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25500000005

第5章 哲学思想(4)

冉求(前522-?),字子有,亦称有子,鲁国人,小孔子二十九岁,与冉耕、冉雍同宗,皆在孔门十哲之列,世称“一门三贤”,又称“三冉”。他青年时期曾做过季氏家臣,后随孔子周游列国。冉求精通六艺,长于政事,深沉谦退,志在民足,孔子称赞他“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其后,季康子继持国柄,招冉求辅政,孔子欣然曰:“鲁人招求,非小用之,将大用之也。”冉求遂回国为季氏宰。鲁哀公十一年,齐师伐鲁,兵临城下。冉求慷慨赴敌,率军击退齐师,立下赫赫战功。战后,季氏问曰:“学之乎?性之乎?”冉求答曰:“学之于孔子。”季氏遂招孔子。孔子返鲁,冉求侍师殷切,朝政之余,必登门受教。但是在季氏旅泰山、伐颛臾、用田赋时,冉求皆不能劝阻,甚至还赞同。孔子斥之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冉求亦尝婉言以“力不足”告罪于夫子。孔子面亦之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但冉求并不生气、怨恨,对孔子恭谨如初。孔子晚年,序《易》,删《诗》、《书》,作《春秋》,传道授业,亦不可谓无冉求之力也。唐朝开元二十七年(739年)他被追封为“徐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被追封为“彭城公”(后改为“徐公”)。

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因曾为季氏家臣,故又字季路,鲁国人,小孔子九岁,出身寒微,幼至孝,百里负米养亲,是历史上二十四孝子之一。子路好勇力,性伉直,讲信义,重然诺,深具豪侠之气,曾凌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之,乃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子路曾多次顶撞,但孔子容而爱之。自从子路追随左右,无人再敢欺慢孔子,孔子自谓“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孔子周游列国期间,子路贴身护卫,屡次救孔子于危难。孔子由衷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长于政事,孔子曾赞其“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后子路为卫国蒲邑宰,治蒲三年,勤政爱民,孔子过蒲,三称其善。卫国政变,诸人皆弃主而逃,子路独仗义而返,终因寡不敌众,被乱刀剁成肉酱,死前犹慷慨而言:“君子死,冠不免。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孔子闻讯大恸,为之不食肉糜。

宰予(前522-前458),字子我,又称宰我,鲁国人,小孔子二十九岁,长于辞令,以言语著名。他因白天睡觉而不为孔子所喜,骂其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甚至不无懊悔地道:“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实则宰予深思好问,有独见,敢犯颜,是孔门弟子中唯一敢正面对孔子学说提出异议的人。孔子提出居丧要以三年为期,宰予反驳说:“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孔子难以辩解,唯有痛心指责:“予之不仁也。”孔子曾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宰予便向孔子提出了一个两难假设:明知下井必死无疑,到底该舍命救人,还是保全自身。孔子答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言下之意,此问是在愚弄人。虽然孔子对宰予这个刁钻的学生颇多不满,但仍毫不迟疑地将其列为自己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位居言语科之首席,犹在大名鼎鼎的子贡之上。宰予亦对老师敬佩不已:“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他被追封为“齐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被加封为“临淄公”(后又改封“齐公”)。

言偃(前506-前443),字子游,吴国人,小孔子四十五岁,是孔门中唯一的南方弟子,被称为“北学中国,南方一人”。言偃以文学著名,曾任鲁国武城宰,阐扬孔子学说,用礼乐教化士民,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孔子很欣赏子游,曾说有了言偃,自己的学说才得以在南方传播,故言偃又被誉“南方夫子”。

卜商(前507-?),字子夏,卫国人,小孔子四十四岁,以文学著名,与孔子论《诗》,独阐精微,孔子赞曰:“商始可与言《诗》已矣。”在孔门弟子中,子夏不像颜回、曾参之辈恪守孔子之道,而是颇具独创精神和异端倾向。有一次,他问孔子说:“古诗上‘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这三句诗是指什么?”孔子说:“绘事后素。”就是说,要画画,得先把底子打好,然后再加上色彩。子夏说:“礼后乎?”就是说,人先得具有忠信的美德,然后再用礼加以文饰吗?孔子说:“启发我心志的要算卜商了,像这样,就可以跟你谈《诗》了。”孔子死后,子夏去鲁至魏,行教于西河,治学严谨,敢于质疑经史之谬误。曾听人言史志曰:“晋师伐秦,三豕渡河。”子夏说:“‘三豕’应为‘己亥’之笔误。”读史志者问诸晋史,果然是“己亥”之误。于是子夏名重天下,从学者众,门下人才辈出,如田子方、段干木、李悝、吴起、禽滑厘、商鞅等,而荀子、李斯、韩非等也俱是其隔代再传弟子。西河学派既传授儒家经典“六艺”,也是法家政术思想的先驱。孔门弟子之有著作传世者,以子夏为最多。相传《论语》即为子夏与仲弓合撰,《仅礼·丧服》、《毛诗》传自子夏,《诗序》《易传》亦子夏所撰。汉人徐防又有“诗书礼乐,定自孔子;发明章句,始于子夏”之说,更可见他在孔门诸子中地位之重要。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他被追封为“魏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被增谥为“东阿公”,后又改谥“魏公”。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春秋时,齐国的田僖子施惠于民,培养自己的势力,对齐君构成威胁。齐景公虽知田氏的企图,但无法制止,因此向孔子问政。孔子回答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齐景公曾赞美道:“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大意是说,君应尽为君之道,臣应尽为臣之道,父应尽为父之道,子应尽为子之道。

春秋时代,是历史学家所称的乱世,据司马迁统计,在那个时代里,“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至于诸侯奔走,不能保有其国者,则不可胜数。那时的各国政治,怎样才能安定,是一大问题。

孔子认为,古今一切祸乱皆是人为,人所以为乱,由其乱心所驱使,人心之乱,最严重的就是没有五伦规范。因为五伦出于人的理性,没有五伦规范的人心,便无理性可言,则一切丧尽天良的事都做得出,怎能避免天下大乱。所以,治理乱世,就要恢复周礼,重新肯定等级制度的秩序,施以五伦教育。无论何人,包括人君在内,一体敦伦尽分,内而顺从理性,发挥良知良能,外则保持人群和谐秩序。

孔子提出正名思想,以求恢复周礼所制定的世袭宗法等级制度。就君臣关系来说,对于君来说,就应该强调君所享受的权利,对于臣,就应当强调臣应该尽的义务。例如,鲁昭公娶同姓女为妻,本来违反“礼”,孔子明明知道,却说鲁昭公“知礼”替鲁昭公掩饰,而季氏有些僭越行为,虽然当时已经很普遍,但孔子却很气愤:“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但孔子并不是完全因袭周礼,还对周礼进行了一定的发挥和补充,主要表现在道德教化方面。他认为如果运用理智德化和政令刑罚相辅而行,就可以预防犯上作乱的事情,引导他们不敢想不会想犯上作乱的事情,人心自然就会归服了。

孔子的君臣父子之说,虽然不为当时的各国君臣接受,但对于中国的文化传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大同与小康

大同和小康是中国古代儒家所宣扬的两种不同的社会理想,均出自《礼记·礼运篇》。

孔子曾参加陪祭,仪式结束后,出游到阙上,孔子发出了一声长叹,弟子子游在旁边听到了,问道:“老师您为何感叹呢?”孔子说:“(说到)原始社会至善至美的那些准则的实行,跟夏商周三代杰出人物(禹汤文武)相比,我赶不上他们,却也有志于此啊!

“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属于公众的。选拔道德高尚的人,推举有才能的人。讲求信用,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它达到和睦。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都能够安度晚年,青壮年人都能够施展才能,少年儿童都能够健康成长。老而无妻者、老而无夫者、少而无父者、老而无子者,都能够得到供养。男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女人都有自己的归宿。财物不被随意浪费,但不一定都藏在自己家里;人们为不贡献自己的力量而感到遗憾,但不一定是为了自己。因此奸诈之心都闭塞而不产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出现,因此不必关门闭锁。这就是所谓的‘大同’时代!

“可如今这些已经消失不见,天下成为私人的。人们只敬爱自己的父母,只疼爱自己的子女,把财富据为己有。天子诸侯都把职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和兄弟,修建了坚固的护城河保护自己。礼义作为准则规定君臣的关系,使父子关系淳厚,使兄弟关系和睦,使夫妻关系和谐,建立各种制度,以此来区分贫贱,重视有勇力和有智谋的人,以求他们为自己建立功勋,奸诈之心由此产生,战乱也由此兴起。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因此成为三代诸王中的杰出人物。他们没有不重视礼义的,他们以礼义为标准考查人们的行为,有功者赏,有过者罚,实行仁义,给人们以行为的准则,以礼义指示人们要遵循固定的规范。如果有不遵循礼义的人,在位的就会被罢免,老百姓把不按‘礼’行事看做是有罪的,会遭到大家的唾弃。这可以称为‘小康’的时代。”

在儒家学者的心中,“大同”是“大道为公”的最高理想社会。这反映了理想化的原始公有制社会的一些特征。而“小康”则是自禹开始的家天下。这反映了阶级社会形成后的一些特点,也说出了“礼义”产生的社会根源。

儒家“大同”思想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如近代思想家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等人都曾受到“大同”思想的启迪,并以此鼓舞人们为争取美好的社会而斗争,反映出他们试图在小生产基础上建立大同社会的乌托邦思想倾向。“小康”思想对宋明时期一些思想家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君子与小人

儒家思想伦理道德的最高境界是“仁”,落实到个人的具体修养上,“君子”就是其理想的人格典范。一个人能够做到仁、义、礼、智、信、忠、恕、勇、中庸、文质彬彬、和而不同、谦虚和自强等,就是君子。反之就是小人。

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的差别,重要的在于修养和境界。对此孔子有很多说明,如他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是修养的最高境界,同时也是修养的方法,有着丰富而精微的内涵。他认为,如果不能达到中庸,狂狷是次好的境界,毕竟“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

孟子

孟子(前372-前289)战国时期鲁国人(今山东邹城人),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孟子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中落,从鲁国迁居邹国。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对他管束甚严,“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辩、民本、格君心之非)和政治行动。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遂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孟子》有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仁政

孟子提出了“仁政”的思想,是继承了孔子的思想而发展起来的施仁政行王道的政治主张。

“仁政”学说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孟子的“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孟子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还说:国君有过错,臣民可以规劝,规劝多次不听,就可以推翻他。孟子反对兼并战争,认为战争太残酷,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在经济上,孟子主张“民有恒产”,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使用权,要减轻赋税。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有了这一基础,仁政才有可能得到实施。

他认为善性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本性,也是区别人和动物的一个根本标志。他还强调要重视对人的教育,强调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

人皆可以为尧舜

这段话出自《孟子·告子下》。曹交问道:“人人都可以做尧舜,有这说法吗?”孟子说:“有。”

曹交说:“我听说文王身高一丈,汤身高九尺,如今我身高九尺四寸多,却只会吃饭罢了,要怎样做才行呢?”

孟子说:“这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去做就行了。要是有人,自以为他连一只小鸡都提不起来,那他便是一个没有力气的人。如果有人说自己能够举起三千斤,那他就是一个很有力气的人。同样的道理,举得起乌获所举的重量的,也就是乌获了。人难道以不能胜任为忧患吗?只是不去做罢了。比如说,慢一点走,让在长者之后叫做悌;快一点走,抢在长者之前叫做不悌。那慢一点走难道是人做不到的吗?不那样做而已。尧舜之道,不过就是孝和悌罢了。你穿尧的衣服,说尧的话,做尧的事,你便是尧了。你穿桀的衣服,说桀的话,做桀的事,你便是桀了。”

尧舜是我国远古时代两位最杰出的首领,也是我国古代品德高尚之人的代表,被儒家尊为圣贤。孟子认为人的道德、情操是后天修养得来的,普通人和圣人之间并没有差别,都是一个“善”字。圣人因为能够一直保持本心而成为圣人,普通人因为丧失了本心,所以成为凡人。人只要经过努力,认真进行自我改造、自我修养,就都能够成为尧舜也即圣贤之人。他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从道德的角度出发,强调了后天修养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出自《孟子·尽心篇》,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有了人民,才需要建立国家;有了国家,才需要有个“君”。国家是为民众建立的,“君”的位置是为国家而设立的。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这一著名的思想。他通过一系列的论证表明了这个观点。他说,得到人民的拥护,可以做天子;得到天子的信任,可以做个诸侯;得到诸侯的信任,仅仅可以做个大夫。所以人民是最可宝贵的。而要得到人民的信任,必须关心人民的生活问题,给人民以应有的生存条件。这是孟子仁政思想的体现。

同类推荐
  • 回族民间文学导论

    回族民间文学导论

    《回族民间文学导论》,内容不仅涉及到回族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叙事诗、说唱艺术等,而且还对回族民间文学形成与发展史以及理论架构作了比较细致入微的分析与探讨,许多材料与观点较之以往的研究都有较大的充实与突破。
  • 驻足世界奢华酒店(全集)

    驻足世界奢华酒店(全集)

    本套书介绍了世界各地的著名豪华酒店,从酒店的区域、历史、风格、服务等方面出发,揭示酒店背后所隐藏着的文化和生活内涵。酒店各有不同,有的是设计酒店、度假酒店,有的是历史悠久的豪华酒店,虽然坐落在不同城市,但均成为当地历史文化的延伸,并且为旅客展示了多种多样的异国文化。书中附有酒店名称原文、地址、预定电话、网址等实用资讯。这套书不是介绍酒店的小册子,不同的视角和对酒店建筑文化、民族风情、特色服务的浓彩重墨的描写使它带有浓厚的文化气息。
  • 双峰对峙:鬼门关(文化之美)

    双峰对峙:鬼门关(文化之美)

    这里,是中国神话传说中阴曹地府的一个关隘;这里,有饱经蚕桑的古迹名胜;这里,流传着许多传奇的历史故事……
  • 外貌与性格:各省地人的习性及经商气质

    外貌与性格:各省地人的习性及经商气质

    人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可以说,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造就了人的性格。所以,恩格斯所说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便成了至理名言。然而,是否能够由此而引申出人的外貌与性格之间就有着必然的联系,却很难轻易地下结论。但是,自古以来,外貌与性格两者的相关性说法较多,同时这也比较符合中国人特有的偏重于感性的模糊经验型思维方式。《外貌与性格》就是在这种思维方式的基础上编写而成。
  • 参禅要义

    参禅要义

    本书是果如法师近年来参禅说禅总结性的著作。内容有参禅入门、禅学要义、悟禅要诀、禅式生活、禅的参悟、禅的修炼等。本书将帮助读者快速地从一心直接进入无心,然后无心也不住,到达真心,顿时从那境界里出来,发觉一切本来如是。这就是本书讲到的禅门参禅配合棒喝的威力。
热门推荐
  • 极限之门

    极限之门

    多元宇宙的存在,就如同一条条平行线一样,相隔再近,也永不相交。但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如同一条竖线横插在平行线中一样,贯穿并连接着所有世界。它被称为极限时空,是所有世界的中转站,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拥有一切元素的离奇世界。在极限时空毁灭后,人类所在宇宙,因为多出了一扇极限之门,而来了许多不速之客……【QQ群:19111009;封面引狼(笑),与内容无绝对关系】
  • 我们仍未知道那天所听的歌的故事

    我们仍未知道那天所听的歌的故事

    算了,最后的说一下吧。永远不会收费,也永远不会完结。他们静静的生活,慢慢的听歌。而我,只是讲我能够看到的故事。歌的故事。
  • 等你,到天灰

    等你,到天灰

    我们彼此互相亏欠却又死不相见,当机遇再次来临你又做何打算。“姚哲,你真是我的克星!”“喂,佳佳啊,你害了我这么久,也该以身相许了吧!”
  • 天香满人间

    天香满人间

    她,是天庭御厨房的小仙,因得罪了王母娘娘,被贬入人间,化身精通厨艺吃货少女,从天上到人间,从现代到古代,她用仙术,银筷,和一颗纯粹的心,经历人间百味,历经情感波折,邂逅美食和他,最终,将天香撒满人间
  • 白野

    白野

    我叫白野,我为自己代言;我是御者,我要御天而行。
  • 帅气房东俏房客

    帅气房东俏房客

    华夏国三大神秘部队,‘刺刀’在一次执行任务的时候被上层人出卖,让‘刺刀’的队友死了一大半。‘刺刀’队长,含恨回到了燕南市,立志报仇,却发现,自已到了燕南后,没有钱用了。无奈,为了生存下去,只能在燕南中开了一家公寓,名为楚歌公寓!华夏国地下的势力高层背后的想法各国的不同反应!一个人能力却大,责任就越大,一次次的无奈选择,让楚歌重新的踏上了以前的道路。力战地下势力,打击各国势力。我就是楚歌,我为自已代言!
  • 浅浅划过

    浅浅划过

    讲述关于那些年少轻狂的事,浅浅划过的伤,那些人那些事,事过境迁之后仍然疼痛。
  • 星光下的沉默

    星光下的沉默

    16岁时的第一次心动,默默许他一生一世,没有奢求,这约定,只想自己知道。藏得不够好,被人发现,狼狈离开,为此,如果仅是自己受罚该多好。多可笑,连累无辜家人背负自己的过错,多可怕。哭过,闹过,怨过,却只是对自己!再相遇,是兑现少时的承诺,还是守护爱妻子多于自己的丈夫?选择,有多难……
  • 狐妖请爱我

    狐妖请爱我

    她是一名普通的高中生,她却当上了神明而他是她的神使,一主一仆,他们将会擦出怎样的爱情火花呢?让我们一起激动到最后吧!(>_<)
  • 冷面小男人

    冷面小男人

    这是一群“特殊纪实记者”的情感历程,由于共同的写作爱好,他们走到了一起,不是兄弟,胜似兄弟。面对着月老红娘牵线搭桥的好女孩,不是他们毫不动心,也不是他们不懂得感情。而是因为,做为“特殊纪实记者”,他们不同于一般的记者,他们每一次依据线索进行采写,都是和危险一起,经历着生与死。他们的本性太善良了,他们更是出于成熟的理智,面对佳丽,他们必须敬而远之,无心又无奈地伤害着芳心。他们有血有肉,有着丰富的情感,他们深深地知道,好女孩可遇不可求,他们不知道,携手女孩,是带给女孩幸福,还是给女孩留下痛苦的根源------他们彼此兄弟,言语随意,敢作敢当,心思慎重,他们在一起面对着情感的到来,他们在一起经历着情感的抉择------一见钟情,他们躲避!落花流水,他们个性!怜香惜玉,他们本性!携手一生,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