是一个视人命如草芥的年代,同时也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这里良将如云谋士如雨。一首临江仙唱尽了多少英雄往事,有让人脍炙人口的也有让人厄尔惋惜的故事情节,故此我对三国情有独钟,不忍舍弃。我读了好多三国类的作品但是我发现了个问题,就是大多数人都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使一些历史上很出色的良臣猛将得不到重用,使我很惋惜,故一时手痒,挥笔写下此文,小弟是第一次写东西,希望各位路过的高人前辈多多指点一下小弟,小弟在此不胜感激。谢谢。
  • 天妖战纪

    天妖战纪

    平静的诸天万界又一次响起萧声战鼓,仙妖两族的万世血战再次暴发,在这天地动荡之际,宇宙边缘的小星球上,悄然降临一位异域来客。苍天立命,谁人能改?我心向道,无人能敌!
  • 旧爱新婚,高冷前妻很抢手

    旧爱新婚,高冷前妻很抢手

    三年婚姻,苏婉忍受自己的丈夫与旧爱藕断丝连,李欣然的设计陷害,让她陷入抄袭风波,而她的丈夫指着她的鼻子大骂她是第三者!名存实亡的婚姻令她心力交瘁,原来费尽心机得到的,不过是一场残酷的梦。离婚之后,她在职场大放光芒,原本瞧不上她的前夫却厚着脸皮贴上来,不仅破坏她的相亲,还搅黄了她的约会,厚颜无耻,“你还欠我一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