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过程中,有的知识分子提出,自己不愿意专业对口,从事目前的工作就行了。有的人不理解,·说他们放弃专长,想沾便宜,甚至怀疑是否真学过专业。一些领导也往往为他们放弃自己的专业而惋惜。
人事心理学认为,每个人的心理,无论是智力因素还是非智力因素都是不同的,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所以,要达到用人的最佳效果,应该实行扬长避短的原则。但是应该看到,人的长与短是一个极其错综复杂的间题。
一般说来,专业是一个人的专长。因为专业往往是一个人的兴趣向往的工作,另外有一定的知识结构。但是,专业也并不是每个人的专长。比如,有的人在报考专业时,真正喜欢的专业没有考上,迫不得已换上了另一个专业,然而他在上学前后又积累了大量的对非所学专业感兴趣的知识,这样,这个人的知识结构显然不仅仅是他所学的专业。又比如,一个大学生在学校中虽然学了某一专业,但由于某种原因,毕业后专业不对口,长期从事别的专业工作。经过多年实践,这个人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原有的专业已不再是他的专长了。还有一些人,有很强的自学能力,毕业以后掌握了另外一门甚至几门专业知识,这些人的特长,就可能达到更高的层次了。
人才的专业之所以未必是人才的专长,还在于人才的专长受到社会政治、经济、道德、舆论等各个方面的影响。社会宏观决策一旦失误,成千上万的专业人才可能就得改行,因为社会实际不需要那么多的某一专业的人才。遇上战争,无论是学工还是学农的专业人才,都可能成为军事家。现在国家重视经济,一批学工、学农的专业干部,弃“工”弃“农”经商,将来其中也必将产生出一些具有经济特长的专业人才来。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边缘科学、交叉学科不断涌现,新知识也层出不穷,所以,在用人之长上,决不能简单地看他学的什么专业,而是要通过他所学的专业,结合他几十年的经历,再看看他的工作实绩和成就,经过多方面、多角度的考察了解,方能得出一个大致的专长来。比如,一个搞民用建筑设计的专业人才,毕业后一直从事设计工作,而且设计了很多工程项目,其中有的达到国际水平。那么,设计就成为他的专长了。反之,如果这个人毕业以后长期搞杂志编辑,在编辑方面颇有成就,那么他的专长早已经“转业”了,他的建筑设计专业知识已经作大编辑专业的基础知识发挥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