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11200000002

第2章 文韬

文师第一

【原文】

文王将田①,史编布卜②日:“田于渭阳,将大得焉。非龙、非彨③,非虎、非罴④,兆⑤得公侯,天遗汝师,以之佐昌,施及三王。”

文王日:“兆致是乎?”

史编日:“编之太祖史畴为禹占,得皋陶⑥,兆比于此。”

文王乃斋三日,乘田车,驾田马,田于渭阳。卒见太公,坐茅以渔。

文王劳而问之日:“子乐渔邪?”

太公日:“臣闻君子乐得其志,小人乐得其事。今吾渔,甚有似也,殆非乐之也。”

文王日:“何谓其有似也?”

太公日:“钓有三权⑦:禄等以权,死等以权,官等以权。夫钓以求得也,其情深,可以观大矣。”

文王日:“愿闻其情。”

太公日:“源深而水流,水流而鱼生之,情也;根深而木长,木长而实生之,情也;君子情同而亲合,亲合而事生之,情也。言语应对者,情之饰也;言至情者,事之极也。今臣言至情不讳,君其恶之乎?”

文王日:“惟仁人能受(至)〔正〕谏,不恶至情。何为其然?”

太公曰:“缗⑧微饵明,小鱼食之;缗调饵香,中鱼食之;缗隆饵丰,大鱼食之。夫鱼食其饵,乃牵于缗;人食其禄,乃服于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国⑨,国可拔;以国取天下,天下可毕。呜呼!曼曼绵绵⑩,其聚必散;嘿嘿昧昧,其光必远。微。哉!圣人之德,诱乎独见。乐哉!圣人之虑,各归其次,而树敛焉。”

文王日:“树敛何若而天下归之?”

太公日:“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文王再拜日:“允哉,敢不受天之诏命乎!”乃载与俱归,立为师。

【注释】

①文师第一:本篇为《六韬》之首,是太公姜子牙治国方略的大纲。古人论兵,历来不仅仅就战争而论战争,《六韬》也是这样,首先把人心的向背视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本篇以周文王打猎遇姜太公渭水垂钓为契机,围绕“天下归之”

展开,论及人心所向的条件、作用和途径。实际上体现的是儒家治国的理想方略。②布:宣告。③彨:传说中无角之龙。④罴:一种熊,也叫马熊。⑤兆:古时占卜,观看龟甲烧灼的裂纹,用来判断凶吉,这种裂纹叫做兆。邓引伸为预兆。⑥皋陶:传说舜之贤臣,掌刑狱之事。

⑦权:权谋,随机应变的谋略。⑧缗:钓丝。⑨家:大夫统辖之地为家,诸侯统辖之地为国,天子所辖,称天下。⑩曼:通“漫”,此指空间的广阔;绵:绵长,指时间的长久。[11]嘿:通“默”,无声;昧:光线昏暗。[12]微:隐蔽,不显露。[13]诱:教导、引导。[14]次:按顺序排列。[15]树:建立;敛:收揽。[16]允:诚信。[17]诏:告,多用于上对下。

【译文】

周文王准备打猎,太史编宣告占卜结果,说:“在渭水北打猎,将会有很大的收获。不是获得龙、彨、虎、罴,预兆得到公侯,是上天赐给您的老师,辅佐您事业昌盛,并且延绵到以后的君王。

文王说:“占卜的征兆是这样的吗?”

太史编说:“我的远祖太史畴给禹占卜,得到皋陶,这次占卜的征兆与那次的相同。”

文王于是斋戒三天,然后乘猎车,驾猎马,到渭水此岸打猎。终于见到太公姜子牙,他正坐在茅草丛生的岸边钓鱼。

文王慰劳他之后,问:“您喜欢钓鱼吗?”

太公答道:“臣听说君子以实现自己的志向为乐,一般的人以做好具体的事为乐。现在我钓鱼,与这个道理十分相似,并非以钓鱼为乐。”

文王问道:“说二者相似,是什么道理?”

太公答道:“钓鱼有三种权谋;‘禄’作为一种权术和钓鱼相同,‘死’作为一种权术和钓鱼相同,‘官’作为一种权术和钓鱼相同。用鱼饵来钓到鱼,其中蕴含的道理很深,从钓鱼之中,可见悟出大的道理。”

文王说:“很想听听其中的道理。”

太公说:“源头深,水就流淌不息,水流而鱼生长,是自然之理;根深而树木生长,树木生长而结果实,是自然之理;君子认同的道理一致就亲近合作,亲近合作就能成事,也是自然之理。用一般的语言应对,表达的只是表面的道理;说极深的道理,才是事情的极至。现在我谈极深的道理而不掩饰,您难道不讨厌吗?”

文王说:“惟有贤仁的人才能接受直言不讳的劝冻,不厌恶那怕逆耳的忠言。那么您所说的‘至情’是怎么回事呢?

太公回答道:“钓丝细小鱼饵显明,小鱼来吃;钓丝协调鱼饵喷香,中鱼来吃;钓丝粗长鱼饵丰盛,大鱼来吃。鱼吃饵食,就被钓丝所牵;人食俸禄,就服从于君王。所以用饵获鱼,鱼供人食用;用俸禄拢络人,人才就可尽君主所用;以‘家’为根基来夺取‘国’,‘国’可以被占取;以‘国’为根基来夺取天下,天下可以取得。啊!浩大绵长的,聚而必散;默默昏暗的,必定在以后显耀。不显露啊,圣人的德行,却能以独到的见鲜引导人们。快乐啊,圣人所考虑的,是让人们各得其所,并建构使天下归心的治国方略。”

文王问道:“建构怎样的治国方略才能使天下归顺呢?”

太公回答说:“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与天下人共享天下之利的人,就能得到天下;独享天下之利的人,就会失去天下。天有四时,地有物产,能与天下人共享,是仁。仁所在之处,天下就归顺那里。免除人们的死亡,解决人们的困难,解救人们的灾祸,帮助人们解除遇到的紧急严重的事情,是德。德所在之处,天下就归顺那里。与天下人的忧乐一样,好恶相同,是义。义所在之处,天下就争相归顺。

凡是人类都厌恶死亡而乐于生存,喜好美好的德行和追求利益,能为天下谋利,就是道。道所在之处,天下就归顺到那里。

文王两拜之后说:“说得好啊!我怎敢不接受上天的诏命呢。”

于是,请太公上车,与他同车而归。并拜太公为师。

【原文】

文王问太公日:“天下熙熙②,一盈一虚,一治③一乱,所以然者,何也?其君贤不肖不等乎?其天时变化自然乎?”

太公日:“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安而民治。祸福在君,不在天时。”

文王日:“古之贤君可得闻乎?”

太公日:“昔者帝尧之王天下,上世所谓贤君也。”

文王日:“其治如何?”

太公日:“帝尧王天下之时,金银珠玉不饰,锦绣文绮④不衣,奇怪珍异不视,玩好之器不宝,淫佚⑤之乐不听,宫垣屋室不垩⑥,甍桷椽楹不斫⑦,茅茨偏庭不剪;鹿裘御寒,布衣掩形,粝粱⑧之饭,藜藿⑨之羹。不以役作之故,害民耕绩之时,削心约志,从事乎无为。吏忠正奉法者尊其位,廉洁爱人者厚其禄;民有孝慈者爱敬之,尽力农桑者慰勉之。旌别淑慝⑩,表其门闾[11],平心正节,以法度禁邪伪。

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存养天下鳏寡孤独,振赡祸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赋役也甚寡。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百姓戴其君如日月,亲其君如父母。”

文王日:“大哉!贤君之德也。”

【注释】

①盈虚第二:篇名取自本篇首段中的一句。本篇以“贤君之治”为中心,论述了君主只要做到“自奉甚簿”,“赋役甚寡”,对官吏百姓做到旌淑禁慝,平心正节,安养鳏寡孤独,祸亡之家,就能得到天下百姓的拥戴亲近,最终实现“国安而民治”的道理。②熙熙:广大的样子。③治:治理得好,太平,与“乱”相对。④文:线条交错的图形、花纹;绮:有花纹的丝织品。⑤淫佚:纵欲放荡。⑥垩:白色土,可用来粉饰墙壁。⑦甍:屋脊;桷:方形的椽子;椽:架屋顶的园木条;楹:柱子。⑧粝:粗粮。⑨藜藿:贫者所食野菜。⑩淑:美,善良;慝:邪恶。

⑨表:表彰;闾:里巷的大门。

【译文】

周文王问太公说:“天下广大,有时富足,有时乏缺,有时太平,有时混乱,所以是这样,什么原因呢?是君主贤明或昏庸所致呢,还是天道自然变化所致呢?”

太公回答说:“君主昏庸,则国家危亡,民众变乱;君主贤达圣明,则国家安定,民众太平。天下的祸福处决于君主,而不在天道。”

文王问:“古时贤君的事迹,可以讲给我听吗?”

太公回答说:“当初尧统治天下,前代的人都称道为贤君。”

文王问:“他治理天下的情形如何呢?”

太公回答说:“尧统治天下的时候,不用金银珠玉装饰,不穿锦绣文绮的衣物,不看奇珍异宝,不珍藏供人赏玩的物品,不听纵欲放荡的音乐,不粉饰宫墙房屋居室,不雕饰甍桷椽楹,偏僻庭院长了茅草也不修剪;穿鹿皮衣御寒,用麻布做衣蔽体,吃粗粮,野菜羹,不因公家的劳役而有违耕作蚕桑的农时,抑制约束欲念,以清静无为行事。官吏中,忠心正派奉公执法的,就提高他的地位,廉洁爱民的,就增加他的俸禄;百姓中,尊老爱幼的,就尊敬他,尽力从事农业生产的,就慰劳鼓励他。区分美好与邪恶,美好的,要在他居住的里巷大门上公布,予以表彰,这样使人心公正节操端正,要用法度来禁止邪恶。对于所憎恶的人,他有了功劳,一定要奖赏;对于所喜爱的人,他有了罪过,一定要惩罚。养活天下所有丧妻、丧夫、幼年丧父和无依无靠的人,赈济因灾祸破亡的家庭。而给予自己的却很微薄,让人民为他服役干活的也很少。因此万民富有快乐而没有饥寒之色,百姓拥戴他们的君主,象拥戴日月一样,亲近他们的君主,象亲近他们的父母一样。”

父王说:“了不起呀!贤君的德行。”国务第三。

【原文】

文王问太公日:“愿闻为国之大务①,欲使主尊人安,为之奈何?”

太公日:“爱民而已。”

文王日:“爱民奈何?”

太公日:“利而无害,成而勿败,生而勿杀,与而勿夺,乐而勿苦,喜而勿怒。”

文王日:“敢请释其故。”

太公日:“民不失务则利之,农不失时则成之,省刑罚则生之,薄赋敛则与之,俭宫室台榭②则乐之,吏清不苛扰则喜之。民失其务则害之,农失其时则败之,无罪而罚则杀之,重赋敛则夺之,多营宫室台榭以疲民力则苦之,吏浊苛扰则怒之。故善为国者,驭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爱弟,见其饥寒则为之忧,见其劳苦则为之悲,赏罚③如加于身,赋敛如取己物。此爱民之道也。”

【注释】

①国务第三:本篇论及治国的“大务”,是“主属民安”,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准一方式是“爱民”。本篇以“爱民”为重点,通过正反对比,论述了爱民的具体表现,并指明“爱民”的关键是待民如子如弟。②台榭:此指供人游玩的建筑。榭:建筑在高土台上的房屋。③赏罚:此处为偏义复词,指“罚”。

【译文】

文王问太公说:“我想知道治理国家最重要的事务,是要使君主受到尊重百姓安宁,怎样做到呢?”

太公说:“秀民罢了。”

文王问:“怎样爱民呢?”

太公说:“对于百姓,让他们受利而作受害,使他们成功而不是失败,使他们生存而非死亡,给予他们而不是掠夺,使他们幸福而不让他们受苦,让他们高兴而不是怨气冲天。”

文王问:“请您解释其中的缘故吧。”

太公说:“百姓不失去他们该做的工作,就能让他们得利,使他们不失农时,他们的工作就能成功,减轻刑罚,就能让他们生存,减少赋税的征收,就是给予他们,简省宫室台榭的建造修葺,他们就轻松快乐,官吏清正而不苛刻侵扰他们,百姓就高兴。百姓失掉工作,就是残害他们,农民失去农作的时间,就是让他们败亡,人们无罪却受到惩罚,就是杀害,加重赋税,就是掠夺,多营造宫室台榭使民力疲惫,就让百姓苦不堪言,官治黑暗苛刻侵扰百姓,他们就心怀愤怒。所以善于治国的君主,治理人民,有如父母爱自己的子女,有如兄长爱自己的兄弟,见到他们挨饿受冻,就耽忧他们,看到他们劳累痛苦,就感到伤悲,惩罚他们,好象自己受刑一样,向他们收征赋税,就好象收刮自己的一样。这就是爱民的方法。”

大礼第四①

【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君臣之礼如何?”

太公曰:“为上唯临②,为下唯沉③。临而无远④,沉而无隐⑤。为上唯周⑥,为下唯定⑦。

周则⑧天也,定则地也。或天或地,大礼乃成。”

文王日:“主位如何?”

太公日:“安徐而静,柔节先定,善与而不争,虚心平志,待物以正。”

文王曰:“主听如何?”

太公日:“勿妄而许,勿逆⑨而拒。许之则失守,拒之则闭塞。高山仰止⑩,不可极也;深渊度之,不可测也。神明[11]之德,正静其极。”

文王日:“主明如何?”

太公曰:“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凑[12]并进,则明不蔽矣。”

【注释】

①大礼第四:礼,指我国古代所规定的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大礼,指君臣间的行为规范。本篇则主要从“主(君)位”“主听”“主视”三个方面阐述了君主如何守“礼”

的道理。②唯:无意义,凑足音节;临:居上视下。③沉:

潜伏。④远:疏远,离去。⑤隐:潜藏、藏匿。⑥周:遍及、普及。⑦定:安定、停留静止。⑧则:效法。⑨逆:

抵触、违背。⑩止:无意义,凑足音节。[11]神明:指无所不知,如神之明。[12]辐:车轮的辐条;凑:同“榛”,车轮上的辐条集中于毂上。

【译文】

文王问太公说:“君臣之礼是怎样的?”

太公说:“作君主的,居上而视下,作臣民的,潜伏而安份。

居上视下而不能疏远臣民,潜伏安份而不能藏匿不出。作君主的,要周全不漏,作臣民的,要安份不燥。“周”,是效法天,自上而覆盖大地,“定”,是效法地,安然受上天的笼罩。有“天”有“地”,君臣大礼就成就了。”

文王问:“居君主之位,应该如何做?”

太公说:“安祥舒缓沉静,柔和有节制,胸有成算,善于给予而不与臣民争夺,虚怀而有平常之心,以公正处理事务。”

文王问:“君主如何听取意见呢?”

太公说:“不能什么都听取胡乱地承诺,不能因意见不合自己心意而拒绝听取。轻易承诺就失去了原则,拒绝逆耳之言,就堵塞了言路,堵塞了自己的视听。高山仰头看,看不到它的极顶,深渊测量,测不到它的深度。高度的智慧,源于极度的公正沉静。”

文王问:“君主如何洞察天下呢?”

太公说:“眼睛贵在能看清事物,耳朵贵在能听进意见,心贵在有智慧。用天下人的眼睛看万物,就能无所不见;用天下人的耳朵听取各种意见,就能无所不闻;用天下人的头脑去思考问题,就能无所不知。象车轮的辐条集中到车轴一样,天下人的视听所得集中到君主那里,君主就能洞察一切而不受蒙蔽了。”

明传第五①

【原文】

文王寝疾,召太公望②,太子发在侧。曰:

“呜呼!天将弃予,周之社稷将以属汝③。今予欲师至道之言,以明传之子孙。”

太公日:“王何所问?”

文王日:“先圣之道,其所止,其所起④,可得闻乎?”

太公日:“见善而怠,时至而疑,知非而处,此三者道之所止也。柔而静,恭而敬⑤,强而弱,忍而刚,此四者道之所起也。故义胜欲则昌,欲胜义则亡;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

【注释】

①明传第五:篇名出自本篇首段的一句话。本篇所言,是文王通过太公教诲太子姬发的治国之道。指明“三止”“四起”

是治国的根本道理。②太公望:姜子牙又名吕望,尊称太公望。③属:委托,嘱托;汝,此指太子姬发。自夏以后,君主传位皆为嫡长子。姬发,文王次子,长子因质于商,故立发为太子。文王死后,发继位,在姜子牙辅佐下,灭商,建立周朝,史称武王。④起:扶持、兴起。⑤恭:谦逊有礼;敬:严肃、慎重。

【译文】

文王卧病在床,召见太公吕望,太子姬发在旁边。文王说:“唉!上天要结束我的生命了,周的社稷将要嘱托给你。

现在我想听听老师的至理之言,把这些明确地传给子孙后代。”

太公问:“大王要问什么呢?”

文王说:“古代圣贤治国之道,所制止的,所扶持的,能说给我听吗?”

太公说:“遇见善事却懈怠不为,时机来临却犹疑不决,明知是错误的却泰然处之,这三项,是先圣治国之道所制止的。

柔和而沉静,谦逊有礼而又严肃慎重,内强而形弱,隐忍而实刚强,这四点,是先圣治国之道所扶持推行的。所以道义胜过私欲,国家就兴盛,私欲胜过道义,国家就败亡;严肃慎重胜过懈怠,国家就吉祥,懈怠胜过严肃慎重,国家就灭亡。”

六守第六①

【原文】

文王问太公日:“君国主民者,其所以失之者何也?”

太公日:“不慎所与②也。人君有六守、三宝。”

文王日:“六守者何也?”

太公日:“一日仁,二曰义,三日忠,四日信,五曰勇,六日谋,是谓六守。”

文王日:“慎择六守者何?”。

太公日:“富之而观其无犯③,贵之而观其无骄④,付之而观其无转⑤,使⑥之而观其无隐,危之而观其无怨,事之而观其无穷。富之而不犯者仁也,贵之而不骄者义也,付之而不转者忠也,使之而不隐者信也,危之而不恐者勇也,事之而不穷者谋也。人君无以三宝借⑦人,借人则君失其威。”

文王日:“敢问三宝?”

太公日:“大⑧农、大工、大商,谓之三宝。

农一其乡⑨,则谷足;工一其乡,则器足;商一其乡,则货足。三宝各安其处,民乃不虑。无乱其乡,无乱其族,臣无富于君,都无大于国⑩。六守长,则君昌;三宝完,则国安。”

【注释】

①六守第六:本篇围绕如何使君位久长,国家安定展开论述。指出要使君位久长,必须依“六守”标准来择人而用,要使国家安定,必须完善“三宝”。②与:托付。③犯:触犯。

④骄:自满,放纵。⑤转:逃避。⑥使:出使。⑦借:

帮助。⑧大:以……为大,意为看重。⑨乡: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一万二千五百户为一乡。⑩国:国都。

【译文】

文王问太公说:“掌管国家统驭人民的君王,他失去国家人民的原因,是什么呢?”

太公说:“是没有审慎地委用官员。国君要不失去国家人民,应当有‘六守’、崔金’。”

文王问:“‘六守’是什么呢?”

太公说:“一是仁,二是义,三是忠,四是信,五是勇,六是谋,这些就是‘六守’。”

文王问:“怎样审慎地依‘六守’来选拔官员呢?”

太公说:“让他富有,看他是否触犯礼法;让他地位尊贵,看他是否自满放纵;托付事情给他,看他是否逃避;让他出使别国,看他是否将情况有所隐瞒不说真话;让他身处险境,看他是否恐惧;让他干事,看他是否束手无策。让他富有,而不触犯礼法,是仁,让他尊贵而不自满放纵,是义;托付事情给他而不逃避,是忠;让他出斯别国而不有所隐瞒,是信;身处险境而不恐惧,是勇;让他干事而不束手无策,是谋。君王不要拿‘三宝’去资助别人,资助别人,君王就失去他的权威。”

文王问:“请问‘三宝’是什么?”

太公说_.‘‘大农,大工,大商,称之为‘三宝’。在乡里统一安排农业,手工业,商业,就会粮食,器具,货物充足。这样农工商各得其所,人民就不会担忧了。不去搅乱乡的行政区划,不去搅乱人民的家族关系,臣不比君富有,都邑不比国都大。

‘六守’的用人标准得到推广实行,那么君位长久;‘三宝’不缺,那么国家安定。”

守土第七①

【原文】

文王问太公日:“守土奈何?”

太公日:“无疏其亲,无怠其众,抚其左右,御其四旁。无借人国柄,借人国柄,则失其权。

无掘壑而附丘,无舍本而治末。日中必彗②,操刀必割,执斧必伐。日中不彗,是谓失时;操刀不割,失利之期;执斧不伐,贼人将来。涓涓不塞,将为江河;荧荧③不救,炎炎奈何;两叶④不去,将用斧柯。是故人君必从事于富,不富无以为仁,不施无以合亲。疏其亲则害,失其众则败。无借人利器,借人利器则为人所害,而不终其正也。”

文王日:“何谓仁义?”

太公日:“敬其众,合其亲。敬其众则和,合其亲则喜,是谓仁义之纪。无使人夺汝威,因其明,顺其常。顺者任之以德,逆者绝之以力。敬之无疑,天下和服。”

【注释】

①守土第七:本篇题名守土,实为保君。保君与守土是一致的。文章阐明要君主“终其正”,就不能舍本治末,丧失时机,而要“从事于富”进而行仁义,使“天下和服”的道理。②彗:曝晒。③荧:微弱的光。此指仅能发出微光的小火。④两叶:树木初生时,其苗为两叶。

【译文】

文王问太公说:“怎样守住国土呢?”

太公说:“不要疏远宗室亲族,不要怠慢民众,要安抚左右亲近,统御四方。不要将国家大权借人,国家大权借人,国君就失去权威。这好比不能挖沟取泥而去增附山丘一样,不能舍本而只抓住枝末微节的小事。日当正午、必定曝晒,操刀在手,必定要收割,执斧必定要砍伐。日当正午而不曝晒,这叫做失时;操刀而不收割,就丧失了有利的时机;执斧而不砍伐,贼人就要来盗伐。不堵塞涓涓细流,必将汇聚成江河;不扑灭荧荧小火,必将燃成炎炎大火而莫可奈何;刚刚萌发两片小叶时不加删除,必将长成大树,那时就得用利斧去费力砍伐。因此,国君所做之事,是使国家富足,国不富足,就无法施行仁政,仁政不施,无法团结亲族,疏远了亲族,就会受害,失去民众,就会导致失败。不要借人以国家大权,借人以国家大权,就会为人所害,自己正当的权势也不得维持到终结。”

文王问:“什么是仁义?”

太公说:“敬重自己的民众,团结自己的宗室亲族。敬重民众,就和顺,团结宗室亲族,就欢喜,这就是行仁义的准则。

不要让人夺去您的权威,要凭自己的明察、顺应规律。以往对待顺服的人,以武力对付、消灭反对自己的人。敬重这些原则,天下就会和顺服从。”

守国第八①

【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守国奈何?”

太公日:“斋②,将语君天地之经,四时所生,仁圣之道,民机之情。”

王即斋七日,北面③再拜而问之。

太公日:“天生四时,地生万物,天下有民,仁圣牧之。故春道生,万物荣;夏道长,万物成;秋道敛,万物盈;冬道藏,万物寻④。盈则藏,藏则复起,莫知所终,莫知所始。圣人配之,以为天地经纪。故天下治,仁圣藏;天下乱,仁圣昌,至道其然也。圣人之在天地间也,其宝固大矣。因其常而视之,则民安。夫民动而为机⑤,机动而得失争矣。故发之以其阴,会⑥之以其阳。为之先唱⑦,天下和之。极反其常,莫进而争,莫退而让。守国如此,与天地同光。”

【注释】

①守国第八:本篇论述如何才能长久地保有国家的道理。

要长久保有国家,必须依循自然社会变化的规律来治理国家。

重点阐明了仁圣之君在国家治乱中的作用。②斋:斋戒。

③北面:古代君见臣,尊长见卑幼,面向南而坐,那么卑幼见尊长则面向北。④寻:重温。此指待来年重新开始。⑤机:通“几”,事情的苗头,征兆。⑥会:会聚。⑦唱:通“倡”,倡导。

【译文】

文王问太公说:“怎样才能保有国家呢?”

太公说:“请斋戒,我将对您讲天地的根本规律,四季万物生长的情形,仁爱圣明之君治理国家的道理,民心变化的情由。”

文王斋戒了七天,以弟子身份向北面两拜之后,请教太公。

太公说:“上天有四季的变化,大地生长万物。天下有民众,由仁爱圣明之君管理他们。春季的规律是万物萌生,欣欣向荣;夏季的规律是万物生长,茂盛繁荣;秋季的规律是收获,万物充盈饱满;冬季的规律是储藏,万物准备着来年的重新萌发生长。丰盈而满,就要收敛潜藏,收敛潜藏之后,就又开始萌生,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不知其终,不知其始。圣人依循这种规律,把它作为治理天下的准绳。故而天下治理清明,仁爱圣明之君就潜伏而隐;天下动乱,仁爱圣明之君就大有作为。最高深精微的道理就是如此。圣人存在于天地之间,他们的作用的确大得很啊。因循规律来治理,百姓就安定。民众出现动荡的征兆,这种征兆一经出现,利益得失的争夺就随之而来。民众动荡的蕴酿,往往在暗中进行,不易发现,一旦汇聚,就公开暴发出来。因此在动荡之先,就要正面倡导,那么天下必然应和,消弭动荡于无形。应当和常人的作为相反,不能因进取而变为争夺,不能因退守而辞让。象这样保有国家,国家就能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光。”

上贤第九①

【原文】

文王问太公日:“王人者何上何下,何取何去,何禁何止?”

太公曰:“王人者上贤,下不肖②,取诚信,去诈伪,禁暴乱,止奢侈。故王人者有六贼七害。”

文王曰:“愿闻其道。”

太公曰:“夫六贼者:

一曰,臣有大作宫室池榭,游观倡乐者,伤王之德:二曰,民有不事农桑,任气游侠③,犯历法禁,不从吏教者,伤王之化;三曰,臣有结朋党,蔽贤智,障主明者,伤王之权:四曰,士有抗志高节④,以为气势,外交诸侯,不重其主者,伤王之威;五曰,臣有轻爵位,贱有司⑤,羞为上犯难者,伤功臣之劳;六曰,强宗侵夺,陵侮贫弱者,伤庶人之业。七害者:一曰,无智略权谋,而以重赏尊爵之故,强勇轻战,侥幸于外,王者慎勿使为将;二曰,有名无实,出入异言,掩善扬恶,进退为巧,王者慎勿与谋;三曰,朴其身躬,恶其衣服,语无为以求名,言无欲以求利。此伪人也,王者慎勿近;四曰,奇其冠带,伟其衣服,博闻辩辞,虚论高议,以为容美,穷居静处,而诽时俗。此奸人也,王者慎勿宠;五曰,谗佞苟得,以求官爵,果敢轻死,以贪禄秩,不图大事,得利而动,以高谈虚论说于人主,王者慎勿使;六曰,为雕文刻镂,技巧华饰,而伤农事,王者必禁之;七曰,伪方异伎,巫蛊左道⑥,不祥之言,幻惑良民,王者必止之。故民不尽力,非吾民也;士不诚信,非吾士也;臣不忠谏,非吾臣也;吏不平洁爱人,非吾吏也;相不能富国强兵,调和阴阳,以安万乘之主⑦,正群臣,定名实,明赏罚,乐万民,非吾相也。夫王者之道如龙首,高居而远望,深视而审听,示其形,隐其情,若天之高不可极也,若渊之深不可测也。故可怒而不怒,奸臣乃作;可杀而不杀,大贼⑧乃发;兵势不行,敌国乃强。”

文王日:“善哉!”

【注释】

①上贤第九:上贤,指推崇德才兼备的人才。本篇围绕国君不能任用哪些人展开论述,为此提出了“六贼”“七害”的标准。②不肖:原为子不似父,此指不贤,与“贤”相对,即不才,不正派。③任气:意气用事;游侠:好交游,急人之难,轻生重义的一类人,但他们常以武犯禁,无视国家法令。④抗志高节:抗,通“亢”,高。此含贬意,指自命不凡的人。⑤有司:官吏,古代设官分职,事各有专司,故称有司。⑥巫蛊:

巫,以装神替人祈祷为职业的人,蛊,人工培养的毒虫,用以害人而人不知。左道:邪道旁门。⑦万乘之主:大国之君。古制大国拥战车一万辆,故有此称。⑧贼:强盗。古书中的“贼”多指奴隶或农民的起义。

【译文】

文王问太公说:“统治民众的君主应当推崇什么,贬抑什么?获取什么,去掉什么?严禁什么,制止什么?”

太公说:“君王应当推崇贤人,贬抑不贤的人,任用忠诚有信用的人,罢免欺诈虚伪的人,严禁暴乱,制止奢侈。故而治理天下的君主,有‘六贼“七害’。”

文王说:“我想听听这些道理。”

太公说:“所谓‘六贼’:

“一是大肆营造宫室池塘台榭,游乐观赏,提倡享乐的臣子,他们败坏君王的德行;“二是不从事农桑生产,意气用事,居无定所,专打抱不平,从而触犯法令,不听从官吏管教的平民,他们败坏君王的教化;“三是相互勾结,结成小集团,蔽塞贤人正确言路,阻障君主视听的臣子,他们败坏君王的权力;“四是自视不凡,心高气傲,在外交结诸侯,不以自己君主为重的士人,他们败坏君王的威势;“五是轻视爵位,藐视官吏,耻于为君主犯难涉险的臣子,他们伤害有功之臣的心;“六是凭借自己家族强大的势力,侵扰掠夺,欺凌穷人弱者的人,他们损害平民的生业。

“所谓‘七害’:

“一是没有智慧权谋,只为了自己获取重赏高官,恃勇而轻率出战,企图侥幸立功的,君王切勿使他率兵为将;“二是有名无实,言行不一,掩人之善,扬人之恶,到处钻营,投机取巧的,君王切勿和他商量谋划;“三是外表朴素,衣装粗劣,口称无为而实际追名,说什么都不想要而实际逐利,这是虚伪的人,君王切不可与他接近;“四是奇装异服,博闻善辩,好发不着边际的高论,以此装点门面,身居僻远,不好与人往来,却好批评时俗,这是奸诈的人,君王切不可宠爱;“五是谗言谄媚,不择手段地谋求官爵,莽撞轻死,贪求俸禄,不考虑大事,只要有利就干,用不着边际的空论来游说人主,这样的人君王切勿任用;“六是从事雕饰文彩,刻镂花纹,技艺工巧,华丽装饰,从而影响农事生产的,君王一定要禁止;“七是骗人方术,奇异技艺,巫蛊左道,不祥妖言,从而欺骗蛊惑良善百姓的,君王一定要制止。

“所以民众不尽力,就不是我的民众;士人不忠诚守信,就不是我的士人;官吏不公平廉洁爱民,就不是我的官吏;宰相不能使国富兵强,阴阳调和,而使君王安定,群臣守正,名实相符,赏罚分明,万民祥和安乐,就不是我的宰相。君王统驭的道理,好比龙头,居于高处,看得远大,视听深而周密,显示他的外表,而深藏他的内心真情,好象天高得不可穷尽,好象潭渊深得不可测量。故而该发怒时不发怒,奸臣就出现了;该杀的而不杀,大盗就产生了;该用兵时而不用兵,敌国就强大起来。”

文王说:“说得好啊!”

举贤第十

【原文】

文王问太公日:“君务举贤而不获其功.世乱愈甚,以致危亡者何也?”

太公日:“举贤而不用,是有举贤之名而无用贤之实也。”

文王日:“其失安在?”

太公日:“其失在君好用世俗①之所誉,而不得真贤也。”

文王日:“何如?”

太公日:“君以世俗之所誉者为贤,以世俗之所毁者为不肖,则多党②者进,少党者退。

若是则群邪比周③而蔽贤,忠臣死于无罪,奸臣以虚誉取爵位,是以世乱愈甚,则国不免于危亡。”

文王日:“举贤奈何?”

太公曰:“将相分职,而各以官名举人,按名督实,选才考能,令实当其名,名当其实。则得举贤之道也。”

【注释】

①举贤第十:举贤,指推举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本篇与上篇论述的中心是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但侧重不同,上篇重在认识贤能的标准,本篇则论述了不得真贤的害危和原因,并指明如何得到真贤应采取的具体措施。②党:集团,古代多用于贬意。③比周:勾结。

【译文】

文王问太公说:“君主致力推举贤能,却收不到推举贤能的实效,世道反而愈加混乱,以致于危亡,这是什么原因呢?”

太公说:“因为推举了贤能,却发挥不了贤能的作用,这是徒有举贤的虚名而没有用贤的实效。”

父王问:“这种失误的原因在哪里?”

太公说:“这种失误在于喜欢用世俗所赞誉的所谓贤能,而没有得到真正的贤能。”

父王问:“这是怎么一回事?”

,太公说:“君王以世俗所称赞的人为贤能,以世俗所贬毁的人为不才不正派,于是结党多的人,被推举,结党少的人,被贬斥。象这样下去,一群群的邪恶小人勾结串通,埋没了真正的贤能的人,忠臣无罪而处死,奸臣凭借虚假的赞誉而进禄加官,因此世道就更加混乱,那么,国家也难免危机灭亡了。”

父王问:“那么怎样推举贤能呢?”

太公说:“把将相的职分分开,分别以官职的职分来推举相关的人员,按照官职的职分来督查实绩,选拔考核人才,让实际的才干与他官职的名份相当,让官职的名分和他的实际才干相当,这就得到了推举贤能的方法了。”

赏罚第十一①

【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赏所以存劝②,罚所以示惩。吾欲赏一以劝百,罚一以惩众,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用赏者贵信,用罚者贵必。赏信罚必于耳目之所闻见,则所不闻见者,莫不阴化③矣。夫诚畅于天地,通于神明,而况于人乎?”

【注释】

①赏罚第十一:本篇论述了“赏一劝百,罚一惩众”的赏罚目的和“赏信罚必”的赏罚原则。②劝:勉励。③阴化:暗中变化。

【译文】

文王问太公说:“奖赏用来勉励人,惩罚用来责罚人。我想奖赏一人而使众人得到勉励争做好事,责罚一人而使众人因之受到警戒,不做坏事,为了这个目的,该怎么办呢?”

太公说:“但凡奖赏,贵在守信,惩罚贵在坚决执行。奖赏守信,惩罚必行,是见之于眼,闻之于耳的。即或没有见到听到,也没有不潜移默化受到勉励警戒。诚信能畅行于天地之间,通达于神明,更何况是对人呢?”

兵道第十二①

【原文】

武王问太公日:“兵道如何?”

太公日:“凡兵之道,莫过乎一②。一者能独往独来。黄帝日:‘一者阶于道,几于神。’用之在于机,显之在于势,成之在于君。故圣王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今商王知存而不知亡,知乐而不知殃。夫存者非存,在于虑亡;乐者非乐,在于虑殃。今王已虑其源,岂忧其流③乎?”

武王曰:“两军相遇,彼不可来,此不可往,各设固备,未敢先发,我欲袭之,不得其利,为之奈何?”

太公曰:“外乱而内整,示饥而实饱,内精而外钝。一合一离,一聚一散。阴其谋,密其机,高其垒,伏其锐士,寂若无声,敌不知我所备,欲其西,袭其东。”

武王日:“敌知我情,通我谋,为之奈何?”

太公日:“兵胜之术,密察敌人之机,而速乘其利,复疾击其不意。”

【注释】

①兵道第十二:文章主要从三方面阐述用兵之道。一是指挥要高度统一;二是两军相持,如何发起攻击;三是敌方了解我方情况,如何快速出击。②一:此指高度统一。③流:原指河流的主干,文意与前文“源”(根本)相应,此意为非根本问题。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用兵之道是怎样的呢?”

太公说:“用兵之道,莫过于指挥高度统一。指挥高度统一,就能行动自由,不受外界的干扰。黄帝说:‘做计指挥统一就掌握了用兵的规律,通过这条道路,就能进入神妙莫测的用兵境界。’这条原则的运用,在于把握战机,其显现在军队的态势上,而成功在于君主。所以圣明之君称兵器为凶器,不得已才使用它。现在商纣王只知道自己的统治还存在,却不知覆亡在即,只知享乐而不知大难将要临头。存在的是否真正存在,在于居安而思危;享乐的是否真正能享乐,在于乐而不忘忧。现在武王您已考虑了这个根本问题,还须担忧其它枝节问题吗?

武王问:“两军相遇,他打不过来,我攻不过去,各自坚守,谁也不敢率先发动进攻,我方想袭击对方,但条件又不利,对此该怎么办呢?”

太公说:“外表假装混乱而内部严整,对外装作饥饿而实际给养充足,内部精锐而外示软弱。部队时合时离,时聚时散,隐藏我方的真实意图,谋划高度保密,加高壁垒,把精锐部队埋伏起来,寂若无声,敌人不知我方部署,想打西边,却先佯攻东边。”

武王说:“如果敌人知道了我方军情,掌握了我方的策划,对此该怎么办呢?”

太公说:“战斗取胜之法,仔细地察明敌情,迅速把握有利战机,然后出其不意地快速出击。”

同类推荐
  • 荀子(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荀子(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忍经·劝忍百箴(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忍经·劝忍百箴(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春秋左传(中华国学经典)

    春秋左传(中华国学经典)

    《春秋左传》介绍了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在这一时期,周王室的势力逐渐衰弱。大权旁落,而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繁。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先后称霸,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臭王阖闾、越王勾践等霸主。而在文化方面,儒家思想应运而生,对当时以及之后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白话容斋随笔精选

    白话容斋随笔精选

    《白话容斋随笔精选》是一部关于历史、文化、艺术、哲学、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笔记小说,以考证、评论、记事为主要写作内容,书中既有夏商周三代以来的一些历史事实、政治杂谈和文坛轶事,更有对宋代典章制度、官场见闻、社会风尚的记述。本书的特点是内容丰富、评论精彩、考证严谨,其价值远远超过同类书籍,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推为南宋笔记小说之冠。该书通俗易懂,作者从小处入笔,写出人间沧桑,喻道理于点滴之中。阅读《白话容斋随笔精选》,可以让人消除疑虑,明白事理;可以让人心存感恩,摒弃丑恶;更可以让人增长见识,澄清谬误。
  • 难经(四库全书)

    难经(四库全书)

    中医理论著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原题秦越人撰,但据考证,该书是一部托名之作。约成书于东汉以前(一说在秦汉之际)。该书以问难的形式,亦即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体例予以编纂,故名为《难经》。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俞穴,针刺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述了一些病证。该书以基础理论为主,结合部分临床医学,在基础理论中更以脉诊、脏腑、经脉、俞穴为重点。
热门推荐
  • tfboys永远不分离

    tfboys永远不分离

    他们爱上了她们。当面对身份的暴露,家人的反对,粉丝的投诉,小学同学我抢夺,高身份得挑衅,还会在一起吗?当暖男和冷女,吃货和吃货,学霸与学渣,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 脆弱的审判

    脆弱的审判

    冥界亚冥族——魔族带着恐怖的天谴之力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展开了疯狂杀戮,逐渐蚕食了大陆的周围部分,并且继续逐渐往中心吞并。在人类即将被灭绝之时,建立四大帝国,并与神族联盟,守护着大陆上最后的领土。神族天才少年,身并三大天赋技能,承担着反攻的重任。然而,奇迹、诡计、心计、孤寂,不断在他的身上上演。心力交瘁的他,又该怎样带领他的团队,带领全人类,向魔族吹响反攻的号角?然而,只是个阴谋吧?于是少年开始呵天骂地骂父母,想生想死想命运,终成审判神位。
  • 无限海贼之我为主神

    无限海贼之我为主神

    ----------手握光球,我就是主神!
  • 孤本无心

    孤本无心

    上一秒还被自家哥哥调戏,毫不留情的将他踢飞,下一秒就掉进一坑中,带着契约兽华丽丽的穿越!掉入神潭之中,竟发现自己能力大减,还成了所谓的神之使者。热血天才?你知道你是话痨吗……优雅宫主?你的气质被吃了吗……精灵祭祀?你是怎么做到这个位置的……隐世神医?你的原则跑哪去了…………说过多少遍了——孤本无心!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通灵异能

    通灵异能

    一个以强者为尊的世界,弱者在这里只会过的特别悲催,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往往在一些平凡人中,有一些人天生拥有异能,才能在这被强者统治的世界,有一丝希望脱颖而出成为强者,从而掌握自己的命运。
  • 魔王轻轻爱:千里寻妻

    魔王轻轻爱:千里寻妻

    此文为小纸片的首发文,希望北鼻们喜欢醤~?(?▽`)~古代多为弱女子?错错错,大错特错,谁说女子不如男,谁说女子必在家中相夫教子?姑奶奶我能文能武,文武双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身边美男一抓一大把,来抢夫,去你的,蹲在奶奶脚下唱征服……
  • 天书地经

    天书地经

    世上没有单纯的人,也没有单纯的事。长生不老,真的是永恒吗?只有死亡,才是真正的永恒。
  • 盛大冒险岛

    盛大冒险岛

    冒险岛OnIine,不一样的冒险岛!谨以此书献给当年我们玩过的冒险岛!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